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封面

Hypnotic Realities

催眠实务:催眠诱导与间接暗示

作者: [美] Milton H. Erickson / [美] Ernest L. Rossi / [美] Sheila I. Rossi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品方: 万千心理 副标题: 艾瑞克森催眠教学实录I 原作名: Hypnotic Realities 译者: 于收 出版年: 2015-7-1 页数: 316 定价: 68 装帧: 平装 丛书: 艾瑞克森催眠教学实录 ISBN: 9787518403721

内容简介 · · · · · · 虽然已有相当多的文章介绍已故的艾瑞克森博士的工作,艾瑞克森编著的《艾瑞克森催眠教学实录(Ⅰ催眠实务催眠诱导与间接暗示)/大师经典系列》仍值得大力推荐。它不但提供读者一个了解艾瑞克森博士的机会,还可通过其教学实录的逐字记录,尽可能地亲近他,直接向他学习催眠知识。

作者简介 · · · · · · 目录 · · · · · · 推荐序——人生无处不催眠 译者序 序言 导言 本书的结构 第一章 对话式诱导:早年学习定势 第二章 经由重述要点进行间接诱导 第三章 握手诱导 第四章 相互催眠诱导 第五章 通过连接进行催眠学习 第六章 促进催眠学习 第七章 间接条件反射式闭眼诱导 第八章 无限的学习模式:一项两年的跟踪研究 第九章 总结 参考文献

丛书信息 · · · · · ·   艾瑞克森催眠教学实录(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体验催眠》《二月人:穿越式催眠治疗》《催眠疗法:探索性案例集锦》 。 喜欢读"催眠实务:催眠诱导与间接暗示"的人也喜欢 · · · · · ·

体验催眠 8.5

催眠天书1 5.8

催眠与抑郁症的治疗 9.0

艾瑞克森 8.7

跟大师学催眠 8.2

如何选择有效的心理疗法 (原书第4... 8.8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 9.6

聚焦: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8.9

俄狄浦斯情结新解 8.6

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 (第2版) 9.6

这本书特别特别好,很大一部分篇幅是埃里克森的催眠录音记录。大师感扑面而来。如果你想玩街头魔术/成为pua之王/或者自己动手建立一个小小的邪教,这本书可以传给你一甲子的功力!

相当棒!与无意识对话,需要“听不懂”的方式,所以意识才会觉得莫名其妙

学习催眠的终极之路!

顶级的书。

术语多,看起来费脑,是一本面向专业人士的书。作为非专业人士,了解到了不少关于催眠的正确定义和关于意识的说法,觉得很好^_^

解读大师的神奇之处

一直没有勇气打开这套大部头,最后还是读书会的激励下,让我不得不再次钻到艾瑞克森(老爷子)的世界里去。一个可以烧光脑细胞的世界,而且关键是意识和潜意识一起烧。

其实我一直都在好奇两个问题,老爷子这些要绕二三个弯才能解释或者理解的催眠语言是怎么一蹴而就的,难道不用打草稿吗?还有一个问题是老爷子那些效果一般或者反馈平平的个案是什么样的,那时他的语言是怎么样的?看过这么多艾瑞克森的弟子们写的书,却始终没有解答我的疑惑。只是对于他的伟大乃至于神奇有了更多更具体的认识。

而这套书貌似是大陆出版的最全面具体的艾瑞克森催眠,主要是因为有一半是老爷子用来教学的案例相应的逐字稿,还有老爷子自己的点评和分析,而不是仅从他的学生口中听到的一些崇敬和赞美之词。有点像艾瑞克森版的《论语》针对具体的教学个案进行逐句的师徒对话讨论。

可以说是对学老爷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窗口,而且从曾奇峰写序就能看出些端倪来。非常喜欢曾奇峰在序言中的一句话,“读艾瑞克森,实可以破我执、理论执、各种执。”或者也可以理解成我为什么如此喜欢催眠的原因,她让我破除了我执。

