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

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全新修订版) 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全新修订版)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澳] 迈克尔·怀特 / [新西兰] 戴维·爱普斯顿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全新修訂版) 译者: 廖世德 出版年: 2022-1 页数: 209 定价: 11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2862970 豆瓣评分 8.6 32人评价 5星37.5% 4星50.0% 3星12.5% 2星0.0% 1星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一)内容简介

叙事治疗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技术,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具有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等特点。

在本书中,作者不仅介绍了叙事治疗的理论基础,还详细阐释了多个叙事治疗实例。在叙事治疗中,遇到问题的人们通过反省(在叙述或重说自己的故事的过程中)来写作或重写自己的经验与关系,信函、文件、证书等成为我们重新界定自己与问题关系的工具。简单地说,就是将问题外化、对问题进行质问,从问题中获得知识与力量。

本书为叙事治疗创始人迈克尔·怀特的经典之作,可作为读者了解叙事治疗的入门读物。

(二)概念阐释:什么是叙事治疗?

叙事治疗起源于家庭治疗,其创始人是怀特。怀特在做家庭治疗的过程当中,发现给儿童和家庭用故事和隐喻的方式非常有效,就创立了叙事治疗这种方法。

叙事治疗以故事叙说的方式,引导当事人从自己的故事中重新诠释生命的意义,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人看作“问题”的偏误,透过“问题外化”“解构”“重写”等技巧,鼓励人们和未曾接近过的自己接近,创造自己渴望的生活。

(三)本书特色

后现代心理咨询必备技术 运用故事重塑自我

掌握叙事治疗的入门读物 业内名家联合推荐

(四)名家推荐

因本书是第一本叙事治疗的相关著作,所以颇具历史意义。书中的概念与范例非常鲜活、重要,与怀特、埃普斯顿撰写的并无二致。对不熟悉叙事治疗的读者来说,本书是极佳的入门选择,甚至对像我这样的内行人来说,每次重读本书,还是会受到新的启发!

——吉尔·弗里德曼(埃文斯顿家庭医疗中心主任)

《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是迈克尔老师在美国出版的第一本书,当时震惊了学界与心理治疗、家族治疗领域中的许多人,它确实是一本经典。我希望这本书在未来能够继续带来激励,成为开启和引领大家的力量。

——吴熙琄(茵特森创意对话中心创办人)

怀特和埃普斯顿在书中提出的治疗案例多元且丰富。他们利用简短的案例,列举了许多治疗性的书信、邀请函、推荐信、证书、预言、宣言等实例。这些案例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仔细研究,只要做到,必能满载而归。

——卡尔·汤姆(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医学院)

投诉 作者简介 · · · · · · (一)迈克尔·怀特

1.简介

迈克尔·怀特(Michael White,1948-2008),又被译作麦克·怀特,叙事治疗创始人,国际知名临床心理学家。1999年,约翰肯尼迪大学授予他人文学名誉博士,以表扬他对家庭治疗理论与实践的贡献。

2.生平

1948年,怀特生长于南澳大利亚州阿得雷德。1979年毕业于南澳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后,进入阿德莱德妇幼医院担任精神科社工师。1983年创立杜维曲中心,担任家庭治疗师。

1990年,由他撰写的第一本关于叙事治疗的英文著作《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出版。“华人叙事第一人”吴熙琄深受本书的影响,并开始大力推动叙事治疗在国内的发展。

2001年起,怀特受邀前往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开展叙事治疗工作坊。

2008年创立阿德雷德叙事治疗中心,提供咨询及培训课程,致力于推动叙事治疗的发展。同年4月,怀特在开展叙事治疗工作坊时,因突发心脏病去世。

3.代表著作

《说故事的魔力:儿童与叙事治疗》,心灵工坊2008年版

《叙事治疗的工作地图》,张老师文化2008年版

《故事、解构、再建构》,心灵工坊2018年版

《叙事治疗的实践:与麦克持续对话》,张老师文化2012年版

《叙事疗法的实践:与麦克持续对话》,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版

4.对行业的影响

由怀特创立的叙事治疗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现代心理治疗技术,被誉为心理咨询界“革命性的思考”。

