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机制的分类
在《人格结构与防御机制》这篇文章,我们从五种人格结构水平的角度了解了不同的防御机制。
在这一篇文章里,我们进一步学习防御机制的分类。
防御机制是指个体无意识地使用的一系列心理策略,用于减轻或避免感受到的焦虑和内心冲突。防御机制帮助个体维持自我完整性,保护自尊,并避免面对现实中的痛苦或不适。
我们从三个角度来理解防御的机制的分类,第一个角度是移情焦点疗法中根据成熟度和灵活性对防御机制进行分类,第二个角度是从防御过程的角度,第三个角度是从发展进程首次出现的顺序。
一、移情焦点治疗中对防御机制的分类法
在《人格功能评估》那篇文章里,我们提及在TFP(移情焦点治疗)中对防御的分类方法。科恩伯格等研究学者把防御按照等级排列,在谱系的一段是最健康的防御,最灵活、最具有适应性。在谱系的另一端是病理性的防御,最不灵活,极度适应不良。在最健康的一端的防御,最少扭曲内在和外在现实,或者不扭曲现实。随着防御变得越来越刻板和适应不良,扭曲现实的成都也越来越高。
在移情焦点治疗中,把防御分为了三组。第一组是成熟的防御(健康的适应和应对):压制(suppression)、预控(Anticipation)、利他、幽默、升华。第二组是神经症性防御(基于压抑,从意识种驱除内心体验种的冲突性方面):压抑、反向形成、神经症性投射、移置(displacement)、情绪隔离、理智化。第三组是扭曲表象的防御(基于分裂,解离意识体验中的各个方面,以此回避冲突):分裂、原始理想化、贬低、投射性认同、全能控制、原始型否认。
1. 成熟的防御
1.1 压制(Suppression)
定义: 主动地将不愉快的思维或感受排除在意识之外。
示例:
主题: 不愉快的回忆 — 一个学生在考试期间成功地将对过去失败经历的情感从意识中移除,集中精力准备考试。
主题: 压力管理 — 一名员工在面对工作压力时,故意不去思考工作中的困难问题,以保持高效工作状态。
主题: 负面情绪 — 一名母亲在孩子生病时将自己对疾病的恐惧压制,专注于照顾孩子。
1.2 预控(Anticipation)
定义: 预见可能的挑战或压力并提前做出计划,以减少负面影响。
示例:
主题: 面试准备 — 一名求职者预见到面试可能会遇到难题,因此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主题: 经济规划 — 一个人预计到未来可能面临经济困境,因此提前进行预算和储蓄。
主题: 社交活动 — 一个孩子在学校社交前,提前想好可能的谈话话题,以减少社交焦虑。
1.3 利他(Altruism)
定义: 通过帮助他人来转移自身的焦虑或痛苦。
示例:
主题: 志愿服务 — 一名学生参与志愿活动,以帮助贫困儿童,转移对自己学业压力的关注。
主题: 职业选择 — 一名医生选择从事医疗职业,致力于帮助患者以应对自己对疾病的恐惧。
主题: 亲友支持 — 一名成年子女照顾年迈的父母,以应对自己对未来的焦虑。
1.4 幽默(Humor)
定义: 使用幽默来应对紧张或困难的情况,减轻焦虑感。
示例:
主题: 工作压力 — 一名员工在繁忙的工作日通过讲笑话来缓解同事们的压力。
主题: 社交尴尬 — 一名学生在社交场合中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尴尬局面。
主题: 健康问题 — 一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用幽默来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1.5 升华(Sublimation)
定义: 将内心的冲突和负面情绪转化为社会可接受的行为。
示例:
主题: 创作 — 一名艺术家将自己的内心冲突转化为艺术创作,表达情感。
主题: 体育活动 — 一名运动员将愤怒和挫败感投入到运动训练中。
主题: 学术研究 — 一名研究人员将个人焦虑和压力转化为学术研究的动力。
2. 神经症性防御
2.1 压抑(Repression)
定义: 无意识地将痛苦的经历或感受排除在意识之外。
示例:
主题: 创伤记忆 — 一名事故幸存者无意识地忘记了事故的详细情节,以避免心理创伤。
主题: 童年经历 — 一名成年人无法记起童年时期的痛苦经历。
主题: 负面情绪 — 一名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冷静,尽管在内心深处感到极度愤怒。
2.2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
定义: 以极端的行为表现出与内心真实感受相反的态度。
示例:
主题: 强烈喜爱 — 一名对某人内心有敌意的人,表现出过度的友好和关心。
主题: 对待批评 — 一名因内心自卑而表现出过度的自信和骄傲。
主题: 抵制恐惧 — 一名对即将到来的演讲感到恐惧,却表现出过度的自信和准备。
2.3 神经症性投射(Neurotic Projection)
定义: 将内心的冲突或不安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这些不安来自外部。
示例:
主题: 亲密关系 — 一名对伴侣不信任的人,指责伴侣对自己不忠。
主题: 社交场合 — 一名在社交场合中感到焦虑的人,认为其他人对自己不友好。
主题: 工作环境 — 一名对工作环境感到不满的人,认为同事在暗中针对自己。
2.4 移置(Displacement)
定义: 将情感从原始目标转移到一个更安全的对象或场景。
示例:
主题: 家庭冲突 — 一名在工作中受到批评的人,将愤怒发泄到家人身上。
主题: 学校压力 — 一名学生在学校感到压力,将焦虑情绪转移到对玩具的过度使用上。
主题: 健康问题 — 一名对健康问题感到焦虑的人,过度关注家庭琐事以分散注意力。
2.5 情绪隔离(Emotional Isolation)
定义: 将情感体验和思想分开处理,以避免情感的直接影响。
示例:
主题: 学业失败 — 一名学生在学业失败后,表现得冷静和无动于衷,以避免面对内心的失望。
主题: 生活变故 — 一名人在经历重大生活变故时,努力保持外在的冷静,以掩盖内心的痛苦。
主题: 健康诊断 — 一名人在收到健康诊断结果时,试图不去思考或表现出情感反应,以免情绪干扰正常生活。
2.6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
定义: 通过理性和逻辑分析来应对情感冲突,避免直接体验情感。
示例:
主题: 病情分析 — 一名患者在得知自己有严重病症时,专注于医学细节和治疗方案,避免情感反应。
主题: 财务问题 — 一名在财务危机中的人,通过详细的财务计划来理智化处理情感上的焦虑。
主题: 关系问题 — 一名在感情关系中遇到问题的人,过度分析和讨论关系中的细节,避免面对情感上的痛苦。
3. 扭曲表象的防御
3.1 分裂(Splitting)
定义: 将体验或对象看作全好或全坏,避免处理复杂的情感体验。
示例:
主题: 人际关系 — 一名青少年将一位朋友视为“完美的朋友”,而将另一位朋友视为“完全不可靠”。
主题: 家庭成员 — 一名儿童对父母的看法完全分裂,认为父亲是“全善”的,而母亲是“全恶”的。
主题: 学校表现 — 一名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表现完全成功或完全失败,没有中间状态。
3.2 原始理想化(Primitive Idealization)
定义: 以高度理想化的方式看待他人或自我,以逃避现实中的缺陷。
示例:
主题: 权威人物 — 一名学生将老师视为完美的权威,而忽视老师的缺陷。
主题: 父母角色 — 一名孩子对父母抱有理想化的期望,忽略父母的实际缺点和不足。
主题: 偶像崇拜 — 一名粉丝将明星或名人视为完美无瑕的偶像,忽略其实际的缺陷和人性。
3. 扭曲表象的防御
3.1 分裂(Splitting)
定义: 将体验或对象看作全好或全坏,避免处理复杂的情感体验。
示例:
主题: 人际关系 — 一名青少年将一位朋友视为“完美的朋友”,而将另一位朋友视为“完全不可靠”。
主题: 家庭成员 — 一名儿童对父母的看法完全分裂,认为父亲是“全善”的,而母亲是“全恶”的。
主题: 学校表现 — 一名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表现完全成功或完全失败,没有中间状态。
3.2 原始理想化(Primitive Idealization)
定义: 以高度理想化的方式看待他人或自我,以逃避现实中的缺陷。
示例:
主题: 权威人物 — 一名学生将老师视为完美的权威,而忽视老师的缺陷。
主题: 父母角色 — 一名孩子对父母抱有理想化的期望,忽略父母的实际缺点和不足。
主题: 偶像崇拜 — 一名粉丝将明星或名人视为完美无瑕的偶像,忽略其实际的缺陷和人性。
3.3 贬低(Devaluation)
定义: 通过贬低他人或自我来减轻内心的负面情绪或自我冲突。
示例:
主题: 职场挫败 — 一名员工在项目失败后,贬低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认为问题全在自己,而不是团队或外部因素。
主题: 个人关系 — 一名人在感情中受挫后,贬低伴侣的价值,称其为“无能”或“毫无吸引力”,以缓解自己的失落感。
主题: 社交失败 — 一名学生在社交场合中表现不佳,贬低社交活动的价值,认为这些活动无关紧要,以减轻自己的挫败感。
3.4 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定义: 将自身的情感或特质投射到他人身上,并通过影响他人的行为来确认这种投射。
示例:
主题: 人际互动 — 一名对他人有敌意的人,试图让对方表现出敌意,例如通过挑衅行为,以确认自己的负面情绪。
主题: 家庭关系 — 一名父母对孩子的负面情感进行投射,并通过孩子的行为(如反叛)来验证这种投射。
主题: 工作环境 — 一名员工对同事的不满,试图通过对同事施加压力或表现出负面情绪来确认自己的不满。
3.5 全能控制(Omnipotent Control)
定义: 通过控制外部环境来掩盖内心的无力感或恐惧,试图通过掌控一切来获得安全感。
示例:
主题: 家庭事务 — 一名家长通过制定严格的家庭规则和安排,控制家庭成员的行为,以掩盖对家庭不稳定性的恐惧。
主题: 工作环境 — 一名经理通过微观管理所有工作细节,试图控制团队的每一部分,以隐藏对工作结果的不安。
主题: 人际关系 — 一名人通过操控他人的情感和行为来增强自身的安全感,例如通过过度控制伴侣的社交活动。
3.6 原始型否认(Primitive Denial)
定义: 彻底拒绝接受现实中的不愉快或威胁,避免直接面对困境或事实。
示例:
主题: 健康问题 — 一名患者在医生告知其严重病情后,完全忽视病情的存在,继续正常生活,拒绝接受任何治疗建议。
主题: 财务危机 — 一名人在经历严重财务困难时,拒绝查看账单或考虑债务问题,假装一切正常。
主题: 关系问题 — 一名人在发现伴侣不忠时,完全忽视或否认伴侣的不忠行为,继续维持关系,避免面对现实。
二、从防御过程对防御机制的分类
南希.麦克威廉斯在《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一书则从防御过程的角度把防御分为了两种类型 ,一种是初级防御过程,另一种是次级防御过程。初级防御过程是一种原始性防御,以一种混沌、边界不清的形式存在于个体的感觉、认知、情绪和行为中。次级防御过程则是相对次级、成熟或高级的防御,个体内部的界限相对清晰,如自我和本我、超我和本我,或者观察自我或体验自我之间的界限相对清晰。所谓的原始性防御,即以婴儿本能地感知世界的方式。原始性防御并非就一定就是病理性的,只有缺乏成熟的次级防御,导致僵化的依赖某种原始性防御的时候,才会导致边缘性或精神病性的症状。
初级防御过程涵盖的的防御机制是:极端退缩、否认、全能控制、极端理想化和贬低、投射、内摄、投射性认同、自我的分裂、躯体化、付诸行动、性欲化(本能化)、极端解离。次级防御过程涵盖的防御机制是:压抑、退行、情感隔离、理智化、合理化、道德化、间隔化、抵消、攻击自身、置换、反向形成、反转、认同、升华、幽默。
1. 极端退缩(Extreme Withdrawal)
定义: 通过完全退出社会互动或现实挑战,避免面对情绪痛苦或压力。这种防御机制通常表现为孤立自己,回避现实问题或困境。
示例:
主题: 职场压力 — 员工在经历了重大项目失败后,选择完全隔离自己,拒绝参加团队会议和社交活动。
主题: 个人关系 — 在关系中遭遇重大冲突后,停止与伴侣沟通,完全退缩到自己的个人空间中。
主题: 社交场合 — 在社交场合中因感到不适或被排斥后,选择彻底退缩,不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
2. 否认(Denial)
定义: 拒绝接受或面对现实中存在的不愉快或威胁性事实,以避免直接体验或处理这些事实。
示例:
主题: 健康问题 — 被诊断为糖尿病,但拒绝接受诊断结果,继续无视饮食建议,过度摄入糖分。
主题: 财务困境 — 在经历严重的财务问题时,忽视信用卡账单的累积,假装一切财务状况良好。
主题: 关系问题 — 在发现伴侣有外遇后,选择否认这一事实,并继续维持关系,避免面对背叛的现实。
3. 全能控制(Omnipotent Control)
定义: 通过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行为进行极端控制,以掩盖内心的无力感或恐惧,试图通过掌控一切来获得安全感。
示例:
主题: 家庭事务 — 家长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每个细节进行严格管理,以掩盖对家庭失控的恐惧。
主题: 工作环境 — 经理通过过度控制团队的每个任务和决策,以掩盖自己对工作结果的不确定性。
主题: 人际关系 — 个人试图通过操控伴侣的日常活动和社交行为来增强自己的安全感。
4. 极端理想化和贬低(Extreme Idealization and Devaluation)
定义: 将他人或自我视为完美的理想对象或全然无价值,通过对比来处理极端的情绪体验。
示例:
主题: 人际关系 —刚开始一段关系时,将伴侣理想化为完美无瑕,但在关系中出现问题时,极端贬低伴侣,认为其一无是处。
主题: 职场 — 员工初期视工作为理想的事业和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遇到挑战时,将其贬低为毫无价值的职位。
主题: 自我评价 — 经历成功时,极端理想化自己的成就和能力,但在失败时,对自我进行极端贬低,认为自己毫无价值。
5. 投射(Projection)
定义: 将自身的情感、冲突或特质归因于他人,以掩盖自身的内心问题。
示例:
主题: 人际关系 — 对别人有敌意的人,认为别人对自己充满敌意,尽管实际上是自己内心的不安在作祟。
主题: 工作环境 — 对同事的不信任,投射到同事身上,认为同事也在密谋背叛自己。
主题: 家庭互动 — 家长对自己管理上的焦虑感投射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的不听话是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
6. 内摄(Introjection)
定义: 将他人的特质或情感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以应对内心的冲突或增强自我认同感。
示例:
主题: 家庭关系 — 将父母的价值观和期待内化为自己的信念系统,即使这些观念并不符合其个人愿望。
主题: 职场 —员工将老板的批评内化为对自我价值的评估,影响了自我认同和职业自信。
主题: 个人关系 — 在亲密关系中,将伴侣的特质或观点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以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和归属感。
