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封面

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

Michael White, David Epston - 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W. W. Norton & Company (1990)

故事、知识、权力 故事、知识、权力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澳] Michael White / [新西兰] David Epston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叙事治疗的力量 原作名: 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 译者: 廖世德 译 / 徐永祥 编 出版年: 2013-12-1 页数: 178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社会工作流派译库 ISBN: 9787562837626

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全新修订版) 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全新修订版)作者: [澳] 迈克尔·怀特 / [新西兰] 戴维·爱普斯顿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全新修訂版) 译者: 廖世德 出版年: 2022-1 页数: 209 定价: 11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2862970 豆瓣评分 8.6 32人评价 5星37.5% 4星50.0% 3星12.5% 2星0.0% 1星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一)内容简介

叙事治疗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技术,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具有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等特点。

在本书中,作者不仅介绍了叙事治疗的理论基础,还详细阐释了多个叙事治疗实例。在叙事治疗中,遇到问题的人们通过反省(在叙述或重说自己的故事的过程中)来写作或重写自己的经验与关系,信函、文件、证书等成为我们重新界定自己与问题关系的工具。简单地说,就是将问题外化、对问题进行质问,从问题中获得知识与力量。

本书为叙事治疗创始人迈克尔·怀特的经典之作,可作为读者了解叙事治疗的入门读物。

(二)概念阐释:什么是叙事治疗?

叙事治疗起源于家庭治疗,其创始人是怀特。怀特在做家庭治疗的过程当中,发现给儿童和家庭用故事和隐喻的方式非常有效,就创立了叙事治疗这种方法。

叙事治疗以故事叙说的方式,引导当事人从自己的故事中重新诠释生命的意义,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人看作“问题”的偏误,透过“问题外化”“解构”“重写”等技巧,鼓励人们和未曾接近过的自己接近,创造自己渴望的生活。

(三)本书特色

后现代心理咨询必备技术 运用故事重塑自我

掌握叙事治疗的入门读物 业内名家联合推荐

(四)名家推荐

因本书是第一本叙事治疗的相关著作,所以颇具历史意义。书中的概念与范例非常鲜活、重要,与怀特、埃普斯顿撰写的并无二致。对不熟悉叙事治疗的读者来说,本书是极佳的入门选择,甚至对像我这样的内行人来说,每次重读本书,还是会受到新的启发!

——吉尔·弗里德曼(埃文斯顿家庭医疗中心主任)

《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是迈克尔老师在美国出版的第一本书,当时震惊了学界与心理治疗、家族治疗领域中的许多人,它确实是一本经典。我希望这本书在未来能够继续带来激励,成为开启和引领大家的力量。

——吴熙琄(茵特森创意对话中心创办人)

怀特和埃普斯顿在书中提出的治疗案例多元且丰富。他们利用简短的案例,列举了许多治疗性的书信、邀请函、推荐信、证书、预言、宣言等实例。这些案例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仔细研究,只要做到,必能满载而归。

——卡尔·汤姆(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医学院)

作者简介 · · · · · · (一)迈克尔·怀特

1.简介

迈克尔·怀特(Michael White,1948-2008),又被译作麦克·怀特,叙事治疗创始人,国际知名临床心理学家。1999年,约翰肯尼迪大学授予他人文学名誉博士,以表扬他对家庭治疗理论与实践的贡献。

2.生平

1948年,怀特生长于南澳大利亚州阿得雷德。1979年毕业于南澳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后,进入阿德莱德妇幼医院担任精神科社工师。1983年创立杜维曲中心,担任家庭治疗师。

1990年,由他撰写的第一本关于叙事治疗的英文著作《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出版。“华人叙事第一人”吴熙琄深受本书的影响,并开始大力推动叙事治疗在国内的发展。

2001年起,怀特受邀前往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开展叙事治疗工作坊。

2008年创立阿德雷德叙事治疗中心,提供咨询及培训课程,致力于推动叙事治疗的发展。同年4月,怀特在开展叙事治疗工作坊时,因突发心脏病去世。

3.代表著作

《说故事的魔力:儿童与叙事治疗》,心灵工坊2008年版

《叙事治疗的工作地图》,张老师文化2008年版

《故事、解构、再建构》,心灵工坊2018年版

《叙事治疗的实践:与麦克持续对话》,张老师文化2012年版

《叙事疗法的实践:与麦克持续对话》,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版

4.对行业的影响

由怀特创立的叙事治疗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现代心理治疗技术,被誉为心理咨询界“革命性的思考”。

叙事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家庭治疗、社区工作、教学与学校心理咨询、社区文化发展、罪犯监管改造、影视媒体创作等,适用于危机干预、解决学业压力问题、情感问题、婚姻家庭等。

(二)戴维·埃普斯顿

现任新西兰奥克兰家庭治疗中心联合主任,与迈克尔·怀特合作撰写了多部与叙事治疗有关的著作:

《童叙事家庭治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儿童叙事治疗:严重问题的游戏取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故事、知识和权力 类比 文本类比 文本类比与治疗 作为主流知识与权力机制的主流叙述 替代性故事与文化上可运用的论述 口述与文字传统的区别 结论 第二章 问题的外化 相关影响的问话 界定问题,准备外化 特殊意义经验 修正人与问题的关系 责任 文化脉络 圆形监狱 思考 第三章 说故事的治疗 逻辑科学模式与叙事思维模式的区别 邀请函 辞退信 预测信 转介回信 推荐信 特殊场合的信件 短笺 以信件来叙事 自己的故事 第四章 反对性文件 证书 独立宣言 自我认证的证书 结论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相关影响力的问话包含两组问话。第一组问话鼓励人找出问题对他们生活与关系的影响。第二组问话鼓励人找出自己对问题的一生的“生命的影响。相关影响力的间话邀请人检视问题对他们生活与关系的影响,因此可以帮助人觉察并且描述自己与问题的关系。这种过程使他们脱离固定的、静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问题在人和关系的内在 进入经验的、动态的世界。在这个动态的世界中,人会发现采取积极行动的新可能性,以及采取弹性行动的新机会。 (查看原文) 莘野遗风 2020-11-21 14:57:12 —— 引自章节:相关影响力的问话 前面说过,厘清问题在各种界面一一间题与不同的人之间、问题与各层关系之间产生的影响,会为人打开广阔的领域,寻找并辨认独特的结果。因此,厘清人对问题的影响,就不会受限于问题与人或关系的狭小焦点之上。 (查看原文)

“文学可以做的是假设,创造陌生的世界,使明显的变得不明显,不可知的变成比较可知的,它的价值也对理性和直觉较开放。以这种精神而言,文学是通往自由、轻快、想象力及理性的工具。要反抗黑暗的长夜,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0 有用mmmm 2024-08-14 17:11:15 广东 内核与认知行为疗法相似,即改变中间信念。 用信件、文件等方式重述(外化)问题,发现中间信念,从而引发改变获得疗愈。

2 有用yaohao 2022-12-17 00:19:52 广西 杰作 被低估的叙事。 叙事治疗的时间源头。

1 有用0.8s 2023-12-03 20:35:51 广东 《从庆祝失败开始》会是个好故事

5 有用Stressed out 2023-03-28 23:44:41 四川 被每一封邀请信感动的一塌糊涂 来自两个爱多管闲事爱操心的治疗师的爱

我要写书评 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全新修订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热门 只看本版本的评论 华理社ECUSTP 2022-05-29 22:42:45 叙事治疗的力量:改写人生脚本,重写生命故事

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全新修订版) 8.6 [澳] 迈克尔·怀特 [新西兰] 戴维·爱普斯顿 / 2022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每一颗橡子,只要移开影响它成长的阻碍,它终究能成长为一颗橡树。”每次阅读迈克尔·怀特和戴维·埃普斯顿的《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这本叙事治疗经典之作时,我就会想起著名心理分析师霍妮的这番话。

叙事治疗的理念是,人们可以通过故事来理解自己的生命。一般来说,当来访者来到咨询室的时候,通常述说的都是自己生命中的“问题故事”;而每一个人所谓的“问题故事”的背后,还有生命故事的另一个部分,那就是“资源故事”。叙事治疗,不仅是一种心理治疗的理念和方法,更是一种人们看待生命、看待问题的生活哲学。中国文化中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依”等思想中所蕴含的辩证哲学,在叙事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人们的生命经验是丰富的,但是只有一部分通过“问题故事”体现出来。还有大量的“问题故事”之外的部分,可以去发展“资源故事”。这些部分,作者称之为“特殊意义事件”。我们只要把人和问题分开,也就是外化的思维和方法,把影响人们的问题和人这个主体分开,就可以有距离地看待影响自己的这些问题,从而提高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性和掌控感,转变受害者的角色,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叙事治疗坚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能力和资源,可以通过改写生命故事,重新活出自己想要的生命故事版本。

全书表述的叙事治疗的核心由“故事”“知识”“权力”等关键词串了起来。每个人都在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故事也会塑造每个人的自我身份认同,也就是如何看待自己。人们讲述的生命故事,来源于自己的“内在地图”。随着人们生命经验的发展以及内在想象力的日益丰富,人们也可以不断地改写自己的生命故事。叙事治疗从福柯的哲学视角出发,既探讨了知识和权力对人们的影响,又讨论了外化的视角,鼓励人们把影响自己的问题拟人化,从而开启新的可能性,提升人们的主动性和对问题的掌控感。在外化问题之后,人们可以去看待问题之外的“独特的结果”,也就是问题故事之外的部分,从而可以重塑一个人的自我身份认同,找到新的生命经验,重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

《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是叙事治疗方法的开山之作,是叙事治疗领域的第一本著作,也是经典之作,非常具有历史意义。2013年,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了简体中文版,至今已多次重印。2022年,该书全新修订版问世。此次修订,增加了业内名家关于叙事治疗的阐述,优化了行文表述,更加贴近叙事治疗的核心思维。

这本书既可以作为叙事治疗师的入门和常备书籍,从而理解并且掌握叙事治疗的理念、哲学观和视角,又可以帮助普通读者打开自己看待问题的思路,把自己和影响自己的问题分开,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本文刊载于新华社2022年5月21日读书频道,作者为王继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研究员。

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 点击此处,即可入手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社想 社想系列 点击购买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华理社ECUSTP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用 3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3 0回应收起 越越越越酱 2022-08-29 06:54:13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版 ? 书籍:《叙事治疗的力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感受:

🌈【叙事疗法】

读这本书的目标就是开启自己的“心理咨询小事业”,因为目标课程没开班,自己先找书来读。而这本书,就是笃定我想去行动与开始的“启蒙书”。

这本书介绍的就是心理咨询后现代主义中的叙事疗法。把来访者的诉说化成一个个故事,通过叙说、外化、由薄到厚,将来访者的问题化解开。这过程中,将来访者的问题剥离,跳出循环的思维,在共情中,让来访者有力量有勇气去复原或变得更好。

光读一遍,我的脑子就是眼睛过了一遍而已,但这一遍,让我知道自己喜欢的流派和想跟进的方法。

🌈【书信的力量】

文章与语言不同,能把人们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我们口语表达出来的意思,用书面语呈现出来,就是一个外化的过程。

这本书作者将书信文字型的咨询与谈话对话型的咨询结合起来,给来访者充分的自由。在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的同时,也给自己更多的空间。

作者可以用一封信开启一次咨询,也可以用书信的方式给出来访者行动的方向,也会用纸质记录来记录来访者的改变过程,还会用一份纸质证书在结束时告诉来访者你已经战胜了之前的问题。

是一本值得n刷的书!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越越越越酱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来自豆瓣App 有用 1 没用 0 1 0回应收起 RickyZhang 2021-12-07 13:49:07心靈工坊文化2018版 “故事”决定了我们对经验所赋予的意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89年首发的本书“预告了叙事治疗的概念与实践,即将扩展到创始者所在据点之外的世界。”虽然不能说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叙事疗法有多么的风靡,但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流派在这个百花齐放的环境下依旧独树一帜,继续在用其独特的视角和理念在帮助着越来越多的来访者。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也许或多或少也应该了解一下关于叙事疗法的原理,也许就很适合从这本书开始。可以看到的是有一些理念和传统“常识”、“逻辑”乃至“科学”视角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叙事治疗背后的概念,是认为我们透过故事来理解自己的生命。”或者按照作者的说法就是,“‘故事’决定了我们对经验所赋予的意义。”也就是说,“人们不可能直接认识世界。”“人是透过’已累积的经验’了解生活、形成知识。”

基于这个基础于是在叙事疗法的框架下就建立了一个假设:“人们会来寻求治疗,是因为自己(或别人)对他的生活经验所描述的故事不足以代表其生活经验,让他觉得个人生活经验的重要部分和主线叙事互相矛盾,因此感受到问题的压迫,所以才寻求治疗。”

而叙事疗法在做的就是,“把治疗比喻成‘人们遭遇问题时,对生活与经验过程的’叙说’与/或’再叙说’’的历程。”

作者再从故事出发,扩展到知识、权力。“权力和知识是无法分离的——完全无法分解。”从这部分中其实作者没有阐述太多,更多的还是基于叙事如何能够影响知识和权力。

基于这些基本理念,作者还提出了诸多在叙事治疗框架下的概念,比如

问题的外化(Externalizing the problem)

