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士兵2003

士兵

作者: 兰晓龙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年: 2003-10-1 页数: 482 定价: 22.00 装帧: 平装(无盘) ISBN: 9787540730536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场世界军人的死亡角逐,中国士兵许三多,在突击中失散、负伤,昏迷在地,他想他可能要死了。他怕死。因为走到今天,对他来说太不容易。

他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士兵,生性怯懦而本份,去招兵的班长史今不想要他,但被他父亲给灌醉了。到了新兵连他怎么都学不好。村长的儿子成才与他同时入伍,因为出色分在了全团最前锋的钢七连,而且很快成了优秀的狙击手;许三多却去了一个偏远荒僻的草原看守输油管道。那里并不艰苦,但却极为枯燥,除了站岗,班里的士兵没有人有太大的理想,就连手里的枪也是空的,从来不配子弹。

他因为修了一条团长当排长时没有修好的路,而受到特别的赏识,把他调到身边。许三多却不干,他说他要学打架。来部队前,他父亲和他哥哥被人打了,他要回去报仇。团长说你这想法不对,但还是把他派到了钢七连。连长高城却因许三多的愚笨不愿接收,好在班长史今收留了他,答应把他带好。

怯懦的许三多却给史今一再地丢脸,好好的一场演习,也因为他的两只鸡蛋而前功尽弃,气得连长高城当众吆喝:拖出去毙了!

许三多的一再窝囊,也让史今伤透了脑筋,他说招兵的时候我王八蛋想要你,是你死乞白赖地要来!来干嘛?来吸他妈的鼻涕流他妈的眼泪?我跟你说白了,我这个班带得不错!我还指着它进军校或提干呢!我不想回家种地!你就真打算一门心思拖死我吗?所有的人都劝许三多离开钢七连。

但许三多没走。为了不误班长的前程,他一咬牙,竟成了连里最好的兵。

在一场与特种兵的对抗演练中,整个连几乎丢尽了脸面,只有他许三多,捉住了对方少校袁朗。

因为许三多的出色,成才选择离开了钢七连。他说有你在,我们谁都出不了头的。可命运却把他安排到了许三多原来的草原五班。但班长史今的退伍却让许三多大哭了一场,他说我为你拿了那么多的集团军冠亚军,你为什么还不能提干?随后部队改革,钢七连解散了,除了许三多留下来看守物资,其他战友全都走了。

许三多的父亲找来了,他让他跟他回去。可许三多不回。父亲只好哭着走了。

特种兵少校袁朗终于找许三多来了,他让他参加特种兵大队在全军区的选拔,名额只有三个。许三多的老乡成才来了,许三多原来的班副伍六一也来了,但看到名额只剩下两个时,成才把他们丢下了;许三多扶着断腿的伍六一不放,眼看最后一个名额也要被人抢走时,伍六一只好自己选择了放弃,但他的腿却从此终生残废。胜出的许三多和成才,随后进入了特种兵受训队。最后成才还是被淘汰了,他的聪明害了他自己,他又犯了抛弃战友的错误,再一次回到了草原的五班。

当了特种兵的许三多,有过骄傲,也有过孤独,在一次行动中,他不幸杀死了一个人。他因此要求复员。但袁朗没有批准,而是给了他一个长假。他因此去了一趟天安门,随后回了一趟原来的部队,想看看他的老战友,没想到断腿的伍六一已经退伍回乡,在街上摆摊修鞋去了;成才仍在草原的五班,拿着一枝不配子弹的枪空空地练着。许三多因此发现自己也只能是一个军人!他的父亲在这时被关进了监狱,他因此回了一趟老家,把父亲给他起的新房卖了,然后拿钱还债,将父亲救出。

回到部队的许三多,随后参加了《士兵》开头描叙的这场比赛,这里没有丝毫的仁慈,而且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没有意志的士兵可以随时放弃。但几经死亡边缘的许三多,丝毫没有想到过放弃,而是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重重非人的险阻,与自己的战友一道,在世界军人的舞台上,树起了一面高昂的旗帜: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作者简介 · · · · · · 兰晓龙,199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进入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成为一名职业编剧。曾创作话剧《红星照耀中国》,电视剧《石磊大夫》、《步兵团长》。话剧《爱尔纳·突击》于2002年获得全军新剧目展演编剧一等奖。2005年2月《爱尔纳·突击》获得老舍文学奖、曹禺戏剧奖。

目录 · · · · · · 开篇 死亡角逐 第一章 龟儿子 第二章 是马 是骡 第三章 红三连三排五班 第四章 许三多的路 第五章 我想学打架 第六章 钢七连(一) 第七章 钢七连(二) 第八章 咬咬牙就能做到 第九章 生擒少校袁朗 第十章 解散钢七连 第十一章 流水的兵 第十二章 孤独之后 第十三章 致命的选拔 第十四章 老A的训练 第十五章 杀死了一个人 第十六章 只能是军人 结尾 死亡角逐

高城说:“这两天我刚明白了一个道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刚才我又明白一个道理,无业即业,无图即图。”团长没听明白,高城解释着,“最重要的是先做好手上的事情,我这两天刚接触一个人,错误之皇,每做对一件小事就被他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看,好,他抱着的已经是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他教会了我这些。” (查看原文) Max 7赞 2021-05-20 21:12:48 —— 引自第497页 必生者可杀,必死者可虏。杀掉悍不畏死的人,俘虏贪生怕死的人,真正可怕,或者说真正可贵的,是那些热爱生命并勇往直前的人。

