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反脆弱 反脆弱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Nassim Nicholas Taleb 出版社: 大塊文化 原作名: 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 译者: 羅耀宗 出版年: 2013-6-28 页数: 676 定价: NT$5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2134467 豆瓣评分 8.6 720人评价 5星44.2% 4星37.1% 3星14.3% 2星2.6% 1星1.8%
反脆弱 反脆弱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美]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原作名: 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
译者: 雨珂
出版年: 2014-1-1
页数: 408
定价: 6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ISBN: 9787508643335
豆瓣评分
7.9
14975人评价
5星35.3%
4星38.5%
3星19.5%
2星4.8%
1星2.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正如人体骨骼在负重和压力下反而会越发强壮,谣言和暴动在遏制和镇压下反而愈演愈烈一样,我们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事物也会从压力、混乱、波动和动荡中受益。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所定义的“反脆弱性”,是那些不仅能从混乱和波动中受益,而且需要这种混乱和波动才能维持生存和实现繁荣的事物的特性。在《黑天鹅》中,塔勒布向我们揭示了极其罕见而不可预测的事件如何潜伏在世间万物的背后,而在《反脆弱》中,他极力为不确定性正名,让我们看到它有益的一面,甚至证明其存在的必要性,他还建议我们以反脆弱性的方式构建事物。值得注意的是,反脆弱性是一个超越复原力和强韧性的概念。复原力只是事物抵御冲击,并在重创后复原的能力;而反脆弱性则进一步超越了复原力,让事物在压力下逆势生长、蒸蒸日上。
此外,反脆弱性能对预测错误免疫,也可以免受有害事件的影响。为什么城邦制国家优于集权制国家?为什么负债会置你于不利境地?为什么我们所说的“效率”并未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效率?为什么政府行动和社会政策总是保护强者而伤害弱者?为什么你应该在开始工作前就写好辞职信?为什么“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本书涵盖了诸多议题,包括试错法、生活中的决策、政治、城市规划、战争、个人理财、经济体系和医学领域。除了布鲁克林的胖子托尼的市井智慧,源自古罗马、古希腊、闪米特与中世纪的声音和经验也如历史遗珠般贯穿全文,闪烁着令人深省的智慧之光。
本书是引导我们在黑天鹅的世界中持续生存下去的行动指南。
投诉 反脆弱的创作者 · · · · · · [美国]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
曾是经营避险基金的安皮里卡资本公司(Empirica Capital)的创办人,也是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曾在纽约和伦敦交易多种衍生型金融商品,也曾在芝加哥当过营业厅的独立交易员。2001年2月正式成为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战略名人(Derivatives Strategy Hall of Fame)的一员。获得沃顿商学院MBA学位和巴黎第九大学(University Paris-Dauphine)的博士学位。目前是纽约大学特聘教授。
目录 · · · · · · 章节概要与阅读导图 XI 前 言 XV 第一卷 反脆弱性:介绍 第1章 达摩克利斯之剑和九头蛇怪 3 生活中的一半事物未被命名 3 请砍我的头 5 反脆弱性的原型 8 领域独立就是领域依赖 10 第2章 随处可见的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 12 如何在跑马比赛中取胜 14 论暴乱、爱和其他意料之外压力受益者的反脆弱性 18 第3章 猫与洗衣机 24 压力源即信息 26 针对儿童的犯罪 31 第4章 杀死我的东西却让其他人更强壮 35 反脆弱性的层级 35 错误,谢谢你 41 为何整体厌恶个体 44 杀不死我的,会杀死其他人 45 第二卷 现代化与对反脆弱性的否定 第5章 露天市场与办公楼 53 两种职业 53 自下而上的变动 57 远离极端斯坦 60 12 000年 63 第6章 告诉他们我爱随机性 69 饥饿的驴 71 一枚名叫“稳定性”的定时炸弹 74 在这里,我们把什么叫作现代化? 76 第7章 天真的干预 79 干预和 医源性损伤 79 大规模的神经过敏 92 国家无能的时候反而大有益 95 将催化剂与起因混为一谈 98 第8章 预测是现代化的产物 101 第三卷 非预测性的世界观 第9章 胖子托尼与脆弱推手 109 懒惰的朋友 109 愚蠢的人和不愚蠢的人 112 第10章 塞内加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117 第11章 千万别嫁给摇滚明星 125 破损的包裹无法恢复原状 125 塞内加的杠铃 127 第四卷 可选择性、技术与反脆弱性的智慧 第12章 泰勒斯的甜葡萄 137 选择权与不对称性 138 泰勒斯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 143 第13章 教鸟儿如何飞行 150 苏联–哈佛鸟类学系 156 副现象 159 第14章 当两件事不是“同一回事”时 164 压力在哪里? 165 绿色木材谬误 169 混为一谈 172 第15章 失败者撰写的历史 177 医疗领域的案例 189 反“火鸡”问题 194 江湖郎中、学者和爱出风头的人 197 第16章 混乱中的秩序 199 生态与游戏 199 反脆弱性的(杠铃式)教育 201 第17章 胖子托尼与苏格拉底辩论 206 《欧蒂弗罗篇》 206 胖子托尼对话苏格拉底 208 定义性知识的优越性 210 愚蠢的人和非愚蠢的人的区别 215 第四卷小结 217 第五卷 非线性与非线性 第18章 一块大石头与一千颗小石子的区别 223 发现脆弱性的简单法则 224 更多就是不同之处 232 小的可能是丑陋的,但肯定不那么脆弱 234 预估与预测 238 强调“效率”的地方偏偏缺乏效率 241 第19章 炼金石与反炼金石 245 如何识别谁将破产 245 如何失去了祖母 249 现在来谈炼金石 251 第六卷 否定法 第20章 时间与脆弱性 263 从西蒙尼德斯到詹森 263 学习做减法 265 越活越年轻:林迪效应 270 一些心理偏差 273 建筑和不可逆转的新事物狂热症 277 把科学变成新闻 281 应该会消失的东西 284 先知与现在 285 恩培多克勒的狗 287 第21章 医疗、凸性和不透明 288 如何在急诊室中辩论 290 医源性损伤的首要原则:经验主义 291 医源性损伤的第二原则:非线性反应 292 埋藏证据 295 大自然的不透明逻辑 299 第22章 活得长寿,但不要太长 307 预期寿命和凸性 307 如何吃掉自己 317 第七卷 脆弱性与反脆弱性的伦理 第23章 切身利害:反脆弱性和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 323 汉谟拉比 327 空谈者的免费选择权 329 古人和斯蒂格利茨综合征 339 选择权、反脆弱性与社会公平 344 反脆弱性与大公司的伦理 347 第24章 给职业套上伦理光环 353 专业人士和集体 355 大数据与研究者的选择权 361 集体的专制 364 第25章 结语 366 后 记 36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金钱和交易净化了关系;而“认可”和“信任”等概念和抽象思维则围绕着学者们,导致形成了一种没完没了的竞争氛围。 2. 强韧化的道路常始于一点点的伤害。 3. 系统可能需要一些压力和刺激,人们可能会在某一领域中体会到这一观点,但在其他领域却全然忽略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思维的领域依赖性,所谓领域就是某一类别的活动。有些人可以在某一领域,比如医疗领域,很好地理解某一想法,但在另一领域,比如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却未必能理解同一个想法。 4. 这种无法跨领域理解的情况是人类固有的缺陷,只有当我们努力克服和突破这一障碍时我们才能开始获得智慧和理性。 5.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有类似的障碍,当同一种思想在不同的背景中出现时,我们就无法辨识了,就好像我们注定要被事物最表象的东西,比如包装、漂亮的礼品袋等蒙蔽一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反脆弱性很明显,甚至太明显的地方却看不到他。