文本视框(Analogy)

特色意义经验(Unique outcome)

独特的叙述(Unique account)

相关影响的问话(Relative influence questioning)

关于准备程度的问话(Readiness questioning)

重新誊写(Retranscription)

并有一些相应的技术和案例呈现,包括邀请函、辞退信、预测信、转介回信、短笺、以信件来叙事、自己的故事、证书、宣言等等。能看到的形式更多的是用文本在呈现,看到作者写的各种文本,有种感觉就是没有好的文采做不好一个叙事治疗的治疗师。当然这些都是叙事治疗最初的样子,就算达不到创始人的文字功力,我相信基于这些方法还是能够帮来访者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主线叙事。

从技术层面在此也不想过多的讨论,毕竟只是看过一本创始人的书,也只是看了一遍,并不能说对技术能够掌握多少,更多的还是要看看实操,多去体验一下。或者只是借用作者的归纳作为一个记录,叙事思维模式的实际做法:

1、以人们的生活经验为优先。

2、鼓励人们随时间推移连结生活经验或将之说成故事,藉此体验持续变化的世界。

3、运用假设语态引发预先假设,建立隐晦不明的意义,产生多重观点。

4、鼓励分歧,运用平常、诗意及图像的语言描绘经验,建构新的故事。

5、要求人以欣赏与反思的态度去回看自己在诠释行为上的参与。

6、鼓励人在叙说和再叙说自己故事时,建立’写作’感和’重写’感。

7、承认故事是一种共同创作,努力建立条件让’主体’或为优先作者。

8、描述事件时前后一贯地加入’我’、’你’等代名词。

在此我更想分享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短期治疗的思考。

其实可以看到作者也引用了很多那个时代几乎是影响所有短期治疗的关键思想,比如柯奇布斯基的名言’地图不等于疆域’,还有贝特森这个扫地僧似的角色一些观点,就像他1979年说的,“人的感官只能接受具有差异的信息,这种差异一定要编码成为发生在时空当中的事件,(例如编码成’变化’),我们才能察觉得到。”几乎所有短期治疗其实都受到了这些人的影响。

我作为短期治疗的拥簇者,看到的是作者说出了我的心声,“在人文科学领域(尤其是社会组织相关主题),逻辑科学思维模式的应用和科学理论的产生,永远都应受到严肃的质疑与挑战。”

作者很好的整理了逻辑科学思维和叙事思维模式的分别,这里并没有对错的评判,只是对于世界不同的视角。对于我来说,这几乎可以看成是逻辑科学思维和短期治疗思维的分别。

1、经验,前者抹除个人经验的独特之处,后者重视特殊的生活经验。

2、时间,前者所有诠释都必须超越时间的影响,后者暂时性却是关键的向度。

3、语言,前者完全依靠语言的直叙语态,降低复杂度与不确定性,后者容许分歧、随时都鼓励多重的诠释或解读。

4、个人主导权,前者呈现的个人性是被动的剧场,后者将人视为自己世界的主角或主动参与者。

5、观察者的立场,前者要使观察的立场超越主体,后者生活故事是透过主角的意识过滤所建构的。

如果是面对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一个人,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选择我们所要使用的思维模式?这也许是心理咨询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会建议所有的心理咨询师都去多了解一些其他流派在做什么,用什么样的思路,也许可以帮助自己能看到更完整的治疗世界。

最后借用作者的一句,“陪伴大家活出叙事”。希望这本书,乃至心理咨询行业能陪伴大家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2021-11-29

© 本文版权归作者 RickyZha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用 1 没用 0 1 0回应收起 少年商学院张华 2023-01-07 19:58:16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版 文学方法用在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的应用性问题上真的很巧妙

2023年第2本书《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

1、一本社会学学术及实践著作。其实也是我一直在帮家长做咨询时采取的方式,就是通过提问与故事来为孩子做生涯教育。

2、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来成长的,故事治疗引导人将经验变成故事,提升自我觉察和成长型思维;

3、故事治疗就像是无形之剑(六脉神剑之首叫少商剑哈哈),它将问题外化——人本身和人与人的关系(譬如亲子关系)不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人和问题的关系才是问题,然后通过用故事化方式剖析问题,找到突破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4、找到一个keyword,讲一个故事,“对抗”一个事物,然后最后自我接纳,这本好书好像在告诉我们: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创作;

5、在引导提问和一起创作故事过程中,我把这本书提到的一个方法归纳为ETER,生活经验-时间连接-假设想象-重构故事;

6、我从2022至今在少商家长群发起过“给孩子写鼓励日记”计划,现在参与者已经超过3000人,与其说是鼓励日记,其实不如说是故事治疗;

7、通过书信和故事来做心理建设和生涯咨询,同时若借助“逃脱坏脾气证书”“告别痛苦证书”“戒掉坏习惯证书”“独立宣言”等仪式感,会效果更佳;

8、我很认同作者在全书最后的一句话“叙事治疗是自由的工具,是人面对灰暗的长夜时,给其带来极大希望的治疗方法”;

9、文学方法用在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的应用性问题上真的很巧妙,故事思维和叙事治疗真的非常值得持续在中国家庭上实践;

10、我对我2023年的直播定义为50周的社会实验,我也会在“最会提问和讲故事的生涯规划师”的定位上持续努力,接下来引导更多家长和孩子用叙事和书信方式提升自我,找到目标感与天赋优势,并改善家庭文化与亲子关系。

故事、知识、权力 故事、知识、权力作者: [澳] Michael White / [新西兰] David Epston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叙事治疗的力量 原作名: 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 译者: 廖世德 译 / 徐永祥 编 出版年: 2013-12-1 页数: 178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社会工作流派译库 ISBN: 9787562837626 豆瓣评分 8.6 118人评价 5星39.0% 4星48.3% 3星11.9% 2星0.8% 1星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的作者在书中娓娓道来的生活故事多元且丰富,他们利用简短的案例说明,举了很多治疗应用的书信、邀请函、参考资料、证书、预测、宣言等实例。身为读者,我们可以在很多介入方法当中有所选择,因为我们是在一片已经用心耕耘、灌溉、锄草的新园地采收果实。这么多的实例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仔细研究,以获得最大的收获。的确,读者一旦发现这片土地对他们的生活与工作而言是多么肥沃,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流连忘返的。

您正在读怎样的故事书呢?书里的故事能提供您所需的知识吗?您从书中获取的知识能教会您如何自己赋予自己或给予别人精神支持与力量吗?《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为您点亮一盏灯。

您在生活或工作中是否正有一些困扰却不知对谁诉说呢?即使诉说了是不是也苦于无人给您良方呢?求助不如自助,自助方能助人。《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帮助您在读别人的故事过程中获得同理心,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找到获得精神力量、得到心灵慰藉的方法。

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年龄层次的人需要读《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这样一本别开生面的故事书。

50后、60后需要阅读《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吗?答案是肯定的哦!您是否偶尔为即将退休而子女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您而感到失落?您是否担心与下一代或孙子辈相处时不了解他们的想法而担心out?可爱的孙子孙女有木有偶尔撇嘴说“爷爷,您out啦!”“奶奶,您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赶快拿起《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一书吧,让孩子们有问题时可以请教您这位知识渊博的长者。

70后、80后需要阅读《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吗?答案是Of course!无论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不惑”的您,还是迈入“而立”之年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或工作竞争的您,亦或者您正为青春期叛逆的子女教育问题焦虑,为刚刚为人父母而惶惑,这本《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不仅教您如何缓解工作压力迈向成功,在子女教育上连如何帮助孩子“摆脱狡猾的便便”都有哦!

90后、00后需要阅读《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吗?您最近有在看《来自星星的你》么亲?您记得都教授是大学心理学教授么?记得他有个庞大的藏了四百余年的书房么?我们热捧的可爱的都教授可是一位研究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的专家哦,传说为了扩充他的知识库,他是打算读读《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的。您还犹豫什么呢?

至于10后and more and more……请您读给他们听吧!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故事、知识和权力 类比 文本类比 文本类比与治疗 作为主流知识和权力单位的主流叙述 不同故事与文化上可利用的论述 口说传统与文字传统的区别 结论 第二章 问题的外化 相关影响力的问话 界定要外化的问题 独特的结果 人与问题关系的修正 责任 文化脉络 圆形监狱 最后一些想法 第三章 故事治疗法 逻辑科学模式与叙事模式的区别 邀请函 辞退信 预测信 转诊回信 参考信 特殊场合的信 简信 叙事信 自我故事 第四章 反对性文件 证书 宣言 授予自我证书 结论 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相关影响力的问话包含两组问话。第一组问话鼓励人找出问题对他们生活与关系的影响。第二组问话鼓励人找出自己对问题的一生的“生命的影响。相关影响力的间话邀请人检视问题对他们生活与关系的影响,因此可以帮助人觉察并且描述自己与问题的关系。这种过程使他们脱离固定的、静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问题在人和关系的内在 进入经验的、动态的世界。在这个动态的世界中,人会发现采取积极行动的新可能性,以及采取弹性行动的新机会。 (查看原文) 莘野遗风 2020-11-21 14:57:12 —— 引自章节:相关影响力的问话 前面说过,厘清问题在各种界面一一间题与不同的人之间、问题与各层关系之间产生的影响,会为人打开广阔的领域,寻找并辨认独特的结果。因此,厘清人对问题的影响,就不会受限于问题与人或关系的狭小焦点之上。 (查看原文)

故事、知识、权力 故事、知识、权力作者: [澳] Michael White / [新西兰] David Epston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叙事治疗的力量 原作名: 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 译者: 廖世德 译 / 徐永祥 编 出版年: 2013-12-1 页数: 178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社会工作流派译库 ISBN: 9787562837626 豆瓣评分 8.6 118人评价 5星39.0% 4星48.3% 3星11.9% 2星0.8% 1星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的作者在书中娓娓道来的生活故事多元且丰富,他们利用简短的案例说明,举了很多治疗应用的书信、邀请函、参考资料、证书、预测、宣言等实例。身为读者,我们可以在很多介入方法当中有所选择,因为我们是在一片已经用心耕耘、灌溉、锄草的新园地采收果实。这么多的实例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仔细研究,以获得最大的收获。的确,读者一旦发现这片土地对他们的生活与工作而言是多么肥沃,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流连忘返的。

您正在读怎样的故事书呢?书里的故事能提供您所需的知识吗?您从书中获取的知识能教会您如何自己赋予自己或给予别人精神支持与力量吗?《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为您点亮一盏灯。

您在生活或工作中是否正有一些困扰却不知对谁诉说呢?即使诉说了是不是也苦于无人给您良方呢?求助不如自助,自助方能助人。《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帮助您在读别人的故事过程中获得同理心,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找到获得精神力量、得到心灵慰藉的方法。

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年龄层次的人需要读《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这样一本别开生面的故事书。

50后、60后需要阅读《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吗?答案是肯定的哦!您是否偶尔为即将退休而子女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您而感到失落?您是否担心与下一代或孙子辈相处时不了解他们的想法而担心out?可爱的孙子孙女有木有偶尔撇嘴说“爷爷,您out啦!”“奶奶,您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赶快拿起《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一书吧,让孩子们有问题时可以请教您这位知识渊博的长者。

70后、80后需要阅读《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吗?答案是Of course!无论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不惑”的您,还是迈入“而立”之年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或工作竞争的您,亦或者您正为青春期叛逆的子女教育问题焦虑,为刚刚为人父母而惶惑,这本《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不仅教您如何缓解工作压力迈向成功,在子女教育上连如何帮助孩子“摆脱狡猾的便便”都有哦!

90后、00后需要阅读《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吗?您最近有在看《来自星星的你》么亲?您记得都教授是大学心理学教授么?记得他有个庞大的藏了四百余年的书房么?我们热捧的可爱的都教授可是一位研究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的专家哦,传说为了扩充他的知识库,他是打算读读《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的。您还犹豫什么呢?

