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Building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Skills: A Practitioner Workbook
动机式访谈手册
作者: [美]大卫·B.罗森格伦(David B. Rosengren)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原作名: Building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Skills: A Practitioner Workbook 译者: 辛挺翔 出版年: 2020-9 定价: 12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115544506
内容简介 · · · · · · 动机是我们日常做事的出发点,是决定我们行为的内在动力。本书以动机式访谈的最新研究与实践成果为基础,阐述了从业者如何识别自己或他人的动机,从而能够通过调动该动机,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让事情得以更好地完成。
本书围绕动机式访谈的四个核心过程,即导进、聚焦、唤出、计划,将动机式访谈(MI)的核心技能(OARS+I)及易犯的错误融入其中,同时以动机式访谈的核心精神为指导,并辅以诸多案例,让读者在理解什么是动机式访谈的同时,掌握其运用方法。本书所阐述的价值卡片这一工具的运用,可以让从业者更好地觉察自己的价值观如何影响了自己的动机,也便于从业者和当事人探索价值观对当事人行为的影响。书中有关学习与运用 MI 的“八加一”个任务,能够帮助读者从整体的角度重新梳理动机式访谈,并且将动机式访谈与自己已掌握的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出两者的最大功效。
本书适合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及教师阅读。
作者简介 · · · · · · 大卫·B.罗森格伦 博士(Dr. David B. Rosengren)
动机式访谈的专家顾问和培训师
现任成瘾预防研究所(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所长和首席执行官
曾在华盛顿大学酒精和药物滥用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与研究顾问
帮助建立了动机式访谈培训师网络
研究兴趣包括当事人与从业者两个方面的改变机制、培训方法、执行科学与传播科学
发表了多篇期刊文章,也为成瘾治疗、MI 培训以及改变历程等领域的图书创作过相关章节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前方的旅程 // 1 第1章 导言 // 3 目标读者与成书初衷 // 4 具体目标 // 5 章节组织 // 6 开篇 // 6 深入认识 // 6 概念自测 // 7 实践运用 // 7 本章练习 // 7 搭伴练习 // 7 其他想到的…… // 8 章节划分 // 8 辅助材料 // 8 建立MI学习社群 // 8 关于措辞与行文 // 9 自我介绍 // 9 第2章 动机式访谈及其目的 // 11 开篇 // 11 深入认识 // 12 旨在改变的谈话 // 12 MI的精神 // 16 概念自测 // 20 实践运用 // 22 本章练习 // 24 练习21 最爱的人生导师 // 24 练习22 是否符合MI精神 // 24 练习23 不忘初心 // 24 练习24 通勤途中 // 25 练习25 你要这样做…… // 25 练习26 难缠的当事人 // 25 搭伴练习 // 25 练习27 最美的回忆 // 26 其他想到的…… // 26 第3章 引入四个基本过程 // 44 第二部分 导进:建立关系基础 // 49 导进与脱离 // 51 第4章 运用OARS:反映性倾听 // 64 开篇 // 64 深入认识 // 66 概念自测 // 73 实践运用 // 74 本章练习 // 76 练习41 留意路障 // 76 练习42 留意倾听 // 77 练习43 冰山一角 // 77 练习44 反映出冰山 // 77 练习45 有目的地做反映 // 78 练习46 潜入水下:加深反映 // 78 练习47 倾听:旨在导进 // 78 练习48 