我们很少将 成功、经济增长或创新理解为对压力的过度补偿,我们也从未看到其他地方出现这种过度补偿。 6. 观光化:这就是我认为现代生活将人视为洗衣机的一个佐证,好像人只能按照详细的用户手册作出机械的反应。我们用系统性的方法清楚事物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以便在最细节的层面确保高度的可预测性,其目的就是为了舒适性、便利性和效率。 7. 游客与冒险家或漫游者的关系就像观光化与生活的关系一样,它包括将各类活动而不仅仅是旅游,转化为演员的脚本一般。我们将看到,观光化是如何通过吸尽最后一点不确定性而阉割了喜欢不确定定性的系统和生物体,同时还给他们以获益的错觉。 8. 目标驱动型态度深深伤害了内在的自我。 9. 对机遇的秘密渴望:如果你不是一台洗衣机或者一座做布谷鸟钟,换句话说,如果你还活着,你的内心深处就会喜欢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混乱。随机性会给人以一种浮想联翩的感觉。 10. 我自己在写这些段落时,也尽量避... (查看原文) ZCX 1 回复 15赞 2014-11-24 18:59:12 —— 引自章节:《反脆弱》读书笔记1 The very idea of being an Einstein in physics is no longer original. There are secrets to our world that only practice can reveal, and no opinion or analysis will ever capture in full. This secret property is, of course, revealed through time, and, thankfully, only through time. (查看原文) 阿北 3 回复 10赞 2013-01-20 22:41:54
221 有用自娱者小五 2015-11-19 14:03:14 又来几句论了:1.大面上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所阐述的道理,忍受过逆境的是强者,可善用逆境甚至乐于行走于逆境之中的是英雄是赢家;不刻意去掩盖时常的波动和正常的不确定性,反而有持久而平稳的幸福感;2.辩证的道理,适用于农业、生物进化、政体发展和经济体塑造,当然更可指导人生。书中有一段关于作者对失败者的定义,颇得我心;3.不喜欢说理部分,举例无说服力,感觉是来自作者的臆想,以自己编写的故事来佐证自己的道理,自然没有漏洞,但很无趣;4.书里几处自身经历的描述不难看出,作者是个蛮激进的人,观点偏右。最后一句属于客观评述,仅仅是个人看法,不褒不贬。 (收起)
217 有用改个喜庆的名字 2015-04-04 03:59:56 老子太浓缩 作者太啰嗦
240 有用danyboy 2014-01-15 23:16:46 刷了好久,终于刷完了。1、这不是什么理论著作,写法更像是文艺复兴时期那些有钱有闲的贵族们谈论自己的经验,与哲学意义上的实证也靠不上边;2、既然反脆弱不是一种理论,所以不能简单的作为指导各种问题的法宝,作者毋宁谈论的是一种玄学;3、但不能否认书写的很好看,各种让人眼前一亮头脑一闪的地方;4、当然,如果你能深谙《老子》,呵呵。。。
31 有用懒人老猫 2013-12-12 16:56:10 我很喜欢这本书。首先因为我是一个左翼,我天然反对既有秩序;其次,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引发思考,而不是结论(有些结论略可疑);第三,作为管理咨询从业人员,我又多了一个技能点!哦也。
16 有用NullPointer 2015-08-27 12:48:41 反脆弱是个有意思的思考方向,事实上将人们对自由市场/达尔文主义的崇拜推上了新的高度,塔勒布自己在书中指出市场机制并非能无限外推,可惜并无对策(也不会有)。ps,为了他富有理性的指出理性的边界加一星。ps2,投机必读
更多短评 5665 条
我要写书评 反脆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94 条 ) 热门 最新 好友 只看本版本的评论 cys.tony 2014-03-02 22:42:52 纠结和疼痛才是参与感 一个玻璃杯美美地放在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所以玻璃杯就是脆弱的;如果摔到地上的是一个塑料杯,它不会破碎而会在地上弹两下,所以塑料杯是强韧的;想象一下有种杯子,当摔到地下的时候,它非但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了两个杯子,这个时候它就是反脆弱的。
书中所言的反脆弱简单说来就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冲击下获益的能力。
作者另外一本书《黑天鹅》在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声名鹊起,不是因为它准确的预言的金融危机的发生,而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书中表达观点获得了更多的认可:这个世界上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一直存在的,然而由于人类情感天然喜欢安全感和确定性,因此绝大多数人的选择都倾向于稳定,即使这个稳定只是大脑自我营造的假象。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从众心理,因为成为大多数是会带来安全感的,而成为少数带来的则是压力和风险。用一个传播甚广的故事举例:一个人走进一家陌生的早餐店点了一碗粥,第一个服务员问他:要不要鸡蛋?第二个服务员问他:要一个鸡蛋还是两个?第一个服务员给顾客的信息是,在这家早餐店,有人要鸡蛋有人不要。而第二个服务员给他的信息是,在这家早餐店,有人要一个鸡蛋有人要两个鸡蛋,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要鸡蛋。因此顾客在面对第二个服务员的反应都是那就要一个鸡蛋吧,因为在这种暗示下,要鸡蛋会让顾客迅速融入大多数并给他带来用餐的舒适和安逸,而不要鸡蛋则很有可能让他暴露在成为笑柄和难堪的风险中。
从众心理是有其深刻合理性的,因为作为“众”的绝大多数人都会追求安全感。
另一个很典型的思维模式就是极端的风险规避。一位好友在毕业的时面临职业选择,最终在公务员和企业中选择了后者。对于放弃人们视为稳定的公务员工作,他这样解释:第一,公务员工作如果真的是传说中的低投入高回报,那很显然它不合理,因为这种分配方式不稳定。不稳定的事物注定承受压力,现在是体制扛着压力,但即使是体制,在压力面前也会变化,或者发生革命最后崩溃或者主动适应压力进行改革。而当剧变发生的时候,体制中的个体就像一只温水中的青蛙,即使水下一秒钟变沸腾,青蛙也是跳不出来的。第二,从能得到的信息判断,公务员明面收入一般般,所谓灰色收入与职位和部门高度相关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份,至于职业上升渠道你懂的。这份工作的明确优势只有退休金高出一截,暂且不说退休金双轨制同样不稳定,面临着第一点类似的问题和压力,就说从你现在到退休至少还有三十五年,如此长时间跨度里面可能发生的变数太多。三十五年前中国才刚刚开始改革开放,那时有人能想到现在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么?而你居然在思考三十五年以后的事情?即便你很幸运猜中了,我也认为这是一次注定会输的赌博。
从之后的发展演变看来,我不得不承认他当时的逻辑真是,精彩。
《反》不仅讲明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并且给出了应对之道,用书中的话说叫杠铃策略。或者用更通俗的话说,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杠铃策略是指在选择的时候分散自己的投入,一端是风险规避,一端是风险偏好。比如说中学时代你明明知道课本上的东西对自己未来能起的作用很微小但决定你未来受教育的层次,那你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一方面投入较多的时间保证自己学习成绩,另一方面投入一些时间在自己爱好的事物上,比如画画音乐书籍等等。这样你即规避了考不上好大学的风险,又投资了可能带来高回报的爱好。当然这些潜在高回报的兴趣爱好有很大可能最后一文不值,但所幸你的投入也不大,用小小的投入去维持自己对未来的可选择性,怎么看都值了!书中也有很好玩的例子,现实生活中的聪明女生会选择嫁给工程师,却同时与歌手偷情。用工程师稳定的职业发展和出轨的低概率来规避自己人生中的风险,同时选择与高风险的歌手偷情来获取多重快感的高回报。如果觉得这个例子太不堪,也可以看看巴菲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里面很重要的一条是:永远在自己的投资中保持对高风险的小额追逐。
乔布斯的传世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就是本书思想的完美体现,饿了才会想吃饭,意识到自己笨了才会想学习。如果你的饥饿和羞愧会给你带来进步,那为什么不保持它们呢?不过这句话的前提假设听众是愿意承担风险的“反脆弱”。鉴于绝大多数人都是追求安全的“脆弱”,那最好的选择也许还是“呐,别想那么多了,我下碗面给你吃,吃完后好好复习公务员考试。”
