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叙事心理治疗

叙事心理治疗 叙事心理治疗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李明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16-5 页数: 214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0121651 豆瓣评分 7.4 47人评价 5星19.1% 4星46.8% 3星29.8% 2星4.3% 1星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一本引领心理学学术潮流的书。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叙事心理治疗的学术专著,创造性地将叙事疗法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思想相融合。

一本能帮您远离烦恼的书。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遇到很多人。在叙事疗法中,这些人共同组成的这个群体,被比作我们人生的俱乐部。当我们遇到生活困境的时候,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忘记了我们才是这个俱乐部的老板,我们忽略了我们对这些人的会员资格的管理权。我们不经意间提高了那些给我们这个俱乐部带来消极影响的会员的级别,降低了本来可以让我们这个俱乐部更加美好的成员的级别。

一本能有效提升您情商的书。很多人会将自己所遇到的困扰“内化”为自我,譬如一个遭遇灾难的人,可能会因此产生“我是一个不幸的人”的自我界定。这种界定会大大削弱我们改变的动力。我们需要将人和问题分解开来,把注意的焦点放在问题上,这个过程就是外化。外化不但能帮助你理解当前的问题是如何形成的,而且能帮助你从根本上改变开创未来生活世界的方式。

本书对近三十年来兴起的叙事研究及叙事心理治疗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思想做了系统梳理和全面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拓展性研究。不仅充分地将叙事疗法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思想融合,在本土化方面做了很多突破,而且增加了大量生动典型的案例,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这种新兴的学科。

投诉 作者简介 · · · · · · 李明,山东博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东方心理学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耶鲁大学访问学者。任教于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督导、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生态与环境分委员会副秘书长。已出版《艺术心理治疗》、《性、生态、灵性》、《叙事疗法工作地图》等专著、译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原文摘录 · · · · · · 第二章 外化: 面对问题本身 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 ・(Michael White) (查看原文) 阿蔚 2025-01-22 06:44:51 —— 引自第51页 绪 言 “叙事”是一种比喻,正如“机器”“系 统”等。比喻的不同,隐含着世界观的差异。 如1747・(La Mettrie, 1709~1751)发表了《人是机器》(L'homme- Machine),把人比作机器,并得到普遍认可。这 个比喻充分体现了机械主义和庸俗唯物论的世 界观,但它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证明 是不可取的。 在家庭治疗领域它曾经被“系统”“控制 论”等比喻代替,但是学界最终选择了“叙 事”“故事”这样一种比喻。因为尽管之前的各 种说法给人的自主性留出的空间越来越大,但 终究没有充分承认人对自己生活的意向性,没 有充分肯定人可以为自己做主的能力。只有 “叙事”这种比喻旗帜鲜明地体现了人可以做自 己生活的主人(作者)的这样一种世界观、人 生观。 在心理治疗领域,“叙事”意味着一种“活 出自己”的承诺、人生哲学、世界观等。大 卫·艾普斯顿(David Epston)就认为:“或许 它(指叙事心理治疗)可以被看作一种世界 观?或者可以这么说,但这还不够。或许它是 种认识论、一种哲学、一种承诺、一种政 -1- (查看原文)

李明老师明塾·叙事五期必读书目第一本,读完啦。

0 有用lemorning 2020-02-04 18:26:44 没想到还有这个流派?这不就是我妈说的,语文水平决定思维???😄啊哈哈

4 有用漢回一家 2016-11-12 13:48:30 严格意义上这本书是一本导论,但又不全是,本土化的一些引述算是加分项,叙事心理学入门可以借由此有一个通透的理解再去读麦克怀特或许更好。叙事不是一种治疗方式,更像是一种生活哲学。

0 有用爆仔 2018-11-22 13:14:26 已购

0 有用赶鹅客人 2024-05-18 14:40:26 北京 有一章写得好硬啊。

更多短评 24 条

我要写书评 叙事心理治疗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热门 最新 好友 五色饭 2019-04-24 10:43:51 叙事是一种谈话方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李明老师在叙事初级班说花了一年的精力和心血把这本书写下来,而我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能阅读完毕。想起洪兰老师说的,大概意思是让大脑产生新的神经元连接的办法是去经历,但是时间有限,阅读就是最好的办法,去看别人用时间经历的结果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啊。