至于10后and more and more……请您读给他们听吧!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故事、知识和权力 类比 文本类比 文本类比与治疗 作为主流知识和权力单位的主流叙述 不同故事与文化上可利用的论述 口说传统与文字传统的区别 结论 第二章 问题的外化 相关影响力的问话 界定要外化的问题 独特的结果 人与问题关系的修正 责任 文化脉络 圆形监狱 最后一些想法 第三章 故事治疗法 逻辑科学模式与叙事模式的区别 邀请函 辞退信 预测信 转诊回信 参考信 特殊场合的信 简信 叙事信 自我故事 第四章 反对性文件 证书 宣言 授予自我证书 结论 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相关影响力的问话包含两组问话。第一组问话鼓励人找出问题对他们生活与关系的影响。第二组问话鼓励人找出自己对问题的一生的“生命的影响。相关影响力的间话邀请人检视问题对他们生活与关系的影响,因此可以帮助人觉察并且描述自己与问题的关系。这种过程使他们脱离固定的、静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问题在人和关系的内在 进入经验的、动态的世界。在这个动态的世界中,人会发现采取积极行动的新可能性,以及采取弹性行动的新机会。 (查看原文) 莘野遗风 2020-11-21 14:57:12 —— 引自章节:相关影响力的问话 前面说过,厘清问题在各种界面一一间题与不同的人之间、问题与各层关系之间产生的影响,会为人打开广阔的领域,寻找并辨认独特的结果。因此,厘清人对问题的影响,就不会受限于问题与人或关系的狭小焦点之上。 (查看原文) 莘野遗风 2020-11-21 15:42:29 —— 引自章节:相关影响力的问话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社会工作流派译库(共25册), 这套丛书还有 《社会工作督导》《赋权、参与和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习》《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女性主义社会工作》 等 。 喜欢读"故事、知识、权力"的人也喜欢 · · · · · ·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 8.4

說故事的魔力 8.6

米兰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与实践的... 9.0

最想说的话被自己听见 9.3

熙琄叙语 8.8

家庭治疗 8.9

青少年家庭治疗:发展与叙事的方法 8.5

不寻常的治疗 8.8

变的美学-临床心理学家的控制论手... 9.2

在關係中讓愛流動 我来说两句 短评 · · · · · · ( 全部 56 条 ) 热门 2 有用小饼0225 2014-09-19 14:53:25 Michael White的学说和治疗真不错啊,可惜大陆只有2本他的书。

0 有用因果展览 2023-06-23 14:44:53 四川 里面的案例展示的信件文件很有意思。

3 有用笑什么笑呢 2015-03-24 23:04:00 前面福柯的思想基本读不懂,后面涉及治疗方式读的比较畅快

0 有用老闆娘娘 2024-08-18 17:14:41 浙江 认知的边界又拓宽了

0 有用咕咚来了 2020-01-11 01:14:52 “充满罪恶感的生活等于终身监禁“,有人写这句话是为将问题外化,也有人利用它实施复仇计划。看到这句话想起《告白》,已经是10年前的电影了。曾经是我最喜欢的影片系列之一。影片中森口老师小女儿的饰演者——芦田爱菜,后来在《明天,妈妈不在》展露了逆天的演技。这部剧还是我妈妈推荐的。2014年免费抢到两个天猫魔盒(对,两个!),给两边家里都各装了一个。因为有了这个机顶盒,电视上看到了海量的免费高清影视剧。资源真的很重要。 (收起)

文档摘要: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

摘要内容:

  • ** scientistic disciplines 的修辞方式**
    在科学主义学科中,修辞方式用于建立作者的价值观,通过创造一种拥有客观和超然观点的印象。例如,展示对相关事实库的充分了解——比如,针对个人问题的精神病学描述库以及“诊断敏锐性”是首要的机制之一。此外,还对比了Garfinkel (1956) 的"Conditions of Successful Degradation Ceremonies"和Goffman (1961) 的《Asylums》中的部分内容。[1]

  • 索引摘要

    • 药物成瘾、Dulwich Centre、赋权、治疗师的姿态、大便失禁及其证书、焕发活力的精神:将顺从的身体转化为有活力的精神状态。
    • Epston, David;学术知识;民族志故事:北美原住民的例子;评估与固定生命、道德判断、物化及屈从的关系。
    • 宣言、定义仪式、问题定义与相对影响力提问、抑郁、深度心理学的临床应用、绝望、差异感知、顺从身体的创建与自我创建、文件示例、主导意识形态下的屈从、主导知识、主导叙事作为权力单位。
    • 被遗弃、虐待、肯定行动、个人能动性通过与问题分离获得、家庭生活的替代故事、文本中的模棱两可、类比与意义、厌食症、焦虑、哮喘案例研究、听觉幻觉。
    • 历史化独特结果、Hopital General、思想单元、个人身份、想象力与独特结果、独立与权威、本土知识、个体化、信息组织、新倡议、不安全、知识的反抗、解释方法框架、邀请信等。[[2][3][4]5(#ref3)(#ref4)(#ref5)]

《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详细目录

目录

  • Contents

  • Foreword
    by Karl Tomm, M.D.
    vii

  • Acknowledgments
    xiii

  • Introduction
    xv

第一章 故事、知识与权力

  1. Story, Knowledge, and Power
    1

第二章 类比与隐喻

  1. Analogy
    • The Text Analogy
    • The Text Analogy and Therapy
    • Dominant Narrative as Dominant Knowledge and Unit of Power
      18

第三章 替代性故事与文化话语

  1. Alternative Stories and Culturally Available Discourses
    27

    • Oral and Written Traditions: A Distinction
      33

    • Conclusion
      37

第四章 问题的外化

  1. Externalizing of the Problem
    38

    • Relative Influence Questioning
      42

    • Defining the Problem to Be Externalized
      48

    • Unique Outcomes
      55

    • The Revision of Persons' Relationships with Problems
      63

    • The Cultural Context

      • The Panopticon
        65
    • Some Final Thoughts
      75

第五章 责任

  1. Responsibility
    91

第六章 叙事治疗

  1. A Storied Therapy
    77

    • Distinctions Between Logico — Scientific and Narrative Modes
      80

    • Letters of Invitation
      84

    • Redundancy Letters
      90

    • Letters of Prediction
      94

    • Counter-Referral Letters
      96

    • Letters of Reference
      98

    • Letters for Special Occasions
      103

    • Brief Letters
      107

    • Letters as Narrative
      125

第七章 自我故事

  1. Self Stories
    163

第八章 反向文件

  1. Counter Documents
    188

    • Certificates
      192

    • Declarations
      192

    • Self-certification
      212

    • Conclusion
      216

参考文献

  • References
    218

索引

  • Index
    223

《叙事疗法手段》详细目录(中文版)

目录

  • Contents

  • 前言
    by 卡尔·汤姆,医学博士
    vii

  • 致谢
    xiii

  • 引言
    xv

第一章 故事、知识与权力

  1. 故事、知识与权力
    1

第二章 类比

  1. 类比
    • 文本类比
    • 文本类比与治疗
    • 主导叙事作为主导知识和权力单位
      18

第三章 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1. 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27

    • 口头与书面传统:区别
      33

    • 结论
      37

第四章 问题的外化

  1. 问题的外化
    38

    • 相对影响力提问
      42

    • 定义要外化的问题
      48

    • 独特结果
      55

    • 人与问题关系的修正
      63

    • 文化背景

      • 全景监狱
        65
    • 最后的一些思考
      75

第五章 责任

  1. 责任
    91

第六章 叙事疗法

  1. 叙事疗法
    77

    • 逻辑科学模式与叙事模式的区别
      80

    • 邀请信
      84

    • 冗余信
      90

    • 预测信
      94

    • 反转推荐信
      96

    • 推荐信
      98

    • 特殊场合信
      103

    • 简短信件
      107

    • 作为叙事的信件
      125

第七章 自我故事

  1. 自我故事
    163

第八章 反向文件

  1. 反向文件
    188

    • 证书
      192

    • 声明
      192

    • 自我认证
      212

    • 结论
      216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218

索引

  • 索引
    223

《叙事疗法手段》一书通过多个章节深入探讨了故事、知识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从类比和文本角度解析其在治疗中的应用,并强调主导叙事作为知识与权力的单位。书中提出了问题外化的方法,包括相对影响力提问及定义待外化的问题,同时探讨了文化背景如全景监狱理论对治疗的影响。此外,作者还详细阐述了叙事疗法的概念,对比逻辑科学模式与叙事模式,介绍了各种形式的信件在治疗中的作用,例如邀请信、冗余信、预测信等。最后,书中涉及自我故事与反向文件的内容,展示了证书、声明及自我认证等形式如何辅助治疗过程,全书以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理解框架。

《叙事疗法手段》探讨了故事、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提出通过问题外化、文化背景分析及叙事疗法等多种方法辅助治疗,并结合信件和反向文件等形式提供实践指导。

作为一名初学者,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学习《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的内容:

  1. 理解基础概念:问自己“叙事疗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以明确本书的基本主题。
  2. 探索理论背景:尝试提问“故事、知识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治疗过程?”从而深入了解理论框架。
  3. 掌握具体方法:例如,“问题外化是如何帮助患者重新定义问题的?”或“邀请信和预测信在治疗中起到什么作用?”通过这些问题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4. 结合文化与实践:思考“文化背景(如全景监狱)对叙事疗法有何影响?”以及“自我故事和反向文件如何促进患者的康复?”以此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总结与反思:最后,问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我能够为患者提供哪些新的治疗视角或工具?”以巩固所学并应用于实际场景。

作为一名新手咨询师,您可以根据《叙事疗法手段》的章节内容设计针对性的问题来深入学习。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提问建议:

前言、致谢与引言

  • 本书的核心主题是什么?作者试图解决哪些问题?
  • 叙事疗法如何帮助患者重新定义他们的生活故事?

第一章:故事、知识与权力

  • 故事、知识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 在治疗中,如何利用这种关系来帮助患者?

第二章:类比

  • 类比在叙事疗法中的作用是什么?
  • 文本类比如何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问题?
  • 主导叙事作为主导知识和权力单位的意义是什么?

第三章: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 替代故事的概念是什么?它如何帮助患者重构自我认知?
  • 文化可用话语对叙事疗法的影响有哪些?

第四章:问题的外化

  • 问题外化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 如何通过相对影响力提问帮助患者重新审视问题?
  • 独特结果的概念是什么?它在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
  • 全景监狱理论如何影响患者的叙事模式?

第五章:责任

  • 在叙事疗法中,责任的概念是如何被理解和应用的?
  • 患者与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各自的责任是什么?

第六章:叙事疗法

  • 逻辑科学模式与叙事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 各种形式的信件(如邀请信、冗余信、预测信等)在治疗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 作为叙事的信件如何促进治疗过程?

第七章:自我故事

  • 自我故事的概念是什么?它在治疗中的意义是什么?
  • 咨询师如何引导患者构建或重塑自我故事?

第八章:反向文件

  • 反向文件(如证书、声明、自我认证)的作用是什么?
  • 这些工具如何帮助患者巩固治疗成果?

参考文献与索引

  • 本书引用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或研究?它们对叙事疗法的发展有何贡献?
  • 通过索引,我可以快速定位哪些关键概念或术语?

通过这些问题,您可以系统地掌握每一章节的核心内容,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咨询工作中。

作为一名资深的心理动力学取向咨询师,您可以结合心理动力学的视角与本书《叙事疗法手段》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来深入学习和整合两种治疗方式:

前言、致谢与引言

  • 叙事疗法的核心理念如何与心理动力学理论中的无意识、移情和反移情概念产生对话?
  • 在心理动力学视角下,叙事疗法可以为患者提供哪些额外的深度理解?

第一章:故事、知识与权力

  • 心理动力学中对权力和关系的理解如何与叙事疗法中的“故事、知识与权力”框架相结合?
  • 权力动态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是如何体现的?它如何影响患者的叙事模式?

第二章:类比

  • 心理动力学中的象征与类比如何通过叙事疗法的方式被重新解读和应用?
  • 文本类比在揭示患者潜意识冲突或早期经历方面有何潜力?

第三章: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 替代故事的概念如何帮助患者重新构建其心理动力学意义上的核心冲突或创伤叙事?
  • 在心理动力学背景下,文化可用话语如何影响患者对自身问题的理解?

第四章:问题的外化

  • 问题外化技术如何与心理动力学中将内部冲突外部化的策略(如投射)相呼应?
  • 外化后的问题是否能成为探讨患者内心世界的一个入口,从而揭示更深层次的心理动力学议题?

第五章:责任

  • 责任这一概念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如何与内疚感、羞耻感以及自我认同的发展相关联?
  • 患者对责任的认知变化是否能反映其内在心理结构的变化?

第六章:叙事疗法

  • 叙事疗法中的各种信件形式(如邀请信、预测信等)如何激发患者对过去经历的重新审视,进而促进心理动力学意义上的领悟?
  • 叙事疗法如何帮助患者打破固有的心理防御机制,从而更接近其潜意识内容?

第七章:自我故事

  • 自我故事的重塑如何与心理动力学中的自我实现及人格发展理论相结合?
  • 咨询师如何通过引导患者讲述自我故事来探索其深层的心理动力学主题?

第八章:反向文件

  • 反向文件的形式如何用于巩固心理动力学治疗中的领悟成果?
  • 这些工具是否能作为一种外部化手段,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或心理动力学过程?

