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封面

Freedom and Destiny

自由與命運

作者: Rollo May 出版社: 立緒 译者: 龔卓軍 / 石世明 / 龚卓军 出版年: 90年3月初版 页数: 357 定价: 32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570411188 豆瓣评分 9.0 17人评价 5星58.8% 4星29.4% 3星11.8% 2星0.0% 1星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添加到书单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存在主義心理分析大師Rollo May钜作

投诉 自由與命運的创作者 · · · · · · [美] 罗洛·梅 罗洛·梅 作者 龚卓军 龚卓军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罗洛·梅(1909—1994),美国存在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1930年获得舆柏林学院文学学土学位,1938年获得纽约联、合神学院神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杯特研究脘和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长期工作。获得过美国必理学会的临床心理学科学和职业杰出贡献奖和美国心理学基金会的心理学终身成就奖章等奖励。出版了《咨询的艺术:如何给予和获得心理健康》、《焦虑的意义》、《人的自我寻求》、《爱与意志》、《权力与无知:寻求暴力的根源》、《创造的勇气》、《自由与命运》、《存在之发现》和《祈望神话》等20我部著作。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自由的本质恰恰就在于其本性不是被给予( not given)。其功能是改变其本性,成为一个与它在任何一个特定时刻的样子不同的东西。自由是发展的可能性,是一个人生命的提升;或者也可能是退缩、沉默、否认自己的成长或使之荒谬不堪。保罗・蒂利希( Paul Tillich)声称,“自由的本性就是决定它自己”。 (查看原文) meme 1赞 2021-08-17 22:24:24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当前的自由危机 没有亲密关系的性确实给人提供了某种放免的自由”吗?这给我们的时代注入了一些新的东西。这就是,在矫揉造作的人当中,把这种形式的性提升为一种理想、一条原则或美德。我认为,这种把没有亲密关系的性变成理想去追求,就是自恋的表现,它也是对在人际关系中害怕亲密和封闭的一种合理化,它起源于我们文化中的疏离,而且增加了这种疏离。 亲密关系是两个人之间的分享,不仅是他们身体的分享,而且是他们的希望、担忧、焦虑和欲望的分享。亲密关系就是使我们相互喜爱的所有的姿态和表达方式。亲密关系是萌生情感的感觉。正如我在《爱与意志》一书中所说,性是由刺激和反应组成的,但爱是一种存在状态。这种关系就是亲密关系是通过把一个人的存在与另个人进行分享而得以丰富的,一个人在其中渴望到另一个人的么幻想、梦和体验,并通过分他自己予以报答。 (查看原文) meme 2021-08-24 16:45:51 —— 引自章节:第八章 没有亲密关系的性是自由的吗?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自由與命運"的人也喜欢 · · · · · ·

愛與意志 8.0

創造的勇氣 9.4

哭喊神話 9.5

權力與無知-暴力來自於無能、無知... 7.8

覺醒風 9.8

超個人心理治療-心理治療與靈性的... 9.6

艾瑞克森 8.8

存在心理治療(下) 9.1

心靈地圖 9.3

人类本性 8.6 我来说两句 短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热门 / 最新 / 好友 0 有用Albus 2011-10-30 19:42:52 觉得有的地方翻译得不够清晰

0 有用爆仔 2018-09-27 23:50:27 已购

更多短评 2 条

我要写书评 自由與命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热门 最新 好友 只看本版本的评论 人大社人文小组 2010-07-14 14:07:3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版 生命的路有多宽——当心理学走出书斋和治疗室 艾凌

2010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六,移动电视中播放了这样一条消息:当天,去医院精神神经科就诊的心理疾病患者是去年同期的三倍,这些患者大多患有抑郁症。据分析,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受到大量信息的刺激,激起攀比心理,由此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这条新闻不过是众多现代社会病的表征之一。现代社会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给人们构建了宽阔的互联网空间,但是当我们有了巨大的生活空间的时候,自我的内在确定性却格外缺乏,人们像茫茫大海之中漂泊的一只小船,无所依靠,没有安全感,也没有成就感,人们焦虑、恐惧、无所适从……但焦虑并非总是负面的,它可以作为一种力量推动人们去认识自我,正如罗洛•梅所说:“生活在一个焦虑时代的少数幸事之一是,我们不得不去认识我们自己。”¹ 作为美国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罗洛•梅承继了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保罗•蒂利希等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将心理学与存在哲学成功地嫁接在一起。他认为,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作为科学,其主要关注的是人本身,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而不仅仅是心理疾病患者;是建立积极的有创造勇气的人格,而不是仅限于严谨的实验研究。所以,心理学应该走出治疗室和心理诊所,去观照每个人体的生命建造。在根本的意义上,心理问题指向的是价值观问题,这却不是在治疗室中就能建构的,所以,当心理学走出书斋和治疗室,进入日常生活,就具有了更大的意义和价值。罗洛•梅自觉地选择了这一路向。在罗洛•梅这里,心理学已经走出了弗洛伊德的“本我”与道德约束的“超我”的挣扎框架,而是在原始生命力的驱动下,如何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有勇气为自己的存在承担责任。这样,心理学给我们提供了极大帮助。

重新认识自己

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悖论的时代。一方面,我们一直以来被教导要努力成为第一而不是第二,要超过别人,另一方面,今日成功之关键因素却是他能否更好地与团队共处、协作;你要表现得温和顺从,你需要被他人接纳,要有合作精神,但同时你又要张扬出你的个性,得到别人的认可。这些要求似乎都是合理的,但是其中的矛盾性却潜在地制造着人内心的困境:就是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中的威利•洛曼之挣扎,就是卡夫卡笔下人物之绝望……甚至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烦恼。 没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都盼望获得别人承认,而不是生活在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人的影子之下,这就是实现自我潜能的需要,亦是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们首先面对的是环境和人际的压力,即使在我们幼小的时,就可能已经学会取悦父母,因为这样才能得到奖赏。可能在自我意识刚刚觉醒之初,我们已经在经受外界的压力和挑战了。 在罗洛•梅看来,人的种种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表面上看是对环境适应不良,实质上,就是人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特性、逃避现实的或幻想的外在压力所采取的一种不负责任的策略。罗洛•梅的治疗方案听起来并不新鲜——自由。在《自由与命运》中,罗洛•梅说:“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使人获得自由”,“人们来找治疗者……因为他们在内心已经受到控制,并渴望能获得自由。”²自由是指人参与他自己的发展,塑造自己的能力。然而,如果一个有机体不能实现它的潜能,它就会出现问题。就像当你长时间不用你的双腿走路,你的双腿就会萎缩,但是你将失去的不光是双腿的力量,血液的流动、心跳以及整个生命机体都会出现问题。当一个人不能够实现他作为一个人的潜能时,他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衰竭、患病。 罗洛•梅认为,人际关系中的“顺应”和“适应”这些范畴都是需要的,但是,“如果我坚持要另一个人适应我,那么我就不是把他当作一个人来看待,不是把他看作是此在,而是把他看作是一种工具;而且即使是我适应我自己,我也是将自己当作一个物体来使用。”³ 为了保持自我的独特性,逃避自我实现的努力,我们甚至将表扬和被人喜爱变成强迫性需要,从而导致虚荣和自恋。从表面上看,我们达到了保护自己的目的,实际上,我们是把自己像商品一样保存起来,去换取心理上的麻木,我们也把自尊心和自信心完全建基其上。其结果就是,如果没有这些表扬和喜爱,我们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每个人的创造力和独特性必须重新得到发现,并以其为基础在积极的工作中发展,而不是消融,这是走出心理阴影的第一步。

