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封面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_ Knowing What to Say When

心理治疗中的对话

作者: [美]保罗·L.瓦赫特尔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品方: 普华心理 副标题: 对来访者说什么和如何说的艺术 原作名: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Knowing What to Say When 译者: 陈琼 出版年: 2022-10 页数: 309 定价: 9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15597632

内容简介 · · · · · · 在心理治疗实践中,言语是治疗的重要媒介。治疗师言语的内容、表达方式、语调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这是一本独特的实用指南,它准确地展示了治疗师在促进治愈和改变的关键时刻应当说什么、如何说,以及什么样的提问和发表评论的方式是有利于合作探索和治疗性改变的。在本书中,作者基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整合了认知行为疗法、系统疗法和体验式疗法的特点,提出了新的治疗思路及方法,并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指导方针,展现了不同的言语在实现解释、改释、归因、自我表露等治疗技术方面的价值与优势。书中包含了丰富的治疗案例,详尽地展示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对话以及治疗师的困难和思考。这些对话与思考无论对初学心理治疗的心理治疗师还是对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都极具参考价值。  本书内容丰富、翔实,适合心理治疗师、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阅读。

喜欢读"心理治疗中的对话"的人也喜欢 · · · · · ·

万千心理: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

有效學習情緒焦點治療

团体心理治疗(第10版)

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原著第7...

心理体能的刻意练习手册 8.6

人格的精神分析研究

助人技术(第5版)

伴侣心态(万千心理)

觉察、对话与过程:格式塔治疗论文...

成瘾心理咨询与治疗权威指南(第3...

我一直都试图在动力学和后现代这两个最喜欢的流派中找到一些联系,而这本书终于解决(至少暂且)了我理论上最后的困扰,而我也越来越清晰如何在动力学的框架下做整合治疗了。

相当优秀的书籍,咨询中的对话绝不是闲聊,甚至每一个字的使用,都有背后细致的考量。道阻且长呀,愿行则将至!继续加油吧!

强推。沟通中被忽视的表达方式究竟是什么;承认当事人体验的真实性,重视真实的生活环境;以不引起阻抗的方式互动……

看一半弃了。以为会对采访工作有所助益,看来还不是一码事。能借鉴的就是避免一些隐藏较深的指责性解释和询问吧,我觉得我想到的问法比书中的例子更好,因而怀疑英语和汉语的表达习惯、背后的逻辑差异太大,降低了这种语言技巧讨论的参考价值。

如果你还不懂心理咨询中的对话技巧,一定要看它 每一个心理咨询师应该都知道,心理治疗中的对话,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聊天,而是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治愈与成长的桥梁。

在治疗中所出现的每一次对话,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对于刚踏入心理咨询领域的新手小白来说,该怎么说?怎么问才能更好的帮到来访者却成了一大难题。

想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不妨看看书。

在这本书里,作者从如何提问引导来访者深入探索,到如何运用解释、改释等技术帮助来访者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再到如何通过自我表露建立信任关系……一步步带领我们走进整个咨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那些问题。

并且,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种心理治疗理论,而是巧妙地融合了心理动力学、认知行为疗法、系统疗法等多种疗法的精髓。既讲述了理论基础,还提供了大量案例分析,最重要的是,分享了很多具体可实践的方法。

比如最常用的“提问与倾听”和“自我表露”。

一、提问与倾听

提问与倾听是心理治疗对话中的基本技术,通过有效的提问和倾听,咨询师能够引导来访者深入探索自我并表达内心感受。

如何运用:

开放式提问:使用开放式问题鼓励来访者表达更多细节和感受。

积极倾听:全神贯注地倾听来访者的叙述,用非言语信号(如点头、微笑)表示关注和理解。

反馈与澄清:在倾听过程中适时给予反馈和澄清,以确保双方对问题的理解一致。

二、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是指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适当分享自己的经历、感受或观点,以增强与来访者的联系和信任。

如何运用:

适度原则:自我表露应适度进行,避免过度暴露个人隐私或干扰治疗进程。

相关性:确保自我表露的内容与治疗主题或来访者的问题相关,有助于促进治疗对话的深入。

尊重界限:在自我表露时,应尊重来访者的个人界限和隐私需求,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或伤害。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每一次咨询都是一次新的挑战。

