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一颗心长大
陪一颗心长大 陪一颗心长大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黄士钧 / 黄锦敦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每日微光
副标题: 两位心理咨询师爸爸的育儿手记
出版年: 2019-6-1
页数: 272
定价: 80.00 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303246762
豆瓣评分
9.5
12人评价
5星75.0%
4星25.0%
3星0.0%
2星0.0%
1星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两位充满爱、愿意陪伴孩子、拓展孩子内在空间的资深咨询师爸爸,共同打造视角独特的、从心理咨询专业角度出发的亲子育儿书。
借助于台湾两位具有心理咨询师背景的有爱父亲,在28篇记录了孩子成长生活片段的手记里,你可以看见一个细致入微的好故事,感受体验融化其中的理论 、方法、技巧。
书中两位爸爸给出了心理咨询专业实践的好东西:同理心、深呼吸、拥抱、完整看见、催眠语法、隐喻故事、身体潜意识沟通……
学会后,你也可以在带娃心情崩溃的时刻,不放弃,继续给孩子爱。把心理咨询上照顾人,照顾心的好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投诉 作者简介 · · · · · · 黄士钧
又名哈克
彰师大咨询辅导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生涯咨询硕士。近20年专业咨询训练经历。
著有:
《做自己,还是做罐头?》
《让爱成为一种能力》
《陪一颗心长大》
《生命的神秘配方》
《爸爸的鬼点子》
《和潜意识说说话》
黄锦敦
心理咨询师,叙事治疗取向训练讲师、督导。
著有:
《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
《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
《生命的神秘配方》
《最想说的话,被自己听见》
目录 · · · · · · 序 推荐序一 传递爱与被爱父亲的身影 推荐序二 每个人都必须学习如何倾听孩子,与孩子对话 陪伴现场目击一: 短裤、马尾、夹脚拖和咖啡——哈克夫人 李泓 陪伴现场目击二: 一辈子的礼物——黄锦敦夫人 范夙慧 作者序一: 没有奶,拿什么来喂养?——哈克 作者序二: 当孩子温柔的阳光——黄锦敦 第一部分 当心理咨询师成了爸爸 1.如此,我们就真的同在了 2.深呼吸,不放弃给爱 3.你是一个很好的孩子——灌溉力量的源泉 4.拥抱孩子,也拥抱我们自己 5.带着祝福的视野,接上孩子的力量 6.善用语言暗示,带来新可能 7.让我们 彼此呼唤 第二部分 在有趣的暗示语法里,找回温柔继续爱 1.以身体为沟通管道,让“隐隐的声音”被听见 2.暗示词的设计元素 3.与潜意识沟通 4.不一样的人生可能,可以这样开始发生 5.让孩子学会为希望发生的事找到途径 6.透过隐喻故事,新习惯可以这样发生 7.不气死自己,也不因盛怒而把孩子吓死的催眠语法 第三部分 陪孩子成为他自己 1.让孩子的独特,有个可靠的家 2.成为自己的主人 3.真实接触自己的情感 4.让善意,健康地长大 5.如何管教而不会成伤? 6.爱,永远都要在家 7.爱,是会传递的 策划手记 陪树长成树,陪花长成花 · · · · · · (收起) 我来说两句 短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热门 / 最新 / 好友 0 有用大悦超好运 2021-12-29 15:05:00 对于只关注事的人来说 有门槛 但意义重大
0 有用叽哩咕 2023-10-30 22:45:22 内蒙古 原来天下还有这样的父爱
0 有用木二小 2021-11-12 13:27:59 211101/1107~1112,可以再读
1 有用马冉冉老师 2020-01-10 14:41:54 非常喜欢的书,读过无数遍。亲子关系的深情,需要有意识地养成,
1 有用继续 2019-07-01 12:05:45 这本新出的彩版书,还原了台版原书的插画手绘,给了我很多想象的空间。 和读过的育儿书不同,这本书借台湾两位具有心理咨询师背景的“把拔”之口,写了28 篇文章,一个个细致入微与孩子相处的好故事,感受体验到融化在每天生活中的理论、方法、技巧。两位爸爸给出了心理咨询师专业上实践的好东西——同理心、深呼吸、拥抱、完整看见、催眠语法、隐喻故事、身体潜意识沟通……都在书里夹着。读过后,最大的收获是我可以在带娃心情崩炸裂的时候,对自己说一句:“深呼吸,不放弃。”让自己能继续给孩子爱。 质量很好,没有味道,所以一次买了两本,打算送给结了婚计划要娃的朋友。 (收起)
更多短评 7 条
我要写书评 陪一颗心长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热门 最新 好友 只看本版本的评论 继续 2020-06-04 10:02:35 文字版《爸爸去哪儿》,看“把拔”带娃的喜怒哀乐 书中的故事,细腻描绘爸爸与孩子单独相处时的喜怒哀乐,鲜活生动。
一个个真实的生活故事,就像镜子,帮助读者爸爸更好地理解自己,帮助妻子更好地理解丈夫,让孩子更能理解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读这本书,家中每个人都会从中受益。
两位充满爱、愿意陪伴孩子、拓展孩子内在空间的资深咨询师爸爸,共同打造视角独特的、从心理咨询学专业角度出发的亲子育儿书!
