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Becoming a Therapist
作者: Suzanne Bender / Edward Messner 出版社: The Guilford Press 副标题: What Do I Say, and Why? (2nd Edition) 出版年: 2022-5-25 页数: 472 ISBN: 9781462549467
Becoming a Therapist Becoming a Therapist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Bender, Suzanne/ Messner, Edward 出版社: Guilford Pubn 副标题: What Do I Say and Why? 页数: 332 定价: 271.00 元 装帧: Pap ISBN: 9781572309432
作者简介 · · · · · · 苏珊·班德(Suzanne L. Bender),医学博士,马萨诸塞州立医院(MGH)精神科医生,专攻儿童与青少年精神障碍。班德博士同时还是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临床指导教师。她自位于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医学学位,在MGH完成精神科住院医生培训并从事儿童精神病治疗, 1998年曾获得MGH精神科的“心理动力学写作奖”。
爱德华·麦斯纳(Edward Messner),医学博士,MGH资深精神科医生,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临床副教授。麦斯纳博士毕业于哈佛医学院,在旧金山完成实习,其后在美国空军学校(USAD)学习航空医学。作为韩国空军的普外科顾问,他被授予“USAF突出成就奖”。 退役后,麦斯纳博士接受了精神科培训,先后在波士顿退役军人疗养院任精神科住院医生两年,在波士顿Thom诊所从事儿童精神病学治疗1年,在MGH进行精神科临床研究两年。同时,他在波士顿精神分析研究所接受培训,获得精神分析师执业资格。在MGH精神科(该科室连续七年名列美国同行业第一)工作期间,麦斯纳博士曾六次荣获“年度最佳教师”称号。 内容简介 · · · · · · Revised and expanded for the digital age, this trusted guidebook and text helps novice psychotherapists of any orientation bridge the gap between coursework and clinical practice. It offers a window into what works and what doesn't work in interactions with patients, the ins and outs of th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and how to manage common clinical dilemmas. Featuring rich case examples, the book speaks directly to the questions, concerns, and insecurities of novice clinicians. Reproducible forms to aid in treatment planning can be downloaded and printed in a convenient 8 1/2" x 11" size.
New to This Edition
*Reflects two decade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s--covers how to develop email and texting policies, navigate social media, use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and optimize teletherapy.
*New chapters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on managing the impact of therapist life events (pregnancy and parental leave, vacations, medical issues).
*Instructive discussion of systemic racism, cultural humility, and implicit bias.
*Significantly revised chapter on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with a focus on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techniques.
*Reproducible/downloadable Therapist Tools.
See also other essential resources for new clinicians--The Mental Health Clinician's Workbook, by James Morrison, which takes a learn-by-doing approach to building diagnostic skills, and The Therapist's Journey, by Robert Taibbi, which offers guidance for navig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oundaries, self-care, and more.
作者简介 · · · · · · Suzanne Bender, MD, is a Staff Psychiatrist in the Division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t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MGH) and Assistant Professor in Psychiatry, part-time, at Harvard Medical School. With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GI) and Nutrition Department at MGH for Children (MGHfC), she is the Co-Director of the MGHfC Pediatric GI Psychiatry program. Dr. Bender teaches a weekly year-long course o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in the MGH/McLea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Fellowship Program. She has received five departmental teaching awards and three departmental mentoring awards from the graduating classes of the Child Psychiatry Fellowship. Dr. Bender has a private practice in Newton, Massachusetts, specializing in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pharmacology with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Edward Messner, MD, until his death in 2006, was a Senior Psychiatrist at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MGH) and Associate Clinical Professor of Psychiatry at Harvard Medical School. Dr. Messner trained as a psychiatrist at the Boston VA Hospital, at Boston’s Thom Clinic, and at MGH. He also graduated from the Boston Psychoanalytic Institute as a certified psychoanalyst. Dr. Messner received the Teacher of the Year award from the MGH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eight times. To honor him and his qualities of “kindness, compassion, understanding, insightfulness, humility, and selflessness in his daily work with patients and as an untiring teacher and supervisor of residents,” the MGH/McLean Adult Psychiatry Residency created the Edward Messner Faculty and Resident Awards in 2008. These awards annually recognize outstanding and committed teaching in Adult Psychiatry by both a faculty member and a graduating resident.