投诉 有用 618 没用 16有关键情节透露 618 16 51回应收起 伊卡洛斯 2014-03-05 12:45:00 【蜡翼·书评】酒神思维 (注:该文已于3月3日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
介绍这本书之前,很有必要介绍一下本书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这位来自于黎巴嫩艾姆云的“漫游者”可谓是一个“天才”:在商业领域,他是安皮里卡资本公司的创办人,被业界誉为深有影响的商业思想家,在学术领域,他是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的研究员。而在投资界,曾在纽约、伦敦、芝加哥等地做过专业的市场交易员。在个人学习方面更是大丰收,拥有沃顿商学院硕士学位和巴黎第九大学博士学位;通晓法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还对古代语言有深入的研究,包括大量希腊文、拉丁文、阿拉姆语、古希伯来语以及迦南语的经典文本等。
这样的一位智者,在他的文字中习惯于使用一种卡尔维诺寓言的方式去诠释他所说的东西,在《反脆弱》之前,作者只出过三本书:《随机漫步的傻瓜》(Fooled by Randomness)、《黑天鹅》(Black Swan)、以及《随机生存的智慧》(The Bed of Procrustes)。其稀少程度和影响力堪比国内电影人姜文——同样从业多年,作品只有四部(第五部今年上映),但部部精品。
不过幸运的是,读者们不必像理解姜文的思想以至于要把他的四部电影都要看一遍,要了解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思想精髓 ,只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他这本最新的著作——《反脆弱》上就可以了。一方面,《反脆弱》的功底要更深,作者认为本书是他走向下一步的一个“大跳跃”,是首次将他从事的工作与不确定性研究的整段历史以及对随机性的知识与哲学结合了起来;另一方面,《反脆弱》是这套“文集”的“主体”,作者的几本书并非针对各类主题所写的独立文章,而是从一个核心概念延伸出的互不重叠的章节,《反脆弱》正是这个核心观念的灵魂,即“如何在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里生活,如何在不透明的情况下做决策”。《反脆弱》是一本行动指南,而其他三本书只是理论备注和附录参考而已。
知道了这些,接下来就可以用更认真的心态与更合理的方式去打开这本书。
人生没有起起落落,就会像玻璃杯那样,一磕就碎。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的话,大抵如此吧。作者在之前自己的《随机漫步的傻瓜》和《黑天鹅》的基础上对自己长期关注的现象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深化,不仅是多角度的调查,更有自身通过实践进行验证而得到的真实体验。于是作者带给大家的不会是一个“完美”的理论,而是充满了类似于“没有目标但追求目标”这样看似矛盾的真知灼见,在他看来,微小的骚动和焦虑滋养了灵魂,让物种繁荣的不是和平,而是自由。没有波动,就没有稳定。于是他更愿意用经验主义和自然主义去感知世界,展示出一个逻辑无法得到的结论:
人们往往做最好的打算,而希望侥幸逃脱最坏的结果。反感小的损失,但对非常严重的“黑天鹅”风险(他们往往会低估)却毫无反应,因为他们往往会为小的可能的损失投保,但却忽略了大的罕见的损失。为了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需要“未雨绸缪”,培养组织和个人的反脆弱性。
作者所提倡的反脆弱性,是积极主动加上保守偏执的组合。即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免受极端伤害,同时让有利因素或正面的“黑天鹅”顺其自然地发挥作用。而要让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需要做的是减少极端不利因素的侵害(情绪伤害),而不是改善中间因素。学过数学和物理的人或许可以从混沌系统和耗散结构的方式去理解反脆弱性:人和组织都不是机械体,机械体是脆弱而静态的,而有机体是动态的,它的正常状态离不开一定的波动性、随机性、信息的连续交换,以及压力。一旦剥夺这些,就会给它们带来伤害。而生物体系统的反脆弱性是通过牺牲个体为代价取得的,于是,有机体一定要确保自己的错误足够的小,以便能够生存下来。
这本书让我收获最大的地方,是如何真正的学习:集中一阵子,然后缓一阵子。这看上去似乎是废话,但是作者高明的地方是在书里告诉你有关这个提倡的各种实践。逻辑排除了细节,由于真相却只存在于细节中。有些是耳熟能详而各种理由没能去做的“废话”,如绝不能从事低强度、无休止、少睡眠、多乏味工作;有些则是一反常态的“谬论”,如善于挑衅别人,鼓励负面评论,作者认为这样能激发别人对自己的嫉妒和关注,并从反应中收益。再例如“给我们带来最大利益的并不是那些试图帮助我们(比如提供‘建议’)的人,而是那些曾努力伤害我们但最终未能如愿的人”。换言之,个人和组织必须去做那些应该做和不想做的事情。作者推荐漫步者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去冒险,哲学家谈论真与假,但真正过日子的人谈论报酬、威胁和后果——也就是风险与回报。
更合适的有效发展,是先做非常安全的工作,随后从事投机性较强的工作。是高强度地工作一段非常短的时间,然后什么都不做,直到完全恢复,并期待从来一次。先是埋头行动,随后埋头思考……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节奏感”,如同音乐一样,抑扬顿挫,才能最后达到高潮。当然作者同时也指出,这样的刺激频率和程度非常重要:急性而适度,并给予较长恢复期的刺激会更有效。这将使得这些刺激源成为信息的传导渠道。会更容易精神集中,而沉浸的好处是可以进入更高的精神层面,激活更具活力、更善于分析的大脑机器。
漫步者首当其冲要面对的,是如何不被自己的错误所控制,这也就是很多人提倡的“知性的生活”,关乎如何进行情绪定位,以消除伤害的刺激,是驯化而非消除。需要淡化个人所拥有的东西在他自己心中的地位,使任何损失都不会给你带来难以愈合的伤痛,世界的波动性也不能给你带来负面影响。要将对情绪的关注转移到对产生情绪的核心根源的关注上,同时保持对情感的掌控力。这样能够将恐惧转化为谨慎、将痛苦转化为信息、将错误转化为启示、将欲望转化为事业。
当然,接受风险并不是冒险,它不是随机的,它需要一定的理性:它需要以一定的智慧来识别有利的结果,以知道该放弃什么。而理性的价值就在于,同一个地方不必寻找两次。这样在找寻的过程中,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失败都能提供额外的信息,每一个信息都比前一个信息更有价值,因为你越来越清楚,哪些方法是无用的,或者在哪些地方不可能找到钱包。在一个你确切地知道自己要找寻什么的环境中,每次尝试都会使你更接近于那个东西。不断从失败的尝试中能够逐渐摸索出正确的方向。
除了这些,作为反脆弱的践行者一定要坚信这些思想。预言是对信念的承诺,不是第一个产生想法的人,而是第一个相信这个想法的人,而且始终相信。只有真正相信的人,才能避免最终的自相矛盾,并且陷入事后预测的谬误。过去是流动性的,充斥着选择偏见和不断修正的记忆。多冒险的好处,是培养了漫步者的感知能力,这样就能逐渐地不太需要智力、知识、洞见、技巧,或者那些脑细胞中发生的复杂的事情。因为不必每次都正确,而只需要不做不明智的事情,以免伤害自己(比如忽略某些事情),随后就能在有利的结果发生后乐享收益了。当然,由于是风险而不是做游戏,所以这里的关键是对自己的评估并不需要预先执行,只要在结果发生后进行即可。此外,多冒险能更深刻的理解:预测是减法,不是加法,,通过不断地尝试,可以逐渐地真正理解:幸福,最好用否定的概念来阐释。
进而言之,我们主要依靠的是自己的判断。这个世界中隐藏着秘密,而每个人自身也有难以看到的天赋,作者同时坚信:在人性深处,我们都可以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寻求宗教的安慰,什么时候需要回到科学思维上来。但这些优势,只有实践可以发现它们,而意见和分析是完全无法全面捕捉它们的。实践出真知,现实世界中的决策只能建立在放手去做的基础上,而不是用言辞去预测。愚蠢的人总是力图赢得辩论,而聪明的人则寻求获利。要知道在大自然中,意见和预测根本无关紧要;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那些专家可以启发个人和组织怎么做,却不可以指手划脚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换一个角度看,赌徒应该把赌注投给积极进取地骑师探索者,而不是马匹。因为创新和成功是需要灵感的,需要具备“理性漫游者”般的能力,随时抓住突然出现的机遇,而不是墨守成规地行事。而在证券市场,投资者也不要询问任何人特别是专家的意见、预测或建议。只要问他们的投资组合中有什么或者没有什么就行。