借助于台湾两位具有心理咨询师背景的有爱父亲,在28篇记录了孩子成长生活片段的手记里,你可以看见一个个细致入微的好故事,感受体验到融化其中的理论、方法、技巧。
书中两位爸爸给出了心理咨询专业上实践的好东西:同理心、深呼吸、拥抱、完整看见、催眠语法、隐喻故事、身体潜意识沟通……学会后,你也可以在带娃心情崩溃的时刻,不放弃,继续给孩子爱。把心理咨询学上照顾“人”、照顾“心”的好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继续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有用 1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1 0回应收起 每日微光 2020-01-10 14:51:30 妈妈们最想送给老公的亲子育儿书
圆脊软精装版 《陪一颗心长大》图书硬核卖点 一,妈妈们最想送给老公的亲子育儿书。
除了感慨“丧偶式育儿”,妈妈其实可以做出新尝试:
相信每一个爸爸都是有心、有能力好好爱孩子的,他只是需要学习。所以,送他一本好书吧。
不放弃,持续鼓励,让先生改变固有模式,有机会参与育儿,参与爱的流动,参与创造家庭温馨的氛围。
在每一天,陪伴和先生一起,实践、讨论、复盘那些带娃、爱娃的好方法。
二,每个人都能用的心理学心法和技巧。
谁都有带娃心情崩溃的时刻,抓狂的同时,心理咨询师爸爸会用专业上的好东西——同理心、深呼吸、拥抱、完整看见、催眠语法、隐喻故事、身体潜意识沟通……不放弃,继续给孩子爱。
超实用的技巧,让父母用爱的方式,陪伴那些爱哭、吵闹、不乖的孩子,找到大家都自在舒服的亲子状态。
三,文字版《爸爸去哪儿》,看“把拔”带娃的喜怒哀乐。
书中的故事,细腻描绘爸爸与孩子单独相处时的喜怒哀乐,鲜活生动。
一个个真实的生活故事,就像镜子,帮助读者爸爸更好地理解自己,帮助妻子更好地理解丈夫,让孩子更能理解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读这本书,家中每个人都会从中受益。
四,参考参考“别人家的爸爸”什么样。
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两位台湾心理咨询师“把拔”的生活全记录——原来,爸爸可以很温柔很耐心,爸爸可以深度参与养育孩子的全过程。
而且,他们还用男性的特质,创造一种有方法、有态度、有爱的育儿理念。
打破我们对“父亲形象”的刻板印象,新时代,爸爸可以是这样的。
全书四色印刷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每日微光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马冉冉老师 2020-01-10 14:44:02 陪树长成树,陪花长成花 陪树长成树,陪花长成花
2014年,第一时间得知,哈克与锦敦在宝岛联手出版这本《陪一颗心长大》,就想办法快递代购回来一睹为快。掩卷长叹,感慨不已——我们从未读到过如此情真意切的父亲育儿书,或许,它有可能改变一代中国父亲的亲子理念。当时,心中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希望可以把这本书的简体版引入大陆。一转眼几年时间过去,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牵起这份缘分,以精装典藏
定制版的方式,让我们的梦想得以成真。
在做这本书的过程中,恰好我们也在孕育自己的第一个宝宝,陪一颗小胚胎长大的过程,让我们对父母与孩子的话题,也有了更深的体悟。
一个生命自有ta的来去,即便身为父母,似乎也无法左右什么。就连ta的受孕,也非我们的决定,心心念念要ta来时ta不来,ta自己想来的时候就来了。至于ta的一生,更是非父母意愿可以左右。
那天,偶然在朋友圈里看见一句话——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这不正是父母与孩子最理想状态嘛,陪一颗心长大,长成自己。
我们愈发坚信《陪一颗心长大》这本书的好,是因为三个维度:
它能帮助你重新看见你的小孩;
它能帮助你重新理解你自己的童年,重新理解你的父母;
它能帮助改变你在亲密关系中的视角。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我们还没有遇见过哈克,所以对哈克家两位千金的故事,只是从书中得知。去台湾旅行时,却见到了锦敦两次。