喜欢读"士兵"的人也喜欢 · · · · · ·

生死线(黑卷) 9.0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 7.9

我的特种生涯 8.6

我的团长我的团·剧本全编 9.9

亮剑 9.0

1944:松山战役笔记 8.8

血色浪漫 8.7

阴阳师·太极卷 8.7

终身制职业2 8.5

国家公诉 7.5

我觉得比电视小说好

2 有用catapuella 2008-07-15 17:27:47 最早一版的士兵。费尽周折买到的,这一版里有些我喜欢的东西。

0 有用serendipity 2009-10-05 20:46:36 激动人心啊~~~

1 有用庚桑野 2009-03-20 11:33:01 图书馆借书

1 有用蝉 2013-12-09 10:58:28 :I247.5/8164-4

更多短评 246 条

我要写书评 士兵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5 条 ) 热门 最新 好友 只看本版本的评论 沧浪渔笛 2008-01-06 18:17:20花山文艺出版社2007版 世间从无许三多 做为一个《士兵突击》的深度中毒者,自从看完电视剧,我长时间无法自拔,无比期待续集问世。脑子里一直萦绕的一个问题就是,史今、伍六一他们退伍之后,他们会有着什么样的人生?这些重然诺、有情义有担当的汉子,从军营这个相对单纯和封闭的环境里出来,投入万丈红尘,会有什么样的际遇?听说漓江出版社03年出版的《士兵》中有相关内容,急忙找来,一睹为快。 却发现,从第一版小说《士兵》到第二版的小说《士兵突击》,再到电视剧,这几乎是一个从现实到神话的加工过程。 做完333个单杠回环之后,许三多终于突破心结,脱胎换骨,完成了从孬兵到好兵的转变。电视剧中,看到这一部分,观众也觉得替他舒了一口长气。跟小说相比,电视剧刻意弱化了一点,那就是许三多的孤独。小说中,“他看史今远去的背影。他知道他的班长是他的朋友,但他不知道班长也是他现在唯一的朋友。”成才告诉许三多,“全连除了你们三班长以外,每一个人都认为你是聪明人。……你是全连人最强的竞争对手了,我们都被你压得喘不过气来了,许三多。”许三多的孤独,在电视剧中被刻意弱化了。弱化这种孤独感,也许,是为了美化钢七连。理想主义的导演康红雷塑造了一个军营乌托邦,笼罩着巨大的理想主义光环和悲悯情怀,没有一个人会有嫉妒、对人不屑的心态。 电视剧里最让人感动又好笑的情节发生在钢七连解散后高城跟许三多二人互动的戏份,尤其是高城非逼着许三多跟他聊天那一段。不过,在小说《士兵》中,这段聊天全然不是后来的味道。高城告诉许三多自己是军长之子后,问了许三多一个匪夷所思、绝非电视剧中的钢七连连长能问出的问题:“许三多,你帮我拿个主意吧?……我不能留守,留守的下一步准定就是转业了。……你说我要不要找我老爸帮忙说一声?”许三多说“不要”,高诚沉默了很长时间,长叹了口气,说“许三多啊,老子一世英名算是毁在你一句话上了。” 这样的高城,会让多少热爱钢七连的人们失望啊。 如今说“钢丝”跟郭德纲已经没有多大关系,指的是是钢七连的粉丝。钢七连的人,个个出类拔萃,意气风发,永不委曲求全,永远昂首挺胸。活得豁朗舒展。钢七连被热爱,是因为他们活出了我们渴望却达不到的状态。但这状态,是刻意美化的结果。 被美化的,或者说,被简单化的,还有许三多。 有一场戏,是军事演习结束之后,钢七连在车灯下聚餐。因为演习中许三多活捉了袁朗,史今当着高城对许三多说,“许三多,干得不错,有意义!”电视剧中,许三多听了这话,一直在傻傻的高兴。第二版小说中不是这样。许三多反问:什么是意义?那句“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儿”的车轱辘话已经无法再让许三多满足,他的反问,沮丧中还有愤怒。像是自以为长大了却发现仍被人当做孩子。史今说,我回答不了你。伍六一冲上来,眼里带着怒火质问许三多:你只知道让别人照顾你!你怎么不问班长现在在想什么? 伍六一讨厌许三多,因为许三多的世界很小,小的只够得到他自己的情绪。史今离开部队前的沮丧和绝望,他根本毫无察觉。 因为高城不让他去车站送史今,许三多恨到想杀了高城,在内心诅咒他“失去他的钢七连,让他像我这样站在操场上,尽管周围都是人,但他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这样的许三多,不像电视剧中内心永远藏着“巨大的善”,那么一味的天真单纯,他要复杂得多。但是,这个许三多才更加真实。人总要长大,变得复杂。不可能总停留在天真未凿的状态。 导演康洪雷眼中,许三多是一个强大的人,那种慈祥和温柔能够以柔克刚。而原作者兰晓龙说许三多是个可怜的人,“他只是有一种最基本的保护心态,他只能装作我听不见看不见。或者你们看不见我。他还有一个方式就是,我微笑,我拼命对你们笑,哪怕你们觉得我是在傻笑。很多观众很厌恶这种傻笑,包括我自己。但是我知道那是一个人在保护他自己,此外他没有任何手段保护自己的。”电视剧中,观众都觉得配角们更加出彩,那是因为跟许三多比起来,那些绿叶,一个个都比许三多活得明白。 电视剧《士兵突击》是一个以小说为原料、经过高度提纯的都市寓言,过滤掉了一切不够美好的、过于显露真实人生凛冽一面的东西。 刚看完电视剧的时候,我期待续集的心情无比急切。但是现在,不了。 他们离开部队以后的生活,不论怎么写,都会让热爱《士兵突击》的人们感到幻灭。 第一版《士兵》里,史今退役后回到山脚下的家乡,给来山里旅游的人们当向导和登山教练,收入不错,结婚生子,过得很热闹。伍六一用许三多借给他的钱开了一间修鞋铺,与到拘留所里看望许百顺的许三多迎面相逢。许三多问他过得愉快吗,伍六一说,“谈不上愉快不愉快吧,它是门生计。靠了这门生计,我能自己养活自己,不用把自尊心和在每天的饭里一块吞了。”伍六一打算去找史今合伙。“我去找班长,挣不挣钱,不是最重要的,我就是还想过过去那日子……我打算这辈子就活在过去里了。” 这样的际遇太让人郁闷了,“打算这辈子就活在过去里”也像是对“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的背叛。如果这个情节出现在电视剧里,估计有不少观众都要跟编剧拼了。 第二版小说中,兰晓龙删去了修鞋这一段,让伍六一成了一个建筑工人,深夜还在加班赶工,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望着万家灯火,眼睛里若有所思。 电视剧中,干脆一字不提他们离开军营之后的故事。 为什么?因为大众需要神话。冯小刚拍《集结号》,本来想用一个不那么光明的结尾,比如让谷子地最后没有走到兄弟们的坟前,手里拿着半个干馒头冻死在路上,这个想法让刘恒急了:绝对不行!观众是相信神话的。神话是什么?就是英雄最后一定会站在山顶上! 想从一部人工加工合成的神话或寓言中汲取精神力量,多半是徒劳一场。 许三多的一根筋我们学不来。许三多一根筋是因为选择太少,而我们的困惑源于选择太多。 听说,现实版许三多——王宝强也进军音乐界了,刚刚推出单曲。看,他的选择比许三多多得多,即使是他,也做不了许三多。 投诉 有用 240 没用 3有关键情节透露 240 3 45回应收起 沧浪渔笛 2008-01-06 18:18:17 世间从无许三多 做为一个《士兵突击》的深度中毒者,自从看完电视剧,我长时间无法自拔,无比期待续集问世。脑子里一直萦绕的一个问题就是,史今、伍六一他们退伍之后,他们会有着什么样的人生?这些重然诺、有情义有担当的汉子,从军营这个相对单纯和封闭的环境里出来,投入万丈红尘,会有什么样的际遇?听说漓江出版社03年出版的《士兵》中有相关内容,急忙找来,一睹为快。 却发现,从第一版小说《士兵》到第二版的小说《士兵突击》,再到电视剧,这几乎是一个从现实到神话的加工过程。 做完333个单杠回环之后,许三多终于突破心结,脱胎换骨,完成了从孬兵到好兵的转变。电视剧中,看到这一部分,观众也觉得替他舒了一口长气。跟小说相比,电视剧刻意弱化了一点,那就是许三多的孤独。小说中,“他看史今远去的背影。他知道他的班长是他的朋友,但他不知道班长也是他现在唯一的朋友。”成才告诉许三多,“全连除了你们三班长以外,每一个人都认为你是聪明人。……你是全连人最强的竞争对手了,我们都被你压得喘不过气来了,许三多。”许三多的孤独,在电视剧中被刻意弱化了。弱化这种孤独感,也许,是为了美化钢七连。理想主义的导演康红雷塑造了一个军营乌托邦,笼罩着巨大的理想主义光环和悲悯情怀,没有一个人会有嫉妒、对人不屑的心态。 电视剧里最让人感动又好笑的情节发生在钢七连解散后高城跟许三多二人互动的戏份,尤其是高城非逼着许三多跟他聊天那一段。不过,在小说《士兵》中,这段聊天全然不是后来的味道。高城告诉许三多自己是军长之子后,问了许三多一个匪夷所思、绝非电视剧中的钢七连连长能问出的问题:“许三多,你帮我拿个主意吧?……我不能留守,留守的下一步准定就是转业了。……你说我要不要找我老爸帮忙说一声?”许三多说“不要”,高诚沉默了很长时间,长叹了口气,说“许三多啊,老子一世英名算是毁在你一句话上了。” 这样的高城,会让多少热爱钢七连的人们失望啊。 如今说“钢丝”跟郭德纲已经没有多大关系,指的是是钢七连的粉丝。钢七连的人,个个出类拔萃,意气风发,永不委曲求全,永远昂首挺胸。活得豁朗舒展。钢七连被热爱,是因为他们活出了我们渴望却达不到的状态。但这状态,是刻意美化的结果。 被美化的,或者说,被简单化的,还有许三多。 有一场戏,是军事演习结束之后,钢七连在车灯下聚餐。因为演习中许三多活捉了袁朗,史今当着高城对许三多说,“许三多,干得不错,有意义!”电视剧中,许三多听了这话,一直在傻傻的高兴。第二版小说中不是这样。许三多反问:什么是意义?那句“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儿”的车轱辘话已经无法再让许三多满足,他的反问,沮丧中还有愤怒。像是自以为长大了却发现仍被人当做孩子。史今说,我回答不了你。伍六一冲上来,眼里带着怒火质问许三多:你只知道让别人照顾你!你怎么不问班长现在在想什么? 伍六一讨厌许三多,因为许三多的世界很小,小的只够得到他自己的情绪。史今离开部队前的沮丧和绝望,他根本毫无察觉。 因为高城不让他去车站送史今,许三多恨到想杀了高城,在内心诅咒他“失去他的钢七连,让他像我这样站在操场上,尽管周围都是人,但他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这样的许三多,不像电视剧中内心永远藏着“巨大的善”,那么一味的天真单纯,他要复杂得多。但是,这个许三多才更加真实。人总要长大,变得复杂。不可能总停留在天真未凿的状态。 导演康洪雷眼中,许三多是一个强大的人,那种慈祥和温柔能够以柔克刚。而原作者兰晓龙说许三多是个可怜的人,“他只是有一种最基本的保护心态,他只能装作我听不见看不见。或者你们看不见我。他还有一个方式就是,我微笑,我拼命对你们笑,哪怕你们觉得我是在傻笑。很多观众很厌恶这种傻笑,包括我自己。但是我知道那是一个人在保护他自己,此外他没有任何手段保护自己的。”电视剧中,观众都觉得配角们更加出彩,那是因为跟许三多比起来,那些绿叶,一个个都比许三多活得明白。 电视剧《士兵突击》是一个以小说为原料、经过高度提纯的都市寓言,过滤掉了一切不够美好的、过于显露真实人生凛冽一面的东西。 刚看完电视剧的时候,我期待续集的心情无比急切。但是现在,不了。 他们离开部队以后的生活,不论怎么写,都会让热爱《士兵突击》的人们感到幻灭。 第一版《士兵》里,史今退役后回到山脚下的家乡,给来山里旅游的人们当向导和登山教练,收入不错,结婚生子,过得很热闹。伍六一用许三多借给他的钱开了一间修鞋铺,与到拘留所里看望许百顺的许三多迎面相逢。许三多问他过得愉快吗,伍六一说,“谈不上愉快不愉快吧,它是门生计。靠了这门生计,我能自己养活自己,不用把自尊心和在每天的饭里一块吞了。”伍六一打算去找史今合伙。“我去找班长,挣不挣钱,不是最重要的,我就是还想过过去那日子……我打算这辈子就活在过去里了。” 这样的际遇太让人郁闷了,“打算这辈子就活在过去里”也像是对“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的背叛。如果这个情节出现在电视剧里,估计有不少观众都要跟编剧拼了。 第二版小说中,兰晓龙删去了修鞋这一段,让伍六一成了一个建筑工人,深夜还在加班赶工,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望着万家灯火,眼睛里若有所思。 电视剧中,干脆一字不提他们离开军营之后的故事。 为什么?因为大众需要神话。冯小刚拍《集结号》,本来想用一个不那么光明的结尾,比如让谷子地最后没有走到兄弟们的坟前,手里拿着半个干馒头冻死在路上,这个想法让刘恒急了:绝对不行!观众是相信神话的。神话是什么?就是英雄最后一定会站在山顶上! 想从一部人工加工合成的神话或寓言中汲取精神力量,多半是徒劳一场。 许三多的一根筋我们学不来。许三多一根筋是因为选择太少,而我们的困惑源于选择太多。 听说,现实版许三多——王宝强也进军音乐界了,刚刚推出单曲。看,他的选择比许三多多得多,即使是他,也做不了许三多。 投诉 有用 51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51 15回应收起 麦 2008-02-17 14:22:13花山文艺出版社2007版 It's my bible. 在一本拖拖拉拉很久还没看完的小册子里,访问者会向所有被访者问同样一个问题—— What’s your bible?(你的圣经是什么?) 当然,这个问题与宗教无关,与信仰也无关。被访者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让我爆笑,有的则让我目瞪口呆。 但是,当时自问,我自己的‘圣经’是什么?结果,想了半天,想不出个所以然。