精明源于需要,成功则来自困难。大部分创新是失败的,但这不妨碍人们去尝试。在创业之路上大部分人的失败都在于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观光客,而不是一个理性漫游者。观光客无不抱有目的论错觉,假定愿景的完整性和精确性,并将其锁入一个难以修订的计划,而理性漫游者却会持续、合理地根据他获得的信息修订他的目标。观光客还会误以为其他人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理性漫游者的理念是,人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你提供给他们。
这进一步也说明了作为个人,大家应该在社会中的定位:要么是贵族,要么是冒险家,绝不要做中产阶级。一方面,社会政策往往保护弱势群体,同时让强者各尽其职,绝不会帮助中间阶层巩固其特权。另一方面,保护中产阶级是阻碍进化,违背自然法则,造成各种经济政治问题,最终还会给穷人、富人和社会带来最大伤害。持续了几千年的世界发展,无关于任何地域、民族和意识形态,在时间的筛选下,这些颠扑不破的东西,就是属于每一个个人和组织永远需要的东西,而只有拥有酒神思维的理性漫游者才会喜欢上他们,继而从中受益。
文章结尾,我们不妨回到现实,看待中国面临的全面深化改革,借助反脆弱的理论,我们可以清楚:当前中国深化改革一方面是确定整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底线,另一方面就是鼓励个人和组织创新,但这一次不光只是权力下放个人,还要建立完善机制防止任何人和组织把自己的风险与责任转嫁给个人,禁止这些冒险行为让其他人和组织或者国家来埋单。通过“酒神思维”、“理性漫游”式的政策措施增强国家的活力,创造更大的财富,从而实现共同富裕。之前多少年来改革最大的亏,不是贫富差距,而是分配不公,国家要为失败兜底,但享受不到成功的果实,这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社会根本利益难以保障,破坏了这片土地的反脆弱性,让国家处于极大的脆弱性之中。没有权责统一的保证,权力回归到个人和组织就只能是短暂而危险的。商业杂志与西方媒体根本不会提及此事,毕竟他们更希望捞到更多而不是中国更富强,但这些,却是国家正在真实地在现实中在进行着的努力。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个人微信公众号:蜡翼(Vicareicaros),不定期更新个人学习笔记、心得和文章,欢迎订阅和交流。
© 本文版权归作者 伊卡洛斯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有用 288 没用 24有关键情节透露 288 24 30回应收起 伊卡洛斯 2014-01-06 18:41:51 【蜡翼·笔记】在混乱中成长 0p 脆弱的事物喜欢安宁的环境,反脆弱的事物则从混乱中成长,强韧的事物不太在意环境。 0p 反脆弱性:从冲击中受益,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从随机事件中获得有利结果。 0p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0p 只有经过提炼的想法、那些经过长久的时间积淀仍留在我们脑中的想法才是可以接受的,它们也大多来自于现实的想法。 0p 概要导图: 1. 脆弱性-强韧性-反脆弱性就好比达摩克利斯-凤凰-九头蛇怪; 2. 除经济学领域之外,对某事的痴迷是最具反脆弱性的; 3. 机械体-有机体; 4. 整体的反脆弱性取决于各部分的脆弱性,因此死亡对生命来说是必要的,渴望永生是愚蠢的,而错误会使集体受益; 5. 普洛克拉斯提斯之床:市政噪声对社会起到稳定的效用; 6. 预测是现代化产物; 7. 生活中的杠铃策略有助于任何事物从脆弱性转变为反脆弱; 8. 偏爱秩序的教育与偏爱无序的创新之间的矛盾; 9. 理性的漫游者,酒神式思维; 10. 规模会带来脆弱性; 11. 非理性认知比理性认知更具优势; 12. 代理问题是脆弱性的转移; 13. 群体会犯错误,而个人可能知道真相; 14.一切都会从波动性中获得受益或遭受损失。脆弱性就是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 15. 阿多尼斯为什么会每年死去再复活? 0p 必须努力理顺你的思维,才能使其简单明了。没有清晰的理解,就写不出清晰的文章。 0p 道德困境:为了得到整体的反脆弱性,必须要让个体脆弱起来。 4p 我们生活中一半的事物—非常有趣的一半事物—都还没有被妥善命名。 14p 过度隐藏机制往往隐藏在最不可能的地方。长途飞行后最好去健身房锻炼以消除疲劳,而不是坐下来休息。 14p 精神集中可以帮助我们进入更高的精神层面,激活更具活力、更善于分析的大脑机器。 15p 反脆弱性的毒物兴奋效应其实是某种形式的冗余,或者称为过度反应。这一种投资,而不仅仅是保险。 20p 信息是具有反脆弱性的,湮灭信息的努力比宣传信息的努力更能增强信息的力量。所以千万不要为自己辩解太多,否则只会越描越黑。信息非常无情,它有能力控制那些试图控制它的人。 21p 批评和诋毁本身就是对压制的反脆弱性的反应,错误的乐观者乐意看到被批评者的反击,以验证一些想法。智慧的人也善于挑衅别人,激发别人对自己的嫉妒,并从反应中受益。 21p 一部作品遭到了批评,实际上说明它引起了真实的、好不虚假的关注,表明它不是无聊的—无聊是作品最致命的缺陷。聪明的作者只会让记者写关于他们的负面评论,因为这会让观众对她们更有兴趣。 22p 声誉受损的影响力在互联网时代是不可控制的,你不可能杜绝别人的批评,如果你的工作和职业很容易受声誉的影响,那么这些工作就不值得做。 23p 给我们带来最大利益的并不是那些试图帮助我们(比如提供“建议”)的人,而是那些曾努力伤害我们但最终未能如愿的人。 25p 衰老是功能失调和老化的结合,老化无法也不应避免,但功能失调是可以避免的。在自然的环境下,人们会死,但是不会衰老,或者衰老的时间很短。 28p 反脆弱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压力源的刺激频率和程度非常重要:急性而适度、并给予较长恢复期的刺激会更有效。这将使得这些压力源成为信息的传导渠道。 30p 耗散结构:有机体和动态系统的正常状态离不开一定的波动性、随机性、信息的连续交换,以及压力。一旦剥夺这些,就会给它们带来伤害。 33p 写作的价值就在于它能给予我们一种冒险的刺激感。 37p 大自然和个体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 42p 每一次飞机失事都降低了下一次事故的发生概率,每一家银行崩溃却会提高下一家银行崩溃的概率。 43p 系统的反脆弱性是通过牺牲个体为代价取得的,于是,我们一定要确保自己的错误足够的小,以便能够生存下来。 49p “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将遭受失败、轻谩和贫困,但比我们非常感谢你们为了全球经济增长与他人脱贫而承担的风险和做出的牺牲。你们正是国家反脆弱性的来源。美国感谢你。” 52p 简化导致最严重的问题往往出现在线性来简化和代替非线性的情况。自以为消除随机性,就可以消除风险。这才是最罪恶的普洛克拉斯提斯之床,也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而实际上,压力就是信息,由于有持续的压力才可以获得不断调整的机会,还能有机会获得一些意外的礼物和惊喜,以及自由选择的权力。 59p 官僚机构的建立使得公务员都在抽象的理论基础上作决定,同时却误认为他们是在以合理的、负责任的方式行事。 59p 我们的情绪能量让我们无视事件发生的概率,而媒体让事情变得更糟,因为媒体会利用我们对逸闻趣事的痴迷、对耸人听闻事件的渴求来影响我们,并因此造成很大的不公平。 60p 瑞士的高等教育水平比其他富裕国家要低,它的行业系统也都是基于学徒模式,更接近职业培训而不是理论学习,是基于工艺和技术诀窍而非书本上的知识。 62p 一只火鸡在使用过去的“证据”进行“严格”的未来预测,而无视感恩节的来临。从而产生了“意外死亡”的黑天鹅事件,可是对于养育它的屠夫来说,它的命运早就被安排好了。 65p 卢梭:微小的骚动和焦虑滋养了灵魂,让物种繁荣的不是和平,而是自由。没有波动,就没有稳定。 68p 风险存在于未来,而不是过去。 85p 现象学是强韧的、可用的,而理论往往言过其实,在理论之外决策时非常不可靠。因此,盲目使用理论、甚至拥有理论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86p 旨在消除经济周期的努力,是所有脆弱性的根源。 90p 拖延是我们的自然防御本能,是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行驶其反脆弱性的本能;它源于某些生态或自然的智慧,结果也并不总是坏的。事实上人类是非常不擅长过滤信息的,特别是短期信息,而拖延则是帮助我们筛选信息的较好方式,它能避免我们由于冲动而轻信某个信息。 98p 大政府刺激了经济增长,却没有逗留过长时间,未引起反作用。 104p 黑天鹅领域中的随机性是无法追踪的,总是有知识所无法到达的极限。 120p 财富会让我们担心不利因素,因此,依赖于它会让我们自己背上沉重的负担。更糟糕的是,依赖于具体情况(或者说具体情况带来的情绪),会让我们成为身外之物的奴隶。 121p 斯多葛情绪强韧法:知性的生活关乎如何进行情绪定位,以消除伤害的刺激,是驯化而非消除。方法就是淡化你所拥有的东西在你心中的地位,这样任何损失都不会给你带来难以愈合的伤痛,世界的波动性也不能给你带来负面影响。将对情绪的关注转移到对产生情绪的核心根源的关注上,同时保持对情感的掌控力。从而能够将恐惧转化为谨慎、将痛苦转化为信息、将错误转化为启示、将欲望转化为事业。 