通过阅读这本《心理治疗中的对话》,会给到我们很多新的启发,让我们在面对不同的来访者时,能够更加自信和从容。

所以我相信,无论是新手咨询师还是经验丰富的咨询师,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技巧。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Knowing What to Say When》是由Paul L. Wachtel所著的一本书,第二版由The Guilford Press出版。这本书的ISBN为978-1-60918-171-0,涵盖了心理咨询师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方法、语言使用、精神病学中的交流技巧以及心理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书中还包含了参考文献和索引,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治疗性沟通的方法和理论。

书籍信息

  • 书名: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Knowing What to Say When
  • 作者:Paul L. Wachtel
  • 第二版序言作者:Ellen F. Wachtel
  • 出版社:The Guilford Press
  • 出版地:New York, London
  • ISBN:978-1-60918-171-0 (硬封面)
  • 出版年份:2011

内容概述

这本书探讨了心理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旨在帮助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如何在适当的时间说出恰当的话语。书中涵盖的主题包括:

  1. 心理治疗师与患者的关系:探讨了建立信任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2. 语言的使用:分析了语言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语言促进患者的自我理解和改变。
  3. 精神病学中的沟通技巧:提供了在精神健康领域内有效的沟通策略。
  4. 心理治疗方法:介绍了多种心理治疗方法,并讨论了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沟通技巧。

版本特点

  • 第二版包含了一个由Ellen F. Wachtel撰写的后记,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见解。
  • 书中包含了参考文献和索引,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研究相关主题。

免责声明

作者、编辑和出版商尽力确保书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不保证所有信息都绝对准确或完整。读者被鼓励通过其他来源确认书中的信息。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以及其他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士阅读,同时也适用于对心理学和治疗性沟通感兴趣的学生和研究人员。

根据知识库中收录的关于《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Knowing What to Say When》的文档信息,以下是该书的详细目录(中文翻译):

书籍信息

  • 书名:治疗性沟通:何时说何话
  • 作者:保罗·L·瓦赫特尔 (Paul L. Wachtel)
  • 第二版序言作者:艾伦·F·瓦赫特尔 (Ellen F. Wachtel)
  • 出版社:The Guilford Press
  • 出版地:纽约、伦敦
  • ISBN:978-1-60918-171-0 (硬封面)
  • 出版年份:2011

目录

前言

  • 致谢
  • 序言

第一部分:引言与背景

  1. 治疗性沟通的重要性
    • 心理治疗中的沟通挑战
    • 治疗师的角色和责任
  2. 理论基础
    • 主要的心理治疗流派
    • 沟通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建立治疗关系

  1. 初次会面
    • 创造安全的环境
    • 设定期望和目标
  2. 建立信任
    • 理解患者的背景和需求
    • 展示共情和支持

第三部分:语言的力量

  1. 语言的选择
    • 积极倾听与回应
    • 使用开放性和封闭性问题
  2. 非言语沟通
    • 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 空间和时间的利用

第四部分:处理复杂情境

  1. 应对沉默
    • 解读沉默的意义
    • 提供支持而不打断
  2. 处理冲突
    • 管理情绪波动
    • 寻求共同解决方案

第五部分:特殊群体的沟通技巧

  1. 儿童和青少年
    • 发展阶段的特点
    • 家庭系统的互动
  2. 老年人 * 认知变化的影响 * 尊重和理解的需求

第六部分:文化与多样性

  1. 跨文化沟通 * 文化差异的影响 * 敏感性和适应性
  2. 性别和身份认同 * 性别角色的影响 * 支持多样化的身份认同

第七部分:结束与跟进

  1. 治疗的结束 * 总结和回顾 * 准备患者面对未来
  2. 后续支持 * 持续的支持资源 * 复发预防策略

结语

  • 总结与展望

附录

  • 参考文献
  • 索引

免责声明

作者、编辑和出版商尽力确保书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不保证所有信息都绝对准确或完整。读者被鼓励通过其他来源确认书中的信息。