当然,如果真的要完全达到那个状态,我就是催眠大师了,或者按照书上的说法,“想成为擅长催眠治疗的治疗师,要训练自己观察在移情-反移情关系中“可用性”和“跟随”的心理动力。开放性和可能性越大,跟随和催眠性反应的能力就越大。”无论现在是什么状态,至少已经有了学习努力的方向。

这本书最精华的应该是最后一章总结了,甚至对于初学者来说,正确打开这本书的方式是先看最后一章,这样才能对前面的逐字稿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按照其总结,这本书一共四个内容:

1、治疗性催眠的本质

2、催眠诱导的临床途径

3、催眠暗示的形式

4、人类潜能的助长

其实这只能算是催眠导入的理论部分,所以这套书后面还有厚厚的两本书,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庞杂的理论框架。如果谁能看一遍就懂的话,那他一定是叫做米尔顿·艾瑞克森。而且就算看懂了,还有若干的需要练习,练习到你的潜意识已经可以自运行,或者像老爷子说的那样,“让你的无意识给你反馈正确的信息,可以让你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老爷子之所以能称为大师,甚至于几近被神格化的重要原因就是,“每个句子都有隐含式暗示,而且那些重要的信息就是通过这些隐含式暗示传递出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催眠大师,因为我们在沟通的时候时时刻刻在传递或者接受暗示,只是有时我们并不太清楚或者并不太主动。而真正的大师能够很好的利用这种天生的技能来主动催眠或者说帮助来访者疗愈。这就是学习大师最该学习的地方。

也可以参考书中说的疗愈思路,对于催眠治疗的实施就非常的有参考价值。“患者出现问题,是因为他们的意识程序化已经过于严重地限制了他们的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帮助他们突破他们意识意向的限制,释放他们的无意识潜能。”或者说催眠治疗就是“把个体从习得性限制中解放出来”。

就书中提到的间接催眠暗示两种最基本形式,“事实陈述”和“不做,不知道”。乃至于具体利用“早年学习定势”也好,“是定势”也罢,如果具体到术的层面就是在挖掘每个人都会有的一些定势,进而利用或者创造出新的定势,也可以说是催眠定势,最终让来访者在一个更强大的无意识氛围下自我的疗愈。

为什么看这书会烧脑,并不是说语言有多拗口,甚至说语言本身其实很简单。然而我们是在说的是催眠语言,或者说是暗示的语言。无论是什么暗示都是要有一个底层的结构,至少一个。如果只是作为来访者还好,让潜意识去理解就可以了,而作为催眠师要理解甚至于创造这种暗示的语言就要在脑子里精心设计,甚至于转好几个弯。“艾瑞克森思想的复杂性,并不是因为它的抽象性,而是因为他习惯于应用间接、问话、隐含式指令等方式,它们以某种被体验为非同寻常的可能不由自主(因而是催眠性的)的方式,频繁转换听众的联结过程。”

或者说就比如针对弱化意识心理定势的方法就有“不知道,不做”、失能、否定、可用于反转暗示的否定、疑问、矛盾、对立面并列等等。还有最经典的“双重解理式双重制约”,很有可能看到这个名字就已经奔溃了。一句话里面包含了二层的解理和二种制约,当然还要加上最基本的你想要传达的暗示。形象的说你要在脑子里转四个弯之后再说出来。就比如书中这个经典案例:

“你可以作为一个人醒来,

但你不必作为一个身体醒来。

当你的身体觉醒时,你可以醒来,但却对你的身体没有认知。”

或者邪恶的想,“双重制约最初被当作关于精神分裂症中沟通的本质和病因”,也许一个好的催眠师也要自我分裂一下,否则真hold不住这个思考的复杂度。

同时另一方面,老爷子的每个案例都有一个共性,他都在尽可能多的使用各种暗示技巧,也许都不用看对方的反应,都走一圈总有一个会有效果,这也算开放式暗示的一种远离。“无论他们做什么往往都会推动他们进入接下来的催眠性暗示情景中”。甚至于有时因此都“不用”去观察来访者。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如何导入催眠,并不是要按照什么流程去做,而只是要告诉来访者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催眠环境下。也许对方是想现在,也许是想等会,又或者意识可能有些抵触,但潜意识又在蠢蠢欲动,反正从你的身体的某个部位开始,也许是意识的选择,也许是身体的选择,总会进入一个催眠状态,你甚至感觉不到,或者你根本都不去感觉......

