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封面

Building Resilience in Children and Teens: Giving Kids Roots and Wings

韧性成长(第4版) 韧性成长(第4版)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美〕肯尼思·金斯伯格 / 〔美〕玛莎·贾布洛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副标题: 培养孩子反脆弱的心智模式 原作名: Building Resilience in Children and Teens: Giving Kids Roots and Wings 译者: 于欣霏 出版年: 2024-8-1 页数: 388 定价: 8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71438289 豆瓣评分 9.0 45人评价 5星71.1% 4星24.4% 3星4.4% 2星0.0% 1星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研究表明,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智商,不是情商,不是人脉,不是天赋,而是韧性。

本书作者金斯伯格是美国杰出的青少年心理医生,被誉为“韧性专家”,在书中,他凝聚3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融合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精华,用7个紧密相关的要素,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韧性培养体系,为广大父母提供了不确定时代的有效养育方案。

当今的孩子学习竞争异常激烈,导致很多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那么这本《韧性成长》正是广大家长和教育界的人士都值得阅读的书籍,帮助竖立育儿的系统思维和长远思维,让家长成为孩子的容器,支持孩子韧性成长。

投诉 作者简介 · · · · · · 肯尼思·金斯伯格被誉为“韧性专家”,他是美国顶级儿科医院费城儿童医院的青少年医生,他的早期职业生涯主要研究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但他渐渐明白,“收拾残局”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关键是要让孩子韧性成长,有能力做出明智的选择,认识到这一点后,他将工作的重心转向对父母的支持。金斯伯格博士在全球和国内向家长及专业人士广泛授课。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成为有持久影响力的父母 / 1 第1 章 充满爱的关系的力量 / 2 第2 章 养育35 岁的人 / 7 第3 章 平衡是迈向积极未来的关键 / 14 第二部分 韧性与压力 / 27 第4 章 为什么孩子需要韧性? / 28 第5 章 压力及其影响 / 34 第6 章 韧性的7C 要素 / 41 第7 章 韧性的语言 / 52 第8 章 不要让他人破坏孩子的韧性 / 57 第三部分 能力与自信 / 63 第9 章 发展中的大脑令人惊叹 / 64 第10 章 给孩子让路 / 76 第11 章 玩耍、思考和休息的价值 / 83 第12 章 关注、表扬和批评 / 87 第13 章 真正的成功(包括充分利用失败) / 93 第14 章 清晰地思考 / 110 第15 章 不要再说教啦! / 115 第16 章 “我懂了!” / 121 第17 章 循序渐进改变行为 / 129 第18 章 保全颜面 / 138 第19 章 媒介素养 / 142 第20 章 孩子并没有缺陷 / 150 第21 章 建立自信 / 154 第四部分 联 系 / 163 第22 章 具有保护性的联系 / 164 第23 章 深呼吸,你们在共同调节 / 170 第24 章 倾听的艺术及其重要性 / 178 第25 章 增强家庭凝聚力 / 186 第26 章 扩大圈子 / 193 第27 章 用无条件的爱支持孩子 / 197 第28 章 让家人一生相偎相依 / 202 第29 章 关于联系的一些注意事项 / 206 第30 章 用亲子关系保护孩子远离毒性压力 / 212 第五部分 品格与贡献 / 217 第31 章 品 格 / 218 第32 章 坚毅:一种能助人成功的品格 / 228 第33 章 贡 献 / 235 第六部分 应 对 / 243 第34 章 压力和应对策略 / 244 第35 章 采取行动 / 250 第36 章 照顾好身体 / 259 第37 章 照顾好情绪 / 283 第七部分 掌 控 / 301 第38 章 管教的方式 / 302 第39 章 积极的管教策略 / 310 第40 章 提升孩子的掌控力 / 318 第41 章 延迟满足 / 323 第42 章 一步一个台阶 / 326 第43 章 并非所有事情都在掌控之中 / 330 第八部分 当韧性受到挑战时 / 333 第44 章 极端情况 / 334 第45 章 让孩子复原 / 335 第46 章 寻求帮助 / 343 第47 章 当你的韧性达到极限时 / 349 第九部分 特别献给社区 / 355 第48 章 基于社区的韧性养育策略 / 356 结 语 / 366 宸妈碎碎念 2025-02-22 13:41:22 四川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策略的实用性,更在于它重新定义了家庭教育的使命:不是为孩子扫清所有障碍,而是教会他们在风雨中站稳脚跟。书中反复强调的“过程重于结果”“失败即教育”,正是对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反思。正如一项家庭教育研究指出,心理韧性强的青少年更易在成年后展现创造力与适应力。从这个意义上看,《韧性成长》不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份关于生命力的宣言——唯有让青少年在挫折中学会坚韧,他们才能真正拥有掌控人生的底气。 (收起)