Introduction chapter 1. Rethinking The Talking Cure: The Therapist Speaks Too 3 Part I.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Foundations chapter 2. The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Psychotherapy: New and Converging Developments in Psychoanalytic, Cognitive-Behavioral, Systemic, and Experiential Approaches23 chapter 3. Attending to Attachment: Accelerating Interest50 chapter 4. Cyclical Psychodynamics I:67 chapter 5. Cyclical Psychodynamics II: Anxiety, Exposure, and Interpretation84 chapter 6. Cyclical Psychodynamics III: Insight, th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and the World Outside102 in the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Attachment Theory and Research Vicious and Virtuous Circles xvxvi Contents Part II.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Guidelines chapter 7. Accusatory and Facilitative Comments: Criticism and Permission in the Therapeutic Dialogue 123 chapter8. Exploration, Not Interrogation143 chapter9. Building on the Patient’s Strengths167 chapter 10. Affirmation and Change192 chapter 11. Attribution and Suggestion216 chapter 12. Reframing, Relabeling, and Paradox246 chapter 13.267 Therapist Self-Disclosure: Prospects and Pitfalls chapter 14. Achieving Resolution of the Patient’s Difficulties: Resistance, Working Through, and Following Through 299 Postscript chapter 15.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with Couples Ellen F. Wachtel 343 References363 Index389

引言

  1. 重新思考“谈话疗法”:治疗师也发言
    • 页码:3

第一部分:理论与实证基础

  1. 心理治疗的持续演变

    • 新兴和趋同的发展: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系统和体验方法
    • 页码:23
  2. 关注依恋:加速的兴趣

    • 页码:50
  3. 循环心理动力学 I

    • 页码:67
  4. 循环心理动力学 II:焦虑、暴露和解释

    • 页码:84
  5. 循环心理动力学 III:洞察力、治疗关系及外界世界

    • 在依恋理论和研究中的治疗意义
    • 恶性循环与良性循环
    • 页码:102

第二部分:临床应用与指南

  1. 指责性与促进性评论:治疗对话中的批评与许可

    • 页码:123
  2. 探索而非审问

    • 页码:143
  3. 建立在患者优势之上

    • 页码:167
  4. 肯定与改变

*   页码:192
  1. 归因与暗示
*   页码:216
  1. 重构、重新标记与悖论
*   页码:246
  1. 治疗师自我披露:前景与陷阱
*   页码:267
  1. 解决患者的困难:抵抗、工作通过与后续跟进
*   页码:299

后记

  1. 与夫妻的治疗性沟通 * 艾伦·F·瓦赫特尔 (Ellen F. Wachtel) * 页码:343

参考文献

  • 页码:363

索引

  • 页码:389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Knowing What to Say When》一书由保罗·L·瓦赫特尔撰写,探讨了心理治疗中的沟通艺术。引言部分重新思考了“谈话疗法”,强调治疗师的发言同样重要。第一部分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出发,分析了心理治疗的演变、依恋理论以及循环心理动力学,深入探讨了焦虑、暴露、解释、洞察力和治疗关系。第二部分则聚焦于临床应用与指南,涵盖了治疗对话中的批评与许可、探索而非审问、利用患者优势、肯定与改变、归因与暗示、重构与悖论、治疗师自我披露及解决患者困难的具体方法。最后,艾伦·F·瓦赫特尔撰写的后记专门讨论了与夫妻的治疗性沟通。书中还包含详细的参考文献和索引,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资源支持。全书旨在帮助心理治疗师在不同情境下选择最恰当的沟通方式,以促进患者的自我理解和积极改变。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Knowing What to Say When》由保罗·L·瓦赫特尔撰写,通过理论分析和临床应用指南,探讨了心理治疗中的沟通技巧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旨在帮助治疗师选择最恰当的沟通方式以促进患者的自我理解和积极改变。

作为一名初学者,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系统学习《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Knowing What to Say When》的内容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以下是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和建议,帮助你逐步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

引言部分

  1. 重新思考“谈话疗法”:治疗师也发言
    • 什么是“谈话疗法”?它在心理治疗中扮演什么角色?
    • 治疗师的发言如何影响治疗过程?
    • 这一章节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或挑战?

第一部分:理论与实证基础

  1. 心理治疗的持续演变

    • 当前心理治疗领域有哪些主要流派(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系统和体验方法)?
    • 这些流派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它们是如何相互趋同的?
  2. 关注依恋:加速的兴趣

    • 依恋理论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 为什么依恋理论在现代心理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 依恋理论对治疗实践有何具体影响?
  3. 循环心理动力学 I

    • 什么是循环心理动力学?它与传统心理动力学有何不同?
    • 循环心理动力学的主要理论框架是什么?
  4. 循环心理动力学 II:焦虑、暴露和解释

    • 焦虑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 暴露疗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 解释在治疗对话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5. 循环心理动力学 III:洞察力、治疗关系及外界世界

    • 洞察力如何促进患者的改变?
    • 治疗关系的质量对治疗效果有何影响?
    • 如何将治疗中的洞见应用于患者的真实生活中?