“握手诱导是艾瑞克森为开启催眠而发展出的最好最有效的程序之一。”当然这也是催眠师们最想熟练掌握的技术。也许是因为看上去比较酷,从一个常规社交行为演变为一种意识混乱的催眠诱导,会让催眠师的光环更加闪耀。不过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复合暗示,可以锻炼乃至验证催眠师的综合素质以及理论技巧的熟练程度。

如何做好一个催眠师,光会说当然不行,更要看你是怎么做,有时候不说话也是能催眠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来自于“混乱”。就像书里说的,混乱是所有有效诱导技术的基础,或者说就是让对方产生困惑,乃至于对方对于自己产生怀疑。而催眠师在做的就是“使用既有普遍意义又有非常特定个人意义的语言”去让混乱自然而然的产生。

而这时作为来访者,“他们的注意力此时在一种强烈探索中被导向了内部,想要寻找一个答案或一种可以让自己塌实的东西。这种内部定向和探索是’催眠’的基本特性。”

也许这就是催眠之所以看上去会很神奇的地方,并且也是许多催眠师们喜欢催眠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老爷子另外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摆脱催眠状态机械应答的概念,而把催眠定义为一种非常能动的自动发生的内部学习。”所有的奇思妙想都是基于这个概念,去发挥来访者潜意识的能动性,一切疗愈就这么自然的发动起来了。

“艾瑞克森最喜欢训练催眠被试的方法之一,是给新手机会去观察处于催眠中的富有经验的被试。”尤其是那段让一个已经进入负向幻觉的被试去催眠一个“阻抗性”的新手,尤为的精彩。也许这只有老爷子才能想的出来,或者才干的出来。

一从这些教学案例的仔细剖析中,你不难发现有许许多多小的技巧可以学习,或者说这就是老爷子实施混乱和重新建构的工具箱。一切都是为了执行催眠的一大目的,“患者带着某种心理定势来找你,他们期待你会习惯于那个定势。如果你让他们猛地感到惊奇,他们便会松动他们的心理定势,这样你便可以为他们构架另一种心理定势。”这种定势叫做,“催眠定势”。

对于阻抗的消除和卸载这是我最佩服老爷子的一点,通过允许、肯定、观察、运用甚至可以把阻抗利用起来。

或者按照老爷子自己的话来说是,“通过敏锐地感知他们的欲求和需要,“给他们以许可”去达成这些东西,他们进入强烈的聚焦于他们需要的内部专注(深度催眠)时期,从而达到他们的内心领悟。”

其实书中多处都在总结这种催眠治疗的思路,或者按照书中的命名这是微观心理动力。“‘当我们成功吸引了注意力,我们自动把注意焦点窄化到个体平常参考框架易被弱化的薄弱之处。此时,便会出现一种无意识层面的自动搜索,去寻找新的联结,能够通过无意识进程的累积效应,重新建构更牢固的参考框架。”

之所以会有这种思路乃至与研究方向,就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用词语和数字去表达每一件事情,这种理性方式适合于那些与智力有关的事情,但对人的整体功能来说是不适宜的。它使你变得刻板。它限制了你的意识认知。它封锁了无意识的感知和心理活动。使你不再相信你无意识的洞察力。”而且这种不适宜往往会造成自我成长的阻碍或者束缚。

当然很多阻碍其实我们并不能体会到,乃至与会用智力去寻求一个合理化解释进而接受。但如果真的要突破阻碍的话,也许还真的要用一些这种催眠,或者心理治疗的技巧。从这部分将,心理治疗师还是很有价值的。

