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及其书籍
马丁·雅克
大国雄心
作者: 马丁·雅克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 阅微 原作名: 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译者: 孙豫宁 / 张莉 / 刘曲 出版年: 2016-3 页数: 512 定价: 8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8657806
内容简介 · · · · · · 过去200多年的时间,我们一直生活在西方制造的世界中,生活在一个“西方”概念等同于“现代”概念的时代里。然而21世纪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随着非西方国家力量的迅速兴起,西方将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一国实现现代化的方式也将不再以效仿西方模式为主。中国将成为全球竞技场上的核心角色,并主导世界秩序的重新构建。
马丁·雅克认为,从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来看,中国绝不会变成一个西方式社会,它将保持高度鲜明的中国特色。国家规模和国民精神的大陆性,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口数量,以及该国的民族特性、态度和价值观,都使中国将以非西方化的“文明国家”方式影响着世界,而其惊人的发展速度也标志着西方的“民族国家”在全球主导地位的终结。
这部极富远见的原创著作,首次从包括文化传播、民族性、社会生活、语言形成、传统价值观念等更为深层面上解释了中国作为全球性力量到来的意义。以西方学者的深邃且客观的目光重新审视了现代中国和世界秩序。
当中国统治世界
作者: [英] 马丁·雅克 / Martin Jacques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西方世界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 原作名: 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The Rise of the Middle Kingdom an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 译者: 张莉 出版年: 2010-1 页数: 352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8618326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一部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书。本书的开篇讨论的是全球的现代发展模式这个主题。第二章探讨了欧洲的崛起,以及欧洲成为第一个走向工业现代化的大陆,并享有现代化发展成果的原因。这里暗含着一个主要问题:欧洲的发展是机遇使然还是持续多个世纪的历史转变的积淀?世界的其他大陆能否有欧洲这样的发展机遇?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考察了日本和中国的发展模式,日本是个特例,它是19世纪开始工业化的唯一非西方国家。而中国却遭受了更多的欺凌与压榨。在第五章,我们看到亚洲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特征以及为什么这种发展模式不同于西方世界。本章考查了东亚国家与西方世界的不同,主要考察点是食物、身体、语言和政治。而得到的结果却是令人吃惊的。在第一部分的这些章节里,我们从历史和现代的角度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东亚不可能遵从西方的发展模式,东亚将保持自己的特色来发展经济。而东亚最重要的国家是中国。本书的第二部分谈到中国的崛起,主要从经济方面。第八章探讨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包括它有可能成为技术强国。第九章考察了中国与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同之处。如果有人认为,中国在未来有可能像西方,那么就错了。因为它们的根是根本不同的。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这种文明的特征从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显现了出来。第十一章考察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第十二章考察了中国与其他大陆国家之间的关系。
雅克·阿塔利 Jacques Attali
未来十五年
作者: [法]雅克·阿塔利(Jacques Attali)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 阅微 原作名: Vivement après-demain! 译者: 赵斌斌 出版年: 2019-12 页数: 200 定价: 4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21712353
内容简介 · · · · · · 雅克·阿塔利在这本书中对未来世界做了一个全景式的预测,并提出了一个尖锐的观点,他认为,未来世界未必能延续目前的繁荣稳定,在2030年左右,人类会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危机。然而,在当今世界,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现代化的繁荣中正在酝酿着这样一场危机,但在诸多领域,这场危机已经初现端倪-落后地区的人口爆炸和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将影响全球经济增速;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资源加速消耗,消费主义的生活模式也许很快就难以为继;在市场经济制度之下,财富变得更加集中,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不再增长,社会底层仍在为生存挣扎;科技的进步似乎进一步加重了财富的集中,人类甚至还可能会受到智能机器的威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逆全球化潮流愈演愈烈,保护主义四处扎根;在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霸权秩序的统治下,多个势力蠢蠢欲动,宗派主义和宗教激进主义在各地挑起事端,暴力冲突如箭在弦……
我们应该怎么办?雅克·阿塔利呼吁全人类重视这些危机的征兆,避免世界陷入危局,在这本书中,他的结论也许会颠覆我们对全球发展的认知,他呼吁我们,面对可能到来的危机,我们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找到重新调整历史进程的杠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高呼:未来万岁!
卡尔·马克思
作者: 雅克·阿塔利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世界的精神 译者: 刘成富 / 陈玥 / 陈蕊 出版年: 2018-4 页数: 348 定价: 6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08150584
内容简介 · · · · · · 《卡尔·马克思》内容包括:德意志哲学(18181843年)、欧洲革命(1843年10月一1849年8月)、英国经济学家(1849年8月一1856年3月)、共产国际的领导人(1856年4月1864年12月)、《资本论》之思想家(1865年1月1871年10月)、最后的战斗(1871年12月一1883年3月)、世界精神、参考书目、谢词。
海洋文明小史
作者: [法]雅克·阿塔利(Jacques Attali)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 新思文化 原作名: Histoires de la mer 译者: 王存苗 出版年: 2020-4 页数: 384 定价: 6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21713060
内容简介 · · · · · · 读懂海洋,才能洞悉人类历史。全球百大思想家、连续4任法国总统顾问雅克·阿塔利,从海洋视角重新讲述世界历史,解读海洋在人类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
一本书开启跨越时空的海洋之旅。
海洋似乎离我们的日常很遥远,但在意识的海平线外,人类的所有时间与空间都被海洋静静环绕着。她是——
地球的温室:地球生命在这里诞生,也在这里进化。
城市文明的哺育者:9千年前的杰里科,4千年前的孟菲斯都在海边生长。
人类历史的战场:亚克兴海战将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特拉法尔加海战预示了拿破仑滑铁卢的命运……
现代社会的支柱:海上贸易催生了近代金融业;超过60%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150千米的区域内……
海洋的基因深深烙印在每一个族群身上,但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却太少,或是过于片面,这或许是我们对自然奇迹缺少敬畏之心,并且总是忽视、伤害她的原因。
美国《外交》杂志评选的“全球100位思想家”之一,连续担任四任法国总统顾问的政治经济学家雅克·阿塔利,采用纷繁多样的多学科材料,写就一部回望海洋与人的历史综览,这不仅是为了解过去,更是为了引导人们关注、思考:我们要如何看待海洋?如何在当代在海洋上实现自我发展?以及如何爱护海洋,与她和谐共处?而最重要的是——
我们与海洋共同的故事,还在进行时。
【编辑推荐】
1、 从海洋视角,法国总统顾问重新讲述世界历史,一本改变你观察世界方式的“大家小书”。
尽管地球表面的 70% 都被蓝色的海洋覆盖,但一直没有人从海洋视角讲述世界的历史、人类的故事。事实上,海洋却是人类发展历程的关键所在。著名政治经济学家雅克·阿塔利——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政治导师,密特朗总统、萨科奇总统的首席顾问,综合多学科、跨国界的研究成果,以精炼优雅而富有洞见的文字,介绍海洋文明的历程,讲述人类与海洋的关系,以及海洋文明的未来走向。
2、 一部从地球诞生讲起的全球海洋简史,完整呈现海洋的自然史、文明史、生态史。
从地球的诞生到生命的演化,从智人的崛起到文明的奠基,《海洋文明小史》从海洋的自然史、文明史、生态史的角度,讲述了海洋与人类的悠久联系,尤其重点介绍了鲜为人知的早期人类海洋探索经历——80万年前的直立人已经开始了海上之旅,6万年前的晚期智人也曾穿越太平洋——原来,航海探险精神早已烙印在所有人类族群的基因之中。
3、 贸易、战争、探险、移民、技术、争霸……以宏大的视野,解读海洋在人类历史中的决定作用。
从公元前31年,罗马与埃及的亚克兴海战,到伊斯兰世界与欧洲争夺地中海的漫长拉锯,是海洋的控制权影响了古代世界的霸权帝国兴衰?
而英法百年战争的走向,拿破仑帝国的征服事业,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局势,都是被海洋战场上的风云变化决定了命运?