第二部分:临床应用与指南

  1. 指责性与促进性评论:治疗对话中的批评与许可

    • 批评和许可在治疗对话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 如何平衡这两种评论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 探索而非审问

    • 探索和审问的区别在哪里?
    • 如何在治疗中有效地进行探索而不让患者感到被质问?
  3. 建立在患者优势之上

    • 患者的个人优势对治疗有何帮助?
    • 如何识别和利用这些优势?
  4. 肯定与改变

*   肯定在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
*   如何在肯定的同时促进患者的改变?
  1. 归因与暗示
*   归因理论在治疗中的应用有哪些?
*   暗示的力量如何影响患者的认知和行为?
  1. 重构、重新标记与悖论
*   重构和重新标记的具体技术是什么?
*   悖论在治疗中的应用场景和效果如何?
  1. 治疗师自我披露:前景与陷阱
*   自我披露在治疗中的利弊是什么?
*   如何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自我披露?
  1. 解决患者的困难:抵抗、工作通过与后续跟进
*   抵抗在治疗中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   工作通过和后续跟进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后记

  1. 与夫妻的治疗性沟通 * 夫妻治疗与个体治疗有何不同? * 在夫妻治疗中,治疗师如何平衡双方的需求?

总结与反思

  • 整合与应用
    • 如何将本书中的理论和技巧应用于实际治疗场景?
    • 你在阅读本书后有哪些新的见解或困惑?

通过这些问题,你可以逐步深入了解每个章节的重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同时,建议你边读边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定期回顾并与其他学习者或导师交流,这样可以更全面地掌握书中的内容。

作为一名新手咨询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学习《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Knowing What to Say When》的各个章节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下是针对每个章节的具体问题建议,帮助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探索:

引言

  1. 重新思考“谈话疗法”:治疗师也发言
    • 治疗师的言语在治疗中扮演什么角色?
    • 书中提到哪些常见的误解或偏见需要被纠正?
    • 我如何在日常实践中更好地平衡倾听与表达?

第一部分:理论与实证基础

  1. 心理治疗的持续演变

    • 不同心理治疗流派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
    • 这些流派的发展趋势对我的实践有何启示?
  2. 新兴和趋同的发展: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系统和体验方法

    • 各流派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什么?我可以在实践中如何整合这些方法?
    • 哪些新的发展可能对未来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3. 关注依恋:加速的兴趣

    • 依恋理论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它如何解释患者的行为模式?
    • 在临床实践中,如何识别和处理患者的依恋问题?
  4. 循环心理动力学 I

    • 循环心理动力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它与传统心理动力学有何不同?
    • 如何在我的治疗对话中应用这些概念?
  5. 循环心理动力学 II:焦虑、暴露和解释

    • 焦虑在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应对患者的焦虑?
    • 暴露疗法的具体步骤是什么?我如何在实践中安全地应用它?
    • 解释在治疗对话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如何确保解释是有效的?
  6. 循环心理动力学 III:洞察力、治疗关系及外界世界

    • 洞察力如何促进患者的改变?我如何帮助患者获得洞察力?
    • 治疗关系的质量对治疗效果有何影响?我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治疗关系?
    • 如何将治疗中的洞见应用于患者的真实生活中?

第二部分:临床应用与指南

  1. 指责性与促进性评论:治疗对话中的批评与许可

    • 批评和许可在治疗对话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我如何平衡这两种评论?
    • 具体案例中,哪些情况下更适合使用批评或许可?
  2. 探索而非审问

    • 探索和审问的区别在哪里?我如何在治疗中避免让患者感到被质问?
    • 有效探索的具体技巧有哪些?我如何提高自己的探索能力?
  3. 建立在患者优势之上

*   患者的个人优势对治疗有何帮助?我如何识别和利用这些优势?
*   具体案例中,如何将患者的优点转化为治疗资源?
  1. 肯定与改变
*   肯定在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我如何在肯定的同时促进患者的改变?
*   改变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对患者的尊重和支持?
  1. 归因与暗示
*   归因理论在治疗中的应用有哪些?我如何帮助患者正确归因?
*   暗示的力量如何影响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我如何谨慎使用暗示?
  1. 重构、重新标记与悖论
*   重构和重新标记的具体技术是什么?我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技术?
*   悖论在治疗中的应用场景和效果如何?我如何判断何时使用悖论?
  1. 治疗师自我披露:前景与陷阱
*   自我披露在治疗中的利弊是什么?我如何决定何时进行自我披露?
*   自我披露的具体例子有哪些?我如何确保自我披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解决患者的困难:抵抗、工作通过与后续跟进
*   抵抗在治疗中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我如何应对患者的抵抗?
*   工作通过和后续跟进的具体步骤是什么?我如何确保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后记

  1. 与夫妻的治疗性沟通 * 夫妻治疗与个体治疗有何不同?我如何调整自己的治疗方法? * 在夫妻治疗中,如何平衡双方的需求并促进沟通?

