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

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 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黄锦敦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副标题: 儿童·故事·游戏·叙事治疗 出版年: 2017-6 页数: 288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9603418 豆瓣评分 8.6 64人评价 5星56.3% 4星29.7% 3星14.1% 2星0.0% 1星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是一本每一位学习叙事治疗的心理咨询师必读的书,我曾经在很多叙事分享群和微信群里见到学习叙事的老师带着一颗热情的心,跟大家分享并共读此书。

现在,我很高兴能够把这本书的简体版带给大家。这本书收录了黄锦敦老师20多年从事叙事治疗的29个经典案例故事和分析,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和编辑,阅读它的过程让我时时反思和落泪。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我们要把孩子当作专家而非问题,我们要了解孩子而非评价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你能否透过主流评价,看到并鼓舞他们生命中的“热情”所在?你能否给孩子创造一个发挥自己生命潜能的舞台?……

因此,除了学习叙事的心理咨询师,我更愿意把它介绍给更多普通的陪伴孩子成长的老师和家长们。相信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聆听到孩子内心的美妙歌声,陪他们一起面对生命的挑战,遇见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光荣时刻。

【陪伴孩子三部曲】

看见——孩子的天赋与美好

唤醒——孩子的尊严与力量

遇见——孩子的幸福与光荣

  1. 地位权威:本书为台湾第一本儿童叙事治疗实践的结晶,蕴含了作者20多年丰富而深刻的育儿智慧和实践心得。

  2. 名家推荐:本书获得台湾知名心理咨询师吴熙娟博士、叙事王子周志建博士、心灵魔法师林祺堂博士、黄士钧博士等联合推荐和高度评价。

  3. 内容深刻:本书所有故事均来自作者20多年来陪伴孩子的真实经验。这些故事鲜活生动、力透纸背、充满了智慧和生命力。通过阅读这些故事,读者可以活学活用,跟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陪伴故事。

  4. 适用性广:学校、家长和助人工作者应该共同合作,支持孩子以他们喜欢的方式生活,并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因此,本书既适合所有从事叙事治疗的心理咨询师和学员们,也适合长期处于教育一线的老师和家长们学习使用。

投诉 作者简介 · · · · · · 黄锦敦

(台湾知名心理咨询师,一位致力于儿童叙事治疗的温情学者)

喜欢创作,从木工、手作灯具、发展治疗性卡片、写书、带领工作坊到生小孩……觉得都是美丽的作品;

喜欢旅行,在移动中感受安静,在变化中体会简单;

喜欢叙事治疗,近年来持续投入书籍与治疗性卡片的创作。

已出版作品有——

图书:

《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陪一颗心长大》

《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生命的神秘配方》

治疗性卡片:

《哇卡:叙事治疗独特结果问句卡》《哇卡二:生命故事卡》

《悟卡:叙事治疗重组会员对话卡》《热情渴望卡》《亲职卡:亲职对话澄清卡》

目录 · · · · · · 推荐序(一) 叙事,是一种陪伴孩子的美学 / 001 推荐序(二) 深情的叙事工作者 / 005 推荐序(三) 助人工作者,真的听懂了? / 009 序 言(一) 一种款待与一种唤醒 / 002 序 言(二) 叙事温泉的疗愈能量 / 006 第一篇 创造一个说故事的内在空间:叙事氛围的营造 孩子的舞台 看见孩子独特故事的视野 / 004 让自己想要的事情发生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 008 装载故事的秘密基地 和孩子独特的对话通道衔接 / 012 在那卡西的音乐声中 好奇与不预设立场的态度 / 016 结语 / 022 第二篇 把孩子和问题分开:外化 愤怒当了主人 用拟人化的方式把问题和孩子分开 / 028 看清你的底细 像侦探一样看清问题的面貌 / 033 我有一个聪明的朋友 探索独特的新故事 / 038 吵架使用手册 与问题建立新关系 / 043 结语 / 050 第三篇 寻找问题以外的故事版本:支线故事的入口 从认识孩子的兴趣开始 用兴趣与热情唤醒支线故事 / 056 美好的相聚就是新故事 用心经营每一次相聚 / 061 陪孩子走路回家 支线故事藏在不起眼的生活细节里 / 066 二十岁的自己 善用时间轴概念 / 070 结语 / 076 第四篇 让孩子的支线故事细致而精彩:支线故事的丰厚 红色怪兽不在时 看见支线故事的脉络 / 082 幸福的面具 让故事有厚度 / 087 兔兔的月亮和太阳 让孩子在支线故事里停下来 / 090 让“机车怪”转型 好奇支线故事的细节与实践 / 096 结语 / 102 第五篇 与爱的声音联结:重组会员 当你寂寞时会想起谁 让孩子和失去的关系再次联结 / 108 原来妈妈一直在看顾我 参与和见证孩子的支线故事 / 113 让陪伴从自己开始 让自己成为支线故事的重要资源 / 118 结语 / 122 第六篇 给孩子一个舞台:观众与见证 心情火山不生气 让“重要他人”成为观众 / 128 交换我们的故事 成为彼此的观众 / 132 邀请见证的卡片 运用文件创造见证与回响的空间 / 137 结语 / 142 第七篇 跟孩子的“重要他人”合作:与系统工作 给妈妈的邀请函 用珍惜的态度对待系统中的照顾者 / 148 让对话发声 协助孩子与照顾者找到适合的对话通道 / 153 画恐龙大赛 善用系统中的重要关系 / 158 结语 / 162 第八篇 小奇的山羊村:一个个别的咨询实例 第九篇 与父母的咨询工作 我不要上学 视野的延伸,从问题到生命课题 / 227 当兄弟是一辈子的事 从负责自己的50% 开始 / 234 那个没有耐心的自己 跟问题Say hello / 240 结语 / 246 后记 永远的朋友 / 248

若我们不去解决问题背后的“学习提示”,只想赶快解决,往往会发现许多努力都徒劳无功,错了方向,甚至为了快点解决问题而使用极端的手段,常带来更多的困难与伤害。 (查看原文) maldini8307 2017-10-31 16:34:23 —— 引自第246页 当我们把问题外化后,孩子和我们就可以像侦探一样,把问题的底细好好地摸清楚。我们就有机会好好地“追踪”“监视”问题,并做出“判断”,理解问题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到底在想什么,问题带来的损害有哪些,问题是从什么通道找上门的。当我们对问题的生命越来越清楚时,就可以找到面对问题的方法与力量。

夏哈哈 2019-09-28 23:20:30 作为叙事治疗的入门书,这本书写得简明动人。台湾老师写的书往往更有人情味,充满着浓浓的关切,还看过黄锦敦老师的《最想说的话,被自己听见》,都非常动人。很值得一读

0 有用小丫头 2017-08-17 17:01:19 作者记载了自己通过叙事治疗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的案例,我买书的初衷是以为可以通过看书,换一个通路,通过与孩子游戏与询问,找到一个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但是读完以后觉得专业性很强,作为普通家长而不是专业心理专家很难借鉴。

0 有用书旅妙成 2025-01-05 18:04:28 贵州 高手就是高手,读一遍不够。

0 有用9 2019-09-26 22:59:52 将问题跟人分开

0 有用刹仁酱 2022-06-25 18:04:15 超多实操指引啊

更多短评 31 条

我要写书评 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热门 最新 好友 重光书影 2019-11-08 14:52:05 这本书,教你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 前几天我正在吃饭,同事打电话过来,虽然是邻居,她很少主动找我,因为要辅导孩子功课,带娃上各种兴趣班,根本没时间找我,

我从她的声音里听出了焦虑,她说,儿子这学期注意力很不集中,成绩退步了很多,原本以为通过努力慢慢集中了,成绩也赶上来了,但是昨晚儿子突然很失落地跟她说自己其实并没有进步,一切都是装的。

前阵子看过的这本书《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这本书是台湾第一本儿童叙事治疗的书籍,豆瓣评分8.9,作者黄锦敦是台湾知名叙事治疗取向训练讲师、知名督导与心理咨询师。他结合自己多年来与孩子相处的实践,通过大量真实的故事与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叙事治疗的几个核心理念和方法呈现出来,读者把它评为“最有温情的书之一”。

一、外化——把孩子和问题分开

把问题外化,是叙事治疗里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将问题和人分开,认为问题不等于孩子这个“人”,从而让孩子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问题。把问题外化的方法通常是对问题进行命名、绘画。