叙事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家庭治疗、社区工作、教学与学校心理咨询、社区文化发展、罪犯监管改造、影视媒体创作等,适用于危机干预、解决学业压力问题、情感问题、婚姻家庭等。

(二)戴维·埃普斯顿

现任新西兰奥克兰家庭治疗中心联合主任,与迈克尔·怀特合作撰写了多部与叙事治疗有关的著作:

《童叙事家庭治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儿童叙事治疗:严重问题的游戏取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故事、知识和权力 类比 文本类比 文本类比与治疗 作为主流知识与权力机制的主流叙述 替代性故事与文化上可运用的论述 口述与文字传统的区别 结论 第二章 问题的外化 相关影响的问话 界定问题,准备外化 特殊意义经验 修正人与问题的关系 责任 文化脉络 圆形监狱 思考 第三章 说故事的治疗 逻辑科学模式与叙事思维模式的区别 邀请函 辞退信 预测信 转介回信 推荐信 特殊场合的信件 短笺 以信件来叙事 自己的故事 第四章 反对性文件 证书 独立宣言 自我认证的证书 结论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相关影响力的问话包含两组问话。第一组问话鼓励人找出问题对他们生活与关系的影响。第二组问话鼓励人找出自己对问题的一生的“生命的影响。相关影响力的间话邀请人检视问题对他们生活与关系的影响,因此可以帮助人觉察并且描述自己与问题的关系。这种过程使他们脱离固定的、静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问题在人和关系的内在 进入经验的、动态的世界。在这个动态的世界中,人会发现采取积极行动的新可能性,以及采取弹性行动的新机会。 (查看原文) 莘野遗风 2020-11-21 14:57:12 —— 引自章节:相关影响力的问话 前面说过,厘清问题在各种界面一一间题与不同的人之间、问题与各层关系之间产生的影响,会为人打开广阔的领域,寻找并辨认独特的结果。因此,厘清人对问题的影响,就不会受限于问题与人或关系的狭小焦点之上。 (查看原文) 莘野遗风 2020-11-21 15:42:29 —— 引自章节:相关影响力的问话

Iris 2024-06-26 09:39:00 北京 有时候,喜欢一本书是从书的印刷和纸张开始,我在手机就有心中喜悦。但这本书绝不仅限于书本本身,内容也很精彩。讲到了福科,权利,叙述和重构,治疗的技巧思路,案例来具体的理解……值得再次品读的书

0 有用mmmm 2024-08-14 17:11:15 广东 内核与认知行为疗法相似,即改变中间信念。 用信件、文件等方式重述(外化)问题,发现中间信念,从而引发改变获得疗愈。

0 有用Moonice 2024-01-07 16:06:44 北京 一百种文件,日后再详细读

0 有用milivoovilim 2024-07-19 07:48:57 安徽 不是特别好 特别是那些案例 基本就是些流水账 只讲开头和结尾 一开始抛出问题 后来问题就被解决了 病人恢复好转 套路一般 治疗过程几乎没有什么描写 而且 病人各种各样 怎么可能都使用一种治疗策略就能有用 有些观点还是有启发性的 总体一般 读到后面越发觉得没味道

0 有用敖喵喵 2024-03-31 22:45:59 广东 大学时读的福柯,没想到如今看到他的权力学说被创造性地用在了心理治疗中。对叙事疗法的期待很高,但看完此书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框架和操作细化有点失望。最后是哄小孩的各个证书有点可可爱爱,想起当时看吴熙娟老师做模拟咨询时也是可可爱爱的,或许是这种疗法的特色?