0 有用木瓜爱吃脐橙 2025-03-12 14:22:55 北京 教育是一个永恒话题,既对孩子充满关爱,又对孩子有所要求。

1 有用听雨 2024-10-05 09:03:46 云南 高期许可以让孩子有能力实现蕞好的自我,但无条件的爱才能在高期许的加持下产生蕞大的能.量。 给予孩子絕對的依靠,无论孩子是逆境还是顺境,你都会跟随他,一起走过坦途,一起渡过坎坷。 培养孩子韧性的基石就是,无论如何,他(她)都知道你一直都在。

0 有用Lulu在读书 2024-09-03 20:55:43 北京 本书是30年资历韧性专家给父母的教养方案,用7个紧密交织的要素,建立一个教养体系,以此提升能力、获得自信、强化联系、塑造品质、对应压力、掌控自我,培养孩子反脆弱的心智模式。 学习做灯塔型父母,培养真正有韧性的孩子!

0 有用芙夫思想 2024-11-28 16:36:16 湖南 给出了反脆弱的培养方式的实战经验,帮助家长应对孩子成长过程的各类养育难题,并且致力于培养未来成功的大人。

更多短评 17 条

我要写书评 韧性成长(第4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2 条 ) 热门 最新 好友 芙夫思想 2024-11-28 16:37:23 反脆弱的培养方式 世界上没有一对父母希望孩子是脆弱的,可现实中还是有很多长不大的“孩子”。父母不知道孩子脆弱的原因,但这些原因只能从自身找,因为孩子是无辜的。要揭开孩子脆弱的根源这一真相,我们需要了解怎样的养育是反脆弱的。

在《韧性成长:培养孩子反脆弱的心智模式》中作者讨论了培养孩子反脆弱的心智模式这一工程,认为70%的韧性是后天塑造的,而韧性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长为未来的成功的大人。作者提出了塑造韧性的三大主题,和7C要素。他认为这些心理框架(或者说心智模式)是孩子具有反脆弱性的根本。

塑造韧性的三大主题是无条件的爱、对孩子做好人的高期许,和自身为榜样的影响力。无条件的爱给予孩子安全感;做好人的高期许让孩子将注意集中在优秀品格上,而且给孩子传递的是正面和积极的信息;自身的榜样力量会无形中深刻地影响孩子,不论是压力应对,还是饮食健康,等等。

7C要素则包括能力、自信、联系、品格、贡献,以及应对和掌控。能力指孩子能独当一面,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自信是孩子以自身能力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对这种能力的深信不疑。联系是指孩子的所有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朋友、学校、社区等方面的关系。拥有稳定和紧密的联系让孩子获得充足的安全感。品格良好的是非价值观,帮助他情绪稳定、做明智的选择。贡献是指培养孩子对群体、社会有所贡献的意识能够让他形成使命感,从而激励他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应对指应对挑战,特别是帮助孩子制订整套的压力应对策略,同时教会他应对的方法。掌控来自于孩子意识到行动的现实结果,这种结果的反馈能让他更深入地思考。换句话说,当孩子知道他可以控制事情的走向,便更可能积极应对。