只是被这种烧脑的催眠折腾可不是件很轻松的事。更有时你要全神贯注的说一些无聊的内容让来访者感到更无聊也是一件很虐的事情。当然也会有点乐趣,就比如,“传统精神分析的缺点之一便是:你只有一种视野,在患者左后’18英尺’。”这么会用类比、双关、隐喻的老爷子,说起笑话来也异常的可爱。还好现在的精分朋友们好像已经把这个缺点改进了。

在书的最后有一个最大的感悟,就是“艾瑞克森经常会提示或暗示他说什么并不重要。只有患者对他说什么的解释是重要的。”或者说传统催眠我们一直在努力和维持建立被试和催眠师的声音的联结,其实更重要的应该是被试的自我反应,催眠师说什么甚至不说话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所有催眠都是自我催眠,或者相对于平时的理性学习来说,催眠更是一种体验性学习,被试的内在发生了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

也许这也是老爷子说话经常停顿的原因,他的停顿是30秒以上不说任何话。甚至于每一句都要拆分若干个有自己意义的短语,短语之间还有短暂的中止。也许这时他在思考,但我自己知道至少目前来说这种停顿对于我来说是思绪奔腾的时刻,会消耗非常大。

进而对于催眠师的声音态度发生改变之后,才会有那独特的空间知觉联结技术。甚至于备受争议的声音轨迹,都是营造了一个被试体验催眠的一个氛围,让其更容易放松左脑进入一个催眠的世界。

看完这本书后,对于之前的两个疑问也有了新的认识。就比如老爷子是否打了草稿?人家吹牛不打草稿才够牛,看来要练成催眠不打草稿随随便便口吐“双重解理式双重制约”,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催眠大师。其实所谓艾瑞克森的语言或者他的风格是经过几十年的磨练,甚至还有很多他自身生理方面带来的“资源”,所谓一蹴而就也是要日积月累的。或者说老爷子也是从一个出色的传统催眠师一路走来的。

还有就是相信老爷子肯定会有没有什么反馈的案例,而且那是他也是在做同样的催眠。看到书里有一个过了2年才突然顿悟的案例,让我相信这一切都是我们在自我疗愈,催眠只是在种下一个个种子,催眠的过程不求开花结果,只是找寻合适的方式让来访者打开心扉能帮他把种子种下去。

当然我还是会继续好奇,艾瑞克森不做催眠的时候是怎么说话的。现在不要说是看这些逐字稿,连看到艾瑞克森这四个字我就已经恍惚了。反正意识已经混乱且过载了,不知道我的潜意识兄弟还好不。

当然光看书是远远不够的,光说也是远远不行的,我们还是多来握握手吧......

即刻催眠

作为一个普通的心理学爱好者无意间购买了这本《催眠实务》。本书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呈现了艾瑞克森的催眠理念和“途径”。本书久章通过每节划分要点,每个要点在开始会以总结和概括性的专业叙述方式说明要义,再以实际典型案例加以诠释。这使得读者以实际案例作为基底更好的理解艾瑞克森的理念、“手段”、探索和研究。

一 、对于催眠的理解

在本书推荐序中有一段话让我更好的理解了何谓“催眠”——催眠,英文为hypnosis,源自希腊语睡神Hypnos。这个名字是一个误导,混淆了催眠与睡眠的边界,使催眠变成了“通向睡眠的过程”。中文的“催眠”,更有“促使”、“命令”进入睡眠的味道,离其本义也更加远了。催眠本意是“单一意念”,英文mono-ideoism,意思是意念高度关注到某一点,有点类似中国成语“全神贯注”。

可能由于翻译含义的偏差,和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催眠对我们普通人而言有种距离感,高深莫测,也会觉得难以接触。但实际上催眠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随时随刻都有可能在发生。

二、催眠的应用

除了极具表演性质的催眠表演,在治疗中催眠不仅可以通过某些沟通策略,唤起调动和转移患者在某些方面的连接过程和心智能力,从而达成某些治疗目标。

也可以提升自我的沟通能力,在平常意识状态下实施间接暗示,从而达成更好的各类关系,当然不同的暗示会营造出积极或是消极的效果。这需要我们通过日常一些训练从而更好的掌握其“使用方法”和“使用途径”。

