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Psychodynamic Therapy: A Guide to Evidence-Based Practice
实用主义动力取向心理治疗
实用主义动力取向心理治疗作者: (美)理查德·萨默斯(Richard F. Summers) / (美)雅克·巴伯 (Jacques P. Barber)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品方: 万千心理
副标题: 循证实践指南
原作名: Psychodynamic Therapy: A Guide to Evidence-Based Practice
译者: 邵啸
出版年: 2019-6
页数: 496
定价: 14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18422210
豆瓣评分
9.7
57人评价
5星77.2%
4星19.3%
3星1.8%
2星0.0%
1星1.8%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作为数十个美国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科医学培训项目的指定用书,这本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的教材以其在“实用主义”和“循证实践”方面的优势和特点赢得了无数的好评和瞩目的销量,为精神分析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本着实用和循证这两大原则,本书力图去消除学派和流派方面的隔阂和矛盾,去弥补统精神分析理论繁琐冗赘和缺少实证的劣势,去减少治疗师在专业学习和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最终呈现出了一部极为读者友好、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指导书籍。
凭借着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学、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培养方面的经验,两位作者将诸多如经典精神分析、客体关系、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人际心理学、核心冲突关系主题等的精神分析理论,加之认知行为疗法、叙事疗法、家庭治疗、精神科药物治疗等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并配以大量的实证研究方面的文献支持。
本书向初学者提供了抑郁、强迫、边缘、自恋、惊恐、创伤这六大类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理和精神问题的工作指南;为研究者们提供了极具启发性和强有力的参考文献索引;为精神科医生、家庭/伴侣治疗师、个体治疗师提供了互相理解与配合的框架。诚如认知行为疗法的创始人Beck所言:“终于,我们有了这本关于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扛鼎之作……在此,我向那些想要学习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最新知识的临床工作者们和学生们强烈地推荐本书。”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Richard F. Summers
医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教授、高级住院医师顾问、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副主任,美国精神医学协会董事会政治代表、精神科医生身心健康及职业耗竭工作组主席,费城精神分析中心教员。曾任美国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主任协会主席。
Jacques P. Barber
临床心理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名誉教授,Aldephi大学心理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曾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治疗研究中心副主任,纽约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美国心理治疗研究学会主席,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译者简介
邵啸
费城精神分析中心成人分析师候选人,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督导组在读,清华大学基础心理学硕士,纽约大学心理健康咨询硕士,现任职于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