通过这些问题,您可以将叙事疗法的技术与心理动力学的深度洞察结合起来,形成更加综合和灵活的治疗策略。

前言、致谢与引言

  • 本书的核心主题是什么?作者试图解决哪些问题?
    根据知识来源,本书的核心主题是通过叙事疗法的手段帮助来访者重新构建他们的生活故事。作者 Epston 和 White 探讨了如何在主导故事被问题饱和的情况下,撰写能够解放和治愈个人及集体的新故事 [2]。他们关注的是如何使用叙事方法来激活来访者的生活,使他们能够从习惯性重复的问题故事中解脱出来,并探索“知识即权力”的相关性 [3]

  • 叙事疗法如何帮助患者重新定义他们的生活故事?
    叙事疗法通过提问以及利用各种形式的文档(如信件和反向文件)来帮助患者发现与主导问题故事相矛盾的独特结果。这些独特结果成为构建替代故事的基础,使得原本占据主导地位的问题故事变得过时。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经历、关系以及他们与问题的关系都被重新描述,从而实现生活的重新定义 [4]

第一章:故事、知识与权力

  • 故事、知识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叙事疗法的框架下,故事、知识与权力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知识被视为一种权力形式,而故事则是知识的表现载体之一。根据福柯(Michel Foucault)的思想,权力不仅是一种压迫性的力量,也是一种生产性的力量,它通过构建特定的知识体系来塑造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因此,主导的故事或叙事实际上代表了一种主导的知识形式,并成为权力运作的一个单元。这些主导叙事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并影响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及世界 [1]

  • 在治疗中,如何利用这种关系来帮助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咨询师可以引导患者识别出那些限制他们生活的主导叙事,并探索这些叙事背后所体现的知识体系及其权力结构。通过提问和对话,帮助患者意识到这些叙事并非绝对真理,而是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重新诠释。例如,咨询师可以鼓励患者去发现“被压抑的知识”——即那些未被主流叙事所承认但对患者自身经验更为贴切的理解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患者能够欣赏到自己独特的历史斗争,并更加明确地将这些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关系构建当中。最终,患者可以摆脱传统权力结构下的束缚,创造更符合自我价值的新故事 [2]

第二章:类比

  • 类比在叙事疗法中的作用是什么?
    类比在叙事疗法中起到了一种桥梁的作用,它帮助来访者将抽象或复杂的概念转化为更易于理解的形式。通过使用类比,治疗师可以引导来访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他们的经历和问题,从而促进新的理解和洞见。例如,将一个人的生活比喻为一本书,其中每一段经历都是书中的一个章节,这种类比可以帮助来访者认识到他们生活中的不同方面,并鼓励他们重新编写那些不满意的章节 [3]

  • 文本类比如何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问题?
    文本类比提供了一种框架,使患者能够在其生活的更广泛的社会政治背景下考虑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文本类比不仅有助于患者理解个人层面的问题,还能让他们看到这些问题是如何受到外部因素影响的。此外,文本类比还允许纳入对权力及其运作方式和效果的考量,这对于理解个人生活和关系中的动态至关重要。通过类比,患者可能会更容易识别出哪些社会规范或期望对他们产生了负面影响,并开始挑战这些规范 [1]

  • 主导叙事作为主导知识和权力单位的意义是什么?
    主导叙事不仅仅是关于个人的故事,它们实际上代表了一种主导的知识形式,并成为权力运作的一个单元。这意味着,主导叙事往往反映了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信念和实践,这些叙事塑造了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及世界。当某些故事成为主导时,其他可能同样有效甚至更有益的故事则被边缘化或忽视。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患者意识到,他们所接受的一些限制性信念实际上是由更大的社会力量强加的。通过识别并挑战这些主导叙事,患者可以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去创造更加贴合自己真实经验的故事 [2]

第三章: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 替代故事的概念是什么?它如何帮助患者重构自我认知?
    替代故事是指那些与主导叙事相抗衡的故事,它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解释方式来理解个人的生活经历。在叙事疗法中,替代故事帮助患者识别出被主流叙事忽略的独特结果或例外情况,并通过这些结果构建新的、更积极的自我形象。通过发展替代故事,患者能够重新定义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从问题饱和的身份转向一个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身份认同。这种转变不仅增强了患者的自尊和自信,还赋予他们力量去挑战那些限制性的社会规范和个人信念 [3]

  • 文化可用话语对叙事疗法的影响有哪些?
    文化可用话语指的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被认为合适且相关的表达方式或叙述模式。这些话语影响着人们如何描述自己的经历以及这些描述如何被他人理解。在叙事疗法中,利用文化可用话语可以帮助治疗师更好地与患者建立联系,并确保治疗过程中的沟通是敏感且有效的。同时,文化可用话语也使得患者能够以一种自然且舒适的方式表达自己,从而更容易地参与到重构自我叙述的过程中。此外,认识到不同文化的可用话语还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使治疗师能够尊重并整合患者的文化背景,提高治疗效果 [1]

第四章:问题的外化

  • 问题外化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问题外化的过程包括几个关键步骤。首先,需要确保来访者对问题及其在他们生活和关系中的影响的描述被优先考虑。接着,在描述了问题之后,通过映射问题在其生活和关系中的影响来自然地进行外部化。最后一步是进一步强化这一外部化过程,即通过映射个人对问题生活的影响 [4]

  • 如何通过相对影响力提问帮助患者重新审视问题?
    相对影响力提问是一种策略,旨在让患者评估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受到问题的影响以及他们自己对这个问题有多大的控制力。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促使患者思考他们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他们自身的力量和资源。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帮助患者从被动的角色转变为主动的角色,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 [3]

  • 独特结果的概念是什么?它在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
    独特结果是指那些不能从主导故事中预测到的经验方面,它们是生活中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部分。识别这些独特结果后,可以鼓励患者根据这些结果创造新的意义,并将这些结果编织进一个关于他们生活的替代故事中。这不仅有助于患者构建新的自我认知,还为他们提供了行动的可能性,以从问题及其影响中找回自己的生活和关系 [2]

  • 全景监狱理论如何影响患者的叙事模式?
    全景监狱(Panopticon)理论由福柯提出,指的是通过一种看不见的监视机制来实现权力的运作。在患者的叙事模式中,这种理论可能体现为患者感觉自己始终处于某种形式的社会或自我监视之下,导致他们按照预期的行为模式行事,而不敢偏离。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治疗师识别出患者叙事中的监控元素,并通过挑战这些监控机制来帮助患者获得更多的自由度和个人表达的空间 [4]

第五章:责任

  • 在叙事疗法中,责任的概念是如何被理解和应用的?
    在叙事疗法中,责任并不是简单地归咎于个人,而是被视为一种复杂的动态关系。治疗师帮助来访者认识到,他们并非总是需要为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负责,许多问题是由于外部因素或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责任。相反,叙事疗法鼓励来访者承担起对自己生活的叙述权和解释权的责任。通过重新定义与问题的关系,来访者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构建自己生活故事的过程中来,从而实现对自身命运的掌控 [1]

  • 患者与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各自的责任是什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责任在于积极参与到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索、反思和重构的过程中去。这意味着要开放心态,愿意质疑那些限制性的信念,并尝试从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经历。同时,患者也需要诚实面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努力寻找生活中独特结果并将其整合到新的叙述当中。而咨询师的责任则在于创造一个安全和支持性的环境,引导患者发现并发展替代故事。此外,咨询师还需要保持专业性和敏感性,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文化背景,确保整个治疗过程符合伦理标准 [3]

第六章:叙事疗法

  • 逻辑科学模式与叙事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逻辑科学模式侧重于消除个人经验的具体细节,转而关注抽象的概念、事件分类和诊断系统。相比之下,叙事模式更重视生活经验的具体细节,并将这些细节视为生成意义的核心。在叙事模式中,观察者(即治疗师)与主体(即患者)之间的关系也被重新定义,双方共同参与到一个“多声部”的故事构建过程中,而非由治疗师单方面主导叙述 [2]

  • 各种形式的信件(如邀请信、冗余信、预测信等)在治疗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 邀请信:用于吸引那些可能对参与治疗犹豫不决的人,打破传统专业—来访关系的固定模式,让治疗显得更加人性化和灵活。
    • 冗余信:通过重复强调积极变化或独特结果,帮助患者巩固新的自我认知并增强信心。
    • 预测信:鼓励患者展望未来可能发生的好事,激发希望感和主动性。
    • 反向推荐信参考信:为患者提供一种社会认可的形式,帮助他们在社交环境中重新定义自己,摆脱问题饱和的身份标签。
  • 作为叙事的信件如何促进治疗过程?
    信件作为一种叙事工具,在治疗中扮演了桥梁的角色。它们不仅记录了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时刻,还扩展了治疗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使得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反思和实践新的故事。此外,信件还可以帮助患者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从而深化自我理解,并进一步强化治疗效果 [4]

第七章:自我故事

  • 自我故事的概念是什么?它在治疗中的意义是什么?
    自我故事是指个人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叙述方式,这些叙述不仅反映了个人对过去的理解,也影响着他们对现在和未来的看法。自我故事是人们用来定义自己身份的重要工具。在治疗中,自我故事的意义在于帮助患者识别那些限制性的、问题饱和的故事,并通过构建替代故事来重新定义自己与问题的关系。这种重塑能够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使他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2]

  • 咨询师如何引导患者构建或重塑自我故事?
    咨询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引导患者构建或重塑自我故事:

    1. 外化问题:将问题视为独立于患者的存在,帮助患者从被动的角色转变为主动的角色。
    2. 寻找独特结果:鼓励患者发现生活中那些不符合主导问题故事的部分,并将其作为构建新故事的基础。
    3. 扩展观众:通过邀请他人(如家人、朋友)参与倾听患者的新故事,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和影响力。
    4. 使用信件等书面形式:以书面记录的形式巩固患者的进展,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反思和实践新的自我认知 [3]

第八章:反向文件

  • 反向文件(如证书、声明、自我认证)的作用是什么?
    反向文件是叙事疗法中的一种创新工具,它们通过赋予患者权力,使其能够主动定义和表达自己的身份与成就。例如,证书可以用来确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声明则允许患者以书面形式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或信念;而自我认证更是强调了患者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权。这些工具不仅帮助患者重新定义自己,还为他们提供了社会认可的形式,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和自主性 [5]

  • 这些工具如何帮助患者巩固治疗成果?
    反向文件在巩固治疗成果方面具有以下作用:

    1. 强化新故事:通过将患者的进步和独特结果记录下来,这些文件成为新故事的证据,帮助患者不断回顾和确认自己的改变。
    2. 提供社会支持:当这些文件被分享给他人时,患者可以从外部获得认可和支持,进一步巩固他们的新身份。
    3. 持久影响:相比于口头交流,书面形式的文件更易于保存和回顾,使患者能够在治疗结束后继续受益于这些成果。
    4. 激发主动性:通过让患者参与到文件的创建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和参与感,这有助于长期维持积极的变化 [4]

参考文献与索引

  • 本书引用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或研究?它们对叙事疗法的发展有何贡献?
    本书引用了多位学者的重要理论,其中包括:

    1. 福柯(Michel Foucault):其关于权力与知识的理论深刻影响了叙事疗法。福柯提出,“知识即权力”,这一观点帮助治疗师认识到传统治疗模式中权力的不对等,并推动了更加平等、合作的治疗关系的建立 [1]
    2. 贝特森(Gregory Bateson):他强调时间维度在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差异的消息”概念,指出感知差异是触发新反应的关键。这一理论为叙事疗法提供了理解变化和时间过程的框架 [4]

    这些理论共同促进了叙事疗法的发展,使治疗师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来访者的故事背景,以及如何通过重塑故事来实现治疗目标。

  • 通过索引,我可以快速定位哪些关键概念或术语?
    索引中列出了许多关键概念和术语,包括但不限于:

    • 叙事疗法(storied therapy):描述了叙事疗法的核心理念及其应用范围。
    • 故事(story):探讨了故事与认知、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故事构建经验 [3]
    • 权力与知识(power and knowledge):分析了权力在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叙事重新分配权力 [2]
    • 反向文件(letters as narrative):详细说明了信件和其他书面工具在叙事疗法中的具体应用。
    • 主体化(subjectification in narrative):解释了如何通过叙事将个体从问题化的身份中解放出来。
    • 压迫性知识(subjugated knowledges):讨论了被边缘化的知识如何在治疗中被重新发现和利用 [5]

    通过这些索引,您可以快速找到与特定主题相关的内容,从而更高效地理解叙事疗法的核心思想和实践方法。

前言、致谢与引言

  • 叙事疗法的核心理念如何与心理动力学理论中的无意识、移情和反移情概念产生对话?
    叙事疗法的核心在于将问题外化,并通过重塑故事帮助来访者重新定义自我。这一理念与心理动力学理论中的无意识、移情和反移情可以形成一种富有意义的对话:

    1. 无意识:叙事疗法虽然不直接探讨无意识内容,但通过引导来访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可以帮助他们揭示隐藏在语言和记忆中的深层情感和信念。这些情感和信念可能源于早期经历或未被意识到的心理冲突 [3]
    2. 移情:在叙事疗法中,治疗师并非扮演权威角色,而是作为“合作者”参与来访者的故事构建过程。这种平等的关系减少了传统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强烈移情现象,同时允许来访者以更自由的方式表达自己。
    3. 反移情:叙事疗法强调治疗师的自我反思和对权力关系的敏感性。通过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并保持开放态度,治疗师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反移情反应,从而为来访者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支持的空间 [4]
  • 在心理动力学视角下,叙事疗法可以为患者提供哪些额外的深度理解?
    在心理动力学视角下,叙事疗法能够为患者提供以下额外的深度理解:

    1. 时间维度的整合:叙事疗法通过将患者的体验置于时间的流动中,帮助他们理解过去事件如何影响当前行为和未来选择。这种方法使患者能够从整体上审视自己的生活轨迹,并发现其中的模式和意义 [2]
    2. 文化背景的考虑:与心理动力学理论相比,叙事疗法更加注重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这使得患者能够认识到外部环境对其内部世界的作用,并找到适合自身文化语境的解决策略。
    3. 身份重构的可能性:叙事疗法鼓励患者挑战那些限制性的、病理化的叙述,并通过创造新的故事来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缓解症状,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心理成长和个人发展 [5]

