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尾注
引言
James Hillman,《治愈虚构》(纽约州巴里镇:Station Hill出版社,1983年)。 Marsha Sinetar,《电影的真实力量:通过电影实现灵性成长》(密苏里州利伯蒂:Triumph Books出版社,1993年)。 一、基本发现
Jeremy Taylor,《人们飞翔和水逆流而上之地:利用梦境发掘潜意识的智慧》(纽约:Warner Books出版社,1993年)。 Norman Cousins,《从患者视角解析疾病》(纽约:Norton出版社,1979年),第39页。 二、电影如何支持治愈与转变
Christopher Vogler,《作家之旅:写作者的神话结构》(加利福尼亚州Studio City:Michael Wiese Productions出版社,1998年),第13页。 Cathie Glenn Sturdevant,《笑与哭电影指南:用电影帮助自己度过生活变迁》(加利福尼亚州Larkspur:Lightspheres出版社,1998年),第33-44页。 Charles Tart,《意识状态》(纽约:E.P. Dutton出版社,1977年),第14-16页。 Carol A. Bush,《治疗意象与音乐:通往内在自我的路径》(俄勒冈州波特兰:Rudra Press出版社,1995年),第32页。 Howard Gardner,《心智的架构:多元智能理论》(纽约:Basic Books出版社,1993年)以及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纽约:Basic Books出版社,1993年)。 Cathie Glenn Sturdevant,第27-32页。 三、有意识地观看电影
Roger Walsh,《核心灵性:唤醒心灵与头脑的七种中心练习》(纽约:John Wiley & Sons出版社,1999年),第178页。 Daniel Goleman(解说员)等,《破坏性情绪:我们如何克服它们?:与达赖喇嘛合作的科学研究》(纽约:Bantam Dell出版社,2003年)。 Roger Walsh,第214页。 Marsha Sinetar,第133页。 这些建议部分来源于Marsha Sinetar,第131-135页。 四、使用电影释放负面信念
Mathew McKay;Patrick Fanning,《自尊:评估、提升和维护你的自尊的有效程序》(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出版社,2000年),第152-158页。McKay和Fanning描述了这些个人因素,并称其为“屏幕输入”。 Morty Lefkoe,《重建你的生活:使用决策者过程改造你自己和你的世界》(密苏里州堪萨斯城:Andrews and McMeel,环球新闻社公司,1997年)。 六、建立自尊
Ernest Isaacs,《驯服内心批评家》,《治疗师》杂志(1997年九月/十月刊):第57-59页。 七、悲伤与转变
Howard J. Lunche,《理解悲伤:给失去亲人者的指南》(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SVL Press出版社,1999年),第1页。 九、通过电影角色自我发现——自我矩阵
Robert Bly,《我们拖拽的长袋》,收录于Connie Zweig编,《遇见阴影:人性阴暗面的隐秘力量》(洛杉矶:Jeremy P. Tarcher出版社,1991年),第6-12页。 _______,《论人类阴影的小书》(旧金山:HarperSanFrancisco出版社,1992年)。 Robert Bly在Connie Zweig书中,第9页。 十、治愈与成长的强大工具——成长矩阵
Shakti Gawain,《创造性可视化:利用想象力的力量创造你想要的》(加利福尼亚州诺瓦托:New World Library出版社,2002年),第52页。 Tara Brach,《激进接受:以佛心拥抱你的生活》(纽约:Bantam Dell出版社,2003年),第274-277页。 Byron Brown,《无羞之魂》(波士顿:Shambhala出版社,1999年),第245-286页。 十一、创建一个电影疗法小组