积极面对焦虑

我们生活在充满焦虑的时代:我们对通货膨胀焦虑,为道德的沦丧而焦虑,为失业焦虑,为家庭结构的解体而焦虑,我们还为空气污染和汽油涨价而焦虑。于是,我们用紧张忙碌来掩盖焦虑,或者用心理治疗来消除焦虑。 罗洛•梅把焦虑比作现代最严重的“肺结核病”,是人类健康和幸福的最大破坏者。从本体论意义上说,焦虑就是我们存在感的现实状况。焦虑是我们在恐惧中的混乱和困惑,是个体作为人的存在的最根本价值受到威胁,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由此引起的担忧。焦虑代表一种冲突,但是,只要冲突继续下去,就可以得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罗洛•梅在《人的自我寻求》中区分了焦虑和恐惧:当我们在马路上,看到一辆疾驶的汽车迎面而来时,我们会感到恐惧,我们心跳加速,快速横穿马路到达安全地带;而当我们处于朝不同方向疾驶的汽车流,被困在马路中央时,我们心跳加剧但无所适从,心里有一种空洞感,这就是焦虑。我们体验过多种焦虑,或轻微或严重,比如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一次等待亲人在空难中是否幸存的消息,或者小孩子意到自己迷路后的恐惧,这都唤起我们一种内在的“痛楚”,心脏的收缩、泛化的困惑。焦虑可以非常强大甚至摧毁我们,因为它是人类在其生存遭受为现实所做出的基本反应。焦虑是人类遗留下来到最为痛苦的情绪,是当自我的存在受到威胁时所感受到的危机感,它打击的正是我们的自我“核心”。 罗洛•梅将焦虑分为正常的焦虑和神经症的焦虑,他关注的中心在如何建设性地运用正常的焦虑。焦虑作为一种自我力量,与另一方威胁要消灭我们作为自我存在的力量较量,就像发烧是身体力量与病毒相较量一样。所以,一个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是我们的自我认知是怎样的。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清楚,就是说,我们对自我和周围客观世界的意识的能力越强,在与焦虑的较力中获胜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正如感觉到发烧就放弃治疗,正面经验焦虑的积极意义的可能性就越少。 罗洛•梅为我们提供了将焦虑向着正常的方面转化,取得积极意义的方法:第一,用自尊感受到自我力量和面对生活的能力;第二,将整个自我投身于训练和发展技能上;第三,在极端环境中,相信领导者能够胜任;四,发展自身,直面存在的困境。这似乎印证了克尔凯郭尔的一句话:冒险会导致焦虑,但是不去冒险将会失去个人的自我……而在更高的意义上,冒险正是为了意识到个人的自我。

创造的勇气——生命的路有多宽

当读到西西弗斯需要不断地把大石块从山下推到山上,我们说,这是命运;当读到俄狄浦斯杀父娶母,我们说,这是命运。我们生活中遇到了多少事情,我们用“命运”来作解释呢? “命运”这个词被神化,被滥用。在《自由与命运》中,罗洛•梅将命运作了清晰的解释:命运隐含着“朝向某个目标”的意思。其中包括,一种是方向,一种是要达成目标的计划或设计。由此就突破了“注定的东西”的局限性和天赋模式。面对“命运”有几种积极的反应方式,第一,介入自己的命运;第二,毫无保留地面对和挑战自己的命运;第三,最积极的反应,是正面冲突和反叛命运。当然,也可以把我们一生的时间花费在试图篡改和逃避命运上,但这无非是重蹈《伟大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故事,别无新意。 我们不能否认命运的压力,因为这仍然是一种逃避,逃避我们所面对的恐惧、害怕和焦虑,逃避我们所缺乏的冒险的勇气,逃避我们生命的本真的蓝图。在《自由与命运》中,罗洛•梅教会我们,将积极的命运和消极的命运(厄运)一起来接受,在与命运的交会中产生我们的可能性、我们的机会。 在面对命运的时候,我们需要勇气。 我们通常把勇气和勇士的美德并举,勇气的反面就是懦弱。而在罗洛•梅那里,勇气的反面是勇气的缺失,就是说,勇气的对立面是自动顺服,是放弃自我。人们不愿意脱离群体,不愿意“鹤立鸡群”,是因为我们缺乏勇气去孤立、孤独,被嘲笑、被拒绝。罗洛•梅十分强调勇气,甚至把它看作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一个成熟的个体,他的生活与他自己选择的目标是融合在一起的。勇气是一种肯定的选择,而不是妥协的选择,他必须彻底割断脐带,抵挡住内心的焦虑反应以及家人朋友的攻击,并且由于这肯定的选择,他可以做出愉悦的防御。 罗洛•梅把勇气分为四类:身体勇气、道德勇气(感受他人身处困境的勇气)、社会勇气(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勇气)和创造的勇气(创造新的形式和象征,推进社会发展)。他认为创造的勇气是最重要的。运用这种勇气,就可以发现新的象征、新的形式和新的模式,而一个新的社会就是建立在其上的。人如果可以向更大的可能性开放,通过自己的判断,做各种有益的尝试,从而过一种创造性的生活,他就可以不断地发展自身的存在感,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就趋向于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 人必须不断地鼓励自己、督促自己,使自我核心趋于成熟,这就是自我肯定。自我肯定是一种生存的勇气,没有它,人就无法确立自己的自我,更不能实现自我。 勇气来自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他的尊严感和自尊感。一个人若没有勇气,便是因为他太过小看自己。所以,最难迈出的一步是否认那些我们曾经有过的别人的期许、行为惯性。这也是最可怕的一步,因为这意味着要对自己的标准和判断负责。然而,个体必须保持自己的自我,才能参与到社会中去。 当我们逐渐具有了清楚的自我认知,不再被束缚,而是自由地去创造,去实现自我的认知和自我价值,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成熟的、积极的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这时,我们的生活之路、创造之路,我们的爱情之路就是开阔而宽广的,我们的生命就是丰富多彩的。