好吧,现在把话题转向。《士兵突击》,我先看的是电视剧。狂high的同时,偶而发现自己的理解会脱节,因为电视剧里有太多隐藏起来的留白。好比,我已经看见了光,但是我还想看见完整的影。然后,我读了小说,第二版。果然,很多自己有疑问的片段,都在小说中有更详细的化解。但是,我的疑问并没有到此为止。

我一直在想,在老A的选拔中,经过那块干涸开裂的红土地,如果许三多一直拉扯着已经中弹、身冒白烟的战友不撒手,而伍六一又没有及时喝止他的话,那么许三多会不会在这混乱的拉扯之中直接被对手的子弹击中而与老A无缘?
而如果只有许三多和那位快要脱水的战友同行,许三多又坚守“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不肯为已经昏迷的战友做弃权的决定,他的这位战友会不会因为延误抢救时机而危及生命?

很早就有人教诲我:你,实在是想得太多了。

没有办法,我没有办法不多想。

就像我已经看见无数人义愤填膺地问:“为什么史班长一定要离开部队?”而我看到更多的人回答,“怎么时至今日,还有人问这样幼稚的问题?”

对于任何以“为什么”三字打头的问题,我都怀有敬畏。寻根究底地要一个原因,太不容易了。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得到一个真正圆满的真实答案。而关于史今离开部队,浅显原因背后的原因,非常大,大到我们所有人伸出双臂,都抱不住它。

所以,我只敢退后一步,把剧情转一个方向,去推想另外可能的结果。怀疑,诚然不可能让我们获得最后的原因;推敲,却可以给我们和真实之间,添上一点沉重的东西。

史班长为什么要离开部队?

许三多有自己的原则,伍六一有自己的原则,史今有自己的原则,钢七连有自己的原则,老A也有自己的原则。我们,其实一直拥有很多的原则。
王团长面带微笑、心如刀绞地给许三多讲,将老坦克换成新型主战坦克,由四人到三人的取舍。
钢七连明明痛入骨髓,为了部队的整体发展,却依然按照改编计划,化整为零。
伍六一确定了自己和许三多是朋友,拉开信号弹,带着笑意喊着“弃权了”。
袁朗也知道27号身上并非没有可取之处,还是让拓永刚离开老A。
甚至于张译为了《士兵突击》的出演机会,最终主动写了退伍报告……

在原则之外,我们还有目标。有时为了一个更大更好的目标,我们必须放弃,甚至可能放弃我们最宝贵、最珍视的那一部分。这有些像老A执行任务为图轻便而不携带某些步兵重武器一样,你不能简单地用对错去判断。所以,为了未来的转型发展,没有人有办法去考虑史今的优秀和善良,在这个时候,部队得舍弃他。
在这里,我只能用‘舍弃’这个词,也只敢用这个词。

面对着在选拔中脱水的战友,成才对许三多说,不抛弃不放弃是没错,但是你得分时候。听起来,实在太刺耳。老人说,忠言逆耳。这句话,由似乎最不合适的人在似乎最不适宜的场合说出来,它是对的?还是错的?
南方周末评《士兵突击》: “‘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在观念差异巨大的人群中引发了强烈共鸣,此种精神的道德指向略显模糊,但显然其工具理性价值是巨大的,用得好必得好报,反之亦然。”
溢美之辞最后,小心翼翼的话锋一转,和成才的那句“得分时候”,在某些部分,异曲同工地重合了。这种重合,不是与“不抛弃,不放弃”针锋相对,而恰恰是对这六个字更好的扶持,与更深的诠释。

“不抛弃,不放弃”很强大,也很深厚。

因此,现在,我可以说,《士兵突击》是我的圣经。

It’s my bible.