心理治疗师的问答艺术
作者: [美] 苏珊·班德 / [美] 爱德华·麦斯纳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品方: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原作名: becoming a Therapist:What Do I Say,and Why? 译者: 钟慧 等 出版年: 2008-4 页数: 308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心理学会推荐图书 ISBN: 9787506287531
内容简介 · · · · · · 《心理治疗师的问答艺术》巧妙地将心理学知识融入治疗实例,根据心理治疗师的咨询实践模拟各种情形的对话场景。"语言艺术"于一体,引导心理治疗师在访谈中说什么、为何说、如何说;内容覆盖从预约来访者到治疗终止的心理治疗全过程。
作者简介 · · · · · · 苏珊·班德(Suzanne L. Bender),医学博士,马萨诸塞州立医院(MGH)精神科医生,专攻儿童与青少年精神障碍。班德博士同时还是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临床指导教师。她自位于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医学学位,在MGH完成精神科住院医生培训并从事儿童精神病治疗, 1998年曾获得MGH精神科的“心理动力学写作奖”。
爱德华·麦斯纳(Edward Messner),医学博士,MGH资深精神科医生,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临床副教授。麦斯纳博士毕业于哈佛医学院,在旧金山完成实习,其后在美国空军学校(USAD)学习航空医学。作为韩国空军的普外科顾问,他被授予“USAF突出成就奖”。 退役后,麦斯纳博士接受了精神科培训,先后在波士顿退役军人疗养院任精神科住院医生两年,在波士顿Thom诊所从事儿童精神病学治疗1年,在MGH进行精神科临床研究两年。同时,他在波士顿精神分析研究所接受培训,获得精神分析师执业资格。在MGH精神科(该科室连续七年名列美国同行业第一)工作期间,麦斯纳博士曾六次荣获“年度最佳教师”称号。
目录 · · · · · · 推荐序9 译者序ll 序13 绪沦17 第1部分咨询l 第l章初次接触3 第2章初次见面13 第3章创建治疗联盟评估自杀风险2l 第4章巩同治疗联盟询问心身病史35 第5章采集心理社会发展史筛查常见心理障碍65 第6章制定治疗方案87 第1l部分设置及相关要素101 第7章设置103 第8章定价与收费107 第9章电话呼叫——从退行性依赖到紧急求助13l 第10章爽约、迟到与延时151 第ll章保密原则与保密界限171 第Ⅲ部分化学物质189 第12章物质滥用191 第13章心理与药物联合治疗209 第1V部分治疗困境225 第14章僵局的处理227 第15章共情缺失251 第16章移情与反移情269 第17章治疗终止283 跋301 专业词汇表303
长时间的情绪不好确实挺烦人的 长期忍受痛苦,确实不堪重负,问题悬而不决,也确实很难忍受。但是只有了解事实,我们才有可能找到更具适应性的选择。 恕我冒昧,我想知道,为什么说那是你有生以来最痛苦的日子? 来访初次访谈时沉默不语: 也许这是一个令人相当痛苦、而且又很复杂的问题,所以,你不知从何谈起。 你觉得接下来40分钟的咨询里,谈什么能对你有帮助? 对于思维混乱或不习惯自由交谈的患者,治疗师必须知道如何采用结构式访谈。 初次访谈自杀风险评估: 可以说得具体一点吗? 听起来,你很忧伤,很痛苦。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呀?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你持续忧伤了6个月,由此可见,查理对你来说真的很重要。可以详细谈谈你们之间的交往与分手吗? 听起来很残酷。当这段关系突然中断时,你一定感到很痛苦。听上去失恋让你感到自己是个失败者?可以解释一下吗? 你觉得,这都是你的错? 听起来,你似乎非常痛苦。有时,当一个人感到极度无望时,也许会想到死,甚至希望自己已经死了。你有过这种想法吗? 有没有闪过这样的念头? 解释自己提问原因:我之所以询问家族史,是因为这有助于了解你目前的情绪与家族背景有无联系,因为抑郁的易感性可能会代代相传。 可以告诉我,你担心什么吗? 