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活着的女神

活着的女神 活着的女神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美]马丽加·金芭塔丝(Marija Gimbutas) 著 / [美]米里亚姆·R.德克斯特(Miriam R.Dexter) 主编 / 马丽加·金芭塔丝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 叶舒宪 出版年: 2008-02 页数: 292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16 丛书: 斯芬克斯译丛 ISBN: 9787563372959 豆瓣评分 8.8 191人评价 5星52.9% 4星41.4% 3星5.2% 2星0.5% 1星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活着的女神》是美国考古学家马丽加·金芭塔丝的遗著,由其助手德克斯特修编完成。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上半部分集中研讨欧洲史前期的女神、男神形象以及史前宗教,结合考古材料生动阐释了古欧洲文化中的女神崇拜在欧洲民族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功能;后半部分关注的是“活着的”女神,即由历史时代早期一直延续到现代欧洲人所崇拜的神灵,考察了前印欧文化遗存和印欧文化在存续发展、交融撞击中产生的宗教和民间神话,对其中的女神、男神、仙女、女巫和鬼怪形象溯流穷源、详加考证,揭示女神崇拜文化因子在文明史中的遗存形式和深刻影响。

投诉 活着的女神的创作者 · · · · · · 马丽加·金芭塔丝 马丽加·金芭塔丝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马丽加·金芭塔丝,20世纪女神研究最重要的学者,女神复兴运动在学术理论方面的重要代表。金芭塔丝生前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文化史博物馆主任,她以一位考古学家的身份终生从事欧洲史前考古的发掘与研究,立足于考古学的新发现材料,提出“史前女神宗教”、“女神文明”等重要观念,为历史学、人类学、比较宗教学和比较神话学拓开了新的研究景观。“神话考古学”是她在学术研究上的开创性贡献,她的某些激进的观点也充满学术争议性,引起西方学界的热烈讨论。她一生出版了近20部著作,发表了300篇论文,在西方学界影响巨大。

目录 · · · · · · 编者序 编者导言 第一部 前父权制欧洲的宗教 第一章 女神与男神的形象 第二章 符号、标记和神圣书写 第三章 坟墓与子宫 第四章 神庙 第五章 圣石与木制的仪礼中心 第六章 宗教和神话中所反映的母系社会结构 第二部 活着的女神 第七章 克里特的宗教 第八章 希腊宗教 第九章 伊特鲁里亚人的宗教 第十章 巴斯克人的宗教 第十一章 凯尔特人的宗教 第十二章 日耳曼宗教 第十三章 波罗的海宗教 编者跋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在大多数的社会中,妇女磨碎谷物、编织布料、烘烤面包和制作陶器。这种以性别为依据的劳动分工几乎遍及全世界,因为这些活动可以与养育孩子同时进行。我们可以设想古欧洲也遵守这种劳动分工;它在地中海地区的古典时代存在,至今还在许多农业社会中延续。激烈的文化变革最终导致"妇女工作"的贬值,离开了精神领域。但在古欧洲神庙中,我们却看到妇女活动最初的神圣性。神庙提供的证据确定了新石器时代妇女的重要性。也许我们甚至可以断言神庙是属于女性的领地,她们主持并参与宗教仪式。 (查看原文) S 2赞 2013-06-03 07:36:17 —— 引自第106页 她是生命、死亡及再生每个阶段的化身。她是所有生命的创造者,人类,植物及动物源于她,又复归于她。可见女神的角色远远超出了色情的范畴 (查看原文) S 1赞 2013-05-28 16:18:24 —— 引自第4页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斯芬克斯译丛(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 《古希腊宗教的社会起源》《希腊宗教研究导论》《黑色上帝》《印第安人的诵歌》 。

短评 · · · · · · ( 全部 55 条 ) 热门 / 最新 / 好友 5 有用地球明明 2014-03-24 23:15:37 好厉害,直接打垮研究西方女神的念头。

0 有用μονόστιχοι 2022-05-02 20:36:13 2022-20 或许有些明白为什么如今北欧是相对来说性别比较平等的地区了……

0 有用去你X的 2017-07-17 21:25:38 考古学角度梳理女神信仰的流变和地区演变差异,没什么特别有意思的结论。

0 有用VioletViolet 2023-07-20 16:58:31 广东 我去年真是有认真在学这些呀…

1 有用char 2017-11-05 21:58:46 打开古欧洲及印欧神话思路的书,补充BBC希腊神话起源很多内容。有趣!