关于锦敦家的一儿一女,印象最深的故事,是我们共同的一位朋友谈起的。有一次,他们去锦敦家做客,锦敦在餐桌上,非常自豪地把儿子采奕写的小说(或是诗歌),朗诵给朋友们听,并说采奕在写作上真的很有天分,语气中满满都是欣赏。他是真的看淡了采奕排名靠后的学习成绩,因为他深知,这个儿子的天赋不在课业上,而有可能是在写作或其他事上。他相信这个小孩老天自有安排。
因为愿意把孩子“归还”给老天爷去照顾,他放松,孩子也放松。不由让我想到哲人纪伯伦那首著名的诗歌《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童年不被爱,不是你的错
去台湾旅行时偶遇锦敦,我(冉冉)说:“请你务必转告你的女儿小蔓,她说的那句‘我想妈妈我有哭,我有做自己’,让我很深地懂得了自己小时候的敏感、任性、爱哭。她是我的老师。”
重新读懂自己,让我明白,曾经因为这些性格特质而挨过的打骂,真的不是我的错。
而在女儿陷入漫长的情绪崩溃期的时候,锦敦抱着孩子的同时,也抱着自己的内在小孩,他不再重复母亲曾经用闽南语重复的抱怨“我是欠你多少,要被你这样糟蹋”,他改写了家族的轮回模式。
重新读懂父母,让我理解,我的父母之所以没有办法这样好好陪伴我,是因为他们无处安放自己的内在小孩。
在阅读《陪一颗心长大》时,我仿佛也重新过了一遍自己的童年。在这个幻想的平行宇宙里,我为自己匹配了一对更懂爱自己、于是也更能爱我的父母。我与自己,与父母,都完成了某种程度的和解。
如果,我们在童年,就从父母那里习得了一种“自我厌弃”而非“自我呵护”的方式,这一生,“爱自己”可能都是咫尺天涯的距离。当你深深地明白了自己在童年的经历,于是,才愿意伸出手去拥抱那个没有被爱够的自己。我们才可能开始愿意去爱自己。
面对突然哭闹着要妈妈的六岁女儿,哈克说:“如果知道有一个人,真的会在很困难给爱的情境下,依然努力给爱,即使爱的能量不那么充沛不那么流动,那一份愿意撑起来继续爱的心,会
让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的人,愿意开始相信:会不会,我真的值得被爱。夹一块肉片,到女儿的儿童餐具里,舀一勺汤,到女儿的小汤匙里。我用行动,让女儿知道,爸爸今天会照顾到底。”
因为哈克与锦敦同为心理咨询师,在学习心理咨询术业的这些年里,他们也都在不断自我修行、自我疗愈,又陪伴了许许多多寻找自我人生方向的成年人,他们一定深知,童年给予一个人的终身影响是多么根深蒂固。他们一早就打定主意,要做一个不一样的父亲,要用不一样的父爱去撑起孩子的天空。
在欣赏他们养育孩子的故事中,我分明看见两位也曾在童年伤痕累累的男人,是如何一次又一次抱起自己的内在小孩,用力去爱孩子的。这样真实的努力,很不容易,于是感人。
夫妻一程,携手同心
“深呼吸,不放弃,继续给爱。”哈克如是说。
有一次,我们夫妻口角,我步步紧逼,一句句怼他,刀哥愤而摔门离家。我在家痛哭,觉得被全世界抛弃。哭了一会儿后,我忽然觉得这样的戏码一再演下去,也实在没有什么意思,就“练习”着用新的方式来收拾残局、重续前缘。
“亲爱的老公,刚刚来自我记忆仓库的愤怒,把我心里面的爱盖住了。当愤怒退潮,爱才会出现。对不起,让你很辛苦。我也很辛苦。我只是在气自己,为什么没有在当时,就有能力跟
你真实沟通,而是选择放弃自己的声音。我气的不是你,我气的是自己。”
而我的先生,不习惯表达情感的中国男人,这样回应我:
“面对你突如其来的情绪,其实我也委屈。我能做的,只有放过自己,放下,深呼吸,坚持给你爱。”
看到这句话,我落泪:原来,他也一直在亲密关系中学习、在成长、在进步。读《陪一颗心长大》时收获的好种子,在我们心中慢慢生根发芽,在不经意的时刻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夫妻也好、父母也好、孩子也好……乃至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关系中的两个人,这一生能聚在一起,说到底,都是缘分使然,能好好相爱走过一生,总好过爱错位的遗憾吧。学习爱,就是学习珍惜今生的缘。
借由《陪一颗心长大》这本书作为桥梁,我们将透过“方糖读书会”,持续在整个华人地区推广“爱自己于是更能爱孩子”的亲职新理念。愿更多被这本书感动的你,加入我们,共同创造新
时代的新父爱故事。
文:马冉冉&刀哥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马冉冉老师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