离访谈结束还有几分钟,我想知道你对此次访谈有何感受?与我谈论这些问题,感觉怎么样? 你感到不安吗? 既然感到不安,不会就此不来了吧? 很高兴你能与我交谈。 与查理分手,显然令你非常痛苦。可以具体说说,你怎么“心乱如麻”吗? 你这样不是太苛责自己了吗? 当你为查理而感到难过时,你如何减轻自己的痛苦? 你感到泄气吗?为了让自己好起来而那么努力,却一点而也不管用,仍感到那么难过? 你想尽快好起来,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我之所以要了解你的医疗史,是因为某些医疗状况会加重情感痛苦,并影响康复。 失恋对你的学习有何影响,尽管情绪那么糟糕,你还是能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1部分咨询l
心理治疗有何功用?简言之,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创伤、危机、丧失以及成长问题。他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从而摒弃无效的应对方式,还可以帮助人们发掘潜在的天赋、才能以及优势,从而有可能展露他们的亮点。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关系本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成熟而共情的人际互动模式,亦可促成面对困境时的解决技巧。总之,心理治疗可以为个人成长清楚阻碍,从而帮助患者发现内心的错综与深邃,以及人性的光辉与价值。 。。。。。。 当患者能理解潜意识动机所蕴涵的思想与情感,并理解二者间的关系时,其情感的成长与改变才可能接踵而至。倘若只理解思想而缺乏对相伴情感的理解,或体验到悲伤、愤怒却不知晓始作俑者,均不具有治疗性。只有同时了解冲突所蕴涵的情感与思想,情绪障碍才能出现实质性好转,患者才有可能改变行为模式。否则,其适应不良性行为似乎理所当然,无需改变。随治疗进行,患者可以选择更适合的方式,但在个人发展方面却始终需要额外的帮助。任何治疗策略均源于对患者问题的认识。我们认为,患者的许多内心冲突、恐惧及动机均为无意识的。而且,患者早年经历对目前问题具有重大影响。事实上,借助心理动力学理论来理解患者的问题,这种方式可为任何疗法所借鉴,尤其对叛逆或自虐行为。 (查看原文)
丛书信息 · · · · · · 中国心理学会推荐图书(共39册), 这套丛书还有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应用》《心理学专业SPSS14.0步步通》《爱的序位》《心理学改变生活》《爱情心理学》 等 。 喜欢读"心理治疗师的问答艺术"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1.99元
意志力 15.60元
公正 7.99元 喜欢读"心理治疗师的问答艺术"的人也喜欢 · · · · · ·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简明指南 8.8
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 (第2版) 9.6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 9.1
团体心理治疗 9.5
助人技术 9.5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 (第四版) 9.5
人际心理治疗理论与实务 8.0
日益亲近 8.7
短程动力取向心理治疗实践指南 9.0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万千心理) 9.5
语言就是有着这样的能力,一言可以帮人,一言可以杀人 打开社会新闻,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某某地又有人自杀了,某某人又想不开了这样的新闻。
当然也有某些厉害的谈判专家,几句话就把濒死的自杀者救回的新闻,也有让人痛心的怂恿自杀的事件发生。2021年10 月 14 日晚上,某音上一名拥有 75 万粉丝的网红“罗小猫猫子”在直播间网友的起哄下喝下农药死亡,成了热点事件。我们为之惋惜的同时,是否也会反思一下我们自己在很多场合下说话的方式,是否有问题呢?是否我们会成为那个看到别人跳楼,还喊着快点跳的那个人呢?