第一章:故事、知识与权力

  • 心理动力学中对权力和关系的理解如何与叙事疗法中的“故事、知识与权力”框架相结合?
    在心理动力学中,权力和关系被理解为治疗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之一,而这种理解可以很好地与叙事疗法中的“故事、知识与权力”框架相结合:

    1. 权力的再分配:心理动力学治疗强调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动态,而叙事疗法则进一步提出通过语言和故事重塑这种权力关系。在叙事疗法中,治疗师不再是权威的知识传递者,而是作为合作者,与患者共同探索和构建新的叙述 [2]
    2. 知识的建构性:心理动力学关注无意识内容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模式,而叙事疗法则将这一过程扩展到社会和文化层面,认为知识是由社会背景、权力结构和文化规范共同塑造的。因此,叙事疗法鼓励患者质疑那些限制性的社会规范,并通过重新定义自己的故事来获得解放 [3]
  • 权力动态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是如何体现的?它如何影响患者的叙事模式?
    权力动态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

    1. 移情与反移情: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患者常常会将过去的权力关系(如与父母或权威人物的关系)投射到治疗师身上,形成移情现象。这种移情反映了患者内心深处的权力动态,并可能影响其叙事模式,使其倾向于重复过去的问题化叙述 [4]
    2. 治疗师的角色:传统心理动力学治疗中,治疗师通常被视为权威知识的持有者,这种权力不对等可能导致患者在叙事过程中感到被动或受限。相比之下,叙事疗法通过平等的合作关系,帮助患者摆脱这些限制性叙述,并赋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 [5]
    3. 叙事模式的改变:当患者意识到权力动态的存在并开始挑战那些压迫性的社会规范时,他们的叙事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语言表达上,还反映在患者对自己身份和生活的重新定义中。

第二章:类比

  • 心理动力学中的象征与类比如何通过叙事疗法的方式被重新解读和应用?
    在心理动力学中,象征和类比通常用于揭示患者潜意识中的冲突、欲望或早期经历。而通过叙事疗法的方式,这些象征与类比可以被重新解读和应用为一种更主动、更具创造性的工具:

    1. 外化问题:叙事疗法鼓励将患者的困扰外化为具体的故事或角色。这种外化过程类似于心理动力学中的象征化,但更加注重让患者主动参与对问题的定义和重构。例如,患者可以将焦虑拟人化为一个外部存在,并通过讲述其故事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一情绪 [4]
    2. 文化背景的整合:心理动力学中的象征多源自个体的无意识内容,而叙事疗法则进一步将这些象征置于文化和社会语境中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患者不仅能够理解自身的内心冲突,还可以认识到这些冲突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3]
  • 文本类比在揭示患者潜意识冲突或早期经历方面有何潜力?
    文本类比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在叙事疗法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帮助患者更清晰地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潜意识冲突或早期经历:

    1. 故事的隐喻功能:通过将患者的生活经历转化为故事的形式,治疗师可以引导患者发现其中隐藏的模式和意义。这些模式可能反映了患者早期经历中的创伤或未解决的冲突,从而为深入理解其当前困境提供线索 [5]
    2. 重塑叙事的可能性:文本类比不仅帮助患者揭示潜意识内容,还提供了重新建构这些内容的机会。例如,患者可以通过改写自己的故事,赋予过去经历新的意义,从而减轻负面情感的影响并促进个人成长 [2]
    3. 权力关系的反思:通过文本类比,患者还可以反思那些影响其生活的社会和文化权力结构。这种反思有助于他们挑战那些限制性的叙述,并为自己创造更加积极和自主的新故事。

第三章: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 替代故事的概念如何帮助患者重新构建其心理动力学意义上的核心冲突或创伤叙事?
    替代故事的概念是叙事疗法中的关键工具之一,它能够帮助患者重新构建心理动力学意义上的核心冲突或创伤叙事:

    1. 外化问题:通过将核心冲突或创伤从患者的身份中分离出来,替代故事使患者能够以旁观者的视角审视这些经历。这种外化过程有助于减少自我责备,并为患者提供重新定义自己与问题关系的空间 [3]
    2. 重塑意义:在心理动力学背景下,创伤通常被视为对个体早期经历的深刻影响。替代故事允许患者将这些创伤性事件重新叙述为成长和转变的契机,而不是仅仅作为痛苦的来源。例如,患者可以讲述一个关于韧性、适应力和恢复的故事,从而改变他们对自己生活的理解 [5]
    3. 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整合:替代故事不仅关注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还考虑了更广泛的文化和社会因素。通过引入不同的文化视角,患者可以超越传统的病理化叙事,探索更多元化的意义建构方式 [4]
  • 在心理动力学背景下,文化可用话语如何影响患者对自身问题的理解?
    文化可用话语是指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表达方式和叙述框架,它们在心理动力学背景下对患者理解自身问题具有重要影响:

    1. 塑造核心信念:文化可用话语通过提供特定的语言和概念框架,影响患者对其核心冲突或创伤的理解。例如,某些文化可能强调责任、羞耻或牺牲的价值观,这可能导致患者在解释自己的问题时采用更具批判性的自我评价 [2]
    2. 权力动态的作用:根据福柯的分析,文化可用话语往往嵌套在更大的权力结构中。这些话语可能限制患者表达其真实体验的能力,甚至强化那些导致问题的权力不平等。因此,叙事疗法鼓励患者质疑这些主流话语,并寻找更能代表其个人经验的替代叙述 [3]
    3. 促进自我赋权:通过识别和挑战那些不符合其真实感受的文化可用话语,患者可以获得更大的自主性和控制感。这种自我赋权的过程可以帮助他们在心理动力学意义上更好地处理深层冲突和创伤 [5]

第四章:问题的外化

  • 问题外化技术如何与心理动力学中将内部冲突外部化的策略(如投射)相呼应?
    在心理动力学中,内部冲突的外部化是一种常见的策略,例如通过投射机制,个体可能会将内心的矛盾或不适感转移到外部对象上。叙事疗法中的问题外化技术与此有相似之处,但其目的和方式有所不同:

    1. 主动而非被动的外部化:心理动力学中的投射通常是无意识且被动的过程,而叙事疗法的问题外化则是一种有意识、主动的技术。它邀请患者将问题视为一个独立于自我的实体,从而减少自我责备,并为讨论和解决这些问题创造空间 [4]
    2. 增强自我反思:通过外化,患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认为“我就是问题”。这一过程类似于心理动力学中对投射的分析,帮助患者识别出哪些感受或行为模式实际上是由外部因素引发的,而不是内在本质的一部分 [5]
    3. 重新定义关系:问题外化还允许患者重新定义他们与自身及他人的关系。这种重新定义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前的症状,还能促进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成长,这与心理动力学对人际关系和内心世界之间联系的关注不谋而合 [3]
  • 外化后的问题是否能成为探讨患者内心世界的一个入口,从而揭示更深层次的心理动力学议题?
    外化后的“问题”确实可以成为进入患者内心世界的入口,进而揭示更多深层次的心理动力学议题:

    1. 探索起源与影响:当问题被外化后,患者能够更加客观地探讨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这种探索往往涉及对早期经历、家庭动态和潜意识冲突的深入分析,这些都是心理动力学的核心关注点 [2]
    2. 连接过去与现在:外化后的讨论可以帮助患者追溯某些模式的根源,例如反复出现的情感困扰或行为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历史如何塑造了现在的内心状态,同时也能发现改变的可能性 [4]
    3. 权力与控制的视角:外化过程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工具,让患者意识到他们在面对内心冲突时所拥有的力量和选择。这种赋权的过程进一步拓展了心理动力学关于个人能动性的讨论,使患者不再仅仅作为被动的历史产物,而是成为积极的改变者 [5]

第五章:责任

  • 责任这一概念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如何与内疚感、羞耻感以及自我认同的发展相关联?
    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责任的概念是理解患者内疚感、羞耻感以及自我认同发展的重要维度:

    1. 内疚感与责任感的关联:内疚感通常源于个体对自己未能履行某种责任的认知。这种认知可能涉及对他人造成伤害或未能达到社会或个人期望的失败感。叙事疗法通过对外化问题的探讨,帮助患者区分哪些责任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哪些可能是被不公正地强加的 [5]
    2. 羞耻感与自我认同:羞耻感往往比内疚感更深刻,因为它不仅涉及行为的评价,还涉及对自我的整体评价。当患者因某些行为或特质而感到羞耻时,他们可能会将这些特质视为自己身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重新构建责任的定义,叙事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分离出那些由外部压力或文化规范引发的羞耻感,从而促进更为健康的自我认同 [4]
    3. 自我认同的发展:责任的感知直接影响个体的自我认同形成过程。如果患者过度承担责任,他们可能会发展出一种低自尊或自我批判的身份;相反,若能合理分配和接受责任,则有助于建立更加平衡和积极的自我形象 [3]
  • 患者对责任的认知变化是否能反映其内在心理结构的变化?
    患者对责任的认知变化确实可以作为观察其内在心理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1. 从被动到主动的责任观:随着治疗的推进,患者可能会从一种被动的责任观(即认为所有事情都是自己的错)转变为一种更加主动和有选择性的责任观。这种转变反映了患者内心冲突的缓解以及对自我界限的更好理解 [2]
    2. 权力关系的重新定义:责任认知的变化也体现了患者对其生活中的权力关系的理解发生了改变。例如,患者可能开始意识到某些责任实际上是由社会、家庭或文化强加的,而不是自己真正的义务。这种认识标志着患者正在摆脱外部控制,走向更为自主的心理状态 [5]
    3. 整合与分化:患者对责任的重新定义还表明其内在心理结构正在经历整合与分化的过程。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能更好地分辨自身的真实需求,还能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保持清晰的自我边界,最终促进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 [4]

第六章:叙事疗法

  • 叙事疗法中的各种信件形式(如邀请信、预测信等)如何激发患者对过去经历的重新审视,进而促进心理动力学意义上的领悟?
    在叙事疗法中,信件作为一种独特的干预工具,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激发患者对过去经历的重新审视,并促进心理动力学意义上的领悟:

    1. 邀请信的作用:邀请信旨在鼓励患者以新的视角看待自己的问题和生活故事。通过将患者视为专家并邀请他们分享经验,这种形式能够减少防御性反应,同时促使他们回顾过去的事件,寻找未曾注意到的意义或模式 [4]
    2. 预测信的功能:预测信则帮助患者设想未来可能发生的积极变化,并回溯这些变化如何与过去的经历相关联。这一过程使得患者能够将当前的心理状态与早期记忆联系起来,从而深化对自身内心世界的理解 [3]
    3. 增强反思能力: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信件,它们都为患者提供了书面记录的机会,这种记录可以反复阅读和思考,有助于他们在心理动力学层面上获得更深刻的领悟,例如识别出未解决的情感冲突或潜藏的动力源 [5]
  • 叙事疗法如何帮助患者打破固有的心理防御机制,从而更接近其潜意识内容?
    叙事疗法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帮助患者突破固有的心理防御机制,进而更接近其潜意识内容:

    1. 外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将问题从自我中分离出来,叙事疗法降低了患者因直面内心冲突而产生的焦虑感。这种方法使得患者能够在不感到威胁的情况下探索潜在的情绪和动机,从而逐渐削弱原有的防御机制 [2]
    2. 重塑个人故事:叙事疗法鼓励患者创造替代性的故事版本,这不仅打破了单一的、固化的自我叙述,还允许患者重新定义自己与问题的关系。这一过程能够暴露隐藏在表面防御背后的深层心理内容 [4]
    3. 文化与权力的分析:通过探讨社会文化背景对个体叙事的影响,叙事疗法揭示了那些由外部力量塑造的防御性信念。患者因此可以意识到哪些部分是被社会规范所限制的,并开始摆脱这些限制,进入更为真实和自由的心理体验 [5]

第七章:自我故事

  • 自我故事的重塑如何与心理动力学中的自我实现及人格发展理论相结合?
    在心理动力学中,自我实现和人格发展是通过个体对自身经历的理解与整合来实现的。自我故事的重塑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路径:

    1. 意义建构与认同形成:通过重塑自我故事,患者能够重新赋予过去经历以新的意义。这种意义建构不仅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还促进了更健康的自我认同感。在心理动力学视角下,这相当于将碎片化的经验整合为连贯的人格结构 [5]
    2. 冲突解决与成长驱动:自我故事的重塑允许患者识别并处理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例如未满足的需求或压抑的情感。这些冲突的解决成为推动自我实现的重要力量,符合心理动力学关于心理能量转化的观点 [3]
    3. 动态平衡与发展阶段:从埃里克森等人格发展理论的角度来看,自我故事的重塑可以帮助患者回顾不同生命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当前的行为与目标设定,从而促进持续的人格成熟与完善 [4]
  • 咨询师如何通过引导患者讲述自我故事来探索其深层的心理动力学主题?
    咨询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患者讲述自我故事,进而深入探讨其深层的心理动力学主题:

    1. 问题外化与叙事重构:咨询师可以运用问题外化技术,帮助患者将困扰从自我中分离出来,以更客观的态度审视问题。随后,通过协助患者构建“成功”故事而非“悲惨”故事,揭示出隐藏在其叙述中的积极品质与潜在资源 [2]
    2. 文化背景与权力关系分析:通过关注患者故事中的文化元素和社会影响,咨询师能够识别出那些由外部力量(如社会规范、家庭规则)塑造的限制性信念。这有助于患者意识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形成过程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 [1]
    3. 情感连接与移情探索:当患者讲述自我故事时,咨询师可通过共情反应建立安全的情感连接,同时观察患者在叙述过程中可能表现出的移情现象。这为理解患者潜意识中的关系模式与防御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5]

第八章:反向文件

  • 反向文件的形式如何用于巩固心理动力学治疗中的领悟成果?
    反向文件作为一种独特的工具,能够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起到巩固患者领悟的作用:

    1. 记录与反思:反向文件通过记录治疗过程中的关键事件、情感体验及领悟点,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可回顾的材料。这种书面形式的记录能够强化患者的记忆,并促使他们对治疗中的内容进行深度反思 [4]
    2. 外部化与客观化:将内心冲突或心理过程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有助于患者将其从自我中分离,从而以更客观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些问题。这一外部化的过程使患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心理动力学机制 [3]
    3. 促进整合:反向文件可以作为桥梁,帮助患者将治疗中的领悟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定期更新和回顾这些文件,患者可以逐步实现对自身问题的理解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的转化,最终促进心理结构的整合与发展 [5]
  • 这些工具是否能作为一种外部化手段,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或心理动力学过程?
    反向文件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外部化手段,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自己内心冲突或心理动力学过程的理解:

    1. 视觉化复杂关系:通过撰写反向文件,患者可以将复杂的内心冲突和动力学过程转化为具体的文字描述。这种视觉化的表达方式使得原本抽象的心理现象变得更加具体和易于理解 [2]
    2. 打破内在固化模式:当患者将自己的心理活动记录在反向文件中时,他们有机会识别出那些长期存在的、固化的思维模式或行为习惯。这一步骤是打破旧有模式并向新方向发展的基础 [4]
    3. 增强觉察能力:使用反向文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觉察训练。患者通过持续记录和分析,逐渐培养起对自身心理活动的高度敏感性,从而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内心的细微变化及其背后的动力学原因 [5]

《叙事疗法手段》学习提问指南(认知行为治疗取向)

作为一名资深的认知行为治疗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深入学习和理解本书的内容。这些问题将帮助你从认知行为治疗的角度探索叙事疗法的核心概念,并将其与你的专业背景结合。

前言与引言

  1. 叙事疗法中的“故事、知识与权力”概念如何与认知行为治疗中的信念体系建立联系?
  2. 在认知行为治疗中,我们如何利用叙事疗法的视角重新定义来访者的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

第一章 故事、知识与权力

  1. 如何通过改变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方式来挑战其非理性信念?
  2. 权力和知识在叙事疗法中的角色如何对应认知行为治疗中对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认知重构?

第二章 类比

  1. 认知行为治疗中使用的隐喻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文本类比?如果是,它们如何帮助来访者理解复杂的心理过程?
  2. 主导叙事作为主导知识和权力单位的概念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并修改来访者的功能失调性假设?

第三章 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1. 在认知行为治疗中,我们如何鼓励来访者发展替代故事以对抗他们的负面自动思维?
  2. 文化背景对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有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如何在认知行为治疗中被考虑和处理?

第四章 问题的外化

  1. 外化技术如何能用于分离来访者与其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应用认知行为治疗策略?
  2. 在相对影响力提问中,我们如何引导来访者评估他们自身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调整其认知模式?

第五章 责任

  1. 叙事疗法中的责任概念如何能增强来访者在认知行为治疗中的个人代理感和个人责任感?
  2. 当来访者承担更多责任时,这对其在认知行为治疗中的自我效能感有何影响?

第六章 叙事疗法

  1. 不同类型的信件形式(如邀请信、预测信等)如何能在认知行为治疗中促进来访者对过去经历的重新审视?
  2. 这些信件形式如何帮助来访者识别并挑战他们持有的潜在非理性信念?

第七章 自我故事

  1. 自我故事的重塑如何能够与认知行为治疗中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理论相结合?
  2. 咨询师如何通过引导来访者讲述自我故事来揭示和处理深层的心理动力学主题?

第八章 反向文件

  1. 反向文件的形式如何可以在认知行为治疗中用来巩固来访者的领悟成果?
  2. 这些工具如何作为一种外部化手段,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或心理动力学过程?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你可以更好地将叙事疗法的理念融入到你的认知行为治疗实践中,从而为来访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干预。

《叙事疗法手段》学习提问指南(家庭治疗取向)

作为一名资深的家庭治疗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深入学习和理解本书的内容。这些问题将帮助你从家庭治疗的角度探索叙事疗法的核心概念,并将其与你的专业背景结合。

前言与引言

  1. 叙事疗法中的“故事、知识与权力”概念如何与家庭治疗中系统观和互动模式建立联系?
  2. 在家庭治疗中,我们如何利用叙事疗法的视角重新定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模式?

第一章 故事、知识与权力

  1. 如何通过改变家庭的故事叙述方式来挑战其固有的角色分配和互动模式?
  2. 权力和知识在叙事疗法中的角色如何对应家庭治疗中对家庭结构和权力动态的理解?

第二章 类比

  1. 家庭治疗中使用的隐喻或类比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文本类比?如果是,它们如何帮助家庭成员理解复杂的互动过程?
  2. 主导叙事作为主导知识和权力单位的概念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并修改家庭的功能失调性假设?

第三章 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1. 在家庭治疗中,我们如何鼓励家庭发展替代故事以对抗负面的家庭叙事?
  2. 文化背景对家庭的故事叙述有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如何在家庭治疗中被考虑和处理?

第四章 问题的外化

  1. 外化技术如何能用于分离家庭与其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应用家庭治疗策略?
  2. 在相对影响力提问中,我们如何引导家庭评估他们自身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调整其互动模式?

第五章 责任

  1. 叙事疗法中的责任概念如何能增强家庭在家庭治疗中的集体代理感和个人责任感?
  2. 当家庭成员承担更多责任时,这对其在家庭治疗中的合作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何影响?

第六章 叙事疗法

  1. 不同类型的信件形式(如邀请信、预测信等)如何能在家庭治疗中促进家庭成员对过去经历的重新审视?
  2. 这些信件形式如何帮助家庭成员识别并挑战他们持有的潜在非理性信念?

第七章 自我故事

  1. 自我故事的重塑如何能够与家庭治疗中的个人成长与家庭系统发展理论相结合?
  2. 咨询师如何通过引导家庭成员讲述自我故事来揭示和处理深层的家庭动力学主题?

第八章 反向文件

  1. 反向文件的形式如何可以在家庭治疗中用来巩固家庭的领悟成果?
  2. 这些工具如何作为一种外部化手段,帮助家庭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部冲突或家庭动力学过程?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你可以更好地将叙事疗法的理念融入到你的家庭治疗实践中,从而为家庭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干预。

《叙事疗法手段》学习提问指南(人本存在治疗取向)

作为一名资深的人本存在治疗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深入学习和理解本书的内容。这些问题将帮助你从人本存在治疗的角度探索叙事疗法的核心概念,并将其与你的专业背景结合。

前言与引言

  1. 叙事疗法中的“故事、知识与权力”概念如何与人本存在治疗中对个人意义和自我实现的关注建立联系?
  2. 在人本存在治疗中,我们如何利用叙事疗法的视角重新定义来访者的生活意义和个人价值?

第一章 故事、知识与权力

  1. 如何通过改变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方式来促进其自我理解和存在意识?
  2. 权力和知识在叙事疗法中的角色如何对应人本存在治疗中对自由选择和责任承担的理解?

第二章 类比

  1. 人本存在治疗中使用的隐喻或类比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文本类比?如果是,它们如何帮助来访者理解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存在性主题?
  2. 主导叙事作为主导知识和权力单位的概念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并修改来访者的存在性假设?

第三章 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1. 在人本存在治疗中,我们如何鼓励来访者发展替代故事以增强其生活意义和个人成长?
  2. 文化背景对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有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如何在人本存在治疗中被考虑和处理?

第四章 问题的外化

  1. 外化技术如何能用于分离来访者与其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应用人本存在治疗策略?
  2. 在相对影响力提问中,我们如何引导来访者评估他们自身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化其存在性洞察?

第五章 责任

  1. 叙事疗法中的责任概念如何能增强来访者在人本存在治疗中的个人责任感和自由选择意识?
  2. 当来访者承担更多责任时,这对其在人本存在治疗中的自我实现和意义寻找有何影响?

第六章 叙事疗法

  1. 不同类型的信件形式(如邀请信、预测信等)如何能在人本存在治疗中促进来访者对过去经历的重新审视和意义重构?
  2. 这些信件形式如何帮助来访者识别并挑战他们持有的潜在非理性信念,进而促进存在性成长?

第七章 自我故事

  1. 自我故事的重塑如何能够与人本存在治疗中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理论相结合?
  2. 咨询师如何通过引导来访者讲述自我故事来揭示和处理深层的存在性主题?

第八章 反向文件

  1. 反向文件的形式如何可以在人本存在治疗中用来巩固来访者的领悟成果和存在性洞察?
  2. 这些工具如何作为一种外部化手段,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或存在性动力学过程?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你可以更好地将叙事疗法的理念融入到你的人本存在治疗实践中,从而为来访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干预。

《叙事疗法手段》学习提问指南(客体关系治疗取向 - 儿童心理咨询)

作为一名资深的儿童心理咨询师,且治疗取向为客体关系理论,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深入学习和理解本书的内容。这些问题将帮助你从客体关系的角度探索叙事疗法的核心概念,并将其与你的专业背景结合。

前言与引言

  1. 叙事疗法中的“故事、知识与权力”概念如何能够反映儿童在其早期关系中所形成的情感模式?
  2. 在儿童心理咨询中,我们如何利用叙事疗法的视角重新定义儿童与其重要他人之间的客体关系?

第一章 故事、知识与权力

  1. 如何通过改变儿童的故事叙述方式来揭示并调整他们内心世界的客体表征?
  2. 权力和知识在叙事疗法中的角色如何对应儿童在其家庭系统或学校环境中所经历的关系动态?

第二章 类比

  1. 客体关系治疗中使用的隐喻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文本类比?如果是,它们如何帮助儿童理解复杂的心理过程和人际关系?
  2. 主导叙事作为主导知识和权力单位的概念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并修改儿童的功能失调性客体关系假设?

第三章 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1. 在儿童心理咨询中,我们如何鼓励儿童发展替代故事以对抗那些由不良客体关系导致的负面自我认知?
  2. 文化背景对儿童的故事叙述有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如何在客体关系治疗中被考虑和处理?

第四章 问题的外化

  1. 外化技术如何能用于分离儿童与其问题行为或情感困扰,从而更有效地应用客体关系治疗策略?
  2. 在相对影响力提问中,我们如何引导儿童评估他们自身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调整其内心世界中的客体关系模式?

第五章 责任

  1. 叙事疗法中的责任概念如何能增强儿童在客体关系治疗中的自我责任感和对他人感受的理解?
  2. 当儿童开始承担更多责任时,这对其在客体关系治疗中的自我认同发展和个人成长有何影响?

第六章 叙事疗法

  1. 不同类型的信件形式(如邀请信、预测信等)如何能在儿童心理咨询中促进儿童对过去经历的重新审视及客体关系模式的调整?
  2. 这些信件形式如何帮助儿童识别并挑战他们持有的潜在非理性信念,特别是那些源于早期客体关系的信念?

第七章 自我故事

  1. 自我故事的重塑如何能够与客体关系治疗中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理论相结合,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2. 咨询师如何通过引导儿童讲述自我故事来揭示和处理深层的心理动力学主题,尤其是那些与早期客体关系有关的主题?

第八章 反向文件

  1. 反向文件的形式如何可以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用来巩固儿童的领悟成果,并促进其对健康客体关系的认知?
  2. 这些工具如何作为一种外部化手段,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或心理动力学过程,特别是那些涉及客体关系的过程?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你可以更好地将叙事疗法的理念融入到你的客体关系治疗实践中,从而为儿童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干预。

《叙事疗法手段》学习提问指南(自体心理学治疗取向 - 儿童心理咨询)

作为一名资深的儿童心理咨询师,且治疗取向为自体心理学,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深入学习和理解本书的内容。这些问题将帮助你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探索叙事疗法的核心概念,并将其与你的专业背景结合。

前言与引言

  1. 叙事疗法中的“故事、知识与权力”概念如何能够反映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自体结构?
  2. 在儿童心理咨询中,我们如何利用叙事疗法的视角重新定义儿童与其环境之间的自体-客体关系?

第一章 故事、知识与权力

  1. 如何通过改变儿童的故事叙述方式来促进其自体的健康发展并增强自尊感?
  2. 权力和知识在叙事疗法中的角色如何对应儿童在其家庭或社会环境中所经历的自体-客体互动?

第二章 类比

  1. 自体心理学治疗中使用的隐喻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文本类比?如果是,它们如何帮助儿童理解复杂的心理过程和自我感受?
  2. 主导叙事作为主导知识和权力单位的概念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并修改儿童的功能失调性自体-客体关系假设?