可以说,这7C要素是互为促进的关系,比如,当孩子对社会有所贡献,更可能锻炼孩子能力、维护其自信、培养良好品格,和增强与他人的联系;孩子能够使用积极应对策略,无疑会增强他的自我控制能力,等等。

在掌控这一部分,作者谈到积极的管教策略,面对的是孩子不听从你的命令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往往会陷入一种无法沟通的死循环,即惩罚或威胁孩子的死胡同。作者建议,预先、简洁地说明后果,让孩子自己在能力边界范围内控制自己的选择和后果。

比如说,“如果你想要我载你去商场,你就得先把你的那部分家务完成。”然后,坚持你的说法,直到他选择做或不做家务。当他意识到事情的结果是自己选择造成的,他就能理解他是有一定控制权的,至少在下一次会做更好的选择。这里的关键是,家长来设定界限,但让孩子在能力范围内控制行为和后果。

《韧性成长:培养孩子反脆弱的心智模式》给出了反脆弱的培养方式的实战经验,帮助家长应对孩子成长过程的各类养育难题,并且致力于培养未来成功的大人。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芙夫思想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有用 3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3 0回应收起 商牧读书 2025-03-09 11:07:36 在不确定时代,如何锻造孩子的反脆弱心智? 2025年,当18岁以下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逼近30%,当鸡娃父母仍在为升.学率疯狂内卷时,一位儿童医.院的医.生却在病历本上写下另类处.方:每天睡前与孩子闲聊10分钟,禁止谈论成绩。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医.生就是从业青少年心理30年的权威专家肯尼思·金斯伯格,在他与玛莎·贾布洛合著的《韧性成长》,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代教育困境:我们正用过度保护制造脆弱,用短期功利扼杀孩子们的未来。

全书设计了以“7C要素”为核心的韧性培养体系(能力、自信、联.系、品格、贡献、应对、掌控),并独.创灯塔型父母理念:父母不是为孩子扫清障碍的推土机,而是暴风雨中始终亮着的光塔,让孩子在自主航行中锤炼心智。

书中,有三个知识亮点,对于国内父母育儿认知上冲击很大:

1、养育35岁的人:超越升.学焦虑的长线思维

书中犀利地指出:用18岁的成就定义成功,会毁掉孩子40岁的人生。作者倡导将养育目标延伸至孩子的中年——35岁的他们是否需要创造力应对AI冲击?能否在职场挫折中自我修复?这种前瞻视角,将成绩至上的短视焦虑转化为品格塑造的长期投.资。

2、7C要素的闭环逻辑:从能力到掌控的科学路径

7C要素构成韧性生长的生态链:能力催生自信,联系滋养品格,贡献强化应对策略,最终实现掌控人生的主动权。书中以家务换乘车权等案例,演示如何让孩子在有限选择中体验因果逻辑,而非陷入惩罚循环。

3、反脆弱悖论:痛苦是成长的必.需养分

此观点颠覆了快乐教育的迷思,书中揭示:刻意避免挫折等于剥夺孩子心理免疫系统的发育机会。通过压力接种理论,指导家长设计阶梯式挑战。

阅读此书,打破过去我对育儿的固有认知:1、爱≠代劳:无条件的爱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安.全绳,但替他系鞋带反而会绊住脚步;2、成功≠完.美:允许孩子考砸后哭泣,远比强迫他强颜欢笑更利于韧性生长;3、沟通≠说教:用你今天最开心的瞬间是什么替代考试排名多少,才能真.正打开孩子心门。

在内卷成常态的2025年,读这本书对家长来说,它提供育儿的新方法,至少有两点:1、家长应用35岁成功指标替代升.学率,让教育回归生命本质;2、父母们从监督者的角色变为支持者,用我们共同面对替代你(孩子)必.须做到。愿所有的父母都能用本书的知识,更好的培育孩子的韧性,使他们健康成长。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商牧读书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有用 1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1 0回应收起 斜杠土妞 2025-03-13 21:17:58 被韧性成长的内核惊艳到啦! 韧性是一个极为积极的概念,但是绝不应该被理解为坚不可摧。 书名:《韧性成长培养孩子反脆弱的心智模式》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韧性的培养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孩子并不需要深陷逆境或经历重大事件,而需要你带着高期许,给予他无条件的爱!