这里作者举了个《愤怒当了主人》的案例,他让一个上二年级的小孩子画出“愤怒”的样子,经过与孩子的探讨,孩子深刻地认识到它的到来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以及自己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愤怒会找上门来,当愤怒远离自己时,自己的心情如何,最后分析怎么做,愤怒才会离自己远一点。

这样孩子可以像一个侦探一样去探索某种情绪或习惯对自己的影响,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自己可以如何解决。

当他们能非常清晰地知道问题的所在时,也更有力量找到应对的方法。

把问题外化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方式是制作“使用说明书”,对某种问题使用说明书的制作,包括它的功能、使用注意事项、如何保养、如何维修等。

这个方法也可以运用在孩子之间吵架、使用手机上,它可以有效梳理出我们与问题与不是对立的关系,学会与问题好好相处,就能通过比较有创意的方式改变人和问题的关系。

二、用独特的视野寻找支线故事

一个人能述说出来的故事永远只占他全部经历的一小部分,因此,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暂且放下这些问题,真正走进孩子的生命,去倾听那些被隐藏或忽略的故事,这些版本的故事就是叙事治疗里的“支线故事”,也即“有别于问题的故事”。

爱迪生就是一个支线故事特别丰厚的人。爱迪生小的时候成绩很糟糕,又很爱问一些看起来不着边迹甚至不可思议的问题,经常惹得老师很生气,因此也常被老师训斥,有时甚至打他。

老师把爱迪生的妈妈请到学校来,当面批评他:“他太笨了,总是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成绩也很差,我们没办法教他。”

他的妈妈并不这么认为,她觉得爱迪生问题多是因为爱思考,好奇心强,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

她把爱迪生接回家,尽自己的所能激发爱迪生的兴趣,让他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里尽情探索与发现。这才成就了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也衍生了很多发明过程中的有趣的事。

在兴趣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专家,孩子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对孩子的兴趣表现出好奇,孩子展现出来的样貌会与被问题贴标签的他截然不同,因为兴趣里包涵着人们的热情,他们能在其中感受到快乐。

三、时间轴——看到孩子的另一面

翁开诚教授在《说故事的魔力》一书的序言中写道:“人的生命开始历史化,问题也就不再是孤立而又巨大地存在着,问题以外丰厚又连贯的生命力量也就有机会出现。”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我们会惯性地聚焦在问题上,或者说聚焦在出现问题的孩子身上,却忽略了没有出现问题时的他。

时间轴可以把故事退回过去,在没有出现这些问题时,孩子有过怎么样快乐生活的场景,通过看见孩子生命中被忽略但美好的部分,可以使孩子自己重新回到那种感觉里,这样能让他有更积极的自我认同,从而促使他更有信心和力量面对遇到的问题。

时间轴可以把问题定格在当下,寻找有别于问题的支线故事。

时间轴也可以把生活推向未来,例如可以让孩子做“中考以后”、“高考以后”等的愿景,让孩子对未来有期许,然后回到当下,去尝试做有利于实现愿景的事情,问题也能往好的方向发展。

每个孩子来到这世上时都是一张白纸,经过涂鸦长成现在的样子,这些涂鸦者可能是社会,可能是家庭,可能是自己,他们每个问题故事的背后一定有更多更美好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挖掘、停留和欣赏。

希望我们都可以陪孩子一起面对生命的挑战,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重光书影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龙晓谈谈 2019-04-19 11:59:00 孩子需要的是被“发现”,而不是被“改变” 作者应该是位男士,但是不仅文笔细腻流畅,还有一份对孩子温柔细腻的体察关照。全书充满陪伴“问题”孩子的细节,那些给周围人带来麻烦和困扰的孩子,在他的笔下却那么可爱,那么惹人心疼。

在大部分家长眼里,孩子似乎就是由一个一个问题组成的。对孩子关爱少的,要么粗暴处理,要么满不在乎;对孩子十分在意的,则天天为孩子的问题发愁,最大的心愿就是将问题解决掉。

并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我们的眼睛和心有问题。

最令我震动的是其中一章:把孩子和问题分开。孩子是孩子,只是问题来了,才让孩子看起来有问题。我们要帮助孩子看清这个问题,抓住他,和孩子想办法赶跑它。这是多么深刻又朴素的道理啊。

以前觉得好家长的最高境界就是爱孩子,不管他有没有问题。现在猛然意识到这句话已经把自己放在了高孩子一等的位置,意思是不管你如何差,我都会依然垂怜你。家长就像普照万物的阳光般神圣纯洁,对每一个角落都施以同等的恩惠,家长真是“救世主”!