《士兵突击》改变了我对未来的看法,我从它那里获得的,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甚至不是一种哲学,而是对于过去旧的反思,对于今后新的思虑。它让我懂得“相信”,也提醒我如何才能不盲从;它让我追寻“意义”,更让我在意自己究竟要怎样的意义;它让我理解“坚持”,还让我遥望坚持的方向通向哪里。

没错,《士兵突击》是我的圣经。

投诉 有用 53 没用 5有关键情节透露 53 5 8回应收起 飞鸟冰河 2012-03-02 04:38:31 再见,士兵 “老兵不死,他们只是默默离去” 这是一代名将麦克阿瑟在退休仪式上给他的支持者留下的话,我想,放到这里非常合适。在人生这个战场上,我们都是一个个为了某种理由而奋战的小兵,有成有败,但总希望得到个有尊严的结局。只是,这很难。

之所以想起说这个,是上一次聚会上朋友说起她正在看《士兵突击》,勾起了我很久之前的回忆。这部电视剧已经红了很久,以至于现在人们都不再提起它了。如今的流行是更多的军事意淫剧,比如《第五空间》、《我是特种兵》什么的,剧情狗血,造型华丽,都试图复制《士兵突击》的成功,但却没有一个能做到的。同时可以看到中国影视剧创作的低级和无奈。

《士兵突击》最红的时候,百度贴吧都爆了,满街的媒体都在说许三多,到处都是王宝强那张傻傻的笑脸。我却没有掺和。也许是当年在新浪舰船论坛里追《兵王》的时候已经把热情都用尽了,也许是我对这本书这个电视剧的理解和其他人有所不同,总之那时候虽然同样看了新版书和电视剧,但我没怎么评论,我更喜欢从前的那个版本,就是上面那张图,最早的《士兵》,没有那么多华丽煽情的POSE和标志,就一个钢盔,冷凝简练,留个大家一个人成长的故事。

《士兵》原名《兵王》,我最早看到这个故事是在2001年的新浪舰船论坛,当时非常有名的军事论坛。小说是从一个话剧剧本改写而来,原话剧是由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排演,获得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以及诸多荣誉,也让这个话剧团避免了被解散的命运,从中可看出其价值。当然当时谁也没想到这本书能红到后来的地步……

《士兵》讲述的是一个成长的故事。而在最初的版本里,和后来的电视剧有所不同,更朴实,更贴近一个人的心路,因而更有文字上的冲击力。不像后来的版本更有画面感。对于喜欢琢磨文字的人来说,最早的版本更好一些。从故事和思想来说,这书是近年来中国军事文学作品中最接近《兄弟连》境界的一本书,无关正邪,无关成败,只是一个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的变化历程,也是我们所有人从青涩走向成熟的纪念。

《士兵突击》后来的版本修改主要体现在几个人物语言和身份的修订,以及剧情开头和结尾的设定。原著(包括话剧版)都是记录了许三多和A大队在参加国际侦察兵对抗大赛“爱尔纳·突击”中的历程。后来的电视剧版图书给改成了参加国内的军事演习。说实话这个可以理解,因为国际对抗不好表现,没准再弄出个《冲出亚马逊》来。但因为这个小说的原型和事件都是真实存在的,的确有“爱尔纳·突击”这个比赛,中国士兵的确拿到了冠军,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真实记录,因此最早的版本更有一种真实冲击力,不像后来的军事演习那样有点假。

回到这本小说,许三多并不像王宝强那样表现的那么傻(这是很多老读者最大的抱怨之处),他只是比较懦弱和自卑。他从出生起就是没被人在乎过,大哥叫许一和,二哥叫许二乐,到了他出生,老爹本想要个闺女,但有是男的,老爹觉得多了,所以才有许三多这个名字。除了老爹的一点嫌弃,大哥二哥的戏弄之外,同村村长的儿子成才从小就是他仰望的对象,无论从成绩上还是人缘上都死死压住他,即使当兵都是老爹豁出去老脸,套来了招兵班长的一句话(就是史今这个倒霉蛋),才让他有了机会和成才一起去。所以许三多这个人,从小就不知自己为啥活着,不知道想做什么,不知道能做什么,就像我们很多人在高考,乃至大学毕业前后的那种状态,稀里糊涂就给扔到了部队。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把连长高城给惹火了——面对突然出现的坦克,他举起了双手,这对于钢七连这样一个有红色荣誉传统的连队来说简直是不可饶恕,所以从开始连长就不喜欢他。加上这个人的确有些笨,没信心,反应慢,除了班长照顾他,成才念着乡情和他有交往,几乎没人喜欢他。后来他也顺利成章的被扔到了看守加油点的野外驻守。说起来也算适合他。

到了那么一个三不管纯放羊的地方,许三多的亮点反而出现了,就是执行认真。他和新兵连一样出操,站岗,训练,还给荒芜的营地铺了一条路。混日子的战友讨厌他,因为他的认真让不认真的人难受,但当兵,就是最基本的大头兵,认真服从是最重要的,尽管在技能上他不是最好,但态度上很出色。于是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这个放羊班很多人的命运。

这是许三多的第一次成长,就如同我们离开家,离开学校,第一次进入社会一样,面对的是和课堂中完全不同的现实,光怪陆离,可以混,可以玩,也可以认真,很多人就栽在这第一步。尽管聪明如李梦,资历如老马,最后都成了放羊的混混。所以面对许三多,他们那么羞愧。

许三多回到训练部队,又显示出了短处。光知道认真执行是不行的,必须会应变,有判断,这都根源于人的自信心,问题是他缺的 就是这个。班长怎么踢他打他带他都不行,因为他无法理解太崇高的目的。于是班长最后给了他一个很具体的理由:你干的好,我能升上去。为了报答班长,这个家伙才开始了有方向的拼命,显示出一个人的天赋和能量。问题是,他出色了,代价是显得不那么出色的班长必须走,于是他又开始悔恨和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他只是学着史今的样子,在形式上重复一个班长的所作所为,但如果没有意外,他就到此为止。

第二次考验来自于军队改编,钢七连被解散,重整为电子对抗侦察连。除了连长和许三多,其他的人或者退役,或者调离,只有兵头和将尾——班长许三多和连长高城被留下处理后事,连长不忿,但习惯认真执行,不想将来的许三多反而给心高气傲的连长上了一课。其实无论史今还是此时的许三多,都是很优秀的士兵了,就是明白士兵的本分,并且坚持。正如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那样,知道什么是对的,但能否坚持,就是个大问题。

许三多在钢七连的半年留守让我感触弥深,他一个人就代表这个连队,连长也调走了,他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出操,一个人整理勤务,一个人唱歌……小说里有句话“当兵的就是死都是抱着团死一起,就怕一个人没支援,现在什么事情就都靠你自己了啊”。话很简单,但放到现实却是困难的无法想象。因为人最怕的就是寂寞,面对一个困难,没有战友,孤军奋战,那种孤独绝望和无力感,能把一个人的精神摧毁。许三多也是一样,他甚至都不会说话了,因为太久没有和人说话,除了机械的唱歌和喊口号。连交流都没有。他的情况是极端。但事实上面对现实我们坚持奋斗的时候,那种寂寞,何尝不是如此?有多少人可曾有和战友交流过心中的苦闷和无奈啊。很多年前上中学时,我读过一篇小说,《1983年全国中篇小说获奖作品集》,陆文夫的《围墙》是其中一篇。还有《啊,女兵》、《索伦河谷的枪声》、《引而不发》等描述军旅的作品让我难忘,对了,还有很棒的《肖尔布拉克》,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去看看。其中《引而不发》很有《士兵》的味道,“引而不发,跃如也”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意是拉开了弓不放箭,让别人观摩。放到这里,是表现军队“养兵千日,难待一时”的寂寞。士兵是为战争而准备的,但又不希望有战争,可真正临战时,那种渴望是难以言述的。那篇小说很好的表现了这种痛苦。放到《士兵》中,就是面对没有方向的未来,那种坚忍和等待。

