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故事的科学

故事的科学 故事的科学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雅诺什·拉斯洛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叙事心理学导论 出版年: 2018-1-1 页数: 292 定价: CNY 59.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3227730 豆瓣评分 7.6 13人评价 5星23.1% 4星30.8% 3星46.2% 2星0.0% 1星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作者简介 · · · · · · 本书是岭南师范学院心理学系叙事心理学所上的一门课程,译者将此书作为教材,本书是该学科的一门较新的教材,探讨了叙事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渊源,阐述了叙事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介绍了叙事心理学在心理治疗等到领域的应用研究,还讨论了叙事心理学的贡献、学界的批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录 · · · · · · 绪论 叙事的本质 叙事分析 科学叙事心理学的开端 第一章叙事心理学的基础 人类知识的叙事本质 叙事学 叙事的指称性 治疗叙事中的指称性 作为叙事的历史学 作为叙事的科学 叙事的因果关系 诠释学成分 叙事中时间的作用 特定体裁的特征 体裁原型 叙事标准 叙事性理解 叙事性言语行为 叙事视角 心理叙事学 总结 第二章叙事在心理学中的位置 心理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认识现实/理解叙事 现象复杂性的问题:叙事作为一种复杂模式 进化论中的复杂性问题 进化和文化进化 空间和叙事 时间和叙事 叙事目的和行为 心理学的考古学范式 叙事作为历史文化心理学的媒介 叙事心理学与文化进化心理学 总结 第三章叙事心理学与后现代主义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与精神分析 叙事性作为意义建构的一种约束 叙事文学和叙事心理学 叙事心理学是意义的心理学 总结 第四章叙事心理学对第二次认知革命的贡献 实验和社会心理学中的叙事心理学先驱 巴特利特与意义心理学 实验社会心理学中的意义问题 心理意义的社会文化方面 沟通与认知 叙事心理学方法 社会认知与叙事心理学 总结 第五章关于表征 作为一种表征形式的经验 一个插曲:又一次与文学有关 回到经验的表征形式 暗指 叙事中经验的构想与反复 表征的传播 叙事传播 总结 第六章社会表征理论 社会表征的功能 社会表征过程1:锚定 社会表征过程2:具化 社会表征理论与传统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关系 社会表征的实证研究 社会表征研究中对观念进行叙事训练的运用 叙事方法如何有助于社会表征的解释潜力 认同和社会表征 个人认同 社会认同 群体认同和社会世界的表征 群体认同作为群体边界的划界 总结 第七章认同与叙事 自传分析的麦克亚当斯模型 自传叙事连贯性分析的巴克雷模型 关于自我知识的根源 自我发展研究的叙事观点 心理创伤与叙事 治疗性叙事 生命故事作为一种社会建构 生命故事或生命中的故事:重大生活事件 总结 第八章语言和心灵 语言和世界观 语言形式与思维形式 内容分析 语言和人格 语言和情境 内容分析的自动化 目标访谈 叙事访谈 总结 第九章叙事心理学的内容分析 人物及其功能 对空间一情绪距离的控制 叙事的视角 叙事中时间的角色 叙事评价 叙事连贯性 自我指涉的心理学解释 否认 叙事心理学中内容分析的计算机化 叙事内容分析程序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检验效度时我们测量什么 总结 …… 第十章社会记忆和社会认同 第十一章科学叙事心理学的起源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关键术语表 译后记

叙事是组织经验的固有形式,并塑造了人类的内心世界。

0 有用Ida 2018-06-25 17:12:52 国图

0 有用yaleiyalei 2018-04-28 20:36:26 只谈叙事者,不谈接受者。

0 有用丁白 2024-09-21 21:56:24 中国香港 补标。基本没有cover到近些年语言神经科学的结果,多数停留在一些关于故事的报告实验所获结论上…还有太多在泛泛讨论叙事的心理机制,三星了。

0 有用刘牧野 2024-11-02 20:00:30 广东 摸不清线索

更多短评 8 条

我要写书评 故事的科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热门 最新 好友 袁可可可可燃 2021-01-23 21:50:28 叙事中的心理学(渐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言与后记

前言:该书作者雅诺什·拉斯洛为匈牙利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的社会心理学教授,也是匈牙利佩奇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负责人。该书包括绪论在内共有12章,探索了人们如何通过讲述故事来建构自己的生命世界和自身的认同。该书最大的特点是首次在叙事的诠释学研究与科学研究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提出了科学叙事心理学的概念,并基于语言分析与计算机技术,提出了一种揭示叙事文本中心理学意义的新方法学。

后记:我们的初始假设是:人们在故事中并且通过故事在多个重要方面建构自我。他们在叙事中表达他们的经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如何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组织起来的,以及如何创建自己的认同的。也就是说,我们非常重视语言和人类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与 叙事和认同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叙事语言(承载着心理内容的复杂模式),我们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科学地认识了人类社会适应的心理过程。

第九章 叙事心理学的内容分析

波利亚等人根据叙事情境的时间层面和生命故事所诉说的事件的叙事层面的关系,也就是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的关系,区分出了三种视角:

1.现在的视角,过去的事:作为“故事的发声者”可能用回溯的(retrospective)叙事视角回忆并讲述事件;

2.过去的视角,过去的事:作为“故事中人物的发声者”,则是用体验的(experiencing)叙事视角讲述经历那些事件时候的情况。

3.现在的视角,现在和过去的事:重新体验的(re-experiencing)叙事视角,“无论叙事视角还是叙事内容都与叙事情境有关”

(我无法辨别1和3的区别,如果叙述者都是故事中的人物,即“同叙述者”的话,那实际上1和3是一样的。就是刘阳的《叙事逻辑》里所讲的,2是在场,1和3是离场之后的反思。)

P188

一个关于视角和认同状态之关系的实验结论: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袁可可可可燃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