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叙事疗法

叙事疗法 叙事疗法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英] Martin·Payne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品方: 万千心理 译者: 曾立芳 出版年: 2012-4 页数: 232 定价: 32.00元 ISBN: 9787501985869 豆瓣评分 8.0 136人评价 5星30.1% 4星50.7% 3星16.2% 2星2.9% 1星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叙事疗法》是一本极佳的叙事疗法入门书。作者马丁·佩恩是英国的独立执业治疗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着叙事疗法的治疗师培训工作。他围绕着叙事疗法创始人迈克尔·怀特和大卫·艾普斯顿的思想,详细介绍了这一在当代备受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叙事疗法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置于治疗过程的中心,通过治疗师的引导性提问,让来访者重新叙述他们的人生经历,从而找到崭新却真实的生活,并获得身心的改变。

投诉 叙事疗法的创作者 · · · · · · [美国] 佩恩 佩恩 作者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叙事疗法简介 叙事疗法与传统心理治疗 叙事疗法的语言 咨询架构 叙事疗法实务工作纲要 第二章 叙事疗法的理论背景 理念的融合 叙事的两层涵义 关于权力议题的主流文化叙说 后现代主义与“知”的叙事方式 后结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治疗 社会建构论 知识与权力 小结 第三章 协助人们描述问题 个人的故事 相似的开始 鼓励更完整的叙说 邀请来访者为问题命名 外化问题 隐喻的语言 检视内化问题所带来的文化压力 论述 关于外化的提醒 外化非问题的元素 保持外化语言的简洁 外化合乎伦理吗 小结 第四章 扩展看待问题的视野 故事 生命中的支线故事 故事的元素 会谈方向的改变 从线索到特殊意义事件 戴安娜的故事 特殊意义事件的运用 仔细探究 怀特的地图定位表述 小结 第五章 提问 遣辞造句 提问的类型 解构 通过提问改写生命故事的隐喻 改写主流故事 小结 第六章 治疗文件 案例 关于重新叙说的治疗文件 解构权力关系的治疗文件 儿童的治疗文件 应用于母女的叙事治疗文件 给青少年的治疗文件 成人的治疗文件 由来访者撰写的文件 由他人撰写的治疗文件 写给担忧 指导原则 小结 第七章 叙说与再叙说 不同的传统 叙说与再叙说的实例 对局外见证人叙说支线故事 重新叙说的故事转化为生命历程 案例回顾 实用性 咨询过程的影音记录 小结 第八章 叙事治疗实务一:抑郁的治疗与受虐经验的复原 克拉拉 露丝 小结 第九章 治疗文化的新观点 后结构主义的挑战 后结构主义者对人文主义者的批判 三个限制性的假设 治疗效果 质疑治疗的普世价值 不以治疗师为中心 叙事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非大众心理学 小结 第十章 叙事治疗实务二:创伤后反应与伴侣咨询 关于创伤后反应 伴侣咨询 附录:在联合督导中使用叙事治疗的练习一则 参考文献

清风少华 2017-03-22 22:52:04 对叙事疗法有更丰富的介绍,很生动。在我看来,叙事疗法更像生活治疗,用生活治疗生活,治疗师的身份更加接近某个家庭成员,在治疗室里培养出一种类似家庭的气氛——治疗师没有专家身份,没有架子,很接地气,很愿意聆听,也提出很多很真实的家庭执行方案。很赞。

4 有用万千心理 2012-06-28 10:25:38 《叙事疗法》马丁·佩恩围绕着叙事疗法创始人迈克尔·怀特和大卫·艾普斯顿的思想,详细介绍了这一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叙事疗法将生活中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置于治疗过程的中心,通过治疗师的引导性提问,让人们重新叙述他们的人生经历,从而找到崭新却真实的生活,获得身心的改变。