70%的心理韧性是后天塑造的,韧性决定一个人是否正向成长、真正成功!

当你阅读这本书,为了你自己,也为了你的孩子,请不要忘记,你也要培养你自己的韧性。

如今,学生面临的成绩压力与日俱增,这本书是与中学教育相关的从业人员及家长必读书目!!! 🌺孩子在休息,也在自由思考! 只有当孩子学会平衡学习和玩耍时,孩子才会发展的更好!! 🌺从父母开始解决问题:拓宽成功的定义 你要清楚地告诉孩子:成功包括快乐。要向孩子表现出你欣赏他不墨守成规、愿意打破局限的精神,让孩子知道有创造力是醉能预示成功的因素。 🌺用亲子关系保护孩子远离毒性压力! 如果你要培养身体和情绪都更健康的下一代,那么你必须全力保护孩子免受毒性压力的伤害!在面对创伤时,如果孩子身边的成年人能够倾听他、信任他,并且支持和帮助他认识到自己是可以渡过难关的,那么孩子的韧性就会提高! 🌺有能力应对压力和相应的策略 运动、深呼吸、冥想、游泳、芳香疗法、音乐、美食………

这本书会帮助父母达到蕞难实现的教养平衡——既对孩子充满关爱,又对孩子有所要求!!

#强大的内核#成长的力量 #成长不设限#被看见的力量 #推荐的一本好书#青少年教育 #家庭关系

投诉 来自豆瓣App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斜杠土妞 2025-03-13 21:17:57 被韧性成长的内核惊艳到啦! 韧性是一个极为积极的概念,但是绝不应该被理解为坚不可摧。 书名:《韧性成长培养孩子反脆弱的心智模式》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韧性的培养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孩子并不需要深陷逆境或经历重大事件,而需要你带着高期许,给予他无条件的爱!

70%的心理韧性是后天塑造的,韧性决定一个人是否正向成长、真正成功!

当你阅读这本书,为了你自己,也为了你的孩子,请不要忘记,你也要培养你自己的韧性。

如今,学生面临的成绩压力与日俱增,这本书是与中学教育相关的从业人员及家长必读书目!!! 🌺孩子在休息,也在自由思考! 只有当孩子学会平衡学习和玩耍时,孩子才会发展的更好!! 🌺从父母开始解决问题:拓宽成功的定义 你要清楚地告诉孩子:成功包括快乐。要向孩子表现出你欣赏他不墨守成规、愿意打破局限的精神,让孩子知道有创造力是醉能预示成功的因素。 🌺用亲子关系保护孩子远离毒性压力! 如果你要培养身体和情绪都更健康的下一代,那么你必须全力保护孩子免受毒性压力的伤害!在面对创伤时,如果孩子身边的成年人能够倾听他、信任他,并且支持和帮助他认识到自己是可以渡过难关的,那么孩子的韧性就会提高! 🌺有能力应对压力和相应的策略 运动、深呼吸、冥想、游泳、芳香疗法、音乐、美食………

这本书会帮助父母达到蕞难实现的教养平衡——既对孩子充满关爱,又对孩子有所要求!!

