Skip to main content

封面

荣格心理分析:秉承卡尔·荣格的精神工作 “遵循卡尔·荣格之灵:荣格心理分析的艺术” “在卡尔·荣格的精神指引下:探索荣格心理分析的奥秘”

荣格派精神分析 荣格派精神分析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加]莫瑞·斯坦 主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阅想时代 原作名: Jungian Psychoanalysis: Working in the Spirit of Carl Jung 译者: 刘婧恒 / 尚远 出版年: 2023-5 页数: 420 定价: 129.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300316253 豆瓣评分 9.0 20人评价 5星60.0% 4星25.0% 3星5.0% 2星5.0% 1星5.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在创立分析心理学理论的早期,荣格将自身与精神分析的另外两位先驱弗洛伊德和阿德勒区分开来,并着重强调了不同学派间基本视角和实践上的差异。在当代,荣格分析心理学以令人兴奋的方式不断发展,实践荣格精神的新路径不断被探索,因而荣格学派写作的重点也转向了与精神分析大家庭融合和对话的视角,也因此才有了本书的书名——《荣格派精神分析》。

在这本凝聚了40位当代国际知名的荣格分析师智慧结晶的文集中,荣格派分析方法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得到了全面的体现。本书讨论了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全部内容,包括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历史传承,它与其他心理治疗流派的关系,在当下心理治疗中的实践应用,以及它对当代重要议题的贡献和未来探索发展的方向,因此对世界范围内的分析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投诉 作者简介 · · · · · · 莫瑞·斯坦博士

瑞士苏黎世国际分析心理学学校(ISAP苏黎世分校)创始校长、督导分析师和培训分析师,曾任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主席(2001–2004),芝加哥荣格分析师协会首任主席 (1980–1984),长期致力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研究和阐释,已出版包括《英雄之旅:个体化原则概论》《转化之旅:自性的追寻》《荣格的心灵地图》等多部关于荣格的著作。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目标 第 1 章 面对阴影 / 斯坦顿·马兰 4 第 2 章 掌握思维和行为模式 / 帕特丽夏·维西 – 麦格鲁 13 第 3 章 分析中的文化情结 / 托马斯·辛格 凯瑟琳·卡普林斯基 21 第 4 章 开展心理教育 / 约瑟芬·埃维茨 – 塞克 35 第 5 章 开启转化 / 戴安娜·库西诺·布鲁奇 42 第 6 章 涌现与自性 / 约瑟夫·坎布里 50 第二部分 方法论 第 7 章 对心理类型的认识 / 约翰·毕比 68 第 8 章 在移情中工作以及处理移情 / 简·维纳 78 第 9 章 梦的诠释与象征意义的创造 / 沃伦·科尔曼 90 第 10 章 放大:揭示意义的涌现模式 / 约翰·希尔 105 第 11 章 积极想象的旅程:后现代迷宫中难以捉摸的精髓 / 雪莉·萨尔曼 114 第 12 章 论在分析中制造和使用意象 / 玛丽·多尔蒂 129 第 13 章 沙盘游戏 / 伊娃·帕蒂斯·佐佳 135 第 14 章 分析中的身体和运动 / 瑟度斯·蒙特 145 第三部分 分析的过程 第 15 章 开始与结束 / 保罗·阿什顿 156 第 16 章 通过抱持从框架变成容器 / 奥古斯特·茨维克 164 第 17 章 对话 / 克劳斯·布劳恩 莉莲·奥切雷 173 第 18 章 分析关系:荣格、依恋理论与发展视角的整合 / 简·诺克斯 181 第 19 章 反移情与主体间性 / 琳达·卡特 193 第 20 章 对投射、幻想和防御的分析 / 安吉拉·康诺利 204 第 21 章 性别与性:想象的情欲的邂逅 / 乔伊·沙文 213 第 22 章 咨询室里的圣秘体验 / 比尔吉特·霍伊尔 220 第 23 章 日本文化背景下的荣格心理分析 / 樋口和彦 229 第四部分 特殊议题 第 24 章 儿童的一面:自性的族谱 / 布里吉特·阿兰 – 杜普雷 242 第 25 章 青春期:一个发展的视角 / 古斯塔夫·博文西彭 253 第 26 章 在分析中处理创伤 / 唐纳德·卡尔希德 264 第 27 章 心理治疗与先天肢体残疾 / 卡特林·阿斯佩尔 279 第 28 章 心灵与大脑 / 玛格丽特·威尔金森 288 第 29 章 激情:灵魂的战术 / 阿克塞尔·卡普里莱斯 296 第 30 章 分析实践中的伦理态度 / 海丝特·所罗门 305 第 31 章 宗教与荣格分析心理学 / 约翰·杜利 313 第 32 章 研究 / 维蕾娜·卡斯特 322 第 33 章 社会梦境矩阵 / 海伦·摩根 330 第五部分 培训 第 34 章 培训项目 / 安·凯斯门特 339 第 35 章 培训分析 / 戴安·舍伍德 355 第 36 章 对学徒的督导 / 凯瑟琳·克劳瑟 364 参考文献 375

在第一阶段,在意识减弱的神入状态下,专注于一种情绪或意象(Cwk,1997)。这就使心灵转变、进入神话般的过程,转变成意象、故事、象征和情感领域的语言。想象中的人物、故事和感觉将会涌现。让这些形式以自发的方式去表达,比如言语的方式,或者通过写作、绘画、舞蹈,再或是任何让情感和意象丰富起来的方式,就让它们诉说。贴近特定意象的完整性,而不要游离到情感或智力的自由联想中。在这个阶段,不干涉是关键:顺其自然。 在第二阶段中,以一种直接的方式处理涌现的东西,或者通过试图在意义的维度上理解它,或者通过有意识的艺术感受力来阐述它,或是两者都有。 在第三阶段中,反反复复的对话在无方向和有方向的心理过程之间创造了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更简明的象征、感觉或位置得以发展。 在第四阶段,这个过程以“达成协议”结束。当生命中实现了这个过程的成果时,就得出了结论,做出了牺牲。这被认为是一个道德过程,一个良知的间愿,而不仅仅是意识的问题。这非常困难,因为正如荣格所描述的: 这就好像两个拥有平等权利的人之间正在进行对话,每个人都认为对方的论点是有道理的,并认为值得通过彻底的比较和讨论来改变相互冲突的观,点,或者将它们彼此明确区分开来。由于达成协议的道路很少是畅通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符不得不承受长期的冲突,要求双方都做出牺牲。(Jung1916/1969,para。186) (查看原文) 圆圆 2024-11-02 18:30:42 —— 引自章节:第 11 章 积极想象的旅程:后现代迷宫中难以捉摸的精髓 / 虽然还原论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它们的解释力非常有说服性,所以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当代,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它们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况和条件。从17世纪开始,哲学家最先对其进行了最尖锐的批评。莱布尼茨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连续体(宇宙的一种永久的背景,一个整体的基础)上,反对牛顿微粒体的原子论观点。他还提出了将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的观点一这后来导致爱因斯坦宣称自己是“莱布尼兹派”(Agassi1969)。换句话说,他拒绝了牛顿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绝对观点。在莱布尼茨看来,物质是由力或能量的增强组成的,它们是连续体中的无量纲的点。虽然莱布尼茨的单子理论超出了这篇文章的范围,但这一理论包含了单子之间预先建立的和谐的概念,这是荣格的共时性思想的关键先驱之、一。同样,斯宾诺莎(Spinoza)在拒绝笛卡尔的二元论的同时,发展了一种两面性的一元论(精神和物质作为一个基本统一体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这是一个根本的整体立场)。令人惊讶的是,最后一种理论最近在一些研究大脑/思维接口的神经科学家中重新流行起来(Damasio2003)。

分析心理学发展学派的里程碑

分析心理学发展学派的里程碑

——读《荣格派精神分析》

荣格心理分析一直被诟病的就是缺乏一个相对标准化的逻辑框架,当然,对于荣格本身来说,他也是拒绝的,毕竟分析心理学更多的是一门艺术,是一门不同于因果论的科学的心灵探索之路。但这样的一个状态,对于学科的发展来说,就失去了一些整体架构性的东西,让初学者云里雾里,莫瑞斯坦通过自身多年的实践和对培训管理的思考,集三十多位荣格学者按照一定的架构编撰了此书。当然,这本书算不上一个学科培养的教材,毕竟他也是一些论文的“拼凑”,但建立起来的学科架构,即这本书的目录,足以让初学者找到方向,也能让久经沙场的分析师重新梳理学科。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是按照分析心理学的目标、理论基础、分析过程、特殊议题和培训展开的。理论和实践兼顾,也为后世学者的自学和发展留出了空间,之前和朋友一起阅读目录时就交流过,之所以是大师不仅仅是兼容并包,也不是只有理论和实践的成就,还应包括对未来的展望和为未来学者指明方向、留下发展的空间。在文本中,本书做到了,把带有很强的非科学性的文本收录了,也收录了学者对未来分析心理学研究的展望,如何去科学化,一些研究得少得议题也体现在了全书中。我也因此想称其为分析心理学中的“圣经”,但我想,编者会不喜欢,或许编者更喜欢也是将其定位为里程碑,总结前人的成果,期待后来的发展。

目标显而易见的就是我们的分析到底要干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在这个部分,有六个专题,大致是通过面对自身阴影到自性化的一个过程,内容我就不说啦,毕竟每篇论文都够写一个读后感,整体给我的一个感觉是,我们的分析是需要先从自身了解出发,那么这样的了解,是从阴影开始,然后意识化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再了解到自己所受到的文化的影响,最终基于这些基础,我们如何能够实现自己生来就有的潜能,变成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要达到目标,就先需要一个理论假设,我们可以基于什么基础和通过怎样的方法去达到,除了荣格传统的经典方法移情处理、扩充分析和积极想象外,编者还选用了沙盘游戏、分析中的身体和运动等荣格自身实践以外的新的发展,类型学上,邀约了目前研究最前沿的学者来阐述,这里也充分显示了荣格学派作为一个实践学科,基于实践反馈理论的一种方式,犹如荣格当年对情结的发现,也是先工作后提炼。我猜编者的态度和意思,也是在鼓励后世的学者,不断的将自己的实践发现理论化,在原有的理论和方法上,不断的充实,而不是守着荣格当年的饭碗。或许这也是发展学派发展二字的寓意吧!

到第三部分,对于实践者来说,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啦!这里或许会让一部分读者失望,因为这里仍然无法给你提供一个像后现代的一些完全结构化的操作步骤,如果你没有一些训练,或者自身对分析心理学缺乏实践,还是会云里雾里,感觉这个部分对初学者来说,还是不算友好。但对编者来说已经尽力啦,本部分基本以案例为主,详细阐述了分析的开始、与其他学派的结合、不同文化视角的分析思考以及结束等议题,虽然对初学者看起来困难,但也能对分析的过程有所了解,这个比看荣格的案例原著就好很多啦!

第四部分,是特殊议题,更多的是荣格本身没有太多论述甚至没有涉猎的地方,算是对荣格派精神分析的拓展运用,为实践者提供了重要的启发性源泉,我们不需要拘泥于学科既往的限制,总要有所尝试和实践,面对一些在原有实践中缺乏的内容,可以依据学科的假设和特殊议题的本身的特性,展开思考后,做出属于自己的决策。

最后一个部分,培训,揽括了六个培训项目的介绍,以及邀请学者分析了自己的培训分析历程,最终就是接受督导和成为督导的问题,就这样依照这个书,犹如游历了一遍炼金术一般,从最开始的乱七八糟的黑化,找寻目标,开启旅程,到白化状态,开启深度的转化和分析,再到红化状态,遇见自性,自己成金后,也将自身练就成了那个点金之指,不仅能点化自身和来访,也能为让别人的手指,变成点金之指。

與內在對話 與內在對話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羅伯特‧強森(Robert A. Johnson)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副标题: 夢境‧積極想像‧自我轉化 原作名: Inner Work: Using Dreams and Active Imagination for Personal Growth 译者: 徐碧貞 出版年: 2021-1-18 页数: 304 定价: TWD 520.00 丛书: 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ISBN: 9789863572022 豆瓣评分 评价人数不足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作者简介 · · · · · · 罗伯特•约翰逊(Robert Johnson)是美国著名的荣格分析师,是将荣格作品做通俗解读的作家。他最著名的书籍包括本书以及《他:男性心理学》《她:女性心理学》《我们:爱情心理学》,以及《转化、拥抱阴影》

目录 · · · · · · 本書目錄: I導論:無意識及其語言 │第一章│無意識的覺醒 進入無意識:無論是自願或是非自願 榮格對無意識的觀點 意識的發展 處在無意識當中的自我 無意識與內在生命 個體化的歷程 │第二章│內在工作:探尋無意識 分析與回家作業 在沒有分析師的情況下工作 │第三章│另類真實:夢的世界與想像國度 想像與象徵 積極想像:有意識地使用想像力 │第四章│原型與無意識 │第五章│衝突與合一:我相信獨一(Credo in Unum) II夢境工作 │第六章│進入夢境工作 │第七章│四步驟模式 │第八章│步驟一:聯想 直接聯想 對於俚語的敏銳度 運用「恍然大悟」法 夢境工作實例:修道院 運用原型擴大法(Archetypal Amplification) 運用個人聯想 │第九章│步驟二:動力 將夢境帶向內在 將意象與具體的特徵連結 看待信念、態度及價值 定位內在人格 確認其他內在真實 夢境工作案例說明:有著閃亮雙眼的女孩 │第十章│步驟三:解讀 在各式選項中選擇 決定能量的深度 依循小線索 從對立面爭辯 驗證解讀的四項原則 │第十一章│步驟四:儀式 帶著意識的行動向夢境致敬 使用身體 再次發現儀式的力量 花朵的儀典 當你想不出任和可為之事時 運用常識 夢境工作實例:四個惡棍 步驟一:聯想 步驟二:將夢境意象套用在自己的特定部分及內在生命的動力中 夢境解讀 結語 III積極想像 │第十二章│定義及進入積極想像 區分積極想像與被動幻想 積極想像的實例:和內在藝術家說話 當你認為自己是在虛構故事時 │第十三章│猶如神祕旅程的積極想像 │第十四章│積極想像的四步驟模式 選擇一個具體的方法記錄你的想像 如何書寫 記錄積極想像的其他方法 具體設置 │第十五章│步驟一:邀請 保持警覺的等待 如何開始 積極想像範例 │第十六章│步驟二:對話 與意象交談 帶著情感參與其中 學習聆聽 學習回應 不操控 │第十七章│步驟三:價值 │第十八章│步驟四:儀式 │第十九章│運用層次 討價還價 懷抱無意識 活出從未好好活過的生命 經驗靈性維度 參考文獻 關於作者 延伸閱讀

