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封面

临床心理督导纲要(原著第六版)

作者: (美)贾宁·M.伯纳德(Janine M. Bernard) / (美)罗德尼·K.古德伊尔(Rodney K. Goodyear)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品方: 万千心理 原作名: Fundamentals of Clinical Supervision, 6th Edition 译者: 刘稚颖 出版年: 2021-1 页数: 448 定价: 11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8431083

【作者介绍】

贾宁·M.伯纳德(Janine M. Bernard)

美国雪城大学临床咨询专业荣誉退休教授,美国纽约州持证心理健康咨询师,美国认证的临床督导师。

罗德尼·K.古德伊尔(Rodney K. Goodyear)

现任美国德兰兹大学教授,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曾任美国心理治疗发展学会(APA第29分会)主席,APA第17分会督导培训项目部主席。

【译者介绍】

刘稚颖

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督导师;从事临床心理学领域工作20多年,具有心理卫生专科医院、中外资企业、互联网教育、高等教育机构的丰富工作经历,擅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培训与督导。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临床督导引论及一般方法 第1章 临床督导引论 基本前提 督导对心理健康专业的重要性 将被督导者的胜任力作为目标 督导师胜任力的重要性 督导的定义 被督导者对督导的认知 督导的概念性模型 结论 第2章 督导模型:基于心理治疗的模型和发展模型 基于心理治疗理论的督导模型 督导的发展模型 结论 第3章 督导模型:过程模型和第二代模型 督导的过程模型 督导的第二代模型 联合模型 目标问题模型 共同因素模型 全面总结 结论 第二部分 督导关系的不同维度 第4章 督导关系:三方和双方系统 督导作为一个三方系统 督导的双方系统:工作联盟 结论 第5章 督导关系:被督导者和督导师的因素 被督导者的参与度 督导师的因素 结论 第6章 多元文化督导 督导师多元文化胜任力需关注的四个维度 针对特殊群体的多元文化工作 多元文化督导的培训、评估和研究 将所有因素融合起来 结论 第三部分 临床督导的实施 第7章 督导体验的组织过程 督导组织能力的重要性 组织文化的作用 基本组成部分:督导计划 督导环境:两个不同的世界 组织督导的基本任务 督导过程中的组织任务 评价和回顾总结 最后的一些提示 结论 第8章 个别督导 选择督导干预的首要标准 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干预 督导的方法、形式和技术 使用互联网进行督导 督导的时间安排 三人督导 综合讨论 结论 第9章 团体督导和现场督导 团体督导 团体督导的定义、优势及局限性 团体督导:督导与团体动力学的独特混合 对团体工作的督导 朋辈督导团体 技术与团体督导 总结:团体督导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 现场督导 现场督导的方法 现场督导干预 治疗会谈前的计划与会谈后的总结 关于现场督导的其他观点 现场督导的优点与缺点 小组督导 现场督导的研究 结论 第四部分 临床督导师的专业责任 第10章 评价 评价的良好条件 评价的标准 评价的过程 专业胜任力存在问题的被督导者 评价中的其他问题 对督导的评价 结论 第11章 督导实践的伦理与法律基础 伦理准则与法律之间的密切但不完美的关系 临床督导中的伦理问题 临床督导中的法律问题 伦理决策形成的准备工作 结论 第五部分 对从业者的督导 第12章 促进职业生涯发展 促进持续进步:帮助咨询师和治疗师在专业上更加精进 通过角色扩展促进专业发展:从治疗师到临床督导师 结论 附录A 督导个案研究 附录B 督导工具箱 参考文献

喜欢读"临床心理督导纲要(原著第六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认知行为治疗师的个人成长 8.2

夫妻治疗技术(原著第二版)(万千...

助人专业伦理

儿童叙事家庭治疗 8.7

如何有效地助人 8.7

当代精神分析导论 8.6

以人为中心心理咨询实践 8.8

如何做家庭治疗(第三版) 9.0

动机式访谈手册 9.3

比昂論團體經驗

内容全面,细致!就是翻译的生硬粗糙,降低了不少阅读的乐趣。后面附录的工具箱资源非常好!

关于督导的权威级著作,结合https://www.icourse163.org/learn/SWJTU-1206454819 中国大学MOOC犹佳!

三周读一章吧。内容很棒。翻译扣一分

国情不同,但仍有很多借鉴和启发,这是一个行业不断提升,自我完善和净化的过程

需要督导 这本书内容很充实,关于督导理论以及方式,督导要素,督导中三方关系,以及后续问题都有涉及。外文翻译过来的,不得不说有些别扭,句子结构不同于中国语言习惯,有的话得回过头去再看一遍才明白说的什么意思,给这书打了点折扣呃…… 这是我接触的第一本关于督导的书也是在学这书的时候第一次真正接受督导,其实当时督导没有很深的感触,报的是我正式咨询以来第一个个案,精神病愈后的适应问题,当时很诡异地出现了平行,把来访者讲到他症状时的发笑的样子无意识地在我身上呈现了一遍,笑得不可自抑(咨询时我并没笑)。接受督导后明白了一些可能的切入点,明白了点我的局限和工作范围。 和同学一起组成小组,接受过一个学期的督导。后来因为督导的老师转调,我们自己建立小组来朋辈督导,后来随着学期的结束和各种事务督导慢慢停了。这么久以来,没有督导的日子做咨询也没感觉有多不好,只是常常一个人瞎摸索,找本书学点技术然后可能某天使用下,如果有讨论有在督导时试练效果会不会不一样?晚上做了空椅子,这是有演练过的,深感不一样,用起来比较有底气、顺畅。好像每次上完课尤其是关于自我成长的训练或者深度咨询培训时,回来做咨询共情和咨询深度都会很不一样,感觉那时咨询室会由于当时的交流形成一股柔和温暖的热流。如果有督导,这样的热流也会更持久会更易形成吧? 我实在怀念督导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