事实上,过了这一关,许三多已经成为一个男子汉了。他在团里成为传奇,不仅仅因为他军事技能的优秀,还在于他一个人撑起了一个连队,钢七连始终没有失去它的灵魂,因为这支连队就是在苦战中幸存下来的。原著中如此描述“这支连队打过很多次血战,每次战斗过后,他们并不忙着庆祝胜利,而是默默的收拾好战友的遗体,包扎好身上的伤口,庆幸自己又活了下来,并为了在下一场战斗中幸存而做好准备”。它有无数荣誉,但它战斗的目的,不过是像一个士兵那样活着,并且有尊严。这是解放军之所以成为百战雄狮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很难,因为要有尊严,就像现在说“站着,并且把钱赚了”一样难。许三多的六个月,让他不再是一个懵懂的少年,而成为了真正的优秀士兵。所以到后来,无论是临阵退缩的成才,还是动了“走一下关系”心思的连长,都在他面前惭愧,因为尊严。这个东西虽然现在人人都说可以放下,“小不忍则乱大谋”什么的,但真的面对有尊严的人的时候,我们都会仰视,为他让开一条路。

到此,后面的路完全就是许三多的广阔天地了,他一如既往,就像在七连里一样,不抛弃尊严,不放弃战友,冲击着一个又一个困难,让旁人肃然起敬,因为太难了,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痛苦,还有种种精神上的诱惑。这个人仿佛毫无人性一般都不动心,仅仅就是一句简单的话“那不是当兵的该干的事儿”就统统摆平了。这个时候倒是显出了他“傻”的重要性,因为认死理,心无旁骛,反而来的简单。成才那么善交际的人,吴哲那么高智商的人,在他面前都显出了短处。坚定,这是如今这个世界最稀缺的品质。而成才和吴哲从许三多身上也学会了坚定之后,同样也显出了自己的牛逼。他们在一起,最后在世界最好的特种兵中,独占鳌头。相比之下,后来电视剧里军事演习的设计,一句王宝强依旧稀里糊涂冒呆气的表演,倒显得下乘,显得许三多还没成熟坚定,只是不懂而已。我很不喜欢。

许三多的原型是士官肖毅,万岁军38军侦察兵,“爱尔纳·突击”竞赛中唯一的士官,9项个人第一,冠军主力。这个人是成才和许三多的集合体,一个人守过野外补给点,在侦察兵考试中也做过弊,但最后还是成为了后来的许三多。兰晓龙在38军装甲6师24团体验生活半年,对他很熟悉。在交流中兰晓龙曾经和我们说“许三多,或者说是肖毅,也是支持我创作出这个故事的动力,因为当时部队的话剧团也要解散了,大家都心态惶惶,就像七连那样,有这个故事、这个人才让我度过了那段最难的日子”。

因为家庭的缘故,我对部队和士兵的生活都很熟悉,也很有感情。我在高山兵站出生,从小就是在出操和口号中长大,打过各种轻武器包括高机,见过血淋淋的尸体。但最重要的,是从小就知道“我是二连的孩子”,这种部队建制的归属感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从小我们就是在这种扎堆的环境下长大,二连的孩子和八连的打,然后是五团的孩子和地方的打,再就是汉族孩子和维族孩子打,有这种集体的支援和保护,才有安全感,所以我很珍惜有一个团队的感觉。等到大学毕业后,一个人在北京奋斗,家乡的兵团也改制成为企业,再没有那种部队的凝聚力。到现在,我是彻底的单兵作战了,一个人决定该向哪里走,该做什么,这种艰难和痛苦仿佛一个人在钢七连一般。所以我分外理解许三多一个人撑钢七连的痛苦,也明白他坚守的意义。

正如开头所说的那样,老兵不死,他们只是默默离去。十年过去了。《士兵》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连这书的封面,都是我费了不少力气从旧书网站上找到的,它已经被淹没在各种华丽的封面和花哨的故事里,就像一个普通的士兵那样。当初为这本书喧嚣一时的人群里,能如许三多一样坚持下来的终究是少数,更多的人选择了李梦的道路,无可厚非。他们从来没理解过七连,自然也不会像七连那样坚持。但对于我们这些最初的读者来说,没人知道这书在十年前给我们那批人的勇气和力量。很多在论坛上认识的朋友,至今有联系,并且在站着赚钱,这很不易。而十年之后,我面对无战壕,无战友,也不知向哪里冲锋的状况,想起了曾经像史今一样寡言少语但身体力行带我们的徐班长,想起了靶场上威风八面,却在退伍后酗酒而死的梁指导员,想起了对我严厉苛责促我成长的主编Walker,想起了当年坐一桌嘻嘻哈哈讨论选题的记者组诸位同事,多年后,这些记忆,对我还那么清晰,和这本书一起,构成我心底里最基本的信念和勇气。

许三多将来会怎样?我们不知道。而在现实中,我们都要学会低头弯腰,因为各种理由。据我所知,史今更多的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民工,伍六一也是一个出色的擦鞋匠,这是更现实的结局。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怀念那个夏天,看到这群人,看到自己成长变化的时候,那种兴奋和快乐。士兵可以离开军队,但不会离开战场,所以我们这些长大不成年的毛孩子们,就像眷恋校园和初恋那样,眷恋许三多,眷恋那个当初的自己,以及未能坚持下来的那个时刻。希望自己仍旧是那个稀里糊涂冒傻气,却有着无限可能的孩子。只是,还回得去么?

无论如何,希望当初的那一点勇气,还能流在血液里,支持我们在这个乱糟糟的战场上有尊严的生存下去。

再见,士兵,好运,许三多们。 投诉 有用 31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31 4回应收起 上善若水 2007-08-23 09:48:59花山文艺出版社2007版 恨的牙痒痒的许三多 《士兵突击》是本好书,据说电视剧拍的也是一路飘红。难得的内外一致优良评价。还敢跟《越狱》相提并论。冲着是傻根首次出演,也值得关注一下。 这种士兵成长或者特种兵的书好的有《兵王》、《国之利刃》、《狼牙》、《士兵突击》。非要说有什么不同,大概只有主角的性格差异太大了吧。 这个许三多同志,前半本书里十分的让人喷血。整个就是一根木头从头发丝木到脚趾头。单纯、天真,这是好听的。一根筋的简直是原始人类。作者大概要打造一个中国阿甘出来。可这主角真是恨不得让人替他羞耻用来泄愤。 有网友说,如果在真实军营中,这种人是绝不可能被选入特种兵的。太老实、太木讷、太转不过来脑筋。虽然许三多没有兵王里鸿飞那样的聪明、精悍,但是不要命的认死理变相等于意志坚决。鸿飞用实力拔起了自己的骄傲。许三多一根筋的像乌龟一样也能到达终点。 用袁朗的话说:“ 我们很多人无时无刻不在焦虑,怕没得到,惟恐丢失。”那么许三多眼中只有命令和目标,心无旁物。我们焦虑,不能低下头做好当下的事。然而成功却是当下的每件事累加起来的。 他傻的不会选择,往往在最后关头,才做出聪明人早该做的决定。还要有人推他一把。这样的主角鲜活、真实。或许他等于一个个你我,都是从一次次失败中艰难的站起来,一边哭一边琢磨前因后果,哪有几个人天生就意志如钢,铁打的完人一样? 这次不单是热血沸腾,有更多的思考。为主角,也为自己。还有那么多不可能的遗憾。 PS:这辈子是没机会当兵了。这种愿望在女生中算不算是异类?:)要不是我过早的成了近视,我爸准会一脚把我踢到部队里锻练个三五年回来。爸爸骨子里有热血豪情,我亦然。 投诉 有用 32 没用 3有关键情节透露 32 3 3回应收起 PingKe 2008-06-20 00:36:38新星出版社2008版 《〈士兵突击〉完全版》出炉 与电视剧大不同 在纸上看一次不一样的、完全的《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完全版》 与电视剧大不同 附赠DVD光盘收录长达57分钟的删节镜头

曾经引发强烈社会反响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即将出版电视剧本的完全版,这部轰动一时的电视剧作将呈现出它最原始的创作形态。

电视剧《士兵突击》曾历经话剧《爱尔纳?突击》、小说《士兵》及电视剧本《士兵突击》等不同创作形态的磨砺。在电视剧拍摄过程中,根据拍摄进程的需要,曾对原剧作进行了多处修改。这次由新星出版社推出的《〈士兵突击〉完全版》以剧本形式还原了原始状态的《士兵突击》,与时下盛行的电视剧读物不同的是,它未经任何加工,更加充分地展现了兰晓龙的编剧功底。