更多短评 15 条

我要写书评 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全新修订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热门 最新 好友 只看本版本的评论 华理社ECUSTP 2022-05-29 22:42:45 叙事治疗的力量:改写人生脚本,重写生命故事

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全新修订版) 8.6 [澳] 迈克尔·怀特 [新西兰] 戴维·爱普斯顿 / 2022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每一颗橡子,只要移开影响它成长的阻碍,它终究能成长为一颗橡树。”每次阅读迈克尔·怀特和戴维·埃普斯顿的《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这本叙事治疗经典之作时,我就会想起著名心理分析师霍妮的这番话。

叙事治疗的理念是,人们可以通过故事来理解自己的生命。一般来说,当来访者来到咨询室的时候,通常述说的都是自己生命中的“问题故事”;而每一个人所谓的“问题故事”的背后,还有生命故事的另一个部分,那就是“资源故事”。叙事治疗,不仅是一种心理治疗的理念和方法,更是一种人们看待生命、看待问题的生活哲学。中国文化中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依”等思想中所蕴含的辩证哲学,在叙事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人们的生命经验是丰富的,但是只有一部分通过“问题故事”体现出来。还有大量的“问题故事”之外的部分,可以去发展“资源故事”。这些部分,作者称之为“特殊意义事件”。我们只要把人和问题分开,也就是外化的思维和方法,把影响人们的问题和人这个主体分开,就可以有距离地看待影响自己的这些问题,从而提高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性和掌控感,转变受害者的角色,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叙事治疗坚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能力和资源,可以通过改写生命故事,重新活出自己想要的生命故事版本。

全书表述的叙事治疗的核心由“故事”“知识”“权力”等关键词串了起来。每个人都在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故事也会塑造每个人的自我身份认同,也就是如何看待自己。人们讲述的生命故事,来源于自己的“内在地图”。随着人们生命经验的发展以及内在想象力的日益丰富,人们也可以不断地改写自己的生命故事。叙事治疗从福柯的哲学视角出发,既探讨了知识和权力对人们的影响,又讨论了外化的视角,鼓励人们把影响自己的问题拟人化,从而开启新的可能性,提升人们的主动性和对问题的掌控感。在外化问题之后,人们可以去看待问题之外的“独特的结果”,也就是问题故事之外的部分,从而可以重塑一个人的自我身份认同,找到新的生命经验,重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

《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是叙事治疗方法的开山之作,是叙事治疗领域的第一本著作,也是经典之作,非常具有历史意义。2013年,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了简体中文版,至今已多次重印。2022年,该书全新修订版问世。此次修订,增加了业内名家关于叙事治疗的阐述,优化了行文表述,更加贴近叙事治疗的核心思维。

这本书既可以作为叙事治疗师的入门和常备书籍,从而理解并且掌握叙事治疗的理念、哲学观和视角,又可以帮助普通读者打开自己看待问题的思路,把自己和影响自己的问题分开,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本文刊载于新华社2022年5月21日读书频道,作者为王继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研究员。

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 点击此处,即可入手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社想 社想系列 点击购买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华理社ECUSTP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有用 3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3 0回应收起 越越越越酱 2022-08-29 06:54:13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版 ? 书籍:《叙事治疗的力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感受:

🌈【叙事疗法】

读这本书的目标就是开启自己的“心理咨询小事业”,因为目标课程没开班,自己先找书来读。而这本书,就是笃定我想去行动与开始的“启蒙书”。

这本书介绍的就是心理咨询后现代主义中的叙事疗法。把来访者的诉说化成一个个故事,通过叙说、外化、由薄到厚,将来访者的问题化解开。这过程中,将来访者的问题剥离,跳出循环的思维,在共情中,让来访者有力量有勇气去复原或变得更好。

光读一遍,我的脑子就是眼睛过了一遍而已,但这一遍,让我知道自己喜欢的流派和想跟进的方法。

🌈【书信的力量】

文章与语言不同,能把人们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我们口语表达出来的意思,用书面语呈现出来,就是一个外化的过程。