注释: ¹罗洛•梅:《人的自我寻求》,前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²罗洛•梅:《自由与命运》,22,23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³罗洛•梅:《存在之发现》,137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投诉 有用 22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22 1回应收起 hippocampus 2013-01-22 21:59:3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版 “迷失的”自由 罗洛梅的书可读性还是很强的,没有那么的硬,几天就可以读完了。比起读萨特的时候要轻松一些。 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好几次正中下怀的感觉。原因是他解决了几个我思考了很久的问题。 作为一个做了20年乖娃娃的人,我在20岁以前几乎完全是按照父母和“超我”活着的。很少自由的选择什么,因此也不会对自己负责任,爱抱怨,上进却没有好的成果。总之就是活的各种压抑,做着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中国式假好人。不知从哪一天开始,顿悟一般的。我的心灵解放了一次,解放的结果就是我变成了一个放任的人,我的道德感变得极低下。底线越来越低,似乎什么样的邪恶都可以接受。那一刻,我可能真的错觉的以为我自由了,至少比压抑的活着的时候感觉轻松许多。但这就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没过多久,我的心便开始焦虑,理性的堕落让我的心备受煎熬,我困在自己的枷锁里,再次失去了自由。 罗洛梅对自由与命运的阐释让我明白了这种煎熬的根源。命运就像一条线的两个端点,起点是生,终点是死,这是我们无论怎样也无法改变的,从诞生之日开始,死变安然的等在那里,总会到来。而自由就是生与死之间的那条线,每个人的画法都可以不同。因此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具体到日常行为,抽象到生命的本质。我们是自由的。而与自由携手并进的就是焦虑,因为选择意味着一种未知,意味着指向未来的可能性,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焦虑便油然而生。我们能做的就是理性的认识到命运带给我们的局限性,而后自由的选择我们的人生,并且勇敢的为我们的选择负责。我的放任自己解除压抑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用罗洛梅的话说,是“无视命运的任性”。命运就是一个集中营,我们被深深的囚禁其中,但是却在思想上有最大的自由驰骋的空间。这就是生命的自由,本质的自由。 另一点启发是就性的自由而言,我曾经在一次失败的感情经历之后在思想上变得很放纵,觉得一夜情一夜性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并且也差点想用对身体和性的自由支配去和陌生人约会,但是长久的道德准则还是约束了我。但是从那时起,从我可以接受那样的行为起,我就在不停地思考,性和爱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真的是无性不爱吗?又或者我们真的可以无爱而性吗? 罗洛梅给我的回答是,没有亲密关系的性是不自由的。表面上看,你完全自由的支配了你的身体,可是你的灵魂却受到了最大程度的禁锢。没有亲密关系的性是一种自恋,是爱无能的表象,再也没有爱的能力,无法相信自由的爱导致了通过没有关系的性来消除紧张。在没有亲密关系的性中,是把一份奖励放在了没有感情之上。就像炮友,大家各取所需,无需责任,享受身体瞬间的欢愉,只是一种自恋行为,而绝不是自由。性是由刺激和反应组成的,但爱是一种存在状态。极端的没有亲密关系的性,最终导致个人的死亡。 这两点是我很有感触的地方,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观点,比如对一个叫菲利普的来访者的分析,自由命运与焦虑和责任的关系,愤怒是通往自由的道路等等,值得一看。 投诉 有用 12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12 2回应收起 梅 2010-01-06 12:39:15 自由与命运 书是通过taobao购买的,第一次知道这本书,看着这个名字--自由与命运在想罗洛梅会如何诠释这两个概念呢?他又是如何理解的呢!看完全书,对存在主义治疗的理解,已不能同日而语了。 全书对自由、命运、爱、宽容进行了描述,柯尔恺郭尔是存在主义的先驱,他有一个寓言故事,我至今印象深刻,他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他说(大致意思):我因为某种原因站在上帝的面前,上帝说:我可以奖赏你要求的一样东西。我回答上帝:那我就要面对任何事情,都能微笑的能力。众神微笑,以示同意。 看完罗洛梅的自由和命运,我想梅在试图告诉我们这种保持微笑的能力的来源--爱和宽容使生命让人能够忍受。 由于罗洛梅有着神学学习的背景,使他比一般的心理治疗师,对人有着更深的洞见,对哲学有着更深的理解,文字趋于宁静和祥和,如火纯青。 阅读此书就如远离身边的喧嚣,让心灵做一次远航。 投诉 有用 11 没用 1有关键情节透露 11 1 0回应收起 vangoghsmood 2010-12-14 11:36:30 焦虑或者抵抗的自由 罗洛梅的书,就是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的通俗化,但是知识这个东西也许它就是需要经常的重复,人的遗忘速度是多么快啊。罗洛梅谈到人在命运中发挥自己自由度的空间,以及人的自由的可能性。 他说,人的自由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他天生的落于存在的桎梏之中。而人的自由的表现之一,就是存在的焦虑。也就是说灵魂本身的争斗就是自由意志的体现,相反当灵魂没有种种挣扎迹象,那么人便是自己主动交出了自由。 他举到一个疾病中的妇女的例子,得了疾病的一组妇女,那些对自己的疾病身怀不满,愤懑,并不断挣扎的妇女,他们痊愈的速度会比较快,而完全信任医生,对疾病怀有正面评价的妇女则痊愈的速度比较慢。他讲到人的自由就在于自己做主,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交给别人。 在这里不禁要想到当一个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者,对人来说可能是更贴近他本性的状态。

罗洛梅讲到命运的先赋的恶和不自由,是西方思想中通常的看法,认为上帝让恶存在于世间,就是为了让人能够有度量自己自由的尺度。这是老生常谈,而他又引用到无限的自由,讲到当人拥有无限制的自由,那么所有在世的甜蜜也就失去了意义。这也是老生常谈。最后所讲到的人的自由来自于哪里?人最终的自由,他引到了中国的禅,或者就是柏拉图,普罗诺斯的迷狂。讲到真正的自由并不存在与无限的时间之中,而在于把一瞬的时间拉长。这个就又让人想起维特根斯坦关于无限时间的说法。至于人的自由的表征之一,就是存在的烦闷,那便是引入了海德格尔存在的“畏”。 所以说罗洛梅的观点,大多是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而他所做的便是将这些观点引到心理学中来,成为一个通俗化的桥梁。

许多的大诗人一生都处在对自己的不确定之中,就是说他们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个也许是最过瘾的一章,比如歌德,比如弥尔顿,一种宿命般的不确定性存在与他们的一生当中。而他们所做的诗歌便是同有限的生命做着斗争。我想这种灰冷的情绪,也许就是当人对人做纯粹的自省时候,所得到的一般看法。

罗洛梅首先是承认了生命自由被限制的前提,认为这种被限制本来就是自由的前提,否则人便无法去确认,或者无法去激发自由。 人的自由是如何得到体现的呢,他又引入了萨特的观点,他认为精神的自由仍然是终极自由的应有之义,就是说即使人的身体被迫全面投降,他仍然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只要他的精神中存在着自主性,那么他便仍然有自由。 将人的自由放在这样一个大的,极限的状况之下,肯定精神本身,肯定这种无限是无法被超越和桎梏的,这便是他的解答。或许也是存在主义的经典解答。 他们并没有提到在这样的限制中,人怀着精神的自主,如何去舒缓痛苦,当然痛苦一定是存在的,这让人联想到苏联的流放地,在那里人们在牢房中阅读诗歌,这个有时候也是一种美好。在这样的情况下,谈到其他的生存限制,或者谈到其他的生存痛苦,便可以在这里一并得到解药了。

然而我关心的是,当人处在一般的环境桎梏之中,因为天赋的人格相异性,如何能够保持自我,得到尊严。 一些孩子就是天生的会比较柔弱,内向,对人群疏离冷漠,但是这样的孩子一般情况下,都会是些特别有天份,有创造性的孩子。人群往往会对他们造成威胁,也许由于童年的心理阴影,这样的孩子在其一生中都会因为无法或不愿意同社会相处而遭受痛苦。 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答。 罗洛梅只是利用自己的例子来说明,童年的阴影对人的一生的影响,他会造成人成年后所有受伤害的宿命,人会不断主动去寻找相似的模式,来自讨苦吃,而这样的苦难,就是人想要爱或是被爱。 人该采取怎么样的方式来中断这种受伤害的模式呢?强烈的意志,但是作者似乎并不特别鼓励人这么做,或许他就是觉得正是这种多样性才造就了诗歌,艺术和哲学。 投诉 有用 4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4 1回应收起 群青 2012-12-02 19:34:4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版 幽默大师的乌托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自由、命运、存在、意义,这些看似宏大的字眼在这本书中得到了部分的阐释。巧妙地是作者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因为作者是一位临床心理医生的缘故,这些看似摸不着头脑的宏大字眼,在这里都由一些小小的案例串联起来,得到了微观阐释。罗洛。梅不同于一般的学者 的故弄玄虚,他耐心,严谨却不乏幽默,让我第一次触及到这些问题的表面也解答了我的许多疑惑。 看着本书时恰逢自己正处于生命的低谷,无意义和无价值充斥着我的生活,它就像一个密封的容器,我无论怎么么走都找不着一个出口。所幸我读到了这本书。 我一直以这样的人生信条来支撑自己:永远也不要停止。我的整个精神就像一个紧绷着的弦,似乎快达到崩溃的边缘。我感叹作者的先知,他就像一面镜子,从他那里我清楚地看到了自身。长久以来我想说的话似乎都借由作者的口讲出来了。 自恋者有一种躲避他人的倾向,他们蜷缩在自己的世界,这恰恰反映了他自己的不自信,逃避和不接受自我的命运。作者笔下的命运意义宽泛,那些我们无法更改的就是命运,既然没有办法接受他,只有坦然地接受,这时候自己的心灵得到了解放,反而会在不经意处寻得一片天。我恰恰就是这样的自恋者,一个即自恋又自卑的矛盾统一体,对他人的意见不置可否,却在私下底捏紧了拳头,内心暗暗地鄙视着对方,这是我不快乐地来由之一。书中的有些话符合我彼时的心境,我很乐于看到自己,哪怕只是一小部分,这也意味着改变的开始。 我总是将书的第三章与《1984》联系起来,教会将保护人类使他们完全免于自我实现,使之不会出现在每个人的成长中都会出现的那些自由的危机。就像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和谐,在安定的环境呆久了,人往往会丧失斗志,也丧失了创造力和自由的来源。对于群体而言,自由的危险就在于不墨守成规的人会颠覆这种内部平衡,将使用他或她的自由来毁灭这些实践证明可取的方式。所以电幕监控着人们,老大哥会时时给人们灌输社会美好的幻想,创造新语压缩人们的思想空间。这些个事情似乎曾经发生于我们国家的那个白色恐怖的时代。 可是瞧瞧现在又发生了什么呢,当有一天自由冲破枷锁已建立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时,当权者们又开始寻求另外一个机制寻求社会平衡了,因为他们担心自由的危险。社会就是这样一个循环,不是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寻求内心状态的自由和自主吧,就像那位在监狱里的诗人,用他的笔冲破思想的栅栏。 投诉 有用 0 没用 0 0回应收起 eyesfetish 2014-08-19 23:17: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版 评论在小黑本儿上 依然又是歪打正着的心理学书籍。