#强大的内核#成长的力量 #成长不设限#被看见的力量 #推荐的一本好书#青少年教育 #家庭关系

投诉 来自豆瓣App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木瓜爱吃脐橙 2025-03-12 14:25:08 怎么样的孩子才算是成功呢?这本书给了全面的答案

如今这个社会,大家都在各种卷,卷工作、卷身材、卷容貌、 卷存款、卷孩子,种种压力,导致我们对我们的孩子未来非常担忧,希望他们成绩好、身体好、学校好、工作好。

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不由得要去思考,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

一提起养育孩子,很多人总是只看到孩子的外在表现,并且认为只有学业、成绩、奖牌、赛场上的得分才能代表孩子的成就。还有一些父母更关注孩子是否快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更希望两者兼顾。

但是,仅仅关注以上几点,就会出现问题。因为有太多的案例让我们发现孩子即便是考入了名校,也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即使结婚生子,也还是有大把的啃老一族的存在。

父母必须审慎地思考“成功”到底意味着什么,否则就会误导孩子。

养育孩子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他在35岁、40岁甚至50岁时依然能获得成功。

当你把养育孩子的目光放得更长远时,你身上的压力可能会轻一些。孩子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他现在是否时刻都快东,也不取决于他高中毕业以后立刻上大学。

人有一生的时间去获得成功。我们做父母的职责并非现在就把孩子带到终点,而是帮助他夯实自身优势,以便他能整装待发,奔向未来。

《韧性成长——孩子反脆弱的心智模式》这本书是由美国儿科学会权威出品的第4版了,这本书能教会父母发现并培养孩子的韧性,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家庭关系,这个关系不仅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有时甚至可以挽救生命。

因为,70%的心理韧性是后天塑造的,而韧性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正向成长,获得真正的成功。

韧性的培养可能和我们想的不一样,孩子并不需要深陷逆境或经历重大事件,而需要父母带着高期许,给予他无条件的爱。

这本书很厚,略显枯燥,但是内容很丰富全面,适合对养育有更高要求、想要帮助学生战胜压力的父母和老师们去研读。

投诉 来自豆瓣App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木夕の书屋 2025-03-11 13:47:19 建议所有父母都来读读这本书~

“70%的心理任性是后天塑造的,韧性决定一个人能否正向成长、真正成功。”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目睹了太多”完美教养”的悖论:精心设计的成长路径在意外来临时土崩瓦解,过度保护下的孩子面对挫折时手足无措。

当教育焦虑成为时代的通病,这本美国儿科学会出品的《任性成长:培养孩子反脆弱的心智模式》,为现代父母打开了一扇理性教养的大门。 书中,作者提出了7个紧密相关的要素,构成了一个精妙的成长生态系统。

◾︎【提升能力】从神经科学角度理解青少年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终身探索能力、调节情绪能力。

◾︎【活得自信】自信源于感到自己有能力,知道自己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好。它更能让孩子坚持不懈,对前景保持乐观,抓住机会超越自我。

◾︎【强化联系】与孩子建立安全联系,让孩子相信父母深爱着他,才能更自如地同他人建立联系,构建安全的情感网络,慢慢在人际互动中建立社会智能。

◾︎【塑造品质】品格影响着孩子与他人联系的质量,与世界交流的方式。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公平意识和为他人考虑的意识,发展坚毅的品格。

◾︎【对应压力】孩子与成年人一样,身体里的压力会不断积累。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做好准备,有效应对压力,照顾好身体,照顾好情绪。

◾︎【掌控自我】提高孩子的掌控感,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承担相应后果,从而学会掌控自己,变得更独立,最终更有韧性。

◾︎【自我修复能力】家长们太执着于给孩子铺就光滑的成长轨道,却忘记了生命本应具备的自我修复能力。当面对不可预见的危机,父母要利用充满爱的关系力量支持孩子,引导他重回心智健康状态,帮助他做出更明智的决定,从逆境中复原。

每个要素都有具体的案例和具体的实施策略、方法,既独立发挥作用,又与其他要素产生协同效应。

在AI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正在培养面向未知世界的未来公民。当标准化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唯有强大的心智模式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投诉 来自豆瓣App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sofa 2025-03-11 10:16:28 做灯塔型父母,培养孩子韧性品质 当我们成为了父母,我们就想让自己的孩子拥有最好的一切,好的物质,好的精神,好的品质。

作为孩子,什么是他最需要的品质?我想那一定是韧性。

因为拥有韧性的孩子,可以接受一切挑战,应对一切不顺,在坎坷中成长,不断地提升自己,面对自己,突破自己。

那,怎么样才可以拥有这样的韧性?