1 有用愿与愁 2023-04-24 19:42:54 四川 寫得真爛啊,翻譯也好不到哪去。明明是很有意思的東西。 “外化”這個方法不錯。沒了。

1 有用淼淼 2023-09-03 15:51:35 福建 说实话,觉得很一般

1 有用不废江河 2018-07-23 11:36:25 没有重点的感觉,有点絮叨。

更多短评 53 条

我要写书评 叙事疗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热门 最新 好友 舒萝 2021-03-15 14:16:26 关于《叙事疗法》一书精华的提炼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节 叙事疗法概述 1、叙事治疗的世界观在这一疗法的学习中至为重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把人和问题分开!人不是问题!问题本身才是问题!”当我们把问题和人分开,我们就开始拿回来一些权力,这种控制感,会让我们的个人能力和智慧有机会被运用。

2、叙事的一切都关乎故事。事实上,“叙事”本身也是一个隐喻,它区别于“系统”这样的隐喻,相信是“故事”而非“真实”塑造出了我们的生活。

“故事”的隐喻还洋溢着一种创造的滋味。这意味着,无论我们在何种境况下,都还可以去创造我们更想要的人生,至少,我们在看起来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也一定是做出了某种回应的,哪怕只是单纯的“承受”或“什么都没做”,表面上看,可能不是我们期待的或完美的回应,但这后面常常会隐藏着我们重要的盼望、信念、价值和想要捍卫的重要之物。

3、我们听一个人的故事,不仅倾听晦暗沉重的问题故事,去陪伴很深重的黑暗、哀伤,挣扎和无望,也倾听问题故事的主人如何对问题采取回应。

4、咨询师带着一份好奇,去贴近来访者的生命(学会提问)。对咨询师来讲,来访者才是他自己生命故事的主角,来访者才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咨询师的任务是协助来访者去建构让他更渴望的故事篇章。

第二节 问题的外化 1、外化的定义

鼓励人们将问题和受到压迫的经验客体化、拟人化的一种治疗方法。

透过外化的拟人化语言把人和问题分开,把问题当做一个有独立生命和有历史的个体,就有更大的机会和当事人一起用合作的方式面对问题。 例句:“你说那个“阴晴不定”让你很烦躁,它跟你在一起有多久了呢?什么时候它比较容易找上你?有哪些信号可以帮助你辨识出它就要来了呢?”

2、如何做外化呢?

一起来看看和外化有关的叙事地图,其实是两个地图,就像Martin在书中所说的,一个是对于问题的外化地图,另一个是对于技能、特殊意义经验或价值的外化地图,以问题的外化地图为例。

第一步,首先是给问题命名。

第一种是从来访者的语言里面直接摘取,如“这个“难以离开”是你第一次经历吗?

第二种是先重述来访者所讲述的话,再跟他去确认用他说的语言来做某个命名是可以的吗?如:“那这个“怀疑”和“生气”哪个对你影响更大呢?”

第三种是谈自己听到的,理解到的,给出一些命名的选择,并和来访者确认。有时来访者并不能清晰地用语言界定“问题”,咨询师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对话来尝试支持TA去找到,或者提供几个可能的选项。如:这个感觉,是失望?后悔?绝望?哪个比较贴切一些呢?还是你有更合适的表达?

第四种给出对话中已经有的命名或者第三项里的命名,询问来访者如果把某两个问题合并在一起,来访者会怎样命名。如:“我们谈到了那个“胡思乱想”,还有那个“否定自己”,你觉得有没有可能把他们合并在一起有一个新的命名呢?”

第五种是运用绘画、玩偶、沙具和其他媒介进行外化的命名。

第二步,开展相互影响的对话。

一个是问题对来访者的影响,一个是来访者对问题施加的影响。

第三步,评估问题的影响。 l 这对你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l 是符合你的期待还是不符合?

第四步,调整对问题的作用和影响力评估。

通过问为什么、怎么做帮助来访者调整他们的立场。 l为什么这个价值对你很重要? l怎么做或者怎么想会支持你更加进一步去触碰自己珍视的这些价值?