我的榮格人生路 我的榮格人生路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湯瑪士.克許(Thomas B. Kirsch) 出版社: 心靈工坊文化 副标题: 一位心理分析師的生命敘說 原作名: A Jungian Life: A Momoir 译者: 徐碧貞 出版年: 2015-10-18 页数: 352 定价: TWD 620.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3570431 豆瓣评分 评价人数不足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本書作者克許是著名猶太裔榮格心理分析師。他的父母是第一代榮格分析師,為了躲避納粹迫害而逃離德國,最後在美國洛杉磯落腳,推廣分析心理學。

在克許成長過程中,榮格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從小對分析心理學耳濡目染,並結識來自世界各地的分析心理學重要人物,還曾受到榮格的親自分析。日後克許繼承父母衣缽,成為優秀的榮格學派分析師。他年紀輕輕就擔任金山榮格研究院主席、國際分析心理學協會副主席、主席等重要職位,見證了世界各地對分析心理學的學習熱忱。

「我人生的主軸是關係,藉由我個人的榮格派經驗,形塑了我人生中最深刻也最重要的關係。我內心有個強烈的需求想要寫下我的榮格人生路,這本回憶錄內所提及故事的人也都要我寫下這些軼事,免得這些軼事將來被遺失了。」 ——湯瑪士・克許

《我的榮人生路》一書提供深入了解榮格心理學世界的極佳視角。克許醫師的雙親皆是榮格分析師,而我們也找不到比克許醫師更投入於榮格派思想及歷史的人,從最近才剛出版的克許父親與卡爾.榮格長年的書信集可窺見一斑。此書將會讓所有心理學家皆感到興致盎然。——歐文.亞隆

投诉 目录 · · · · · · 【審閱序】 不只是一個人的回憶錄 王浩威 【中文版自序】凝視巨大光環下的陰影 引言 第一章:早年起步 第二章:洛城成長 第三章:重返歐洲 第四章:醫學院與實習:入無主之地 第五章:精神科住院醫師與國家心理衛生中心 第六章:榮格分析師訓練 第七章:私人執業肇始 第八章:國際分析心理學會之早年淵源 第九章:一九八九至一九九二年國際分析心理學會主席首任任期 第十章: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五年國際分析心理學會主席連任任期 第十一章:一九九五至二○○三年國際分析心理學會主席後時期 第十二章:榮格派 第十三章:史學會議 第十四章:拓展新頁 第十五章:《紅書》 第十六章:成年後與雙親的關係 第十七章:結語 附錄一:喬瑟夫‧韓德森醫師 附錄二:詹姆斯‧希爾曼博士 附錄三:阿道夫‧古根別爾—克雷格醫師 附錄四:喬瑟夫‧惠爾賴特醫師 附錄五:C. A. 梅爾醫師 附錄六:約翰‧威爾‧派瑞醫師

擁抱陰影 擁抱陰影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羅伯特.強森(Robert A. Johnson)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副标题: 從榮格觀點探索心靈的黑暗面 原作名: Owning Your Own Shadow: Understanding the Dark Side of the Psyche 译者: 徐曉珮 出版年: 2021-9-17 页数: 160 定价: TWD 290.00 丛书: 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ISBN: 9789863572220 豆瓣评分 8.8 63人评价 5星49.2% 4星34.9% 3星12.7% 2星1.6% 1星1.6%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我們本能地逃離陰影,

但陰影總會出其不意地一再出現,

只為了提醒我們:擁抱陰影才是人生的解方。

「陰影」是榮格心理學重要的入門概念,貫串體系,榮格的女弟子馮.法蘭茲甚至大膽疾呼:「陰影就是無意識整體。」

那些令我們厭惡、憤恨、忌妒、鄙視的人或特質,就是陰影的躲藏之所。它總是投射在親近的人身上,例如煎熬的親子與伴侶關係,往往反映著我們的陰影議題。

但其實,陰影是自我的一部分,更是創造、圓滿自我的活水。要解開心中枷鎖、邁向完整,我們不得不低頭親近一度被自己捨棄的陰影。

榮格分析師強森是位優秀的說書人,在本書中從西方文化、歷史與宗教的觀點切入,從個人、集體與原型三個基本面向,交織日常經驗和文化歷史故事,破解二元對立世俗性觀點的迷思,揭示陰影的神聖價值。

強森剖析,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自我如何與原始陰影分離、分離後的傾向(例如英雄崇拜、貶低他人)、壓抑陰影的後果(情緒失控、中年危機、婚姻觸礁甚至戰爭)。

強森也告訴讀者如何在生活乃至宗教層面融合自我與陰影。最後,他以曼陀羅與靈光的圖像為例,強調結合對立面的重要性,而擁抱陰影的方法就在日常中。

擁抱陰影意味著勇敢面對失衡,當意識到失衡的那刻起,我們離身心平衡又更近了一些。

若想拒絕他人的陰影,不需要反擊,而要像優秀的鬥牛士閃過公牛一樣。

尊重並接受自己的陰影,是極為深刻的靈性修煉,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體驗。——羅伯特‧強森

本書賣點

只要是人便有陰影,想要透過榮格理論更深入了解自我陰影的各個層面,就不能錯過這本含金量極高的作品。

本書以榮格的角度切入,協助讀者循序漸進了解自身的陰影。字裡行間有榮格理論的脈絡,亦有西方文化、歷史與宗教的觀點,此次作者強森再次發揮說故事的本領,帶領讀者進入既黑暗又光明的世界。

專業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

呂旭亞|榮格分析師

李孟潮|精神科醫師、個人執業

洪素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鐘 穎|《故事裡的心理學》作者、愛智者書窩主持人、諮商心理師

魏宏晉|心靈工坊成長學苑講師

投诉 作者简介 · · · · · · 羅伯特.強森 Robert A. Johnson(1921-2018)

美國榮格分析師、作家。生於奧勒岡州的波特蘭市。畢業於奧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與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他曾求教印度籍精神導師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與日本禪師鈴木大拙。1947年接受榮格分析師弗里茨·肯克爾(Fritz Künkel)的分析治療,而後前往瑞士蘇黎世榮格學院,榮格的太太艾瑪.榮格(Emma Jung)是他的主要分析師。在肯克爾(Künkel)、托尼.薩斯曼(Tony Sussman)的協助下,他完成分析師訓練,並於五○年代初期與海倫.盧克(Helen Luke)在洛杉磯開業。六○年代初期結束執業,至密西根州聖格雷戈里修道院的三河修道院(St. Gregory’s Abbey, Three Rivers)待了四年,1976年返回加州重啟心理治療工作。

強森擅長以神話故事演繹人類心理,1974年一場以神話解析男性心理的演講,被謄錄編輯成《他:理解男性的心理學》(He: Understanding Masculine Psychology)一書,出版後廣受歡迎。強森陸續出版了《她:理解女性的心理學》(She: Understanding Feminine Psychology)(按:前面提及的兩本書中文版後合為一書,即《他與她:從榮格觀點探索男性與女性的內在旅程》)、《戀愛中的人:榮格觀點的愛情心理學》(We: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of Romantic Love)、《與內在對話:夢境.積極想像.自我轉化》(Inner Work: Using Dreams and Active Imagination for Personal Growth)、《擁抱陰影:從榮格觀點探索心靈的黑暗面》(Owning Your Own Shadow: Understanding the Dark Side of the Psyche)(以上中文版皆由心靈工坊出版)等十餘冊書,暢銷百萬冊。

譯者簡介

徐曉珮

政大英語系、臺大外文所畢。輔大譯研所肄。工作語言為中英日,熱愛英美文學及日本動漫藝能。譯有飯島奈美《LIFE》系列、《123人的家》、《愛書人》(朱雀出版)、《心律轉化法》、《女性能量療法》、《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他與她:從榮格觀點探索男性與女性的內在旅程》(心靈工坊出版)等書。E-mail: hikari1974@gmail.com

目录 · · · · · · 推薦序一 ▎本來無一物:閱讀陰影/魏宏晉 推薦序二 ▎擁抱陰影/鐘穎 導 讀 ▎修行始於接納陰影/李孟潮

導論

第一章 ▎陰影 陰影的起源 平衡文化與陰影 投射的陰影 陰影中的黃金 中年的陰影 儀式的世界

第二章 ▎浪漫愛情化身陰影 投射神的形象 浪漫主義的個人經驗 宗教經驗中似是而非的悖論 悖論的奇蹟 愛與權力的悖論 陰影是通往悖論的入口

第三部 ▎靈光 靈光的療癒本質 語言也是靈光 靈光的人性層面 關於作者 延伸閱讀

戀愛中的人 戀愛中的人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羅伯特‧強森 Robert A. Johnson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副标题: 榮格觀點的愛情心理學 原作名: WE: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of Romantic Love 译者: 鄧伯宸 出版年: 2020-12-18 页数: 224 定价: TWD 400.00 丛书: 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ISBN: 9789863572008

男人‧英雄‧智者 男人‧英雄‧智者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莫瑞.史丹(Murray Stein)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副标题: 男性自性追尋的五個階段 原作名: MEN UNDER CONSTRUCTION: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译者: 王浩威 出版年: 2021-2 页数: 208 定价: TWD 380.00 ISBN: 9789863572039

永恆少年 永恆少年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瑞士]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副标题: 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 原作名: The Problem of the PUER AETERNUS 译者: 徐碧貞 出版年: 2018-11-20 页数: 464 定价: TWD 580.00 丛书: 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ISBN: 9789863571339 豆瓣评分 8.9 142人评价 5星49.3% 4星35.9% 3星12.0% 2星2.1% 1星0.7%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成長的微妙之處,

就在於放棄特定的假象,

卻不變得憤世嫉俗。──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

《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的故事膾炙人口,作者安東尼‧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的一生卻謎霧重重。他熱愛飛行、也以此為寫作主題,但從他的作品與畫作中,榮格派童話分析大師馮‧法蘭茲看見了不尋常的議題……

拉丁文 puer aeternus,意指永恆少年,典出古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的《變形記》(Metamorphosis)。他是古希臘神祕儀式的孩童神,是神聖的少年,也是一個被母親的疼愛所深深包覆而無法完成個體化歷程、長大成熟的孩子。

對永恆少年原型產生認同的男性往往充滿魅力,滿腦創意,無時無刻不在追尋夢想;儘管早已成年,心態卻仍彷彿青少年,充滿活力但無法腳踏實地生活。他們在情感上無法進入穩定關係,在生活中則總夢想更好的未來,無法認真對待眼前的每一天。無論是一再換工作,或一再換伴侶,與現實格格不入使他們沮喪,也令旁人為他們遺憾。

本書由著名的榮格承繼者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博士 1959-1960 年在蘇黎世榮格學院的冬季講座精編而成,她相信永恆少年現象將日益普遍,這背後更隱含靈性問題。書中將透過另一部德國作品《無空間王國》(Das Reich ohne Raum)論及此靈性問題與納粹政權的關係。

投诉 作者简介 · · · · · · 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 Marie-Louise von Franz

1915-1998,是公認最傑出的榮格承繼者,更是童話心理解讀最具權威性的代表人物。她擅長於文學、語言學、拉丁文、希臘文以及古代歷史,並於1933年18歲時遇見榮格後,即追隨他直到他1961年逝世。期間她不僅將跟隨榮格所學習到的概念與方法運用於童話分析中,並也為人作心理分析,累計分析了65,000個夢。

馮.法蘭茲博士一生致力於發展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成立「蘇黎世榮格學院」,並四處講學不輟,常受邀到各地授課,內容集結成書,涉及童話、夢、神話學、煉金術、積極想像、共時性等主題,有多達20餘本作品,著作常以大量實際經驗與案例,佐以平易近人的語言講述。

目录 · · · · · · │推薦序│從黑暗漣漪到終極光明:一條永恆少年的不歸之路◎洪素珍 │致謝詞│ │第三版編輯說明│ 第一部 《小王子》──安東尼.聖修伯里 │第一章│ 永恆少年原型 永恆少年的特徵 工作就對了 安東尼.聖修伯里 感傷與殘酷 《小王子》 被蛇吞掉的象 畫出綿羊的考驗 │第二章│ 箱子裡的綿羊 孩童神的雙面性 缺陷的自性? 成長與幻滅 綿羊的象徵 創作與療癒 │第三章│ 如果拒絕成長,成長就會殺了你 悲劇的虛弱性 過度生長的猴麵包樹 成雙的星球:截然相反的命運 「總有一天」與無聊感 玫瑰與阿尼瑪的雙面性 │第四章│ 情感的價值 帶著星星的屬性而誕生 初會地球 蛇的象徵與死亡誘惑 統計學對靈魂的毒害 獨一無二的馴服 │第五章│ 死亡 劣勢功能的魔力 我,無力動彈 負傷與療癒 遭遺忘的口套 │第六章│ 一個年輕人的經歷(上) 第一封信中的夢 雙重性、依附與死亡 女孩與夢 永恆少年的中年危機 │第七章│ 一個年輕人的經歷(中) 下方的星星 欠缺情感,沒有踏實的活過 為生命做出選擇 大地與骷髏 │第八章│ 一個年輕人的經歷(下) 失去羽翼,落入死亡 亞麻油布地板 被動罪惡感 智性主義之害 被閹割的尊嚴與勇氣 第二部 《無空間王國》──布魯諾.高茨 │第九章│ 對新王國的期盼 梅爾希奧 馮.斯比德與佛 孤單的孩子與無意識 虛弱的愛洛斯 理解自己的投射 父子衝突 │第十章│ 權力欲 失序的宴會 愛與權力 陷入惡魔遊戲 知識與權力 │第十一章│ 對立面的意義 馮.斯比德與他的分身 缺乏連結與罪惡感 狼與蘑菇 │第十二章│ 廢墟上的華麗建築 在變遷中連結內在真誠的信仰 日耳曼文化與東方文化的關連 屎疾鎮之亂 再次物極必反 最後一幕 │附錄一│ 參考書目 │附錄二│ 延伸閱讀 │附錄三│ 中英譯詞對照表 │附錄四│ 英中譯詞對照表

轉化之旅:自性的追尋 轉化之旅:自性的追尋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Murray Stein 莫瑞 史丹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原作名: Transformation: Emergence of Self 译者: 陳世動 / 伍如婷 出版年: 2012-11 页数: 254 定价: 126 装帧: 精装 ISBN: 9789866112584 豆瓣评分 评价人数不足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轉化使人們得以成為更深刻、更完整的自己,將與生俱來的自性,實現至最大可能。

未來是在過去和現在的子宮裡所孕育而來的。

榮格認為,人的一生有兩個主要時期:人生上半場(兒童到青春期),以及人生下半場(中年期)。最有意義的轉化就發生在中年階段,這也是「自性」(the self)追尋的開端。

在本書中,史丹博士首先以一則蛻變的夢境,以及詩人里爾克以創造力療癒靈魂的故事,介紹轉化的意義。他並以威廉.梅隆到海地行醫的故事,詳述轉化意象的召喚。接著,他以《哲學家的玫瑰園》系列圖像,闡述在親密關係中的轉化歷程。最後,他以三位極具創造力的人物:林布蘭、畢卡索、榮格,作為生命轉化的例證,說明個體意識全面開展的成熟能量,以及它如何指引出一個人後半生的天命。

史丹和榮格一樣,將蝴蝶視為人類成年期心理轉化的最佳隱喻。當毛毛蟲繭化成蛹,牠就進入靈魂的黑夜。當牠通過嚴苛的考驗,從宛若墓石般的禁錮中脫繭而出,牠將縈繞於花叢之上,追隨著直覺與空氣的流動,展開雙翼,發覺牠飛舞的天賦,成為真正的自己。

經歷了轉化之旅,新的靈魂意識誕生,蘊含著新的價值觀與方向,人開始朝向內在的靈性本質,活出最深層渴望的自己。

投诉 作者简介 · · · · · · 莫瑞‧史丹(Murray Stein, Ph.D.)