Jeremy Taylor,《人们飞翔和水逆流而上之地:利用梦境发掘潜意识的智慧》(纽约:Warner Books出版社,1993年),第263-283页。
尾注 引言
詹姆斯·希尔曼,《治愈虚构》(纽约州巴里敦:Station Hill出版社,1983年)。
玛莎·西内塔,《影像力量:通过电影实现精神成长》(密苏里州利戈里:Triumph Books出版社,1993年)。
- 基本发现
杰里米·泰勒,《当人飞翔与水倒流:通过梦境唤醒无意识的智慧》(纽约:华纳图书,1993年)。
诺曼·卡曾斯,《病人自述的疾病解剖》(纽约:诺顿出版社,1979年),第39页。
- 电影如何支持疗愈与转变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作家的旅程:神话结构写作指南》(加州影视城:Michael Wiese Productions,1998年),第13页。
凯西·格伦·斯特迪文特,《哭笑电影指南:用电影助力人生转变》(加州拉克斯珀:Lightspheres出版社,1998年),第33-44页。
查尔斯·塔特,《意识状态》(纽约:E. P. Dutton出版社,1977年),第14-16页。
卡罗尔·A·布什,《疗愈意象与音乐:通向内在自我的路径》(俄勒冈州波特兰:Rudra Press出版社,1995年),第32页。
霍华德·加德纳,《心智框架:多元智能理论》(纽约:Basic Books出版社,1993年);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实践中的理论》(纽约:Basic Books出版社,1993年)。
凯西·格伦·斯特迪文特,第27-32页。
- 以觉知观影
罗杰·沃尔什,《本质灵性:唤醒心灵的七大核心实践》(纽约:John Wiley & Sons出版社,1999年),第178页。
丹尼尔·戈尔曼(讲述者)等,《破坏性情绪:如何克服它们?与达赖喇嘛的科学对话》(纽约:Bantam Dell出版社,2003年)。
罗杰·沃尔什,第214页。
玛莎·西内塔,第133页。
此部分建议参考玛莎·西内塔,第131-135页。
- 用电影释放负面信念
马修·麦凯、帕特里克·范宁,《自尊:通过认知技巧评估、提升与保持自我价值的实践指南》(加州奥克兰:New Harbinger出版社,2000年),第152-158页。 麦凯与范宁将个人影响因素称为“屏幕输入”。
莫蒂·莱夫科,《重塑人生:通过决策者过程转化自我与世界》(密苏里州堪萨斯城:Andrews and McMeel出版社,1997年)。
- 建立自尊
欧内斯特·艾萨克斯,《驯服内在批判者》,载于《治疗师》杂志(1997年9/10月刊):第57-59页。
- 悲伤与转变
霍华德·J·伦奇,《理解悲伤:哀伤者指南》(加州伯克利:SVL Press出版社,1999年),第1页。
- 通过电影角色探索自我——自我矩阵
罗伯特·布莱,《我们拖在身后的长袋》,收录于康妮·兹威格《遇见阴影:人性暗面的隐藏力量》(洛杉矶:Jeremy P. Tarcher出版社,1991年),第6-12页。
罗伯特·布莱,《关于人类阴影的小书》(旧金山:HarperSanFrancisco出版社,1992年)。
罗伯特·布莱,引自康妮·兹威格,第9页。
- 疗愈与成长的强大工具——成长矩阵
莎克蒂·高文,《创造性视觉化:用想象力创造你渴望的一切》(加州诺瓦托:新世界图书馆,2002年),第52页。
塔拉·布拉克,《全然接纳:以佛陀之心拥抱生活》(纽约:Bantam Dell出版社,2003年),第274-277页。
拜伦·布朗,《无羞耻的灵魂》(波士顿:香巴拉出版社,1999年),第245-286页。
- 创建电影疗愈小组
杰里米·泰勒,《当人飞翔与水倒流:通过梦境唤醒无意识的智慧》(纽约:华纳图书,1993年),第263-283页。
翻译说明 格式规范:
书名使用中文书名号《》,保留原文斜体强调效果。
作者名、出版社名按通用译法处理(如“HarperSanFrancisco”译为“HarperSanFrancisco出版社”)。
