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情绪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是《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在文章中写到“当一个世界足够大的时候,我们才会允许情感的表达,当一个世界足够包容的时候,我们才能学会情感的转化和升华。”
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以及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在人的内在心灵构建出这样一个足够包容的精神空间,让人们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空间里表达自己的情绪,描述自己的叙事,从而看见自己,看见世界。
情绪是很感性的,在传统文化中,我们中国人大多都是含蓄的,能够肆意的表露情绪的一般都是孩子,成年人都羡慕孩子能够自如率真地直接表达喜怒哀乐。普通人也羡慕艺术家能够用诗歌或者绘画的方式用一种优雅的方式间接的表达情感,借景抒情或者寄情于山水,用文字或者用绘画作品表达情感,还有用乐器与歌曲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普通人提到情绪,与之相应的大多数都是控制、克制、戒除等,我们很少直接在生活中表达感受或者情绪,似乎情绪是生活的异类。
然而,在复杂的人类经验领域里,情绪是人类体验的基础,这种对情绪的恐惧、回避甚至否认,往往是问题的源头。
在《感受、情感和情绪的含义》这篇文章里写到三大流派对情绪的含义和侧重点都不太一样,但是都很重视情绪,也都需要对情绪进行工作。也只有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里,我们含蓄的中国人才能如此坦荡直接的用语言的方式“谈情说爱”。情是情绪和感受,爱是依恋与安全感。
在这么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流派里,有一个流派直接把情绪当作心理治疗的核心,这个流派叫做情绪聚焦疗法(Emotion-Focused Therapy, EFT),在文章《原发防御过程和次发防御过程》中提到格林伯格(Leslie Greenberg)在情绪聚焦疗法(Emotion-Focused Therapy, EFT)中将情绪分为原发情绪和次发情绪,并解释它们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在格林伯格最新的一本书《情绪转化情绪:跨诊断的情绪聚焦疗法指南》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学习原发情绪、继发情绪、工具性情绪,区分适应性情绪和非适应性情绪,并且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科学的过程让我们慢慢地敢于接触自己的脆弱性,觉察情绪、共情情绪、调节情绪、转化情绪、接纳情绪,最终重建自我叙事,让自己走出痛苦的泥淖,抵达安全的所在。
格林伯格认为心理治疗中的改变旅程就是一个用情绪转化情绪的过程,用适应性的原发情绪转化非适应性的情绪。管理情绪的核心关键是在情绪产生的时候就转化这些情绪,而不是控制已经产生问题的情绪。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情绪以及情绪转化的过程。
一、情绪的类型
1. 适应性的情绪和非适应性的情绪
适应性的情绪是健康的情绪,非适应性的情绪是不健康的情绪。
2. 原发情绪、继发情绪和工具性情绪
(1)原发情绪是对内部或者外部的刺激的最初反应,即直觉性情绪。
(2)继发情绪是对原发情绪的反应,它们更带有自我保护性和防御性,不具备适应性,掩盖了原发情绪。
(3)工具性情绪的体验和表达主要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这类情绪本质上通常更具有操纵性。
工具性情绪是非原发情绪非反应,也被称为操纵性情绪,这是一种带有目的或者有继发性获益的情绪性表达。典型的例子是用愤怒的表现来控制或支配他人,或者用“鳄鱼的眼泪”来唤起同情。
3. 原发情绪的适应性与非适应性
原发适应性情绪,如丧失时悲伤,受到侵犯的时候愤怒,被威胁时恐惧,这些都当下发生的情境的直接的、直觉性反应。它们以适当的方式准确传递信息,让个体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愤怒、悲伤和恐惧是基本情绪,是原发情绪。
原发情绪可以是适应性的,此时原发情绪带有有用的信息,让我们对情境有正确的理解和定位。原发情绪也可能是非适应性的,也许是过去的创伤或者依恋问题中发展出来的功能,但无法对现在的情形作出适应性的回应。它们是出现在当下的反应,回应的却是过去的事情,并不直接满足当下的需求。
4. 失调的情绪和症状性情绪
(1)情绪失调是指调节不良,超出正常反应范围的情绪回应。失调的表现涉及人们面对内部或者外部刺激时无法控制或者调节的情绪反应。