7. 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定义: 将自己的情感或特质投射到他人身上,并通过影响他人的行为来确认这种投射。
示例:
主题: 人际互动 — 对他人有敌意的人,通过故意挑衅对方,试图让对方也表现出敌意,以确认自己的感受。
主题: 家庭关系 — 父母对孩子的负面情感进行投射,并通过对孩子行为的反应来验证这种情感。
主题: 工作环境 — 员工对同事的不满,试图通过施加压力或表达负面情绪来引发同事的类似反应,确认自己的不满。
1. 自我的分裂(Splitting of the Self)
定义: 将自我或他人分为极端的两部分,例如完美和全然坏,以应对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示例:
主题: 人际关系 — 对其伴侣表现出极端的理想化和贬低,无法看到伴侣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主题: 自我认知 — 在工作中经历成功时极端自信,而在失败时对自己充满自我厌恶,无法保持稳定的自我形象。
主题: 友谊 — 在朋友中表现出极端的依赖和独立,无法平衡情感的依赖性和独立性。
2. 躯体化(Somatization)
定义: 将心理冲突或情感痛苦表现为身体症状,以避免直接面对心理问题。
示例:
主题: 工作压力 —员工在工作压力下出现头痛和胃痛,但实际问题源于内心的焦虑和工作负担。
主题: 家庭冲突 — 在家庭冲突中表现出慢性疲劳和身体不适,以掩盖内心的情感困扰。
主题: 学业压力 — 学生在面对考试焦虑时,出现明显的身体症状,如恶心和失眠,虽然实际问题是心理上的压力。
3. 付诸行动(Acting Out)
定义: 通过行为表达内心的冲突或情感,而非通过言语或内省来处理这些冲突。
示例:
主题: 情感困扰 — 因感到沮丧而参与冒险行为,如酗酒或赌博,以逃避情感上的痛苦。
主题: 职场问题 — 员工因工作不满而在公开场合发脾气,表面上表现出愤怒和抗议,而非直接沟通问题。
主题: 家庭冲突 — 青少年因家庭关系紧张而参与破坏性行为,如偷窃或自我伤害,以发泄内心的不满。
4. 性欲化(本能化)(Sexualization/Instinctualization)
定义: 将心理冲突或情感需求转化为性行为或性欲的表达,以处理内心的焦虑或情感。
示例:
主题: 情感依赖 — 在关系中将情感依赖转化为性行为,试图通过性满足来获得情感上的安全感。
主题: 身体焦虑 — 将对身体形象的焦虑转化为过度关注性吸引力,试图通过性化表现来增强自信。
主题: 工作压力 — 因工作压力大而寻求频繁的性活动,以用性满足来逃避工作中的压力和焦虑。
5. 极端解离(Extreme Dissociation)
定义: 通过完全分离心理体验或记忆,以避开情感痛苦或创伤经历。
示例:
主题: 创伤经历 — 在经历创伤事件后,无法回忆事件的具体细节,表现为极端的记忆缺失或混乱。
主题: 性虐待创伤 —人在遭遇性虐待后,完全将相关的情感和记忆与当前的生活分离,以避免痛苦的回忆。
主题: 重大事故 — 在经历重大事故后,无法感受到或记住事故发生时的情绪和感受,表现为情感上的麻木和隔离。
1. 压抑(Repression)
定义: 将引发焦虑的思想、记忆或冲突压入无意识,避免其进入意识层面。
示例:
主题: 童年创伤 — 在成年后无法回忆起童年时期的虐待经历,即使这些经历仍然影响着其行为和情感。
主题: 失败经历 — 在经历职业失败后,努力忘记相关的情感和记忆,以保护自己不受内心的痛苦影响。
主题: 过去的错误 —在与家人或朋友的争执中,压抑了自己对某些过错的自责感,以避免面对内心的负担。
2. 退行(Regression)
定义: 在面对压力或焦虑时,退回到早期的发展阶段的行为模式,以寻求安慰或逃避问题。
示例:
主题: 工作压力 — 一名成年人在面对工作中的压力时,表现出依赖性行为,例如寻求父母的照顾或重新表现出儿童时期的依赖。
主题: 人际关系 — 在亲密关系中遇到冲突时,表现出过度的情绪化和任性行为,如对伴侣表现出孩子般的脾气。
主题: 学业困境 — 学生在学业压力下,出现退行行为,如拒绝接受责任或表现出类似学龄前儿童的依赖行为。
3. 情感隔离(Emotional Isolation)
定义: 将情感体验与认知过程分开,以避免直接感受痛苦的情感。
示例:
主题: 重大生活事件 — 在经历亲人的去世后,表现出冷漠和无情感反应,虽然内心实际上在经历悲伤。
主题: 感情破裂 — 一在经历感情关系的破裂后,保持理智和冷静,不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失落感。
主题: 工作冲突 — 在工作中面临冲突时,表现出情感上的冷漠和脱离,以避免受到情感上的影响。
4.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
定义: 通过过度关注事物的理性、逻辑方面,来避免处理涉及个人情感的困扰。
示例:
主题: 健康问题 — 在被诊断出严重的疾病后,专注于研究疾病的科学数据和治疗方法,而不表达或处理与疾病相关的恐惧和焦虑。
主题: 情感关系 — 在感情关系中遇到问题时,讨论理论上的解决方案,而不涉及个人情感的体验和冲突。
主题: 职业问题 — 在工作中的失败后,分析失败的技术原因,而忽视了与同事的关系和情感因素。
5.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定义: 通过提供逻辑或合理的解释来掩盖真正的动机或感受,以减少内心的焦虑。
示例:
主题: 迟到 — 一名员工迟到后,解释说“交通总是不可预测”,尽管真实原因是未能按时离开家。
主题: 不良习惯 — 继续吸烟,声称“这只是为了减轻压力”,以掩盖健康危害和自我控制问题。
主题: 购买奢侈品 — 在购买昂贵物品后,解释说“这是对自己辛勤工作的奖励”,以合理化消费行为的奢侈性。
6. 道德化(Moralization)
定义: 通过将行为或事件提升到道德层面,以掩盖实际的个人动机或情感。
示例:
主题: 节俭 — 在节约开支时,将其描述为“道德上的责任”,虽然真实原因是经济上的困境。
主题: 职业选择 — 选择一个低薪工作而声称这是出于对工作的“高尚”追求,而不是因个人的实际需求。
主题: 社会责任 — 在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时,将其视为个人的道德使命,以掩盖对社会认同的需求。
7. 间隔化(Compartmentalization)
定义: 将生活中的不同方面分开处理,以避免一个方面的冲突影响到其他方面。
示例:
主题: 职业与家庭 — 在工作中表现出高效和专注,而在家庭中表现出放松和随意,完全隔离两个角色的需求和压力。
主题: 学术与社交 —学生在学术环境中保持严谨的态度,而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随意和放松,避免两者之间的冲突。
主题: 情感关系 — 在与伴侣的关系中表现出情感的投入,而在职业生活中保持情感上的距离,避免工作和个人生活的冲突影响。
1. 抵消(Undoing)
定义: 通过实施与之前行为或想法相对立的行为来“消除”先前的内心冲突或负罪感。
示例:
主题: 罪恶感 — 对朋友发火后,通过给朋友买礼物来弥补和“抵消”之前的怒气。
主题: 不良习惯 — 在吃了过多高热量食物后,进行剧烈运动以“抵消”食物的影响。
主题: 心理补偿 —在工作中做错了事后,通过额外的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试图恢复内心的平衡。
2. 攻击自身(Self-Aggression)
定义: 对自身进行负面评价或行为,以表达内心的挫败感或自责。
示例:
主题: 自责 — 在工作中犯错后,对自己进行严厉的自我批评,甚至将自责转化为身体上的自我惩罚,如拖延或过度劳累。