第三章 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1. 在儿童心理咨询中,我们如何鼓励儿童发展替代故事以对抗那些由不健康的自体-客体关系导致的负面自我认知?
  2. 文化背景对儿童的故事叙述有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如何在自体心理学治疗中被考虑和处理?

第四章 问题的外化

  1. 外化技术如何能用于分离儿童与其问题行为或情感困扰,从而更有效地应用自体心理学治疗策略?
  2. 在相对影响力提问中,我们如何引导儿童评估他们自身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调整其自体结构中的缺陷?

第五章 责任

  1. 叙事疗法中的责任概念如何能增强儿童在自体心理学治疗中的自我责任感和对他人感受的理解?
  2. 当儿童开始承担更多责任时,这对其在自体心理学治疗中的自我认同发展和个人成长有何影响?

第六章 叙事疗法

  1. 不同类型的信件形式(如邀请信、预测信等)如何能在儿童心理咨询中促进儿童对过去经历的重新审视及自体结构的调整?
  2. 这些信件形式如何帮助儿童识别并挑战他们持有的潜在非理性信念,特别是那些源于早期自体-客体关系的信念?

第七章 自我故事

  1. 自我故事的重塑如何能够与自体心理学治疗中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理论相结合,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自尊和自体形象?
  2. 咨询师如何通过引导儿童讲述自我故事来揭示和处理深层的心理动力学主题,尤其是那些与自体发展有关的主题?

第八章 反向文件

  1. 反向文件的形式如何可以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用来巩固儿童的领悟成果,并促进其对健康自体-客体关系的认知?
  2. 这些工具如何作为一种外部化手段,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或心理动力学过程,特别是那些涉及自体发展的过程?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你可以更好地将叙事疗法的理念融入到你的自体心理学治疗实践中,从而为儿童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干预。

《叙事疗法手段》学习提问指南(荣格派心理分析取向 - 心理咨询)

作为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且治疗取向为荣格派的心理分析,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深入学习和理解本书的内容。这些问题将帮助你从荣格派的角度探索叙事疗法的核心概念,并将其与你的专业背景结合。

前言与引言

  1. 叙事疗法中的“故事、知识与权力”概念如何能够反映个体无意识中原型和集体无意识的作用?
  2. 在荣格派心理分析中,我们如何利用叙事疗法的视角重新定义来访者与其内心世界之间的象征性关系?

第一章 故事、知识与权力

  1. 如何通过改变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方式来揭示并整合其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中的内容?
  2. 权力和知识在叙事疗法中的角色如何对应来访者在其生活情境中所经历的原型冲突或投射?

第二章 类比

  1. 荣格派心理分析中使用的隐喻或类比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文本类比?如果是,它们如何帮助来访者理解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无意识象征意义?
  2. 主导叙事作为主导知识和权力单位的概念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并修改来访者的功能失调性原型认同?

第三章 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1. 在荣格派心理分析中,我们如何鼓励来访者发展替代故事以对抗那些由不健康的原型认同导致的负面自我认知?
  2. 文化背景对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有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如何在荣格派心理分析中被考虑和处理?

第四章 问题的外化

  1. 外化技术如何能用于分离来访者与其问题行为或情感困扰,从而更有效地应用荣格派心理分析策略?
  2. 在相对影响力提问中,我们如何引导来访者评估他们自身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化对其无意识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 责任

  1. 叙事疗法中的责任概念如何能增强来访者在荣格派心理分析中的自我责任感和对无意识内容的接纳?
  2. 当来访者开始承担更多责任时,这对其在荣格派心理分析中的自我实现和原型整合有何影响?

第六章 叙事疗法

  1. 不同类型的信件形式(如邀请信、预测信等)如何能在荣格派心理分析中促进来访者对过去经历的重新审视及无意识内容的整合?
  2. 这些信件形式如何帮助来访者识别并挑战他们持有的潜在非理性信念,特别是那些源于无意识原型的信念?

第七章 自我故事

  1. 自我故事的重塑如何能够与荣格派心理分析中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理论相结合,帮助来访者建立健康的自我-原型关系?
  2. 咨询师如何通过引导来访者讲述自我故事来揭示和处理深层的心理动力学主题,尤其是那些与原型和集体无意识有关的主题?

第八章 反向文件

  1. 反向文件的形式如何可以在荣格派心理分析中用来巩固来访者的领悟成果,并促进其对无意识内容的进一步探索?
  2. 这些工具如何作为一种外部化手段,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或心理动力学过程,特别是那些涉及原型和阴影的部分?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你可以更好地将叙事疗法的理念融入到你的荣格派心理分析实践中,从而为来访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干预。

《叙事疗法手段》学习提问指南(接纳承诺疗法ACT取向 - 心理咨询)

作为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且治疗取向为接纳承诺疗法(ACT),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深入学习和理解本书的内容。这些问题将帮助你从ACT的角度探索叙事疗法的核心概念,并将其与你的专业背景结合。

前言与引言

  1. 叙事疗法中的“故事、知识与权力”概念如何能够反映来访者在心理灵活性上的差异?
  2. 在ACT框架下,我们如何利用叙事疗法的视角重新定义来访者与其认知融合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故事、知识与权力

  1. 如何通过改变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方式来增强其心理灵活性并减少认知融合?
  2. 权力和知识在叙事疗法中的角色如何对应来访者在其生活中所经历的心理僵化或回避行为?

第二章 类比

  1. ACT中使用的隐喻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文本类比?如果是,它们如何帮助来访者理解复杂的心理过程和价值观导向的行为?
  2. 主导叙事作为主导知识和权力单位的概念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并修改来访者的功能失调性思维模式?

第三章 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1. 在ACT实践中,我们如何鼓励来访者发展替代故事以对抗那些由心理僵化导致的负面自我认知?
  2. 文化背景对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有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如何在ACT框架下被考虑和处理?

第四章 问题的外化

  1. 外化技术如何能用于分离来访者与其问题行为或情感困扰,从而更有效地应用ACT策略?
  2. 在相对影响力提问中,我们如何引导来访者评估他们自身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强其接受和承诺的能力?

第五章 责任

  1. 叙事疗法中的责任概念如何能增强来访者在ACT实践中的自我责任感和对当下时刻的接纳?
  2. 当来访者开始承担更多责任时,这对其在ACT框架下的价值澄清和个人成长有何影响?

第六章 叙事疗法

  1. 不同类型的信件形式(如邀请信、预测信等)如何能在ACT实践中促进来访者对过去经历的重新审视及心理灵活性的提升?
  2. 这些信件形式如何帮助来访者识别并挑战他们持有的潜在非理性信念,特别是那些阻碍其价值导向行动的信念?

第七章 自我故事

  1. 自我故事的重塑如何能够与ACT中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理论相结合,帮助来访者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
  2. 咨询师如何通过引导来访者讲述自我故事来揭示和处理深层的心理动力学主题,尤其是那些与心理灵活性有关的主题?

第八章 反向文件

  1. 反向文件的形式如何可以在ACT实践中用来巩固来访者的领悟成果,并促进其对心理灵活性原则的理解?
  2. 这些工具如何作为一种外部化手段,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或心理动力学过程,特别是那些涉及接纳和承诺的部分?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你可以更好地将叙事疗法的理念融入到你的ACT实践中,从而为来访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干预。

《叙事疗法手段》学习提问指南(移情焦点疗法TFP取向 - 心理咨询)

作为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且治疗取向为移情焦点疗法(TFP),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深入学习和理解本书的内容。这些问题将帮助你从TFP的角度探索叙事疗法的核心概念,并将其与你的专业背景结合。

前言与引言

  1. 叙事疗法中的“故事、知识与权力”概念如何能够反映来访者在移情关系中的动力学?
  2. 在TFP框架下,我们如何利用叙事疗法的视角重新定义来访者与其内部客体关系之间的连接?

第一章 故事、知识与权力

  1. 如何通过改变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方式来揭示并处理其潜在的移情模式及防御机制?
  2. 权力和知识在叙事疗法中的角色如何对应来访者在其生活中所经历的未解决冲突或创伤体验?

第二章 类比

  1. TFP中使用的类比或隐喻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文本类比?如果是,它们如何帮助来访者理解复杂的移情-反移情动态和内心世界?
  2. 主导叙事作为主导知识和权力单位的概念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并修改来访者的功能失调性内部客体关系?

第三章 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1. 在TFP实践中,我们如何鼓励来访者发展替代故事以对抗那些由不健康的内部客体关系导致的负面自我认知?
  2. 文化背景对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有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如何在TFP框架下被考虑和处理?

第四章 问题的外化

  1. 外化技术如何能用于分离来访者与其问题行为或情感困扰,从而更有效地应用TFP策略?
  2. 在相对影响力提问中,我们如何引导来访者评估他们自身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化对其内部客体关系的理解?

第五章 责任

  1. 叙事疗法中的责任概念如何能增强来访者在TFP实践中的自我责任感和对移情关系的觉察?
  2. 当来访者开始承担更多责任时,这对其在TFP框架下的自我认同发展和个人成长有何影响?

第六章 叙事疗法

  1. 不同类型的信件形式(如邀请信、预测信等)如何能在TFP实践中促进来访者对过去经历的重新审视及内部客体关系的调整?
  2. 这些信件形式如何帮助来访者识别并挑战他们持有的潜在非理性信念,特别是那些源于早期依恋关系的信念?

第七章 自我故事

  1. 自我故事的重塑如何能够与TFP中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理论相结合,帮助来访者建立健康的内部客体关系?
  2. 咨询师如何通过引导来访者讲述自我故事来揭示和处理深层的心理动力学主题,尤其是那些与移情和反移情有关的主题?

第八章 反向文件

  1. 反向文件的形式如何可以在TFP实践中用来巩固来访者的领悟成果,并促进其对内部客体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2. 这些工具如何作为一种外部化手段,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或心理动力学过程,特别是那些涉及移情和防御的部分?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你可以更好地将叙事疗法的理念融入到你的TFP实践中,从而为来访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干预。

《叙事疗法手段》学习提问指南(情绪聚焦疗法EFT取向 - 心理咨询)

作为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且治疗取向为情绪聚焦疗法(EFT),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深入学习和理解本书的内容。这些问题将帮助你从EFT的角度探索叙事疗法的核心概念,并将其与你的专业背景结合。

前言与引言

  1. 叙事疗法中的“故事、知识与权力”概念如何能够反映来访者在情绪调节上的差异?
  2. 在EFT框架下,我们如何利用叙事疗法的视角重新定义来访者与其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故事、知识与权力

  1. 如何通过改变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方式来增强其情绪觉察能力并改善情绪调节技巧?
  2. 权力和知识在叙事疗法中的角色如何对应来访者在其生活中所经历的情绪困境或未解决的情感问题?

第二章 类比

  1. EFT中使用的隐喻或类比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文本类比?如果是,它们如何帮助来访者理解复杂的情绪过程和内心世界?
  2. 主导叙事作为主导知识和权力单位的概念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并修改来访者的功能失调性情绪模式?

第三章 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1. 在EFT实践中,我们如何鼓励来访者发展替代故事以对抗那些由不健康的情绪模式导致的负面自我认知?
  2. 文化背景对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有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如何在EFT框架下被考虑和处理?

第四章 问题的外化

  1. 外化技术如何能用于分离来访者与其情绪困扰,从而更有效地应用EFT策略?
  2. 在相对影响力提问中,我们如何引导来访者评估他们自身与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化对其情绪体验的理解?

第五章 责任

  1. 叙事疗法中的责任概念如何能增强来访者在EFT实践中的自我责任感和对情绪体验的接纳?
  2. 当来访者开始承担更多责任时,这对其在EFT框架下的情绪成长和个人转变有何影响?

第六章 叙事疗法

  1. 不同类型的信件形式(如邀请信、预测信等)如何能在EFT实践中促进来访者对过去情绪经历的重新审视及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
  2. 这些信件形式如何帮助来访者识别并挑战他们持有的潜在非理性信念,特别是那些阻碍其情绪健康的信念?

第七章 自我故事

  1. 自我故事的重塑如何能够与EFT中的情绪健康和个人成长理论相结合,帮助来访者建立健康的情绪管理模式?
  2. 咨询师如何通过引导来访者讲述自我故事来揭示和处理深层的心理动力学主题,尤其是那些与情绪聚焦有关的主题?

第八章 反向文件

  1. 反向文件的形式如何可以在EFT实践中用来巩固来访者的领悟成果,并促进其对情绪调节原则的理解?
  2. 这些工具如何作为一种外部化手段,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冲突或心理动力学过程,特别是那些涉及情绪聚焦的部分?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你可以更好地将叙事疗法的理念融入到你的EFT实践中,从而为来访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干预。

《叙事疗法手段》学习提问指南(自我心理学取向 - 心理咨询)

作为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且治疗取向为自我心理学,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深入学习和理解本书的内容。这些问题将帮助你从自我心理学的角度探索叙事疗法的核心概念,并将其与你的专业背景结合。

前言与引言

  1. 叙事疗法中的“故事、知识与权力”概念如何能够反映来访者在自我实现与自我整合上的差异?
  2. 在自我心理学框架下,我们如何利用叙事疗法的视角重新定义来访者的自我功能与其心理困扰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故事、知识与权力

  1. 如何通过改变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方式来增强其自我功能并促进自我整合?
  2. 权力和知识在叙事疗法中的角色如何对应来访者在其生活中所经历的自我失调或创伤体验?