3、哪些问题可以外化? 情绪、社会行为、信念等。

第三节 制作叙事治疗文件 1、治疗文件的定义

治疗文件是在咨询前、咨询中以及咨询后以非口述的方式用文字、影音、艺术等方式与来访者保持联结的文件的统称。 (可以是邮件、信息、书信、文件等)

治疗文件的作用就在于在咨询对话之外让来访者可以阅读回看,反复强化,比如有的来访者会每天看治疗文件,这可以持续地帮忙来访者把人和问题分开,不被问题自动化地牵着鼻子走,可以坚持用在咨询对话中找出来的办法去实践练习,哪怕失败也保持希望和信念,并逐渐成为可以解决某类问题的专家。

2、通常谁来负责写叙事文件呢?这里大概有几种方式:咨询师、来访者、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书写、来访者的亲友。

3、来访者有绝对的主权决定是否需要制作文件和如何制作;如果需要来访者参与文件的修改增减和确认,这样的工作时间是必须的;在文件类型和内容结构上永远期待新创意的产生,故事生生不息!

4、思考几个问题: l是否有一个人你想要写信给他? l为什么是他呢? l你想要他知道什么重要的信息呢? l为什么这个信息让他知道对你来说是重要的?

备注:下次治疗一开始,邀请来访者读出来文件,就这个文件开始第二次的治疗。特别是当访谈来到了一个转折点,或者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会一起制作一个文件,让他带回家。

第四节 叙说与再叙说 1、叙事治疗里“局外见证人”的实践。局外见证,就是邀请来访者认可的家人朋友、其他叙事治疗师或者拥有过同样问题的来访者进行局外见证聆听,并提出他们所听到的观点和意见。

叙事治疗师把咨询过程中的叙说与再叙说的过程称为“界定仪式”,这个过程可以协助人们重新定义自己。叙说和再叙说则带领人们进入合作和重构故事的可能性中。

2、叙说与再叙说的脉络是怎样的呢? 首先,邀请见证者找出来访者描述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表达。(对他有所触动的) 接下来,请见证者描述那个表达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想象? 第三步,见证者具体回应来访者特定的词汇和表达中,与自己的生命体验相关联的部分。 这些词汇和表达是关于你生活和工作中的什么? 最后,引导团队,尝试把叙说和再叙说中的体验向现实转移,比如说,见证了这些表达以及对此做出的回应后,让你与以往有哪些不同?

备注:不仅是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这样的叙说和再叙说的脉络也可以被创意性地运用到教学、团体活动、集体叙事、解决冲突等更多的实践中!(是的,可以用于与学生的谈心谈话中)

第五节 解构与重新建构 1、解构的定义

解构就是去探索主流社会和文化建构起来的“理所当然”的想法和价值;简单的说,解构是对问题背后的主流论述进行拆解和揭露。解构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人们从小黑屋里一脚跨出来,用新鲜的眼光看事情,邀请他们去看问题后面有怎样的假设?这个假设背后被怎样的主流论述影响着?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由果去找因) (如:“对自己满意”这个标准)

2、对话中有三个历程,从解构到再建构的过程: (1)看见主流文化的建构方式:问题是怎么来的?后面的主流的声音是什么? (2)解构:我同意吗?我喜欢吗?我此刻来看,我的想法和过去有不同吗? (3)再建构:我怎样重新选择一个我想要的想法?我可以做什么来实现这个想法或者至少开始启动变化?

这三个历程里可能的一些提问,这些问题可能会把和你对话的人带到某个地方: 第一个阶段用这些提问邀请来访者去参与解构,探索主流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l对你来说,这个问题背后有什么样的想法和信念呢? l这些想法里有你想要达成的标准吗?有哪些标准是你觉得自己达不到的? l这样的想法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期待和假设有着什么样的过去? l是谁支持了这个期待或假设?它的盟友有谁? l这个期待或假设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呢?

第二个阶段,我们用提问邀请来访者站在一个生命主人的位置,去看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l你认为这个期待和假设好吗?会帮到你吗?会影响到你工作吗? l在它对你的影响里,有你想要去掉的吗?如果有的话,是什么呢? l是否你认识的所有人都遵循这个期待或假设,或至少会感受到它的影响力?

第三个阶段,我们用提问邀请来访者去重新建构一个自己更期待或偏好的想法与行动 l有没有一个理念是你更偏好或者你认为更有用的? l如果这个想法你觉得不完全的好,你希望可以做怎样的修改呢? l这样的修改对你来说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和行动?它为什么重要?