肯尼思·金斯伯格的《韧性成长》或许可以给你提供参考。

这本书是一本关注心理韧性培养的实用指南,旨在帮助父母、教育者及青少年自身应对压力、挑战与逆境,实现健康成长。

而最新的第4版结合了最新的心理学研究、实际案例和实用工具,强调通过“韧性七要素”(Competence能力, Confidence自信, Connection联系, Character品格, Contribution贡献, Coping应对, Control掌控)构建内在力量,同时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情感发展。

作者在书中提到:你的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也是给孩子的最持久的力量。

作者认为:
1.韧性不是天赋,而是可培养的能力:通过积极的思维模式、支持性关系和适应性策略,任何人都能提升心理韧性。

2.压力与挑战的转化:将压力视为成长机会,而非威胁,并通过健康方式管理情绪,应对压力。

3.父母与教育者的角色:父母要奉行“灯塔型”教养方式,给孩子温暖和关爱,积极回应发展中的孩子的需求,而非过度保护或控制。

如果你想让孩子拥有韧性,那请记住这些: 1.真正的力量源于接纳脆弱,而非否认它。

2.压力本身没有好坏,关键在于你如何解读它。

3.韧性植根于希望,而希望来自对未来的清晰愿景。

4.贡献感是韧性的燃料:当一个人感到自己有用,便有了坚持的动力。

5.成长型思维的核心是:挑战是暂时的,能力是无限的。

6.韧性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孩子永远快乐,而是让他们在风暴中依然能掌舵。

投诉 来自豆瓣App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sofa 2025-03-11 10:16:28 做灯塔型父母,培养孩子韧性品质 当我们成为了父母,我们就想让自己的孩子拥有最好的一切,好的物质,好的精神,好的品质。

作为孩子,什么是他最需要的品质?我想那一定是韧性。

因为拥有韧性的孩子,可以接受一切挑战,应对一切不顺,在坎坷中成长,不断地提升自己,面对自己,突破自己。

那,怎么样才可以拥有这样的韧性?

肯尼思·金斯伯格的《韧性成长》或许可以给你提供参考。

这本书是一本关注心理韧性培养的实用指南,旨在帮助父母、教育者及青少年自身应对压力、挑战与逆境,实现健康成长。

而最新的第4版结合了最新的心理学研究、实际案例和实用工具,强调通过“韧性七要素”(Competence能力, Confidence自信, Connection联系, Character品格, Contribution贡献, Coping应对, Control掌控)构建内在力量,同时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情感发展。

作者在书中提到:你的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也是给孩子的最持久的力量。

作者认为:
1.韧性不是天赋,而是可培养的能力:通过积极的思维模式、支持性关系和适应性策略,任何人都能提升心理韧性。

2.压力与挑战的转化:将压力视为成长机会,而非威胁,并通过健康方式管理情绪,应对压力。

3.父母与教育者的角色:父母要奉行“灯塔型”教养方式,给孩子温暖和关爱,积极回应发展中的孩子的需求,而非过度保护或控制。

如果你想让孩子拥有韧性,那请记住这些: 1.真正的力量源于接纳脆弱,而非否认它。

2.压力本身没有好坏,关键在于你如何解读它。

3.韧性植根于希望,而希望来自对未来的清晰愿景。

4.贡献感是韧性的燃料:当一个人感到自己有用,便有了坚持的动力。

5.成长型思维的核心是:挑战是暂时的,能力是无限的。

6.韧性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孩子永远快乐,而是让他们在风暴中依然能掌舵。

投诉 来自豆瓣App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舒Law 2025-03-11 07:52:56 培养孩子韧性 有更好地适应能力