最喜欢的一句 当一个人对更大的善产色产生敏感性时,他也具有了产生了更大的恶的潜能。我们能够走得越高,我们就可能沉得更深。

全书围绕一个人的案例。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把笔记都记录在黑皮书上了。 投诉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豆友n_O8pTrsnU 2024-07-25 15:13: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版 自我存在的价值 作者罗洛•梅被称做“美国存在心理学之父”,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杰出代表。他认为:人在意识到自身的存在时,能够超越各种分离,实现自我整合。......反之,当一个人丧失了存在感,意识不到自我的存在价值,就会听命于他人,不能自由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未来,就会导致心理疾病。人的存在体现在与周围的环境中、人际关系中以及自我的世界中,学会处理各种关系,适应各种环境,把自我放到中心的位置,肯定自我的价值。他以人的存在为核心,重视人的建设性的一面,从而将存在心理学推向了新的高度。阅读本书后,将自身置于存在中,对勇敢地担当,积极地行动,重塑自己的未来提供了极大的精神力量。

投诉 来自豆瓣App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董董 2015-09-14 22:32:2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版 自由与命运 这本书是存在心理学家罗洛•梅晚期的作品,主要探讨了自由、命运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书中分了四个部分阐述:自由的危机,通往自由的错误道路,自由的特点,自由的果实。因为本文主要讨论人格方面的问题,所以接下来主要介绍自由的危机和自由的特点。 先介绍罗洛•梅的人格观,在他看来,人格所指的是人的整体存在。而要认识人了解人,揭示人的内在本质特征,就必须回归生活的直接经验世界,这和佛洛依德的观点是一致的。他在另一本书《咨询的艺术:如何给予和获得心理健康》中,明确指出人格的本质结构,自由、个体性、社会整合和宗教紧张构成人格结构的基本成分。这本书就是主要介绍了自由。乍一看,将自由和人格联系在一起很新颖,其实不然,在我的理解看来,罗洛•梅将自由看做人格上的健全,是人格的基本条件,是人整个存在的基础。卢梭曾在书中写道:“本性对每一种动物下命令,野兽遵从了。人感受到了同样的刺激,但他认识到他可以自由的接受和抵抗;尤其是在对这种自由的意识中,他的灵魂的精神得到了表现。”罗洛•梅在这一点上与卢梭有相同的看法,他在书中谈到,自由并不是无限的,它受空间、社会等等方面的限制,人恰恰是在利用现实限制的进行自由选择,实现自己的独特性。 自由的危机即是人的心理机制发生了异常,而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使人获得自由,重新找到控制自己的力量。他觉得心理问题就像发烧,这表明人的内部结构出了问题,并且正在经历一场战争。作者在描写这一部分的内容时,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治疗的目标并不是驱走所有的冲突,这样做就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这些问题本就是生活的一个正常的方面,比如焦虑,它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刺激,如果它完全消失了,那么我们将对许多问题的到来、发生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应对了。所以我觉得治疗师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自由地觉知和体验自己的内在机制。 罗洛•梅通过考察20世纪中期人的存在困境,展现了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治疗方法。这对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份救赎的精神资料。 投诉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阿柱 2013-04-14 21:58:3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版 好像有点理解命运的含义了 之前对命运是拆开理解的,命是不可改变的,运是靠自己掌握的,如打扑克牌,发牌的是上帝,你拿到的牌就是你的命,而怎么打牌,就是运。发牌加打牌,就是命运。即是不可改变的,又是可以改变的。牌是好是坏,是注定的局限性,但打的是好是坏,就看你的创造性。

命运,包含着不可改变的和朝向某个目标的意思。如死亡,一直在那里不可改变地等待着,我们是奔死亡而去的。

我把命运定义为构成生活中的“注定的东西”的局限性与天赋的模式。

很大的尺度上,如死亡;较小的尺度上,如石油短缺。

在面对这些局限性时,我们的创造性才会出现。

命运在不同水平上面对着我们。

一、宇宙水平上的命运,如诞生和死亡,地震和火山喷发,这些也可称为“上帝的行动”; 二、某些注定的东西,如遗传,你投胎为人还是投胎为猪,你是黄皮肤还是黑脸蛋,你是男是女,还有就是一个人的天赋,某些特殊的才能。 三、文化的方面。生在中国的人基本上是筷子夹菜,而欧美是用刀叉,这是文化带给我们的限制。 四、境遇。如你出生在战争年代

《Freedom and Destiny》是由罗洛·梅(Rollo May)所著的一本书,首次作为诺顿平装本出版于1999年,但其原始版权日期为1981年。这本书探讨了自由与命运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个人真实思考、感受及表达的自由是我们作为人类的本质特征。自由与命运总是处于一种悖论之中,这种自由是如爱、勇气和诚实等人类价值观的基础。

书中提到,自由是我们对待自己命运的方式,而命运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我们的自由存在。在自由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我们的创造力以及文明自身。

此外,该书还包含了多个章节,例如关于自由危机的部分,其中深入讨论了自由的独特性、自由的虚伪性等问题,并且通过具体的人类经历来阐述放弃恐惧、面对宿命等内容。作者引用了一些哲学家的观点,像黑格尔和阿伦特有关自由作为参与的概念,还有保罗·蒂利希对于有限自由和宿命的看法等。

罗洛·梅的一些其他著作也被提及,包括但不限于:《焦虑的意义》、《人的自我寻求》、《权力与天真》、《创造的勇气》、《心理学与人类困境》、《爱与意志》、《存在的发现》以及《神话的呼唤》。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梅对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理解和贡献。

知识库文档摘要

文档 1: rollo_may_freedom_and_destiny(1999) - Index

  • 主题: 索引部分,涵盖书中重要概念及人物。
  • 关键内容:
    • 讨论了种族、文化与心理现象的关联(如黑色人种的破坏性投射)。
    • 提到威廉·布莱克、亚历山大·布洛克等文学和哲学家对自由与命运的贡献。
    • 探讨无聊、疾病、幽默、想象等对人类精神的影响。
    • 涉及东方医学对西方的影响以及健康与疾病的平衡。

文档 2: rollo_may_freedom_and_destiny(1999) - FREEDOM AND XI

  • 主题: 自由与命运在疾病与健康中的体现。
  • 关键内容:
    • 西方医学革命及其与东方医学的交融。
    • 自由果实的探讨,包括人类精神、神秘主义、同情心与宽恕。
    • 绝望与喜悦的关系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

文档 3: rollo_may_freedom_and_destiny(1999) - Index

  • 主题: 进一步索引扩展。
  • 关键内容:
    • 马克思主义、物质主义、性观念等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自由讨论。
    • 医学领域中东方影响的深入分析。
    • 冥想、创造力与性别关系的探讨。

文档 4: rollo_may_freedom_and_destiny(1999) - Index

  • 主题: 自由的本质与人类潜力。
  • 关键内容:
    • 自由的独特性与悖论。
    • 心理健康定义与自我认知。
    • 创造力、冥想及性与自由的关系。