通过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的航海技术和工业发展,重新解读海洋在人类历史中的决定作用——不论在历史发展的何种阶段,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及文化上的权力都属于那些善于掌控海洋与港口的人。
4、 检视法国与中国没能发展成强大海洋帝国的原因,展望未来世界的海洋发展之路。
法国的领海面积位居世界第二,本可以在海洋史中扮演特殊的角色。公元之初的中国也具备主宰世界的所有条件:漫长的海岸线、广阔的内陆、庞大的人口,以及领先世界的农业、手工业和航海技术。
理解历史,洞悉未来。两个国家的海洋地缘优势为何在过去没能转化成海洋霸权?而两国又该如何把握未来的海洋经济和地缘政治发展趋势?书中对海洋开发、海权发展的简要历史回顾,和对未来海洋经济发展形态的通俗解释,作者以明确的问题意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5、 全面生动,让我们一本书轻松读懂关于海洋的一切。
全书300多页的篇幅,从海洋的文明历史、当代海权局势,讲述到未来的海洋经济发展形态,消除专业学科门槛,让读者一本书轻松读懂关于海洋的一切。全彩四色印刷,四十余幅精美插图,随书附赠高清折页航海图,生动呈现海洋文明奇迹的故事细节。
投诉 海洋文明小史的创作者 · · · · · · 雅克·阿塔利 雅克·阿塔利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雅克·阿塔利(Jacques Attali),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美国《外交》杂志“全球100位顶尖思想家”之一,他是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的政治导师,后者曾在他建立的改革委员会担任助理,密特朗、萨科齐、奥朗德多位法国总统都曾聘任他为私人顾问。阿塔利专注于国际事务观察和未来危机预判。他的作品涉猎广泛,包括《未来简史》《21世纪漫游者指南》《国家的破产》,这些作品大多讨论未来社会危机和文明发展模式,许多预判如今都已成为现实。他的早期著作《政治经济学分析》和《政治模式》曾获得法国皇家科学院奖。他还写过一部畅销科幻小说《大爆炸》。
危机求生
作者: 雅克·阿塔利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副标题: 在全球危机中寻找自己的活路
译者: 蔡晋
出版年: 2012-1
页数: 176
定价: 30.00元
ISBN: 9787802347465
豆瓣评分
评价人数不足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危机求生:在全球危机中寻找自己的活路》内容简介:危机,必将留下无数的受害者,以及寥寥无几的胜利者。然而,总有人能够逃出生天,且具有比被卷入危机时更好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明白危机的逻辑和进程,并富有胆识地采取如下策略。自尊。首先想要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不要等待任何人的恩惠,拥有成为自我未来的行动者的意愿。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具备清醒的认识,并追求卓越。
强度。以长远的眼光,为自己塑造愿景,做二十年的规划,并且不停地重塑。尽可能充实紧凑地生活。
共鸣。理解他者的文化、推理模式、存在逻辑,通过其行为预期,识别所有可能的威胁,区分潜在的朋友和敌人。友善地对待他人,欢迎他人来缔结联盟,实现互益的利他主义。
适应性。确定了威胁的性质,就该从各方面做好准备,以防这些威胁中的任何一个成为现实。准备好后援、储备、保险,具备将敌对力量转化为于已有利的新优势的能力。
创造力。如果危机的冲击持续不衰并成为结构性的普遍现象,如果危机固定在不可逆转的趋势之中,那么应该学习如何使其变成机遇,将匮乏作为进步的源泉。
分身有术。倘若危机的冲击愈发不可预测,不可能采用任何主动策略,那么就准备好进行彻头彻尾的改变,重建自我形象,在不放弃自尊的条件下,争取与胜利者站在同一阵营。
革新思想。最后,为极端的局面做好准备。毫无畏惧,敢于超越自我,打破既定的游戏规则,秉持对自我的尊重而顽强坚持。
相信这七条法则并不停尝试将其付诸行动的个人、企业和国家,比他者拥有更多机会逃出生天。
傅佩榮
傅佩荣的西方哲学课
作者: 傅佩荣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23-8 页数: 1712 定价: 399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20733892
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作者傅佩荣是台湾大学哲学系热门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研究所所长。他是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精通英、法、德、日和拉丁文五门外语。在台湾大学任教40年,讲课幽默风趣、深入浅出,被学生评选为最受欢迎教授。本书系统梳理西方哲学2600多年的发展变化及主流学派,内容全面,讲解透彻。以人物为主轴,打破按时间轴平铺直叙的传统叙述方法,脉络更加清晰。兼具中西方视角,有辩证,有统一。附赠120位西方哲学人物列表,让人物及其思想更具体、更直观。
【内容介绍】
系统讲解西方哲学2600多年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流派。从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基督宗教哲学,一直到德国古典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等,让读者了解西方哲学2600多年的发展变化。深入解读120位哲学大师的人生智慧,让读者深刻领略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休谟、叔本华、加缪、怀特海、罗素等大师的伟大思想。
投诉 作者简介 · · · · · · 当代著名哲学家。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早年师从哲学大家方东美先生,后于耶鲁大学深造,受教于余英时先生,继而执教欧洲。
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孟子的智慧》;凤凰卫视主讲《国学的天空》;山东卫视“新杏坛”任首席主讲人。曾被台湾地区《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曾获台湾地区最高文艺奖。近年来,在“得到App”开设《傅佩荣的西方哲学课》;在“喜马拉雅App”开设《道德经》、《易经》、《庄子》等精讲课程。傅教授态度真诚,语言幽默,说理清晰,能使听者不倦、相悦以解。他讲述的国学生动又贴近人心,为当代人提供了阅读国学原典的简易方法。
傅教授兼具中西文化之深厚学养,以哲学建构和逻辑分析的眼光,站在中西文化的制高点上诠释中国传统经典的现代意义,搭建起东西方思想的桥梁,堪称中西文化之摆渡者,在当今学术界享有盛名。
傅教授潜心研究传统经典五十年,撇开成见和定论,多有建树。目前已出版《哲学与人生》、《国学的天空》、《易经入门》、《国学与人生》、《四大圣哲》(译),傅佩荣解读经典系列、傅佩荣详说经典系列等图书逾百种。
目录 · · · · · · 自序 半世纪的心愿,跨越2600年的哲学普及作品 导论 极简哲学史 导论1 古代哲学核心 导论2 中世纪哲学核心 导论3 近代哲学核心 导论4 现代哲学核心 Part 1 哲学源自惊奇 Part 2 哲学双重系统 Part 3 努力安顿自我 Part 4 协调人神关系 Part 5 理性发出光芒 Part 6 启蒙必有挣扎 Part 7 伦理学的争议 Part 8 存在主义思潮 Part 9 响应时代挑战 Part 10 延续爱智传统
论语三百讲(全三册)
作者: 傅佩荣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联合低音 出版年: 2019-7 页数: 976 定价: 18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9600448
内容简介 · · · · · · ★★★
继《孔门十弟子》后,傅佩荣又一儒家经典著作。
三百讲、九百页,立足原典,读透论语,一览孔子思想的全貌。
……………………
◎ 编辑推荐
★《论语三百讲》是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先生的重量级作品。其以学贯东西的哲学素养、平易浅近的行文笔调,带你进入孔子丰沛灿烂的精神世界。
★ 在市场众多版本中,傅佩荣老师的《论语三百讲》是研读《论语》以及学习中国哲学思想的入门首选读物,其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 本版本采用原典+白话+要义诠释+与当下人生的关联的结构组成,可以将经典句句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经典,从而做到学以致用,踏出正确实现人生理想的第一步。
★ 特别提出,这套《论语三百讲》装帧考究,在设计过程中暗合“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之意,为您的阅读增添了舒适感与仪式感。
……………………
◎ 内容简介
《论语》,是我们目前所能找到的、最集中展示孔子思想的一部作品,由孔子亲传弟子有子和曾子的弟子们编撰而成,是我们了解孔子及先秦儒家最为可信的材料。
如果经典不能够被阅读和理解,那么是没有意义的。
孔子,被后世推为“至圣先师”。如果只仰望他的“圣”,只能让他的思想宝藏束之高阁,离我们越来越远。唯有了解他“超凡入圣”的过程,才能使他成为自己真正的老师,也是对他真正的尊重。
本书是傅佩荣教授关于《论语》最为详尽、不吝笔墨的作品。紧贴文本,先录述《论语》每一章经过傅教授考证的原文,再把意思用白话文说清楚,然后再用一篇百余字的文章解释其中的重点,看它跟我们现在的人生有什么关系,可以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这样的行文仿佛涓流成河,积土成山,非常适合父母与小朋友日日共读,也适合青少年朋友和初学者含英咀华,品《论语》真味。
投诉 作者简介 · · · · · · 傅佩荣,1950年生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早年师从方东美先生,后于耶鲁大学深造,受教于余英时先生,继而执教欧洲。他在宗教哲学、中国哲学(孔孟老庄思想),以及译解传统经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周易》《大学》《中庸》方面造诣颇深。