3、叙事实践很大程度上讲不是一个给出答案的治疗实践,治疗师更多的是问题提供者。有时就算咨询师假设答案在哪个方向,但来访者才是那个知道最后答案的人。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舒萝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有用 6 没用 0 6 0回应收起 杰克之路 2022-11-16 11:30:22 后现代谈话治疗方法 这一本《叙事疗法》和我在以前阅读过的APA丛书系列的《叙事疗法》都不错,两本各有侧重。这本《叙事疗法》的作者Martin Payne,英国人。

APA丛书强调对一个疗法的整体把握,对于疗法的治疗过程与技术内容相对概括。而这本《叙事疗法》,全书七成以上的内容都集中在治疗过程与方法的讲述。

如果对叙事疗法有一定了解,对于外化,分支故事和提问不会陌生。我在这篇书评里略过这些部分。感兴趣可以看这些文章。另外, 知乎@具微 对叙事疗法有很多精彩的内容分享,可以阅读她的文章。

jack pirate:叙事疗法简介7 赞同 ·

jack pirate:鹿鸣心理的《叙事疗法》- 挺有深度的一本书5 赞同 ·

我概括下这本书提到的两个技术,治疗文件和局外人。

【】治疗文件

治疗文件在叙事疗法中用于记录,分享,交流,纪念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能有的感受体悟,新的故事,人生计划,价值思考等。总的来说,凡是治疗师或者来访者觉得有必要,或者有益的事物,都可以信件、声明、证书、电子邮件、创意书写、录像、录音、绘画、照片等方式保留下来。

内容可以是庆祝,确认改变和成果,也可以协助人们摆脱外部权力强加的观念或知识。咨询师可以视来访者不同的年龄和个人特点,给予适合的文件形式建议。在这本书中,作者举了一些例子。比如他以奖状的形式作为6岁儿童的治疗文件;针对母女关系治疗,他提供了承诺书形式的治疗文件;他给青少年写信;他也会建议来访者自己进行文字创作,等等。

在叙事疗法看来,这些记录能够丰富我们对我们生命故事的理解,对个人的新的故事构建形成强化。

对咨询师来说,这些文件也丰富的治疗过程,咨询师可以和来访者就他们所书写的内容进行有价值的交流。

【】局外人

所谓局外人,指在咨询过程中,有数个咨询师旁听。在咨询接近结束时,这些旁听的咨询师以他们自己的观点叙说、分享关于这次咨询中的一些感受和体悟。

叙事疗法认为,来访者在对治疗师叙说了自己的故事之后,聆听来自“局外见证人”的反应与回馈,可以引发重新叙说,并强化、扩展支线故事。局外见证人联结与来访者所述的生命经验,并且提供意见,同时提醒在原始的叙事故事中,未受觉察或被低估的部分,进一步丰厚原本的故事。

要注意的是,局外见证人团队并不是要扮演专家的角色。团队成员应避免分析、诠释、建议或祝贺人们的行为。团队的目标在于看到人们的问题、挣扎以协助人们看到过去所忽略的部分。团队成员要表达对于来访者生命故事的共鸣,分享自己对于故事的响应,但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白、怀旧、说教或举例。

当然,局外人的设置会使咨询成本增加,有些时候折衷的方式是局外人团队由资历相对较浅的咨询师或者咨询助理组成。也可以录像/录音的形式,在事后给予“局外人反馈”。


叙事疗法中的很多思想和技术可以整合到其它的疗法中,比如当代的精神分析疗法,通过多视角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探索来访者内在的冲突,动机或需要。也可以到CBT中,帮助构建更“合适”的观念。当然,叙事疗法很容易整合到人本-存在疗法之中,毕竟,后现代主义和存在主义哲学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很多后现代哲学家同时也是存在主义哲学家。

这本书性价比不错,值得购买!

jack pirate:心理学&心理咨询书单23 赞同 ·

投诉 有用 1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1 0回应收起 Shivoham 2013-12-04 18:44:06 在叙说中贴近生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叙事疗法、焦点解决短程治疗与合作取向疗法并称为后现代三大治疗学派。SFBT接触了很久,但对叙事疗法和合作取向还比较陌生。昨天去找合作取向的材料是就顺便把这本也借了回来。 刨去所有后现代取向治疗都提倡的,咨询师“去中心化”、“去专业化”,案主才是其经验的专家等观点外,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的有以下几点:

1 专心倾听完成资料的搜集后,邀请案主对其问题进行命名非常重要,有助于把问题外化,强调问题对于人的影响,而非人本身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咨询师复述案主的话,一般都是把问题作为主语而非案主本身。比如,“抑郁症影响了你的生活”而非“你很抑郁”等。 2 特殊意义事件的解构,听起来很像SFBT中的奇迹问句,搬出治疗之外的重要他人,引导案主思考这位重要他人在见证了特殊意义事件后会有怎样的回应或感受,扩大案主的知觉,拓展资源。 3 支线剧情在我理解就像SFBT里面的例外问句,挖掘案主过往的资源。P77戴安娜的案例也通过罗列出过往的例外状况对案主给予了肯定和赞美,这样过往的正向经历就很容易被带到现在和未来。 4 这本书里谈到叙事疗法非常强调对已建构的主流价值观的反抗,咨询师要审视案主的问题故事是否收到未经觉察的社会价值、观念、假设所影响,所以就有建构-解构这一步,但我的问题是:这样很多责任都被推卸给建构的社会意识形态了,那在咨询室里案主表示想明白了,可走出咨询室回到主流价值观内如何保证还有效果呢? 5 P110改写主流故事的案例感觉有用到澄清和重构,咨询师并没有纠结在没法形成特殊意义的事件上,而是巧妙地基于案主的叙述引出了另一个故事。 6 儿童和青少年的治疗文件把我萌坏了,我也相信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对成人的治疗文件的效果我不太确定,也许就像作者自己说的“吸引儿童的技巧在成人面前稍显幼稚”,信件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并且由案主撰写和参与的治疗文件效果事半功倍。 7 合作取向中也会用到叙述(relating),我就在想它跟叙事的差别:是不是说叙事主要是案主旁白式的叙述(narration);而合作取向更像是有对白的剧目(play),由案主和治疗师共同创造。 8 命名(naming)是合作取向中也有的一步,但我不太了解这和叙事疗法中命名的异同。

以上就是读完这本书的一些想法,几个问题就等接下来5天工作坊和大会解答啦~ 投诉 有用 2 没用 1 2 1 1回应收起 蒙蒙 2020-12-22 00:15:45 《叙事疗法》第五章提问 11/365《叙事疗法》第五章提问 一个好人生命中最好的部分, 在于出自他微小,匿名,不为人知的 仁慈与爱心 所展现的行动! ——华兹华斯 在叙事治疗中,治疗师以尊重的态度提问,成为治疗对话的一部分,并且展现了对于人们经验的真正兴趣。 这样的提问促使思考过去,现在及可预见的未来。 借由提问发掘的特殊意义事件,联结成有意义的主题。 成为生命中重要的支线故事,通过敏锐和系统化的问话方式,可探索特殊意义事件,并将其融入人们的自我认同。 经由提问详加检视主流文化,所形成的假设,如何加重人们的问题,米歇尔,怀特对此过程发展出不同的隐喻有助于对实践工作的理解与指引。 在上面的金句和章尾小结中,大致将本章的亮点要点归纳了一下。 我个人的理解是,提问是件艺术活,来访者与咨询师的第一次对话,虽然是以故事为切入点,然而不同风格的问题,将会引出不一样的支线故事,随着话题一次次的深入,故事背后的关键因素,重要事件联结,慢慢浮现出来。 许多时候,咨询师会用陈述性问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来访者一步一步看到一个不被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及外在因素等等因素所左右的另一个自己,一个更接近内心真实渴望的自己。 在这一章里,作者推荐了8个提问例子及人生历程碑的图表,再加一个非常生动的真实案例分享形成了本章丰富有趣的内容,反复阅读,更可以有许多不一样的视角和触点, 本章是含金量颇多的一章,值得多次细读。

截止目前,本书《叙事疗法》已经读到一半,后面还剩五个章节,每天一章,感觉不错。 明天继续下面的章节。

投诉 来自豆瓣App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蒙蒙 2020-12-19 22:44:50 10/365《叙事疗法》3第四章扩展看待问题的视野 10/365《叙事疗法》3第四章扩展看待问题的视野