文档 5: rollo_may_freedom_and_destiny(1999) - Index

  • 主题: 自由与本质自由的讨论。
  • 关键内容:
    • 教育、自我中心性与自我功能的探索。
    • 科学与哲学视角下自由的意义。
    • 自由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核心概念的重要性。

《rollo_may_freedom_and_destiny(1999)》详细目录

Contents

序言

Foreword

第一部分:自由的危机

One: The Crisis of Freedom

I. 当前自由的危机

The Present Crisis of Freedom

  1. 自由的独特性
    • The Uniqueness of Freedom
  2. 自由的虚伪性
    • The Hypocrisies of Freedom
  3. 治疗:解放人们
    • Therapy: To Set People Free
II. 一个人的历程

One Man’s Passage

  1. 对被遗弃的恐惧
    • The Fear of Abandonment
  2. 承认命运
    • The Acknowledging of Destiny
  3. 面对母亲
    • The Confronting of Mother
  4. 小菲利普
    • Little Philip
  5. 愤怒作为通往自由的道路
    • Anger as a Path to Freedom
  6. 绿蓝色少年
    • The Green-Blue Lad
  7. 孤独与重生
    • Loneliness and Rebirth
III. 自由的动力学

The Dynamics of Freedom

  1. 做的自由,或存在主义自由
    • Freedom of Doing, or Existential Freedom
  2. 存在的自由,或本质自由
    • Freedom of Being, or Essential Freedom
  3. 做的自由与存在的自由之间是否存在冲突?
    • Is There a Conflict between Freedom of Doing and Freedom of Being?
  4. 在自由中成长
    • Growing in Freedom
IV. 自由的悖论

The Paradoxes of Freedom

  1. 大审判官
    • The Grand Inquisitor
  2. 自由与反抗
    • Freedom and Rebellion
  3. 自由作为参与
    • Freedom as Participation
V. 论人类的命运

On Human Destiny

  1. 从决定论到命运
    • From Determinism to Destiny
  2. 什么是命运?
    • What Is Destiny?
  3. 命运与责任
    • Destiny and Responsibility
VI. 命运与死亡

Destiny and Death

  1. 瞬间的刺痛
    • The Poignance of the Transient
  2. 巫术与命运的投射
    • Witchcraft and the Projection of Destiny
  3. 命运与诗人
    • Destiny and the Poets
  4. 命运的用途
    • The Uses of Destiny

第二部分:通向自由的错误路径

Two: Mistaken Paths to Freedom

VII. 新自恋主义

The New Narcissism

  1. 自我丧失的威胁
    • The Threat of Loss of Self
  2. “如果我是我自己,我会自由吗?”
    • “If I Am Me, Will I Be Free?”
  3. 纳西索斯神话与复仇
    • The Myth of Narcissus and Revenge
VIII. 没有亲密关系的性是否是自由?

Is Sex without Intimacy Freedom?

  1. 摆脱障碍的自由
    • Freedom from Barriers
  2. 没有情感的感觉
    • Sensation without Emotion
  3. 艾罗斯失去的力量
    • The Lost Power of Eros

第三部分:自由的特征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Freedom

IX. 暂停的重要性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ause

  1. 沉默的语言
    • The Language of Silence
  2. 时间与暂停
    • Time and the Pause
  3. 创造力与象征
    • Creativity and the Symbol
  4. 休闲与暂停
    • Leisure and the Pause
  5. 心灵与自我
    • The Psyche and the Ego
  6. 冥想与神圣的虚空
    • Meditation and the Holy Void
X. 自由的眩晕

The Dizziness of Freedom

  1. 焦虑与暂停
    • Anxiety and the Pause
  2. 焦虑与发现
    • Anxiety and Discovery
  3. 焦虑的先知
    • The Anxious Prophet
  4. 教条主义是对自由的恐惧
    • Dogmatism Is Fear of Freedom
XI. 自由与命运在疾病与健康中的体现

Freedom and Destiny in Illness and Health

  1. 西方医学与伟大的革命
    •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Great Revolution
  2. 针灸与东方对西方医学的影响
    • Acupuncture and the Oriental Influence in Western Medicine
  3. 疾病与健康的平衡
    • The Balance between Ill

XI. 自由与命运在疾病与健康中的体现(续)

Freedom and Destiny in Illness and Health
3. 疾病与健康的平衡

  • The Balance between Illness and Health

第四部分:自由的果实

Four: The Fruits of Freedom

XII. 生命的更新

The Renewal of Life

  1. 自由与人类精神
    • Freedom and the Human Spirit
  2. 真正的神秘主义者
    • The Authentic Mystics
  3. 同情心与邪恶的意义
    • Compassion and the Meaning of Evil
  4. 原谅与仁慈
    • Forgiveness and Mercy
XIII. 绝望与喜悦

Despair and Joy

  1. 绝望的价值
    • The Values of Despair
  2. 治疗中的绝望
    • Despair in Therapy
  3. 绝望与喜悦之间的联系
    • The Link between Despair and Joy
  4. 喜悦的本质
    • The Nature of Joy

附注

Notes

索引

Index

本书《Rollo May Freedom and Destiny (1999)》深入探讨了自由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个人心理到社会文化层面展开分析。序言中强调了自由作为人类独特品质的重要性,而第一部分聚焦于当前自由所面临的危机,包括自由的独特性、虚伪性及治疗中的解放意义,并通过一个个体的成长历程具体化这些抽象概念。随后,书中剖析了自由的动力学与悖论,如存在的自由与行动的自由之间的冲突,以及自由在人类命运和死亡中的角色。第二部分批判了通向自由的错误路径,特别是新自恋主义和无亲密关系的性行为对自由本质的扭曲。第三部分则探讨了自由的特征,例如暂停的重要性及其在创造力和冥想中的体现,同时揭示了自由带来的焦虑与教条主义对自由的恐惧。第四部分展示了自由的积极成果,涉及生命更新、同情心、邪恶的意义及原谅与仁慈的价值,最后探讨了绝望与喜悦之间的深刻联系,为理解人类精神提供了一种全面视角。附注与索引进一步补充了全书的核心思想。

本书《Rollo May Freedom and Destiny (1999)》从个人心理与社会文化层面深入探讨了自由与命运的关系,剖析了自由的独特性、悖论、错误路径及其积极成果,揭示了绝望与喜悦之间的深刻联系,为理解人类精神提供了全面视角。

作为一名初学者,您可以按照以下结构化的方式提出问题来学习本书的内容:

  1. 整体概览

    • 本书的核心主题是什么?自由与命运之间的关系是如何被定义的?
    • 作者通过哪些主要部分和章节来阐述他的观点?
  2. 第一部分:自由的危机

    • 自由的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它为何对人类如此重要?
    • 虚伪的自由有哪些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如何影响个体和社会?
    • 在治疗过程中,“解放”具体意味着什么?它如何帮助患者?
  3. 第二部分:自由的动力学与悖论

    • 存在的自由与行动的自由有何区别?两者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
    • 自由在人类命运和死亡中的角色是什么?我们如何面对不可避免的命运?
    • 暂停的概念为何重要?它如何促进创造力和冥想的发展?
  4. 第三部分:错误的自由路径

    • 新自恋主义是如何扭曲自由的本质的?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有哪些表现?
    • 无亲密关系的性行为与真正的自由有何不同?它对个人成长有何影响?
  5. 第四部分:自由的果实

    • 生命更新的过程需要哪些心理机制?自由如何推动这一过程?
    • 同情心与邪恶的意义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我们如何通过同情理解他人?
    • 绝望与喜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绝望如何成为喜悦的前奏?
  6. 实践应用

    • 如何将本书中的理论应用于日常生活?例如,在面对焦虑或教条主义时如何运用自由的理念?
    • 本书的观点对我自己的生活或职业选择有何启发?