阅读是让大脑辽阔的最好的途径,没有之一。

因为上过李明老师的课程,有大量的案例和语言风格倍感亲切。最早了解叙事是因为擅长讲隐喻故事的台湾邱丽娃老师、台湾故事小王子周志建老师、《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的黄敦锦老师等等。李明老师是大陆叙事的先行者,这本书值得推荐。

阅读期间的笔记:

叙事治疗创始人均有家庭治疗的受训背景;

OH卡是基于人本主义与叙事治疗;

第一章的部分文字晦涩,文风刻板,概念化,像极了一板一眼的政治教科书。

第五章的部分讲叙事与中国文化的内容有点硬核拼凑之感啊,哈哈哈。

叙事治疗才是真正的三板斧技术:外化、改写、见证。

一、外化技术操作:

1、外化地图

命名问题、询问影响、评估影响、论证评估。

二、改写技术:

学习新的知识必然要建立在旧有的知识结构之上,要和原来的知识整合一体。这个说法很“脑神经科学”啊,洪兰老师的演讲力也有提到过关于神经元的连接需要组成一个区块,才能形成知识网络。

一言蔽之,改写就是找例外啊!

三、见证及其他

1、仪式感

2、回塑

寻找生命中的闪光点、积极面,能激发内在动力和能力感的事情。

3、蜕变式叙事治疗、叙事合作评估、反思团队

篇幅很多,但是我没怎么看懂。

4、治疗书信(叙述艺术治疗的一种)

艺术性表达治疗的方式之一,艺术家的小孩比较不容易有心理问题,因为放松,要求灵活(盛晓春老师)。

在表达性艺术治疗过程中,真正重要的是创造过程的价值,而不是艺术品的价值,在技术上看来访者的作品到底有多大机智并不重要。就像沙盘里摆了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在创造过程的状态以及他如何讲述沙盘故事的。

叙事诗歌治疗中其中一个案例是一个失恋的大学女生来做咨询,写了一首小诗,咨询师顺着来访者的诗歌写下去,赋予了很多积极正向、清新美好的意境。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这得对咨询师有多高的要求啊,真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还要学富五车啊。

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李明老师的背景知识广袤,真是渊博之人啊。

© 本文版权归作者 五色饭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有用 2 没用 0 2 0回应收起 🧗🏻那罗延 2021-08-17 20:39:46 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心理治疗领域的叙事学转向13

一 范式与心理治疗范式15

二 心理学的后现代思潮17

三 叙事的“真实性”悖论20

四 叙事哲学与心理研究22

五 叙事心理治疗31

六 叙事心理治疗的新趋势34

第二章 外化:面对问题本身51

一 内化:问题产生的基本途径52

二 外化的含义54

三 外化对话的操作方法55

四 外化的功能61

五 外化需要注意的事项63

六 外化对话的难点67

七 外化对话与其他叙事技术的关系71

八 外化练习72

第三章 改写:寻找问题之外的生活77

一 例外事件78

二 解构与建构81

三 解构和外化之间的关系89

四 丰富新故事91

五 改写的操作方法96

六 改写练习100

第四章 见证及其他:回到生活本身107

一 见证108

二 回塑(Re-membering)112

三 蜕变式叙事治疗113

四 叙事合作评估115

五 仪式的作用和应用的方法118

六 治疗书信121

七 反思团队126

八 叙事艺术治疗150

第五章 叙事心理与中国传统173

一 叙事疗法在中国的发展174

二 叙事疗法与佛教观念的汇通180

三 叙事疗法与道家思想的汇通188

四 叙事疗法与儒家思想的汇通193

五 叙事疗法与整合心理学的汇通199

参考文献201

附录209

投诉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更多书评 2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阿蔚 展开 第1页 阿蔚 (顺其自然 让一切自然流动)

绪 言 “叙事”是一种比喻,正如“机器”“系 统”等。比喻的不同,隐含着世界观的差异。 如1747・(La Mettrie, 1709~1751)发表了《人是机器》(L'homme- Machine),把人比作机器,并得到普遍认可。这 个比喻充分体现了机械主义和庸俗唯物论的世 界观,但它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证明 是不可取的。 在家庭治疗领域它曾经被“系统”“控制 论”等比喻代替,但是学界最终选择了“叙 事”“故事”这样一种比喻。因为尽... 2025-01-22 06:45:20

阿蔚 展开 第51页 阿蔚 (顺其自然 让一切自然流动)

第二章 外化: 面对问题本身 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 ・(Michael White) 2025-01-22 06:44:51

乐儿 展开 第6页 乐儿

心理治疗是生活智慧的传递而不是对人进行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