主题: 低自尊 — 因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对自己进行贬低,甚至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自我贬损的言行。
主题: 自我疏远 — 在经历失败后,主动避免与他人接触,以自我隔离的方式表达内心的羞愧和自责。
3. 置换(Displacement)
定义: 将内心的冲突或情感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相对安全或不相关的对象上。
示例:
主题: 工作压力 — 在工作中感到压力时,将怒气发泄到家庭成员或宠物身上,而不是直接面对工作中的问题。
主题: 个人关系 —在与同事发生冲突后,情绪化地对待朋友或家人,而不是直接解决与同事的矛盾。
主题: 经济困难 — 在经济困难中感到挫败,将这些情绪转移到过度购物上,以寻求短暂的情感慰藉。
4.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
定义: 以与内心真实情感相反的行为来掩盖或防御原始情感。
示例:
主题: 恐惧 — 对公共演讲感到恐惧的人,表现出过度的自信和积极性,试图掩盖内心的不安。
主题: 嫉妒 — 对某人感到嫉妒的人,表面上表现出过分的赞美和友好,以掩盖真实的嫉妒情绪。
主题: 敌意 —对某人感到敌意的人,表现出过度的善意和支持,以掩盖内心的敌对感受。
5. 反转(Undoing)
定义: 将过去的行为或想法通过相反的行动来进行补救或“修复”。
示例:
主题: 负罪感 — 在对他人发脾气后,通过主动给予帮助或做善事来弥补之前的行为。
主题: 健康行为 — 在饮食不规律后,通过极端节食或加强锻炼来“修复”之前的不健康行为。
主题: 情感冲突 — 在对朋友失望后,通过过度的礼物和关心来“修复”与朋友的关系。
6. 认同(Identification)
定义: 通过模仿或吸收他人的特质、行为或态度来增强自身自我感或解决内心冲突。
示例:
主题: 职业角色 — 为了增强职业能力,模仿其成功的导师或上司的行为和决策方式。
主题: 社会认同 —青少年通过与某个流行团体或名人建立相似的风格和行为,以寻求社会认同。
主题: 家庭影响 — 通过模仿父母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来塑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信念系统。
7. 升华(Sublimation)
定义: 将冲突性或不适应的冲动转化为社会认可的活动或行为,从而使这些冲动得到积极的表达。
示例:
主题: 攻击性 — 有强烈攻击性冲动的人,通过参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竞技活动来发泄这些情感。
主题: 性欲 — 将性欲转化为艺术创作,通过绘画或音乐来表达其内在的情感和欲望。
主题: 焦虑 —有强烈焦虑感的人,通过参与复杂的项目管理或科研工作,将焦虑转化为有效的工作动能。
8. 幽默(Humor)
定义: 通过将困难或痛苦的情境转化为幽默的形式,以减轻情感负担并使情境变得更加可控。
示例:
主题: 压力管理 — 在面对高压的工作环境时,通过幽默的方式讲述工作中的趣事,以缓解工作压力。
主题: 社交尴尬 —在社交场合中遇到尴尬时,利用幽默化解气氛并使自己和他人感到放松。
主题: 医疗状况 — 在经历严峻的医疗诊断时,通过开玩笑和自嘲来减轻病痛带来的心理压力。
三、按照发展进程首次出现的顺序对防御机制进行分类
杰瑞姆·布莱克曼则在《心灵的面具 (第二版) : 101种心理防御》这本书中介绍防御机制的分类方法则是按照发展进程中首次出现的顺序:
口欲期(0-3岁):投射、内摄、幻觉;
肛欲期(1.5-5岁):投射性认同,投射型指责,否认,去分化,分裂,泛灵化,去生命化,反向形成,撤销和仪式化,情感隔离,外化,转向资深,消极主义,分隔处理,敌意的攻击性。
第一生殖器期(2-6岁):置换、象征化、宁所、幻象形成、搪塞、编造、潜抑、负性幻觉、力比多退行、自我退行、时间退行、地形学退行、压制、认同幻想、认同家长潜意识或者意识层面的愿望/幻想,认同理想意象或者客体,向攻击者认同,向受害者认同,认同丧失的客体,认同内摄物,诱惑攻击者。
潜伏期(6-11岁):升华、挑逗/挑衅,合理化,穷思竭虑,对抗恐惧型为,理智化,社会化与保持距离,自我功能的本能化,自我功能抑制,理想化,贬低。
青少年期及之后——第二生殖器期(13-20+岁):幽默,具象化,不认同,团体形成,禁欲主义,同性客体选择。
1. 投射(Projection)
定义: 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欲望或特质归因于他人,以避免直接面对这些内在冲突。
示例:
主题: 嫉妒 — 因自己对同事的成功感到嫉妒,却认为是同事对自己有敌意,从而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投射到同事身上。
主题: 怨恨 — 在家庭争执中,对配偶的不满和愤怒进行投射,认为配偶对自己抱有怨恨,尽管实际是自己对配偶的不满在作祟。
主题: 内疚 — 对自己的某个错误感到内疚,却将这种内疚感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他人对自己有过分的批评。
2. 内摄(Introjection)
定义: 将他人的态度、情感或价值观内化到自己的自我中,作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以便感受到更大的安全感或归属感。
示例:
主题: 父母的期望 — 在成长过程中内化了父母的期望,并且在自己的人生中表现出父母期望的行为和价值观,以获得父母的认可。
主题: 社会标准 — 内化了社会对成功的标准,并在自己的人生中追求这些标准,以感受到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主题: 文化影响 — 通过接受和采纳文化中常见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来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个人认同感。
3. 幻觉(Hallucination)
定义: 感知到不存在的事物或经历,这种感知常常是对内心冲突或情感的非现实反应,并可能表现为听觉、视觉或其他感官体验。
示例:
主题: 听觉幻觉 — 由于精神压力或心理冲突,听到不存在的声音或对话,例如听到内心批评自己的声音。
主题: 视觉幻觉 — 因精神病或强烈的情绪冲突,看到不存在的视觉影像,例如看到并不存在的物体或人物。
主题: 触觉幻觉 — 因心理创伤或严重焦虑,感受到虚幻的触觉体验,例如感到皮肤上有虫子爬行。
1. 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定义: 个体将自己的内在冲突或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使对方体验到这些投射的情感或态度,从而加强自我对这些感受的确认。
示例:
主题: 内疚 — 对他人表现出强烈的内疚情绪,并通过行为和言语影响他人产生内疚感,从而确认自己内心的内疚。
主题: 嫉妒 — 不断要求他人证明自己比他们更优秀,使他人感到自己比他人更优秀,以确认自己的嫉妒。
主题: 焦虑 — 向他人表现出极度的焦虑和不安,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使他人也开始感到焦虑。
2. 投射型指责(Projective Blame)
定义: 个体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行为归咎于他人,从而避免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或内心冲突的面对。
示例:
主题: 失败 — 因为工作上的失败而将责任归咎于同事的能力不足,而非自己对工作的投入。
主题: 不满 — 因为家庭关系紧张而将自己的不满和愤怒指责到配偶身上,忽视了自己的部分责任。
主题: 遗忘 — 忘记了重要的事情,却将指责归咎于他人,没有及时提醒自己,而非承认自己的遗忘。
3. 否认(Denial)
定义: 个体拒绝承认存在于现实中的令人不快的事实或情感,来避免内心的不安或焦虑。
示例:
主题: 健康问题 — 即使体检结果显示严重健康问题,却否认自己有健康问题,继续过度饮食。
主题: 关系问题 — 在面临感情破裂时,拒绝承认关系中的实际问题,继续幻想一切正常。
主题: 财务困难 — 即使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却继续花费奢侈品,否认经济危机的存在。
4. 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
定义: 个体将不同的情感或心理状态混合在一起,缺乏对这些情感的清晰区分,从而导致情绪体验的模糊或混乱。
示例:
主题: 情感混合 — 对某个事件感到同时的快乐和痛苦,难以分清这些情感的来源和性质。
主题: 关系中的混乱 — 在与伴侣的争执中,将各种不同的情绪(如愤怒、失望和焦虑)混合在一起,无法明确区分并处理每种情感。
主题: 职业困境 — 在工作中面临压力时,将工作中的挑战和个人生活中的困扰混合起来,导致对问题的理解模糊。
5. 分裂(Splitting)
定义: 个体将自我或他人视为全然好或全然坏,无法接受事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从而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稳定性。
示例:
主题: 人际关系 — 在友谊中看到朋友全然的好或全然的坏,无法容忍朋友的缺点或错误,从而导致关系的极端化。
主题: 自我评价 — 对自己进行极端的评价,认为自己要么完全成功,要么完全失败,忽视中间状态的存在。
主题: 职业表现 — 在工作中将领导者视为绝对的好或坏,忽略领导者的复杂性和变化,从而影响自己的职业行为。
1. 泛灵化(Animism)
定义: 赋予非生命物体或抽象概念以生命和意识,通常是将自我的情感和意图投射到这些物体上。
示例:
主题: 日常物品 — 对自己的汽车感到愤怒,当车出现问题时,认为汽车故意“故障”来惩罚自己。
主题: 自然现象 — 因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感到沮丧,认为天气在“对自己不满”。
主题: 电脑故障 — 在电脑出现问题时,觉得电脑“故意”不工作,认为这是对自己某种行为的惩罚。
2. 去生命化(Dehumanization)
定义: 通过否认他人的情感、个性或人性特质,将他们视为缺乏人性或机械的存在,从而减少对他们的同情或道德责任感。
示例:
主题: 社会问题 — 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将某一群体视为“数据”或“统计数字”,而不是具体的、有感情的个体。
主题: 工作环境 — 对下属表现出冷漠,视他们仅仅为“工作工具”而不是有感情的员工,从而不考虑他们的个人需求。
主题: 冲突 — 在冲突中,将对方视为“敌人”,而非具有个人背景和情感的个体,从而减少了同情心和合作意愿。
3.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
定义: 个体将内心的真实欲望或情感转化为其完全相反的行为或态度,以掩盖或抑制真实感受。
示例:
主题: 恋爱 — 对某个同事感到强烈的爱慕,却表现出冷漠和疏远,以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
主题: 怨恨 — 对某人有强烈的敌意,却表现得极其友好和关心,以掩盖内心的敌对情绪。
主题: 焦虑 — 对工作任务感到极度焦虑,但在同事面前却表现得非常自信和从容。
4. 撤销和仪式化(Undoing and Ritualization)
定义: 通过行为或仪式化的行为来“撤销”或“修正”之前的行为或思想,以减轻内心的焦虑或罪疚感。
示例:
主题: 内疚 — 因为说了一些冒犯的话感到内疚,通过过度的礼物或补偿行为来试图“修正”自己的冒犯。
主题: 行为悔改 — 在做错事后,通过反复的清理和整理行为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主题: 信仰实践 — 因违背宗教戒律感到罪疚,进行特别的宗教仪式来“赎罪”和“纠正”自己的行为。
5. 情感隔离(Emotional Isolation)
定义: 个体将情感与事件或行为分开,以避免情感的直接体验和冲击,从而减少内心的痛苦。
示例:
主题: 创伤经历 — 在经历了创伤事件后,通过理性分析和讨论这些事件来避免直接体验相关的情感痛苦。
主题: 关系破裂 — 在感情关系破裂后,避免谈论或反思关系的情感影响,以减少对自己情感的直接触及。
主题: 职业压力 — 在面临职业压力时,将焦虑和压力分隔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中,避免在生活中感受到职业问题的情感负担。
1. 外化(Externalization)
定义: 将内在的情感、冲突或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或他人,从而避免面对自身的问题或情感。
示例:
主题: 职场困扰 — 经常抱怨老板的管理方式,而忽视自己在工作中的问题或不足。
主题: 关系问题 — 在与伴侣的冲突中,总是将问题归咎于伴侣的行为,而不反思自身的贡献。
主题: 学业失败 — 一名学生因成绩不佳,将责任归于老师的教学方式,而非自己学习的方法或努力程度。
2. 转向资深(Turning Against the Self)
定义: 将对他人的攻击性或负面情感转向自身,表现为自我批评、羞耻感或自我伤害。
示例:
主题: 失败后自责 — 因工作失误自责不已,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批评和自我贬低。
主题: 人际冲突 — 在与朋友发生争执后,将怒气和失望转向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或配不上朋友。
主题: 健康问题 — 因为健康问题而感到沮丧,开始对自己进行严厉的自我指责和责备。
3. 消极主义(Negativism)
定义: 通过持续的否定和悲观看法来应对现实,以避免面对实际问题或维持对负面情绪的关注。
示例:
主题: 生活态度 — 对生活持消极态度,总是看到事物的负面而忽视积极方面。
主题: 个人目标 — 在设定个人目标时,总是预见到各种失败和困难,从而不愿意努力追求这些目标。
主题: 社交活动 — 对社交活动总是持悲观态度,认为这些活动不会带来快乐,进而避免参与。
4. 分隔处理(Splitting)
定义: 将事物、人物或情境视为完全对立的极端,以简化对复杂情况的理解,通常表现为极端的理想化或贬低。
示例:
主题: 人际关系 — 将朋友视为完全可靠或完全不可依赖,忽视他们的复杂性和中间地带。
主题: 工作环境 — 一名员工将领导视为完全正面或完全负面,无法看到领导的中立特征。
主题: 自我评价 — 在评价自己时,可能把自己视为完全成功或完全失败,缺乏对自己复杂性的认知。
5. 敌意的攻击性(Hostile Aggression)
定义: 以攻击和敌对的行为来表达内心的愤怒和敌意,通常为了伤害他人或保护自身的情感。
示例:
主题: 职场争执 — 在工作中因对同事的不满而采取攻击性的言辞和行为,以发泄内心的不满。
主题: 家庭争吵 — 在家庭争吵中表现出极端的敌意和攻击,意图通过激烈的言辞来争取个人的立场。
主题: 社会互动 — 对社会活动中的不满通过嘲讽和攻击他人来表达,以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1. 置换(Displacement)