128p 反脆弱性是积极主动加上保守偏执的组合—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免受极端伤害,同时让有利因素或正面的“黑天鹅”顺其自然地发挥作用。要让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只需要减少极端不利因素的侵害(情绪伤害),而不是改善中间因素。 129p 人们往往做最好的打算,而希望侥幸逃脱最坏的结果。反感小的损失,但对非常严重的“黑天鹅”风险(他们往往会低估)却毫无反应,因为他们往往会为小的可能的损失投保,但却忽略了大的罕见的损失。 130p 先做非常安全的工作,随后从事投机性较强的工作。先是埋头行动,随后埋头思考。最可取的就是高强度地工作一段非常短的时间,然后什么都不做,直到完全恢复,并期待从来一次。绝不能从事低强度、无休止、少睡眠、多乏味工作。 131p 要么是贵族,要么是冒险家。绝不要做中产阶级。社会政策往往保护弱势群体,同时让强者各尽其职,绝不会帮助中间阶层巩固其特权,因为这样会阻碍进化,造成各种经济政治问题,最终还会给穷人带来最大伤害。 132p 我的写作方法如下:一方面,我写任何人都能读懂的散文,另一方面,我写技术性论文,不会写介于两者之间的文章,如记者访谈、报纸文章、署名评论等非出版社要求的文章。 135p 观光客无不抱有目的论错觉,假定愿景的完整性和精确性,并将其锁入一个难以修订的计划,而理性漫游者却会持续、合理地根据他获得的信息修订他的目标。观光客还会误以为其他人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理性漫游者的理念是,人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你提供给他们。 139p 一个人如果明智地运用财务独立,可以让你更加坚韧,它会为你提供更多选择权,并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自由就是终极选择权。选择权并不关心平均结果,而只关心有利因素(因为不利因素并不会超过有利界限)。 144p 如果你有可选择性,那么你就不要太需要智力、知识、洞见、技巧,或者那些脑细胞中发生的复杂的事情。因为你不必每次都正确。你所需要的只是不做不明智的事情,以免伤害自己(比如忽略某些事情),随后就能在有利的结果发生后乐享受益了。(关键是你的评估并不需要预先执行,只要在结果发生后进行即可) 146p 选择权 = 不对称性 + 理性。理性就是你知道要保留好的,抛弃坏的,知道如何获取利润。 149p 不是教育带来了财富,而是财富带来了教育。明智的行为和发现只是明智的思想的结果。 154p 试错法不是随机的,由于可选择性的存在,它需要一定的理性:它需要你以一定的智慧来识别有利的结果,以知道该放弃什么。你的理性就在于,同一个地方不必寻找两次。这样在找寻的过程中,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失败都能提供额外的信息,每一个信息都比前一个信息更有价值,因为你越来越清楚,哪些方法是无用的,或者在哪些地方不可能找到钱包。在一个你确切地知道自己要找寻什么的环境中,每次尝试都会使你更接近于那个东西。我们从失败的尝试中能够逐渐摸索出正确的方向。 163p 真实的世界依赖于反脆弱性的智慧,但是干预主义者从不接受事情没有他们的介入也可以改善的事实。 165p 精明源于需要,成功则来自困难。 173p 经济学家可以启发我们怎么做,却不可以指手划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176p 课堂教育并不会带来财富;而是有钱之后,人们才会接受教育(一种副现象)。 180p 并不是把理论付诸实践,而是在实践中创造理论。理论其实是解决问题后的产物,但不能反过来说。 188p 应该把赌注投给积极进取地骑师探索者,而不是马匹。因为创新是需要灵感的,需要具备漫游者般的能力,随时抓住突然出现的机遇,而不是墨守成规地行事。 205p 在学校被灌输的事情,我已经忘光了;而我自己决定读的东西,我仍然记得很牢。追随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读物的重要意义,莫过于此。 210p 问题不是为了答案才设计的,问题的答案永远是根植于问题之中的,千万不要回答一个对你来说毫无意义的问题。 213p 从定义上说,逻辑排除了细节,而由于真相只存在于细节中,因此在寻找道德和政治科学中的真相时,逻辑只是无用的工具。 216p 风险比知识更重要,决策的影响将超越逻辑。哲学家谈论真与假,但真正过日子的人谈论报酬、威胁和后果(风险与回报)。也就是脆弱性与反脆弱性。 226p 脆弱性是非线性的,即对于脆弱物体而言,温和冲击的累计效应要低于等量的单一严重冲击所造成的单一影响。而对于反脆弱性物体来说,在一定限度内,冲击性越强,带来的益处越大(相应的,伤害也更小)。 243p 全球化带来的脆弱性归咎于复杂性。 261p 关注核心问题,其他方面并不起主导作用。要让自己有效地行动就必须忽略很多东西。 263p 预言与知识一样,是减法,而非加法。 274p 大部分创新是失败的,但这不妨碍人们去尝试。 283p 尽量不要去读过去20年里出版的书,除了不是写过去50年内历史的历史书。 287p 我们的世界中隐藏着秘密,只有实践可以发现它们,而意见和分析是完全无法全面捕捉它们的。但只有时间颠扑不破的东西,才是属于我们永远需要的东西。 289p “你有证据吗”的谬论是将证明无害的证据与缺乏证据证明有害混为一谈。但在现实中,在非线性情况下,简单的“有害”或“有益”的陈述都会失灵,关键在于剂量。 306p 相信一个人并不拥有完整的信息,而且所作所为也要这么认为—要更成熟,你必须接受并非无所不知的事实。 310p 消除一些没有经过进化历练的事物,有助于降低黑天鹅这种极端事件的概率,同时使人类有机会得到改进。如果人们能够改进,我们可以相当确信,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看不见的副作用。同样的,幸福最好用否定的概念来阐释。 314p 在人性深处,我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寻求宗教的安慰,什么时候需要回到科学思维上来。 326p 有的人只能被称为半个人,不是说他没有观点,而是说他不敢为之冒险。如果不承担风险,那么那些不承担的人带给你的侮辱只不过如同牲畜的吠叫:你不可能因为狗朝着你狂吠而感觉收到了侮辱。 328p 有些人拥有了选择权或者可选择性,却是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而后者还不自知。 332p 过去是流动性的,充斥着选择偏见和不断修正的记忆。 336p 不要询问任何人的意见、预测或建议。只要问他们的投资组合中有什么或者没有什么就行。 337p 不承担风险就没有资格发表意见。现实世界中的决策,也就是放手去做,而不是用言辞去预测。愚蠢的人总是力图赢得辩论,而聪明的人则寻求获利。要知道在大自然中,意见和预测根本无关紧要;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343p 先知的预言是对信念的承诺,不是第一个产生想法的人,而是第一个相信这个想法的人,而且始终相信。只有真正相信的人,才能避免最终的自相矛盾,并且陷入事后预测的谬误。 363p 数据只能真正提供以否定法界定的知识—它可以有效地用于揭穿,而非确认某种观点。 368p 玻璃杯是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
个人微信公众号:蜡翼(Vicareicaros),不定期更新个人学习笔记、心得和文章,欢迎订阅和交流。
© 本文版权归作者 伊卡洛斯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有用 221 没用 13有关键情节透露 221 13 12回应收起 Jack 2013-12-30 01:26:48 Notes
-
每一次飞机的失事都降低了下一次事故发生的概率,每一家银行的崩溃都提高了下一家银行崩溃的概率。
-
要让经济具有反脆弱性,并经历所谓的变化。每个独立的企业都有必要是脆弱的。较高层级事物的反脆弱性有赖于较低级事物的脆弱性,或者较低级事物的牺牲。
-
实际上,整体更希望局部受伤害。冷酷无情便是进步的引擎,承认这一点也许令人沮丧。
-
技术工人,比如说出租车司机,妓女,水管工,裁缝和牙医,他们的收入有一定的波动性,但他们的职业对于黑天鹅事件,有着强韧的抵御能力;这与公司雇员不一样,他们一般不承受波动性,但是如果接到HR的通知被解雇,他们只会大感意外。
-
人们应该把拖延视作一种有益的工具,一个人做事拖拖拉拉并不是不理性,而是他身处的环境不合理。事实上,人类是非常不擅长过滤信息的,尤其是短期信息,而拖延是帮助我们筛选信息的较好方式。
-
在商业和经济决策中,对数据的依赖导致了严重的副作用,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数据空前丰富,你在数据中陷的越深,错误数据的比例就越高,我们很少讨论数据的一个属性,即大量数据实际上是有害的,即使是中等数量的数据也是有害的。
-
如果你拥有有利的不对称性,或正凸性,从长远看,你会做的相当不错,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表现优于平均数。不确定性越强、可选择性的作用越大,你的表现就越好,这个属性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