第二章 类比

  1. 自我心理学中使用的隐喻或类比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文本类比?如果是,它们如何帮助来访者理解复杂的自我功能和内心世界?
  2. 主导叙事作为主导知识和权力单位的概念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并修改来访者的功能失调性自我模式?

第三章 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1. 在自我心理学实践中,我们如何鼓励来访者发展替代故事以对抗那些由不健康的自我结构导致的负面自我认知?
  2. 文化背景对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有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如何在自我心理学框架下被考虑和处理?

第四章 问题的外化

  1. 外化技术如何能用于分离来访者与其心理困扰,从而更有效地应用自我心理学策略?
  2. 在相对影响力提问中,我们如何引导来访者评估他们自身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化对其自我功能的理解?

第五章 责任

  1. 叙事疗法中的责任概念如何能增强来访者在自我心理学实践中的自我责任感和对自我功能的接纳?
  2. 当来访者开始承担更多责任时,这对其在自我心理学框架下的自我认同发展和个人成长有何影响?

第六章 叙事疗法

  1. 不同类型的信件形式(如邀请信、预测信等)如何能在自我心理学实践中促进来访者对过去经历的重新审视及自我功能的提升?
  2. 这些信件形式如何帮助来访者识别并挑战他们持有的潜在非理性信念,特别是那些阻碍其自我实现的信念?

第七章 自我故事

  1. 自我故事的重塑如何能够与自我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理论相结合,帮助来访者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
  2. 咨询师如何通过引导来访者讲述自我故事来揭示和处理深层的心理动力学主题,尤其是那些与自我功能有关的主题?

第八章 反向文件

  1. 反向文件的形式如何可以在自我心理学实践中用来巩固来访者的领悟成果,并促进其对自我功能原则的理解?
  2. 这些工具如何作为一种外部化手段,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或心理动力学过程,特别是那些涉及自我功能的部分?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你可以更好地将叙事疗法的理念融入到你的自我心理学实践中,从而为来访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干预。

《叙事疗法手段》学习提问指南(经典精神分析 - 弗洛伊德学派取向)

作为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且治疗取向为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学派),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深入学习和理解本书的内容。这些问题将帮助你从经典精神分析的角度探索叙事疗法的核心概念,并将其与你的专业背景结合。

前言与引言

  1. 叙事疗法中的“故事、知识与权力”概念如何能够反映来访者在潜意识冲突上的体现?
  2. 在经典精神分析框架下,我们如何利用叙事疗法的视角重新定义来访者的潜意识内容与其外显行为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故事、知识与权力

  1. 如何通过改变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方式来揭示其潜意识中的冲突和防御机制?
  2. 权力和知识在叙事疗法中的角色如何对应来访者在其生活中所经历的未解决心理创伤或压抑体验?

第二章 类比

  1. 经典精神分析中使用的类比或隐喻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文本类比?如果是,它们如何帮助来访者理解复杂的潜意识过程和内心世界?
  2. 主导叙事作为主导知识和权力单位的概念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并修改来访者的功能失调性潜意识模式?

第三章 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1. 在经典精神分析实践中,我们如何鼓励来访者发展替代故事以对抗那些由不健康的潜意识内容导致的负面自我认知?
  2. 文化背景对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有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如何在经典精神分析框架下被考虑和处理?

第四章 问题的外化

  1. 外化技术如何能用于分离来访者与其症状表现,从而更有效地应用经典精神分析策略?
  2. 在相对影响力提问中,我们如何引导来访者评估他们自身与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化对其潜意识冲突的理解?

第五章 责任

  1. 叙事疗法中的责任概念如何能增强来访者在经典精神分析实践中的自我洞察力和对潜意识内容的接纳?
  2. 当来访者开始承担更多责任时,这对其在经典精神分析框架下的自我成长和个人转变有何影响?

第六章 叙事疗法

  1. 不同类型的信件形式(如邀请信、预测信等)如何能在经典精神分析实践中促进来访者对过去经历的重新审视及潜意识内容的挖掘?
  2. 这些信件形式如何帮助来访者识别并挑战他们持有的潜在非理性信念,特别是那些源于早期童年经验的信念?

第七章 自我故事

  1. 自我故事的重塑如何能够与经典精神分析中的潜意识理论相结合,帮助来访者建立健康的心理结构?
  2. 咨询师如何通过引导来访者讲述自我故事来揭示和处理深层的心理动力学主题,尤其是那些与潜意识冲突有关的主题?

第八章 反向文件

  1. 反向文件的形式如何可以在经典精神分析实践中用来巩固来访者的领悟成果,并促进其对潜意识过程的进一步理解?
  2. 这些工具如何作为一种外部化手段,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或心理动力学过程,特别是那些涉及潜意识的部分?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你可以更好地将叙事疗法的理念融入到你的经典精神分析实践中,从而为来访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干预。

《叙事疗法手段》学习提问指南(精神分析的关系学派取向)

作为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且治疗取向为精神分析的关系学派,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深入学习和理解本书的内容。这些问题将帮助你从关系学派的角度探索叙事疗法的核心概念,并将其与你的专业背景结合。

前言与引言

  1. 叙事疗法中的“故事、知识与权力”概念如何能够反映来访者在人际关系中的内心体验?
  2. 在精神分析关系学派框架下,我们如何利用叙事疗法的视角重新定义来访者与其人际关系模式之间的互动?

第一章 故事、知识与权力

  1. 如何通过改变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方式来揭示其在人际关系中的潜在冲突和防御机制?
  2. 权力和知识在叙事疗法中的角色如何对应来访者在其生活中所经历的人际创伤或未解关系问题?

第二章 类比

  1. 精神分析关系学派中使用的类比或隐喻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文本类比?如果是,它们如何帮助来访者理解复杂的人际动力和内心世界?
  2. 主导叙事作为主导知识和权力单位的概念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并修改来访者的功能失调性人际互动模式?

第三章 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1. 在精神分析关系学派实践中,我们如何鼓励来访者发展替代故事以对抗那些由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导致的负面自我认知?
  2. 文化背景对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有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如何在精神分析关系学派框架下被考虑和处理?

第四章 问题的外化

  1. 外化技术如何能用于分离来访者与其人际关系困扰,从而更有效地应用精神分析关系学派策略?
  2. 在相对影响力提问中,我们如何引导来访者评估他们自身与人际关系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化对其人际动力的理解?

第五章 责任

  1. 叙事疗法中的责任概念如何能增强来访者在精神分析关系学派实践中的自我洞察力和对人际关系动态的接纳?
  2. 当来访者开始承担更多责任时,这对其在精神分析关系学派框架下的自我成长和人际关系改善有何影响?

第六章 叙事疗法

  1. 不同类型的信件形式(如邀请信、预测信等)如何能在精神分析关系学派实践中促进来访者对过去人际关系的重新审视及个人成长?
  2. 这些信件形式如何帮助来访者识别并挑战他们持有的潜在非理性信念,特别是那些源于早期人际关系经验的信念?

第七章 自我故事

  1. 自我故事的重塑如何能够与精神分析关系学派中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理论相结合,帮助来访者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模式?
  2. 咨询师如何通过引导来访者讲述自我故事来揭示和处理深层的心理动力学主题,尤其是那些与人际关系有关的主题?

第八章 反向文件

  1. 反向文件的形式如何可以在精神分析关系学派实践中用来巩固来访者的领悟成果,并促进其对人际关系动力的进一步理解?
  2. 这些工具如何作为一种外部化手段,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冲突或心理动力学过程,特别是那些涉及人际关系的部分?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你可以更好地将叙事疗法的理念融入到你的精神分析关系学派实践中,从而为来访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干预。

《叙事疗法手段》学习提问指南(DBT取向 - 心理咨询)

作为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且治疗取向为辩证行为疗法(DBT),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深入学习和理解本书的内容。这些问题将帮助你从DBT的角度探索叙事疗法的核心概念,并将其与你的专业背景结合。

前言与引言

  1. 叙事疗法中的“故事、知识与权力”概念如何能够反映来访者在情绪调节与认知重构上的差异?
  2. 在DBT框架下,我们如何利用叙事疗法的视角重新定义来访者的情绪困扰与其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故事、知识与权力

  1. 如何通过改变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方式来增强其情绪调节能力并促进认知重构?
  2. 权力和知识在叙事疗法中的角色如何对应来访者在其生活中所经历的情绪失调或创伤体验?

第二章 类比

  1. DBT中使用的隐喻或类比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文本类比?如果是,它们如何帮助来访者理解复杂的情绪功能和内心世界?
  2. 主导叙事作为主导知识和权力单位的概念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并修改来访者的功能失调性情绪模式?

第三章 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1. 在DBT实践中,我们如何鼓励来访者发展替代故事以对抗那些由不健康的情绪模式导致的负面自我认知?
  2. 文化背景对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有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如何在DBT框架下被考虑和处理?

第四章 问题的外化

  1. 外化技术如何能用于分离来访者与其情绪困扰,从而更有效地应用DBT策略?
  2. 在相对影响力提问中,我们如何引导来访者评估他们自身与情绪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化对其情绪调节的理解?

第五章 责任

  1. 叙事疗法中的责任概念如何能增强来访者在DBT实践中的情绪责任感和对情绪调节技巧的接纳?
  2. 当来访者开始承担更多责任时,这对其在DBT框架下的情绪调节和个人成长有何影响?

第六章 叙事疗法

  1. 不同类型的信件形式(如邀请信、预测信等)如何能在DBT实践中促进来访者对过去情绪经历的重新审视及情绪调节技巧的应用?
  2. 这些信件形式如何帮助来访者识别并挑战他们持有的潜在非理性信念,特别是那些阻碍其情绪调节的信念?

第七章 自我故事

  1. 自我故事的重塑如何能够与DBT中的情绪调节和个人成长理论相结合,帮助来访者建立健康的应对机制?
  2. 咨询师如何通过引导来访者讲述自我故事来揭示和处理深层的心理动力学主题,尤其是那些与情绪调节有关的主题?

第八章 反向文件

  1. 反向文件的形式如何可以在DBT实践中用来巩固来访者的领悟成果,并促进其对情绪调节原则的理解?
  2. 这些工具如何作为一种外部化手段,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冲突或心理动力学过程,特别是那些涉及情绪调节的部分?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你可以更好地将叙事疗法的理念融入到你的DBT实践中,从而为来访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干预。

《叙事疗法手段》学习提问指南(正念疗法取向 - 心理咨询)

作为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且治疗取向为正念疗法,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深入学习和理解本书的内容。这些问题将帮助你从正念疗法的角度探索叙事疗法的核心概念,并将其与你的专业背景结合。

前言与引言

  1. 叙事疗法中的“故事、知识与权力”概念如何能够反映来访者在当下觉察与内心体验上的差异?
  2. 在正念疗法框架下,我们如何利用叙事疗法的视角重新定义来访者的内心叙述与其情绪状态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故事、知识与权力

  1. 如何通过改变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方式来增强其对当下的觉察并减少自动化的负面思维模式?
  2. 权力和知识在叙事疗法中的角色如何对应来访者在其生活中所经历的心理压力或情绪困扰?

第二章 类比

  1. 正念疗法中使用的隐喻或类比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文本类比?如果是,它们如何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内在体验?
  2. 主导叙事作为主导知识和权力单位的概念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并修改来访者的自动化思维模式?

第三章 替代故事与文化可用话语

  1. 在正念疗法实践中,我们如何鼓励来访者发展替代故事以对抗那些由不健康的自动化思维导致的负面自我认知?
  2. 文化背景对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有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如何在正念疗法框架下被考虑和处理?

第四章 问题的外化

  1. 外化技术如何能用于分离来访者与其情绪困扰,从而更有效地应用正念疗法策略?
  2. 在相对影响力提问中,我们如何引导来访者评估他们自身与情绪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化对其内心体验的理解?

第五章 责任

  1. 叙事疗法中的责任概念如何能增强来访者在正念疗法实践中的自我觉察能力和对内心体验的接纳?
  2. 当来访者开始承担更多责任时,这对其在正念疗法框架下的自我成长和个人转变有何影响?

第六章 叙事疗法

  1. 不同类型的信件形式(如邀请信、预测信等)如何能在正念疗法实践中促进来访者对过去经验的重新审视及对当下的觉察?
  2. 这些信件形式如何帮助来访者识别并挑战他们持有的潜在非理性信念,特别是那些阻碍其对当下的觉察的信念?

第七章 自我故事

  1. 自我故事的重塑如何能够与正念疗法中的觉察与接纳理论相结合,帮助来访者建立健康的内心体验模式?
  2. 咨询师如何通过引导来访者讲述自我故事来揭示和处理深层的心理动力学主题,尤其是那些与自动化思维有关的主题?

第八章 反向文件

  1. 反向文件的形式如何可以在正念疗法实践中用来巩固来访者的领悟成果,并促进其对内心体验的进一步理解?
  2. 这些工具如何作为一种外部化手段,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或心理动力学过程,特别是那些涉及自动化思维的部分?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你可以更好地将叙事疗法的理念融入到你的正念疗法实践中,从而为来访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