更多短评 55 条

我要写书评 活着的女神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热门 最新 好友 只看本版本的评论 seafever 2009-09-23 13:05:42 颠覆性的观点 据说《达芬奇密码》在欧洲掀起巨大的争议,甚至受到基督教会抵制,里面的很多观点跟这本《活着的女神》很有关系。这本书是关于古欧洲女神文明的,它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在欧洲父权制文明建立以前存在着时间、地理范围上影响极其深远的女神文明,其影响和流变体现在制度、建筑、工具、艺术等方方面面,并且绵延至今,它之所以不受重视,乃是因为西方两千多年以来的父权制文明的压制,但本书不是就理论来谈文明中的女性因素,而是通过神话考古学,用大量的考古发现展开实证研究,论述前父权制的古欧洲时代的女性崇拜、女神宗教等,其考证是非常严谨的,图片也非常丰富,可惜作者在写作此书时已经病重,后半部的图片没有补充上去,小小遗憾一下。 投诉 有用 8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8 0回应收起 多乎斋 2012-07-17 10:13:59 多重角度可读的女神书 为了搞清楚西方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女神复兴运动(Goddess movement, or women spirituality movement ) 的来龙去脉,找到了这本中译文献。后来就发现,M. Gimbutas的研究工作是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运动并非有组织有设计,所谓组成部分其实是松散的家族相似性。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Gimbutas持续发表着她的考古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最后通向两个相关联的结论:第一,欧洲印欧文明来源于一个叫做“库尔干”人的文明。这个结论在考古界得到了普遍接受,争议很小,Gimbutas因此享誉学界。第二,库尔干文明是对古欧洲文明的替代。在追踪库尔干文明移动轨迹的过程中,Gimbutas发现了一个与现代欧洲文明十分不同的“old Europe" 文明。古欧洲文明是崇拜女神的文明,同时也是母系社会。这个结论非常鼓舞当时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但这个结论在学界有争议。争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所谓纯正的学术似乎在哪里都做不到。 《活着的女神》发表于1999年,那时Gimbutas已经去世,由别人整理成书。Gimbutas在病榻上做好了一切有利于别人整理文稿的工作,然后在癌症的病痛中死去。该书的大部分结论以及考古成果已经在之前发表过,只有最后波罗的海国家的考古成果是新近的。立陶宛是金芭塔斯的故乡,二战后她从前苏联去到美国,定居加州。 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读这本书,比如,欧洲历史也不都是基督教的历史。所谓异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Gimbutas关注的东西。在北欧,基督教10-11世纪才收复此地,而波罗的海国家直到13世纪才被基督教收复。那些地方有很多遗风古韵都有库尔干人和古欧洲女神文明融合的痕迹。 比如,对于死亡和再生的神话隐喻。死亡是再生的同义词,这种概念在现代文明中是很少接受的。这个意义还应该再做一些比较宗教和比较神话的研究。不管怎么说,以个体为基础的文化很难接受这个理解。 说一下中译本的腰封。腰封是一定不能随书同看的,碍手碍脚一定会卸了去,但卸了腰封就没有该书的全名,以及出版信息之类的统统都随腰封而去。就不能在里面也印上与腰封相同的文字么。 投诉 有用 1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1 3回应收起

更多书评 3篇

读书笔记 · · · · · · ( 共 8 篇 ) 我来写笔记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S 展开 第106页 S

在大多数的社会中,妇女磨碎谷物、编织布料、烘烤面包和制作陶器。这种以性别为依据的劳动分工几乎遍及全世界,因为这些活动可以与养育孩子同时进行。我们可以设想古欧洲也遵守这种劳动分工;它在地中海地区的古典时代存在,至今还在许多农业社会中延续。激烈的文化变革最终导致"妇女工作"的贬值,离开了精神领域。但在古欧洲神庙中,我们却看到妇女活动最初的神圣性。神庙提供的证据确定了新石器时代妇女的重要性。也许我们... 2013-06-03 07:36:17 2人喜欢

S 展开 第200页 S

(1回应) 2013-06-03 18:31:01 1人喜欢

S 展开 第4页 S

她是生命、死亡及再生每个阶段的化身。她是所有生命的创造者,人类,植物及动物源于她,又复归于她。可见女神的角色远远超出了色情的范畴 2013-05-28 16:18:24 1人喜欢

圆圆 展开 第八章 希腊宗教 圆圆

克里特人还发明了两种书写工具,象形符号和线形文字A,在线形文字A的基础上,迈锡尼人建构了自己的书写体系一线形文字B,在线形文字B泥书板中记有我们从古典希腊那里得知的赫拉、阿尔忒弥斯、雅典娜、波塞冬等神名,这证明了其绵绵不绝的历史。 在随后长达数个世纪的黑暗时代,线形文字B书写体系的艺术消失了,美丽的米诺斯一迈锡尼艺术传统枯萎了。伟大的迈锡尼堡垒,由于受到入侵者的破坏,也变成一片废墟。后迈锡尼的希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