傅佩荣教授兼具中西文化之深厚学养,集四十年潜心研学之心得,以哲学建构和逻辑分析的眼光,搭建起东西方思想的桥梁,堪称中西文化之摆渡者。他治学态度严谨,理论创见迭出,在当今学术界享有盛名。
2018年傅佩荣教授与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合作出版了《傅佩荣的哲学课:先秦儒家哲学》。
目录 · · · · · · 引言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总结
傅佩荣讲道德经: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作者: 傅佩荣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副标题: 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出版年: 2023-3 页数: 540 定价: 128.00 装帧: 软精装 ISBN: 9787520729918
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国学爱好者案头常备之“傅佩荣讲经典系列”
内文形式:文言原典+白话译文+结合现实答疑解惑
回归原典,智慧大成。摒弃众多牵强附会的解说,集多种批注版本和古今大家的研究成果于一体进行解读。运用现代诠释学以经解经,处处以原典为佐证。重新注疏、整理《道德经》,还原先秦经典原始风貌。
融贯古今,中西比较。以中西哲学视角解读《道德经》,将老子与孔子、庄子、韩非子等中国思想家,以及黑格尔、海德格尔等西方哲学家加以对照,解读视角既凸显东方智慧,又兼具了西方思维,帮你更深层次理解老子学说。
一以贯之,通顺畅达。白话译文通顺畅达,撇开成见和定论,求真务实,追本溯源,专门就关键概念加以清晰流畅的逻辑分析,展现原典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
理性解读,感性认知。引导读者以整体的眼光去看待人生成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摆脱情绪困扰与过度执着,使其可以进行妥善的自我管理,超越自我局限,成为自己生命的管理者。
【内容介绍】
当代著名哲学家、台大哲学系热门教授傅佩荣先生首创中西比较视角解读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详解老子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承中国传统,旁顾西方哲学。傅教授特别用心阐释了老子的三个关键词:道、德、圣人,以此展现其完整而完美的哲学系统。“道”不再是“人之道”,而是“道之本身”,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这个定义贯穿全书,引领读者从更深邃、更本质的角度理解自己的生命,提升智慧,抵抗虚无。
本书隶属于“傅佩荣讲经典系列”,该系列全套共6册,其他5册分别关于《易经》、《庄子》、《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内文形式采用文言原典+白话译文+结合现实答疑解惑的构架。该系列根据傅佩荣教授的线上音频课程整理而成。重点在于“讲”,以原典为基础,结合现代人的焦虑和困惑进行解读,拉近国学与现代生活的距离。行文带有傅佩荣教授独具魅力的讲课风格,娓娓道来,说理清晰,举例生动,表达风趣,是非常亲切而实用的国学入门读物。
投诉 作者简介 · · · · · · 当代著名哲学家。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早年师从哲学大家方东美先生,后于耶鲁大学深造,受教于余英时先生,继而执教欧洲。
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孟子的智慧》;凤凰卫视主讲《国学的天空》;山东卫视“新杏坛”任首席主讲人。曾被台湾地区《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曾获台湾地区最高文艺奖。近年来,在“得到App”开设《傅佩荣的西方哲学课》;在“喜马拉雅App”开设《道德经》、《易经》、《庄子》等精讲课程。傅教授态度真诚,语言幽默,说理清晰,能使听者不倦、相悦以解。他讲述的国学生动又贴近人心,为当代人提供了阅读国学原典的简易方法。
傅教授兼具中西文化之深厚学养,以哲学建构和逻辑分析的眼光,站在中西文化的制高点上诠释中国传统经典的现代意义,搭建起东西方思想的桥梁,堪称中西文化之摆渡者,在当今学术界享有盛名。
傅教授潜心研究传统经典五十年,撇开成见和定论,多有建树。目前已出版《哲学与人生》、《国学的天空》、《易经入门》、《国学与人生》、《四大圣哲》(译),傅佩荣解读经典系列、傅佩荣详说经典系列等图书逾百种。
目录 · · · · · · 作者序 老子其人及其理想 008 一、老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013 二、老子思想的形成 018 三、《道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023 四、该如何学习与理解老子的《道德经》? 028 五、今天学习《道德经》的意义何在? 《老子》正文解读:《道经》 036 第一章(上) 不可说不等于不存在 041 第一章(下) 有欲望未必是坏事 045 第二章(上) 判断都是相对的 050 第二章(下) 圣人究竟是谁? 054 第三章 不是愚民政策 059 第四章 用疑似法来想象 064 第五章 天地没有偏爱 068 第六章 谷神何以不死 072 第七章 天长地久吗? 076 第八章(上) 上善若水 081 第八章(下)水的七种善 085 第九章 功成身退是上策 090 第十章 修炼的六个步骤 095 第十一章 有无互相配合 099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105 第十三章 没有身体又怕什么 110 第十四章 混而为一的道 114 第十五章 能静能动的悟道者 119 第十六章 修炼要靠虚与静 124 第十七章 管理的四个层次 129 第十八章 国乱显忠臣吗? 132 第十九章 从减少欲望开始 137 第二十章 圣人是大众眼中的笨人 142 第二十一章 恍恍惚惚的道 147 第二十二章 贪多则消化不良 153 第二十三章 少说话最自然 158 第二十四章 太自负看不明白 162 第二十五章(上) 给道取个名字 167 第二十五章(下) 道法自然 172 第二十六章 稍安勿躁 177 第二十七章 善人与不善人 182 第二十八章 策略与目的 186 第二十九章 三去主义 192 第三十章 不得已才用兵 197 第三十一章 用兵打仗是下策 201 第三十二章 天降甘露 206 第三十三章 人要有自知之明 211 第三十四章 大道像泛滥的河水 215 第三十五章 淡而无味的道 220 第三十六章 柔弱胜刚强 224 第三十七章 无为而无不为 229 《道经》总结 233 第三十八章(上) 推崇本性与禀赋 《老子》正文解读:《德经》 240 第三十八章(下) 大丈夫的作风 244 第三十九章 辩证统合的一 249 第四十章 有与无的辩证 254 第四十一章 从十二个角度谈修道 259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万物的一二三是指什么? 265 第四十三章 无为与不言 269 第四十四章 长久才是王道 274 第四十五章 收敛自有力量 279 第四十六章 知足保障平安 284 第四十七章 不出门知天下事 288 第四十八章 用减法来悟道 293 第四十九章 把百姓当孩子 297 第五十章 养生的秘诀 303 第五十一章 道与德的意义 307 第五十二章 守住根本 312 第五十三章 那是强盗头子 317 第五十四章 从未脱离人间 322 第五十五章 向婴儿看齐 327 第五十六章 言者不知知者默 332 第五十七章 治理的神奇效果 337 第五十八章 祸福相生相倚 342 第五十九章 珍惜人的禀赋 346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351 第六十一章 大国与小国如何相处 356 第六十二章(上)不要舍弃道 361 第六十二章(下) 展示宗教维度 366 第六十三章(上) 为何要以德报怨 370 第六十三章(下) 轻诺必寡信 375 第六十四章(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80 第六十四章(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84 第六十五章 回归淳朴状态 390 第六十六章 不争而成功 394 第六十七章(上) 三宝以慈为首 398 第六十七章(下) 三宝还有俭与后 403 第六十八章 以不争心态处世 408 第六十九章 哀兵必胜 412 第七十章 没有人了解我 418 第七十一章 圣人把缺点当缺点 422 第七十二章 自爱而不自贵 426 第七十三章 勇于不敢则活 431 第七十四章 用心善待百姓 435 第七十五章 治国者的责任 440 第七十六章 柔弱是生存之道 445 第七十七章 保持动态的平衡 450 第七十八章 以服务代替领导 455 第七十九章 善人合乎天道 459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之乐 463 第八十一章 悟道与行道 总 结 472 总结一 老子与孔子的对照比较 478 总结二 老子与庄子的对照比较 484 总结三 老子与韩非子的对照比较 490 总结四 老子与西方哲学的对照比较 495 总结五 老子的宇宙观 501 总结六 老子的人生观 507 总结七 老子的价值观 513 总结八 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附 录
傅佩荣译解老子
作者: 傅佩荣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副标题: 傅佩荣译解老子 出版年: 2012-6 页数: 231 定价: 52.00元 丛书: 傅佩荣译解经典系列 ISBN: 9787506046428
内容简介 · · · · · · 傅佩荣教授根据自己研习中西哲学四十余年的心得,《傅佩荣译解老子》中,特别注重书中传达的深刻哲理与智慧,以凸显哲学“爱好智慧”的本义。在每一章原文之后,用白话译文取代一般读本的注释,文字上力求通顺畅达;在注解部分,参考了历代注家及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专就关键概念加以解析,期待读者能深切体认中华传统文化之真、之善、之美。
丛书信息 · · · · · · 傅佩荣译解经典系列(共12册), 这套丛书还有 《傅佩荣译解易经》《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傅佩荣译解论语》《傅佩荣译解庄子》 等 。
