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对抑郁型(Depressive)人格类型的来访者做共情、澄清、面质和诠释这四种干预

对于抑郁型(Depressive)人格类型的来访者,干预策略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悲观、内疚和自我贬低的特征。以下是针对这种人格类型的共情、澄清、面质和诠释的具体方法和示例:

一、共情(Empathy)

目的:通过理解和接纳来访者的悲观情绪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1. 示例一

    • 情境:来访者表达对自己无能感的深刻痛苦。
    • 干预:“我听到你说你对自己很失望,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够好。这种感觉一定很难受。你的痛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你一直在对自己施加很高的期望。”
  2. 示例二

    • 情境:来访者对未来持有强烈的悲观态度。
    • 干预:“你提到对未来没有任何希望。我能理解这种感觉是如何影响你现在的情绪和行为的。这种悲观情绪一定让你感到非常沉重和无助。”
  3. 示例三

    • 情境:来访者因犯错而感到深深的内疚。
    • 干预:“你说你因为犯了错而感到非常内疚。我可以理解这种自我批评的感觉是多么难以承受。内疚感会让你不断回顾过去的错误,让你觉得自己无法改变。”

二、澄清(Clarification)

目的:帮助来访者更清楚地理解他们的负面情绪和思维模式,从而识别其根源和影响。

  1. 示例一

    • 情境:来访者对自己的价值感到困惑。
    • 干预:“你提到你经常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我们可以探讨一下这种感觉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有具体的事件或经历让你对自己产生了这种深刻的怀疑?”
  2. 示例二

    • 情境:来访者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 干预:“你对未来持有非常悲观的看法。你能否具体描述一下这些悲观预期的来源?是否有过往经历或具体事件让你觉得未来没有希望?”
  3. 示例三

    • 情境:来访者感到对生活失去兴趣。
    • 干预:“你提到你对生活中的事物失去了兴趣。这种感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可以探讨一下这种变化是否与生活中的特定事件或变化有关。”

三、面质(Confrontation)

目的:挑战来访者的消极思维模式,促使他们面对这些模式的现实性,并考虑其影响。

  1. 示例一

    • 情境:来访者对自己的错误过度自责。
    • 干预:“你经常因为小错误感到深深的内疚。是否考虑过这种自责是否过于苛刻?我们可以探讨一下这种自责是否真实反映了情况,还是一种过度的自我批评。”
  2. 示例二

    • 情境:来访者常常感到对一切无能为力。
    • 干预:“你觉得自己对生活中的事情无能为力。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这种感觉是否完全准确?是否有时候你能控制或影响到事情的某些方面?”
  3. 示例三

    • 情境:来访者对自己的能力极度怀疑。
    • 干预:“你提到你对自己的能力有很大的怀疑。是否考虑过这种怀疑是否总是符合实际?我们可以探讨一下你过去取得的成就或经历是否被忽视了。”

四、诠释(Interpretation)

目的:帮助来访者将他们的负面情绪和思维模式与内在冲突或早期经历联系起来,从而理解其深层原因。

  1. 示例一

    • 情境:来访者的自我贬低。
    • 干预:“你对自己的贬低可能源于早期的批评经历。也许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经常受到批评,这导致了你现在对自己的负面看法。我们可以探讨这些早期经历如何影响了你对自己的评价。”
  2. 示例二

    • 情境:来访者对失败的强烈恐惧。
    • 干预:“你对失败的恐惧可能与早期经历中的某些不安有关。也许在你过去的经历中,失败被视为一种严重的缺陷,这可能影响了你对自己能力的看法。”
  3. 示例三

    • 情境:来访者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 干预:“你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可能与早期生活中的失望经历有关。也许你在过去经历了一些无法控制的事件,这导致了你对未来的负面预期。我们可以讨论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了你对未来的看法。”

这些干预方法可以帮助新手咨询师有效地与抑郁型人格的来访者互动,帮助他们理解和调整其负面情绪和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