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张海音个案概念化七要素(模拟案例报告)

张海音个案概念化七要素

1、精神病理学(现象学描述,DAM5诊断或者OPD诊断)

精神病学,心境障碍,应激障碍,各种神经症,躯体障碍

2、心理发展阶段

0-6个月:共生期

6-36个月:个体分离化,独立依赖。1.5岁到2岁,复合实践阶段。依恋类型。

3-6岁:俄期,羞耻,竞争,欲望

3、核心冲突(对立动机的冲突)

四种投射性认同:依赖(口欲)、权力(肛门)、情欲(俄期)、迎合(自恋、讨好)

独立与依赖(抱怨),照顾还是自给自足(迎合),服从还是控制(权力),内疚感(自己想干什么和周围期待),俄期冲突(竞争、阉割焦虑,理想自我,愿望和恐惧),自我价值和个体价值,身体同一性(我是谁)

4、结构:自我功能,自体表征,客体关系表征,情感反应模式特点,行为反应模式特点,重要客体关系模式

5、防御机制:防御机制和应对策略,非言语线索。

6、平行关系: 移情动态,反移情动态,投射性认同

7、干预技术:深度诠释,稳定化技术

 

模拟一个案例,按照以上结构撰写个案概念化报告

个案背景信息:

    姓名:小明(化名)

    性别:男性

    年龄:28

    职业:软件工程师

    主诉:持续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容易与同事和家人发生冲突。

    家庭背景:与父母同住,父亲严格,母亲过度保护。

一、精神病理学(现象学描述,DSM-5 OPD

DSM-5 诊断:

    主要诊断: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次要诊断:轻度抑郁症(MDD

OPD 诊断:

    症状领域:焦虑和抑郁情绪主导,伴有易激惹和注意力难以集中。

    内在冲突:明显的独立与依赖冲突,以及权力与服从的冲突。

二、心理发展阶段

0-6个月:共生期

    小明在婴儿期与母亲有良好的共生关系,母亲给予了充分的保护和照顾,但父亲较为严厉,缺乏情感交流。

6-36个月:个体分离化,独立依赖

    1.5岁到2岁,小明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但由于父亲的严格管教,常常被限制和批评,导致分离化过程受到阻碍,形成依赖与独立的冲突。

    依恋类型:小明表现出焦虑型依恋,渴望亲密关系但又担心被拒绝。

3-6岁:俄期

    在这一阶段,小明开始体验到竞争和欲望,特别是对父亲的权威地位产生对抗心理,但由于父亲的强势,小明常常感到羞耻和无力,形成内疚感和自我价值的低估。

三、核心冲突(对立动机的冲突)

四种投射性认同:

    依赖(口欲):对母亲的过度依赖,寻求情感支持。

    权力(肛门):对父亲的反抗和控制,表现为工作中与上级的冲突。

    情欲(俄期):对父亲的竞争和阉割焦虑。

    迎合(自恋、讨好):在与母亲的关系中表现出讨好行为,试图获得认可和支持。

主要冲突:

    独立与依赖:在工作中想要独立和成功,但在面对压力时又会退缩,依赖他人的支持和指导。

    照顾还是自给自足:在与母亲的关系中,表现出对照顾的需求,但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又试图表现出自给自足。

    服从还是控制:与父亲及工作中的上级产生权力冲突,内心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

    内疚感:对自己行为的内疚,担心不符合家庭和社会的期待。

    俄期冲突:对男性权威的竞争和阉割焦虑,导致自我价值的低估。

    自我价值和个体价值:常常质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面对挑战时表现出自我怀疑。

    身体同一性:在自我身份认同上存在困惑,无法明确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

四、结构

    自我功能自我认同感较低,常常受到内疚和焦虑的困扰。

    自体表征:对自己缺乏信心,内心充满冲突和矛盾。

    客体关系表征:对父母的依赖和反抗,影响了与他人的关系建立。

    情感反应模式特点情绪波动大,易激惹,情感表达不足。

    行为反应模式特点:在面对压力时表现出回避和退缩,易于与他人发生冲突。

五、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主要采用压抑和投射,常常否认自己的焦虑和内疚感,将问题归因于外部环境。

    应对策略:采取回避和讨好的策略,试图通过迎合他人来减少冲突。

    非言语线索:身体紧张,眼神游移,手部动作频繁,表现出不安和焦虑。

六、平行关系

    移情动态:在咨询过程中,常常将咨询师视为权威人物,表现出依赖和反抗的双重态度。

    反移情动态:咨询师可能会感到小明的依赖和焦虑,需注意保持专业距离和客观性。

    投射性认同:小明常常将自己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投射到咨询师身上,期望获得支持和认同。   

七、干预技术:深度诠释,稳定化技术

深度诠释(治疗性干预技术/探索性干预技术)

    通过探讨小明的童年经历,帮助其理解依赖与独立的冲突来源。

    解释小明在面对父亲的权威时产生的内疚感和自我怀疑,帮助其识别和应对这些情感。

稳定化技术(支持性干预技术)

    认知重构:帮助小明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建立更积极的自我认同。

    情绪调节:教授正念和放松技巧,帮助小明管理焦虑和情绪波动。

    人际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和社交技巧训练,改善小明的沟通和冲突解决能力。

    支持性心理治疗: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小明在压力下保持心理稳定。

结论:

通过详细的个案概念化,可以帮助小明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模式,并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和支持,逐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