通过以上问题的逐步解答,您可以系统地了解本书内容,并结合实际体验深入思考自由与命运的关系。

作为一名新手咨询师,您可以按照以下章节结构提出具体问题来深入学习《Rollo May Freedom and Destiny (1999)》的内容:

第一部分:自由的危机

I. 当前自由的危机

  • 本书如何定义“自由的独特性”?这对咨询实践有何启示?
  • “自由的虚伪性”在临床案例中可能有哪些表现?
  • 在治疗过程中,“解放人们”的目标是如何实现的?作为咨询师,我应该如何帮助来访者获得真正的自由?

II. 一个人的历程

  • 如何理解“对被遗弃的恐惧”在来访者生活中的体现?它如何影响他们的自由?
  • 咨询中如何引导来访者“承认命运”,并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 “愤怒作为通往自由的道路”这一观点对处理来访者的负面情绪有何指导意义?

III. 自由的动力学

  • “做的自由”与“存在的自由”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它们在咨询实践中如何应用?
  • 自由的成长过程有哪些关键要素?作为咨询师,我应该如何支持这一过程?

IV. 自由的悖论

  • 在咨询中,如何处理“自由与反抗”之间的矛盾?
  • “自由作为参与”的概念如何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融入社会或关系中?

V. 论人类的命运

  • 命运的概念如何与咨询中的责任意识结合?
  • 在面对来访者的“命运与死亡”议题时,咨询师可以提供哪些支持?

第二部分:通向自由的错误路径

VII. 新自恋主义

  • “自我丧失的威胁”在现代咨询案例中有哪些典型表现?
  • 如何帮助来访者解决“如果我是我自己,我会自由吗?”这一内心冲突?

VIII. 没有亲密关系的性是否是自由?

  • “摆脱障碍的自由”和“没有情感的感觉”在咨询中可能引发哪些讨论?
  • 如何引导来访者重新发现“艾罗斯失去的力量”,即性与情感的深度连接?

第三部分:自由的特征

IX. 暂停的重要性

  • “暂停”的概念如何应用于咨询中的沉默时刻?它对来访者的自我反思有何作用?
  • 创造力与象征的关系如何在咨询中被利用来促进来访者的成长?

X. 自由的眩晕

  • 焦虑在来访者的自由追求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作为咨询师,我应该如何应对这种焦虑?
  • 教条主义对来访者的自由观念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对自由的恐惧?

XI. 自由与命运在疾病与健康中的体现

  • 在处理来访者的身心健康问题时,如何平衡“疾病与健康的自由”?
  • 针灸与东方医学的观点如何启发我们理解自由与身体的关联?

第四部分:自由的果实

XII. 生命的更新

  • 自由与人类精神之间的联系如何帮助来访者实现生命的更新?
  • 同情心与邪恶的意义如何在咨询中被探讨以促进来访者的理解和接纳?

XIII. 绝望与喜悦

  • 在治疗过程中,绝望的价值如何被挖掘并转化为积极的成长动力?
  • 绝望与喜悦之间的联系对来访者的心理康复有何意义?

通过以上问题的系统化思考,您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本书的核心理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咨询工作中。

作为一名资深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您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和治疗经验,通过以下问题深入学习《Rollo May Freedom and Destiny (1999)》的内容,并将其融入您的理论体系与实践:

第一部分:自由的危机

I. 当前自由的危机

  • 在心理动力学视角下,“自由的独特性”如何与个体潜意识中的本能驱力(如生本能与死本能)相互作用?
  • “自由的虚伪性”是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防御机制?如果是,它在临床实践中可能对应哪些具体表现?
  • 心理动力学治疗中,“解放人们”的过程如何与移情、反移情及潜意识探索相结合?

II. 一个人的历程

  • “对被遗弃的恐惧”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框架下解释为早期依恋关系的延续或变形?这对理解来访者的自由感有何帮助?
  • 在引导来访者“承认命运”时,如何利用心理动力学中的自我实现与超我约束之间的张力?
  • “愤怒作为通往自由的道路”这一观点如何与攻击性驱力及压抑机制相联系?它对治疗中的情绪表达有何启示?

III. 自由的动力学

  • 心理动力学中的“做的自由”与“存在的自由”如何分别对应行为层面的外显动机与内在意义感的追求?
  • 在自由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动力学如何解释个体从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的心理发展轨迹?

IV. 自由的悖论

  • 心理动力学如何解读“大审判官”这一象征?它是否反映了来访者内心的超我压制或集体无意识的影响?
  • 在处理“自由与反抗”时,如何运用心理动力学的投射与认同概念来理解来访者的冲突?

V. 论人类的命运

  • 命运的概念如何与心理动力学中的“未完成事件”或“潜在可能性”相呼应?这对理解来访者的过去与未来有何意义?
  • 在“命运与责任”的讨论中,如何将心理动力学的责任感与来访者的自主选择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通向自由的错误路径

VII. 新自恋主义

  • 心理动力学如何解释“新自恋主义”现象?它是否反映了当代社会中自我理想化与现实自我的分裂?
  • 在“自我丧失的威胁”中,如何运用心理动力学的客体关系理论来分析来访者的身份认同问题?

VIII. 没有亲密关系的性是否是自由?

  • 在心理动力学视角下,“没有亲密关系的性”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回避型依恋模式的表现?如果是,这种模式如何限制个体的自由?
  • 如何利用心理动力学的驱力理论来重新定义“艾罗斯失去的力量”,并帮助来访者重建性与情感的深度连接?

第三部分:自由的特征

IX. 暂停的重要性

  • 在心理动力学中,“暂停”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反思性空间的创造?它如何促进来访者对潜意识内容的觉察?
  • 创造力与象征的关系如何通过心理动力学的隐喻和梦的解析技术来深化对自由的理解?

X. 自由的眩晕

  • 焦虑在心理动力学中被视为一种信号功能。在这种背景下,“自由的眩晕”如何反映来访者对未知领域的恐惧或兴奋?
  • 教条主义作为一种对自由的恐惧,如何在心理动力学中被理解为一种僵化的防御机制?

XI. 自由与命运在疾病与健康中的体现

  • 心理动力学如何解释疾病与健康的平衡?它们是否可以被视为个体内心冲突与整合的外在表现?
  • 在东西方医学结合的背景下,针灸等东方疗法如何启发我们对心理动力学中能量流动与阻滞的理解?

第四部分:自由的果实

XII. 生命的更新

  • 心理动力学如何理解自由与人类精神之间的关系?它是否可以通过超我升华与创造性活动来实现?
  • 在探讨“同情心与邪恶的意义”时,如何运用心理动力学的内疚感与道德感理论来促进来访者的伦理成长?

XIII. 绝望与喜悦

  • 在心理动力学中,“绝望的价值”如何被理解为一种分解与重组的过程?它如何帮助来访者打破固有的心理结构?
  • 绝望与喜悦之间的联系如何通过心理动力学的整合性视角来解释?这对治疗中的转化体验有何意义?

