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封面

Emotion-focused Therapy for Depression

情绪聚焦疗法治疗抑郁症

Emotion-focused Therapy for Depression

作者: Greenberg, Leslie S./ Watson, Jeanne C. 出版社: Amer Psychological Assn 出版年: 2005-7 页数: 344 定价: $ 56.44 装帧: HRD ISBN: 9781591472803

内容简介 · · · · · · A practical manual for the emotion-focused treatment (EFT) of depression. With originality and thoroughness,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nature of depression and its treatment, examine the role of emotion, present a schematic model of depression and an overview of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suggest who might benefit. Includes valuable case examples of the moment by moment process demonstrating how to leverage emotional awareness and thus bring about change.

憂鬱症的情緒取向治療

作者: Leslie S. Greenberg萊斯利.葛林堡 / Jeanne C. Watson珍妮.瓦特森 出版社: 張老師文化 原作名: Emotion-Focused Therapy for Depression 译者: 常以方 出版年: 2011-5 页数: 424 装帧: 平装 ISBN: 9789576937682

内容简介 · · · · · · 針對憂鬱症患者的研究發現,他們對於早期經驗存有高比例的負向情緒記憶;換言之,喚起未獲解決的情緒及情緒記憶是引發憂鬱症的重要因子。情緒取向治療(EFT)是業經實證研究證明為極有療效的介入方式,主要著重在運用新方式處理案主的情緒經驗,以協助憂鬱症患者釐清感受,調節其情緒功能,將早先植基於未觸及的情緒之自我組織,轉化為更具韌性(復原力)的自我組成系統。

本書介紹的是專業的治療理論與實務,除了對此治療取向的理論基礎做精闢的解說,並呈現精采的實務示範。然而最讓我感動的,其實是作者充分展現對當事人用心理解,與當事人情緒同步、同理,以及真摯關懷的人本精神。對從事助人專業工作的相關人員最為適用,且不論助人者原本使用什麼治療取向,因在心理治療工作領域中,情緒都是不可忽略的重大影響因子,增加對情緒的理解與處遇方法,必能大大強化個人的治療功力。此外,我相信對憂鬱症和相關病症患者及他們的家屬朋友,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作者简介 · · · · · · 萊斯利.葛林堡(Leslie S. Greenberg)

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的心理系教授,他主導的約克大學臨床心理治療研究,是處理情緒議題及EFT發展的領導權威機構。他也撰寫了多本有關個人與伴侶EFT的重要教科書。為表彰他對心理學的貢獻,二○○七年他獲得加拿大心理學學會頒發的傑出貢獻獎。

珍妮.瓦特森(Jeanne C. Watson)

多倫多大學教育研究學院成人教育、社區發展、諮商心理學系副教授,也是多本書籍的合著者。

目录 · · · · · · 導 讀 情緒取向治療──應用於憂鬱症 曹中瑋人類情緒的功能與運作概況/葛林堡的情緒理論/情緒的自我負責/情緒取向治療理論的治療脈絡 第 1 章 序論:憂鬱症的本質、經驗及其治療 憂鬱症的本質/為何採用情緒取向來治療憂鬱症?/本書內涵 第 2 章 情緒在人類功能運作與憂鬱症中的角色 情緒神經科學與憂鬱症/情緒取向治療與情感神經科學/憂鬱症中情緒失能的現象 第 3 章 辯證建構主義觀點的憂鬱症 辯證建構主義模式:生物學與文化的整合/自我的建構/憂鬱症的情緒取向治療理論 第 4 章 處理憂鬱症情緒的原則 第 5 章 情緒評估的原則/測量晤談中有效及無效的情緒經驗/憂鬱症的情緒取向治療原則/聚焦和調節情緒的時機 第 6 章 情緒取向治療的處遇歷程 情緒取向治療憂鬱症的工作階段 第 7 章 治療關係 治療師對同盟關係的貢獻/案主對同盟關係的貢獻/關係修復 第 8 章 憂鬱症的個案概念化 第 9 章 發展一個焦點/案例 第 10 章 關係、覺察與協同合作 建立一個連結關係/促進覺察/建立合作關係 第 11 章 增進覺察的方法 辨識情緒開關/提升對感受的覺察/處理干擾的歷程/接納感受/案例:寶拉 第 12 章 情緒的喚起與覺醒 情緒覺醒的功能/獨特的介入/喚起特定的情緒 第 13 章 情緒的喚起:雙椅對話與無望感 針對自我批評與無望感的雙椅對話技巧/喚起崩潰無望的自我組織/在成長的邊緣地帶工作/在強化自我時沿著感覺接近需求/消除核心的無望感/適應的無助感 第 14 章 喚起受阻的情緒:雙椅對話的扮演與未竟事務的對話 運用雙椅對話演出情緒的自我干擾/處理未竟事務的空椅對話技巧/一段治療中期的對話 第 15 章 轉化:其他選擇的建構 促進通往新情緒的管道/以情緒改變情緒/促進治療性的關係與工作/悲傷和痛苦的完成與釋放/改變信念/處理僵局/促進轉化的家庭作業 第 16 章 反思與新意義的創造 反思的歷程/對經驗呈現的反思/反思有助於表述/運用雙椅作業促進省思/促進空椅作業中的反思/促進系統喚起式表露中的反思/社會脈絡、價值與目標的評估/解構世界觀/促進反思時的困難 後 記 參考文獻

十年前就出版的书,现在读起来仍让我觉得非常挫败呀。有种,近两年的心理咨询学习都是在摸门把手,从未踏入门内一窥究竟的感觉。 原来,情绪下面还可以再分类,生气还可以分:愤怒与挫折,界限的侵犯,害怕生气,职责型生气。 原来,情绪对应的身体体验也是很不一样的:健康且未受约束的悲伤,始于胸部与头部一股向上涌现想要哭泣与抽泣的压迫感,这股压迫感会很自然地哭出来,通常伴随着身体的前倾和来回摇晃,通常哭泣时会手遮住脸。 不说了,太细致了。。。境界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