意在倾听地进行谈话 // 78 搭伴练习 // 79 其他想到的…… // 80 第5章 运用OARS:开放式问题、肯定及摘要 // 94 开篇 // 94 深入认识 // 95 开放式问题 // 95 肯定 // 99 摘要 // 103 概念自测 // 106 实践运用 // 108 本章练习 // 111 练习51 转换封闭式问题 // 111 练习52 提问:旨在导进 // 111 练习53 找机会做肯定 // 111 练习54 我当事人的内在优点 // 111 练习55 形成摘要 // 112 练习56 行车中的实时广播,做摘要 // 112 搭伴练习 // 112 其他想到的…… // 113 第6章 探索价值与目标 // 124 开篇 // 124 深入认识 // 125 价值 // 126 希望与目标 // 127 概念自测 // 130 实践运用 // 131 本章练习 // 133 练习61 从日常生活中读出价值 // 133 练习62 从日常生活中听出价值 // 133 练习63 找出希望与目标 // 133 练习64 我当事人的希望与目标 // 134 练习65 我的价值观 // 134 练习66 拓宽视野 // 134 搭伴练习 // 135 其他想到的…… // 135 第三部分 聚焦:规划出方向 // 145 第7章 寻找远方的地平线 // 151 开篇 // 151 深入认识 // 152 议题来源 // 153 议题连续体 // 155 提及困难的议题 // 160 概念自测 // 163 实践运用 // 165 本章练习 // 167 练习71 走哪条路 // 167 练习72 议题规划 // 167 练习73 日常的一天 // 167 练习74 将某种行为正常化 // 167 练习75 将当事人的行为正常化 // 168 练习76 表达关切与担心 // 168 搭伴练习 // 168 练习77 限时轮流答 // 168 其他想到的…… // 169 第8章 交换信息 // 185 开篇 // 185 深入认识 // 187 理解我的假设 // 188 基本理念 // 190 交换信息的方法 // 192 表达关切与担心 // 195 遇到危险情况怎么办 // 196 给出信息、进行劝说、经许可的影响 // 198 融会贯通 // 199 概念自测 // 200 实践运用 // 202 本章练习 // 204 练习81 提问:旨在聚焦 // 204 练习82 反映:旨在聚焦 // 204 练习83 赛后复盘 // 204 练习84 解忧信箱 // 204 练习85 “我能修好” (I Can Fix That) // 205 练习86 “我能造好” (I Can Build That) // 205 练习87 在生活中实践 // 205 搭伴练习 // 205 练习88 这让我为难…… // 205 其他想到的…… // 206 第四部分 唤出:为改变做准备 // 229 第9章 识别改变语句和持续语句 // 239 开篇 // 239 深入认识 // 240 改变语句 // 241 预备型改变语句 // 243 行动型改变语句 // 245 持续语句 // 247 不和谐 // 248 概念自测 // 249 实践运用 // 251 本章练习 // 254 练习91 识别持续语句 // 254 练习92 新的视角 // 254 练习93 熟能生巧 // 255 练习94 为改变语句打鼓 // 255 练习95 由内而外 // 255 搭伴练习 // 256 练习96 为改变语句打鼓——两人轮流 // 256 其他想到的…… // 256 第10章 唤出动机 // 273 开篇 // 273 深入认识 // 274 引出改变语句 // 274 概念自测 // 282 实践运用 // 283 本章练习 // 286 练习101 强化改变语句:我们来 寻宝 // 286 练习102 引出改变语句:再看一看 // 287 练习103 提问:旨在唤出 // 287 练习104 反映:旨在唤出 // 287 练习105 沿路深入 // 287 练习106 写分支脚本 // 287 练习107 四种方法 // 288 搭伴练习 // 288 练习108 我的价值——再探索 // 288 其他想到的…… // 288 第11章 回应持续语句,与不和谐共舞 // 324 开篇 // 324 深入认识 // 325 概念自测 // 331 实践运用 // 333 本章练习 // 336 练习111 使用表层反映回应不和谐与持续语句 // 336 练习112 使用深层反映、双面式反映及放大式反映回应不和谐与持续语句 // 336 练习113 使用其他技术回应不和谐与持续语句 // 336 练习114 觉察当事人的不和谐与持续 语句 // 336 练习115 广播和电视里的唇枪舌剑 // 337 练习116 慧眼识珠 // 337 练习117 与当事人练习 // 337 搭伴练习 // 338 练习118 极难一起工作的当事人 // 338 其他想到的…… // 338 第五部分 计划:通向改变的桥 // 353 第12章 过渡到计划过程 // 364 开篇 // 364 深入认识 // 365 “准备好”的信号 // 366 概括重温 // 367 关键问题 // 367 意味深长的停顿 // 368 概念自测 // 369 实践运用 // 370 本章练习 // 372 练习121 他们准备好了吗 // 372 练习122 途中驻足,往前走,或回头路…… // 372 练习123 那下一步呢 // 372 练习124 练习意味深长的停顿 // 372 搭伴练习 // 372 练习121 他们准备好了吗 // 373 练习122 途中驻足,往前走,或回头路…… // 373 练习124 练习意味深长的停顿 // 373 其他想到的…… // 373 第13章 制订改变计划、加强承诺并支持改变 // 384 开篇 // 384 深入认识 // 387 设定目标 // 387 选择方法 // 388 形成计划 // 388 再次确认并加强承诺 // 390 支持改变 // 391 概念自测 // 393 实践运用 // 395 本章练习 // 397 练习131 制定出方案 // 397 练习132 编制一张改变计划表 // 397 练习133 提问:旨在制订计划 // 397 练习134 反映:旨在制订计划 // 398 练习135 更多有用的问题 // 398 练习136 用四个“重新”来支持 改变 // 398 搭伴练习 // 398 练习137 回到未来 // 398 其他想到的…… // 399 第六部分 动机式访谈的练习与实践 // 425 第14章 学习动机式访谈 // 427 开篇 // 427 深入认识 // 428 如何学习MI的基本概念 // 430 如何在MI的技术熟练度上达到入门级水准 // 430 如何在MI的技术熟练度上达到并保持专家级水准 // 432 概念自测 // 435 实践运用 // 436 本章练习 // 438 练习141 学习MI的九大任务 // 438 练习142 MI的技能表 // 438 练习143 找到MI的培训师 // 438 搭伴练习 // 438 其他想到的…… // 439 附录 建立动机式访谈的学习社群 // 447 成为MI的倡导者 // 447 MI学习小组的结构化安排 // 448 定期开展会议 // 448 会议既有议程,又灵活展开 // 448 注重练习与实践 // 449 回看专家演示的MI视频录像 // 449 对视频录像进行编码 // 449 回听自己的录音 // 449 就困难个案进行磋商 // 450 考虑进一步的培训 // 451 会议结束时的安排 // 451 《动机式访谈手册》术语简表 // 453 译者后记 // 457
原文摘录 · · · · · · 所以,当事人对从业者不以为然、不屑一顾也就不奇怪了。因为我们就是没有理解他们的观点。我曾遇到过一位被迫来访的年轻男性,在这50分钟里,他懒在椅子上 一语不发。很明显,他想表达“即便你们把我弄过来,咨询师也别想让我开口”。过了10分钟,我便明白了他想传达的意思,但小伙子觉得我领悟力欠佳,还是得留出一个小时来让我觉察。等到下一次会谈时,我们走出咨询室去附近的篮球场打球了;然后呢,小伙子就愿意说话了。看来,当我们重新设定了规则、更换了场地之后,他就愿意交流了。
心理治疗中的人际过程(第7版) 9.5
人格障碍的心智化治疗 8.5
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 8.4
助人技术 9.5
认知行为治疗师的个人成长 8.2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 (第四版) 9.5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 9.2
团体心理治疗 9.5
聚焦: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8.9
心智化 9.1
如果要学习MI,这本书足够了,但是你可以不学习MI
必读书目
牛 需要本纸书放身边
教练课程的参考书,认真做完了所有了练习。不得不说,这些技术不论对于心理咨询或教练技术来说都非常实用,尤其是反应性倾听。收获良多!