通过上述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您可以将本书的核心理念与心理动力学理论深度融合,并进一步丰富您的治疗实践。

I. 当前自由的危机

  • 本书如何定义“自由的独特性”?这对咨询实践有何启示?
    根据本书的知识来源,自由的独特性被定义为不仅仅是价值观本身,而是支撑所有价值的基础。自由使得个体能够体验到自主性,并感受到个人的力量与可能性。这种对自由的理解启示我们在咨询实践中,应将帮助来访者获得自由视为治疗的核心目标之一。只有当来访者体验到真正的自由时,他们才能发展出有意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向。

  • “自由的虚伪性”在临床案例中可能有哪些表现?
    自由的虚伪性可能表现为表面上的选择自由,但实际上受制于社会规范、文化期待或内心深处的恐惧。例如,一个来访者可能声称自己选择了一份高薪但不喜欢的工作(表面上是自由选择),实际上却是出于对经济安全的过度焦虑或他人评价的依赖。这种虚假的自由感会限制来访者的成长,导致内心的矛盾与不满。

  • 在治疗过程中,“解放人们”的目标是如何实现的?作为咨询师,我应该如何帮助来访者获得真正的自由?
    在治疗过程中,“解放人们”的目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首先,咨询师需要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身潜在的限制因素,如无意识的防御机制、不合理的信念体系或社会文化的束缚。其次,通过支持来访者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增强他们的心理灵活性与适应能力。最后,鼓励来访者面对并管理因自由而产生的焦虑,从而真正体验到选择与行动的自由。作为咨询师,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反思与情感表达的技术,逐步引导来访者走向自主与解放。

II. 一个人的历程

  • 如何理解“对被遗弃的恐惧”在来访者生活中的体现?它如何影响他们的自由?
    根据知识来源,对被遗弃的恐惧通常源于早年的经历或未解决的情感创伤。这种恐惧可能表现为过度依赖关系、难以建立健康的边界、或者在面对独立时产生强烈的焦虑。例如,一个来访者可能会因为害怕被抛弃而始终迎合他人的需求,从而限制了他们追求自身目标和价值的能力。这种恐惧直接影响了个体的自由,因为它迫使人们放弃真实自我以换取安全感。咨询师可以通过探索来访者的早期依恋模式以及当前的人际关系模式,帮助他们识别并处理这种恐惧。

  • 咨询中如何引导来访者“承认命运”,并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承认命运意味着接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如局限性、不可控事件或个人的历史背景。在咨询中,可以通过帮助来访者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生命中的必然性来实现这一点。例如,当来访者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可以引导他们将这些经历视为成长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负面结果。咨询师可以通过提问(如“这次经历教会了你什么?”或“如果你能从中找到意义,那会是什么?”)来促进这种转化。最终,来访者可以学会将命运看作一种力量,而非阻碍。

  • “愤怒作为通往自由的道路”这一观点对处理来访者的负面情绪有何指导意义?
    愤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往往反映了个体的需求未被满足或边界被侵犯。根据本书的观点,“愤怒作为通往自由的道路”强调了愤怒在推动个体走向自主性和真实表达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咨询中,可以鼓励来访者安全地表达愤怒,并通过探索其背后的原因来理解更深层次的需求或价值观。例如,如果一位来访者对伴侣的某些行为感到愤怒,这可能是他们对尊重或平等关系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信号。通过这样的过程,来访者不仅可以释放压抑的情绪,还可以重新定义与他人和自我的关系,从而获得更大的心理自由。

III. 自由的动力学

  • “做的自由”与“存在的自由”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它们在咨询实践中如何应用?
    根据知识来源,“做的自由”(existential freedom)指的是个体行动和选择的自由,强调外在行为上的自主性;而“存在的自由”(essential freedom)则更关注内在本质的自由,即一个人能够在内心深处体验到意义、价值和真实感。在咨询实践中,理解这两种自由的区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支持来访者:对于那些在外在行为上感到受限的来访者,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识别并打破阻碍行动的具体障碍;而对于那些感到内心空虚或迷失的来访者,则需要引导他们探索自我意义和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存在自由。

  • 自由的成长过程有哪些关键要素?作为咨询师,我应该如何支持这一过程?
    自由的成长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意识的提升(recognizing limitations)、选择的能力(making choices)、承担责任(taking responsibility),以及面对焦虑的能力(managing existential anxiety)。作为咨询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支持这一过程:首先,帮助来访者提高对自己限制因素的觉察,例如通过反思过去的经验或当前的行为模式;其次,鼓励他们勇敢地做出选择,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再次,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让来访者表达和处理伴随自由而来的焦虑情绪。在整个过程中,咨询师应以共情和支持的态度陪伴来访者,逐步引导他们走向更加成熟和真实的自由状态。

IV. 自由的悖论

  • 在咨询中,如何处理“自由与反抗”之间的矛盾?
    根据知识来源,“自由与反抗”之间的矛盾体现在个体既渴望自主性,又可能对命运或外部限制产生强烈的抗拒情绪。在咨询中,可以引导来访者理解反抗本身是一种自由的表现形式,但需要分辨是否为建设性的反抗。例如,当来访者感到被生活中的某些规则束缚时,可以与其探讨这些规则的合理性,并鼓励他们通过积极的方式(如沟通、协商或创造新选择)来回应,而不是单纯地逃避或对抗。这种对话可以帮助来访者将反抗转化为自我实现的一部分,从而化解矛盾。

  • “自由作为参与”的概念如何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融入社会或关系中?
    “自由作为参与”的概念强调了个体自由与社会或关系中的责任和协作之间的平衡。在咨询实践中,这一概念可以帮助来访者认识到,真正的自由并非完全独立于他人,而是在相互关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例如,当来访者在亲密关系或职场中感到孤立或受限时,可以通过讨论他们在这些关系中的角色和贡献,帮助他们重新定义自由的意义。具体来说,咨询师可以引导来访者思考如何通过积极参与而非被动接受,来增强他们在关系中的满足感和自主感,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社会融入。

V. 论人类的命运

  • 命运的概念如何与咨询中的责任意识结合?
    在咨询中,命运的概念可以帮助来访者理解生活中的某些不可控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主动性。相反,咨询师可以引导来访者认识到,尽管有些事情无法改变,但每个人仍然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负有责任。例如,当来访者面临不可避免的挑战或挫折时,咨询师可以通过提问(如“你对当前的情况有哪些控制权?”或“如果这是你的命运,你会选择以怎样的方式面对它?”)来增强其责任意识。这种对话能够帮助来访者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应对。

  • 在面对来访者的“命运与死亡”议题时,咨询师可以提供哪些支持?
    根据知识来源,“命运与死亡”是人类经验中最为深刻的主题之一。在咨询中,面对这一议题,咨询师可以提供以下支持:首先,通过倾听和共情,为来访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来表达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或思考;其次,帮助来访者探索死亡意识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选择和优先级,例如通过讨论“如果生命有限,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等问题;最后,鼓励来访者将对死亡的思考转化为对当下生活的珍视,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存在意义感。咨询师应始终保持敏感和支持的态度,避免强加任何特定的价值观。

VIII. 没有亲密关系的性是否是自由?

  • “摆脱障碍的自由”和“没有情感的感觉”在咨询中可能引发哪些讨论?
    在咨询中,“摆脱障碍的自由”可能引发关于个体如何通过打破社会或文化限制来追求个人欲望的讨论。然而,这种自由也可能带来“没有情感的感觉”,即性行为缺乏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可以引导来访者探讨以下问题:

    • 追求性自由是否真的带来了内心的满足感?
    • 当性与亲密关系分离时,我们失去了什么?
    • 社会文化的期待和个体需求之间是否存在冲突?
      这些讨论可以帮助来访者重新审视性自由的意义,并探索其背后的情感需求。
  • 如何引导来访者重新发现“艾罗斯失去的力量”,即性与情感的深度连接?
    根据知识来源,引导来访者重新发现性与情感的深度连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强调亲密关系的重要性:帮助来访者认识到性不仅仅是刺激与反应,而是在深层次上分享彼此的希望、恐惧和梦想。可以通过提问促进自我反思,例如:“你在亲密关系中渴望得到什么?”或“性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2. 重建责任感:指出真正的自由建立在对自身命运的认知以及对他人的责任感之上。当性行为缺乏责任感时,它可能变得空洞且短暂。可以讨论:“当你与他人建立联系时,你会感受到怎样的责任?”
    3. 鼓励情感表达:通过角色扮演或想象练习,帮助来访者练习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同时倾听对方的感受。例如:“如果你能完全坦诚地与伴侣分享你的感受,你会说什么?”
    4. 挑战认知扭曲:如果来访者认为性自由等同于无情感连接,咨询师可以与其一起识别并挑战这一信念,逐步引导其认识到性与情感结合的深远意义。