语言就是有着这样的能力,一言可以帮人,一言可以杀人。
有一种人就是依靠语言来帮助别人的,他们的语言能力、他们的沟通技巧,他们的问答艺术也就更为重要,他们就是心理治疗师
对于我们普通人,在最普通的情况下,语言都有可能造成隔阂。简单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造成的歧义就极大,这常常是夫妻吵架的根源。
对于心理治疗师,那就更是要万分小心了,因为心理治疗师所面对的是有心理情节未打开的来访者,他们本身很多就极具敏感性,一言不合就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心理咨询中的二次伤害也逐渐被认识到并极力避免。
关于心理治疗中的语言使用技巧,美国神经科医生、医学博士苏珊·班德和爱德华·麦斯纳联合创作了这样一本书《心理治疗师的问答艺术》,就是试图给心理治疗师所面对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现实场景以全面的问答技巧总结,帮助心理治疗师应对更加复杂的场景。
这是一本心理治疗师的必读书,作者们用大量案例来分析治疗过程中碰到的可能情况,分析这种情况下问答艺术的得失。作者的这些案例在问答艺术中有好有差,有些值得借鉴并应用于现实场景,也有些需要极力避免,不要在今后的场景下出现。
比如在碰到一个有杀人、自杀倾向的案例时,作者表现的极为紧张,直接暂停了现有治疗,把来访者送去了急诊室检查,完全没有仔细评估这种可能性是否真实存在。这就是一个失败的问答案例,这样的一次结束治疗,必然给来访者和治疗师之间树立一道巨大的信任鸿沟,后面的很多治疗都无法进行下去了。
如果治疗师换一种方式,结果是否就完全不一样了呢?
这些问答艺术是否只需要心理咨询师来阅读并学习呢?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是我们自己的治疗师吗?这本书虽然写的是心理治疗场景下的问答艺术,但我们每个人都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问答,而这些问答和心理治疗的场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阅读这本《心理治疗师的问答艺术》给我们以更积极、更合适的对话方式,让我们更好面对我们生活中的所有场景。
该笔记根据实操性和原书有部分不同。
*该书中治疗师的立场偏权威性,因为是医院系统下的治疗。
初次接触 无论是电话还是线上聊天工具,初次接触时表明自己身份(通常可以直接提供个人主页信息),简述费用,付费方式,及咨询的基本流程和设置。提供可供选择的明确的咨询时间段。如果顺利的话,能确定第一次访谈日期。
要求填写同意书,基本情况表,也可以加上相关量表。
初次见面 万能开头“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来这儿?”“你希望怎么样开始?”
创建联盟/评估风险 前4次左右评估阶段,尽量兼顾采集信息和建立咨询联盟。
采集信息:“可以说得具体点儿么?”
建立关系:“我们”“我们的”
发现来访有自伤倾向,就必须评估自杀风险。
巩固治疗联盟/询问心身病史 “对第一次的访谈有什么想法?感觉如何?”
了解来访目前症状,收集个人与家族精神病史(包括其他病史:用药,手术外伤,物质滥用等)
收费 收费带来的现实感——付费关系,咨询关系,客观需要付出的心理感受;免费咨询会让双方缺少缺少相应的动力。
收费提高时:1提前几周至几月告诉来访2下一次提高费用前,告知来访标准提高了3做出涨价决定后,仍能公开的与来访谈论费用问题
紧急求助 不承诺能够立即回电,但保证尽快。让来访明白,如果等不到回电,必须去最近的急救室接受紧急干预。让来访承担起应对危机的责任。
“我认为,你此时的首要任务就是照顾好自己。平时,当你心情烦躁时,怎么才能很快平静下来呢?”
照顾来访的情绪,鼓励来访构建一些自我安慰的方法,把材料留到下次咨询时谈。危机情况,了解来访具体的自杀意念,意图和计划,对风险评估。
爽约迟到与延时 “看得出,这是一个很xx的话题。今天的咨询已经接近尾声,但希望之后能继续谈论这个话题。”
探索迟到和爽约不能急于求成,等待来访对时间,约会或者别人迟到发表评论时,“我注意到,你有几次迟到了xx,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你难以准时到达呢?”