只有把孩子和问题剥离开来,孩子永远只是那个纯粹的孩子,我们的爱也会始终如一。无需强迫自己变成强颜欢笑的“好家长”,我们要做的是把笼罩孩子的问题赶跑,也只需要这样。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龙晓谈谈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更多书评 2篇

读书笔记 · · · · · · ( 共 8 篇 ) 我来写笔记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maldini8307 展开 第50页 第二篇 把孩子和问题分开:外化 maldini8307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

当我们把问题外化后,孩子和我们就可以像侦探一样,把问题的底细好好地摸清楚。我们就有机会好好地“追踪”“监视”问题,并做出“判断”,理解问题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到底在想什么,问题带来的损害有哪些,问题是从什么通道找上门的。当我们对问题的生命越来越清楚时,就可以找到面对问题的方法与力量。 2017-10-31 16:58:31

maldini8307 展开 第246页 第九篇 与父母的咨询工作 maldini8307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

若我们不去解决问题背后的“学习提示”,只想赶快解决,往往会发现许多努力都徒劳无功,错了方向,甚至为了快点解决问题而使用极端的手段,常带来更多的困难与伤害。 2017-10-31 16:34:23

荆棘鸟 展开 第130页 心情火山不生气 荆棘鸟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人的自我认同深受人际关系中他人的影响,即一个人怎么定义自己,常与生命里所经历的人际关系有密切关联。因此,如果有机会让孩子的“重要他人”走入孩子的新故事里并发声支持,对于孩子的偏好故事与自我认同的发展,常常是一种令人惊喜的帮助。 2017-09-04 13:48:22

荆棘鸟 展开 第111页 与爱的声音联结:重组会员 荆棘鸟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当我们鼓励处在失落经验里的人要“赶快忘记悲伤,然后往前走”,要“真正道别”时,往往会令他们感到麻木与绝望。如果我们可以跟失去的亲友在某种程度上保持联结,让故事延续下去,用关系的“再次联结”来取代“关系断裂”,那些美好的故事也能继续叙说,持续丰富人的生命。

搜索更多叫 “黄锦敦” 的作者 最想说的话被自己听见 : 叙事实践的十五堂课 最想说的话被自己听见 : 叙事实践的十五堂课 9.3(35人评价) 张老师文化出版社 / 400 想读在读读过 陪一颗心长大 : 两位心理咨询师爸爸的育儿手记 陪一颗心长大 : 两位心理咨询师爸爸的育儿手记 8.8(54人评价) 黄士钧(哈克) / 黄锦敦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8-2-1 想读在读读过 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 : 儿童·故事·游戏·叙事治疗 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 : 儿童·故事·游戏·叙事治疗 8.6(64人评价) 黄锦敦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17-6 / 42.00 想读在读读过 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 : 敘事治療與旅行的相遇 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 : 敘事治療與旅行的相遇 8.9(37人评价) 黃錦敦 / 張老師文化事業 / 2014-1-22 想读在读读过 生命的神秘配方 : :两位治疗师谈人生的精采与安静 生命的神秘配方 : :两位治疗师谈人生的精采与安静 (评价人数不足) 黄锦敦 / 哈克(黄士钧) / 台北,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2015 / TWD310.00 想读在读读过 陪孩子遇見美好的自己 : 兒童•遊戲•敘事治療 陪孩子遇見美好的自己 : 兒童•遊戲•敘事治療 (评价人数不足) 黃錦敦 / 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12-3 / TWD 260.00 想读在读读过 人生的精彩与安静:两位心理治疗师的生命配方 人生的精彩与安静:两位心理治疗师的生命配方 (评价人数不足) 黄锦敦 / 中国纺织出版社 想读在读读过 陪一颗心长大 : 從心理諮商到養兒育女 陪一颗心长大 : 從心理諮商到養兒育女 (评价人数不足) 黃士鈞 (哈克)/ / 黃錦敦 / 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2014-6-25 / 300 想读在读读过 陪一颗心长大 : 两位心理咨询师爸爸的育儿手记 陪一颗心长大 : 两位心理咨询师爸爸的育儿手记 9.5(12人评价) 黄士钧 / 黄锦敦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9-6-1 / 80.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