故事是贯穿每一个人生命的时光总结, 所以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有其意义所在。

而疗愈师会通过倾听来访者的故事,找到一些隐藏在支线故事下的关键因素。

或许许多人的故事描述并不如小说一样,满足几大要素。但是,当他们尝试着把自己分享的带有强烈情绪信号故事重新命名后,来访者对自己描述的故事,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继而产生下一步的行动,随着时间推移,行动带来成果。

来访者再次面对疗愈师描述同样的故事,他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和之前自己的体验感受又完全不一样了。

在这个过程中,疗愈师很多会运用怀特的地图定位表述。

什么是怀特的地图定位表述?其实就是治疗的大概轮廓。

地图一

1.与人们讨论问题精准,外化的定义时,描述应是仔细而精准的。

第四章扩展看待问题的视野87

2.描绘问题对于人们生活、人际关系及各层面的影响。

3.检核人们是安于现状,还是期待改变。

4.询问人们如此回答第3题的理由,以及他过去的生命经验是如

何影响他形成此种评价的。

地图二

1与人们讨论特殊意义事件的精确定义描述应仔细而精准。

2.描述特殊意义事件是如何影响,或可能如何影响他的生活、人际关系或其他层面。

3.脸核人们对于特殊意义事件的影响的看法是正向负向还是二者兼有的

4.请问人们如此回答第3题的原因,以及他去的生命经验是如何影响他形成此种评价的。

所以,扩展看待问题的视角,就可以从来访者描述的故事入手,再使用怀特的地图定位,调整下一步行动。

这个效果在书中第四章的那个案例里,更好的呈现出来。

大家如果有书,不妨拿出来,把这章的故事案例再看一遍,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今天就读到《叙事疗法》第四章第90页。

明天继续!

投诉 来自豆瓣App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蒙蒙 2020-12-18 21:31:12 你知道吗?取绰号也是一种“手段”哦! 09/365《叙事疗法》第三章读书笔记 章节名:协助人们描述问题

你知道吗?取绰号也是一种“手段”哦!

取绰号是儿时很常见的一个现象,那时替同学玩伴取绰号,也许玩闹的成分居多。

但是对于被取绰号的小朋友来说,心理还是不开心和抵触的。而为别的小朋友取绰号的小孩子,有一种恶作剧或者报复的快感成分在里面。

我小时候就被人取绰号为小辣椒,那时心里是极不开心也不服气的。

同样在《叙事疗法》第三章中,也有这样一段关于取绰号的描述 :小时候,有个鹰钩鼻的校长德古拉,总是背着手,威风八面地在校园巡视——我们为他取的绰号是“弗雷德”……

这段描述的令我们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当时并不明白为什么要为别人取绰号。

其实在大部分的状况下,为别人取绰号(命名)都会为人们带来控制感。

人们通常会因为无法解决问题而感到无力,无法解决问题会导致挫折感。 然而命名能带来控制感。 所以小朋友给别人取绰号,也是源自于自身对环境生活的控制感。 只是当时根本察觉不到控制感这些因素,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叙事治疗中,叙事治疗师也会尽可能的协助来访者重新取得对生活的控制感。

读到这里,感觉仿佛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原来如绰号还有这层含义。 原来叙事治疗也还有这样的一面呀? 真的挺不错的。

今日读到《叙事疗法》第三章协助人们描述问题 书中页码(P39~P68) 阅读时间42分钟 这一章内容丰富饱满很多,不仅有许多案例故事,还有许多可以拿来就能用的经验问句,比第一章第二章更有趣味性。 明天继续读第四章