《道德经》本质上是科学不发达时候的民俗智慧段子集合。内容有:认识世界的、治理国家的、为人处世的、修养自我的。每一段篇幅不长,挺适合拿来发微博。 《论语》本质上是春秋战国版本的老罗语录。
逍遥之乐:傅佩荣谈庄子(精装版)
作者: 傅佩荣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18-6 页数: 580 定价: 92.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20702744
内容简介 · · · · · · 《庄子》一书,为战国时庄子所作。今日我们所读版本为晋代郭象删定,原文近七万字,共三十三篇。庄子是道家老子的后学,对于“道”另有独树一帜的看法。他博览群书,深通人情世故,领悟高明智慧,自有一套人生哲学。
《逍遥之乐:傅佩荣谈庄子》是傅佩荣解读庄子本人思想和《庄子》一书所蕴含哲理的全新作品。读者在傅佩荣通俗生动的阐述中,思庄子何以能“忘我,顺其自然,入世而超世”,便不难得知其答案在于对“道”的领悟。认清这一点,我们便可以与庄子一起逍遥而游了。
投诉 作者简介 · · · · · ·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傅教授积累四十余年在中西哲学方面的训练,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成就。其学术论著贯通古今中西,结构严谨,创见迭出,是当代华人世界公认的一流国学研究专家。
傅教授是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国学天空》的嘉宾主持,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并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教学特优奖、台湾大学生社团推荐最优通识课程。其作品曾获台湾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
傅教授著作甚丰,出版《哲学与人生》《易经与人生》《推开哲学的门》《心灵的旅程》等图书逾百种。
目录 · · · · · · 自序 逍遥自在的快乐 前言 内篇 逍遥游 第一 齐物论 第二 养生主 第三 人间世 第四 德充符 第五 大宗师 第六 应帝王 第七 外篇 骈拇 第八 马蹄 第九 胠箧 第十 在宥 第十一 天地 第十二 天道 第十三 天运 第十四 刻意 第十五 缮性 第十六 秋水 第十七 至乐 第十八 达生 第十九 山木 第二十 田子方 第二十一 知北游 第二十二 杂篇 庚桑楚 第二十三 徐无鬼 第二十四 则阳 第二十五 外物 第二十六 寓言 第二十七 让王 第二十八 盗跖 第二十九 说剑 第三十 渔父 第三十一 列御寇 第三十二 天下 第三十三
傅佩荣先生解读《周易》错得离谱,解读《庄子》同样离谱,一遇到稍微难一点的章句,基本上搞不懂到底何意,只能生拉硬拽、牵强附会。比如《逍遥游》中的“有待”都能理解为“期待”,《齐物论》中的”以指喻指之非指“句,傅佩荣先生完全不知啥子意思,干脆直译,指译为指头,非指就译为不是指头。这种水准,居然把四书五经都搞了个遍,简直糟蹋经典,误人子弟。
傅佩荣译解易经
作者: 傅佩荣 副标题: 傅佩荣译解易经 出版年: 2012-7 页数: 554 定价: 85.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傅佩荣译解经典系列 ISBN: 9787506048057
内容简介 · · · · · · 《傅佩荣译解易经(精装版)》涵盖了天地人生之道的性生命学,肯定万物的起源、发展、变化、结束,都是阴与阳这二元因素(或力量)所造成的。主要包含了六十四卦的卦图、卦辞、爻辞、彖传、象传、系辞传与文言传。
善易者不占,谁善易呢?竟然是儒家。 想来也算合理,出世的人谁会在意世间的起起落落
易经初读小感 1.易经恒易之道使人知祸福相依,谨言慎行,进德修业,知通变之道。亦为知儒家哲学精髓思想之门径之一。 2.傅佩荣治学以善建系统见长。该书通俗易懂,卦象爻辞解读清晰,来源有理。作为入门书籍,是非常合适的。 3.若深入研究哲学程度,可参考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亦可上升一层次。 4.同时,可参考南怀瑾《易经杂说》等资料。
我没想到《易经》是这样的一部书 最近我匆匆翻了一遍《傅佩荣译解易经》,为什么我会读和《易经》有关的书呢? 首先,感谢我自己努力学习《诗经》国风部分的作品。正因为读《诗经》的初期,理解和阅读都很困难,恰恰这个时候,遇见了热心的网友老师,提议我尝试读《易经》,它有助于理解《诗经》。否则,它永远都会在我的“不敢读”清单里。 读《傅佩荣译解易经》这本书之前,我对《易经》的了解,无非是与占卜、算命、起名相关…… 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对自己说:“你知道得太少,所以容易被洗脑。” 与一切世俗相关联之前,《易经》是古人认识世界、环境和自我之间关系而积累形成的一套理论,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合集,即所谓天、地、人之道。 即使不了解《易经》,《易经》其实早已充满了我们的生活,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否极泰来”……都来自《易经》! 即使我们很闲散地刷剧,也会发现这种影响之广泛。比如,《清平乐》这部剧,其中一个小人物,名为“梁元亨”,他出场时,说过四个字“元亨利贞”。 当时,一听而过,没有想过这四个字有什么意义。直到读了《傅佩荣译解易经》,我才发现,这四个字竟然也是出自《易经》,是对易经首卦乾卦的解释。 这个角色,至纯至善,完美诠释了“元亨利贞”。 · “元”,原也,万物由此开始;《清平乐》这部剧的一切故事都始于梁元亨家的蜜饯铺子。 “亨”,通也,万物有其共同来源,并且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彼此之间通顺畅达; “利”,宜也,万物变迁运行,对一切都有利而和谐; “贞”,正也,由此所展现的万物,可以坚持自身的途径,进而恒久不息。 我没有深度学习《易经》的计划。《傅佩荣译解易经》对我这种新手很友好,他把《易经》发展历史、流派、64卦、阴爻阳爻关系等解释的清晰易懂。 读一遍,虽然背不下来64卦和卦辞,也没有那个必要。但是,领悟到,阴阳八卦并非遥不可及的玄学,而是人人都可以学习的观察世界与自我的方法。 不了解一下,谁能想到,《易经》是这样一部包罗万象、又平易近人的书籍呢?
超过了评论次数所以写的书评 傅老师的书没读过但是视频课程听了好多个,和曾仕强相比,傅老师更谦虚谨慎,其实在很多问题的解答上,曾仕强表现出的都是一副自然而然的态度,好像没什么不好懂的,实际上很多地方解释得并不尽如人意,估计他也不太懂,但是傅老师就会说其实有很多地方他也不明白,有学生提问为什么卦辞这里是吉那里是凶,他会说其实就像答案之书一样,《易经》就是先告诉你答案,让你自己找为什么(其实说难听点就是牵强附会),但确实如此,《易经》不是什么迷信巫术,他就是一本儒家哲学的经典著作,把一些儒家的理念编进去,让统治阶级教化民众的,都几千年了,很多人还带着谄媚的嘴脸去读《易经》,捧臭脚一样捧得比头还高。还有就是在一些儒家经典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问题上,曾还停留在几千年前的老旧思想,不知道为啥那么多人捧他,但是傅老师讲这种的时候都会解释得很好,譬如为什么同一卦一爻(恒六五),女子贞就是吉男子就是凶,他先说是因为古代女子与男子地位不平等,受教育程度不高所以没有公平的做官从政的机会,所以做事更容易考虑到小范围的家庭内的需要,眼光不会太长远,然后他认为把卦辞中的妇人或者卦象中阴爻翻译作女人已经与当代社会脱节了,而建议翻译作“顺从者”(我个人认为更应该翻译作目光短浅的人),并且还进一步举了例子,例如他在自己上级面前,自己就是那个阴爻。所以由此可见,傅佩荣的讲解和对易经的理解相当与时俱进,完全做到了对经典祛魅的研究和学习,其思想深度可见一斑。
现代《易》学学者的集大成作 傅佩荣老师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中哲肇始加以解析,尽显功力。在学《易》方面,经卦演变出来的六十四别卦除孔子《十翼》解释后留白很多,给后人的解释空间亦很多。书中传神之处不仅在于从传统的时也位也的角度解析,更是从互卦与爻变后的互卦的角度再深入分析。对一些难字、偏字也做了注释,此书为易学者不可不读的一部佳作!
也谈傅著《周易》新版 十年前即读过傅先生的初版,是结合着余敦康先生的《周易现代解读》,略为对《周易》有了了解。于是感觉到易经无非如此而已!然读了十年后遂感觉一部《周易》愈来愈难读!直至重点研开读了张善文、刘大钧、金景芳、廖名春、孙景龙、马恒君、杨军、杨庆中、杨天才、刘彬、马新钦、林忠军、王化平、周锡复、杨柳桥、潘雨廷、于省吾、雷宝、王锦民、李志刚、高亨、黄怀信、屈万里、黄庆萱等先生的译注,遂逐步入门。之后精研《周易集解》与《周易正义》五年,并利用北京大学王锦民教授之《周易新注》作统筹学习,又利用黄庆萱先生《新译周易六十四卦经传通释》作总结性查漏补缺,遂对一部《周易》有了新认识!关于“傅著”与十年前变化不大,除了销量增大外。“傅著”本版除增加女儿“附录”外,新训诂,新诠释几无变化!其实傅在台湾的影响远不及大陆,其名声在哲学!于易无新观点!
易经与哲学 在网上时常看到有人争论,中国有没有哲学?
其实哲学本身就有一个定义问题,什么是定义?你可以通俗的理解为给事物起名。比如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儿,你给他起名叫什么?你给他起个名字叫张三,他就是张三;你给他起个名字叫李四,他就是李四。假如一个人小时候叫张三,后来感觉张三不好听,于是改名叫张有财,名不同,但他还是他自己。
所以什么是哲学,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外国人说我们没哲学,首先要明白,他们所谓的哲学是什么,他们把张三叫哲学,我们把李四叫哲学。然后他们说你们那没有人叫张三,所以你们没哲学,这对吗?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是我们的古话,一个桔子,不同地方名称叫法不同,不管叫什么,它本身就是那个桔子。比如草莓和士多啤梨;再如公交车和巴士;小卖部和士多店……名不名,实一致。
哲学,这个词语源自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意思是:热爱智慧。如果按字面来理解,哲是哲理,哲学就是关于哲理的学问。
我们古人当然有哲学,只是我们不叫它哲学,我们称之为:道。
老子《道德经》有句大家都听过的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什么意思呢?简而言之就是道这个东西,是没有名字的,或者说你根本没法给道命名,给它起什么名字都不对。
不管是哲学也好,道也好,这玩意到底是干吗的?