© 本文版权归作者 Jack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有用 177 没用 15有关键情节透露 177 15 24回应收起 贝塔 2014-09-14 16:28:46 生活在无法预测的世界 鸡汤与鸡精之间一定有区别,区别并不体现在作者的国籍、标题是否恶俗、词藻是否浮夸苍白,甚至内容本身是否已被用滥; 区别只体现在,宣扬某种理念的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按照他所提倡的观念去生活的吗?他是否能在任何境遇下坚持自己的观念,并对这种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买单? 他的财富更多来自身体力行地参与劳作,还是通过传播各种“事后总结”的道理并从中获利?…… 这不是《反脆弱》一书一开始要告诉我们的,却是作者塔勒布在全书末尾反复向我们强调的:一个人所能获得的尊敬应当取决于他能够承受的风险,古人规定建造桥梁的工程师要带全家在桥下生活一段时间来对质量负责,战时冲锋在前的将军和勇士理应比官僚更受人民尊敬;而在文明进化的现代诞生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工种,例如某些咨询顾问、专家学者、媒体人士和专门做“分析预测”的评论人,他们拥有极大的话语权,却很少需要自己真正承担风险。政策可以是模糊解释的、工具可以灵活运用的、甚至预测错误后,他们还可以再发表一篇关于“我原本就这么想”的声明,并藉此再更增人气。可以说,有一部分人通过牺牲他人获取真相的代价,成就了自己的利益,并从中获取了“反脆弱性”,而这种反脆弱性,原本应当属于社会及我们每一个人。
什么是反脆弱性?简单说来,似乎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打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作者引用神话来类比事物的三种特性: 脆弱性——达摩克利斯之剑,看似一切平静但难以抵抗任何风险; 强韧性——凤凰,每一次烈火中重生都以同样的姿态出现; 反脆弱性——九头蛇,每砍掉一个头,会新长出两个头,比原来更难以对付。 如同九头蛇的强大以受到外界刺激为因(被砍头),反脆弱性的前提是从适度风险中获益。作者认为,反脆弱性的重要性一直被低估了,挫折、困扰甚至苦难,事实上一直是推动生活演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当遇到适度压力时,人和组织会产生过度反应,例如身体机能产生变化、力量和智力迅速达到峰值(并提升峰值),或是调整自身结构以产出最大化适应能力。对人的骨骼施加一定压力增有助于骨密度的上升,用于挑战新鲜事物的人比因循守旧的人更能适应变化。反脆弱性与对不确定性的适应成正相关,拥有反脆弱的个体更能把握拥抱正面“黑天鹅”的机会,此时,可选择性甚至可以替代智慧。
如果将有机体视为一个整体,反脆弱性有更强的形式。基因库利用冲击来保证优胜劣汰;我们从他人的错误、危机和灾难中学习,从而避免更大的损失。作者指出一个残酷的事实:整体并不喜欢个体,放在你家里的商品事实上源自于更多失败产品的牺牲,细胞内部的蛋白质也会相互竞争,整体更希望局部的“个体”受到伤害,从而推动集体利益的增长,接二连三的失败正是为了维护整个系统的稳健。从这个角度上说,失败的创业者比谨小慎微的经理人为整体做出了更多贡献。
然而,“现代化”的一种结果是,人们的行为越来越机械化,一切追求舒适性、便利性和效率,而不再尝试通过挑战随机性获取反脆弱性。当变化来临时,这部分人将更加脆弱,金融危机对银行职员的影响幅度要远高于艺术家或出租车司机。在商业和经济决策中,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对数据的依赖导致了严重的副作用,噪声比例不断增高,垃圾信息变多,媒体对逸闻趣事的添油加醋无异于火上浇油。作者不建议政府做太多干预,更加提倡自由市场发挥作用,而对于个体,他在字里行间中不时透漏出一些有趣的建议:
健身:每次用一小段时间专注于提高过去的记录,以尝试超越记录一两次为限,而不是把时间花在无聊而耗时的重复尝试上。全力以赴做到极致,然后将剩余时间用在休息和享用巨无霸牛排上。 传播消息:告诉别人一个秘密,并恳请对方“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 找工作:工作不依赖公司和组织架构而存在,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专业技能的、有足够自由选择权的“手艺人”(联想到了罗辑思维提到的“U盘化生存”)。 写作: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作家,那么为自己找一个不需要动脑筋的工作,下班以后你就不会再想起,然后用业余时间写作。不要从事媒体或学术工作,这使人受制于系统。 政治、艺术或其他领域:不受大部分的认可(甚至有人及其反感),但却有一小撮极为忠诚和热心的簇拥,要好于百分之百的人都觉得你的使命可以接受或勉强值得称道。 教育:随机自由搜索(反脆弱性)——启发法(技术)——实践与学习(反脆弱性)——启发法(技术)——实践与学习……(而不是:实践——学术理论——学术理论——学术理论……) 从旅游的例子引出:不陷入“目的论谬误”,即以为自己确切地知道将来的方向。做理性的漫游者,在旅途的每一步,合理地根据获得的信息修改日程安排,练习嗅觉的引领。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变一种行动,那表示他有改变的选择权。 投资:切勿以商业计划为投资对象,而是以人为投资对象,寻找一个在其职业生涯中能够换6种或7种,甚至更多种工作的人。 生活模式:避免无趣。 知识:人们了解的很多东西其实都不值得去了解。对知识最大的贡献在于消除我们认为错误的东西,即采用减法认识论。我对自己未曾做过的事情对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同样感到自豪。 创新:对1000个理念说不。 预测未来:推过去保留一些尊重,对历史记录保持一些好奇,对老人的智慧保留一丝渴求,并掌握“启发法”的概念,这些不成文的经验法则对生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未来包含在过去之中。 读书:尽量不要读过去20年里出版的书,除了不是写过去50年历史的历史书。
我想,这些倡导或者建议,背后的核心只有一条,我们应尽可能从他人教训和自己的尝试中汲取有用的经验,而不是满足于舒适区,依赖别人的“指南”、宣传或舆论处事,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拥抱变化。 “这个世界不希望我们了解它,它的魅力就来自于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它”,在这样的世界中生活,本身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吗?:) 投诉 有用 108 没用 3有关键情节透露 108 3 5回应收起 子珂 2013-11-13 00:07:21Random House2012版 Connecting the Dots 这本书我觉得写得不好 但是里面有些东西对我影响很大,所以还是写一些
不好的地方: 全书比较缺乏组织,经常不知所云,缺乏对于中心观点的归纳 而且语气很强烈,导致经常想要跟作者对骂
好的地方: --------下面写重点了----- 全书重点:flexibility & randomness
从小,我们被告知,人应该有一个目标,然后不断的向这个目标去努力,然后你就会成功。比如从小立志当科学家,于是从小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最后当上科学家。或者运动员,或者艺术家,等等等等
但是并不是这样
比尔盖茨在小时候从来没有想过,他长大要写windows,要创建微软 乔布斯并没有想过他在小的时候就要做iPhone Paul Graham并没有想过,他要创办YC,要当天使投资人
因为这些东西在他们小时候根本就"不存在",这些东西都是他们所创造的,所以没办法去“立志”
在小的时候,孩子们的想法,无非是当老师/科学家而已,因为对世界的认知限度就是如此。随着对于世界认识的增长,目标也自然产生变化。所以,要求从小就盯着一个目标去努力,这样是不对的。 更何况,这样就失去了创造新职业的机会(比如天使投资人这种职业,在我们小时候并不存在)
所以,目标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即“flexibility”。
具体的思想,其实可以看这里: http://www.paulgraham.com/hs.html
乔布斯在Stanford斯坦福的演讲中,有一句名言“Connecting the dots." 指的是,他在学字体设计 (calligraphy) 的时候,完全是出于无聊。但是字体设计,以及其后所代表的用户体验、设计感,却是苹果的标志性特征。可是,当时他并不是出于什么目的去学的,也就是说: 真正有帮助的东西,未必是有意得到的 为什么?因为未来其实是不可预测的。对于IT这种行业,更加如此。所以很难抱有目的的去说,做这个就会有用,做那个就会没用。You never know
而Anti-fragile,就是指的像乔布斯这样,通过不确定性来获益。
一件事情做好了,究竟有什么回报?这个是非常难以预测的 (这里我觉得大家可以想想自己的经历)
那是不是所以我们的行为都应该不报目的?具体还是推荐看看上面Paul Gramham的那篇文章
最后,阿北也给这本书打了高分,为什么?