史丹博士專長於靈性與心理治療、榮格心理分析治療的方法及個體化歷程。1943年出生於加拿大,耶魯大學英文系畢業後,先後取得耶魯大學神學院神學碩士及芝加哥大學宗教與心理研究博士學位,後於瑞士榮格學院完成榮格分析師訓練。

1976到2003年,史丹博士一直是芝加哥榮格學院的培訓分析師,1980至1985年同時也是芝加哥榮格學院的董事及校長。

1989年加入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的行政委員會並擔任名譽祕書,並於2001至2004年出任國際分析心理學會理事長。目前居住於瑞士,負責瑞士分析心理學院。史丹博士的著作相當豐富,其中《榮格心靈地圖》一直是華文世界研讀榮格心理學重要的入門書籍之一。

靈性之旅 靈性之旅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莫瑞.史丹 / Murray Stein 出版社: 心靈工坊文化 副标题: 追尋失落的靈魂 译者: 吳菲菲 / 吴菲菲 出版年: 2015-5 页数: 208 定价: NT$4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3570424 豆瓣评分 评价人数不足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只要獲得靈啟經驗,

人就能掙脫病症的詛咒,

甚至連疾病本身都會沾上靈性。

───榮格

物質科學當道,宗教面臨存亡之危,但靈性的呼喚盤旋人心,我們如何找尋失落的靈魂?

本書試圖為靈性需求找到合於當代情境的載具。作者史丹博士認為,回歸宗教傳統或擁抱物質科學可能都行不通,而榮格心理學是新的可能性──「關注自性」(minding the self),走上個體化歷程。

在本書中,史丹博士穿梭西方宗教、東方禪學、腦科學、倫理學、自身靈啟經驗以及榮格的書信、《紅書》,描繪當代靈性旅程多彩的風景。他指出,靈性之路是一條由象徵、夢境以及隨之而來的靈啟經歷所共築的道路。它跨越文化,指向超越,讓人不受世俗自我(ego)所綑綁,進而能連結萬有之本,體現自性、展現神性。

有別於傳統宗教講求追隨象徵公義的神,史丹指出,在關注自性的靈性之旅中,個人則將敢於同時面對內心的正、邪力量,予以調和。這過程難免苦痛,但終將帶來心靈平衡,成為集體潛意識的內容,為世界帶來正面的力量。

中年之旅:自性的轉機 中年之旅:自性的轉機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莫瑞.史丹(Murray Stein) 出版社: 心灵工坊 原作名: In Midlife: A Jungian Perspective 译者: 魏宏晉 出版年: 2013-10-21 页数: 232 定价: 480 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6112614 豆瓣评分 评价人数不足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引言

本書內容首度於一九八○年春天,在芝加哥榮格中心(C. G. Jung Center of Chicago)一場八週的研討會中發表,原本的標題是「赫密士的世界以及過渡的經驗」(The World of Hermes and the Experience of Liminality)。但這標題對出版品而言太過於拗口了,雖然是十分精確地反映了我在本書中所交織呈現的主題。

本作品的主旨圍繞著中年歲月,亦即有關今日所謂的「中年過渡」(the midlife transition),或者更戲劇化些,叫做「中年危機」(the midlife crisis)。對此現象的體認是如此普遍,使得當我們接近生命的這段時期之際,心理上不由自主地開啟了一種防備的狀態。好像每個人都在預期這樣的中年疾病,就算你不認為它將會臨降到自己頭上,你也會覺得很快地就可以在別人身上看見。而我們看到中年朋友及同儕的行為舉止,確實令人驚異;在接近自己生命的中年階段,我們感到在自身深處有些東西正在不安躁動;可以想見,我們會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可能會如何。

中年危機典型地會讓我們驚奇地認識到自己隱藏起來的瘋狂。在我們中年之際,這一股毫無預期且「不適切地」(inappropriately)襲來的是一種情感的心理狀態,它會竊取我們的自尊及自信,將我們拋入對自我情緒平衡與心智健康產生疑懼的境地。中年危機揭露人們的內在,撕裂他們精心建構的世界。母親以及家庭主婦在她們的花園和工作間發現牧神潘(Pan),│譯註—1或者在教室發現酒神戴歐尼修斯(Dionysos):│譯註—2他以荒謬和討喜的神祇形象全力衝擊她們,要求她們屈服順從。教授學者們會察覺媚惑的女妖坐在他們的研討聚會裡,自己因新發現的力比多(libido)感到振奮,也因靈魂的喜悅與交流的醉人美景而激動。不知不覺中,他們已經為了重現熱情與冒險之路,遠離了圖書館和實驗室。銀行家、神職人員、股市作手、已婚女子、母親—他們也差不多將放棄職分,開始去回應這不甚實際的生命之舞。

到底出了什麼事?人在中年,當我們發現情緒騷動與困惑,孩提與青春期的夢魘並未妥善埋藏,一個虛構的神話於是粉碎了。原來,心靈依舊非常鮮活而活躍。必定是孩童時期對成年期的虛構想像,我們認為「成年期」(adulthood)是一個逐漸成長(或者衰圮)的長期穩定,這樣的假設是一個難以撼動的基礎,彷如受到無形的父母之眼靜靜地監視著。這是一個深植於父母心象(imago)的觀點,而父母心象本身是基於一個原型模式,它反映出孩子需要、想望一座堅固的父母基石。如果成年人視孩童為多相性倒錯(polymorphously perverse), 那麼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這個孩子會期待成年期都是一致性的正常。但是到了中年,心靈開始爆發,噴發出的岩漿反覆形成我們心理生活的面貌。

這些會發生於中年的理由,引起些許關注。大部分的心理治療界,經常認為成人心理混亂的問題根源,必然全來自於有缺陷的童年;只要孩童期夠好,成年期也會平安穩定。如果這個關於發展的古老精神分析模型確實無誤,那麼在個體五歲以後,就不再需要在治療上或發展上做任何事情,只要解開早期所造成的錯誤即可。暫且不說別的,近期的研究已經推翻這個想像,揭示的成年期也如同孩童期或青春期一般是「發展中的」。還有很多需要做的事,而且有更多發展性的危機(developmental crises)在持續,不只在五歲之後,而是三十五歲之後、五十歲後,甚至到七十五歲以後,都是如此(如果我們的現代心理學現在正開始探索中年,老年研究則仍是塊處女地)。我們正開始明瞭生命的「一切」(all),我們的心理都處在過程裡,因此受內在的流動與變遷所支配。

身處中年時期,會出現從一個心理認同到另一個認同的跨越轉換。自性(self)經歷著一種轉化(transformation)。本書所探討的,正是這種內在的活動以及這種跨越的意義。中年時這些心靈內在深處持續發生的事件雖然是我的主要資料,然而個人內在深藏的重要時刻之人際的與社會的錯綜複雜之脈絡,也絕不可忽視不顧。但我將中年視為一個時機,人們將經歷著根本的轉折(shift)而與生命及世界保持一致。這樣的轉折具有心理的以及宗教的意義,是超越人際與社會的面向。

多年來,我思索著一個人要如何才能有「心理的」(psychological)察覺。是什麼讓一個人去參與心靈,去敬畏其力量,以及去尊重其能力?是什麼讓一個人「虔敬」(religious)?不管關注心靈,或是維持心理察覺的(being psychological),都代表著每一時刻不是喜愛就是憎惡這個靈魂,而無論選擇如何都表示強烈地承認它以及它的各種活動。所以要怎樣,才能達到榮格那樣的狀態,認為心靈是你最糟的詛咒,也是你最佳的財富?這種態度要如何才能產生?

我總結的方法,就是更穿越心理的「危機」。當你被投入於心理的緊急狀態時,你將無可逃避面對靈魂的工作。當事情仍依計畫進行時,靈魂沉睡,它的王國如月亮和星辰置身太陽光芒中而凋萎失色。夢境與幻想(靈魂的證明)是存在的,但它們無關緊要的在暗地裡漂流。為何要注意它們?它們只會令你苦惱。然而,一旦是心理危機的深重黑夜,白晝天光被遮蔽,心靈的角色於是脫穎而出,而呈現出另一種重要性。夢可如雷電般襲來,令你驚心動魄。就在此夜,赫密士現身工作。他的神話說出靈魂是如何甦醒及湧現的。

邁入中年之際,人們已習於熟悉的心理模式,因工作與家庭而安頓下來。然後,突然間,危機襲來:有天醒來,你出乎預期地筋疲力竭;個人擁有感的氛圍開始腐臭;成就的甜奶變成酸的;模仿與行動一成不變的模式反而夾痛你的雙腳。你對自己所喜愛的事物,也就是自己的「成果」(works):孩子、財產、權力地位、成就,對這一切的珍視不再有了,仿如被偷走了。你滿懷疑惑地問:昨夜出了什麼事?它那兒去了?

赫密士昨夜盜走了阿波羅(Apollo)的神牛(我現在是在談赫密士誕生的神話,如荷馬式的《致赫密士頌歌》(Hymn to Hermes)中所提到的那樣),老大哥阿波羅既驚且怒。但他想要索回牛隻,因此,帶著憤怒與挫敗,他開始尋找竊賊與失落的寶物。這是在中年時所揭開的戲劇第一幕:「你說我已經丟失了?我會把它找回來!」

但阿波羅從未成功。第二幕在赫密士的洞穴開場:這位個兒嬌小但已經很老練的小賊,天真無邪地安臥在他媽媽身旁。當你追蹤偷走你力比多的賊,後退並下到無意識的深層幽微之處,你突然來到自己內心的穴居者之家。你已上了一個淘氣狡猾的新生嬰兒的當,他騙走你的寶物,且將你推落跌倒。

在中年劇的第二幕中,赫密士將靈魂從酣睡中喚醒,拂去它身上的灰塵。在心理動盪與騷亂的這段期間,我們與父母、社會,與朋友以及專業工作夥伴等的連結,開始變得緊張甚至遭到破壞。我們不在乎,我們想望自由,呼喊深度與意義。心靈甦醒了。

爬出赫密士的小床,貌似無辜。他是個盜賊,也是個發明家。赫密士是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他試圖為自己在奧林帕斯山上佔有一席之地,為自己與母親取得名望與財富,他拒絕接受不完全承認其出身權利的任何事情:他是宙斯(Zeus)之子。他做為禍害而現身,但也帶著發明的能力與喜悅。對每個人來說,他是不合法的;他是秩序建立的威脅。人在中年,靈魂受到這股新誕生的叛逆創造力所支持鼓勵,堅持自我權利以及需要為人注目。

赫密士無法被「涵容」(contained)而不露臉,中年的靈魂也不行。靈魂如同赫密士一樣,想要滑出限制之外,要求被看見、被愛,以及被榮耀。它也因堅持、決心活下去,並獲得應有的榮耀,因而必須被畏懼。我在本書中沒有對中年危機提出對策,也少有具體的建議是在應付它觸發時的恐怖力量。我只能建議一種參與的方法,一條進入以及穿越心靈艱苦工作的赫密士路徑(Hermetic pathway)│譯註—4。我們從神話裡瞭解這位較年長而被當作哥哥的阿波羅和他這位傲慢的非婚弟弟赫密之士之間發生了衝突矛盾,最後的結果是互相交換禮物。當阿波羅可以要回他的牛時,他卻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他收到一件赫密士的發明物—七弦琴。沒有人能具體說明你的中年靈魂禮物會是什麼,只能說,當它出現,你就會收到。這樣的交換,正是中年劇的第三幕的主要內容。

對阿波羅而言,他的禮物是音樂,這件神祕的赫密士玩意兒,成為他男神身分最偉大與最獨特的特質。當靈魂於中年甦醒而展現其天賦(gifts,也是禮物),生命就永遠印記下這一切內容。一旦接受,它們就會成為你生命的保證,你獨一無二的核心。如果拒絕,它們會鎮日糾纏,並且暗中破壞你所有的辛勞苦事。

在各種的邊界和各種的邊界狀態穿梭的旅人之神,他在不同領土間傳遞訊息以及情報;在各種的存在向度之間和在生生死死之間穿梭的通行之神,他在鍊金術裡是轉化的主宰:這就是赫密士。在他身上,我接下來將展開奧迪賽之旅來尋找一切的線索,關於中年所揭開的這旅程帶給生命的邁進。

在赫密士身上,當我們在人生重要階段,走在不知來自何處又可能引向任何地方的路途上時,他給了我們陪伴。這也許只是我們沒有太多選擇,只能由赫密士這位眾靈魂的引路人,也同樣成為我們的引路人。

投诉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 是自我的危機,也是自性意識誕生的機會 譯序 夢裡神話知多少 致謝 引言 第一章 赫密士,穿越過渡的靈魂引路人 透過赫密士引領特洛伊城老王尋回兒子之屍的故事,闡述了過渡狀態的典型表現,以及赫密士的特質與現身。 第二章 埋葬死者:進入中年轉化 中年過渡的 一階段分離,本章以特洛伊英雄赫克特的故事,描寫如何與早期的人格面分離,哀悼並埋葬過去固著的認同與安全感的意象。 第三章 過渡與靈魂 赫密士為引導者,他總是自在地優遊於原型的邊界狀態中;他是靈魂的引導者,護送靈魂進入過渡的旅程。 第四章 中年過渡時又上心頭的潛抑 諸如竊盜癖等心理症狀,實際上是心靈中被潛抑的一部分正試著要療癒你,透過解放潛抑的無意識((亦即「影」)),以帶來更大的心理整合感與整體感,邁向個體化的英雄旅程。 第五章 中年過渡裡靈魂伴侶的誘惑 奧德賽中有關賽西的故事插曲,象徵了在中年遭逢阿妮瑪(賽西)的迷人魅力以及退化拉力,如何與她產生衝突,爾後和解。本章也細述了赫密士如何發揮保護功能。 第六章 穿越黑底斯的度:中年過渡的急遽沉降 奧德塞中「航向黑底斯之旅」的故事插曲,清楚展示我們在中年過渡中,如何認識到生命本質的極限;並更深入死者之鄉黑底斯,會見智慧老人獲得後半輩子更長遠的新生命任務。 第七章 中年之後的生命之路 赫密士做為人類朋友及夥伴,協助自我與自性合作,創造出包羅更廣、更加複 雜的新身分認同。

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與解析 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與解析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James A. Hall, M.D.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原作名: Jungian dream interpretation : a handbook of theory and practice 译者: 廖婉如 出版年: 2006-5-1 页数: 224 定价: TWD 260.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7574695 豆瓣评分 9.0 53人评价 5星56.6% 4星26.4% 3星15.1% 2星1.9% 1星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夢,謎樣的實體,卻是心靈生活自然的一部分,更是臨床上很重要的輔助工具,可協助疾病的鑑別診斷、預後的評估,並作為其他處置的參考。

因此,榮格要我們時時覺察夢的神祕本質,它存在於我們所理解的心與腦、意識與潛意識、個人生命與超乎個人生命的邊境上。

夢究竟為何物?本書根據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全方面來說明。不但簡潔地敘述了榮格觀點下的心靈模式,更附上各種臨床上夢的案例,闡釋如何把這些夢放入夢者的生活脈絡來解讀。

其中特別聚焦於,尋常而一再出現的母題(墜落、追趕、房子、車子、居喪、世界末日、死亡、婚姻、性愛等)、創傷性的夢、具補償性和目的性功能的夢、夢作為疾病或身體變化的預後徵兆,以及夢之於夢者個人的生命階段和個體化歷程的關係如何。

推薦:

呂旭亞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助理教授 )

陳文玲 (政治大...

