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精神分析复杂性理论(万千心理) 精神分析复杂性理论(万千心理)作者: (美)William J. Coburn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品方: 万千心理 副标题: 治愈性改变的临床态度 原作名: Psychoanalytic Complexity:Clinical Attitudes for Therapeutic Change 译者: 吴佳佳 出版年: 2021-11 页数: 184 定价: 4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南嘉—万千心理”先锋译丛 ISBN: 9787518432264
内容简介 · · · · · · 精神分析复杂性理论是一种跨学科的诠释性理论。它提供了一个理解框架,用于诠释情绪困扰及与之相关的痛苦的人际关系体验产生并持续存在的原因。在实践中将这一理解框架转化为临床敏感力(或特定的临床态度),将推动临床工作者的工作,更有效地应对困扰,获得改变。本书适用于精神分析师、临床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师,以及其他对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领域中的新趋势感兴趣的心理卫生工作者、学者和教师。
作者简介 · · · · · · 威廉·J. 科伯恩(William J. Coburn)
·美国洛杉矶精神分析师和临床心理学家
·《国际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杂志》联合主编
·美国洛杉矶当代精神分析研究所高级教职人员、培训师及督导师
目录 · · · · · · 引 言 精神分析复杂性——(几乎)全然关乎态度 第一章 复杂性、治疗行为及杰克的案例 第二章 态度 第三章 关于个人主观性的两种态度 第四章 复杂性理论与情绪生活 第五章 游戏态度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可以说,本书的核心内容围绕他提出的十大核心态度展开,分别是:态度1:持之以恒地尊重人类体验和个体的复杂性;态度2:我们永远嵌入在情境中,无法脱离,态度3:我们的历史、当前的状态以及所处的环境是体验的来源,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永远含糊不清;态度4:自我催化与循环发生;态度5:非线性以及在现象学层面重视“感觉”的复杂性;态度6:拥抱认识论上的笨拙;态度7:区分交流的不同维度一现象学层面和诠释性/形而上学层面;态度8:关于个人处境、情绪责任、潜在的(有限)自由的难题;态度9:怀抱最基本的希望,即尽管我们可能无法具体设想未来会以何种形式呈现,但我们对想象中的更好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态度10:坚持探求的精神/基于信任的诠释学,即怀着好奇和探求的开放态度,并对治疗中的惊喜和新奇表示赞赏。 (查看原文) youngriver 2024-08-18 09:55:09 —— 引自章节:引 言 精神分析复杂性——(几乎)全然关乎态度 尽管我们可能无法设想未来具体会以何种形式呈现,但对想象中更好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是对付出行动以渴望有待发现和理解的事物的赞赏。 (查看原文) 草莓巧克力呀 2024-10-03 08:54:06 —— 引自章节:第五章 游戏态度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南嘉—万千心理”先锋译丛(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 《聚焦: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心理治疗中的改变》《聚焦取向艺术治疗》《心理治疗的困境(万千心理)》 。 喜欢读"精神分析复杂性理论(万千心理)"的人也喜欢 · · · · · ·
短程动力性人际治疗 9.0
网络上的咨访关系 7.8
重新发现精神分析:思考与做梦,学... 8.8
论弗洛伊德的《哀伤与忧郁》 8.9
论弗洛伊德的《论潜意识》
主体间性心理治疗 8.6
原始体验的边缘 9.4
人格病理的精神动力性治疗:治疗自... 9.3
長期精神動力取向心理治療 9.2
儿童精神分析研讨班(第一卷) 8.9
情境而非大脑产生了情绪体验和意义,保持对复杂性系统的敏感性
其实掌握了引言中的九大态度理论,就掌握了精神分析复杂性理论。本书值得各个派别学习,但不足是对于一些关键概念没有解释,影响阅读效率,还有很多地方翻译太拗口。
超赞,太得我心了。这本书一遍看完之后,适合放在书桌上,时不时,随机的,翻读一段,有扩展心和脑的功用。
所以关键的态度到底是什么呢?怎么转变呢?