这本书作者将书信文字型的咨询与谈话对话型的咨询结合起来,给来访者充分的自由。在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的同时,也给自己更多的空间。

作者可以用一封信开启一次咨询,也可以用书信的方式给出来访者行动的方向,也会用纸质记录来记录来访者的改变过程,还会用一份纸质证书在结束时告诉来访者你已经战胜了之前的问题。

是一本值得n刷的书!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越越越越酱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来自豆瓣App 有用 1 没用 0 1 0回应收起 RickyZhang 2021-12-07 13:49:07心靈工坊文化2018版 “故事”决定了我们对经验所赋予的意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89年首发的本书“预告了叙事治疗的概念与实践,即将扩展到创始者所在据点之外的世界。”虽然不能说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叙事疗法有多么的风靡,但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流派在这个百花齐放的环境下依旧独树一帜,继续在用其独特的视角和理念在帮助着越来越多的来访者。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也许或多或少也应该了解一下关于叙事疗法的原理,也许就很适合从这本书开始。可以看到的是有一些理念和传统“常识”、“逻辑”乃至“科学”视角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叙事治疗背后的概念,是认为我们透过故事来理解自己的生命。”或者按照作者的说法就是,“‘故事’决定了我们对经验所赋予的意义。”也就是说,“人们不可能直接认识世界。”“人是透过’已累积的经验’了解生活、形成知识。”

基于这个基础于是在叙事疗法的框架下就建立了一个假设:“人们会来寻求治疗,是因为自己(或别人)对他的生活经验所描述的故事不足以代表其生活经验,让他觉得个人生活经验的重要部分和主线叙事互相矛盾,因此感受到问题的压迫,所以才寻求治疗。”

而叙事疗法在做的就是,“把治疗比喻成‘人们遭遇问题时,对生活与经验过程的’叙说’与/或’再叙说’’的历程。”

作者再从故事出发,扩展到知识、权力。“权力和知识是无法分离的——完全无法分解。”从这部分中其实作者没有阐述太多,更多的还是基于叙事如何能够影响知识和权力。

基于这些基本理念,作者还提出了诸多在叙事治疗框架下的概念,比如

问题的外化(Externalizing the problem)

文本视框(Analogy)

特色意义经验(Unique outcome)

独特的叙述(Unique account)

相关影响的问话(Relative influence questioning)

关于准备程度的问话(Readiness questioning)

重新誊写(Retranscription)

并有一些相应的技术和案例呈现,包括邀请函、辞退信、预测信、转介回信、短笺、以信件来叙事、自己的故事、证书、宣言等等。能看到的形式更多的是用文本在呈现,看到作者写的各种文本,有种感觉就是没有好的文采做不好一个叙事治疗的治疗师。当然这些都是叙事治疗最初的样子,就算达不到创始人的文字功力,我相信基于这些方法还是能够帮来访者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主线叙事。

从技术层面在此也不想过多的讨论,毕竟只是看过一本创始人的书,也只是看了一遍,并不能说对技术能够掌握多少,更多的还是要看看实操,多去体验一下。或者只是借用作者的归纳作为一个记录,叙事思维模式的实际做法:

1、以人们的生活经验为优先。

2、鼓励人们随时间推移连结生活经验或将之说成故事,藉此体验持续变化的世界。

3、运用假设语态引发预先假设,建立隐晦不明的意义,产生多重观点。

4、鼓励分歧,运用平常、诗意及图像的语言描绘经验,建构新的故事。

5、要求人以欣赏与反思的态度去回看自己在诠释行为上的参与。

6、鼓励人在叙说和再叙说自己故事时,建立’写作’感和’重写’感。

7、承认故事是一种共同创作,努力建立条件让’主体’或为优先作者。

8、描述事件时前后一贯地加入’我’、’你’等代名词。

在此我更想分享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短期治疗的思考。

其实可以看到作者也引用了很多那个时代几乎是影响所有短期治疗的关键思想,比如柯奇布斯基的名言’地图不等于疆域’,还有贝特森这个扫地僧似的角色一些观点,就像他1979年说的,“人的感官只能接受具有差异的信息,这种差异一定要编码成为发生在时空当中的事件,(例如编码成’变化’),我们才能察觉得到。”几乎所有短期治疗其实都受到了这些人的影响。