戀愛中的人 戀愛中的人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羅伯特‧強森 Robert A. Johnson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副标题: 榮格觀點的愛情心理學 原作名: WE: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of Romantic Love 译者: 鄧伯宸 出版年: 2020-12-18 页数: 224 定价: TWD 400.00 丛书: 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ISBN: 9789863572008 豆瓣评分 8.6 60人评价 5星53.3% 4星26.7% 3星20.0% 2星0.0% 1星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你們喝下去的不只是愛,而是愛與死亡的綜合。」

但他摟著她,內心情慾高漲,說:「啊,那麼,就讓死亡來吧!」

我們都活得不完整,卻都有追尋完滿的渴求;戀愛讓人狂喜,正因為相戀的瞬間彷彿找回自己喪失的部分,生命得到圓滿。但榮格分析師強森指出,這是錯覺。

戀愛中的人,事實上是將心底空缺的自我理想投射到戀人身上,將戀人錯認為救贖自己的男神或女神。將如此不合理的期待加諸伴侶,幻滅便成了必然,天長地久的美夢往往變為決裂的悲劇,甚至毀了現實人生。

「戀愛有如一條「愛的隧道」,我們不能在黑暗中堵塞不前,必須走出去到另一頭,把矛盾解決掉……」

「或許,真正需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的無意識心態,亦即我們對親密關係,以及對另一個人所強求的期望與要求……」強森以榮格心理學的觀點提醒我們:戀愛與真正的愛,是兩種不同且矛盾的心理能量系統,但我們誤以為戀愛就是愛,且將戀愛視為親密關係...

附身 附身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奎格‧史蒂芬森 / Craig E. Stephenson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副标题: 榮格的比較心靈解剖學 原作名: Possession: Jung’s Comparative Anatomy of the Psyche, 2nd Edition 译者: 吳菲菲 / 吴菲菲 出版年: 2017-7-14 页数: 344 定价: TWD 520 装帧: 精装 丛书: 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永恆少年 : 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 [瑞士]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 / 徐碧貞 / 心靈工坊 / 2018-11-20 / TWD 580.00 8.9 (142人评价) 成長的微妙之處, 就在於放棄特定的假象, 卻不變得憤世嫉俗。──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 《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的故事膾炙人口,作...

想读 在读 读过 纸质版 114.00元 加入购书单

纏足幽靈 : 從榮格心理分析看女性的自性追尋 馬思恩(Shirley See Yan Ma)、马思恩 / 吳菲菲、吴菲菲 / 心靈工坊文化 / 2015-5-14 / TWD 500.00 9.2 (49人评价) 如果母親愛她的女兒,就不會疼惜她的腳。 ──引自《金蓮愛慕者:中國情色纏足全史》,霍華‧列維(Howard S. Levy)著 「纏足」之風盛行中國千年,是...

想读 在读 读过 加入购书单

創傷的內在世界 : 生命中難以承受的重,心靈如何回應 [美]唐納•卡爾謝(Donald Kalsched) / 彭玲嫻、康琇喬、連芯、魏宏晉、審閱:洪素珍 / 心靈工坊 / 2018-12-18 / TWD 600.00 9.3 (35人评价) ★以榮格觀點論述創傷治療最重要著作。 ★翻轉心理界對創傷治療的觀點,造成解離、逃避的機制其實具有保護作用。 ★卡爾謝博士系出榮格,以原型理論為核心,整合泛精...

想读 在读 读过 纸质版 141.00元 加入购书单

擁抱陰影 : 從榮格觀點探索心靈的黑暗面 羅伯特.強森(Robert A. Johnson) / 徐曉珮 / 心靈工坊 / 2021-9-17 / TWD 290.00 8.8 (63人评价) 我們本能地逃離陰影, 但陰影總會出其不意地一再出現, 只為了提醒我們:擁抱陰影才是人生的解方。 「陰影」是榮格心理學重要的入門概念,貫串體系,榮格的女弟子馮...

想读 在读 读过 纸质版 58.00元 加入购书单

解讀童話 : 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Marie-Louise von Franz / 徐碧貞 /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2016-11-15 / NTD380元 8.4 (87人评价) 我們要如何著手處理童話的意義?或者應該問,要如何悄悄地接近童話,如同躡手躡腳的靠近隨時會受驚嚇而逃開的公鹿。——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 在各種文本中,童話...

想读 在读 读过 纸质版 79.00元 加入购书单

童話中的陰影與邪惡 : 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Marie-Louise von Franz / 徐碧貞 /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2018-6-20 / NT$540 8.9 (27人评价) 挖眼睛、切耳朵、砍頭、燒死、變石頭…… 面對陰影與邪惡的代價到底有多少? 魔神仔、吊死鬼、骷髏、山怪、巨人、女巫、魔法師…… 榮格派童話分析大師最可怕又最吸...

想读 在读 读过 纸质版 101.00元 加入购书单

戀愛中的人 : 榮格觀點的愛情心理學 羅伯特‧強森 Robert A. Johnson / 鄧伯宸 / 心靈工坊 / 2020-12-18 / TWD 400.00 8.6 (60人评价) 「你們喝下去的不只是愛,而是愛與死亡的綜合。」 但他摟著她,內心情慾高漲,說:「啊,那麼,就讓死亡來吧!」 我們都活得不完整,卻都有追尋完滿的渴求;戀愛讓人...

想读 在读 读过 纸质版 87.00元 加入购书单

童話中的女性 : 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Marie-Louise von Franz / 黃璧惠 /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2018-7-17 / NT$440 8.0 (79人评价) 女人的心靈發展有許多重要歷程,這在世界各地的童話中都有跡可循,卻鮮少有人討論。閱讀童話就像潛入女人曲折的一生,無論是學會打破常規相信直覺、練就看清事情真相的...

想读 在读 读过 纸质版 85.00元 加入购书单

附身 : 榮格的比較心靈解剖學 奎格‧史蒂芬森、Craig E. Stephenson / 吳菲菲、吴菲菲 / 心靈工坊 / 2017-7-14 / TWD 520 8.3 (24人评价) 「我們仍受自主心靈內容的挾制,彷彿它們就是奧林帕斯山上的眾神。它們今天的名字叫恐懼症、強迫性意念等等……諸神已變成了疾病;宙斯統治的不再是奧林帕斯山而是太陽...

想读 在读 读过 加入购书单

他與她 : 從榮格觀點探索男性與女性的內在旅程 羅伯特.強森 Robert A. Johnson / 徐曉珮 / 心靈工坊 / 2021-3 / 340.00 TWD 8.3 (55人评价) 從神話中尋找聖杯的少年、挑戰不可能任務的少女, 探索男女兩性成長時內在的整合歷程。 從榮格心理學的觀點,每個男性內在都藏著陰柔的特質(阿尼瑪),女性內在也...

與內在對話 : 夢境‧積極想像‧自我轉化 羅伯特‧強森(Robert A. Johnson) / 徐碧貞 / 心靈工坊 / 2021-1-18 / TWD 520.00 (18人评价) 想读 在读 读过 纸质版 109.00元 加入购书单

公主變成貓 : 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瑞士]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 / 吳菲菲、吴菲菲 / 心靈工坊 / 2018-9-20 / TWD 290.00 (12人评价) 「我要詛咒:這公主將跟太陽一樣美麗,但她會在十七歲時變成一頭貓!」——羅馬尼亞童話《公主變成貓》 「今日我們會從各種角度研究神話,但卻鮮少以深度心理學的詞彙...

    1. 文档名称是《Jungian psychoanalysis _ working in the spirit of C.G. Jung》。此文档似乎专注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梦的解析、心理动力学理论以及与精神分析相关的其它主题。请注意,文档名称中可能存在字符错误,“_”可能应该是“和”或者被用来代替“与”,所以更正后的标题应为《Jungian psychoanalysis and working in the spirit of C.G. Jung》。

      字数:238 |输入token:1305|输出token:101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知识库中收录的文档,做成一个摘要

      执行完成

      根据知识库中的内容,我将为您整理一份关于《Jungian psychoanalysis _ working in the spirit of C.G. Jung》这本书的摘要:


      书籍信息

      • 书名Jungian Psychoanalysis: Working in the Spirit of C.G. Jung
      • 主编: Murray Stein
      • 出版社: Open Court Publishing Company
      • 出版年份: 2010
      • ISBN: 978-0-8126-9668-4 (trade pbk.: alk. paper)
      • 分类编号: BF173.J85J887 2010150.19'54—dc222010017043

      编辑前言

      编辑前言中提到,“在荣格的精神下工作”意味着以整体自我为核心进行工作。书中详细阐述了这种工作方式主要涉及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辩证互动,以及参与分析过程的两个人之间的对话。通过这一辩证过程,逐渐建立起个人和原型意义上的完整性。最终目标不是简单的“更好地功能”或“改善应对技巧”,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心理整合。

      目录概览

      • 第一部分:目标

        • 面对阴影(Stanton Marlan)
        • 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Patricia Vesey-McGrew)
        • 文化情结在分析中的应用(Thomas Singer with Catherine Kaplinsky)
        • 启发心理教育(Josephine Evetts-Secker)
        • 引发转化(Diane Cousineau Brutsche)
        • 自我涌现
      • 第五部分:培训

        • 培训项目介绍(Ann Casement)
        • 培训分析(Dyane N. Sherwood)
        • 实习生监督(Catherine Crowther)

      序言

      由 Thomas B. Kirsch 撰写的序言评价此书为“前沿且卓越”,高度赞扬了其对当代精神分析领域的贡献。


      这本书汇集了多位学者的文章,探讨了如何基于荣格的思想来进行现代心理分析,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框架和实际操作指南。它不仅适合专业人士阅读,也能够帮助普通读者理解荣格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及其应用价值。

      字数:1014 |输入token:1138|输出token:490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知识库中收录的文档,请列出详细的目录。用中文

      执行完成

      以下是根据知识库中提供的信息整理的《Jungian psychoanalysis _ working in the精神 of C.G. Jung》一书的详细中文目录:


      目录

      序言

      • 托马斯·B·基尔什 (Thomas B. Kirsch) 的序言

      编者前言

      • 编者前言(默里·斯坦 Murray Stein)

      第一部分:目标

      1. 面对阴影
        • 斯坦顿·马兰 (Stanton Marlan)
      2. 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
        • 帕特丽夏·维西·麦格鲁 (Patricia Vesey-McGrew)
      3. 文化情结在分析中的应用
        • 托马斯·辛格与凯瑟琳·卡普林斯基 (Thomas Singer with Catherine Kaplinsky)
      4. 启发心理教育
        • 约瑟芬·埃弗茨-塞克 (Josephine Evetts-Secker)
      5. 引发转化
        • 黛安·库辛诺·布鲁谢 (Diane Cousineau Brutsche)
      6. 自我涌现

      第二部分:方法

      1. 识别心理类型
        • 约翰·比 (John Beebe)
      2. 在移情中工作
        • 简·魏纳 (Jan Wiener)
      3. 梦的解析与象征意义的创造
        • 沃伦·科尔曼 (Warren Colman)
      4. 放大法:揭示意义的出现 * 约翰·希尔 (John Hill)
      5. 主动想象的漫游 * 谢丽·萨尔曼 (Sherry Salman)
      6. 在分析中制作和使用图像 * 玛丽·多赫蒂 (Mary Dougherty)
      7. 沙盘游戏 * 伊娃·帕蒂斯·佐贾 (Eva Pattis Zoja)
      8. 身体与运动在分析中的作用 * 西德鲁斯·蒙特 (Cedrus Monte)

      第三部分:分析过程

      1. 开始与结束 * 保罗·W·阿什顿 (Paul W. Ashton)
      2. 从框架到容纳 * 奥古斯特·J·茨威克 (August J. Cwik)
      3. 对话 * 克劳斯·布朗与莉莲·奥舍雷特 (Claus Braun and Lilian Otscheret)
      4. 分析关系 * 让·诺克斯 (Jean Knox)
      5. 反移情与主体间性 * 林达·卡特 (Linda Carter)
      6. 分析投射、幻想和防御机制 * 安吉拉·M·康诺利 (Angela M. Connolly)
      7. 性别与性取向:想象中的、情欲的相遇 * 乔伊·沙韦里恩 (Joy Schaverien)
      8. 咨询室内的神秘体验 * 比吉特·霍耶 (Birgit Heuer)
      9. 日本文化背景下的荣格心理分析 * 高桥一彦 (Kazuhiko Higuchi)

      第四部分:特殊主题

      1. 儿童视角:自我的家谱 * 布里吉特·阿拉因-杜普雷 (Brigitte Allain-Dupré)
      2. 青春期——一个发展的视角 * 古斯塔夫·博文西彭 (Gustav Bovensiepen)
      3. 在分析中处理创伤 * 唐纳德·E·卡尔舍德 (Donald E. Kalsched)
      4. 与先天性身体残疾相关的心理治疗 * 卡特林·阿斯珀 (Kathrin Asper)
      5. 心灵与大脑 * 玛格丽特·威尔金森 (Margaret Wilkinson)
      6. 激情:灵魂的策略 * 阿克塞尔·卡普里莱斯 (Axel Capriles)
      7. 分析实践中的伦理态度 * 海斯特·麦克法兰·所罗门 (Hester McFarland Solomon)
      8. 宗教与荣格心理分析 * 约翰·杜尔利 (John Dourley)
      9. 研究 * 维雷娜·卡斯特 (Verena Kast)

      第五部分:培训

      1. 社会梦境矩阵 * 海伦·摩根 (Helen Morgan)
      2. 培训项目

      字数:1910 |输入token:1751|输出token:1023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继续

      执行完成

      当然,继续第五部分的详细目录:

      第五部分:培训(续)