之所以详细学习了动机式访谈(以下简称MI),是由于《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一书中提到动机式访谈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咨询技术。 《动机式访谈手册》这本书非常细,基本上把所有MI的元素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本书的特点为: 【1】讲解非常系统,全书围绕MI的四个步骤,导进、聚... (展开)
来自心理咨询师的视角的读后感——不定时更新
【20210616第二章】分享下第二章的读后感吼,反反复复强调的MI的合作精神让我觉察到基础的才是最好的!特别是结合后边的练习收获更多。我举个例子哈,练习2.6把MI精神加入进去后我会发现自己和一个参加中考的来访工作中具备了合作、至诚为人、唤出中的大部分,但是接纳只是一部分:我虽然接纳她现在不好的现状,但是似乎没有完全接纳她对自己的高标准,可以做得更好些。另外关于翻正反射我也有些感触:在练习2.5的时候,我发现啊很多翻正反射都是看上去很对的,来访甚至也会答应,但是结果就不做,这就说明了没有准确共情来访的持续面,欲速则不达。
【20210620第三章】引入的四个基本过程:engaging,focusing,evoking,planning.结合案例,谈下导进的技能。A先生,40岁,对心理咨询没有了解初次访谈,妻子帮其预约,开始问到A的期待,对方称没什么期待就是随便的聊聊。咨询师创建安全与欢迎的环境,强调保密原则和不评判后,A先生的表述多了起来,但是并没有太多条理,咨询师提供易于接受的信息,尽可能用A口语化描述“你说的那种烦劲劲儿的感觉具体是什么感觉啊?”提问与倾听上,在问不出聚集的内容的时候回到倾听上,进而更加明确了他的目标、对他重要的事件、积极感受与预期。A先生并没有对咨询明确的预期,这让咨询师利用这一点减少了陷入过早聚焦的陷阱,同时也提醒自己避免闲聊。这里又回到了MI精神中的接纳中的绝对价值和自主性——信任来访既然来到咨询室他是有能力确定他的议题,带进咨询室的内容都是有意义的。
《动力式访谈手册》:从零开始学访谈——超级实用贴心的工具书
没想到这本借来的大厚书还能在最后期限内看完
看的我非常欣喜和激动,完美的一本访谈技术教科书,而且不止理论,还设计了非常符合学习规律的概念辨析和实践环节
关键的关键,让我非常感动感恩的是,从来没有遇到过一本书这么真诚地为读者着想,没有一本书把练习设计的这么详尽科学——
参考的对话和编码解读,要领提示和资料链接…这让我觉得我作为学员有了真正关心我的老师,真的是为了让我学会而不是为了他的输出
还要额外表扬下翻译
珠联璧合
他让我觉得“老师”是跟我在一起的
风趣幽默诙谐可爱
信达雅之外还有这么亲切的感情
太难得了
强推中的强推!
咨询师和教练都可以通过对本书的信任和自己的投入获得长足进步
职场遇到不服管的员工,应该怎么办?
2021新气象。对于不少职场发展顺利的朋友来说,新踏上领导岗位,既兴奋又忐忑。
兴奋的是自己的职级和薪酬待遇都上了一个台阶,今后的发展空间愈加宽广。忐忑的是,自己是新手领导,不知道该如何管理手下。最怕遇到的就是那些仗着自己老资格,不服管的员工了。
所以对于新上任管理岗位的人来说,学会职场沟通技巧,是件必要且对自己帮助极大的自我投资。
新手领导易犯的错误:趾高气昂,宛如初入武林的毛头小伙
大多数情况下,新手领导易犯的错误不在于技术,而是心态。
新手领导,初获权利,却没有管理经验,很容易进入“虚张声势”的误区。就好像初入武林的少侠,手持宝剑进入饭馆。没人挑衅,他也要大声吆喝,顺势把宝剑“啪”在桌上,试图吓傻众人。
后人把这称之为:职场“新官上任三把火”。
但当这名少侠经历了众多武林纷争,也成为了高手之后。他就低调了,时常隐匿于人群之中,轻易不亮出自己的宝剑。
此时,便将自己修炼为“德艺双馨”的老领导了。当然,在其中也一定经历不少的腥风血雨。
那么今年我们要谈的技术,可以帮助大家少走弯路。一上任,既是“巅峰王者”。只要你能够做到这二点:
一、抑制自己的“翻正反射”,体现出自己的技高一筹 你有没有在听同事或身边朋友表达观点时,觉得对方说的不对,很想要指责或是去反驳他?