“也许,我想,当你难以直接向我表达某些感情时,你会难以准时到达。”
物质滥用 客观看待,把酒精当成一个问题来讨论,尽量对事不对人。
“血液中酒精浓度增加是,也许会令人感到放松,但时间长了,甚至数天之火,酒精中的化学成分却可以催生抑郁,”,batter than“你喝酒时,你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就会增加,而那会加重你的抑郁。”
集中了解诱发物质滥用的事件,如果物质滥用对该事件有获益,那就很棘手。(比如喝酒增进同事关系)
tips:如果一个人思想上以吸毒为耻,心理上躯体上又嗜毒成瘾,那就很可能出现欺诈行为。有必要询问来访是否有过违法行为。
药物治疗 将病症和人本身的特质分离开来,减轻病耻感,使之愿意服药。当然另一些时候,有些来访过度依赖药物,那就需要使其重视自身为心理疾病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是两个端点。
药物治疗后,咨询师可能会将以后出现的症状归于计量不当或副作用。需要仔细区别植物神经症状和生活应激产生的困扰。
tips:鉴于国内心理咨询的尴尬位置,一般要求比较严重的来访坚持吃药,不然不予继续。这个风险不是一般的大,不像美帝的therapist,有处方权,控制权在自己手里。
僵局的处理 让来访有10-15分钟热身时间,不需要在每节一开始就确定谈话方向。
邀请联想:“可以具体谈一谈,你想象xxx的话会什么样的吗?”“如果可以重来,xx会怎么样?”
询问感受:“如果xx,你会是什么感觉?”“谈论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感受?”即使在澄清前,也要尽量先询问对方的理解和感受。
谈意象,梦,阻抗会较少。
适度总结:某个小节讲的几件事情之间的联系,开放式的抛给来访。“今天聊的这几件事,你认为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共情缺失 当注意到自己缺乏共情使来访不舒服时,诚恳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承认错误。
“首先,很高兴你能这样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你的感受,xxx,可能曲解了你的意思。尽管我并不是故意的,可确实伤害了你。事实上,我那样说就等于忽视了你为解决问题付出的努力。”
“我想,这会不会影响你对我的信任呢?”
“上一节,我的反应显得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之所以会说那些话,是因为我注意力不够集中。”
不需要与来访讨论“我”的具体反应,即反移情的具体内容,因为它们并不具有治疗意义。这些应该和咨询师自己的体验师聊。
“如果今后我再对你产生误解,请你一定要像这次一样及时告诉我。”
移情与反移情 “接下来我这么说,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要是对了,请你告诉我。”
“我希望,今后我们能继续讨论你的xx。你一定也已经发现,这种坦诚的讨论会使我们双方都获益匪浅。”
记 初略记了一些重点,实操时经常脑子转不过来。一边需要倾听来访说的内容,并理解他潜在的意思,一边要预估谈话方向,组织合适的措辞去回应。
看起来so easy的这些“废话”,timeing太重要,实际上讲好它们很难。
新手心理咨询师的“言谈举止”问答艺术
对于新手治疗师而言,无论培训中,掌握了多么扎实的理论和技术,刚开始接手来访者,都不免会面对很多不知所措的局面。
比如,初次面对来访者的内心紧张、约时间对来访者的迁就、不知道怎么促进治疗联盟的建立、怎样恰当询问来访者的心身病史…………
本书的作者之一苏珊·班德,开始写作本书时,正处于新手咨询师阶段。
这本书是苏珊和她的督导师,合著而来。
可谓是,新手咨询师的成长手册。
正如圈内知名大佬——李鸣老师在推荐序中所言,本书是帮助新手心理咨询师,学习在治疗过程中“具有治疗意义的言谈举止”。
“为初学者写一本书,揭示如何开展心理治疗。”也正是作者写作本书的原因。
“初次面对患者,我总是不够自信,底气不足。”
第一次面对自己的职业身份,内心不可避免,都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准备充足。
自我怀疑,底气不足。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师,律师亦是如此。