我们应该都听说过保安(哲学)三问: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这三个问题,表面上看很简单的,我随口就能回答:我是张三;从东北来;去深圳找同学打工。
但是,众所周知人吃饱饭了会胡思乱想。我是张三,张三又是谁?张三是他爸妈的孩子,他父母又是谁?无穷无尽,最后归于一点:张三是人类,即我是人。我不是树,不是石头,不是山不是河,我就是人类。
那么第二个问题又来了:既然我是人类,那么人类从哪来?你会说:人是人他妈生出来的。那妈妈又从何而来……?所以最后会有各种学问:比如猴子进化而来;天神创造而来;宇宙大爆炸而来;外星人高等文明制造而来……反正各种说法,难以定论。
讨论完人类如何而来,就有了第三个问题,我要到哪去?或者说我来到世上要干什么?就像我们小时候上课回答老师,长大了当科学家,当老板,当医生,当大侠……这都只是表面职业容易回答,而精神内在困惑却不好解答:生而为人,到底有什么意义?
不管哲学这个词如何定义,我们只要清楚,能回答这三个终极问题的就是哲学。因此你会发现,不管是外国,还是我们,不管是哲学,还是物理学,不管是神学,还是医学……所有的学问,归根结底基本上都是在尝试解答这三个问题。
我们古人先哲,是用道来回答这三个问题。道是什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就是规律,反正老子讲了,道不能说,一说即错。总之道就是这么神奇,能解答世间万物。
比如宇宙世界怎么来的?用我们古人的观点来讲,道生一,一生二,太极生两仪。阴阳二气结合,天地相交,然后有了世间万物,我是人类,是世间万物的一个种类,与万物也没什么不同。
我来世上做什么?人各有命!你是带着使命来到世间的,你的使命是什么?你要自己去寻找,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这就是我们古代的道,也可以称它为哲学。
那么,易经是如何成为一门哲学的?
人类初期,是极其幼稚的。我们假设人是猴子变来的,那么猴子刚变成人的时候,肯定是茫然无知的。刮风下雨打雷闪电,自然现象都觉得好神奇。然后开始观察,晚上天空有颗星出现,天亮了就下雨。
这就是最早的占卜。全世界的人类起源时,都离不开占卜,可以说占卜就是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这种观察自然来进行预测的,我们可以称为天卜(古人称为夜观天象)。
慢慢发展,开始用动物的骨头或者龟壳来预测吉凶,把龟壳放火上烧,观察烧开的裂纹。这个可以称为半天半人卜。因为烧龟壳这是人为进行的。裂纹是自然形成的,所以一半天意,一半人为。
再然后就出现了易经。可以说人类同时期的占卜,易经是最先进的。为何?因为易经的占卜加入了人类的智慧!同一时期全球的其它民族,根本还没有产生这么先进的占卜方式。通过衍算得出符号,再用符号象征人事,再加入卦爻卜辞,试问当时的全球除了易经还有哪个能做到?
易经最早是用来占卜的,还没有上升到哲学层面,虽然它包含了阴阳辩证思维。一直到春秋战国之后,各家各派开始对易经进行各种解读,直到汉朝独尊儒术,易经成为经学,群经之首,成为了道法之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哲学。
很多人会问易经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易经是哲学,有人说它是历史,有人说它是文学,有人说它是天文学,有人说它是迷信糟粕……这些说法都没有错,因为易经是道,是解答人生困惑的学问,你认为人生是什么,因此易经也就是什么。比如你是做生意的,易经就是商道;你是打工人,易经就是职场之道;你是搞音乐的,易经就是乐道;你是学医的,易经就是易道……不管你做什么,你都能从易经中学到智慧。
这就是易经的哲学。(原创首发公众号:易山先生)
国学顺序:先看《论语》家常便饭,再看《易经》 最后用一生的时间慢慢学习领悟《道德经》……此生为人足矣! 理解卦要回到最初的自然现象,看卦的“神”。例子里“谦”卦六爻皆吉,但占环境的时候,则有地震。
哲学与人生(修订第10 版)
作者: 傅佩荣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副标题: 修订版 出版年: 2024-6 页数: 675 定价: 99.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20734363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开宗明义介绍“哲学是什么”后,以西方为焦点,探讨“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神话与悲剧”。这些是普遍的知识背景,提供了由人生省思走向哲学的途径。接着,西方哲学家之中对人生做过亲切考察的不在少数,作者以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与当代的“存在主义”为代表,并且以“存在主义的发展”为其压轴,由此显示现代人困于荒谬情境,仍可力图超越。
后半部,首先综述“中国哲学的起源”“儒家的风格”与“道家的智慧”,揭示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哲学,也有体大思精的人生哲理,也有玄妙卓越的人生境界。只要心平气和,不存任何偏见,将会发现所有文化都有其安身立命的秘方。
谈到人生,就不可忽略“艺术与审美”“宗教与永恒”“教育与自我”这三个题材。最后的结论是“文化的视野”“拓展生命”,这也是通识教育的目的所在,希望有助于拓展读者的眼界与心胸,不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在特定议题上采取合理的原则与立场。
投诉 作者简介 · · · · · · 傅佩荣
当代著名哲学家。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早年师从哲学大家方东美先生,后于耶鲁大学深造,受教于余英时先生,继而执教欧洲。
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 《孟子的智慧》 ;风凰卫视主讲 《国学的天空》;山东卫视“新杏坛”任首席主讲人。曾被台湾地区《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曾获得台湾地区最高文艺奖。近年来在“得到”APP 开设《傅佩荣的西方哲学课》;在“喜马拉雅”App 开设《道德经 》《易经 》《庄子》等精讲课程。傅教授态度真诚,语言幽默,说理清晰,能使听者不倦、相悦以解。他讲述的国学生动又贴近人心,为当代人提供了阅读国学原典的简易方法。
傅教授兼具中西文化之深厚学养,以哲学建构和逻辑分析的眼光,站在中西文化的制高点上诠释中国传统经典的现代意义,搭建起东西方思想的桥梁,堪称中西文化之摆渡者,在当今学术界享有盛名。傅教授潜心研究哲学五十年,撇开成见和定论多有建树。目前已出版《哲学与人生》、《国学的天空》《易经人门》、《国学与人生》、《四大圣哲》(译)傅佩荣解读经典系列、傅佩荣详说经典系列等图书逾百种。
目录 · · · · · · 推荐序 点燃对智慧的爱 周国平 新版序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傅佩荣 初版序 哲学与人生 傅佩荣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 第二章 思想方法 第三章 人性的真相 第四章 神话与悲剧 第五章 苏格拉底 第六章 西方伦理学 第七章 存在主义的形成 第八章 存在主义的发展 第九章 中国哲学的起源 第十章 儒家的风格 第十一章 道家的智慧 第十二章 艺术与审美 第十三章 宗教与永恒 第十四章 教育与自我 第十五章 文化的视野 第十五章 拓展生命
书内观点明确帮人理清思路,讲了一部东西方的哲学简史。如果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讲的是中国哲学,那么这部综合讲了西方与东方的哲学史。比罗素那本强多了。
读《哲学与人生》(1)我们应该如何阅读 如果一个铁杆球迷说他的偶像是贝克汉姆,人们就会怀疑他是否真的热爱足球;同样一个哲学系的毕业生如果看于单和傅佩荣这种学术超男超女,连他自己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平时对这些书都不屑一顾,那时候很多人批于丹,骂她曲解孔子,其实人家只是通俗讲孔子,就像妈妈给学前的儿童讲故事一样,那些认真的人大多是在哲学的书堆里无人问津又闷得发慌,难得有个机会蜀犬吠日自然咬定青山不放松,什么《十博士批于丹》只要想想书名我就想笑,于丹老师何许人也,一百个博士也未必能批得了他一条,如果真的能批一条又何须十博士。但是这种书我是从来不读的,就像中文系的学生不看名著删减版,自己有能力吃饭,何必要别人喂饭?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就看到了这本《哲学与人生》。
狐狸的悲哀 怀特海说,一定要等到你课本丢了,笔记都烧了,为了准备考试而记在心中的各种细目全部忘记时,剩下的东西,才是你所学到的。
读哲学之前,我一直都以为读完哲学我就什么都可以想明白了,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我义无反顾的转入了哲学系,从柏拉图一直读到海德格尔,从孔子一直读到王阳明。后来我被哲学系清理门户的时候当滥竽充数的赶出了校门,我发现世上依然有那么多的事情我无法理解,人生各种选择我总是犹豫不前,甚至读哲学前的勇气、冲劲也在“他人就是地狱”、“物自体”等等各种似是而非的概念判断下消磨得一干二净,只有畏首畏尾,鼠目寸光,甚至我失去了生活的激情,“那有什么爱情,压根就是生殖冲动”,“一代过去了,一代又来,唯一不变的是大地”……毕业的时候,我把所有的哲学书都锁在一个箱子里,全部封存起来,狠狠的说,你们去死,我以后都不要你们了。这一年来,虽然也杂七杂八的看了很多书,经济、文学、历史、人类学,总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也有一种“美则美矣,但不尽善”的感觉,终于我喜欢的还是哲学。然而,这个时候当我再回想自己大学学了什么的时候突然觉得以前种种信誓旦旦的东西突然像露水一样蒸发掉了,哲学史上一条条线索、一个个命题、一道道论证,一堆堆系统都那么陌生,我只剩下几个路人皆知的概念。这就是我学到的? 伯林有一个很有名的关于学者的寓言:狐狸知道很多事情,刺猬只知道一件。读书的时候我就一直是一只狐狸,我不停的收集各种理论,记忆在脑中,可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些种种的理论究竟是为何而产生这一件事。所以我什么都没学到,当课本丢掉,笔记烧掉,狐狸一无所有,只有刺猬,他学到了一件事,他收集所有资料都是为了这一件事。真正做学问的方法应当先做一只刺猬,然后进化成狐狸,最后进化为一只新的刺猬,我的悲哀在于,我一直都在做狐狸,却忘记了做狐狸的意义是什么。