在生活中,这样的做法,最多会让你少个朋友。大家从此避免往来就好。
但在职场,你很有可能因为反驳或批评下属,失去人心。一个不受下属爱戴的领导,带不出具有凝聚力的团队。当你指挥不动你的下属时,你会很心累,更会有挫败感。
那么,当我们想要反驳下属的观点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在《动机式访谈手册》中,就谈到了一个方法:你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否定对方的想法,而是要去帮助他发掘真正有利于事件发展的正向动机。
近来拼多多员工回家路上猝死的新闻,引起了不少关注。那么对于员工义务加班这件事,管理层和员工层,历来观点不一。
管理层总是希望动用最少的部门预算,获得最大的部门收益。但对于员工来说,义务加班这件事,实质上是损害了个人的利益。
对于这样的需求矛盾,领导如何处理,就很能显露出管理水平了。
在提议大家加班后,员工对于新上任领导,会有挑战,很自然会有人发声:“加班不给加班费,也应该调休。”
此时,作为新上任的领导,很容易就会启动“翻正反射”,即:通过反驳或批评的方式,试图将员工的想法统一。
这会有两种结果:1. 员工碍于你的权利,口服心不服。2.员工当场翻脸,让你下不来台。事后,你打算秋后算账。这又是一种双输。
现在,让我们试试《动机式访谈手册》中的方法:
1.合作。在开口前,要理解员工与你是合作关系,你们是站在同一阵营的。如果反感员工的言论,则很容易将员工摆到敌对的位置上。那么谈话关系,还没建立,就注定了失败。
2.接纳。接纳员工的观点。站在他的角度,这么想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我们都厌恶自己的时间,被他人无偿占用。
3.绝对价值。在讨论这个话题前,要看到每个人在部门中的价值。如果你看到了他们的价值,你与他们的谈话内容就会更言之有物。
4.自主性。引用一句谚语是:我能够带你到水源地。但我并不能强迫你低头喝水。在管理中要区分“控制”和“影响”。你可以通过激励,去影响你的员工。但你无法仅靠权利,试图去控制员工。因为哪里有镇压,哪里就会有反抗。
5.唤出。引出员工自己的意见和解决方法,帮助员工变得更优秀。员工是对自己实务最了解的人,并且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绝对价值。做领导要看到这样的资源,并顺势运用,切不可与之做对抗。
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模拟一下现场领导的应对:
员工王二毛:“领导,您是新来的。可能不知道,我们每个人上班时间都是满轴转。现在还让我们义务加班。我们可受不了。拼多多那事,大家都知道,对吧。领导您也不希望我们这,有人也出事吧?”
领导的策略式回应:
回应一:“听到王二毛这么说,我能明白眼下大家每个人的工作量。我们每个人也是需要劳逸结合,才能更好的积蓄精力。”(接纳)
回应二:“部门也需要大家。就像王二毛的财务技能,李四的销售也是没的说。”(绝对价值)当员工感到自己的价值被领导看到并赞赏之后,自己对领导和工作的态度,也会从消极转变为积极。
回应三:“我和大家一样。也想把工作和生活区分开。会生活,才能更好的工作。这次公司会动员大家都义务加班,确实是面临着业务难题。共克时艰,是一个口号。但在一起加班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的专长都能够得到施展。这个坎过去了,大家的成绩,都会被记录。但我还是那句话:大家自己做决定。我个人的决定,是同意加班。我也希望各位能够相互守望,相互支持。”(自主性。我影响你,但我不控制你)
回应四:“王二毛,你提出的加班费和调休,是为自己争取利益,也是为大家求个公正对待,是吧?”