      1. 培训项目
      • 安·卡塞门特 (Ann Casement)
      1. 培训分析
      • 戴安娜·N·谢尔伍德 (Dyane N. Sherwood)
      1. 实习生监督
      • 凯瑟琳·克劳瑟 (Catherine Crowther)

      索引

      • 索引从第399页开始,提供了书中提到的关键概念、人物和主题的快速查找功能。

      总结

      这本书《Jungian Psychoanalysis: Working in the Spirit of C.G. Jung》全面涵盖了荣格心理分析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应用,再到专业培训。它不仅适合心理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对有兴趣深入了解荣格心理学及其实践的读者非常有价值。各章节由不同领域的专家撰写,确保了内容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特定章节的内容概要,请告知我,我会尽力提供帮助。

      字数:441 |输入token:2784|输出token:223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以下是目录: CONTENTS FOREWORD Thomas B. Kirschix EDITOR’S PREFACExv PART ONE. GOALS1 Introduction3 1. Facing the Shadow Stanton Marlan5 2. Getting on Top of Thought and Behavior Patterns Patricia Vesey-McGrew14 3. Cultural Complexes in Analysis Thomas Singer with Catherine Kaplinsky22 4. Initiating a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Josephine Evetts-Secker38 5. Instigating Transformation Diane Cousineau Brutsche45 6. Emergence and the Self Joseph Cambray53vi Contents PART TWO. METHODS Introduction 67 69 7. The Recognition of Psychological Type John Beebe71 8. Working in and with Transference Jan Wiener81 9. Dream Interpret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Symbolic Meaning Warren Colman94 10. Amplification: Unveiling the Emergence of Meaning John Hill109 11. Peregrinations of Active Imagination Sherry Salman118 12. On Making and Making Use of Images in Analysis Mary Dougherty134 13. Sandplay Eva Pattis Zoja141 14. The Body and Movement in Analysis Cedrus Monte150 PART THREE. THE ANALYTIC PROCESS157 Introduction 15. Beginnings and Endings Paul W. Ashton 159 161Contents vii 16. From Frame through Holding to Container August J. Cwik169 17. Dialogue Claus Braun and Lilian Otscheret179 18. The Analytic Relationship Jean Knox188 19. Countertransference and Intersubjectivity Linda Carter201 20. Analyzing Projections, Fantasies, and Defenses Angela M. Connolly213 21. Gender and Sexuality: Imaginal, Erotic Encounters Joy Schaverien223 22. The Experience of the Numinous in the Consulting Room Birgit Heuer234 23. Jungian Psychoanalysis in the Context of Japanese Culture Kazuhiko Higuchi243 PART FOUR. SPECIAL TOPICS253 Introduction 255 24. The Child’s Side: Genealogy of the Self Brigitte Allain-Dupré257 25. Adolescence—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Gustav Bovensiepen269viii Contents 26. Working with Trauma in Analysis Donald E. Kalsched281 27. Psychotherapy and Congenital Physical Disability Kathrin Asper296 28. Psyche and Brain Margaret Wilkinson307 29. The Passions: Tactics of the Soul Axel Capriles316 30. The Ethical Attitude in Analytical Practice Hester McFarland Solomon325 31. Religion and Jungian Psychoanalysis John Dourley334 32. Research Verena Kast344 33. The Social Dreaming Matrix Helen Morgan352 PART FIVE. TRAINING359 Introduction361 34. Training Programs Ann Casement362 35. Training Analysis Dyane N. Sherwood 36. Supervision of the Apprentice Catherine Crowther INDEX

      执行完成

      根据您提供的详细目录,我将继续整理并翻译《Jungian Psychoanalysis: Working in the Spirit of C.G. Jung》一书的完整中文目录:


      目录

      序言

      • 托马斯·B·基尔什 (Thomas B. Kirsch) 的序言

      编者前言

      • 默里·斯坦 (Murray Stein) 的编者前言

      第一部分:目标

      • 引言(第3页)
      1. 面对阴影
        • 斯坦顿·马兰 (Stanton Marlan) (第5页)
      2. 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
        • 帕特丽夏·维西·麦格鲁 (Patricia Vesey-McGrew) (第14页)
      3. 文化情结在分析中的应用
        • 托马斯·辛格与凯瑟琳·卡普林斯基 (Thomas Singer with Catherine Kaplinsky) (第22页)
      4. 启发心理教育
        • 约瑟芬·埃弗茨-塞克 (Josephine Evetts-Secker) (第38页)
      5. 引发转化
        • 黛安·库辛诺·布鲁谢 (Diane Cousineau Brutsche) (第45页)
      6. 自我涌现
        • 约瑟夫·坎布雷 (Joseph Cambray) (第53页)

      第二部分:方法

      • 引言(第69页)
      1. 识别心理类型
        • 约翰·比 (John Beebe) (第71页)
      2. 在移情中工作
        • 简·魏纳 (Jan Wiener) (第81页)
      3. 梦的解析与象征意义的创造
        • 沃伦·科尔曼 (Warren Colman) (第94页)
      4. 放大法:揭示意义的出现 * 约翰·希尔 (John Hill) (第109页)
      5. 主动想象的漫游 * 谢丽·萨尔曼 (Sherry Salman) (第118页)
      6. 在分析中制作和使用图像 * 玛丽·多赫蒂 (Mary Dougherty) (第134页)
      7. 沙盘游戏 * 伊娃·帕蒂斯·佐贾 (Eva Pattis Zoja) (第141页)
      8. 身体与运动在分析中的作用 * 西德鲁斯·蒙特 (Cedrus Monte) (第150页)

      第三部分:分析过程

      • 引言(第159页)
      1. 开始与结束 * 保罗·W·阿什顿 (Paul W. Ashton) (第161页)
      2. 从框架到容纳 * 奥古斯特·J·茨威克 (August J. Cwik) (第169页)
      3. 对话 * 克劳斯·布朗与莉莲·奥舍雷特 (Claus Braun and Lilian Otscheret) (第179页)
      4. 分析关系 * 让·诺克斯 (Jean Knox) (第188页)
      5. 反移情与主体间性 * 林达·卡特 (Linda Carter) (第201页)
      6. 分析投射、幻想和防御机制 * 安吉拉·M·康诺利 (Angela M. Connolly) (第213页)
      7. 性别与性取向:想象中的、情欲的相遇 * 乔伊·沙韦里恩 (Joy Schaverien) (第223页)
      8. 咨询室内的神秘体验 * 比吉特·霍耶 (Birgit Heuer) (第234页)
      9. 日本文化背景下的荣格心理分析 * 高桥一彦 (Kazuhiko Higuchi) (第243页)

      第四部分:特殊主题

      • 引言(第255页)
      1. 儿童视角:自我的家谱 * 布里吉特·阿拉因-杜普雷 (Brigitte Allain-Dupré) (第257页)
      2. 青春期——一个发展的视角 * 古斯塔夫·博文西彭 (Gustav Bovensiepen) (第269页

      字数:1766 |输入token:3695|输出token:1024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继续

      执行完成

      当然,继续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的详细目录翻译:

      第四部分:特殊主题(续)

      1. 在分析中处理创伤 * 唐纳德·E·卡尔舍德 (Donald E. Kalsched) (第281页)
      2. 与先天性身体残疾相关的心理治疗 * 卡特林·阿斯珀 (Kathrin Asper) (第296页)
      3. 心灵与大脑 * 玛格丽特·威尔金森 (Margaret Wilkinson) (第307页)
      4. 激情:灵魂的策略 * 阿克塞尔·卡普里莱斯 (Axel Capriles) (第316页)
      5. 分析实践中的伦理态度 * 海斯特·麦克法兰·所罗门 (Hester McFarland Solomon) (第325页)
      6. 宗教与荣格心理分析 * 约翰·杜尔利 (John Dourley) (第334页)
      7. 研究 * 维雷娜·卡斯特 (Verena Kast) (第344页)
      8. 社会梦境矩阵 * 海伦·摩根 (Helen Morgan) (第352页)

      第五部分:培训

      • 引言(第361页)
      1. 培训项目 * 安·卡塞门特 (Ann Casement) (第362页)
      2. 培训分析 * 戴安娜·N·谢尔伍德 (Dyane N. Sherwood) (第378页)
      3. 实习生监督 * 凯瑟琳·克劳瑟 (Catherine Crowther) (第387页)

      索引

      • 索引(第399页起)

      总结

      这本书《Jungian Psychoanalysis: Working in the Spirit of C.G. Jung》全面涵盖了荣格心理分析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应用,再到专业培训。它不仅适合心理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对有兴趣深入了解荣格心理学及其实践的读者非常有价值。各章节由不同领域的专家撰写,确保了内容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特定章节的内容概要,请告知我,我会尽力提供帮助。

      字数:951 |输入token:4966|输出token:525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以上内容总结成一段话

      执行完成

      《Jungian Psychoanalysis: Working in the Spirit of C.G. Jung》全面涵盖了荣格心理分析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应用,再到专业培训。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目标、方法、分析过程、特殊主题和培训,由多位专家撰写,内容涉及面对阴影、文化情结、梦的解析、移情、性别与性取向、创伤处理、宗教与伦理等多个重要主题,并特别关注在当代世界中验证荣格心理分析的价值及其实用性。书中不仅适合心理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对有兴趣深入了解荣格心理学及其实践的读者非常有价值,确保了内容的专业性和多样性。各章节深入探讨了荣格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实践技巧,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应用资源。

      字数:305 |输入token:4155|输出token:159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如果我是一名初学者,应该如何通过提问的方式学习本书的内容

      执行完成

      作为一名初学者,通过提问的方式学习《Jungian Psychoanalysis: Working in the Spirit of C.G. Jung》的内容是非常有效的。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提问方式和具体问题,帮助你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内容:

      1. 理解基本概念

      • 问:荣格心理分析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 这将帮助你了解本书的基本理论框架,如集体无意识、原型、阴影等。
      • 问:什么是“阴影”?它在个人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 探讨“面对阴影”章节,理解这一概念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探索方法和技术

      • 问:荣格心理分析中常用的技术有哪些?
        • 例如,识别心理类型、移情工作、梦的解析、放大法、主动想象等。
      • 问:如何在分析中解读梦境?
        • 深入了解梦的解析章节,掌握创建象征意义的方法。

      3. 理解分析过程

      • 问:荣格心理分析的过程是怎样的?
        • 从开始到结束,包括建立关系、处理投射、反移情等。
      • 问:在分析过程中,分析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
        • 探讨“对话”、“分析关系”等章节,理解互动模式。

      4. 探讨特殊主题

      • 问:荣格心理分析如何处理创伤?
        • 关注“处理创伤”章节,了解具体的干预策略。
      • 问:荣格心理学如何看待宗教和精神信仰?
        • 探讨“宗教与荣格心理分析”章节,理解其对心灵健康的影响。

      5. 关注培训和发展

      • 问:成为一名荣格分析师需要哪些培训?
        • 了解“培训项目”、“培训分析”等章节,明确职业发展路径。
      • 问:监督在荣格分析师培训中起到什么作用?
        • 探讨“实习生监督”章节,理解持续支持的重要性。

      6. 反思与应用

      • 问:我如何在我的生活中应用荣格心理学的原则?
        • 结合实际生活,思考如何将书中理论应用于自我理解和个人成长。
      • 问:荣格心理学对我理解自己和他人有什么帮助?
        • 反思这些理论如何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示例对话:

      • :荣格心理分析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 默里:荣格心理分析的核心概念包括集体无意识、原型、个体化、阴影等。集体无意识指的是人类共享的心理结构,包含了普遍存在的原型意象,如母亲、英雄等。个体化是通过整合个人的有意识和无意识部分来实现心理成熟的过程。阴影代表了我们不愿意承认或面对的负面特质,理解并接纳阴影有助于个人成长。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逐步深入理解书中的每一个重要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如果你有任何具体的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提出。

      字数:1242 |输入token:4398|输出token:658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如果我是一名新手咨询师,学习本书的各个章节的时候应给如何通过提问的方式学习 以下是目录: 第一部分:目标 面对阴影 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 文化情结在分析中的应用 启发心理教育 引发转化 自我涌现 第二部分:方法 识别心理类型 在移情中工作 梦的解析与象征意义的创造 放大法:揭示意义的出现 主动想象的漫游 在分析中制作和使用图像 沙盘游戏 身体与运动在分析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分析过程 开始与结束 从框架到容纳 对话 分析关系 反移情与主体间性 分析投射、幻想和防御机制 性别与性取向:想象中的、情欲的相遇 咨询室内的神秘体验 日本文化背景下的荣格心理分析 第四部分:特殊主题 儿童视角:自我的家谱 青春期——一个发展的视角 在分析中处理创伤 与先天性身体残疾相关的心理治疗 心灵与大脑 激情:灵魂的策略 分析实践中的伦理态度 宗教与荣格心理分析 研究 社会梦境矩阵 第五部分:培训 培训项目 培训分析 实习生监督

      执行完成

      作为一名新手咨询师,系统地通过提问来学习《Jungian Psychoanalysis: Working in the Spirit of C.G. Jung》的各个章节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荣格心理分析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巧。以下是针对每个部分的具体提问建议,帮助你深入理解和应用书中的内容:

      第一部分:目标

      1. 面对阴影

        • 问:什么是阴影?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 理解阴影的概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问:如何在治疗中帮助来访者面对他们的阴影?
          • 探讨具体的技术和策略。
      2. 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

        • 问:荣格心理分析如何帮助来访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 了解认知行为技术与荣格理论的结合。
      3. 文化情结在分析中的应用

        • 问:什么是文化情结?它们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 探讨文化背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问: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心理分析?
          • 了解应对文化差异的方法。
      4. 启发心理教育

        • 问:心理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它在荣格心理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
          • 明确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5. 引发转化

        • 问:转化在荣格心理分析中的含义是什么?
          • 理解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 问:分析师如何促进来访者的转化?
          • 探讨具体的干预措施。
      6. 自我涌现

        • 问:自我的涌现过程是怎样的?
          • 了解自我的发展和整合。
        • 问:分析师如何支持来访者的自我涌现?
          • 探讨支持性技术和方法。

      第二部分:方法

      1. 识别心理类型

        • 问:什么是心理类型?如何识别来访者的心理类型?
          • 理解心理类型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2. 在移情中工作

        • 问:移情和反移情在荣格心理分析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 探讨移情在治疗关系中的作用。
        • 问:如何处理来访者的移情?
          • 掌握处理移情的技术。
      3. 梦的解析与象征意义的创造

        • 问:荣格心理学如何解读梦境?
          • 了解梦的解析方法。
        • 问:如何帮助来访者理解他们的梦境?
          • 探讨具体的应用技巧。
      4. 放大法:揭示意义的出现

        • 问:放大法是什么?它在荣格心理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
          • 理解放大法的意义和应用。
        • 问:如何使用放大法揭示深层意义?
          • 探讨具体的操作步骤。
      5. 主动想象的漫游

        • 问:什么是主动想象?它在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
          • 了解主动想象的概念和应用。
        • 问:如何引导来访者进行主动想象?
          • 掌握具体的指导方法。
      6. 在分析中制作和使用图像

        • 问:为什么在分析中使用图像是重要的?
          • 理解图像在治疗中的作用。
        • 问:如何引导来访者制作和解释图像?
          • 探讨具体的技术和方法。
      7. 沙盘游戏

        • 问:沙盘游戏在荣格心理分析中的应用是什么?
          • 了解沙盘游戏的作用。
        • 问:如何设置和引导沙盘游戏?
          • 掌握具体的操作步骤。
      8. 身体与运动在分析中的作用

        • 问:身体和运动在荣格心理分析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 探讨身体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 问:如何将身体和运动融入到治疗中?
          • 掌握具体的应用技巧。

      第三部分:分析过程

      1. 开始与结束

        • 问:在荣格心理分析中,开始和结束阶段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 理解治疗过程的起始和终止。
        • 问:如何为来访者制定一个有效的治疗计划?
          • 探讨具体的规划方法。
      2. 从框架到容纳

        • 问:框架和容纳在治疗关系中的作用是什么?
          • 理解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
        • 问:如何建立和维持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
          • 探讨具体的操作步骤。
      3. 对话

        • **问:荣格心理分析中的对话有什么特点?