三、催眠实务

这里提到的都是书中的一小部分在我阅读中可以理解到且记忆较为深刻的知识,多为浅薄的个人理解。

治疗师通过弱化意识定式,解离平常清醒状态与催眠状态,以此帮助患者学习体验催眠。

除了动作和身体的一些诱导,给患者以催眠的准备,还有很多静心设计的语言,配合叙述诱导的各类方式,从而达成催眠的效果。其中“不合理推论双重制约”虽然叙述篇幅很短,但是我觉得在实际生活很适合应用,书中举例对不想上床睡觉的孩子可说“你更愿意八点还是八点一刻睡觉?”,如果有更进一步的困难艾瑞克森会使用某种不合逻辑且令人信服的双重制约,例如“你想睡前洗个澡,还是更想把睡衣穿在浴室里!”,在不合逻辑却有关联性的制约中,一个人在尽管理解它是可能的并配以令人信服的表达方式,人便会附和。

暗示常在诱导方法所营造的震惊和惊奇作用下通过“混乱—重新建构”的基本方法生效。这既用于诱导催眠也用于助长暗示的接受性。

肢体动作的诱导以及声音的控制。这两个方面是我在阅读中感触颇深的地方。握手诱导是艾瑞克森为开启催眠而发展的最好最有效的程序之一,当然被试者愿意被接近还有合适的机会都是先决条件。声音的控制,在书中的案例中,艾瑞克森通过拉远与被试者的距离从而营造忽近忽远的迷幻状态,以及关键语句、词语的停顿使被试者从而更好激发被试的心理机制以及催眠体验。

书中的处处都为要点,这是一本纯干货的催眠奥义。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催眠的强大也感受到了艾瑞克森喜欢强调的重点,“催眠暗示可以诱发和利用早已存在于患者身上的潜能,而不是强加一些完全外来的东西。”。最后我想再次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片读书笔记——“有效的催眠治疗师会学着使用言语、语调、手势以及其他东西引发患者自己的心理机制和反应过程”。“技法”固然重要,但是对于专业领域的不断探索与坚持,使我更加感受到了这位“现代催眠之父”的光芒与魅力。

“不做”是大多数催眠体验的先决条件:放松到一定程度,放弃控制和自我指导的习惯模式。 “不知道”:不需要知道什么,也无须做任何事情,无意识(潜意识)会自行全权处理。尽管意识心理不知道,但无意识(潜意识)、身体从头到尾都知道。 我的理解:全然地放松,放下头脑,止息思维。

《催眠实务:催眠诱导与间接暗示》是一本由美国著名的催眠治疗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Milton H. Erickson)和他的合作者罗西(Ernest L. Rossi)和罗西夫人(Sheila I. Rossi)共同撰写的书籍,该书是埃里克森催眠治疗的经典之作,也是催眠学习的必读书目¹²³。该书通过对埃里克森与来访者的催眠对话的逐字记录和分析,展示了他的催眠诱导和间接暗示的具体方法,以及如何启动诱发对方的无意识层面搜索。

催眠的目标就是放松患者这些平常参考框架的习得性限制,以允许他们未曾意识到的储量巨大的潜能运转。摆脱了意识的常见定势、偏见和压抑,学习就可以在自动的或依惯例所称的无意识的层面上进行。 催眠就是这样一个能动的无意识学习过程,这与催眠原初的概念有所不同。原来认为催眠是一种被动的、退行的状态,把被试者当作施术者控制下的机器人。 存在于平时正常认知中的这种表面的意识连续性,实际上是一种前提有问题的错觉,它...

意识的常见偏见和干扰被减到最低,所以新的学习可以最有效地发生。 这个观点完全符合公认的一般意义上的创造性过程。意识被认为只是一个接收站,用来接收实际发生在无意识层面的创造性过程的新组合。 现代人有种令人遗憾的意识的傲慢,他们相信心理方面所有事情都可在意识和自愿层面得以完成。这种有种的努力时常妨碍自然治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