对于喜爱电视剧《士兵突击》的“突迷”而言,《〈士兵突击〉完全版》提供了展现这部电视剧创作张力的范本,原剧作与电视剧成品在情节、台词、场景存在大量不同,读者不仅可以从这些不同之中追寻《士兵突击》的创作脉络,也可以找到剧中人物许三多、史今、袁朗、高城等人性格组合的多重性与丰富性。

《〈士兵突击〉完全版》共24集,但却囊括了电视剧28集的全部内容,它以代号为“爱尔纳?突击”的国际侦察兵大赛为开场和结尾,与电视剧开场和结尾中的军事演习相比,更具残酷性与复杂性。许三多的独白开场被海滩上的征战取代,尽管剧情的铺展与电视剧基本相同,但人物性格因对话和场景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为“突迷”所称道的“史今告别”一场戏在《〈士兵突击〉完全版》中与电视剧反差巨大,少了悲情阐释,显得更为平和与自然。更有许多为“突迷”耳熟能详的细节也有所差异。

据悉,新星出版社将于近日举行“不一样的《士兵突击》”主题活动,发动“突迷”寻找《〈士兵突击〉完全版》与电视剧的不同之处,将有10名获奖“突迷“获得电视剧《士兵突击》全体演员的签名海报。为此,新星出版社将派专人到全国各地搜集已经分散在各地的《士兵突击》所有演员的签名。

对于广大“突迷“而言,《〈士兵突击〉完全版》的另一亮点是,这本书附赠了一张由《士兵突击》剧组授权的“《士兵突击》删节镜头集锦”,长达57分钟。《士兵突击》正 式版长度为28集,许多电视台基于这个28集正式版编辑成30集播出。而实际上,还有一个粗编的31集版《士兵突击》。对此,兰小龙解释说,这个粗编版的实际长度为31集半,也就是许多“突迷”所知道的32集版,为了解决多出来的这半集,在粗编时把它编成了31集,而正是这多出来的3集长度,包含了大量删节镜头,导演康洪雷出于对全剧整体把握不得不“忍痛割爱”。《〈士兵突击〉完全版》附赠的DVD正是这些删节镜头的集锦,在很大程度上复原了初始状态的《士兵突击》,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附:《士兵突击》删节镜头集锦目录

  1. 史今给新兵训话 3’51”
  2. 许三多怀疑成才 4’07”
  3. 高城:成才是望月猴 6’40”
  4. 牧民发现蒙古包 1’58”
  5. 许三多鸡蛋事件 5’17”
  6. 老马告别许三多 2’49”
  7. 高城与史今争论不休 3’00
  8. 第一次抡锤 6’04”
  9. 你说我有的选择吗 3’09”
  10. 史今给许三多变魔术 1’50”
  11. 白铁军评价高城 2’26”
  12. 高城哭了 3’39”
  13. 许三多独白1 1’01”
  14. 许三多不投降 2’03”
  15. 袁朗接受张干事采访 2’20”
  16. 伍六一与许三多对话 2’02”
  17. 许三多:班长不让哭 1’49”
  18. 许三多成才照镜子 1’33”
  19. 袁朗训话 4’17”
  20. 许三多齐桓听苏联军歌 4’43”
  21. 齐桓袁朗谈许三多 2’49”
  22. 许三多独白2 1’40”
  23. 许三多重回老A 1’45”

总长:57’39” 投诉 有用 20 没用 2有关键情节透露 20 2 14回应收起 郁也风 2007-09-06 02:09:15 士兵突击,小说电视各千秋 看电视剧《士兵突击》用了我三个晚上,看小说《士兵》则用了我五个晚上。《士兵》就是《士兵突击》的小说版,不算长,不过看过小说的人都知道,这中间有个动作叫“咀嚼”,而这在看电视时不太常见。

很多人说小说比电视更好,这也是我看完电视剧转回头找小说的原动力。小说有两个版本的,一个叫《士兵》,一个叫《士兵突击》,前者才是电视剧改编的出处,而后者则是电视剧的文字版。

电视剧非常不错,小说写的也很好。至于说后者比前者好,我倒是觉得未必,毕竟两种不同的载体,不具备太多可比性,很多人说小说好,往往也是基于感情的角度。

我的看法是,小说具有更多的想像空间,而电视剧中的情节与人物则更加生动饱满。 当然,很多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电影都可以用同样这句话评论,例如《亮剑》。

回到许三多,这个角色的塑造我觉得小说比电视更出色,看小说的时候完全没有看电视剧时的郁闷感。其实在小说里面可以想见,三多绝不该是傻根这样的小个,这在三多和成才刚领到老A的训练服的时候,两个人傻呵呵地互相敬礼可以看出来,“成才说笨蛋!咱们俩差不多,看见你就像看见我自己啊!”。一个高大健壮、坚忍淳朴的兵王也就更加可信了。

另外,小说里面并没有像电视里面大加渲染三多的“傻根”形象,而是让一个憨厚淳朴的人照着自己的想法前进、成长,遭遇挫折、取得成功。看到人可能会为角色喜、为角色悲,而不会愤怒于角色的刻意。

不过,那众多鲜明的配角,还是看着电视舒服。《士兵突击》是个奇怪的电视,配角的光芒远远盖住了主角。所以说,如果能够将小说中的三多替换到电视里面的话,这个片子还真是完美呢。

http://www.someok.com/2007/09/soldier.html 投诉 有用 19 没用 2有关键情节透露 19 2 7回应收起 小宝 2008-07-15 22:01:27花山文艺出版社2007版 所谓年少轻狂,所谓幸福时光 从3月13到7月15,四个月零两天,原来喜欢一本书,一部电视剧,一群人,这么长一段时间。其实长得都不帅,其实故事不是最好的,其实文字不是最优秀的,可是,总是因为某个瞬间,所以偏执的迷恋然后延长成细水长流的欢喜。总是有热情都退却的时候,总是有远远笑着期待的时候,只是,原来,年岁渐长的日子里,还有那样想要热切疯狂的念头,用这样的方式记下四个月里的自己,迷恋或者喜欢,遇上一群人,遇上一个温暖的梦想。

一、初始 他们说《我的团长我的团》要杀青了,也许是七月中旬,也许因为天气的原因继续后移。你看,我喜欢的这一群人已经在另一部戏中,快要到尾声了,可我呢,还在前一个故事里流连,这个就叫做迷恋吧。

笑啊笑,迷恋时飞蛾扑火,喜欢是细水长流,《蝙蝠公子》里倒是这细节被小学的自己记到现在,果然,连记忆都是很RP的人呢。

二、故事里的年少轻狂,幸福时光 他们说那是一种士兵现象,他们说那是一种叫做兵毒的毒药,他们说啊说,争论了再争论的时候,我还不认识那群人呢,那群后来会那么喜欢的人。我在干什么呢?那个2007年。总结这种事,确切来说,真不是我这个懒人做得来的啊。总之,在《士兵突击》最辉煌最热闹的那个时段,我,错过了。

还好,还好,终于还是拽住了小小的尾巴。

许三多一脸委屈样把自己挤成一朵木菊花;高老虎横看竖看跳起来蹦跶几下,对着大清早的太阳学狼嚎;史班长弯弯眉眼弯弯嘴角COS白兔样儿还不忘踹上纯爷们儿的班副一两脚,反正看上去凶巴巴的伍班副,最多也就只敢对着空气打打军体拳,转个脸儿冲木木作严肃教育状;而成花花呀,望月的猴子要慢慢,才知道先着了地气、稳了心,然后再有天马的形儿。