我作为短期治疗的拥簇者,看到的是作者说出了我的心声,“在人文科学领域(尤其是社会组织相关主题),逻辑科学思维模式的应用和科学理论的产生,永远都应受到严肃的质疑与挑战。”

作者很好的整理了逻辑科学思维和叙事思维模式的分别,这里并没有对错的评判,只是对于世界不同的视角。对于我来说,这几乎可以看成是逻辑科学思维和短期治疗思维的分别。

1、经验,前者抹除个人经验的独特之处,后者重视特殊的生活经验。

2、时间,前者所有诠释都必须超越时间的影响,后者暂时性却是关键的向度。

3、语言,前者完全依靠语言的直叙语态,降低复杂度与不确定性,后者容许分歧、随时都鼓励多重的诠释或解读。

4、个人主导权,前者呈现的个人性是被动的剧场,后者将人视为自己世界的主角或主动参与者。

5、观察者的立场,前者要使观察的立场超越主体,后者生活故事是透过主角的意识过滤所建构的。

如果是面对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一个人,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选择我们所要使用的思维模式?这也许是心理咨询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会建议所有的心理咨询师都去多了解一些其他流派在做什么,用什么样的思路,也许可以帮助自己能看到更完整的治疗世界。

最后借用作者的一句,“陪伴大家活出叙事”。希望这本书,乃至心理咨询行业能陪伴大家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2021-11-29

© 本文版权归作者 RickyZha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有用 1 没用 0 1 0回应收起 少年商学院张华 2023-01-07 19:58:16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版 文学方法用在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的应用性问题上真的很巧妙

2023年第2本书《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

1、一本社会学学术及实践著作。其实也是我一直在帮家长做咨询时采取的方式,就是通过提问与故事来为孩子做生涯教育。

2、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来成长的,故事治疗引导人将经验变成故事,提升自我觉察和成长型思维;

3、故事治疗就像是无形之剑(六脉神剑之首叫少商剑哈哈),它将问题外化——人本身和人与人的关系(譬如亲子关系)不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人和问题的关系才是问题,然后通过用故事化方式剖析问题,找到突破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4、找到一个keyword,讲一个故事,“对抗”一个事物,然后最后自我接纳,这本好书好像在告诉我们: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创作;

5、在引导提问和一起创作故事过程中,我把这本书提到的一个方法归纳为ETER,生活经验-时间连接-假设想象-重构故事;

6、我从2022至今在少商家长群发起过“给孩子写鼓励日记”计划,现在参与者已经超过3000人,与其说是鼓励日记,其实不如说是故事治疗;

7、通过书信和故事来做心理建设和生涯咨询,同时若借助“逃脱坏脾气证书”“告别痛苦证书”“戒掉坏习惯证书”“独立宣言”等仪式感,会效果更佳;

8、我很认同作者在全书最后的一句话“叙事治疗是自由的工具,是人面对灰暗的长夜时,给其带来极大希望的治疗方法”;

9、文学方法用在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的应用性问题上真的很巧妙,故事思维和叙事治疗真的非常值得持续在中国家庭上实践;

10、我对我2023年的直播定义为50周的社会实验,我也会在“最会提问和讲故事的生涯规划师”的定位上持续努力,接下来引导更多家长和孩子用叙事和书信方式提升自我,找到目标感与天赋优势,并改善家庭文化与亲子关系。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少年商学院张华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