投诉 来自豆瓣App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蒙蒙 2020-12-16 23:40:41 08/365《叙事疗法》第二章叙事疗法的理论背景 08/365《叙事疗法》第二章叙事疗法的理论背景 请相信我,如果你第一次读这本书,并且对心理学知之甚少的情况下,你会对这一章很苦恼。 原因是本章的文字很干涩,并没有大量的故事来增加趣味性。 但是有几段描述的话,大家会很有触动和画面感,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几句话是:丈夫可以偶尔对妻子施暴,也许是一年一次,妻子将永远活在恐惧 的胁迫下,随时担心下一次暴力攻击的来临。 政府对于学生行业成就的评估决策使得教师们因大量增加的行政文 书事务而被逼到绝望边缘,而学校主管总是要求教师于期限内完成。 ■因为青少年子女在体力上的优势,父母在家中难以对其施以管教。 ■妻子病重,先生在与主治医师会面时被告知能够随时进出病房探视, 但总是被行政人员拒于门外。当他终于设法见到主治医师时,警卫 却威胁要他离开。 人们内化了外在观点而进行自我审查的实例: ■一位女性的同伴不断以关心之名陪伴她,并告诫她应该如何选择衣 服、发型、阅读的书籍、观看的电视节目甚至在未告知的情况下 就来到该女子所在的运动俱乐部,查看她的行为,确保她并未与其 他男性过分亲密地交谈。直到这位女子因为无法对这种“关爱”的 举动心存感激而感到自责。 ■伤心的寡妇因为无法做到朋友让其“放下先生”的建议而觉得自己 无能。 ■女儿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而无法拥有自己的生活,但却接受她 在附近的兄弟无需照顾母亲的现状,只因为这是女性的责任。 ■丈夫坚持自己必须维持婚外情,因为他对于妻子及另一个女人 是全然不同的,妻子却因自己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而感到自责。

怎么了,有感触了吗?

今日读到《叙事疗法》第二章38页叙事疗法的理论背景。 明天继续第三章

投诉 来自豆瓣App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蒙蒙 2020-12-15 21:47:41 《叙事疗法》第一章 什么是叙事疗法 《叙事疗法》

第一章叙事疗法简介

叙事疗法源自于家庭系统治疗,会使用大量的问题,关注社会和家庭对个人的影响。以及反思团队的运用。

那么什么是叙事疗法?

先来聊一本书

这本书名为《四季变化的自然》,是由亚当斯和胡柏两个人共同著作。

他们二人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描述了乡间虽着季节而产生的变化。

一种描述,是以科学的方式,所包涵的主题有气候,随着地球绕行太阳公转轨道而产生的温度变化,土壤的化学变化,植物生长的生化观点,鸟类的交配与迁徙。

另一种描述能够唤 起情感共鸣,包涵了秋季旷野的朦胧之美,夜幕星空下,溪畔的报春花,远方杜鹃鸟的啼叫声……

对于相同季节的每一种描述都是真实的,但却又截然不同的论述时,我们能够窥得全貌,两种描述的结合丰厚了整个故事的面貌。

而心理治疗中的“叙事疗法”就是主张汲取经验不同的叙说方式,丰厚生命的故事,同时主张将焦点放在之线故事上。

治疗师通过来访者进行更完整的叙说,减少以刻板印象描述经验所带来的僵化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揭开叙事疗法常使用的几点。

第一点:语言。

语言就是世界。

他们有时会将有些熟悉的词汇赋予不同的意义使用出来。

第二点:咨询框架

其实是没有固定的会谈时间。作者自己更倾向于每次50分钟的时间长度。

以单薄故事取代问题故事。

使用外化语言。

……

时间关系,今日读到《叙事疗法》的第一章,简而易懂,有继续读下去的念头

明天继续读第二章

明天见!

投诉 来自豆瓣App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任苗 2018-05-21 14:54:42 颇具后现代特色的治疗方法 理论前提:

1)很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的治疗方法,去中心化,去本质,去权威;

2)强调社会构建,心理问题不能归因于个人特质,很多因为社会规范,比如性别、家庭等影响;

3)世界是语言构筑的。

方法特点:

1)强调支线故事或者特殊意义事件;

2)欢迎局外见证人在场,消解心理咨询师的单一维度,更加贴近真实生活本身;

3)描述故事,消解了时间序列,关键点从反反复复、幽幽暗暗的时间序列中把握。

关键技术:外化,解构,支线故事,特殊意义事件,行动蓝图,意义蓝图,运用治疗文件。

个人感受:比较自然,对于治疗效果存疑,可试试看。

© 本文版权归作者 任苗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pansin 2017-06-17 08:55:52 讲故事的心理咨询价值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短评区放不下,移步至此。