逃不了老末命的白铁军,包子脸的马小帅,帮还是不帮木木这奏是个难题的甘小宁,拿着摄像机其实完全对推拉摇移没啥概念的洪兴国,嗯,嗯,还有圆滚滚一口武汉话总被我COS成四川腔的龙猫团长,还有说着上海普通话典型上海好男人的何洪涛,还有饭前拉歌其实总是在跑调的战士们,还有还有,那远到离团部几小时路程外的草原五班,大白牙许木木同学还是头土骡子的时候,在那里硬生生把日常行为规范整成了一个小小的奇迹,老马班长啊,老魏啊,薛林啊,李梦啊,几个东倒西歪的兵,到了末了,总还是绿色军营里铁铮铮的汉子。

钢七连呀,三五三团呀,那些年少轻狂,那些幸福时光,那个世界里,纯纯粹粹,干净明朗,即使仿如透明的障碍,即使被穿越的不待见,即使细碎的、微凉的、被盖过军帽的手掌轻轻拍过的委屈、惊惧,怯懦、自卑和讨好,最后,到时间从边角慢慢卷起,总是会沉淀、挤压、碾碎了再搓揉,洗成泛黄的旧照片,附着着这岁月微甜的味道。
A大的日子是成长的击打,要被重重锤炼过一次又一次,才明了常相守的份量。只是被杀伐色漫溢过的基地里,岁月静好、现实安稳呵,还是有零星半点餍足的时光。

上天揽月,下海擒龙的狼崽子们,嗷嗷叫着上窜下跳挥霍着永远充沛的精气神。掌门的铁大,是对外的老狐狸,对内的镇妖塔;妖孽的袁中队,早早修成了小狐狸的不坏金身,贴着烂人的标签,笑得天怨人愤;菜刀其实是齐妈,半夜三更削惯人的脸皮在梦里抽成大大个“恶”字,爬起来要对着镜子叹上三叹,第二天还是苦命的屠夫扯着嗓子上场;玩转了数理化,招招摇摇随手攀了学士、硕士一溜黑帽沿儿的小少校,咬牙切齿不带脏字儿的把个鬼教官咒了十七八遍,末了回想起还是心跳一百八的煎熬、挣扎和坚守;还有摸爬滚打里其实比谁都更有范儿的真正特种兵们;还有问题叠着问题,那一个个不得不踩在脚下揣在心里,只有自己才能迈过去的坎儿。

三中队啊,老A啊,藏着掖着的兵者诡道,虚虚实实的生活点滴,长相守,这三个字,总是要考验了再考验,才明白一生一世是个多久远的诺言。

三、所谓童话,所谓温暖 书上写的那是一个步兵一步步走出来的坚强,DVD上标的这是一部青春着励志着的现代剧。那我呢,我看见的是什么?那些不抛弃、不放弃的信仰,那些与子同袍的坚守,那些硝烟漫过、血汗洒过的迷惘,那些卑微的、挣扎的、追逐的、仰望的骄傲,那些被成长的灰烬遮掩的最初,那些所有的苦和乐、泪和笑,在249的笔下,成了另一个世界真实而又温暖的童话。

  和某兄长的聊天里,执着于那些跳跃着阳光色泽的细节的自己,是被敲打了肩膀说幼稚的,军营里的小社会,因为它的封闭和特殊,有着无可知也无法想象的背阴面,被提炼过的文字,被赋予了真诚和美好祝愿的故事,再真实也是架在了基础之上润泽过的精彩。
  可是又有谁不希望看到这样一个童话,在身边的影子里有哪怕一丁点相似的存在,也是擦肩而过时微微扬起嘴角的喜悦。

四、字里的形,书中的影,剧中的魂 看电视的时候是跳了集乱了顺序的,看书的时候是一个字一个字指过去的,先看了纯澈透明的色彩,再读的最初的士兵、再版的士兵突击,唯一的头痛就是偶尔的错别字,啊啊,有时候,恨不得拿起橡皮擦纠错字的洁癖真是个要不得的习惯。

   胡乱插花的顺手写来,这才是日记的好传统吧,对手指。其实,只是想说,幸好有这样一群人,把书里的无声怒放鲜活成春日里张扬的喧嚣。

   26岁的高城在最初的框架里还是空泛着将门虎子的威横,剧里的高老虎已经有了让人舍命的风骨和骄傲;30岁的袁朗在最早的字里行间是模糊了面目的官长,剧里的袁狐狸有了眼角眉梢细碎的沧桑;班长和班副的寝食同步、有难同当,被温润的眉眼、硬朗的身姿扣划成知己的模样;而仿佛从每个人身上抽取一部份拼凑起来的许三多,原来也有一个人恰恰好从那个世界探出头来张望,一转头便是亮铮铮的白牙,不费牙膏的打着广告,抓住身边梨涡浅笑、同车同村的小同乡,看脚下一个个被跨越的过往。

  都说没有哪部戏像这样,红了一干大小角色,捧了一众无名演员,便是出场不过几分钟的毒贩哥哥,也有人会真心的说出个子丑寅卯。这是场群戏呢,主角像一条线,用他的眼他的心去描摹岁月里经过的事,遇到的人,在每一次的狭路相逢审视自己的成长,然后抖落所有曾捧在手心中珍藏的珠玉,一边要惊诧着一边却又洞悉般看美丽的花儿盛放,每一朵都刻上谁或谁的名字,沾染着四季阳光里不同的颜色。

  木木同学的爹和二哥,一开始总以为是万能导演挖来的群众演员呢,那样的来年给个人穿着剧中人的衣服,操着剧中人的口音走过身边时,会觉得他们其实就是从读书铺那个小村盘上走来的乡亲吧,就要好奇地想,一个人要怎样掩去身上的旧有,变做另一个自己,演员啊,是比想象中更加不可思议的存在呢!

   比如说话一急就爱磕巴的老七,比如永远凑在眼前1cm处用气声说话的队长,比如腼腆的低下头去泛起梨涡浅笑的花花,比如昂着头鼓成肉包子的骨头,比如偶尔小FH一把的班长,比如偶尔安静沉稳的班副,比如偶尔抬手帮队友拭去泪水的菜刀,比如对合金弹头之类如数家珍的锄头,再比如笑起来可以当反光板,有些些木讷,有些些憨稚,执着坚守、纯粹真诚的三呆子。每一个人都是某一处现实中,捧了台本细细揣摩的业者,每一个人又仿佛是兰小龙世界里跳脱出来的真实,糅杂了独一无二的小细节小习惯,字里行间看过,那些话,那些微微掠过的举手投足,原来恰恰是你们。

五、原来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开始在大吧流连的日子,已经是三月了,是那些早早进驻的兵迷们正期待着相逢两周年的日子,是刚刚喜欢上的那些人正要在远方的腾冲开始另一段故事的日子。

   最初张译在吧里逮着哪个打压哪个的热闹,最初249在水楼里一人“舌战群儒”的得瑟,最初剧组成员们还有时间冲上线来打枪放炮的年少轻狂,对我来说,已经是很久远很久远的遥望了。

   曾经华丽丽盛放的精到论证,曾经妙语莲花的精采点评,曾经直击心扉的精辟见解,曾经洋洋洒洒万言,从每一个细节里,每一个段落中,将埋藏着的困惑和美好,打碎成麦金色的光芒,编织成专属味道的幸福时光,对我来说,已经是渐渐遥远渐渐离开的惆怅了。

   张译最初建“士兵突击”吧的时候,曾说过的话在慢慢实现,比如士兵的大热,比如众人的喜爱,比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总有人在迷恋和追逐时,盘旋往复在这里,也总有人会为了更加热爱更加重要的追寻而离开,只是所有来过这里,爱上这部戏,喜欢上这群人的观众,都曾经或者未来一直,会记得,被一种谦卑的美好,简单的坚守,在某个瞬间轻轻击中,原来人心最柔软的地方一直都只是悄悄地被隐藏。

   过往的老贴开始被一次次翻出来,新来的人们无限神往的想象当初的群情激昂和天马行空;曾经油菜花的作者们已经潜水很久,无限向往的后继者们总是忍不住要回味,谁或者谁,温暖或者犀利的文字;曾经欢蹦跶实的新疆某兵团就快要成为传奇,还驻守的老人们总要感慨怀念风沙扬尘里爽洌的张扬。