总结与反思

  • 整合与应用
    • 如何将本书中的理论和技巧应用于实际治疗场景?
    • 我在阅读本书后有哪些新的见解或困惑?如何进一步探索这些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你可以逐步深入了解每个章节的重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同时,建议你边读边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定期回顾并与其他学习者或导师交流,这样可以更全面地掌握书中的内容。此外,尝试将书

作为一名资深的心理动力学取向咨询师,学习《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Knowing What to Say When》时,你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深入挖掘书中内容,并将其与你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相结合。以下是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和建议,帮助你更高效地学习并整合本书的内容:

引言

  1. 重新思考“谈话疗法”:治疗师也发言
    • 作为心理动力学治疗师,我如何在对话中平衡表达与倾听?
    • 治疗师的言语选择对患者的潜意识有何潜在影响?
    • 我可以如何更好地利用言语来促进患者的自我探索?

第一部分:理论与实证基础

  1. 心理治疗的持续演变

    • 心理动力学理论如何与其他流派(如认知行为、系统和体验方法)相互补充或冲突?
    • 最新的研究和发展如何影响我对心理动力学的理解和应用?
  2. 新兴和趋同的发展: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系统和体验方法

    • 在心理动力学框架内,我如何整合其他流派的有效技术?
    • 这些新发展是否能为我的治疗实践带来新的视角或工具?
  3. 关注依恋:加速的兴趣

    • 依恋理论如何丰富我对患者早期经历和当前问题的理解?
    • 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如何有效地处理患者的依恋问题?
  4. 循环心理动力学 I

    • 循环心理动力学的核心概念与传统心理动力学有何不同?我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新观点?
    • 这些理论如何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患者的内在冲突和外在表现?
  5. 循环心理动力学 II:焦虑、暴露和解释

    • 焦虑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我如何更精准地识别和处理患者的焦虑?
    • 解释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的独特之处是什么?如何确保解释既能触及核心问题又不会引发防御?
  6. 循环心理动力学 III:洞察力、治疗关系及外界世界

    • 洞察力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我如何帮助患者获得更深的洞察?
    • 治疗关系的质量对治疗效果有何具体影响?我如何进一步提升治疗关系的质量?

第二部分:临床应用与指南

  1. 指责性与促进性评论:治疗对话中的批评与许可

    • 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批评和许可的具体应用场景有哪些?我如何根据患者的需求灵活运用?
    • 如何在保持治疗深度的同时避免过度批评或过度许可?
  2. 探索而非审问

    • 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如何区分有效的探索和不适当的审问?
    • 哪些技巧可以帮助我在探索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
  3. 建立在患者优势之上

*   心理动力学视角下,如何识别和利用患者的个人优势?
*   如何将患者的优点转化为治疗的动力,推动深层次的改变?
  1. 肯定与改变
*   在心理动力学框架中,肯定和改变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
*   如何在肯定患者现有状态的同时,引导他们走向更健康的改变?
  1. 归因与暗示
*   归因理论如何帮助我理解患者的认知模式?我如何帮助患者进行更合理的归因?
*   暗示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的应用有哪些潜在风险和收益?
  1. 重构、重新标记与悖论
*   重构和重新标记如何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发挥独特作用?
*   悖论在处理特定类型的心理动力学问题时的应用场景和效果如何?
  1. 治疗师自我披露:前景与陷阱
*   自我披露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的特殊意义是什么?我如何决定何时进行自我披露?
*   如何在自我披露中保持专业性和治疗效果?
  1. 解决患者的困难:抵抗、工作通过与后续跟进
*   抵抗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常见的形式有哪些?我如何有效应对?
*   工作通过和后续跟进的具体步骤是什么?我如何确保这些过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后记

  1. 与夫妻的治疗性沟通 * 夫妻治疗与个体心理动力学治疗有何不同?我如何调整自己的治疗方法? * 在夫妻治疗中,如何处理复杂的互动模式并促进双方的成长?