定义: 将内心的情感或冲突从一个目标转移到一个更安全、较不威胁的目标上。
示例:
主题: 工作压力 — 一名员工在工作中受到上司的批评,将怒气转向家中的家人,表现出对家人的不满和愤怒。
主题: 失败感 — 一名学生因考试失败感到沮丧,但将这种沮丧转移到与朋友的争执上。
主题: 财务问题 — 因为财务困境而感到焦虑,将这种焦虑发泄在对购物的强烈需求上,试图通过购物来缓解情绪。
2. 象征化(Symbolization)
定义: 使用符号或象征物来代表潜在的内心冲突或情感,通常通过间接的方式表达。
示例:
主题: 童年创伤 — 在梦中反复看到破碎的镜子,象征着对童年创伤的困扰和自我形象的破裂。
主题: 性欲冲突 — 对某种特定的食物(如巧克力)有强烈的渴望,这可能象征着对性的欲望或冲突。
主题: 人际关系 — 在艺术作品中使用阴影和光线的强烈对比,象征着自己内心的冲突和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感受。
凝缩(Condensation)
定义: 一种防御机制,其中多个情感、思维或记忆被压缩到一个单一的象征性表象中,这样可以将复杂的内心冲突或感受简化为一种更容易处理的形式。
示例:
主题: 复杂情感 — 在梦中看到一个神秘的符号,这个符号结合了对父母的依赖、对成功的渴望以及对失败的恐惧,象征着这些复杂的情感和冲突。
主题: 人际关系 — 在对一个朋友的强烈情感中,包含了对多个不同人际关系的情感,这种情感被凝缩到对这个朋友的依赖和需求上。
主题: 创业梦想 — 将对职业成功的多种愿望和压力凝缩为一个单一的创业计划,试图通过实现这个计划来解决所有相关的职业和个人问题。
4. 幻象形成(Illusion Formation)
定义: 通过将实际情况扭曲为符合个人期望或欲望的形式,以维持心理舒适或逃避现实。
示例:
主题: 人际关系 — 坚信某人对自己有强烈的感情,即使对方表现出明确的冷漠,这种幻象让他在内心中维持了对关系的希望。
主题: 工作前景 — 一名员工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态度,即使当前工作的情况并不支持这种乐观。
主题: 生活状况 — 在面对经济困难时,通过幻想自己拥有更多财富和舒适生活来逃避现实困境。
5. 搪塞(Rationalization)
定义: 通过提供逻辑和合理的解释来掩盖或美化个人行为或情感,以减少内心的冲突和罪疚感。
示例:
主题: 工作失误 — 因工作失误而感到内疚,但通过解释说这是因为外部环境不利,来减轻自己的内疚感。
主题: 健康问题 — 习惯性地不锻炼,并通过声称工作繁忙和缺乏时间来合理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忽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主题: 消费行为 — 在购物时花费超出预算后,通过解释这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或减轻压力,来合理化自己的过度消费。
6. 编造(Fabrication)
定义: 创造虚假的故事或解释,以掩盖真实的动机或情感,并使其看起来更合理或可接受。
示例:
主题: 社交活动 — 为了掩盖自己不参加社交活动的真正原因(如羞怯),编造了许多工作或家庭责任的借口。
主题: 工作成绩 — 对工作中的贡献夸大其词,编造了自己在项目中的实际贡献,以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奖励。
主题: 个人习惯 — 为了掩盖自己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编造了健康饮食的理由或解释,以避免他人的批评。
7. 潜抑(Repression)
定义: 将痛苦或不愿意面对的情感或记忆压抑到无意识中,以避免直接体验这些情感或记忆。
示例:
主题: 创伤经历 — 经历了童年的创伤,但在成年后完全忘记了这些经历,以避免对这些痛苦记忆的情感冲击。
主题: 失败感 — 对一段失败的感情经历感到内疚,却无法清楚记得自己为什么会感到如此内疚,以避免面对这些情感。
主题: 人际冲突 — 在经历了严重的家庭冲突后,压抑了与家人的矛盾和负面情绪,试图将这些情感忘却。
8. 负性幻觉(Negative Hallucination)
定义: 通过忽视或无视现实中的负面信息或威胁,以维护自身的心理平衡和安全感。
示例:
主题: 关系问题 — 在伴侣存在不忠迹象时,选择忽视这些迹象,相信伴侣的虚假承诺,以维护对关系的幻想。
主题: 财务问题 — 面对显著的财务问题时,选择忽视财务状况的严重性,继续以过度消费来逃避现实。
主题: 健康问题 — 忽视医生对健康问题的警告,选择相信自己的自我诊断,避免面对可能的健康风险。
1. 力比多退行(Libidinal Regression)
定义: 当个体经历压力或情感困扰时,回到早期阶段的性心理发展,以寻找安慰和安全感。
示例:
主题: 工作压力 — 因工作压力感到焦虑,开始表现出像儿童般的依赖行为,比如寻找父母的安慰或支持。
主题: 关系问题 — 在面临伴侣关系中的冲突时,表现出早期儿童时期的行为,如依赖和过度要求关爱。
主题: 健康危机 — 在面临健康问题时,表现出过度依赖父母,像孩子一样寻求他们的照顾和保护。
2. 自我退行(Ego Regression)
定义: 个体在面对强烈的压力时,退回到一个较为早期的心理发展阶段,以应对当前的困境。
示例:
主题: 职业挫折 — 在职业失败后,回到青少年时期的行为模式,如回避责任和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
主题: 家庭冲突 — 在家庭冲突中表现出儿童期的行为,如情绪化和固执。
主题: 社会适应 — 在新环境中表现出初入学的退行行为,如过度依赖他人并表现出不安全感。
3. 时间退行(Temporal Regression)
定义: 个体在面对压力时,退回到过去某一特定时期的情感状态或行为模式。
示例:
主题: 重大生活事件 — 在经历重大生活变故(如离婚)后,表现出青少年时期的情感反应,如情绪化和行为失控。
主题: 健康问题 — 在面临严重健康问题时,表现出童年时期的依赖行为,如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和寻求安慰。
主题: 职场挑战 — 在新的工作挑战中,表现出大学时期的焦虑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4. 地形学退行(Geographical Regression)
定义: 个体通过将自己移至新的地理位置(如迁居)来逃避当前的心理冲突或压力,寻找心理上的安全感。
示例:
主题: 生活压力 — 在感到生活压力时,搬到一个新的城市或国家,以逃避当前环境中的问题。
主题: 人际冲突 — 在与家人或朋友发生冲突后,选择迁居到一个不同的地方,以远离冲突源并寻找新开始。
主题: 职业倦怠 — 在感到职业倦怠时,决定换工作地点或城市,试图通过新的环境重新激发动力和兴趣。
地形学退行(Geographical Regression)
定义: 地形学退行通常指个体通过转移到新的地理位置来逃避现有的心理困境或压力。但在你所提到的情况中,它指的是通过做梦来回避痛苦,这种理解是一种扩展应用,类似于通过幻想或梦境来逃避现实中的困难或情感痛苦。
示例:
主题: 工作压力
示例: 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极大的工作压力,每晚做梦回到一个自己年轻时居住的安静小镇,那个地方让他感到安全和放松。这种梦境让他在现实中获得了暂时的心理慰藉,但并没有直接解决他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问题。
主题: 亲密关系冲突