      字数:1932 |输入token:3519|输出token:1024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继续

      执行完成

      第三部分:分析过程(续)

      1. 对话

        • 问:荣格心理分析中的对话有什么特点?
          • 理解对话在治疗中的独特性,例如其深度和象征性。
        • 问:如何促进来访者与分析师之间的有效对话?
          • 探讨具体的沟通技巧和策略。
      2. 分析关系

        • 问:什么是分析关系?它在荣格心理分析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 理解分析师与来访者之间关系的特殊性质。
        • 问: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健康的分析关系?
          • 探讨具体的方法和技术。
      3. 反移情与主体间性

        • 问:反移情和主体间性在荣格心理分析中的含义是什么?
          • 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及其对治疗的影响。
        • 问:分析师如何识别和处理自己的反移情反应?
          • 掌握自我反思和调节的技术。
      4. 分析投射、幻想和防御机制

        • 问:投射、幻想和防御机制在荣格心理分析中扮演什么角色?
          • 理解这些心理现象的意义。
        • 问:如何帮助来访者识别和处理他们的投射和防御机制?
          • 探讨具体的干预措施。
      5. 性别与性取向:想象中的、情欲的相遇

        • 问:荣格心理学如何看待性别和性取向?
          • 探讨荣格理论在性别和性取向问题上的应用。
        • 问:如何在治疗中处理与性别和性取向相关的问题?
          • 掌握敏感和包容的处理方法。
      6. 咨询室内的神秘体验

        • 问:荣格心理分析中的“神秘体验”指的是什么?
          • 理解这种体验的性质及其在治疗中的作用。
        • 问:如何应对和解释来访者的神秘或超自然体验?
          • 探讨具体的处理方式。
      7. 日本文化背景下的荣格心理分析

        • 问:荣格心理分析在日本文化中的适应和应用有哪些特点?
          • 探讨文化差异及其对治疗的影响。
        • 问: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荣格心理分析?
          • 掌握文化敏感性和适应性的技术。

      第四部分:特殊主题

      1. 儿童视角:自我的家谱

        • 问:荣格心理分析如何应用于儿童?
          •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荣格视角。
        • 问:如何通过沙盘游戏等方法帮助儿童表达自己?
          • 探讨适合儿童的技术和工具。
      2. 青春期——一个发展的视角

        • 问:荣格心理学如何看待青春期的发展?
          • 探讨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任务。
        • 问:如何在治疗中支持青少年的成长和自我发现?
          • 掌握具体的干预和支持方法。
      3. 在分析中处理创伤

        • 问:荣格心理分析如何处理创伤?
          • 了解创伤治疗的具体技术和策略。
        • 问:如何帮助来访者从创伤中恢复并实现转化?
          • 探讨康复和成长的过程。
      4. 与先天性身体残疾相关的心理治疗

        • 问:荣格心理分析如何应对先天性身体残疾带来的心理挑战?
          • 探讨残疾对心理的影响及治疗方法。
        • 问:如何帮助残疾来访者实现心理整合和个体化?
          • 掌握具体的干预和支持方法。
      5. 心灵与大脑

        • 问:荣格心理学如何看待心灵与大脑的关系?
          • 探讨心理和神经科学的交叉点。
        • 问:如何将神经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荣格心理分析?
          • 掌握整合两种学科的方法。
      6. 激情:灵魂的策略

        • 问:荣格心理学如何看待激情和情感?
          • 探讨激情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 问:如何帮助来访者理解和利用他们的激情?
          • 掌握引导情感发展的方法。
      7. 分析实践中的伦理态度

        • 问:荣格心理分析中的伦理原则是什么?
          • 理解伦理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 问:如何确保在实践中遵守伦理标准?
          • 掌握具体的伦理操作指南。
      8. 宗教与荣格心理分析

        • 问:荣格心理学如何看待宗教和精神信仰?
          • 探讨宗教和灵性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 **问:如何在治疗中尊重和整合来访者的宗教信仰

      字数:1889 |输入token:3549|输出token:1024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继续

      执行完成

      第四部分:特殊主题(续)

      1. 宗教与荣格心理分析

        • 问:荣格心理学如何看待宗教和精神信仰?
          • 探讨宗教和灵性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 问:如何在治疗中尊重和整合来访者的宗教信仰?
          • 掌握敏感处理宗教信仰的方法,确保治疗过程尊重个人的信念体系。
      2. 研究

        • 问:荣格心理分析领域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方向?
          • 了解当前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 问:如何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 探讨如何保持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更新,提升治疗效果。
      3. 社会梦境矩阵

      *   **问:什么是社会梦境矩阵?它在集体无意识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
          *   理解这一概念及其对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   **问:如何通过社会梦境矩阵理解集体心理状态?**
          *   探讨具体的应用方法,帮助解释群体行为和社会现象。
      

      第五部分:培训

      1. 培训项目

        • 问:成为一名合格的荣格分析师需要哪些培训步骤?
          • 了解成为荣格分析师的具体路径和要求。
        • 问:培训项目的结构和内容是什么?
          • 探讨培训的具体课程设置和评估标准。
      2. 培训分析

        • 问:培训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 理解培训分析对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 问:如何选择合适的培训分析师?
          • 掌握选择培训分析师的标准和考虑因素。
      3. 实习生监督

        • 问:为什么监督在荣格分析师培训中至关重要?
          • 探讨监督在培训中的作用及其对实习生的支持。
        • 问:监督过程中常见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有哪些?
          • 掌握监督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确保有效支持和发展。

      综合提问建议

      除了上述具体章节的提问,你还可以通过以下综合性的提问来深化对整本书的理解:

      • 问:荣格心理分析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对比荣格心理分析与其他流派(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等)的区别和联系。
      • 问:荣格心理分析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 理解荣格心理分析的最终目标和理想结果。
      • 问:荣格心理分析中最重要的几个技术或工具是什么?

        • 总结并掌握最常用的技术和工具,如梦的解析、主动想象等。
      • 问:荣格心理分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有何不同?

        • 探讨荣格理论在跨文化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局限性。
      • 问:荣格心理分析如何帮助来访者实现个体化和自我实现?

        • 深入理解个体化的过程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实践与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反思和讨论是非常有帮助的。你可以:

      • 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定期回顾并尝试解答。
      • 参与同行讨论,分享经验和见解,共同进步。
      • 进行自我分析,应用书中理论和技术于自身,以增强理解和体验。

      通过系统地提问和深入探讨,你不仅能更好地掌握《Jungian Psychoanalysis: Working in the Spirit of C.G. Jung》的内容,还能为未来的咨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你有任何具体的困惑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提出。

      字数:1459 |输入token:4679|输出token:763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如果我是一名资深咨询师,治疗取向是心理动力学,应给如何通过提问的方式学习本书的内容

      执行完成

      作为一名资深的心理动力学取向咨询师,学习《Jungian Psychoanalysis: Working in the Spirit of C.G. Jung》时,你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深入理解荣格理论与心理动力学的联系和差异,从而丰富你的临床实践。以下是针对各个部分的具体提问建议,帮助你将荣格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融入到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并探讨其对现有治疗理念的影响:

      第一部分:目标

      1. 面对阴影

        • 问:阴影的概念如何与心理动力学中的潜意识冲突相联系?
          • 探讨阴影与未解决的内心冲突之间的关系。
        • 问: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如何识别和处理来访者的阴影?
          • 了解具体的技术和策略。
      2. 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

        • 问:荣格心理学中的转化过程与心理动力学中的防御机制调整有何相似之处?
          • 对比两种理论在改变行为模式上的方法。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框架内应用荣格的转化理论?
          • 探讨具体的整合路径。
      3. 文化情结在分析中的应用

        • 问:文化情结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意味着什么?
          • 理解文化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多维度影响。
        • 问: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结合荣格和心理动力学的方法进行有效治疗?
          • 探讨跨文化适应的方法。
      4. 启发心理教育

        • 问:荣格的心理教育与心理动力学中的自我认识有何异同?
          • 探讨心理教育在不同理论下的应用。
      5. 引发转化

        • 问:荣格的转化理论如何与心理动力学中的治愈过程相呼应?
          • 探讨两者在促进个体成长方面的共同点。
        • 问:如何利用荣格的转化理论增强心理动力学治疗的效果?
          • 掌握具体的整合技巧。
      6. 自我涌现

        • 问:荣格的自我的涌现过程与心理动力学中的自我实现有何关联?
          • 探讨两者在个体发展上的联系。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支持来访者的自我涌现?
          • 探讨具体的支持方法。

      第二部分:方法

      1. 识别心理类型

        • 问:心理类型理论如何补充心理动力学对人格的理解?
          • 探讨不同类型在心理动力学中的表现。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应用心理类型理论?
          • 掌握具体的应用技术。
      2. 在移情中工作

        • 问:荣格和弗洛伊德关于移情和反移情的观点有何不同?
          • 比较两者的观点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综合运用荣格和弗洛伊德的移情理论?
          • 探讨具体的整合方法。
      3. 梦的解析与象征意义的创造

        • 问:荣格的梦的解析方法与心理动力学中的梦境分析有何异同?
          • 探讨两种方法在解释梦境上的区别和联系。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结合荣格的梦的解析方法?
          • 掌握具体的整合技巧。
      4. 放大法:揭示意义的出现

        • 问:放大法如何帮助深化心理动力学治疗中的象征性理解?
          • 探讨放大法在治疗中的应用。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框架内使用放大法揭示深层意义?
          • 掌握具体的操作步骤。
      5. 主动想象的漫游

        • 问:主动想象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有何潜在应用?
          • 探讨主动想象作为一种治疗工具的可能性。
        • 问:如何引导来访者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进行主动想象?
          • 掌握具体的指导方法。
      6. 在分析中制作和使用图像

        • 问:心理动力学治疗中使用图像的意义是什么?
          • 探讨图像在治疗中的作用。
        • 问:如何引导来访者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制作和解释图像?
          • 掌握具体的技术和方法。
      7. 沙盘游戏

        • 问:沙盘游戏如何补充心理动力学治疗?
          • 探讨沙盘游戏在治疗中的应用。
        • 问:如何设置和引导沙盘游戏以增强心理动力学治疗效果?
          • 掌握具体的操作步骤。
      8. 身体与运动在分析中的作用

        • **

      字数:1875 |输入token:4736|输出token:1024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继续

      执行完成

      第二部分:方法(续)

      1. 身体与运动在分析中的作用

        • 问:荣格心理学如何看待身体和运动在心理治疗中的角色?
          • 探讨身体和运动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整合身体和运动的元素?
          • 掌握具体的技术,如躯体体验疗法或运动疗法。
      2. 心灵与大脑的关系

        • 问:荣格心理学中心灵与大脑的关系理论对心理动力学有何启示?
          • 探讨神经科学与心理治疗的交叉点。
        • 问:如何将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心理动力学治疗中?
          • 掌握整合两种学科的方法。
      3. 社会梦境矩阵

      *   **问:社会梦境矩阵的概念如何补充心理动力学对集体无意识的理解?**
          *   探讨集体无意识在社会层面的表现。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应用社会梦境矩阵理解来访者的集体心理状态?**
          *   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
      

      第三部分:临床实践

      1. 案例研究

        • 问:荣格心理学的经典案例对心理动力学治疗有何借鉴意义?
          •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荣格理论的具体应用。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运用荣格的案例研究方法?
          • 掌握具体的案例分析技术。
      2. 处理创伤

        • 问:荣格心理分析如何处理创伤?与心理动力学的创伤治疗有何异同?
          • 比较两种流派在创伤治疗上的不同方法。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整合荣格的创伤治疗技术?
          • 掌握具体的整合技巧。
      3. 儿童和青少年治疗

        • 问:荣格心理学如何看待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 探讨荣格理论在儿童心理学中的应用。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结合荣格的方法帮助儿童和青少年?
          • 掌握具体的技术和工具,如沙盘游戏等。
      4. 老年心理健康

        • 问:荣格心理学如何看待老年心理健康?
          • 探讨个体晚年阶段的心理发展。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应用荣格的老年心理健康理论?
          • 掌握具体的干预和支持方法。
      5. 性别与性取向

        • 问:荣格心理学如何看待性别和性取向?
          • 探讨荣格理论在性别和性取向问题上的应用。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处理与性别和性取向相关的问题?
          • 掌握敏感和包容的处理方法。

      第四部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1. 自我实现与个体化

        • 问:荣格的个体化过程与心理动力学中的自我实现有何联系?
          • 探讨两者在个体成长上的共同目标。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促进来访者的个体化过程?
          • 掌握具体的引导方法。
      2. 象征与隐喻

        • 问:荣格心理学中的象征和隐喻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有何作用?
          • 探讨象征和隐喻在理解深层心理结构中的重要性。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利用象征和隐喻帮助来访者?
          • 掌握具体的技术和方法。
      3. 移情与反移情

        • 问:荣格和弗洛伊德关于移情和反移情的观点有何不同?
          • 比较两者的观点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综合运用荣格和弗洛伊德的移情理论?
          • 探讨具体的整合方法。
      4. 梦的解析

        • 问:荣格的梦的解析方法与心理动力学中的梦境分析有何异同?
          • 探讨两种方法在解释梦境上的区别和联系。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结合荣格的梦的解析方法?
          • 掌握具体的整合技巧。
      5. 主动想象

        • 问:主动想象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有何潜在应用?
          • 探讨主动想象作为一种治疗工具的可能性。
        • 问:如何引导来访者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进行主动想象?
          • 掌握具体的指导方法。
      6. 文化与跨文化适应

        • **问:荣格心理学在跨文化背景下的适应

      字数:1835 |输入token:4119|输出token:1024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继续

      执行完成

      第四部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续)

      1. 文化与跨文化适应

        • 问:荣格心理学在跨文化背景下的适应性如何?
          • 探讨荣格理论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和局限。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处理跨文化问题,结合荣格的理论?
          • 掌握处理多元文化背景下来访者的具体方法。
      2. 宗教与精神信仰