总结与反思

  • 整合与应用
    • 如何将本书中的理论和技巧与我的心理动力学背景相结合,创造更具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在阅读本书后,我对哪些方面有了新的见解或困惑?如何进一步探索这些问题以提升我的治疗技能?

作为一名资深的认知行为治疗(CBT)取向咨询师,学习《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Knowing What to Say When》时,你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深入理解书中内容,并将其与你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相结合。以下是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和建议,帮助你更高效地学习并整合本书的内容:

引言

  1. 重新思考“谈话疗法”:治疗师也发言
    • 作为认知行为治疗师,我如何在对话中平衡表达与倾听?
    • 治疗师的言语选择对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有何潜在影响?
    • 我可以如何更好地利用言语来促进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改变?

第一部分:理论与实证基础

  1. 心理治疗的持续演变

    • 认知行为治疗与其他流派(如精神分析、系统和体验方法)之间的主要差异是什么?这些差异如何影响我的实践?
    • 最新的研究和发展如何为认知行为治疗提供新的工具和视角?
  2. 新兴和趋同的发展: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系统和体验方法

    • 在认知行为框架内,我如何整合其他流派的有效技术?
    • 这些新发展是否能为我的治疗实践带来新的策略或技术?
  3. 关注依恋:加速的兴趣

    • 依恋理论如何丰富我对患者早期经历和当前问题的理解?这对我设计认知行为干预有何启示?
    • 如何将依恋理论与认知行为模型结合,开发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4. 循环心理动力学 I

    • 尽管循环心理动力学更多基于心理动力学视角,但其中的概念(如恶性循环与良性循环)如何帮助我理解患者的认知模式和行为反应?
    • 这些理论如何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患者的内在冲突和外在表现?
  5. 循环心理动力学 II:焦虑、暴露和解释

    • 焦虑在认知行为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我如何更精准地识别和处理患者的焦虑?
    • 暴露疗法的具体步骤是什么?我如何在实践中安全地应用它?
    • 解释在认知行为治疗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如何确保解释既能触及核心问题又不会引发防御?
  6. 循环心理动力学 III:洞察力、治疗关系及外界世界

    • 洞察力在认知行为治疗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我如何帮助患者获得更深的洞察?
    • 治疗关系的质量对治疗效果有何具体影响?我如何进一步提升治疗关系的质量?

第二部分:临床应用与指南

  1. 指责性与促进性评论:治疗对话中的批评与许可

    • 在认知行为治疗中,批评和许可的具体应用场景有哪些?我如何根据患者的需求灵活运用?
    • 如何在保持治疗深度的同时避免过度批评或过度许可?
  2. 探索而非审问

    • 认知行为治疗中,如何区分有效的探索和不适当的审问?
    • 哪些技巧可以帮助我在探索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患者的认知模式和行为反应?
  3. 建立在患者优势之上

*   认知行为视角下,如何识别和利用患者的个人优势?
*   如何将患者的优点转化为治疗的动力,推动深层次的改变?
  1. 肯定与改变
*   在认知行为框架中,肯定和改变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
*   如何在肯定患者现有状态的同时,引导他们走向更健康的改变?
  1. 归因与暗示
*   归因理论在认知行为治疗中的应用有哪些?我如何帮助患者进行更合理的归因?
*   暗示在认知行为治疗中的应用有哪些潜在风险和收益?
  1. 重构、重新标记与悖论
*   重构和重新标记如何在认知行为治疗中发挥独特作用?
*   悖论在处理特定类型的心理问题时的应用场景和效果如何?
  1. 治疗师自我披露:前景与陷阱
*   自我披露在认知行为治疗中的特殊意义是什么?我如何决定何时进行自我披露?
*   如何在自我披露中保持专业性和治疗效果?
  1. 解决患者的困难:抵抗、工作通过与后续跟进
*   抵抗在认知行为治疗中常见的形式有哪些?我如何有效应对?
*   工作通过和后续跟进的具体步骤是什么?我如何确保这些过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后记

  1. 与夫妻的治疗性沟通 * 夫妻治疗与个体认知行为治疗有何不同?我如何调整自己的治疗方法? * 在夫妻治疗中,如何处理复杂的互动模式并促进双方的成长?

总结与反思

  • 整合与应用
    • 如何将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