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依恋类型的防御机制与DSM5的人格类型

当代客体关系理论把依恋模式分成了十一种,请详细列举并与心理发育分期结合

当代客体关系理论在发展和扩展依恋理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更加细致的依恋模式分型。虽然传统依恋理论主要将依恋模式分为四种(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和混乱型),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家们进一步细化和扩展了这些分类。以下是依恋模式的十一种类型,并结合心理发育分期进行详细说明:

1. 安全型依恋 (Secure Attachment)

  • 描述:儿童与主要照顾者建立了信任关系,感到安全。即使照顾者离开,儿童也能相信他们会回来。成人中的安全型依恋表现为能够信任他人,情感上稳定。
  • 心理发育分期:在依恋形成阶段(7至24个月)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母婴互动和一致的照顾行为奠定了安全型依恋的基础。

2. 焦虑型依恋 (Anxious Attachment)

  • 描述:儿童对照顾者离开表现出强烈的焦虑和依赖,害怕被抛弃。成人中的焦虑型依恋表现为对亲密关系的强烈需求和不安全感。
  • 心理发育分期:通常在依恋关系的目标修正阶段(24个月及以上)形成,照顾者的不一致或不稳定的反应导致儿童难以建立信任感。

3. 回避型依恋 (Avoidant Attachment)

  • 描述:儿童在照顾者离开时表现出表面上的冷漠和自足,实际上内心存在情感疏离。成人中的回避型依恋表现为避免亲密关系,情感上与他人保持距离。
  • 心理发育分期:在依恋形成阶段和明确依恋阶段,照顾者的忽视或拒绝导致儿童发展出回避策略以应对情感需求未被满足的困境。

4. 混乱型依恋 (Disorganized Attachment)

  • 描述:儿童面对照顾者时表现出矛盾行为,如靠近又退缩,缺乏一致的应对策略。这种依恋模式在成人中常与严重的情感和行为问题相关。
  • 心理发育分期:通常在依恋关系的早期(7至24个月)形成,儿童面对的不稳定或虐待性的照顾者行为导致其依恋行为的混乱和不一致。

5. 回避-焦虑型依恋 (Anxious-Avoidant Attachment)

  • 描述:一种结合了焦虑和回避的依恋模式,儿童既表现出对照顾者的依赖,又尝试在情感上保持距离。成人中的回避-焦虑型依恋表现为关系中的矛盾行为,既渴望亲密又害怕受伤。
  • 心理发育分期:这一模式可能在依恋关系的目标修正阶段(24个月及以上)发展,当儿童面对既不可靠又不一致的照顾者时,发展出这种混合型应对策略。

6. 恐惧型依恋 (Fearful Attachment)

  • 描述:恐惧型依恋表现为对亲密关系的强烈需求与深刻的不信任感之间的矛盾。儿童会表现出接近照顾者但同时感到害怕的行为。成人中,这种依恋模式表现为害怕与他人亲近,害怕被伤害。
  • 心理发育分期:这种模式可能在依恋形成和明确依恋阶段(2至3岁)发展,通常与照顾者的不可靠和恐怖化行为有关。

7. 混乱-恐惧型依恋 (Disorganized-Fearful Attachment)

  • 描述:儿童的行为表现为严重的混乱和恐惧,通常与严重的虐待或创伤经历相关。这种依恋模式在成人中表现为极度的不信任感和情感混乱。
  • 心理发育分期:通常在依恋关系的目标修正阶段,因照顾者的虐待或恐吓行为使儿童形成了这种深刻的混乱和恐惧。

8. 过度自力型依恋 (Over-Independent Attachment)

  • 描述:儿童表现出极端的独立性,拒绝依赖照顾者,可能是对早期忽视或情感缺乏的应对策略。成人中表现为过度自足和拒绝接受他人的帮助。
  • 心理发育分期:这种模式通常在依恋形成阶段,由于照顾者的缺失或忽视导致儿童学习依靠自己。