听过后现代主义三剑客海波老师的课,说实话对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这个最浅显的定义并不了解,读了这本书,按粗浅的了解,是对现代科学主义确定论的在反思,不确定性和去权威化是核心命题,显然个人的疑惑在于后现代的思潮仍离不开权威的旗帜,主义往往是用一个框架替换另一个。

扯远了,叙事疗法从心理咨询家庭治疗的分支出发,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能,佩恩对创始人怀特的钦佩渗透在字里行间,语录引用比比皆是。理论基础是语言在叙事中对人思维和心理强烈的干预能力,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经历、经验、认知、预期构建自传体人生故事,这个故事的叙述通过语言展现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体验有强大的影响力,心理问题往往是在主干故事中体现的偏差,心理咨询师要做的是发现这些问题主干故事中有显著差异的正向故事,对支线故事发掘扩展,引导支线故事成为主线故事从而实现疗愈。

技术应用中对问题的具体化,命名问题,对问题的外化是关键环节。关于提问、叙述、发现、引导,具体案例不再赘述,可以多读一读,细细体会。

对传统心理咨询的挑战包括视频记录观摩复习,第三者旁观,社会关系叙述,这些方式个人认为还需要因人而异,负面效果的控制相对困难,仪式化或形式化的认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是否存在差异也值得反思。

叙事疗法和认知疗法与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方法高度相关,但其对于语言、故事、叙述的应用把理论的应用推到新的高度,对来访者的影响,疗愈的效果以及效果持续上感觉具备较高价值,对一些个案应该有立竿见影的作用,值得推荐。

© 本文版权归作者 pansi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来自豆瓣App 有用 0 没用 0 0回应收起

更多书评 11篇

读书笔记 · · · · · · ( 共 7 篇 ) 我来写笔记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小冬子 展开 第55页 协助人们描述问题 小冬子

通过问句促使人们检视他们对自身的描述,以及支持这些自我假说的论述。问句的形式如下: 怎么会想到…… 这些观念是你的还是别人的?你是否曾经想过一个人为什么会这么做,你自己的观点的? 为什么总理在提到要政府协助民宗时,都只是提到“家庭”?这使身为男同性恋者的你有什么感受? 所以你跟自己说,你这样对她是因为你爸爸也这样对你的妈妈的。我想知道,怎么会认为自己的亲密关系必须要和父母亲相处的模式一样。你是在什么... 2015-01-20 08:40:09 1人喜欢

豆豆不语 展开 49页 豆豆不语 (吃货一枚)

对于精神分析疗法,我自己的感受是讨论不充分,也就是,它只达到了“主观感觉良好”。 即使精分取得了一个较好的效果,但一旦面对现实中突发的冲突,咨询效果会直接倒退,因为前期并没有在咨询中凝练出属于来访的面临困难的经验。精神分析注重自我感受,用自由联想的方式,这会让咨询师和来访都沉浸于一种区别于现实的幻想中,和实际生活是割裂的,也就是触碰不到真实的困难。 还有外化是有使用条件的,目的是减轻人们由于问题... 2023-01-03 10:22:03

豆豆不语 展开 叙说作为后现代的概念 豆豆不语 (吃货一枚)

叙事讲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看似平凡,但故事的底层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架构,认知架构又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概念和信念,以及我们要从生活中提炼出何种意义。故事组成了我们的生活。而叙事疗法的意义在于去理解人类生命的多元性,我们去理解来访的架构,以及由架构衍生出来的生命故事。 2023-01-01 23:13:20

蒙蒙 展开 《叙事疗法》第十章叙事治疗实务二 蒙蒙

15/365《叙事疗法》第十章叙事治疗实务二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案例 一个三十几岁的男子约翰,因为幼时目睹了小伙伴意外死亡,所以总做噩梦,为了躲避噩梦,每天都忙个不停,让自己很累,以便休息,但是因为长期如此,就令他有了焦虑,抑郁,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等诸多的现象。 来到心理工作室后,他随着治疗师的引导,谈起了这件事情的经过:在他9岁时,他和另一个小伙伴去爬树玩,他的朋友从树上滑落,正好掉落... 2020-12-25 22: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