原发非适应性情绪和继发情绪都有可能会变得失调。
原发非适应性情绪可能是对危险的恐惧、因为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而感到羞耻或者因为被遗弃的孤独而感到悲伤。这些情绪可能会变得非常强烈,以至于成为无法忍受的痛苦。
(2)更多的情绪失调往往来自继发的症状性情绪。当处于这种情况的时候,个体回应环境或者人际困难的时候呈现出过度或者夸张的方式,如暴怒或者大哭,可能接下来是指责他人或者开始被动攻击,甚至制造混乱和冲突。
继发情绪,如沮丧的无望感隐藏着羞耻感与自卑,暴怒则为了掩盖羞耻和失去自尊,继发情绪是对原发情绪的反应的反应,继发情绪扭曲或者打断了原发情绪的反应。
大多数继发情绪都是症状性的,如恐慌、焦虑或者抑郁状态下的枯竭和绝望感。
指向他人的带有责怪和拒斥的愤怒一般都是继发情绪,需要被确认和探索,从而接近潜在的痛苦情绪,这些痛苦情绪大多数都是非适应性的。
(3)原发非适应性情绪是持续的痛苦感觉,这些情绪最初是对糟糕情况的适应性反应,现在却错位了。治疗中需要唤起这些痛苦情绪,让它们接触新的体验。
二、情绪的多寡
1. 太多的情绪,导致情绪失调,个体被情绪所淹没,丧失了自体的主体性和正确决策的能力。
2. 太少的情绪,导致情绪阻塞,情绪被打断,或者情绪被理智化。
三、自上而下的情绪和自下而上的情绪
“上”代表着大脑皮层理性情绪处理过程,“下”代表着杏仁核的自动情绪过程。在上一篇文章《情感的品质》里提到情感可能以两种方式存在于治疗关系中:结构化情感和行动化情感。
结构化情感就是这里的自自上而下的情感,是由认知派生的情绪,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思考过程,这种过程建立在信念、理想化的自我观和社会因素、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基础上。那些受到认知和社会因素影响的情绪通常是继发情绪,如灾难性的想法导致的焦虑和恐惧。
自下而上的情绪与行动化情感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内隐的程序化的情绪,往往并不被意识所意识,但却驱动着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四、情绪模式和自我组织
情绪意义的基本心理单位是情绪模式,它是促成行动和经验的结果。情绪模式会产生情绪反应。被激活的情绪模式会被整合为更高水平的自我组织,如感觉没有价值或者感觉不安全,这是治疗的核心。
自我组织中综合了情绪模式和其他内在的过程,如复杂的认知和个人化的经验,这里的个人化经验包括了情感和认知模式。
基本的情感或者情绪是与生俱来的,而情绪模式是通过学习从曾经的经验得来的,它们是记忆的结构,能够快速、自动的整合情感、认知和行为要素,与内隐、无意识的独特机制练习,从而形成自我组织的基础。
情绪模式由全身心的记忆过程和经验不断积累而成,贯穿我们一生。情绪模式记忆是从生活经验中构建出的表征网络,包括情绪、图像、感觉、评价、意义、认知、学习经验、行为和如何行动的脚本。一旦发生了对一个人来说重要的事情,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情绪模式就很可能被构建出来。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充满痛苦感觉的非适应性情绪模式记忆就形成了。
情绪是一个内隐而非外显的过程,情绪治疗需要与内隐过程一起工作,情绪模式是情绪体验的主要内在生成器,它才是疗愈性改变的潜在的或明确的目标。
非适应性情绪模式是人们寻求心理治疗的主要原因。此外,人们基于情绪模式的情绪体验是高度主观的。每个人的内部情绪状态和情绪体验都不一样,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在此时或者彼时有不同的感觉。感觉、原因、情境、情绪调节程度以及感受的强度都取决于每个人过往的经验。
经验虽然极其个人化和情境化,但有些相通的东西让我们能够彼此相互理解:这种感觉是悲伤的,这种感觉是喜悦的,这种感觉是恐惧的。
五、情绪改变的六个原则
1.情绪觉察:用言语将核心情绪体验符号化。通过语言将内心深处的情绪表达出来,帮助个体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为后续的情绪管理奠定基础。
2.表达:用言语或者动作表达或者表现自己的感受。无论是通过言语还是身体动作,积极表达感受可以释放情绪,减少情绪压抑带来的负面影响。
3.调节:安抚或者降低情绪唤起。采取策略如深呼吸、冥想或其他放松技巧,来降低情绪的强度,帮助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智。
4.反思:从体验中形成叙事性理解。通过对情绪体验的反思,形成一个连贯的叙事,使个人能够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5.转化:用另一种适应性情绪消除一种非适应性情绪。将一种不适应的情绪转化为另一种更积极的情绪。