以前做狐狸的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是弄清楚作者的意思,然后记住,所以很多时候觉得自己举步维艰,有时候简直到了邯郸学步的困境,这是因为文本的作者与自己有着文化、语言、思维、经历等等种种差异,而且文本甚至也未必能够讲清楚作者所要讲的,所谓言不达意之谓也,因此一味追求作者原意注定是失败的,读者与作者之间永远有着康德的那种绝对的隔阂。读傅先生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它未必是一本让人阅读的真理,书中很多论点我读的时候都是从鼻子里发出声音,但是它生动的讲述了学问是如何做的,它产生于一个信念,与其说信念不如说是胡塞尔笔下的本质直观——它不是产生于逻辑的推理,它不需要证据,需要证据的是知识不是信念。当你产生了这个信念之后,就要用行动甚至是生命来证明。说得有点玄,本来应该举个例子但是我还是罢了。傅先生讲西方哲学的时候我感觉基本就是以中学为体,讲的全部是知行合一;讲中国哲学的时候却又全是西哲的气味,讲的是概念、体系,但是他又头头是道。
全书可以分为四部分,一是意义,学习哲学的意义;二是方法,哲学思考的方法;三是,人生在西方哲学中的意义,主要论述了苏格拉底和存在主义;四是,人生在中国哲学中的意义,主要讲儒家和道家;或者还可以归纳出令一部分,讲的是艺术、神话、悲剧、宗教,这些是人生完美的途径。
这本书可以讲的东西太多了,今晚先写方法,我们如何阅读。
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杯具史,讲的就是哲学如何在人类的精神领域丧地割城,从开始的一个无所不包的学科一直发展到只能讲方法论的,关于思的思的学科当然还有一点伦理学。这个道理我早就知道,但是也是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才真正明晰起来,现代哲学的现象学、诠释学它们的目标很重要是建立一种思考的规则,我以前一直把它们当做知识来阅读,不曾想过它们居然可以是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武器-。-
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傅先生在书中提出了几个what。 1.what did it say? 2.what would it say? 3.what could it say? 4.what should it say? 一直觉得台湾人写书都有分类随意的毛病,高明也傅先生也逃不出这个窠臼,当然可能我是理解不了他的高明。但是前面说过,做学术先要有一个信念,然后才是论证。关于如何阅读,我的信念就是: 1.what did it say? 2.what would it say? 3.what should it say? what did it say要求我们能够说出书里究竟讲了什么,这也是我们从小学一直接受的归纳段意的训练。这种方法曾经备受诟病,我曾经也加入讨伐队伍之中,但是事实证明我当时太年轻,目前人类还没有发明出比这个更有效的阅读方法。如果一个人读书时,你问他读了什么,这个人大概是答不上的,很多时候我们会迷失在文字的海洋之中,如果一个人能够读一段就归纳一下段意,能够观察一下作者写作的逻辑——是总分,还是分总?——那么他读完一本书之后的感觉会大大不同,更加不会产生厌读的情绪。如果能把这种段意写出来,做成一个提纲就更加完美了,因为脑中的东西大多空中楼阁,不经过写作把它构造出来很快就会倒塌。 what would it say?这个要求就更高了,你要透过字里行间阅读作者真正想讲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作者都很少会直白的表现出来,他们将他们的思想小心翼翼的收藏着,仅友邻可见。如何解读作者的思想就要借用诠释学的成果。我对诠释学认识不多,这里讲的也是从傅先生牙慧里捡来的。对文本的诠释有三种路径1.传统;2。个人;3.文本。我们应尽量从文本的角度来阅读,也就是用作者的观点来解释作者,听起来很无聊的一句话,但是意思就是说,你解释孔子的时候只能从孔子其他的话来解释孔子,你不能用弗洛伊德、用xx哲学的观点来解释,这就是所谓文本路径;另外除了文本之外,还可以从传统、个人的方向来解释,于丹读孔子的时候很多情况都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讲的。是不是用文本来解释文本就一定牛x了呢?这个问题很复杂,有两点值得注意的就是1.文本被作者创作出来,就不属于作者,文本有自己的生命,所有读者都是作者,进行第二次创作;第二,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是想做作者的忠实fans还是要用作者的观点使自己完满,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价值。 what should it say?也就是作出价值判断,中国人一直中庸,写东西各打五十大板,但是我们阅读东西的时候就要偏激一点,只有肯定或是否定。我们的思想可以中庸,但是关于某个理论要有明确的态度,赞成还是反对。
这些阅读是如何达到的呢?书中提供了很多方法:逻辑、文字表述、现象学方法…… 我看来只有阅读,写读书笔记,除此别无他途。 我们要怎样的读书笔记?首先它要有严格的逻辑。如果你满篇都是由特称判断然后推出一个全称判断,这样逻辑上就有困难,结论根本不成立;文字表述,书中讲得很模糊,其实皮尔斯的实用主义就是对于文字的最恰当表达:我们要放弃那些模棱两可的表达,我们的文字必须是可感、可操作的;现象学方法,不要说什么描述法、自由想象法、地平线法,简单点就是加减法,一个东西要减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认为它是另外一种东西了呢?一个元素加到什么程度才是我所要的东西?现象学的方法根本就是本质直观,克服了逻辑上的不足,使得我们有另一种方法到达真理。 总结来说,读书笔记就是要做到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体系。只有这个我们才能够充分吸收书中的养分。
一本课堂讲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初见这本书,看到前言有周国平的推荐语,很是欣喜。我曾经拜读过周国平的《周国平人生哲思路》,当时十分感佩他人生哲学的思考,在我眼里这样一位哲学大家推荐的读物应该会很受用。但是说实话,开始读的时候我失望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好,以至于我读至半本就几近放弃了,想一想书有时也不见得必须读完才有感受,而且也不是每本书都值得读完的。可是中止了几天之后,在一个无聊场合打发时间的时候,我又拾起这本书,这一次抛开情绪,将它读到底,越读越发现有读完的必要。
依我看这本书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哲学及方法、西方哲学、中国哲学、艺术宗教与教育文化。
哲学与方法的这些内容,我想没有一个上过哲学课的人没接触过,比如将“哲学”解释为“爱智慧”,我想每个人都知道。之后关于命题的A、I、E、O以及其他推理方法、现象学、诠释学的分析方法我认真的看,却没有努力的思考,一来我觉得我不是哲学专业的人才,既没有受过熏陶也没有意愿花费时间将这些哲学分析工具仔细研读,二来我觉得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对此清晰明了,只要能从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感悟就行了。
西方哲学的部分写得很全面,基本上把占主流的西方哲学家和哲学思想都做了系统的介绍,其中还有对人类发展的描述。其中第五章命名为《苏格拉底》,足见苏格拉底在整个西方哲学界的地位。这部分有两个篇章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神话与悲剧》,另一个是《存在主义》,我想若是没有时间把本书读完,这两章可谓经典,尤其是前者。具体我将在之后详述。
提到中国哲学,对于我这种没有什么概念的人来讲,估计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儒家和道家了。作为哲学的大师,傅佩荣先生也同样选择了儒道两家作为阐述中国哲学的核心。作为一个中国人,多多少少对自己民族和历史的先哲及其思想有所了解,再加之之前曾虔诚的收看CCTV—10的《百家讲坛》栏目,对于经典已有一些积累,所以我在看这两章的时候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样也缺乏探秘的十足惊奇。
本想中外哲学都介绍完了,本书还要讲什么呢?没想到在最后的部分,作者又将一些不是哲学,却与哲学息息相关,甚至总会与其同时提起的内容做了系统的介绍,我认为这些内容却是本书的亮点,可谓不是哲学,胜似哲学。尤其是关于《艺术与审美》的部分,对于一个人热爱艺术和欣赏艺术都不无裨益。
现在回过头说说我喜爱的《神话与悲剧》。我把这本书借回来,不仅我读了,我的同学也翻阅了,大家一致认为这一章写的不错。每个民族都有神话,但是对于神话产生的原因和作用,或许未曾思考过的人还真的没有注意。肯定神话存在原因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对本民族神话的反省了。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暗示了我们祖先的什么想法呢?我还不清楚。另外,有关讲述希腊悲剧与近代欧洲悲剧的区别更是让我认识到了文学的发展与不同。文章到这里单起一段说:“希腊悲剧最大的特色在于:悲剧的主角不是人,而是命运”,这与我之后在《荒谬之超越》那一章中介绍生长于北非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作家加缪的悲剧《误会》(Le Malentendu)中所看到的人性的邪恶与贪婪就截然不同了。
讲到存在主义,我至今搞不明白这样的学术词汇到底是有利于读者理解还是有利于作者表现,但对于其中想要表达的意义,我却有了自己的感受。记得很早很早的时候就听过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当时接受的想法是,这就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区别表现。作者说有些人随时带着手机,一边走路一边打电话,让自己显得很忙碌,行色匆匆,似乎自己是很重要的人物。反观自己有时候的状态就是如此,若不是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自己思考思考自己本身,都快沦为社会运转的工具,行尸走肉一般的活着。作者又说认识自己其实最困难,因为可能一部电影一本书就改变了自己,更别说一场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了。所以人的观念随时都在变化,甚至变成完全不同的人,认识自己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要不断思考的。