        • 问:荣格心理学如何看待宗教和精神信仰?
          • 探讨宗教和灵性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 问: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尊重并整合来访者的宗教信仰?
          • 掌握敏感处理宗教信仰的方法,确保治疗过程尊重个人信念体系。
      3. 研究与证据基础

        • 问:荣格心理分析领域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方向?
          • 了解当前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 问:如何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提升治疗效果?
          • 探讨保持理论与实践同步更新的具体方法。
        • 问:荣格心理分析的有效性如何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
          • 参考知识源中的内容,如关联实验和梦境研究,探讨荣格心理分析的效果评估方法。

      第五部分:培训与发展

      1. 培训项目

        • 问:成为一名合格的荣格分析师需要哪些培训步骤?
          • 了解成为荣格分析师的具体路径和要求。
        • 问:荣格分析师培训项目的结构和内容是什么?
          • 探讨培训的具体课程设置和评估标准。
      2. 培训分析

        • 问:培训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 理解培训分析对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 问:如何选择合适的培训分析师?
          • 掌握选择培训分析师的标准和考虑因素。
      3. 实习生监督

        • 问:为什么监督在荣格分析师培训中至关重要?
          • 探讨监督在培训中的作用及其对实习生的支持。
        • 问:监督过程中常见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有哪些?
          • 掌握监督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确保有效支持和发展。

      实践反思与应用

      作为一名资深的心理动力学取向咨询师,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深化学习,并将荣格心理学融入到你的日常实践中:

      • 记录并反思: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你对每个章节的理解和疑问,定期回顾并尝试解答。这有助于巩固新知识并与已有经验相结合。

      • 案例讨论:参与同行之间的案例讨论,分享你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荣格理论和技术的经验和见解。这不仅能加深理解,还能获得不同的视角和建议。

      • 自我分析:尝试将书中提到的技术(如梦的解析、主动想象等)应用于自身,进行自我分析。这种亲身体验可以增强你对这些技术的理解和信心。

      • 跨学科交流: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如神经科学家、社会学家等)交流,探讨荣格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这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荣格理论的应用范围和潜力。

      • 持续学习:关注荣格心理学和心理动力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发展,参加相关的研讨会、讲座和培训课程,保持知识的更新和扩展。

      通过系统地提问和深入探讨,你不仅能更好地掌握《Jungian Psychoanalysis: Working in the Spirit of C.G. Jung》的内容,还能为未来的咨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你有任何具体的困惑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提出。

      字数:1480 |输入token:3947|输出token:773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如果我是一名资深咨询师,治疗取向是认知行为治疗,应给如何通过提问的方式学习本书的内容

      执行完成

      作为一名资深的认知行为治疗(CBT)取向咨询师,学习《Jungian Psychoanalysis: Working in the Spirit of C.G. Jung》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深入理解荣格理论,并探讨如何将这些理论与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以丰富你的临床实践。以下是针对各个部分的具体提问建议,帮助你将荣格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融入到认知行为疗法中,并探讨其对现有治疗理念的影响: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

      1. 基本概念

        • 问:荣格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如集体无意识、原型、阴影等)如何与CBT中的认知模型相联系?
          • 探讨两者在理解和处理心理问题上的不同视角。
        • 问:荣格的个体化过程与CBT中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有何关联?
          • 比较两种理论在促进个人成长方面的相似之处。
      2. 心理类型理论

        • 问:心理类型理论如何补充CBT对人格的理解?
          • 探讨不同类型在认知行为模式中的表现。
        • 问:如何在CBT框架内应用心理类型理论进行个性化治疗?
          • 掌握具体的应用技术。
      3. 梦境分析

        • 问:荣格的梦的解析方法与CBT中的认知重构有何异同?
          • 探讨两种方法在解释和处理梦境内容上的区别和联系。
        • 问:如何在CBT治疗中结合荣格的梦的解析方法?
          • 掌握具体的整合技巧。
      4. 象征与隐喻

        • 问:荣格心理学中的象征和隐喻在CBT中有何作用?
          • 探讨象征和隐喻在理解深层心理结构中的重要性。
        • 问:如何在CBT治疗中利用象征和隐喻帮助来访者?
          • 掌握具体的技术和方法。

      第二部分:治疗方法

      1. 移情与反移情

        • 问:荣格和CBT关于移情和反移情的观点有何不同?
          • 比较两者的观点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问:如何在CBT治疗中综合运用荣格和CBT的移情理论?
          • 探讨具体的整合方法。
      2. 主动想象

        • 问:主动想象在CBT治疗中有何潜在应用?
          • 探讨主动想象作为一种治疗工具的可能性。
        • 问:如何引导来访者在CBT治疗中进行主动想象?
          • 掌握具体的指导方法。
      3. 沙盘游戏

        • 问:沙盘游戏如何补充CBT治疗?
          • 探讨沙盘游戏在治疗中的应用。
        • 问:如何设置和引导沙盘游戏以增强CBT治疗效果?
          • 掌握具体的操作步骤。
      4. 身体与运动

        • 问:荣格心理学如何看待身体和运动在心理治疗中的角色?
          • 探讨身体和运动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 问:如何在CBT治疗中整合身体和运动的元素?
          • 掌握具体的技术,如躯体体验疗法或运动疗法。

      第三部分:临床实践

      1. 案例研究

        • 问:荣格心理学的经典案例对CBT治疗有何借鉴意义?
          •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荣格理论的具体应用。
        • 问:如何在CBT治疗中运用荣格的案例研究方法?
          • 掌握具体的案例分析技术。
      2. 处理创伤

        • 问:荣格心理分析如何处理创伤?与CBT的创伤治疗有何异同?
          • 比较两种流派在创伤治疗上的不同方法。
        • 问:如何在CBT治疗中整合荣格的创伤治疗技术?
          • 掌握具体的整合技巧。
      3. 儿童和青少年治疗

        • 问:荣格心理学如何看待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 探讨荣格理论在儿童心理学中的应用。
        • 问:如何在CBT治疗中结合荣格的方法帮助儿童和青少年?
          • 掌握具体的技术和工具,如沙盘游戏等。
      4. 老年心理健康

        • 问:荣格心理学如何看待老年心理健康?
          • 探讨个体晚年阶段的心理发展。
        • 问:如何在CBT治疗中应用荣格的老年心理健康理论?
          • 掌握具体的干预和支持方法。
      5. 性别与性取向

        • 问:荣格心理学如何看待性别和性取向?
          • 探讨荣格理论在性别和性

      字数:1869 |输入token:4427|输出token:1024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继续

      执行完成

      第四部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1. 文化与跨文化适应

        • 问:荣格心理学在跨文化背景下的适应性如何?
          • 探讨荣格理论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和局限。
        • 问:如何在CBT治疗中处理跨文化问题,结合荣格的理论?
          • 掌握处理多元文化背景下来访者的具体方法。
      2. 宗教与精神信仰

        • 问:荣格心理学如何看待宗教和精神信仰?
          • 探讨宗教和灵性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 问:如何在CBT治疗中尊重并整合来访者的宗教信仰?
          • 掌握敏感处理宗教信仰的方法,确保治疗过程尊重个人信念体系。
      3. 研究与证据基础

        • 问:荣格心理分析领域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方向?
          • 了解当前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 问:如何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提升治疗效果?
          • 探讨保持理论与实践同步更新的具体方法。
        • 问:荣格心理分析的有效性如何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
          • 参考知识源中的内容,如关联实验和梦境研究,探讨荣格心理分析的效果评估方法。

      第五部分:培训与发展

      1. 培训项目

        • 问:成为一名合格的荣格分析师需要哪些培训步骤?
          • 了解成为荣格分析师的具体路径和要求。
        • 问:荣格分析师培训项目的结构和内容是什么?
          • 探讨培训的具体课程设置和评估标准。
      2. 培训分析

        • 问:培训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 理解培训分析对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 问:如何选择合适的培训分析师?
          • 掌握选择培训分析师的标准和考虑因素。
      3. 实习生监督

        • 问:为什么监督在荣格分析师培训中至关重要?
          • 探讨监督在培训中的作用及其对实习生的支持。
        • 问:监督过程中常见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有哪些?
          • 掌握监督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确保有效支持和发展。

      实践反思与应用

      作为一名认知行为取向的咨询师,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深化学习,并将荣格心理学融入到你的日常实践中:

      • 记录并反思: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你对每个章节的理解和疑问,定期回顾并尝试解答。这有助于巩固新知识并与已有经验相结合。

      • 案例讨论:参与同行之间的案例讨论,分享你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荣格理论和技术的经验和见解。这不仅能加深理解,还能获得不同的视角和建议。

      • 自我分析:尝试将书中提到的技术(如梦的解析、主动想象等)应用于自身,进行自我分析。这种亲身体验可以增强你对这些技术的理解和信心。

      • 跨学科交流: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如神经科学家、社会学家等)交流,探讨荣格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这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荣格理论的应用范围和潜力。

      • 持续学习:关注荣格心理学和心理动力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发展,参加相关的研讨会、讲座和培训课程,保持知识的更新和扩展。

      具体提问示例

      为了更具体地帮助你通过提问的方式学习本书的内容,以下是几个具体的提问示例:

      1. 关于集体无意识与CBT的认知模型

        • 问: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概念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来访者深层次的认知模式?
          • 答: 集体无意识包含了普遍的人类经验和原型,可以通过探索这些深层结构来揭示来访者某些难以改变的认知模式,从而为CBT提供新的视角。
      2. 关于梦的解析与认知重构

        • 问:荣格的梦的解析方法是否能补充CBT中的认知重构技术?如果是,具体如何操作?
          • 答: 荣格的梦的解析可以作为一种探索潜意识冲突的工具,帮助来访者识别和挑战那些在清醒状态下不易察觉的认知扭曲。例如,通过梦境中的象征符号,来访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核心信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重构。
      3. 关于主动想象与放松训练

        • 问:荣格的“主动想象”技术能否与CBT中的放松训练相结合?如果可以,具体如何实施?
          • 答: 主动想象是一种引导来访者进入内在体验的技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情绪。结合CBT中的放松训练,可以在来访者处于放松状态时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想象,从而增强情感调节能力。
      4. **关于移情与反移情

      字数:1902 |输入token:4369|输出token:1024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荣格心理分析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执行完成

      荣格心理分析的核心概念围绕着对人类心灵的深层次理解,特别是无意识的作用。以下是几个关键概念:

      1. 集体无意识 (Collective Unconscious):

        • 这是荣格心理学中最著名的概念之一,指的是所有人类共有的潜意识层,包含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原型(Archetypes)。与个人无意识不同,集体无意识不是由个体经验形成的,而是遗传下来的,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历史和进化过程。
      2. 原型 (Archetypes):

        • 原型是集体无意识中的典型模式或形象,它们代表了特定类型的经验或行为。常见的原型包括:
          • 自我 (Self): 人格的整体性象征,追求整合与统一。
          • 阴影 (Shadow): 包含被压抑的部分以及个人不愿意承认的性格特质。
          • 阿尼玛/阿尼姆斯 (Anima/Animus): 男性心中的女性面和女性心中的男性面,代表着异性之间的心理联系。
          • 智慧老人 (Wise Old Man/Woman): 指导性和智慧性的内在声音。
          • 母亲原型 (Great Mother): 关于养育、保护和支持的形象。
          • 英雄 (Hero): 表现为力量、勇气和个人成就的形象。
      3. 个体化过程 (Individuation):

        • 这是一个人通过整合其意识和无意识内容来实现自我完整性的过程。它涉及到探索和发展个人的独特性,并超越社会角色和个人面具(Persona),达到更深层次的真实自我。
      4. 情结 (Complexes):

        • 情结是由一组强烈的情感和思想构成的心理结构,通常围绕着某个核心主题。例如,“母亲情结”可能意味着一个人与其母亲关系中的未解决情绪和态度。情结可以影响人的行为、情感反应及认知方式,有时会导致非理性行为。
      5. 梦 (Dreams):

        • 在荣格看来,梦是通向无意识的重要途径。梦提供了关于内心世界的线索,帮助人们理解那些在清醒状态下难以触及的思想和感受。通过对梦的理解,分析师可以帮助来访者发现并处理深层的心理冲突。
      6. 象征 (Symbols):

        • 荣格强调符号和象征的意义,认为它们不仅存在于梦境中,也广泛出现在神话、宗教、艺术等领域。象征物能够传达超越语言表达的信息,对于揭示潜意识内容至关重要。
      7. 移情与反移情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 在治疗关系中,移情是指来访者将早期经历中的情感投射到分析师身上;而反移情则是指分析师对来访者的类似情感反应。这些现象构成了治疗对话的一部分,也是理解和解决潜在问题的关键所在。
      8. 辩证关系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 分析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被视为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形成了所谓的“第三事物”(a third thing)。这种关系不仅是治疗的基础,而且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领域,在这里新的洞见和变化可能发生。

      这些概念共同构成了荣格心理分析的基础框架,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促进心理成长和个人发展。如果你需要进一步探讨其中任何一个概念,请随时告知。

      字数:1400 |输入token:4469|输出token:678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什么是“阴影”?它在个人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执行完成

      在荣格心理学中,“阴影”(Shadow)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人格中那些被个体视为不可接受、负面或有缺陷的部分。这些特质通常因为社会、文化或家庭的压力而被压抑到无意识中,成为个人不愿意承认或面对的内容。以下是关于“阴影”的详细解释及其在个人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阴影的定义

      根据知识源中的描述,“阴影”是由于适应环境的需求,个体将某些方面的人格视为不可接受,进而否认、压抑并从正在形成的人格结构中分离出去的结果。正如Stanton Marlan所指出的那样,这些被排斥的特质可能会变得扭曲、受伤,甚至退缩到黑暗之中,最终可能被埋葬。尽管它们被放逐到了心理的底层世界,但“阴影”仍然继续在我们的心理生活中发挥着动态作用。

      阴影的作用

      1. 心理平衡与完整性:

        • “阴影”包含了个人未意识到的力量和潜力。当一个人能够识别并接纳自己的“阴影”部分时,这有助于实现更全面的心理平衡。通过整合“阴影”,个体可以更加完整地理解自己,避免片面的发展。
      2. 促进自我认识:

        • 了解并面对“阴影”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弱点。这种自省的过程促使个体反思自身的行为模式、情感反应以及思维习惯,从而为成长提供机会。
      3. 挑战与转化:

        • 与“阴影”的对话往往伴随着内心的冲突与挑战。然而,正是这些冲突提供了改变的机会。通过正视并处理“阴影”所带来的不适感,个体会发现自己内在的成长空间,进而推动人格向更高层次发展。
      4. 关系修复与改善:

        • 未能解决的“阴影”问题可能会投射到人际关系中,导致误解或矛盾。一旦个体开始面对自己的“阴影”,他们就能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更大的真诚和开放性,这对于修复受损的关系非常重要。
      5. 创造力与灵感:

        • 有时候,“阴影”中蕴含着未被开发的创造力和灵感。许多艺术家、作家等创造性工作者发现,深入探索“阴影”区域能够激发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带来意想不到的作品。

      实际应用

      为了更好地应对“阴影”,你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 觉察与接纳:首先要做的是提高对自己“阴影”部分的觉察,学会接纳而非排斥。可以通过冥想、日记写作等方式加深自我认知。

      • 梦境分析:梦常常会以象征的形式呈现“阴影”。通过记录和解析梦境,可以获得对“阴影”内容的洞见。

      • 主动想象:这是一种由荣格提出的技术,允许个体与潜意识中的形象进行对话,帮助理解并整合“阴影”。

      • 专业咨询:寻求专业的心理分析师或治疗师的支持,尤其是在处理深层次的情感困扰时,专业人士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总之,“阴影”虽然代表了人格中较暗的一面,但它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正确的方式面对和处理“阴影”,我们可以走向更加健康、完整的自我。如果你有兴趣进一步探讨如何具体实践这些方法,或者想要分享你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请随时告诉我。

      字数:1264 |输入token:4345|输出token:682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荣格心理分析中常用的技术有哪些?