9. 依赖型依恋 (Dependent Attachment)

  • 描述:表现为对照顾者的极度依赖和依恋,害怕失去照顾者的支持和关爱。成人中,依赖型依恋表现为对他人过度依赖和寻求安全感。
  • 心理发育分期:这种模式通常在依恋形成和再接近阶段(12至24个月)形成,当照顾者表现出过度控制或包办时,儿童可能会发展出依赖型依恋。

10. 权威依附型依恋 (Authoritarian Attachment)

  • 描述:儿童对照顾者表现出过度的顺从和依附,可能是对严格或控制性教养的回应。成人中表现为过度服从权威,缺乏自主性。
  • 心理发育分期:这一模式通常在依恋形成阶段与权威性照顾者的互动中发展,照顾者的控制行为使儿童学会通过顺从来获取安全感。

11. 理想化型依恋 (Idealizing Attachment)

  • 描述:儿童将照顾者理想化,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可能是对不稳定或不安全环境的应对方式。成人中表现为对伴侣或他人的理想化期望。
  • 心理发育分期:这种模式可能在分化和再接近阶段(5至24个月)形成,儿童通过理想化照顾者来维持对世界的安全感。

结合心理发育分期的总结

不同的依恋模式与儿童在早期发展中的关键阶段密切相关。依恋模式的形成通常在早期(7至24个月)的依恋形成和明确依恋阶段开始,当环境中的照顾者提供稳定、一致和情感支持时,儿童倾向于发展出安全型依恋;相反,当照顾者的行为表现出不一致、忽视、虐待或过度控制时,儿童可能会发展出更为复杂和不稳定的依恋模式。这些依恋模式在成年后会影响个体的亲密关系、情感调节能力和社会互动模式。

了解这些依恋模式及其与心理发育分期的联系,可以帮助新手咨询师更好地理解来访者的早期经历如何影响其当前的情感和行为模式,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评估和治疗。

二、

不同依恋类型经常经常会使用的防御机制,以及不同依恋类型与DSM5人格类型的异同

不同的依恋类型常常与特定的防御机制和人格类型相关联,这些关联能够帮助临床心理师更好地理解来访者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动力。以下是不同依恋类型常用的防御机制,以及它们与DSM-5人格障碍类型的异同。

1. 安全型依恋 (Secure Attachment)

  • 常用防御机制
    • 升华 (Sublimation):将原始冲动转化为社会认可的行为或创造性活动。
    • 幽默 (Humor):通过幽默来缓解焦虑或负面情感。
    • 压抑 (Repression):能够有效地压抑不适应的冲动或想法,使之不影响日常生活。
  • 与DSM-5人格类型的关系
    • 安全型依恋通常不与人格障碍直接关联。个体表现出较好的情感调节能力和人际关系技能。

2. 焦虑型依恋 (Anxious Attachment)

  • 常用防御机制
    • 理想化 (Idealization):夸大他人的优点以应对自己的不安全感。
    • 退行 (Regression):在面临压力时退回到较幼稚的行为方式。
    • 反向形成 (Reaction Formation):表现出与真实感受相反的行为以掩盖内心冲突。
  • 与DSM-5人格类型的关系
    • 焦虑型依恋在某些方面与依赖型人格障碍 (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 相似,如强烈的依赖他人和害怕被抛弃。

3. 回避型依恋 (Avoidant Attachment)

  • 常用防御机制
    • 隔离 (Isolation):情感与想法隔离,使自己在情感上与他人保持距离。
    • 否认 (Denial):拒绝承认或面对情感上的需要或痛苦。
    • 投射 (Projection):将自己的负面情感或特质归因于他人。
  • 与DSM-5人格类型的关系
    • 回避型依恋与回避型人格障碍 (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有相似之处,如对亲密关系的回避和对批评的高度敏感。

4. 混乱型依恋 (Disorganized Attachment)