新时代下的范式转移 我最早接触复杂性理论还是在上世纪末的大学课堂,教授讲述混沌与分形,当时他兴奋的提到,非线性学科导致了经典决定论的破产。
提到经典决定论,不得不提传统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秉持决定论的立场,人的精神现象与人的潜意识有极大的关系,认为人的心理冲突可以用性驱力,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冲突来解释。后来,精神分析重要的发展从单人变为双人心理学。可以看做是精神分析接受了系统的观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要放到一个系统中去考察,这个时候客体关系学派和自体心理学派比较流行。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决定论思想,通过关系的修通,自我的统整能够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精神分析方式方法的创新是一个时代思想的综合,它不仅受科学领域的影响,比如神经科学、医学、信息科学、物理学,也受哲学,多元文化,宗教,社会学,经济学等人文学科的影响,同时,它也或多或少受到同时代的其它心理治疗方法的影响。
到这个时代,决定论在解释复杂的物理现象、经济现象、气候现象、生物现象等已经力不从心。当然,解释心理现象也很有挑战。自然而然,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孕育出来 -- 复杂性系统。复杂系统是指多元的或多主体的系统,它们内部大量具有主动性的因素相互竞争和合作,在没有中央系统的情况下,通过彼此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也能形成整体的有序状态。这也是我们在系统治疗中所说的,系统具有自组织与自适应性。我们在家庭治疗中接触过这个概念。
在精神分析领域,倾向于以复杂系统观念为基础理论背景的流派为主体间流派,强调了主体的经验组织方式,和主体具备自适应特征。分析师要做的工作相当于参与和影响来访者心理系统的重构/调整等。不过,主体间理论的主要理论背景仍然建立在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领域。在心理问题阐释方面仍深受科胡特影响。
《精神分析复杂性理论》这本书从主体间理论进一步拓展,强调了人是一个复杂系统,所谓的某一套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是不成立的,精神分析应该更多考虑从人和人所处的情境、从个体构建系统的方式开展工作。用后现代主义的话说,就是每个人的视角是不一样的,每个人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不同,没有绝对真理,绝对价值观。
在这本书中,作者也强调了复杂性系统的其它特征,比如开放性、动态、流动性、不可预测性等。精神分析的治疗过程也应该考虑到复杂性系统的这些因素。
在作者看来,复杂理论和其它精神分析理论有一些差别,其它精神分析理论可以作为治疗师探索来访者内心世界的一个探针,或者说一个 benchmark,理论不一定有效,但是可以从该理论展开工作。但是复杂性理论更偏向于一个背景理论,这个理论单独运用还没有合适的探针,需要结合其它理论。但复杂性理论使我们重新构建了一个精神分析的视角,也使我们需要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精神分析。
为此,作者总结了10个基于复杂性理论应有的精神分析态度或观念:
持之以恒的尊重人类体验和个体的复杂性; 我们永远嵌入在情境中,无法脱离; 我们的历史、当前的状态以及所处的环境是体验的来源; 自我催化与循环的持续发生; 非线性以及在现象学层面重视“感觉”的复杂性; 拥抱认识论的笨拙; 区分交流的不同维度 -- 现象学层面和诠释性/形而上学层面; 尊重关于个人处境、情绪责任、潜在的(有限)自由的难题; 怀抱最基本的希望; 坚持探求的精神/基于信任的诠释学。 第7点从字面意思有一点复杂,简单说,现象学层面指个体感受和知觉层面,这有一点类似于完形流派,强调个体觉知,对当下的觉察。诠释性指的是理解个体基于情境以不同方式塑造个人体验世界的各种组织原则。形而上层面指人们对事物如何运作的基本假设,和对情绪体验与意义起源所持有的信念。这在认知行为疗法中被称为核心观念。
第8点反映了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假设,比如亚隆所提到的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感。
这本书100多页,如果了解系统论,非线性系统等知识,很快就能看完。这本书的作用更多起到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前几天刚讨论了层创进化理论,层创进化(Emergent evolution)指在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中,高层次系统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是低层次系统所不具备的(Morgan, 2007)。这个理论,通常用于看待神经元和心理过程之间的不可解释性。不过在精神分析中,我们也看到不同心理层面很难关联,比如一个食色性的人,思想也可以深邃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一个所谓道德高尚的人,居然也会有阿伦特所说的平庸无奇的恶。
参考文献:
Morgan, C. L. (2007).Emergent evolution.Chandra Chakravarti Press.
尽管我们可能无法设想未来具体会以何种形式呈现,但对想象中更好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是对付出行动以渴望有待发现和理解的事物的赞赏。 复杂性敏感力认为,我们并不真的能知道改变将如何发生,或者改变是香有用。好奇和探求的开放态度(但不是一个劲儿地盘问病人),会带来期望外的惊喜和对新奇的赞赏。这一态度传递出“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无法事先知道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及其相应意义”。 其实掌握了引言中的...
引 言 精神分析复杂性——(几乎)全然关乎态度 youngriver
可以说,本书的核心内容围绕他提出的十大核心态度展开,分别是:态度1:持之以恒地尊重人类体验和个体的复杂性;态度2:我们永远嵌入在情境中,无法脱离,态度3:我们的历史、当前的状态以及所处的环境是体验的来源,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永远含糊不清;态度4:自我催化与循环发生;态度5:非线性以及在现象学层面重视“感觉”的复杂性;态度6:拥抱认识论上的笨拙;态度7:区分交流的不同维度一现象学层面和诠释性/形而上学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