与来访者谈钱,是很多新手咨询师的困惑点。
“与患者讨论费用问题,我却不免有点怯场,感觉像是以情感交易谋取私利。”
作者在书中有一章节的内容,讨论关于收费的问题。
面对来访者的迟到,新手咨询师可能都会抓住机会,和来访者充分探讨。
正如作者在书中写道的,“初出茅庐时,我会急不可待的在访谈一开始询问迟到的原因,试图猎取有用信息。”
然而几乎大部分这样的讨论,可能沦为无效。“由于时机不对,这种讨论几乎都会无果而终。”
虽然,反复迟到一定具有心理学意义,然而耐心等待合适讨论时机,无疑更为重要。
国内的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对于心身病史筛查、心理障碍筛查、物质滥用筛查、精神科药物治疗,普遍着力不多,书中对这部分有四个章节的探讨。
由于作者是具有精神科医生背景的治疗师,对于新手咨询师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
比如CAGE问卷,通过四个问题的询问,就可以简单判断来访者是否有物质滥用。即使患者多数对此类问题,采取隐瞒,这个问卷的判断也是高度有效的。
(1)你曾试过减少酒精用量吗?
(2)曾有人对你饮酒大为恼火吗?
(3)你曾对干涉你喝酒的人发过火吗?
(4)你曾对喝酒心存内疚吗?
如果有一个回答是肯定的,酒精滥用几率大于80%,如果肯定回答有3个,酗酒几率接近100%
比如,作者提到,对于药物治疗的过分回避,是不明智的。恰当的药物治疗,可以使患者迅速减轻症状,并促进心理治疗。
一旦一个人黄赌毒上瘾,撒谎、欺诈,几乎就是必然。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社会氛围以黄赌毒为耻,上瘾者的行为总是隐蔽进行。身体上的上瘾,思想上又为周围人所不能接受。这时候撒谎几乎就是必然。
在本书的第四部分,作者用四章篇幅,探讨了治疗中的困境与僵局。同时也用了一章的篇幅,探讨如何与来访者结束治疗。
本书的内容,对于新手心理咨询师,可以说是非常具有指导和学习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东鱼西鱼,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东鱼西鱼的心理岛(ID:xinlizixun9),我们是三个心理咨询师朋友的小组,记录对于心理学的学习和思考,如果能对你有一点点帮助和启发,我们不胜荣幸。 © 本文版权归作者 东鱼西鱼心理岛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有用 2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2 0回应收起 杰克之路 2023-01-05 18:43:54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2版 很好的一本书
市场上以对话为主的心理咨询基础技术书籍不少,但《心理治疗师的问答艺术》这本书仍然让人眼前一亮。
《心理治疗师的问答艺术》是一本心理咨询入门书籍,这本书旨在针对新手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如何与来访者对话而展开。
之所以说这本书很好,理由如下:
首先,这本书基本上以一个完整的案例展开。在书中,作者假设了一个新手心理咨询师和一位年轻的女性来访者,从初次联系一直到咨询结束,在其中来访者各个阶段碰到的问题,咨询师应该如何应对,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现给读者。比如,如何创建治疗联盟,如何进行评估,如何制定治疗方案,咨询设置中的要素怎么和来访者进行讨论(包括定价,收费,保密,知情同意等),如何处理咨询僵局,如何终止治疗等。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一些新手咨询师容易犯的错误或者无效咨询,也以对话的方式展现,告诉读者为什么咨询师进行这样的对话是无效的,甚至可能是负面的。在这本书中,作者对于新手咨询师应该如何做,如何说,写的非常到位。
有一些话题,很难用一个完整的案例展示,因此,作者虚拟了另外的一些来访者和案例,比如物质滥用。
其次,这本书的专业术语非常少,作者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写作。这样,避免了新手咨询师在阅读本书的时候,还要去考察和理解很多流派相关的概念。