IX. 暂停的重要性

  • “暂停”的概念如何应用于咨询中的沉默时刻?它对来访者的自我反思有何作用?
    在咨询中,“暂停”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可以应用于沉默时刻以促进来访者的自我反思。当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进入“暂停”状态时,这种沉默并非空洞或尴尬的,而是充满可能性和深度的空间。例如,在来访者表达完一个情绪强烈的事件后,咨询师可以选择不立即回应,而是通过沉默给予来访者时间去消化、重组自己的想法,并深入探索内心的感受。根据知识来源,“暂停”不仅是创造力的源泉,也是来访者重新连接自身情感与思考的关键时刻。通过这种方式,来访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核心问题,并逐渐形成解决策略。

  • 创造力与象征的关系如何在咨询中被利用来促进来访者的成长?
    创造力与象征之间的关系为咨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能够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情感和经历。咨询师可以通过鼓励来访者使用象征性的语言(如隐喻、故事或图像)来表达难以言说的情绪或体验。例如,让来访者描述他们当前的状态像一幅什么样的画,或者让他们用一种动物来形容自己内心的感受。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来访者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还能激发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此外,正如知识来源提到的,“邀请缪斯”这一过程需要来访者处于开放、敏感的状态,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能够推动来访者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并实现个人成长。

X. 自由的眩晕

  • 焦虑在来访者的自由追求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作为咨询师,我应该如何应对这种焦虑?
    焦虑在来访者的自由追求中常常表现为一种矛盾情绪:一方面渴望摆脱限制,获得自主权;另一方面又害怕承担随之而来的责任和不确定性。根据知识来源,这种焦虑可能源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以及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作为咨询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来访者应对这种焦虑:

    1. 鼓励来访者逐步面对自己的恐惧,将大目标拆解为小步骤,从而降低威胁感。
    2. 引导来访者区分可能性与概率,减少不必要的灾难化思维。例如,可以提问:“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了,你有能力处理吗?”
    3. 帮助来访者认识到,适度的焦虑实际上是自由的一部分,它表明你在关心自己的生活,并愿意为之负责。
  • 教条主义对来访者的自由观念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对自由的恐惧?
    教条主义通过提供简单的答案和固定的规则,虽然暂时缓解了来访者的焦虑,但长期来看却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和行动自由。从知识来源中可以看出,教条主义者往往通过强化壁垒来避免内心的不安,但这实际上使他们成为自己思想监狱中的囚徒。为了帮助来访者克服对自由的恐惧:

    1. 可以引导他们探索内心深处的不安,识别那些让他们选择逃避自由的具体因素。例如,询问:“当你想到更多自由时,是什么让你感到害怕?”
    2. 通过讨论自由的积极成果(如创造力、成长和个人满足),重新定义自由的价值。
    3. 挑战来访者的认知扭曲,比如“自由意味着失控”或“承担责任太痛苦”。相反,强调自由带来的力量和意义感,帮助他们逐渐接受并拥抱自由。

XI. 自由与命运在疾病与健康中的体现

  • 在处理来访者的身心健康问题时,如何平衡“疾病与健康的自由”?
    在处理身心健康问题时,平衡“疾病与健康的自由”需要关注个体对自己身体及心理状态的责任感与自主性。根据知识来源,健康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治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自我疗愈的旅程。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增强责任感:帮助来访者认识到他们的生活方式、情绪状态和思维模式对健康的影响,并鼓励他们承担起改善自身健康的职责。例如,引导来访者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管理计划,包括饮食、运动和休息等。
    2. 培养觉察力:教导来访者倾听自己身体的需求,了解何时需要休息,何时可以进行锻炼。这种自我觉察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疾病时更具有主动性。
    3. 重新定义自由:将自由理解为既包含选择权也包含责任的综合概念。通过提问如“你觉得自己在健康方面的哪些决定真正体现了你的自由?”来促进来访者的反思。
  • 针灸与东方医学的观点如何启发我们理解自由与身体的关联?
    针灸与东方医学强调整体观和内在平衡的重要性,这为我们理解自由与身体的关联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以下是具体启发:

    1. 身心一体的理念:东方医学认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密不可分,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方。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在探讨自由时,不应割裂地看待身体与心灵,而是要将其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 能量流动的概念:针灸理论中提到的能量(气)流动,象征着一种自然秩序。如果我们将这种思想应用于自由的理解,就可以看到真正的自由并非无约束的行为,而是让身心处于和谐状态下的流畅表达。
    3. 预防胜于治疗:东方医学注重预防而非仅仅治疗症状,这也启示我们,在追求自由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维持长期的身心健康,而不是等到问题出现后再去解决。

XII. 生命的更新

  • 自由与人类精神之间的联系如何帮助来访者实现生命的更新?
    自由与人类精神之间的联系为来访者提供了实现生命更新的重要途径。根据知识来源,人类精神是赋予生活活力、能量和意义的核心力量。通过以下方式,这种联系可以帮助来访者重新发现生活的意义并推动个人成长:

    1. 激发内在动力:自由使来访者能够探索自己的潜能和热情,从而找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物。咨询师可以通过提问如“如果没有任何限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来引导来访者思考自己的理想状态。
    2. 鼓励自我超越:自由不仅意味着摆脱外部束缚,还意味着克服内心的恐惧和局限。咨询师可以协助来访者设定目标,并逐步实现这些目标,以此培养自信和勇气。
    3. 重塑价值观:通过自由地反思和选择,来访者可以重新定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而更加坚定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 同情心与邪恶的意义如何在咨询中被探讨以促进来访者的理解和接纳?
    在咨询过程中,同情心与邪恶的意义探讨有助于来访者更全面地理解人性复杂性,并学会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以下是具体方法:

    1. 理解邪恶的背景:引导来访者认识到邪恶行为通常源于痛苦、误解或未解决的心理创伤。例如,可以通过讨论“是什么导致了那个人做出这样的选择?”来帮助来访者从更深层次理解他人行为的原因。
    2. 培养同情心:鼓励来访者将同情心扩展到自己和他人身上,既包括对受害者,也包括对施害者的理解。这并不意味着原谅一切,而是尝试用更宽广的视角看待问题。
    3. 整合对立面:通过探讨同情心与邪恶之间的张力,来访者可以逐渐接受生活中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更成熟的世界观。这种整合过程本身便是一种治愈。

XIII. 绝望与喜悦

  • 在治疗过程中,绝望的价值如何被挖掘并转化为积极的成长动力?
    在治疗中,绝望虽然表面上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但其潜在价值在于揭示了来访者内心深处未解决的冲突和需求。通过以下方式,可以将绝望转化为积极的成长动力:

    1. 接纳绝望的存在:首先帮助来访者认识到绝望是人类经验的一部分,而不是失败或无能的表现。例如,在咨询中可以说:“感到绝望说明你对现状有更高的期待,这是改变的第一步。”
    2. 探索绝望背后的意义:引导来访者深入分析绝望产生的原因,可能涉及未满足的需求、失落的关系或未实现的梦想。通过提问如“你觉得是什么让你感到如此绝望?”来激发自我洞察。
    3. 重建希望框架:当绝望被理解后,咨询师可以帮助来访者重新定义未来的可能性,将绝望转化为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比如,“如果这次经历教会了你什么,你会怎样用它来创造更好的未来?”
  • 绝望与喜悦之间的联系对来访者的心理康复有何意义?
    根据知识来源,绝望与喜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二者往往是共生且相互转化的过程。这种联系对来访者的心理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 作为转变的催化剂:绝望通常标志着旧模式的结束和新模式的开始,而喜悦则是新生后的自然产物。咨询师可以通过强调“黑暗之后必有光明”的循环规律,帮助来访者看到绝望中的希望。
    2. 增强情绪韧性:通过体验绝望并最终走向喜悦,来访者能够发展出更强的情绪适应能力,学会从痛苦中汲取力量。
    3. 深化生命意义:绝望让来访者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脆弱与珍贵,而随之而来的喜悦则赋予他们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咨询师可以鼓励来访者记录自己从绝望到喜悦的变化过程,从而巩固这一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