6.修正性情绪体验:与另一个人的鲜活互动的新体验。通过与他人进行积极地互动,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从而修复过去的情感创伤,增强自我效能感。
这六个原则都需要在共情性疗愈的关系中才能被最好的支持。前面三个原则是帮助来访运用情绪来适应情绪,有效的处理情况;后三个原则是情绪上的发展和成长。
六、情绪聚焦疗法的核心技能
1. 知道是否应该在治疗过程中表露情绪:治疗师需判断在何时何种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合适的,这有助于建立信任和安全感。
示例1:在客户谈论其丧失亲人的痛苦时,治疗师可以选择适度表达自己的同情和理解,比如说:“我能感受到你所经历的痛苦,这让我也感到很难过。” 这种表达可以增强治疗关系,但治疗师应确保不会让客户的情感体验转向自己的情绪。
示例2:如果客户流露出喜悦,治疗师可以回应:“我很高兴听到你有这样的积极体验,能感受到你内心的快乐。”
2. 能够与所有类型的情绪在一起:治疗师要能够接受并与来访的各种情绪共处,包括那些困难和挑战性的情绪,以便有效地支持来访的情感体验。
示例1:当客户表达愤怒时,治疗师不回避这种情绪,而是说:“我注意到你现在感到很生气。我们可以一起探索这种愤怒的根源和它对你的影响。” 这种接纳态度让客户感到被理解,从而更愿意深入探讨情感。
示例2:当客户表达悲伤时,治疗师可以说:“你的眼泪很真实,让我们一起探索这种悲伤背后的故事。”
3. 了解情绪表达的习惯:认识到来访如何习惯性地表达或压抑情绪,帮助治疗师制定合适的介入策略,促进来访的情感自我表达和处理。
示例1:如果治疗师注意到某位客户在讨论情感时倾向于回避,比如常常转向理性分析,治疗师可以说:“我发现你在谈论这些情绪时常常转向逻辑和分析,想不想尝试一下直接表达你的感受?” 这样可以帮助客户识别和打破情感表达的惯性。
示例2:当客户经常使用幽默来掩饰痛苦,治疗师可以说:“你的幽默很吸引人,但我也能感觉到你在掩饰什么,我们能否深入探讨这些感受?”
七、与情绪工作的两个阶段
1.抵达来访者的情绪
帮助它们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并接受它们,并把它们的感受用言语表达出来。
尽管有些感觉可能很痛苦,但需要先感受自己的情绪改变它们。想要离开一个地方(痛苦),必须先抵达该处。摆脱痛苦情绪的唯一途径就是以一种安全的方式重新经历它们,体验它们。抵达情绪,不是从外部观察,不是对情绪进行理智的、认知层面的理解,而是要从内部感受,从具身的角度感知。抑制或者“打断”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是心理病理学的核心现象,因此也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焦点。
要言语描述情绪,情绪体验就更加容易得到反思,命名情绪是调节情绪的第一步。
当来访在情绪上抵达某处,治疗师和来访要一起探索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种具有适应性的感受,还是一种基于某种创伤的非适应性的感受。如果核心感受是健康的,就运用这些感受引导行动。如果核心感受是不健康的,就需要进一步处理这种感受来促进转变。
2.离开痛苦情绪
识别与痛苦情绪相关的看待自我或者他人的消极观念,识别核心痛苦情绪中的需要,并发展出新的、具有更多主体性的情绪和自我组织方式。
只有当一种感受被完全接受,人们才可能认识到它对自己是否有帮助。
核心非适应性情绪经常围绕三种基本感受:恐惧-焦虑、羞耻和悲伤。它们还涉及对自我的三种基本看法:
(1)觉得自己是脆弱的、不安全的,认为自我没有外部支持就不能保持完整——“软弱的自我”。
(2)无价值感和失败的——“糟糕的自我”。
(3)一种孤独的被遗弃感——“悲伤的自我”。
要改变核心脆弱感(这种脆弱感导致诸多恐惧、悲伤和羞耻感),首先必须先接触这些感受。
接下来,需要识别导致这些负面自我体验的创伤来源。然后,治愈基本的脆弱性,开始建立更强的自我意识。这些不适应的感觉几乎总是伴随着对自我、他人或世界的消极看法。
这里的悖论是,靠近和接触这些非适应性的感觉,识别破坏性的信念,反而有利于改变,因为这些需要暴露在新体验中的旧状态被觉察到了,然后通过一种机制和过程,自我更健康的一面被激发出来。
新的、更具有主体感的情绪和自我组织方式能够瓦解任何关于自我、世界和他人的消极心念。这是“离开”阶段的核心,涉及到用情绪转化情绪。
在支持性的环境中,人类具备非常强大的心理韧性。每个人都有从逆境中反弹的能力。最终,他们照顾和支持自己的能力使得他们能以健康的方式面对困境。获得适应性的情绪和需求,发展更健康的内在声音,人们就能创造新的叙事,以新的情绪体验来转化旧的自我现实。
治疗师的工作是让来访面对他们害怕的情绪,找到可替代的健康的情绪,从而转化之前不健康的情绪。
推荐书目:
莱斯利·S.格林伯格.情绪转化情绪:跨诊断的情绪聚焦疗法指南[M].黄晓楠,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