示例: 在与伴侣的关系中出现冲突,晚上常常做梦回到与伴侣刚开始交往时的美好时光。这些梦境让他在短暂的时间里感到过去的幸福,作为对抗现实中冲突的逃避方式,但并未处理实际的关系问题。
主题: 家庭问题
示例: 面临家庭内部的紧张关系,晚上做梦回到自己童年时的家中,那个地方象征着他内心的安全感和舒适。这些梦境让他暂时摆脱了现实中的家庭冲突,但现实中的问题依然存在未解决。
通过这样的梦境或幻想,个体尝试回到一个象征性的安全地点,以减轻现实中所面对的痛苦或压力。然而,这种逃避并不会直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个体可能需要寻求其他方法来应对和解决现实中的困境。
5. 压制(Repression)
定义: 将痛苦的记忆或情感压入无意识中,以避免直接体验这些情感或记忆。
示例:
主题: 创伤经历 — 经历了童年创伤,但在成年后完全忘记了这些经历,以避免对这些痛苦记忆的情感冲击。
主题: 失败感 — 对一段失败的感情经历感到内疚,却无法清楚记得自己为什么会感到如此内疚,以避免面对这些情感。
主题: 人际冲突 — 在经历了严重的家庭冲突后,压抑了与家人的矛盾和负面情绪,试图将这些情感忘却。
6. 认同幻想(Identification Fantasy)
定义: 个体通过幻想或模拟他人的特征和行为,来解决自身的内在冲突或提升自我价值感。
示例:
主题: 职业理想 — 幻想自己成为某个成功人士,以此来解决自己对职业成功的渴望和焦虑。
主题: 社会地位 — 通过幻想自己与名人或社会名流交往,来增强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地位感。
主题: 人际关系 — 在个人生活中,幻想自己拥有他人的性格特质(如魅力或智慧),以应对自我价值的低落和情感困扰。
1. 认同家长潜意识或意识层面的愿望/幻想(Identification with Parental Unconscious or Conscious Wishes/Fantasies)
定义: 个体通过认同或模仿父母的潜意识或意识中的愿望或幻想,来处理内心的冲突或寻求自我认同感。
示例:
主题: 职业选择 — 选择了父母所期望的职业道路,即使这不是自己的兴趣,以满足父母的期待和潜意识中的愿望。
主题: 社会行为 — 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父母的行为模式,如过分热情或强势,以符合父母在社会中的形象。
主题: 价值观 — 采纳了父母的价值观和信仰系统,虽然这些观念可能与他个人的真实想法相冲突,以保持家庭的认同感和一致性。
2. 认同理想意象或客体(Identification with Ideal Images or Objects)
定义: 个体通过认同理想化的形象或对象来提升自我价值感,通常这些意象或对象代表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
示例:
主题: 名人崇拜 — 模仿一位名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以感受到与这个理想化形象的联系和提升自我价值感。
主题: 职业榜样 — 设立职业榜样,并试图模仿其成功特质和行为,以获得与理想职业形象相符的认同感。
主题: 角色扮演 — 在个人生活中扮演某种理想化角色(如“完美父母”),以寻求自我肯定和他人的认可。
3. 向攻击者认同(Identification with the Aggressor)
定义: 个体通过认同或模仿对自己施加攻击或伤害的人,以处理内心的恐惧或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示例:
主题: 霸凌经历 — 在遭受霸凌后,开始模仿霸凌者的行为,试图通过这种认同感来掌控或控制自己的恐惧。
主题: 破坏性行为 — 在经历过虐待或批评后,开始对他人表现出类似的攻击性行为,以感受到对控制权的掌握。
主题: 负面行为模式 — 在与上司的冲突中,开始采用上司的苛刻风格,以在职业环境中获得权力和影响力。
4. 向受害者认同(Identification with the Victim)
定义: 个体通过认同或模仿受害者的角色,以处理自身的无力感或寻求同情和支持。
示例:
主题: 同情行为 — 在社交圈中表现出受害者的角色,寻求他人的同情和支持,即使问题已得到解决。
主题: 关系困扰 — 在恋爱关系中表现出受害者角色,以引起伴侣的关注和关爱。
主题: 工作场所 — 在工作中表现出受害者行为模式,以获得同事或上司的理解和照顾。
5. 认同丧失的客体(Identification with the Lost Object)
定义: 个体通过认同或模仿丧失的对象或关系,以处理失落感和重新获得心理上的联系。
示例:
主题: 逝去的亲人 — 在亲人的去世后,模仿逝者的行为或特质,以感受到与他们的精神联系。
主题: 终结的关系 — 在经历关系结束后,保持与过去伴侣相似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感受到某种程度的继续性。
主题: 失去的机会 — 在错失重要机会后,追求类似的生活方式或职业,以试图填补内心的缺失感。
6. 认同内摄物(Identification with Introjected Objects)
定义: 个体通过认同或内化内心中已经被吸收的客体,以处理内部冲突或增强自我认同感。
示例:
主题: 内在批评 — 在内心中持续自我批评,模仿内在化的批评声音,以感受到对自身行为的控制。
主题: 家庭规范 — 将父母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内化为自我标准,以在个人生活中维持一致性和认同感。
主题: 角色认同 — 在社会角色中表现出父母或权威人物的期望行为,以维持内心的安全感和认同感。
7. 诱惑攻击者(Provocation of the Aggressor)
定义: 个体通过激发或引诱攻击者的攻击行为,以应对自身的焦虑或控制感。
示例:
主题: 职场挑衅 — 在工作中故意挑衅上司,以引发上司的攻击行为,从而感受到对局势的控制。
主题: 家庭冲突 — 故意在家庭聚会中挑衅家庭成员,以引发争吵,从而感受到内心的释放。
主题: 社交对抗 — 在社交场合中故意挑衅他人,以测试自己的容忍极限和应对能力。
1. 升华(Sublimation)
定义: 升华是指将社会上不被接受的欲望或冲动转化为社会上可接受的行为或成就,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示例:
主题: 创作艺术 — 将内心的愤怒和冲突转化为艺术作品,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情感。
主题: 运动 — 将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投入到高强度的运动中,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主题: 社会服务 — 将内心的焦虑和压力转化为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以帮助他人。
2. 挑逗/挑衅(Provocation/Provoking)
定义: 挑逗是指故意激怒或刺激他人,以引发对方的情绪反应或冲突,通常用来表达内心的情绪或需求。
示例:
主题: 社交场合 — 在聚会上故意挑衅他人,以测试他们的反应并引起注意。
主题: 家庭争吵 — 在家庭聚会中故意引发争吵,试图通过冲突表达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
主题: 职场冲突 — 在工作中故意挑衅同事,以引发冲突以满足自身的控制欲或解决内心的不安。
3.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定义: 合理化是指用看似合理的解释来掩盖真实的动机或感受,以减少内心的冲突或不适。