在讲到艺术的时候,作者说人类的共同感受会造成人类心灵上的复杂情节:有时候觉得孤单,有时候又希望自己独处不被打扰;有时候关心整个社会,有时候又感叹命运无奈。这种属于集体的潜意识,必须靠艺术家来表达。当艺术展现出这种集体潜意识的时候,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就像我今天早上翻阅海子的诗集,突然看到《雨鞋》里的这一句“我自己被塞进相框,挂在故乡”,脑中立刻浮现出老家宁波爷爷奶奶所住的乡村小屋墙壁上,挂着我大二演出时的照片,仿佛一时间回到了那个滨海乡村,回到了家。书中最后也讲到了这些感受,它们被称作“高峰经验”,那个时候仿佛天高海阔,一切都那么美好圆满。
最后我想感激的是,这本书虽说是介绍哲学的,但是在整篇文章之中充斥着各种文化经典。像作者几次引用的南宋名家苏东坡的《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虽说以前上高中的时候背诵过,但是这些文化经典如不常常熟悉,恐怕就忘得差不多了,内心的感受也会消亡。还有戴尔菲神殿上刻着那两行字:“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这两句话也是很早就从同学那里听到过,可是关于它的出处和深意之前却不了解。这些古今中外的经典都可在书中屡次见到,可谓是“温故而知新”。此外,书中在很多边际位置都有介绍名人的小专栏,这些人遍布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对一些平时涉猎不广的读者是一个很好的知识普及和阅读补充,所以对我也很有帮助。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提到初读此书时感觉不好,其实直到现在这种感觉还在。我一开始读的时候,发现作者在介绍西方哲学的时候,文章的组织结构很散,所讲到的内容也不深刻严密,往往是开始引申的很好,结果戛然而止,让我看的时候有很多疑问还没找到系统的答案,文章就介绍到下一个重要流派或是重要人物了。我仔细回想周国平先生的推荐语,最后也理解他的推荐当中也只是着重将这本大学哲学通识读本与以往的其他读本作比较而大加赞许,并不是将它作为一本单纯论述哲学的书籍看待,所以整个篇章结构用到了很多的次级标题,每一章节的最后还有一个篇章结论,这样就更像是介绍哲学的大学讲义,也因此难以避免地包含很多内容却无法针对某一点而系统陈述了。而我个人却不太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因为如果是在课堂上,我就可以将我随时想到、教授没讲到的问题提出来,而现在却没有这样的机会,不免遗憾。但是,我的同学和我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文中有不少能让他产生“高峰经验”的篇章观点,却并不十分在意这个了。所以这只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并不影响本书在“哲学”与“人生”方面对读者的启迪。
一本书的味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诗人常用饱含热情的诗歌慨叹生命,哲人则用充满理性的语言阐释人生。故事家善于用一个个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故事讲述生活,哲学家试图以一套套抽象奥妙、体大思精的理论揭示真谛。生命是有限的,对人生的思考却从未终止。无论使用何种方式,人都不断地追问似乎永远也回答不完的有关人生的问题。
《哲学与人生》这本书用哲学研究常用的澄清概念、进行推理、建构体系的方法阐释人生,语言并不艰涩玄奥,能让人在已有阅历的基础上更深层地体悟人生。读《哲学与人生》会感受到一种温和的理性、温暖的感情在滋润自己的心灵世界,也时常会感到一丝顿悟、一阵觉醒。掩卷冥思,自己对一系列曾思索不清的终极问题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精神仿佛脱离了身体,在空中自由飞翔。 人性的问题是一切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最基础的问题。希腊哲学中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是就人的现状而言,基督教认为人是有神性和原罪的以及我们中国古代的“性善论”与“性恶论”是就人的起源而言,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柏格森的创化论则对人类的未来发展方向给出了回答。中国古代儒家“人性向善论”对这三方面的问题有了一个统一的解释,人性本善或本恶有两大盲点:经验上缺乏佐证,我们无法证明一个人幼年时的善恶;逻辑上无法证明,善与恶都是价值上的概念,而价值的呈现,皆以“自由选择”为前提,而人在年幼阶段没有自由选择的能力。当人有了自由选择能力后,一定会选择善的方向,那么择善也就成为一个过程贯穿于生命的始终。和这一观点相似的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他说存在先于本质,人只有先存在,继而才能有自由,即选择成为自己,最终获得选择的内容。 克尔凯郭尔提出的人生三绝望颇有意趣:不知道有自我,不愿意有自我,不能够有自我。我认为自我指自己“是”什么而不是自己“有”什么,是being而不是having,自我是自身强大精神力量的内聚,而不是一个人有多少金钱、名誉、朋友和各种外在的羁绊,正如书中所说,“有”的越多,“是”的越少。不知道有自我是盲目地生活,不愿意有自我是扭曲的生活,不能够有自我是尴尬的生活。这三种状态充斥着现代社会,因此人时不时会感到绝望。 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身体、心理和灵魂。身体和心理都属于生理的范畴,灵魂则处于人更高的层次。柏拉图把人的灵魂比喻成勇士拉着的马车,一匹黑马,一匹白马。勇士象征着理性,黑马是欲望,白马是精神,人的理性驾驭着欲望与精神前进。我们应该时常注意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灵魂的质量则需要不断地磨炼和升华。灵魂马车的飞跃往往会带着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一起腾飞。 曾经人们有一种设想,当人类发展到更高阶段,人的精神会摆脱肉体而独立存在,那么我们常常费心的肉体的种种需求就不会烦扰人类了,那时人会在纯粹的精神世界里活动。当下,我们无力对那遥远的未来抑或是现在宇宙中其他空间的存在有所希冀,但是我们可以品味哲学与人生,品味戴尔菲神殿上的那句话“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
【书评】《哲学与人生》by傅佩荣 还没有读完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本书应该可以列为2020年对我影响最大的十本书之一了。我是带着很多疑问来读这本书找答案的,这篇书评我不想过多透露书中的内容,反而是分享一下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所产生和思考的问题,愿这些问题能够引起你的兴趣,成为你探索生命的新起点:
为什么要读哲学?
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理性是什么?灵性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理智是什么?理智和理性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要活在当下?
什么是人生的意义?
哲学会收到语言的限制吗?
如何摆脱身体与心智对灵魂的束缚?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物质文明社会的发展基础是什么?
怀疑的本质是什么?怀疑的边界在哪里?
笛卡尔提出的找知识的四种方法是什么?
什么是智慧?智慧的特点是什么?
身、心、灵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生的根本问题有哪些?
什么是绝对真理?什么是相对真理?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辩证法的具体使用方法是什么?
什么是判断及其基本形式?
推论的规则是什么?
三段论的规则是什么?
学习逻辑的意义是什么?
说话有几种类型?
常见的假象有哪些?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现象学?
佛教与现象学的关系?
什么是分寸?
什么是幸福?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
宗教的积极作用?
希腊悲剧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文明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
理性的局限是什么?
神话和悲剧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哲学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现代人读自然学派哲学,可以学到什么?有怎样的启发和意义?
辩论的负面作用是什么?
人内心的良知是从何而来的?
良知和律法冲突时,如何处理?
什么知识是不能够实践的?
苏格拉底的知德合一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区别是什么?
灵魂是什么?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灵魂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什么是主体性?主体性与主观性的区别是什么?
价值不能从实事直接推论,那么价值存在的基础是什么?
道德判断的意义是什么?
什么是善?
什么是自由?
哲学层次的判别标准是什么?
虚无主义是什么?
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把握时机的原则有哪些?
美是如何产生的?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艺术的作用与价值是什么?
游戏的意义是什么?
什么是洞见?
什么是信仰?信仰有几种?
什么是位格?
文化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文化的层次有哪些?
人为什么要进行灵性修养?
传统的意义是什么?