作者在这本书的序中写道,“尽管我们的初衷是为临床医生奉上一本指导书籍,但令我快慰的是,许多普通读者,从作家到律师,都被概述所吸引。”这本书的写作风格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而且阅读起来很顺畅,毫无晦涩之感。有些时候,看书中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对话,甚至有看小说的感觉。
最后,除了生动的案例对话以外,在对话中,作者也写了很多咨询师的内心戏。同时,作者提供了足够到位的解释与说明,包括辅助的表格,问卷等。在每一章的末尾还给了这章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或术语(当然,对于咨询师来说,这些术语应该都不陌生)。
这本书的翻译也不错。
书中虽然涉及到一些心理动力学的知识,但是占的篇幅很少,总的来说,这本书适合绝大多数新手咨询师或者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读者。
有一点要注意,作者写作的立场是治疗师,是有处方权的。而心理咨询师没有处方权,所以阅读此书的时候,读者朋友别弄混淆。
作者苏珊.班德(图)曾获1998年MGH精神科“心理动力学写作奖”。
对于新手小白有意义的一本书
“你想要接受治疗,能谈谈你的具体想法吗?”
尽早向患者解释咨询过程。
“可以说的具体点吗?”“请继续”
为何决定于此时求治。
共情倾听而不是给出美好的忠告。
共情倾听患者的痛苦,向其解释咨询过程,必要时评估其自杀风险,注意与患者建立治疗联盟。
问问一周以来的情况,以及对上次咨询的体验。
第一次了解患者的主要问题,评估自杀风险。
第二次访谈采集既往躯体与精神病史。医疗,用药史,过敏。(结构化访谈。)
第三次,采集个人成长史,通过时序乏或者相关法。
咨询三
除了酗酒史还有查焦虑史
“你曾经有过惊恐发作么”
筛查广场恐惧症与强迫症
注意力和自尊意识一旦增强,会极大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
收集足够的病史资料后,根据患者的相应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制定治疗方案后,向患者解释心理治疗过程。
任何界限一旦模糊就会迅速土崩瓦解。
若违反设置,表面上善意的举动也往往事与愿违,贻害治疗。
"嗯,这事勾起你很多情绪。可是,提高治疗费,如何说明我不理解你?"
她对是否继续治疗的举棋不定阻碍了付款,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商业谈判与心理治疗原则结合使用。
她现在有一些抑郁症状,并深受其苦,那与心情不愉快完全是两码事。
一方面是情感极度孤独的婆婆对儿子的占有欲,一方面是恐惧“被抛弃”的儿子对妈妈的依恋.
选择这种男人的女人,
通常是童年被忽视,对得到爱和重视缺乏信心的女人。只有反思自己,自我成长,
才能从关系中解脱出来,否则即使再婚,可能也是相似的剧目重演。
说到底是胆小怕死,作为一个从小自卑和不自信的人,其实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对自己的关注比对他人的关注和对世界的关注是多的多,也更容易产生自私性格
说到底是胆小怕死,作为一个从小自卑和不自信的人,其实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对自己的关注比对他人的关注和对世界的关注是多的多,也更容易产生自私性格。
焦虑,最好的办法还是请教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咨询师。
和格温的友谊对你如此重要,可我怎么感觉它相当脆弱?
我很高兴你纠正了我的想法,使我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一问题。(我试图巩固治疗联盟)‘
理解患者的自毁行为,但绝不姑息纵容。’
心理动力学冲突:一方面拒绝帮助,一方面孤立无援。
我过早的引导了治疗方向,而不是鼓励他自由联想。其次我还试图通过建议他调整目前的处理来
激发改变,并想通过布置作业来改变其思维。尽管认知治疗能有效帮助患者缓解情绪,重建认知,然后对于萨利
这样需要更多情感支持的患者,认知治疗并非最理想的治疗策略。
梦里有什么部分令你印象深刻吗?梦中的感受似曾相识吗?以前在什么地方有过类似的感受u?