   轰轰列列的告别,微微怅惘的离职,一茬茬走开的人,一拨拨涌来的客。有人在吧里发帖说,曾经的辉煌把所有的热情都烧成了凤凰之火,被分析地过于透彻,被解说地过于详细,再继的人有了那么多不再思考的理由,群情踊跃,精品迭出的日子总是要慢慢退却的。没有什么东西是永久,有时候看着吧里的迷们,执拗地咬定一辈子爱、一辈子享受,总会觉得有这样单纯又执着的人真好,时间那么长,谁又能刻意地去许下诺言,只是爱的时候,好好爱,就是足够。

六、这样的一群人,干净而且温暖 猫儿般的张译,哥哥般的张国强,小资文艺派的段奕宏,温和沉静的邢佳栋,朗正爽直的高峰,率直真诚的李晨,简单纯粹的王宝强,伪文青的陈思成,还有,李梁、李博、范雷、左腾云、曹克难、罗京民……居然可以把一部剧里,那么多的演员名字不假思索的写出,真是很想佩服一下自己。

   演员的世界,肮脏的、龌龊的事情,比起幕前的光鲜亮丽,要让人惊诧莫名的多,一部戏里的美好和纯粹,有时候和戏外的漠然和纠葛,仿佛是两个平行的世界。可是这群人却让人很多人看到了温暖和美好。
  第一次会好奇演员们脱下戏服的生活,看他们在博客里,嬉笑怒骂的文字,听他们在访谈里,远远逝去的流年。曾经很赖皮的对好朋友撒娇,啊啊,我要去追星来的。原来青春叛逆的尾巴,还是被我重重踩了一脚,只是,少年人的轻狂啊,到底只能说说而已了,微笑的看着这群人在喜欢的事业里认真、努力,喝着茶眯一眯眼,谁又不是怀揣着梦想,奔忙在自己的路上。

   其实并不喜欢那些蜂拥而至的媒体,虽说算是同行,可是总觉得举着长长话筒,一遍遍将相似的问题抛出,一次次要求把岁月的等待和挣扎细细道来的人们,过于残忍。

  说再多次,微笑再坦然,那些曾经为了梦想和希望苦苦捱过的时光,那些曾经轻狂年少莽撞青春的流年,也是心头隐秘的伤痕,仿如珠贝一次次润泽而出的珍珠,最初总是疼痛和酸楚,带着对未来的些些惶恐和挣扎。那些光环照耀下微微克制了的坦然,终究会带着一丝无法言语的苦,所谓释然,所谓沉淀,走过来的路,付出过的代价,被提及一次又一次,也许还是有着背过身去的无奈。

  被窥私欲包围的媒介,总是要寻找光环下的阴影,煽情的往事总会让狂热的粉丝更加疯狂的去爱去支持,每个人都曾经在成长的路上遇过痛,受过伤,穷追不舍的刨根问底,冠以了“明星无隐私”的堂而皇之,有时候只是搏眼球的伤人,这就是默默无闻到鲜花掌声所要牺牲的部分。被诋毁的流言,被谣传的绯闻,突然的红,突然的火,也有突然而至的纠葛,只是幸好,他们,还有着最初的纯粹和美好。

  会喜欢他们多久,关注他们多久,是个无法明确的模糊概念,至少在期待团团的日子里,一直爱,一直好,偶尔看见零星半点的消息,会为微笑着略略停顿驻足,便是足够。所谓岁月静好,所谓现世安稳,谁或者谁,都是在漫漫长路上一站站走,遇见的人,遇见的事,总会有地方妥贴安放,细细收检。至少,我记得,有这样一群人,执着而美好,纯粹而温暖,仰望过,憧憬过,就好。

投诉 有用 15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15 11回应收起 驿路斜阳 2007-08-07 09:57:18花山文艺出版社2007版 不抛弃!不放弃! 电视剧我看了,第一版的《士兵》我看了,第二版的《士兵突击》我也看了。 我是很喜欢这一类的军事书籍的,比如刘猛、漠北狼、流浪的军刀的一些作品,我都看过。 相对而言,个人意见,第二版的《士兵突击》是最好的,里面就没有所谓的卿卿我我,但是男人的友情都是那样的真实和感人。 里面的角色都是那么的有血有肉,史今、六一这两位我最喜欢,演的太棒了 里面好多话都特别的有哲理,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题目了。 投诉 有用 4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4 8回应收起 巍玉 2009-03-10 16:10:29新星出版社2008版 男儿当如此 这段时间很迷士兵突击,电视剧看了4遍,小说看了5遍。最喜欢的人应该是高老七——高城。

之所以这么迷恋士兵突击,大概是因为我们所有人身上都有许三多的影子,我们懦弱,我们自卑,我们在如此强势且冷漠的世界里,从一无所有开始奋斗,奋斗的结果可能依然一无所有,奋斗的结果可能成了进老A的许三多。我不想强调许三多之所以是许三多是因为他遇见了多少好人,他很傻,很痴,但是也很有运气。我只是在想,当我们遇到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在你想和世界和平共处而世界却要把你远远抛弃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你能一日一日的坚持吗?只是为了守住你自己,只是为了心中尚未崩塌的理想。

喜欢高城是因为这个男人的小性。此男是纯种的东北大汉,符合我的一切的折偶标准。说他小性是因为他有时候像孩子一样的别扭,会把自己关在屋里,把音乐开到最大害怕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哭,像我自己曾经做的那样。说他小性是因为当他看不上一个人的时候他会像孩子般恶作剧。但是,当他的生命,他的世界或是他鉴定为自己人的战友受到一点委屈的时候他像个虎了吧唧的楞头青一样。

喜欢那个男人眼含着泪水死劲儿的咽口水将史班长转向门的方向,喜欢那个男人和着许三多一起唱军歌的满脸无奈,喜欢那个男人在别人提到他脸上伤疤时一脸死抗的表情。

无意中听到小柯写的《老大》“有多少刀枪要去挡黑锅要去抗,挺着宽阔的胸膛”……上天入地,中间果然一个高老七

整本书围绕一个“不焦虑你就赢了”展开 金色月光 ☪

“我的心事是我被A大队淘汰了,我不是个输不起的人,可这种输是我受不了的,因为我输的不是能力而是人品。队长临走时给我打的评语很好,说我表现优秀,因为怀念老部队而不乐意在A大队呆着。我知道他不希望这件事影响到我的未来,可人的未来将来会被什么影响呢?我现在这么想,不是别人的评价,是我怎么看自己。” 2022-05-14 11:04:14 2人喜欢

💭 展开 全文 💭

其实世界上没有谦虚这回事,骄傲的背面是没有反义词的,谦虚只是比骄傲更合适生存的一种骄傲。 其实我觉得世界上最好的话之一是这么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同时心里一定也要这么想:这是我应该做的。 - 我是个从来没有过自信的人,一旦有了,就得牢牢抓住,那个骄傲是像模像样活下去的起点,让我再做一百八十一个大回环也不带放手的。 - 有一天我上网吧,就看见俩网友在敲着字相互调侃。 一个说:你真完美,连缺陷都有啦。 一个... 2024-01-10 23:00:22

时江 展开 N 时江 ([pu.])

伍六一也不清楚,哪怕荣誉真的大过命去。很久以后,我碰到他的时候,他已经退伍了,我们喝了很多酒,他很想酩酊大醉。 伍六一说,其实我压根儿不清楚荣誉是什么,只知道以前是活在荣誉之下的,那没错。这话要放在军装时代剐了他也不带说的,可那时候他已经穿着便装。 伍六一说不过现在我知道自由是什么,自由……自由就是以后再没人管你了,你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他不快乐,他自由可他不快乐,他憧憬着快乐,憧憬和迷彩世界的大... 2021-06-30 09:26:27

。 展开 第24页 袁朗淘汰成才 。

袁朗,成才“你很见外,没有任何人和团体可以在你的心里占到一席之地”枝枝蔓蔓吗? 袁朗 悲天悯人 2019-02-27 23: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