页码标注统一为“第X页”,章节编号与原文层级对应。
术语处理:
心理学与灵性概念(如“Self Matrix”“Growth Matrix”)译为“自我矩阵”“成长矩阵”,贴近原意且符合中文语境。
“Cinema Therapy Group”译为“电影疗愈小组”,突出功能属性。
一致性原则:
同一作者(如Jeremy Taylor)的重复引用保持译名统一。
出版社信息保留英文原名(因中文无通用译名),地址缩写转为全称(如“NY”译为“纽约”)。
注释补充:
部分条目添加简注(如《驯服内在批判者》标注来源期刊),以明确文献类型。
注释 引言 詹姆斯·希尔曼,《治愈的虚构》,纽约州巴里敦:Station Hill出版社,1983年。 玛莎·辛内塔,《电影的力量:通过电影实现精神成长》,密苏里州利古里:Triumph Books出版社,1993年。 基本发现 杰里米·泰勒,《人们飞翔、水逆流而上:运用梦境探索无意识的智慧》,纽约:Warner Books出版社,1993年。 诺曼·库辛,《作为患者的疾病剖析》,纽约:Norton出版社,1979年,第39页。 电影如何支持治愈与转变 克里斯托弗·沃尔格,《作家的旅程:神话结构》,加利福尼亚州工作室城:Michael Wiese Productions出版社,1998年,第13页。 凯西·格伦·斯特德文特,《笑与泪电影指南:用电影帮助自己度过生活中的变化》,加利福尼亚州拉克斯珀:Lightspheres出版社,1998年,第33-44页。 查尔斯·塔特,《意识状态》,纽约:E.P. Dutton出版社,1977年,第14-16页。 卡罗尔·A·布什,《疗愈意象与音乐:通往内在自我的路径》,俄勒冈州波特兰:Rudra Press出版社,1995年,第32页。 霍华德·加德纳,《心智框架:多元智能理论》,纽约:Basic Books出版社,1993年;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纽约:Basic Books出版社,1993年。 凯西·格伦·斯特德文特,第27-32页。 有意识地观看电影 罗杰·沃尔什,《本质灵性:唤醒心灵的七个核心实践》,纽约:John Wiley & Sons出版社,1999年,第178页。 丹尼尔·戈尔曼(讲述者)等,《破坏性情绪:我们如何克服它们?:与达赖喇嘛的科学合作》,纽约:Bantam Dell出版社,2003年。 罗杰·沃尔什,第214页。 玛莎·辛内塔,第133页。 这些建议部分来源于玛莎·辛内塔,第131-135页。 利用电影释放负面信念 马修·麦凯;帕特里克·范宁,《自尊心:评估、提高和维持自尊心的认知技术》,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出版社,2000年,第152-158页。麦凯和范宁称这些个人因素为“屏幕输入”。 莫蒂·莱夫科,《重塑你的生活:通过决策过程改变自己和世界》,密苏里州堪萨斯城:Andrews and McMeel出版社,1997年。 建立自尊 恩斯特·伊萨克斯,《驯服内心的批评家》,《治疗师》(1997年9/10月号),第57-59页。 悲伤与转变 霍华德·J·隆切,《理解悲伤:丧亲者的指南》,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SVL Press出版社,1999年,第1页。 通过电影角色进行自我发现——自体矩阵 罗伯特·布莱,《我们拖在身后的长袋》,载于康妮·祖威格编,《遇见阴影:人性黑暗面的隐秘力量》,洛杉矶:Jeremy P. Tarcher出版社,1991年,第6-12页。 _______,《关于人类阴影的小书》,旧金山:HarperSanFrancisco出版社,1992年。 罗伯特·布莱,在康妮·祖威格中,第9页。 强大的治愈与成长工具——成长矩阵 沙克提·高文,《创造性想象:运用想象力创造你想要的一切》,加利福尼亚州诺瓦托:New World Library出版社,2002年,第52页。 塔拉·巴赫,《激进的接纳:以佛陀的心去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