示例:
主题: 职业失误 — 因未能完成工作任务而解释为“工作条件不好”,以掩盖个人能力不足的事实。
主题: 健康行为 — 过度消费不健康食品时,合理化为“这是为了庆祝特殊的日子”。
主题: 关系冲突 — 在争论中将自己错误的行为解释为对方的不理解,而不是承认自身的问题。
4. 穷思竭虑(Overthinking)
定义: 穷思竭虑是指过度思考或担忧未来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以试图控制或预防潜在的负面结果。
示例:
主题: 生活决策 — 对每个决策进行过度分析,例如选择工作时反复思考每个可能的后果。
主题: 社交互动 — 对与他人的互动过度思考,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导致误解或冲突。
主题: 健康焦虑 — 对健康问题过度担忧,频繁检查身体症状或不断查阅健康信息。
5. 对抗恐惧行为(Fear-Avoidant Behavior)
定义: 对抗恐惧行为是指为了避免面对内心的恐惧或焦虑,采取回避或逃避的行动。
示例:
主题: 社交恐惧 — 避免参加社交活动,以逃避与他人互动的恐惧感。
主题: 公共演讲 — 回避公开演讲的机会,以避免面对演讲时的焦虑。
主题: 健康问题 — 避免进行医疗检查,以逃避对潜在健康问题的恐惧。
1.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
定义: 理智化是一种防御机制,通过将情感冲突转化为冷静、理性的思考来避免情绪上的痛苦。
示例:
主题: 重大疾病 — 在被诊断出严重疾病后,详细研究疾病的医学资料,而不是面对自己的恐惧。
主题: 关系问题 — 分析自己关系中的问题,通过理性讨论和理论框架来避免直接面对情感上的冲突。
主题: 工作压力 — 将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转化为工作流程的优化和效率提升的讨论,而不考虑自身的情绪影响。
定义: 社会化与保持距离是通过将自我隔离于他人或特定情境中来维持心理舒适的一种防御机制,同时进行社会化行为。
示例:
主题: 职场 — 在工作中维持专业距离,以避免与同事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联系。
主题: 家庭聚会 — 积极参与家庭聚会,但刻意保持物理和情感的距离,以减少可能的冲突。
主题: 社交圈 — 加入各种社交活动,但避免深入参与个人关系,保持表面上的互动。
3. 自我功能的本能化(Instinctualization of Self-Function)
定义: 自我功能的本能化指的是将自我功能的管理转化为更加原始的、本能的行为模式,以应对压力或情感困扰。
示例:
主题: 情感表达 — 在面对压力时,表现出更加原始的情感反应,如情绪爆发或攻击性行为。
主题: 生活决策 — 在做决策时,更多依赖于直觉和冲动,而非深思熟虑。
主题: 行为模式 — 表现出回归早期行为模式,例如在压力下表现得像儿童一样依赖他人。
4. 自我功能抑制(Suppression of Self-Function)
定义: 自我功能抑制是指故意压制或忽视自我功能中的某些部分,以避免内心冲突或痛苦。
示例:
主题: 职业选择 — 压制对职业选择的内在兴趣,选择一个外界更认可的职业路径。
主题: 人际关系 — 在感情关系中抑制自己的真实需求,以维持和谐的关系。
主题: 个人需求 — 忽视个人需求和感受,专注于他人的需求,以避免面对自己的内心冲突。
5. 理想化(Idealization)
定义: 理想化是一种防御机制,通过过度夸大他人的优点或特质,来避免面对自身的缺陷或不满。
示例:
主题: 领导崇拜 — 一名员工过度理想化其上司,将其视为完美无瑕的领导,忽略其实际的缺陷。
主题: 伴侣关系 — 在恋爱初期将伴侣理想化,忽略其实际的缺点,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主题: 名人偶像 — 过度理想化明星或公众人物,将其视为完美的榜样,忽略其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6. 贬低(Devaluation)
定义: 贬低是一种防御机制,通过降低他人或事物的价值或重要性,来减轻对其的依赖或因其产生的焦虑。
示例:
主题: 失落的机会 — 贬低错失的工作机会,认为它本来也不会带来太大的改变,以减轻失落感。
主题: 关系结束 — 在恋爱关系结束后,贬低前伴侣的优点,以减少自身的痛苦和自我怀疑。
主题: 学术成就 — 在考试中表现不佳后,贬低学术成绩的价值,以减轻自我责备和焦虑。
1. 幽默(Humor)
定义: 幽默是一种成熟的防御机制,通过将潜在的冲突或痛苦转化为幽默的表现,以减轻其负面情绪。
示例:
主题: 职场压力 — 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时,通过自嘲和幽默的方式来缓解同事的压力。
主题: 健康问题 — 用幽默的方式谈论自己的健康问题,如用笑话来描述诊断过程,以减轻病情带来的焦虑。
主题: 个人缺陷 — 在社交场合通过自我调侃来应对他人对自己缺陷的关注,使局面更加轻松和自然。
2. 具象化(Visualization)
定义: 具象化是一种防御机制,通过将抽象的情感或冲突转化为具体的、可视化的形象来处理内心的冲突。
示例:
主题: 恐惧管理 — 将对某种恐惧的感受转化为具体的图像或情景,以便在想象中面对和解决这种恐惧。
主题: 成就目标 — 通过具象化自己成功达成目标的场景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动机。
主题: 情感表达 — 在绘画中具象化内心的复杂情感,帮助自己理解和表达这些情感。
3. 不认同(Disidentification)
定义: 不认同是一种防御机制,通过否认与某些特质或身份的关联,以避免面对与这些特质相关的冲突或不安。
示例:
主题: 个人特质 — 否认自己具有某些负面特质,如过度冲动,来避免对自身缺陷的焦虑。
主题: 社会角色 — 在面对某种社会角色的要求时,拒绝认同这些角色的特征,以避免压力或不适感。
主题: 家庭期望 — 否认自己会继承家族中不希望承担的责任或特质,以减少内心的冲突。
4. 团体形成(Group Formation)
定义: 团体形成是一种防御机制,通过加入和参与社会或团体,以寻求支持和归属感,减少孤独感和焦虑。
示例:
主题: 社交支持 — 在遇到生活挑战时,加入支持团体或社交圈,寻求共同的支持和理解。
主题: 职业网络 — 通过加入职业协会或行业组织来提升自信和社会支持,减少工作中的孤立感。
主题: 爱好团体 — 加入爱好者俱乐部,以通过共享兴趣和活动来减轻个人的孤立感和压力。
5. 禁欲主义(Asceticism)
定义: 禁欲主义是一种防御机制,通过自我控制和限制个人享受,以抵抗冲突或痛苦的内心体验。
示例:
主题: 物质享受 — 通过极度节俭和简朴的生活方式,来避免对物质享受的依赖,抵抗内心的焦虑。
主题: 个人欲望 — 在面对情感冲突时,刻意限制自己的感情表达和个人欲望,以保持自我控制。
主题: 时间管理 — 通过过度的工作和任务安排,限制个人时间的放松,以避免面对内心的情感困扰。
6. 同性客体选择(Same-Sex Object Choice)
定义: 同性客体选择是一种防御机制,通过选择同性对象作为情感和关系的寄托,来避免面对异性关系中的冲突或挑战。
示例:
主题: 职业关系 — 选择与同性同事建立亲密的职业关系,以避免与异性同事产生潜在的情感冲突。
主题: 友情 — 主要与同性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关系,减少与异性建立情感联系的压力和焦虑。
主题: 家庭关系 — 倾向于与同性亲属建立密切的家庭联系,以回避可能出现的异性家庭成员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