目录 · · · · · ·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背景 第一章 动力取向心理治疗的意义何在? 第二章 实用主义动力取向心理治疗 第三章 其他的心理疗法 第二部分 开始治疗 第四章 治疗联盟 第五章 核心心理动力学问题(Ⅰ) 第六章 核心心理动力学问题(Ⅱ) 第七章 心理动力学概念化 第八章 界定焦点和确定目标 第三部分 中盘 第九章 叙述 第十章 改变 第十一章 心理治疗中的瞬间 第十二章 治疗师的力量品质,以及对于反移情的处理 第四部分 联合治疗 第十三章 精神科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 第十四章 来访者是家庭的一部分 第五部分 结束 第十五章 目标与终止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对于刚刚行的治疗师来说,跟来访者在现实中的接触往往会引发巨大的担忧和焦虑:如果在电梯里遇到了来访者该怎么办?如果在吃饭时见到了来访者该怎么办?如果春节长假孤身一人境外旅游,夜半三更遭遇劫匪,钱财尽失、饱受毒打、手机停机、信用卡透支、大雨瓢泼、饥寒交、大病将至、投宿方圆百里唯一家青年旅社,推门一看,猛然发现躺在下铺睡眼迷离、举头观望的二人间室友鬼使神差地恰恰就是目前正在接受自己治疗的来访者,然后别的房间全部客满,这可到底该怎么办啊! (查看原文) 傅博一 1赞 2020-08-21 16:48:35 —— 引自第111页 镜映、理想化、双生子是Koht提出的三种经典自恋性移情。其中的双生子移情( twinship transference)也叫另我移情( alter ego transference),指的是个体希望有人像他的双胞胎一样跟他相似,认可并拥有跟他一样的想法、感受、行为、观点等等,这样个体就会感觉到强大和乐观。或许有人会觉得镜映和双生子移情有些类似,但前者突出的是人懂自己,而后者是别人像自己。以上三种自恋移情对于个体在幼年的心理发展是必须且关键的,如果这三种对于自体客体的需求无法在幼年得到充分满足,则个体就会在成年后变得自恋,极度渴望从身边的关系中获得这些需求的满足。虽然即使是正常的个体也会在成年后始终有这些需求,但在需求的强度上远没有低自尊个体来得迫切和强烈。因此在跟低自尊来访者的工作中, Kohut认为,治疗师需要行使来访者在幼年时没有得到的自体客体功能,满足来访者对于镜映、理想化和双生子移情的需要。然而,在精神分析的理论界, Kohut和 Kernberg在对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解读和治疗技术上存在着对立,前者认为治疗师应重点保持母性姿态,即 maternal style,重在为来访者提供支持;而后者认为治疗师应更多保持在父性姿态上,即 ternal style,重在对来访者的防御进行释义。也有许多理论家认为 Kohut和 Kernberg所研究和关注的其实是自恋的两种亚型一一前者是更为空虚耗竭,且十分脆弱的“薄脸皮”自恋,即 hypervigilant subtype;而后者则是防御坚固,更为慢,更有特权感的“厚脸皮”自恋,即 oblivious subtype。本书的作者偏向且关注的是 Kohut的理论。一译者注 (查看原文) 傅博一 1赞 2020-09-02 14:17:25 —— 引自第192页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实用主义动力取向心理治疗"的人也喜欢 · · · · · ·
人格病理的精神动力性治疗:治疗自... 9.3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简明指南(第三... 9.1
心理治疗师的动机 9.1
101个心理治疗难题 8.9
团体心理治疗基础 8.6
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 9.2
系统治疗与咨询教科书 9.5
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8.8
跟大師莫雷諾上心理劇
支持性心理治疗导论 7.8
终于读完这本了!对于爱好逻辑与渴望有明确指导的咨询师,这本很友好。个案概念化的部分很有启发,且容易上手。看完后对于我的临床工作很有帮助。作者是CAPA的教员,邵啸的翻译也很有个人风格。
提出了6种核心动力问题,融合了一些认知疗法和叙事疗法。实操性强,适合新手,放下了很多传统动力学的条条框框,更符合咨询实际。不过如作者所说这是一个启发式的框架,单就这一本来实操总归是不够的。
研一的时候为了课程作业读的,云里雾里,印象最深的是现在的动力学相比传统精分的变化。这里面分的六种问题我感到很不好区分,我自己是分不出来
非常完整的一个动力学工作指南。建议阅读方式:先跳开理论背景,读一遍治疗流程,然后再慢慢梳理不同的核心概念化内容,阅读体验会很好。
个案概念化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运用有限数据发展顶层解释的过程。我们会持续对概念化的过程进行精练和提升。
镜映、理想化、双生子是Koht提出的三种经典自恋性移情。其中的双生子移情( twinship transference)也叫另我移情( alter ego transference),指的是个体希望有人像他的双胞胎一样跟他相似,认可并拥有跟他一样的想法、感受、行为、观点等等,这样个体就会感觉到强大和乐观。或许有人会觉得镜映和双生子移情有些类似,但前者突出的是人懂自己,而后者是别人像自己。以上三种自恋移情对于个体在幼年的心理发展是必须且关键的,...
对于刚刚行的治疗师来说,跟来访者在现实中的接触往往会引发巨大的担忧和焦虑:如果在电梯里遇到了来访者该怎么办?如果在吃饭时见到了来访者该怎么办?如果春节长假孤身一人境外旅游,夜半三更遭遇劫匪,钱财尽失、饱受毒打、手机停机、信用卡透支、大雨瓢泼、饥寒交、大病将至、投宿方圆百里唯一家青年旅社,推门一看,猛然发现躺在下铺睡眼迷离、举头观望的二人间室友鬼使神差地恰恰就是目前正在接受自己治疗的来访者,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