      执行完成

      在荣格心理分析中,分析师采用多种技术和方法来帮助来访者探索无意识、促进个体化过程,并解决心理冲突。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技术:

      1. 梦境分析 (Dream Analysis):

        • 梦境被视为通向无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解析梦中的象征和图像,分析师可以帮助来访者理解其深层的心理内容。荣格认为,梦提供了关于内心世界的线索,有助于揭示那些在清醒状态下难以触及的思想和感受。分析师可能会使用扩增法(Amplification)来加深对梦的理解,即通过参考神话、文学或其他文化背景来丰富梦的解释。
      2. 主动想象 (Active Imagination):

        • 这是一种由荣格开发的技术,允许个体与潜意识中的形象进行对话。它鼓励来访者进入一种介于清醒和梦幻之间的状态,在其中他们可以与内心的象征性人物或场景互动。这种方法旨在促进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交流,帮助整合被压抑的情感和思想。
      3. 扩增法 (Amplification):

        • 扩增法不仅用于梦境分析,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形式的象征材料。它的目的是通过联系广泛的文化、历史和神话资源,为来访者的体验提供更深层次的意义。例如,如果一个来访者提到某个特定的符号或意象,分析师可以通过查找类似的例子来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元素背后所蕴含的心理意义。
      4. 移情与反移情分析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Analysis):

        • 在治疗关系中,移情是指来访者将早期经历中的情感投射到分析师身上;而反移情则是指分析师对来访者的类似情感反应。这些现象构成了治疗对话的一部分,也是理解和解决潜在问题的关键所在。分析师会密切关注这些动态,以确保它们不会阻碍治疗进展,并利用这些信息来增进对来访者的理解。
      5. 沙盘游戏疗法 (Sandplay Therapy):

        • 沙盘游戏是一种非语言性的表达方式,特别适合儿童或那些难以用言语表达自己情感的人。来访者可以在装满沙子的盒子内自由摆放玩具和其他物品,创造出反映他们内心世界的场景。分析师通过观察这些创造物及其排列方式,了解来访者的无意识内容。
      6. 情结测试 (Word Association Test):

        • 也称为词语联想实验,这项技术要求来访者快速回应一系列词语。通过对反应时间、回答内容等的分析,分析师能够识别出隐藏的情结(Complexes),即由一组强烈的情感和思想构成的心理结构。这有助于发现来访者未意识到的心理障碍。
      7. 神话与原型故事:

        • 分析师可能会引用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来帮助来访者理解他们的经历。这是因为神话和原型故事包含了人类普遍存在的主题和模式,可以作为桥梁连接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
      8. 艺术治疗 (Art Therapy):

        • 艺术创作是另一种表达无意识的有效手段。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其他形式的艺术活动,都可以让来访者在不依赖语言的情况下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分析师随后会对作品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洞察。
      9. 冥想与呼吸练习:

        • 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治疗方法,但冥想和呼吸练习可以帮助来访者放松身心,进入更加平静的状态,从而更容易接触内在的无意识领域。

      综上所述,荣格心理分析强调个性化治疗,即根据每个来访者的独特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技术组合。分析师不仅关注症状本身,更重视探索其背后的无意识根源,最终目标是促进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更多有关某项具体技术的信息,或者想要探讨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实际治疗中,请随时告知。

      字数:1529 |输入token:4026|输出token:778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如何在分析中解读梦境?

      执行完成

      在荣格心理分析中,梦境被视为通向无意识的重要途径。荣格认为,梦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内在世界,还可能触及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和象征。以下是根据知识源提供的信息以及荣格理论来解读梦境的一些关键步骤和原则:

      1. 尊重梦的独特性

      • 梦是梦者独有的沟通方式,分析师应避免将自己的解释强加给来访者。相反,应该鼓励来访者分享他们对梦的理解和感受,确保解释过程是合作性的。

      2. 理解梦的整体结构

      • 在开始具体解析之前,首先要了解梦的情节、场景、人物等整体框架。这有助于把握梦的主要主题或情感基调。

      3. 关注梦中的象征

      • 荣格强调符号和象征的重要性。梦中的物体、人物、地点等都可能是象征物,它们传达的信息往往超越了表面意义。例如,一个常见的水象征可能与情感状态有关,而飞翔则可能象征自由或逃避现实的愿望。

      4. 扩增法 (Amplification)

      • 扩增法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它通过联系广泛的文化、历史和神话资源,为梦中的元素提供更深层次的意义。比如,如果梦中出现了蛇的形象,分析师可以通过查找不同文化中关于蛇的象征意义(如智慧、重生、诱惑等),帮助来访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个意象。

      5. 识别情结 (Complexes)

      • 梦境有时会揭示来访者内心深处未解决的情感冲突或情结。通过仔细分析梦中的情节和角色关系,可以发现这些潜在的心理障碍。例如,反复出现的失败或被追击的梦境可能暗示着来访者的自卑感或焦虑情绪。

      6. 考虑移情与反移情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 分析师需要留意自己对梦的感受,因为这也可能反映了来访者的某些未表达的情感。此外,梦中的人物是否让分析师联想到特定的人或情境也值得注意。

      7. 探讨梦的功能

      • 荣格相信梦具有补偿功能,即梦的内容往往是清醒生活中所缺失或忽视的部分。因此,在解读时要考虑梦如何补充或平衡来访者的日常生活经验。例如,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过于理性化,梦可能会呈现更多情感化的场景,以此提醒个体关注内心的情感需求。

      8. 鼓励自我反思

      • 最终,分析师应当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反思,思考梦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这种内省的过程有助于来访者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内容,并促进个体化过程的发展。

      实例分析

      假设一位来访者梦见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迷路,感到非常害怕。我们可以按照上述步骤来进行初步解读:

      • 整体结构:这是一个关于迷失方向的梦,背景设在一个未知的地方,主角是来访者本人。
      • 象征:城市可以象征复杂的社会环境或内心世界;迷路则可能代表迷茫、不确定感。
      • 扩增法:可以从文学作品、电影中找到类似的情节,讨论其中隐含的意义。
      • 情结识别:这个梦可能反映出来访者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惑或决策困难,特别是当他们处于人生转折点时。
      • 移情与反移情:分析师要留意自己对“迷路”的感觉,是否唤起了某些回忆或情感反应。
      • 梦的功能:该梦或许是为了提醒来访者重视当前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并寻找内心的指南针。
      • 自我反思:最后,邀请来访者思考这个梦是否映射出他们最近的经历或情绪状态,鼓励他们探索可能存在的问题。

      总之,在荣格心理分析中,梦境解读是一个动态且互动的过程,旨在帮助来访者深入理解自己的潜意识,从而实现更加完整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果你有具体的梦境想要探讨,欢迎分享,我们可以一起尝试解析其背后的意义。

      字数:1523 |输入token:3841|输出token:835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荣格心理分析的过程是怎样的?

      执行完成

      荣格心理分析的过程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旅程,旨在帮助个体通过探索无意识、整合人格的不同方面来实现更深层次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以下是根据知识源中提供的信息以及荣格理论整理出的荣格心理分析过程的主要阶段:

      1. 建立安全的关系

      • 信任与理解:分析的开始阶段,分析师和来访者之间需要建立起一种安全、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于来访者能够自由地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至关重要。正如文档所提到的,“分析家与被分析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性质的,并形成‘第三事物’”,这意味着双方共同创造了一个有利于深度工作的空间。

      2. 探索症状与问题

      • 倾听与评估:分析师会仔细倾听来访者的叙述,关注他们的言语、情感表达以及非语言信号。此阶段的目标是全面了解来访者的背景、当前面临的挑战及其对自身问题的看法。分析师也会评估是否有特定的情结(Complexes)或未解决的心理冲突影响着来访者的生活质量。

      3. 深入无意识领域

      • 梦境分析与象征工作:随着信任关系的确立,分析师将引导来访者进入更深层次的工作,如梦境分析、主动想象(Active Imagination)等技术的应用。这些方法有助于揭示潜藏于无意识中的内容,包括原型意象、情结和其他重要的心理结构。通过这种方式,来访者可以逐渐接触到那些平时难以触及的情感和记忆。

      4. 识别情结与阴影

      • 发现并处理内在障碍:在这一阶段,分析师协助来访者识别出那些阻碍个人发展的内在因素,例如情结或“阴影”部分。荣格认为,每个人的人格中都存在不愿面对或否认的部分,即所谓的“阴影”。通过正视并接纳这些隐藏的特质,个体可以获得更大的自我认知,减少内心的冲突与矛盾。

      5. 促进个体化过程

      • 整合与发展:最终目标是支持来访者经历个体化(Individuation)的过程——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成长和发展阶段,其中个体学会接受自己所有的方面,无论是光明面还是黑暗面。个体化不仅仅是简单地解决问题,更是要建立一个更加完整、和谐且富有创造力的人格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师充当了陪伴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鼓励来访者勇敢地探索未知领域,并从中获得新的洞见。

      6. 维护与巩固成果

      • 结束与继续前进:当来访者感到已经从分析中受益并且准备好独立前行时,分析师和来访者一起回顾整个过程,总结学到的经验教训。此时,重点在于确保来访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维持长期的心理健康。即使正式的治疗结束了,来访者也应该具备足够的自我反思能力,继续追求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实例说明

      假设一位来访者因为长期的职业倦怠感寻求帮助。分析师首先会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来访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接着,在探索症状的过程中,分析师可能会注意到来访者对成功的过度追求背后隐藏着深刻的不安全感。随后,通过梦境分析或主动想象等技术,分析师可以帮助来访者接触其无意识中的恐惧和愿望。在此基础上,分析师将引导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阴影”——比如害怕失败或觉得自己不够好——从而促进自我接纳。最后,随着个体化过程的推进,来访者不仅解决了职业倦怠的问题,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平衡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变得更加自信和充实。

      总之,荣格心理分析强调个性化治疗方案的设计,即根据每个来访者的独特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技术组合。分析师不仅关注表面的症状,更重视探索其背后的无意识根源,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如果你有关于某个具体阶段或技术的问题,或者想要探讨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实际案例,请随时告诉我。

      字数:1539 |输入token:3925|输出token:806

      复制RequestId问题反馈

      荣格心理分析如何处理创伤?

      执行完成

      荣格心理分析处理创伤的方法结合了对无意识的深入探索、象征性工作的应用以及个体化过程的支持。根据知识源中的信息,以下是荣格心理分析处理创伤的具体方式:

      1. 理解创伤作为“未讲述的故事”

      • 荣格在其自传中提到,创伤可以被视为一个“未讲述的故事”,即患者内心深处有一段经历或感受从未被充分表达过(文档4)。这种未被讲述的经历可能源于早期童年时期,甚至可能是患者自己都无法回忆起的事件。对于这样的创伤,分析师需要特别敏感,因为它们往往以一种隐秘的方式影响着来访者的生活。

      2. 建立安全和信任的关系

      • 在处理创伤时,分析师与来访者之间建立的安全关系至关重要。正如文档3所强调的那样,“治疗关系本身在创伤愈合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可以帮助来访者逐渐打开心扉,开始讲述那些长期以来被压抑的情感和记忆。这种关系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支持,还包括分析师对来访者的深刻理解和接纳。

      3. 使用身体感知和感觉的工作

      • 现代荣格学派分析师认识到,过去的创伤及其防御机制会在当前的身体状态中体现出来,例如呼吸模式、手势、肌肉紧张等(文档3)。因此,分析师可能会采用一些技术来帮助来访者增强对自己内部感觉的觉察,比如通过关注呼吸、姿势调整等方式。这种方法旨在让来访者重新连接自己的身体,从而更好地处理过去的情绪。

      4. 梦境分析和主动想象

      • 梦境分析是荣格心理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适用于处理创伤。梦中的符号和图像可以提供关于创伤经历的独特视角,帮助来访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其内心的冲突(文档1)。此外,主动想象(Active Imagination)作为一种介于清醒与梦境之间的意识状态,允许来访者直接与潜意识中的形象对话,这有助于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并促进内在的整合。

      5. 识别情结并处理阴影

      • 创伤常常与特定的情结(Complexes)相关联,这些情结可能包含了一系列强烈的情感和思想。荣格理论认为,每个人的人格中都有不愿面对的部分——即“阴影”。分析师会帮助来访者识别出这些情结,并引导他们正视和接纳自身的阴影部分。这样做不仅能够减轻因否认而产生的心理负担,还可以促使来访者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

      6. 利用象征性和创造性表达

      • 艺术创作、沙盘游戏疗法等形式为来访者提供了非语言表达的机会,这对于那些难以用言语描述创伤经历的人来说尤为重要(文档2)。通过绘画、雕塑或其他形式的艺术活动,来访者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展现内心的世界。分析师随后可以对作品进行分析,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洞察,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体验。

      7. 促进个体化过程

      • 最终目标是支持来访者经历个体化(Individuation)的过程,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阶段,其中个体学会接受所有方面的真实自我,包括那些曾经被忽视或否定的部分。个体化不仅仅是解决创伤问题,更是要建立一个更加完整、和谐且富有创造力的人格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师充当了陪伴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鼓励来访者勇敢地探索未知领域,并从中获得新的洞见。

      实例说明

      假设一位来访者经历了童年时期的严重家庭暴力,成年后仍然受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分析师首先会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让来访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接着,通过梦境分析或主动想象等技术,分析师可以帮助来访者接触其无意识中的恐惧和愿望。在此基础上,分析师将引导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阴影”——比如害怕再次受伤或觉得自己不值得爱——从而促进自我接纳。随着个体化过程的推进,来访者不仅缓解了焦虑和抑郁的症状,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平衡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变得更加自信和充实。

      总之,荣格心理分析在处理创伤时注重个性化治疗方案的设计,即根据每个来访者的独特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技术组合。分析师不仅关注表面的症状,更重视探索其背后的无意识根源,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如果你有更多具体的问题或者想要探讨某个方面的细节,请随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