因为豆瓣也是这样的一个产物。在他做豆瓣时,大概也没想到,从此之后的10年,都会在这里了
投诉 有用 95 没用 8有关键情节透露 95 8 26回应收起 都行凯文 2014-01-06 11:24:51大塊文化2013版 我们要的不仅仅是反脆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要的不仅仅是反脆弱 文/浓眉关耳 2013年1月6日
每次翻开塔勒布的书,总是觉得他真是不折不扣的思想天才。他将我们思考的无法表达的东西,用语言组织出来。反脆弱,是塔勒布提出的黑天鹅观点背后的推手。他告诉我们,大自然世界系统下,脆弱性无处不在。与脆弱性对立面的即反脆弱性。风可以吹灭蜡烛,却足以让其烧的更旺。
大自然世界中,一切都会从波动性中获得收益或者遭受损失。脆弱性,就是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而,反脆弱,则是收益。而在人类社会中,人们依赖潜伏在空间背景下的反脆弱性发展、淘汰、进化,以及实现文明。但我们却隐瞒反脆弱性,忽视它。我们害怕波动性,讨厌不确定因素。因为它时常让我们蒙受损失、挫折,甚至是死亡。但是正式因为这种无形的力量,引导我们在大自然环境中,走到更高的层次。
塔勒布再次用它生命的案例,诠释反脆弱的力量。 我一直觉得它的书不是商业书籍,而是哲学书籍,因为他一直再告诉我们另外一种思考方式,从《黑天鹅》,到《随机漫步的傻瓜》,以及如今的《反脆弱》,如果把三本书串联起来,就真的构成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一部让我们逃出社会主流思想枷锁的钥匙。我不知道是否在大社会极力推崇这种思维,但是他真的让我了解这种无形力量的存在。
他让我知道,这个社会本身是一个最大的骗局,我们只是其中的一段可能是华丽、可能是枯燥、也可能是经典的言辞。反脆弱的力量,正是决定你属于哪一部分的因素。生活的核心错觉,即认为随机性是有风险的,是一桩坏事,消除随机性,就是消除风险。真是这一主流的观点。让我们置身危机之中。我们放弃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本身,将自己捆绑在人为创造的稳定当中,告诉我们,这样做是对的,是成功的。
可是,你没有做过,经历过,怎么知道是对的。
塔勒布的书是慢热的。我在读《随机漫步的傻瓜》以及《黑天鹅》的时候已经感受到。他时常让一读几十页都毫不带感,枯燥无味,然而乍然一现的言辞让你精神抖擞。他的理论就像放水缓慢的游泳池,漫长的等待只为那纵身一跃的快感。《反脆弱》带给我的这种感觉有尤为强烈。他指出了反脆弱思想的核心艺术,即情绪的不稳定性,思维的斗争。我们被套牢在人为(政府或者宗教或者传统)设定的稳定生活中,被迫放弃选择权。我们寻找平均值,却忘记平均本身是两个极端的化身。我意识到所有可能创造财富的东西都在生活中,却总要用复杂的理论给自己带上桂冠。我们依赖反脆弱性,却被告知脆弱的生活着。我们就像被喂养的火鸟,不知屠夫的尖刀。我们生活在科技进步中,思想,却一直在退化。
寻找反脆弱,就是寻找选择性。寻找选择性,便是要知道独立思考的力量。就脆弱性来说,复杂的东西往往比简单的东西更加脆弱。人们往往喜欢系统化、规模化,但这带来的不对称性尤为强烈。如教育,事实证明,教育并不能带来财富,财富却可以接受教育。我们的思维观念被现代化影响,颠覆人类生物最原始的本身。例如,我们选择的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的,却忘记生物最早并没有语言。进化是一种概念,用进化的借口过度强调复杂的系统,早晚自食其果。而这些所有的复杂的系统,都是我们的父母、老师、政府以及口口相传的力量将我们的大脑清洗,然后侵袭。
第一眼看到反脆弱。我明白了这真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东西,我一直再思考的东西,我一直解释不了但是它确实存在的东西。我生活在小城市,饱受房价的煎熬,工作的压力,职业发展的抉择。塔勒布带给我一种新的思考。就是规避这些脆弱的价值观带来的伤害。
但是,反脆弱不是塔勒布的巅峰。这本书的架构组织缺乏系统性。会社晦涩难懂到是真的。我简单的将本书大体架构说明。 反脆弱性,是塔勒布提出中战胜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的力量。它区别于脆弱性,却不是强韧性。它指被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影响的东西,具备进化到比之前更强大、更好的状态的力量。就像战斗民族赛亚人。 然后提出现代化社会和反脆弱的矛盾,以及潜伏在身边的骗局。再初步叩门反脆弱性的力量,用一些案例解释思考反脆弱的力量。用数学模型进一步解析反脆弱性和脆弱性的非线性特征。让我们真正了解并发现反脆弱的力量。最后的节奏,是精华。伦理观和价值观方便探讨反脆弱。其实在我看来,这真是反脆弱被隐藏的原因。
如果说脆弱性是社会统治及骗局游戏维持的力量,那么反脆弱,就是一个充满反叛主义的力量。书中写到,“在过去,负起责任的人才享有特权”。而现在,享有特权的人不用负责。我们每一个人,被极少数的人群转嫁脆弱性。我们缴纳社保,为过去的养老金缺口买单,我们享有高房价,为政府的债务买单。我们享受高科技,享受着所谓的经济发展,社会进化,却不知道,我们的子孙后代。正要为这些东西买单。
我曾经在给学生演讲的时候问过他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犯人特别容易成功?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而这种别无选择真是对立与普通人的选择。他们不计后果,不怕失败,不怕经济危机,不怕失业。乱(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真是他们想要的东西。因为每一次暴乱,都是他们创造财富的机会。
每个人都热爱财富,这是生物的本能,无论脆弱或者反脆弱。但是这种扭曲的反脆弱性,是以伤害别人的脆弱性,或者说转嫁自身的脆弱性来获得收益。这是不道德的。但是,真是这种道德的声音,欺骗了所有人。法律被高明的律师玩弄于鼓掌之中,当你告诉他,这是不道德的。他会慢条斯理跟你说,“这是合法的。”合法即是道德。这是最大的欺骗。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知道的反脆弱是,我应该寻找改变和挑战。塔勒布的最后一段话,写出了我的心声。
玻璃是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请记住,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也为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
最后,感谢中信出版社于佳赠书,谢谢。 投诉 有用 72 没用 2 72 2 10回应收起 伊露桑 2014-01-10 12:02:37 等风来的黑天鹅——如何在不可预测性下做决策 《反脆弱》是一本很容易引起误读的书。《黑天鹅》、《随机致富的傻瓜》更正了大部分人的决定论的或者机械论的旧世界观,但实际上,二战前后,几乎没有一个西方学科不是采取概率论和统计学的世界观了,换言之,西方在二战后,有一个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革命,只是由于特殊的原因,中国没有跟进而已。很多人不知道波普尔、不知道哈耶克,也没有读过他们的著作。中国跟进的是所谓复杂科学,即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研究不确定性,是这几年才开始的事。其实塔勒布在这本《反脆弱》里,我认为,却有着超越哈耶克与波普尔的洞见。
反决定论,通俗的说,就是事物的不可预测性。复杂性研究的是事物的整体性,或者说,涌现性,它的本质是复杂因果现象,还是在可预测的范围内。概率论和统计学,研究的是不确定性,也就是一个原因有着多种结果的问题,还处于因果论的范畴。《反脆弱》实际上对不确定性进行了深度的掘进。在不确定性里存在着一种不可预测但一旦发生却作用很大的小概率事件,塔勒布把它叫做“黑天鹅事件”。比如,次贷危机、福岛核泄漏。“黑天鹅事件”是无法预测的,因此,它不是我们的预测模型须要修订的问题,而是我们须要更换我们的风险治理理念和方法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反脆弱》的核心内容。
而塔勒布的“黑天鹅事件”解决方案,简言之,就是——建立“反脆弱性”。塔勒布认为,事物的不确定性的根源,是事物本身具有的不对称结构,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经济学里的“弹性”概念,也就是X的单位变化,引起Y的不同程度的变化,也就是数学中的非线性函数关系。实际上塔勒布讨论的不是这种仍处在可预测范围的现象。他认为“黑天鹅事件”是完全不可预测的,更不可能找出他们的函数关系。我们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通过建立“反脆弱性”来从中获益,而不是受损。可以说,整本《反脆弱》就是围绕着“什么是反脆弱性”、“缺乏反脆弱性是如何使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个人受损的”、“如何建立反脆弱性”而展开的,并且塔勒布坚定地认为,反脆弱性是所有幸存下来的自然和复杂系统的共同特征。
按塔勒布的说法,“反脆弱性”是很难定义的,他使用的是否定定义法,也就是说,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强韧,而是“反脆弱”。正因为这个概念很难定义,超乎人们的常识视野,所以塔勒布才会不厌其烦地不惜用一本书来诠释这个崭新的概念,书中的例子小到健身、大到国家治理,所有的事理可以说都从正反两方面去努力界定它。这就像没有发现基因之前,人们很难认识到基因的存在。哈耶克在经济社会学里有个著名的观点——“自组织”,并认为市场之所以是组织社会经济生活的最优方式,就是因为“自组织”。但“自组织”的观点其实是消极的,是被动适应,而塔勒布的“反脆弱”,是主动适应,积极探索。正是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塔勒布超越了哈耶克。波普尔认为科学的本质就是“可证伪”,而科学的方法其实是“试错法”,塔勒布几乎读过波普尔的所有书,但塔勒布认为,仅仅试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从试错中受益。为此,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事物存在不可预测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凸性战略”和“哑铃策略”。我认为他在这里,超越了波普尔,提出了如何在不可预测性下做决策的积极方略。显然,这又是两个崭新的概念。