王二毛:“是。领导,别人不敢说的。我王二毛就敢说。”
领导:“对,你希望我们都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在得到公平对待的情况下,大家伙能够更有干劲。”
王二毛:“那是当然的。我们对工作都很认真。公司这么对我们,真是不厚道。”
领导:“我明白,如果公司能够认真的对待大家的劳动报酬。大家也不会有现在的情绪。”(化解员工将情绪指向于你)“我会为大家去争取。如果这次我们部门的数据表现优异,我说话的底气就更足了。我在这里表态,我个人会加班,为数据优化做努力。我们是一个团队,多一个人,就多一份战果。还有谁愿意加入我,为自己,为我们部门争取利益?”
王二毛:“领导,冲你这么说。我就试试。算上我一个。”
通过回应四,唤起员工的工作意愿,朝向设定的同一个目标努力。此时,你不但化解了员工对你的挑战和负面情绪,还敲响了战鼓,拉着员工一起朝前冲。
这个过程,向大家展示了新上任之后,面对员工的挑战,最佳的选择不是:强势的态度,而是有沟通策略的谈话。
没水平的领导,当面骂员工,背后被员工骂;
有水平的领导,当面化解员工的敌意,并肯定员工的绝对价值,唤起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二、实现自己的心态“蜕变” 有的管理者,会认为自己没有太多的时间跟员工扯“情怀”,说话就要一针见血。如果遇到跟你性情相投的员工,这样的做法,或许会有效果。但在人际沟通方面,每位员工所适应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
以前知名作家韩寒,年少成名。上电视台接受采访的时候,跟现场观众直接开怼。
观众:你怎么来和他相比?
韩寒:我没有想过要和他相比过。你又怎么知道我要枯竭了呢?
观众:因为你生活的积淀,远远不如他深厚。
韩寒:那你又怎么知道我生活的积淀,不如他深厚呢?
观众:因为你的年龄没有他大。
韩寒:那我想问你几岁了?
观众:我今年30。
韩寒:但我似乎听出来,你的积淀还不如我深厚。
当年韩寒的张狂与叛逆,让观众们记忆深刻。
现在年近40的韩寒,再次面对镜头时,就说道:“我以前是绝对不喝酒的。不论是朋友还是家人聚会,这是我的坚持。但现在,我发现有的你很难坚守。就像车队比赛结束了之后,队友、维修师傅都在一起。我就会情不自禁的过去敬酒”。
这就是一种心态的蜕变。在不成熟的时候,我们大多只顾全了自己的需求。但在成熟了之后,我们更多会从大局考虑,要照顾的更多是大家的需求。
《动机式访谈手册》是一本教授你通过谈话帮助人们改变,解决矛盾心态消除不和谐的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能够觉察到为何之前你的沟通容易产生不和谐的原因。由此,也可以帮助你提升自己的情商。
此书尤其适合企业管理者、人事HR、心理咨询师、想要自我成长,改善人际关系者阅读。
书中的MI谈话四过程:导进、唤出、聚焦、计划,与“八加一”任务,能够让你在职场管理工作中游刃有余。
同时七大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自我直觉理论、心理抗拒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改变阶段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让你能理解不同状态员工的心理,使你能够成为“懂得人心”的高情商、高段位领导人才。
第一,我们选择的谈话路径决定了,谈话的走向。 第二,谈话双方是互相影响的。 第三,谈话本身就是在帮助当事人组织自己的经验。 第四,谈话不只是在描述经验,而且有助于创造经验。
防御偏差:人倾向于忽视威胁自己的信息。 自我肯定理论:人乐意维持一种正面的自我价值观,一旦做出与之不符的行为,会体验到认知失调,为了解决认知失调,人们会歪曲事实 (2回应)
再次强调: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倘若一个人会改变,那他一定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才这么做的。
不是为当事人 植入 动机,而是从当事人说的话做的事里提取动机。 改变才是目标,才是要聚焦的点。 探索价值与行为:找出最重要的价值,询问当事人每个价值的意义,这种价值可以怎样帮助当事人实现自己的目标 当事人感到更有力量和自主权了,心情也明显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