  • 常用防御机制
    • 分裂 (Splitting):将人或事物完全地理想化或贬低,没有中间地带的看法。
    • 投射性认同 (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将自己的负面情感投射给他人,并影响他人以符合这些投射。
    • 全能幻想 (Omnipotent Fantasies):幻想自己有无限的力量或能力以应对现实中的无助感。
  • 与DSM-5人格类型的关系
    • 混乱型依恋与边缘型人格障碍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有很多重叠的特征,尤其是在情感不稳定和人际关系混乱方面。

5. 回避-焦虑型依恋 (Anxious-Avoidant Attachment)

  • 常用防御机制
    • 投射 (Projection):将自己的矛盾情感或焦虑投射到他人身上。
    • 隔离 (Isolation)理想化 (Idealization):既有回避亲密关系的倾向,又会在情感上过度依赖。
  • 与DSM-5人格类型的关系
    • 这种依恋类型可能与混合性人格障碍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具有依赖和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特征。

6. 恐惧型依恋 (Fearful Attachment)

  • 常用防御机制
    • 否认 (Denial):拒绝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痛苦。
    • 退行 (Regression):退回到幼年时期的行为模式以应对焦虑。
    • 投射性认同 (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全能幻想 (Omnipotent Fantasies):为了应对深层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 与DSM-5人格类型的关系
    • 恐惧型依恋常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回避型人格障碍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应对亲密关系中的矛盾情感时。

7. 混乱-恐惧型依恋 (Disorganized-Fearful Attachment)

  • 常用防御机制
    • 分裂 (Splitting)否认 (Denial):处理情感和认知上的严重矛盾。
    • 投射性认同 (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全能幻想 (Omnipotent Fantasies):来应对内在的混乱和无助感。
  • 与DSM-5人格类型的关系
    • 与混乱型依恋相似,混乱-恐惧型依恋通常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征重叠,尤其是在面对严重创伤或不稳定的环境时。

8. 过度自力型依恋 (Over-Independent Attachment)

  • 常用防御机制
    • 否认 (Denial):否认依赖他人的需要,表现出过度的自足。
    • 压抑 (Repression):压抑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需求。
  • 与DSM-5人格类型的关系
    • 过度自力型依恋可能与偏执型人格障碍 (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有些共性,表现为对他人的深度不信任和过度独立。

9. 依赖型依恋 (Dependent Attachment)

  • 常用防御机制
    • 理想化 (Idealization):依赖他人并将他们理想化,以应对自己的无助感。
    • 退行 (Regression):表现出退行行为,寻求照顾者的保护。
  • 与DSM-5人格类型的关系
    • 依赖型依恋与依赖型人格障碍 (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 十分相似,表现为极度依赖他人来获得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

10. 权威依附型依恋 (Authoritarian Attachment)

  • 常用防御机制
    • 投射 (Projection):将自己的恐惧投射到他人身上,同时寻求权威的保护。
    • 压抑 (Repression)否认 (Denial):压抑个人独立性,以顺从权威来获得安全感。
  • 与DSM-5人格类型的关系
    • 这种依恋类型可能与强迫型人格障碍 (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有关,表现为对权威和秩序的高度依赖。

11. 理想化型依恋 (Idealizing Attachment)

  • 常用防御机制
    • 理想化 (Idealization):将他人过度理想化,以应对内在的不安全感。
    • 全能幻想 (Omnipotent Fantasies):幻想照顾者或他人能够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
  • 与DSM-5人格类型的关系
    • 理想化型依恋常与自恋型人格障碍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相关,表现为对他人过度理想化和对自身全能的幻想。

总结

不同依恋类型与特定防御机制和DSM-5人格障碍之间存在重要联系。理解这些关系有助于新手咨询师更全面地评估和理解来访者的内在心理结构及其行为模式。同时,这种理解也为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了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的方向,使得治疗过程能够更好地与来访者的需求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