《韧性成长:培养孩子反脆弱的心智模式(第四版)》是一本家长孩子都很需要学习的书。本书是很权威 专业的教程,会修订不同版本,它是美国儿科学会权威出品的教材。

现在很多孩子家长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校园霸凌等等。有的家长一直把孩子保护起来,实际上不太现实,成长中总是难以避免地遇到一些不和谐因素。怎么样让孩子更有能力应对压力,让孩子自身更有韧劲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一个人的优秀需要他内心扎实、有韧劲儿才能成长的茁壮。

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举例子给到我们“怎么做”的模。

比如当孩子遇到一些情况的时候,书中给出韧性语言的举例表格 避免说什么话 以及 可以说什么话,这都是大家有可能遇到的情况。

本书有两页表格列举出来。

其实这是属于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所以很多时候孩子需要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的时候,家长自己也要做好,父母 可以说的话 和 避免说的话,在分不同情况的时候,本书也有表格一一列举。

其实关系很重要,沟通很重要,倾听更重要。

家长经常有一个苦恼,就是孩子不愿意跟家长的情况,嫌自己烦 会关闭一些沟通的窗口,家长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愿意跟自己说呢?

遇到事情愿意跟家长说,这点这非常重要,而倾听的方法 倾听的艺术就很重要了,同样像上本书月经一样,如同潮汐般变幻的,还有孩子的圈子,朋友,邻居,亲戚,等等。

怎么样跟人建立链接和联系?

有句话说得好,养育孩子其实是一个社会的事。

至少是一群人一起养育的孩子,而不只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所以与社会团体和社区联系非常重要,孩子需要大家一起守护。比如他们需要友谊,需要邻居,需要亲戚,需要跟人建立关系,需要社会团体 居委会。需要学校,需要大自然等等,毕竟人是群体动物,孩子需要与人连接才能健康成长。

本书也送上了一些心理方法教我们如何呼吸 如何正念 如何冥想 如何瑜伽 如何运动等等。

从身体到心理给到自己的力量,增加心理韧劲也有一些关于生活习惯饮食方面的调整方法,本书也提供了。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舒Law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来自豆瓣App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漫读手记 2025-03-11 01:18:20 《韧性成长》最近读到的宝藏育儿书

有个孩子参加演讲比赛,紧张得忘词了,但他没有放弃,而是笑着重新开始,最后还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孩子需要的不是完美,而是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反弹力,是“韧性”的力量。

在这个充满竞争与不确定性的时代,如何培养孩子的韧性,成为了每个家长和教育者的核心课题。《韧性成长》一书,由美国著名青少年心理医生肯尼思·金斯伯格撰写,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且实用的韧性培养体系。

书中提出的7C要素(能力、自信、联系、品格、贡献、应对、掌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养框架。作者强调,韧性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例如,书中提到“能力”是韧性的基础,家长应帮助孩子在尝试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直接替他们解决困难。

这本书里还强调,家长的陪伴和理解很重要。比如,孩子遇到挫折时,不要急着批评,而是先抱抱他,说:“妈妈知道你很难受,但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这种温暖的支持,能让孩子更有力量去面对困难。

书中还特别强调了“无条件的爱”与“高期许”的结合。作者指出,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石,但爱不等于溺爱。家长需要在关爱孩子的同时,对他们抱有合理的期许。比如,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可以说:“有时候,寻求帮助是最勇敢的事。”这种正向的语言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支持,还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此外,书中提到的“灯塔型父母”理念也让人受益匪浅。父母应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而不是控制者。通过设定清晰的边界和适时的放手,孩子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会独立和担当。

《韧性成长》是一本育儿指南,它教会我们如何在风雨中培养孩子的韧性,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如果你也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