通过阅读这本书,这些问题多多少少都找到了相应的答案。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不妨读读这本书,开卷有益。
剔除偏见外尚佳的一作。 当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知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如果不能找到一个能使我自己满足的合理解释,就会像一个超负荷的单进程CPU一样,卡在那里无力前进,更无法从中解脱。这样的恶习在我的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若一本书出于种种原因未能读完,即便是已经开始了新书的阅读,心里会一直有一个区域在自顾自地处理着原来那本的内容,尚未进化到足以一心多用境界的我,会在两种思想的交混下开始混乱,终究导致彼此都要耽搁。在很多方面上亦是如此。
就好比电脑死机了就要重启一般,人脑也亦无甚不同。每当我发现自己钻了牛角尖的时候,就会给自己一个shut down的命令,但无论重来多少次,问题总是在那里,不来不去。不知何时起我开始产生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会在类似这样的时候选择遁世,逃避现世不停推送来的种种“现实流”,一点点的来考虑当下的处境和问题。这样的机遇是奢侈的,代价是无限错过的机遇以及消逝的大好时光,我并不是一个锱铢必较的人,但我也会为这期间流逝的一切感到遗憾。其中更是给许多人带来不便,在此一并诚挚致歉。
当我们遇见问题的时候,要去考虑这个问题于我们的相对意义:它是因为什么而产生,是我们在世一定要解决的么,如果置之不理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人生有太多的问题会产生,所谓的问题大抵不外乎三种,一种是我们在自由人生中对于选择的迷茫,一种是情感中各个方面上对于自我支配的不定性,另一种是我们在生活中因为思考而产生的对于事物的疑问。前者影响到我们现世的物质生活,代表着我们实体的一面;次者决定着我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探究,代表着我们心智的一面;而最后者则超脱了我们所在的现实生活,上升到一个备受争议的未知领域,便是关于灵与魂的境界。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观察自我的世界,这如人被赋予了上帝般的权力,从而能部分超越人得某种自然局限,达到一种真正的超我境界。
人的一生有太多等待你处理的问题,但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是非要解决不可的,人生本来便是一个没有必然的过程,所谓的“必然”以及“常情”大都是这个世界的期许所附加给我们的,这种状况利用了我们尚幼时期的屈从性,而这种屈从性只有在达到自我独立后才会慢慢的消解,而尚未产生自我独立意识的人们结集起来,就会导致人类群体的一种受限意识,以至于产生我们认作是“理所当然”的“世界结构”,无论是低级的自我反思“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出人头地又意味着什么”,还是高级的超我反思“人一生来去几十年的意义何在”“人类在超有(代表一切,包括所谓的世界、宇宙、以及宇宙之外全部的所在)中究竟会有着怎样的存在价值”等探究,都是人类意识到自我的渺小与虚无后,试图考量群体局限性甚至打破群体局限性的可贵举动。
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我这次蛰伏阶段最意外也是最惊喜的收获之一,它让我第一次懂得同时让我第一次愿意主动接受原本认为“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哲学,让我第一次看清了“爱智”的真正形态,只有源自内心的渴望智慧、渴望探求存在的本源的求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智。作为一本近似于哲普性质的读物,在我这个个体上它完美地完成了其使命,以一种轻松而富有跳跃性的方式传导了近百年来人类在求知领域上点滴积累而成的智慧结晶,简明的内容中扩展了无数的支链以供需要更多细节的求知者参考。尤其难得可贵的是,这本书没有故作高深地引经据典,用专业的词语和难懂的长难句来彰显其学术庄严,而是用极为朴素的语言将这座宝库中的精华娓娓道来,若是说之前我接触过的哲学入门著作有如一座神殿,门前有这高长的石阶,两旁伫立着神情严肃纹丝不动的护道卫兵,高耸的神殿大门上镌刻着难以捉摸的古旧天意与诫语的话,这本书就犹如夜间收容疲惫旅者的一户民家,坐在炉火旁的老者轻声向你讲述古老传说一般亲近。当然,众人习惯接受知识的方式不一,真正容纳我入门这个宝贵殿堂也许正是冥冥注定机缘巧合,但无疑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哲学入门之作。
由于个人原因,只读了关于西哲部分的讲传,故以上仅应用于西哲部分,望喜好中哲的阅者切莫见怪。
人生的意义 抽空看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东方出版社,2005)。很容易读的一本书。
在《自序》中读到下面这一段文字: 学生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老师答: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可以不断地询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 ...
细想一下,很有道理,那个老师这么说绝不是故作高深的同义反复。对于这句回答,我的理解是: 1)要了解人生,前提是要好好活下去。“人生有无意义”对生者来说可能是一个关键问题(也不见得每个人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对已死的人来说,却是真正地毫无意义。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2)要有好奇心,也就是有求知欲。如果没有对外在世界的好奇与置疑,过着一种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生与死、人与物也就没有了区别。当然,这个寻求“知”的过程不见得那么简单容易,可能穷尽一生也没有最终解答,但“会思想的芦苇”毕竟与真正的芦苇有质的区别。 3)要有积极的态度。重点是主语“你”(!!!)自己要去探询人生的意义。如果放弃自我,被动地任由外界或是他人来安排自己的命运,提供现成的解答,划地为牢,坐井观天,当然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那又怎样来寻求“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的终级答案呢?
好像无意间接触到“知”和“行”的问题了?... ...发现自己在哲学方面的训练(逻辑、语言分析、现象学、诠释学、哲学史... ...)接近空白。高中和本科低年级最有兴趣读哲学书的时候,却用来啃专业课的教材了,再加上周围也找不到好的老师和探讨的朋友,结果就这样错过去了。慢慢来吧... ...
我的大学,我的Sophie 这本书是我在念大三时才接触到的。我在图书馆随手翻书,发现了这本书。当时并没有想到这本书对我有这么大的影响。这本书让我找到了自我。我让我明白了人生,也对哲学也有了些了解。正好那时有个叫Sophie的同学,在我们学样的电子资源的栏目里推荐了MIT 开放性课程,她在留言版里留言取的名字就是Sophie。那时我刚好把书看完,于是我写了下面这些东西:
To Sophie
Sophie,首先要感谢你为我们大学推荐的电子资源MIT OCW.毫无疑问MIT OCW 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MIT OCW自开通以来在短短两个星期还到的时间其访问量已超过千,由此可见MIT OCW很受师生们的欢迎。 作为开放性课程的拥护者我想多说几句。 MIT OCW能够做得如此地好是有其理念的。MIT OCW的理念是:Unlocking Knowledge,Empowering Minds. 个人觉得开放是一种爱好智慧的表现,因为爱智慧的人保持心灵的开放。看到你的名字Sophie,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本畅销书《Sophie’s world》,中文译名为《苏菲的世界》。很少有女孩子喜欢把自己的英文名字取作Sophie。 Sophie这个词源于Sophia,是“智慧”的意思。我想你给自己的英文名取为Sophie,代表着对智慧的一种向往。向往智慧也就是爱好智慧,大家都喜欢有拥有智慧的人,拥有智慧的人很受人欢迎。可是我想告诉你,想要做到爱好智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做到爱好智慧就必须勇敢而真诚地面对自我,并选择成为自我。人之所以称其为人而有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自由,而不会受到动物本能的驱使。这个自由也就是自我意识,动物却没有自我意识,因此动物只会受本能的驱使。比如,鲸鱼只凭自己的本能判断在大海中航行。如果地球磁场出现了异常,鲸鱼的本能判断就会出错,即使人们将其推回大海,鲸鱼还是会凭自己的本能判断游回陆地,从而造成搁浅的命运。然而人却不同,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有自我意识,人有自由。人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可以选择阅读,也可以选择休息,也可以••••••你可以选择任何事情。 因此自由的人们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选择。卡莉•菲奥莉娜的那本书《勇敢抉择》所体现的人生意义也在于此。 人在做选择的时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选择不成为自己,另一种是选择成为自己。第一种选择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伪装自己,遮蔽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扮演别人所期待的角色就可以做到。第二种选择则比较难做到。因为为自己而活,选择成为自己是一个艰难而绝望的过程。选择成为自我也就是一个自我选择的动态过程。可我们并不知道自我将走向何方,我的未来在哪里,我下一步该怎么走呢?如果没有处理好,或者不作出选择,人生就会感到茫然。这就如同我们置身于悬崖边,前面是漫天迷雾,完全看不清。这个时候必须自己决定是否要跳跃过去。前方有可能是一个对岸,能够让人继续前进,也可能什么都没有,跳过去就粉身碎骨。
衷心祝愿所有爱好Sophie的人能够跳过悬崖都找到自己前进的道路。
From:无知的苏格拉底
【台湾大学】哲学与人生(全16讲)傅佩荣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t4y1e7TG/?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27e9af8ab9419903403d4b46003881ad
傅佩荣《论语300讲》完整版合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24y1h7Pm/?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27e9af8ab9419903403d4b46003881ad
易经入门17讲 傅佩荣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N411m7J5?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1&vd_source=27e9af8ab9419903403d4b46003881ad
【傅佩榮】詳解易經六十四卦【高清】【79集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b4y1J7wg/?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27e9af8ab9419903403d4b46003881ad
傅佩荣《向庄子问道》12集(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A411o7rU/?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27e9af8ab9419903403d4b46003881ad
傅佩荣教授《向老子问道》道德经 12集(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G4y1C7Kk/?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27e9af8ab9419903403d4b46003881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