这本书,不读两遍,是没有发言权的,你肯定会有收获。但你不要误会,塔勒布这本书写得很通俗,一点不像我说的这么多哲学词汇。所以,还是读原书最好。
能够轻而易举就颠覆你的世界观的书,除了《异类》,恐怕就是这本《反脆弱》了。
当你真的从书中学会了如何驯服“黑天鹅”,你将不再担惊受怕,你所要做的,也许就真的只需要,等风来了。 投诉 有用 47 没用 3有关键情节透露 47 3 6回应收起 #暗蓝# 2014-02-05 16:46:24 《反脆弱》:“荒谬的真理”
我们似乎生在一个充满动荡的世界中:大到地震海啸次贷危机,小到夫妻吵架邻里不和,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意外和不安。每个个体都好似一叶扁舟——很不幸的是,你要航行在大海中,要面对的却是不知何时会袭来的滔天巨浪。
如何在这样的世界里让自己活得更好,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我们似乎可以认可这样的表述:“一把锁总会有它自己的钥匙”,每个问题都应该有合适的方式去解决。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天真又乐观地活着,直到一阵意想不到的狂风把我们原本的期许吹得七零八落,进而丧失了信心和勇气。 生活中,我们面对的最大对手并不是某个具体的状况,而是某个状况发生的意外性。我们来不及反应,以至于无法承接从天而降的“馅饼”——它甚至会因为在冰箱里冻了太久而成为一件钝器,威胁到你脆弱的生命。“见风使舵”看上去是个不错的办法,但意外来得太快,很多时候它见到的都是处在礼拜日状态的我们——就像赎罪日战争里的以色列人一样。我们似乎需要保证一种状态,“以不变应万变”,让自己在意外面前不那么脆弱,甚至愈挫愈强。
这便是塔勒布先生在这本《反脆弱》中所要讨论的话题了。说到塔勒布,人们更熟悉的可能是他先于《反脆弱》的作品《黑天鹅》。在那本作品里,塔勒布以各类危机为背景,探讨了在这些状况下如何让个体立于不败,甚至从中获利。那本书让塔勒布获得了在畅销书领域的成功——他更大的成功来自于之前在金融领域对自己的理论的实践,在几乎摧毁了华尔街所有天才的两场灾难“911”和“次贷危机”中,塔勒布不仅全身而退,甚至获益不菲。
如果说塔勒布用一部《黑天鹅》征服了渴望发财致富的人们,通过培养更合理的思维方式让他们离成功更近了一步的话,那么《反脆弱》介绍的则是如何让人们在生活中合理地解决意外状况,甚至通过所谓的危机,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适,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
如上所述,在《反脆弱》中塔勒布所探讨的,是如何应对生活中未知的可能,即所谓的“反脆弱”——关于“反脆弱”,塔勒布认为它“很难定义”,只能通过“否定法”,将其描述为“脆弱的反义词”,但并非“强韧”,而是一种“因打击而获益”的能力,因为按常理说,打击“脆弱”的常规事物,其必然结果是崩坏。因而“反脆弱”本身就成了一种颠覆,而人们时刻渴望的却正是这种颠覆:在危难中保全,在动荡的世界中全身而退,面对时刻的变化,每个人在一开始都并不希望随波逐流,而是更从容地面对生活。想要实现“在变化中渴求不变”,显然需要同样具有颠覆性的思维。
为了论述“发脆弱”如何在生活中实现实践,接下来塔勒布论述了一系列的反面事例,这一部分是会让大多数读者——尤其是“自以为是”的那一部分读者感到不自在,因为大部分我们信以为真的事实和方式都是经不起推敲,甚至是有害的。比如在医疗方面,因“医源性创伤”——由于从事医疗、防疫等于医疗相关人员的言谈、操作行为不慎以及医疗相关操作的副作用而造成患者生理或心理上的损伤而造成的死亡要远多于于疾病本身;“次贷危机”衍生的全球性风暴迟迟得不到解决,其根源竟是来自政府“天真的干预”——这种出自善意并且很有道理却完全无法应对突发状况只能摧毁自然规律的措施;我们寄予希望的教育,希望借此培养出更多人才让世界更美好的努力,实际上只是在“教鸟儿飞翔”,不仅徒劳,甚至扼杀了未来更多的可能……塔勒布对现实的观察是冷静的,就好像在许多报道中所描述的他“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名漫游者,在地球各个角落的咖啡厅里冥想”,但这种冥想的结果,却被他用“不留情面”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在作品中,他称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是“史上地位最高的脆弱推手,让金融风暴在世界横行”来表达自己对“天真的干预”的不满。
在讨论过我们犯下的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愚蠢错误”后,塔勒布开始告诉我们弥补的方法。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如何操纵自己的人生,如何打破生活中的所谓桎梏,最重要的是打破思维的瓶颈。塔勒布的理论,例如“少即是多”、“错误的答案远比正确的值钱”、“旧的事物永远比新的事物更容易流行”、“与一个某方面的业余学者交谈远比与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教授更有价值”……这些看似荒谬,但在它们背后,却隐藏着“决胜于世界”的真理。
如果说这部作品到此为止,那么它仅仅是一部有趣、新颖且使用“成功学”专著。但塔勒布却没有就此止步。他没有忘记把自己的理论应用到最重要、却在当下最容易被有意识地忽略的领域——即“道德”的层面上。 塔勒布认为,我们的世界乌烟瘴气的原因,是因为“不对称性”——他认为的造成意外的根源——出现在人们的言行与所承担的责任方面。正是因为太多人可以不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才造成了许多“哗众取宠”、“见利忘义”、“不择手段”。没有人喜欢一个秩序混乱的世界,但因为利益的诱惑,或者说因为即使犯错也不会带来惩罚的缘故,使人们一次次背弃了自己的底线。作为全书的最后一部分,塔勒布的讨论使得自己的理论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更非凡的意义。
MBA智库的网站对塔勒布的评价是当代“最令人敬畏的风险管理理论学者”。其实通过《反脆弱》一书,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评价其实并不过分。塔勒布值得被“敬畏”因为他不只致力于让每个人过上完美的生活,他还希望让这个世界更好。 投诉 有用 43 没用 7有关键情节透露 43 7 5回应收起
更多书评 594篇
读书笔记 · · · · · · ( 共 1190 篇 ) 我来写笔记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读书笔记ppt 展开 第1页 全书 读书笔记ppt
《反脆弱》读书笔记PPT 源文件下载链接,请戳: http://pan.baidu.com/s/1c07W5TQ 本读书笔记由微博@糖炒诗人- 制作。 系列图书笔记分享在微博@读书笔记PPT 。 (14回应) 2014-08-22 20:15:34 113人喜欢
吾术家 展开 第1页 all 吾术家 (不掩饰)
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 过度补偿机制往往隐藏在最不可能的地方。长途飞行后最好去健身房锻炼以消除疲劳,而不是坐下来休息。此外,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小伎俩,如果你急着要完成某事,不妨将其交给办公室里任务最繁忙的(或第二繁忙的)那个人去做。大多数人的空闲时间都会被浪费掉,因为空闲时间会让他们无所事事、懒惰、无心向学,而一旦他们忙起来,他们往往会在其他任务上也更为积极。过度反应在... (1回应) 2014-04-25 15:49:09 37人喜欢
奇奇爱读书 展开 好书一本,fan'fu'du 奇奇爱读书
如果读过塔勒布的随机漫步的傻瓜,就会感叹这些年他经历了怎样的进化。 全书读下来,首先关注到,他是个纯自然主义者,他认为鲜活的有生命力的事物必是符合自然的,他用大自然来做比喻,因为大自然存活的时间比人类还要长,所以大自然的规律是我们看到有机生命体迄今为止最可靠的可检验规则,大自然生生不息。 在生生中必然夹杂了很多的死亡,才让系统延续。所以大自然是反脆弱的,因为他能生,能灭,有起伏,有变化,他是有机... (1回应) 2017-02-28 10:58:36 28人喜欢
ZCX 展开 《反脆弱》读书笔记1 ZCX
- 金钱和交易净化了关系;而“认可”和“信任”等概念和抽象思维则围绕着学者们,导致形成了一种没完没了的竞争氛围。 2. 强韧化的道路常始于一点点的伤害。 3. 系统可能需要一些压力和刺激,人们可能会在某一领域中体会到这一观点,但在其他领域却全然忽略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思维的领域依赖性,所谓领域就是某一类别的活动。有些人可以在某一领域,比如医疗领域,很好地理解某一想法,但在另一领域,比如社会、经济、生... (1回应) 2014-11-24 18:59:12 15人喜欢
更多读书笔记( 共1190篇 )
论坛 · · · · · · 第五卷 非线性与非线性中有一处到底是什么意思? 来自子雪冰冰 4 回应 2025-01-20 18:44:44 出一套台版大块出版社塔勒布五部曲全新未拆 来自火凤燎原 2024-09-01 12:08:04 看的太吃力了 来自amad66 2 回应 2024-06-23 09:29:06 该书抓住了人们崇拜未知的心理 来自caesar1914 4 回应 2024-06-13 09:25:51 实不相瞒,看不懂,真的看不懂 来自Ever 2 回应 2024-05-25 21:25:34
世界上一堆东西未命名。从不确定性中获益:向上的收益无限向下的风险有限。
6 有用印璇Aletta 2014-06-04 20:04:54 說實在的,不知是我理解能力的問題,還是翻譯的問題,有點晦澀,重點內容講得太籠統~~~但是還是有啟發啦~
1 有用空思我 2025-02-11 12:10:43 北京 反脆弱和人类简史
2 有用晓茜 2018-02-11 14:11:30 观点一般,逻辑也不太强,语言又特别晦涩,抽象程度堪比大学的逻辑学课本,还Get不到反脆弱的点,唉,这种庞大理论堆砌而成的书对我这种浮躁的人已然苍白无力,还是看小说吧
3 有用Aria. 2016-07-10 12:03:24 看完之后觉得恶补一下这作者的其他书籍。他可能是目前尚存活在世的最大哲学家-概率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