萨利也许发现自己憎恨母亲,因其以是否给予女儿关注来控制她,也许这种憎恨反过来又转向自己,表现为
自责、自贬,缺乏自信,以及不必要的内疚。
回避任何亲密关系的心理学原因:担心遭人误解或拒绝。
被人误解确实使人很难过,可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还记得上次谈话我们都说了什么吗?
反移情
我潜意识里担忧萨利的新朋友可能会取代我,而这是这种担忧激起了我的反移情,使我对萨利的感受视而不见,
甚至对她的新朋友挑三拣四。
我之所以会说那些话,是因为我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与患者讨论我的具体反应并不具有治疗意义)
许多人因在生活总缺少共情而前来求治,心理治疗的作用之一就是让患者体验到安全感,被肯定和被理解. 对误解进行修通而非否认或回避,往往能促进这些积极情感体验的产生.
我所表现出的对质姿态,这是想缓解因自身经验不足所产生的焦虑,即使我的解释完全正确,可是,不合时宜的澄清更像是一种情感攻击。这是反移情。
当患者的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时,与之公开讨论移情并不能增强其洞察力。
面对出人意料的治疗终止时,通常会产生的两种反应:情感退缩或强烈的情绪反应。
自己对待查理的控制行为源于对母亲的认同。慢慢的她也许与adam这样欣赏并支持自己的人发展友谊,而对格温这样的人敬而远之。
学会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与人道别,这本身就是一种交往技能。
一旦结束了,确实有点恐慌,我希望,我们能就此多聊聊。不过,就像我前面说的,我仍很关心的健康, 很乐意与你保持电话联系。
治疗期间,陪伴患者左右;治疗结束,精心准备并支持患者离去。
Becoming a Therapist: What Do I Say and Why?
中国心理学会推荐图书
没想到借来的是一本这么实用全面生动又浅显的工具书。
作为一本完美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指导用书,它内容详实、科学严谨,每页都有不少关于心理治疗的真知灼见和实用指导,并不是平时看着玩发几句感慨就可以包罗内容的普通畅销书,更是一本应放置身边,可供随时翻阅参考并检省自己的专业书籍。
本书“从初次接触来访者、建立治疗联盟、采集生长发育史、形成治疗方案、解决治疗困境、移情——反移情,一直到治疗结束的全过程,以及治疗设置、电话访谈、迟到与爽约、保密原则、药物治疗等注意事项都做了详尽的描述。”
难得的是本书第一作者是资历不深的心理治疗新手,第二作者则是第一作者的督导老师。两位作者联手既能提出初入行的咨询师各种困惑和常见问题,又能及时回应这种关切,通过督导过程的再现,提供科学可行的治疗方案和例证。
通过模拟的一个个案例展现咨询过程中真实的对话情境,作者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咨询师对同一课题不同的处理方案。通过正反例证的分析,促发读者对当下情境及其细节的体认,进一步思考这些选择背后的原则原理并能最终应用于治疗实践。
阅读本书对谈话细节每个处理的科学和严谨,更加感慨专业与否,同样的对话对患者天差地别的影响,也再次叹服心理治疗师看似“话”到病除背后的艰辛和伟大。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小五妈妈爱读书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诉 有用 0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0回应收起 Leslie Wang 2023-04-20 01:08:02 1 实用性特别强的书
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治疗。
适合心理学工作者和对心理治疗感兴趣的人。
从预约到咨询结束,整个过程都有示范,正确的做法和容易犯的错误都有,还能告诉读者错在哪儿了,会对治疗造成什么影响。 涉及到如何和患者讨论心理治疗,治疗设置,迟到的问题,付费问题,物质滥用问题,共情过失问题等。真是手把手教读者做心理治疗。
编的案例也非常有意思,里面的患者萨利,有抑郁症状,因男友和自己分手,痛苦无法缓解,前来做心理治疗。
过去过去,让它过去人不就好了吗?可惜,如果真能过去,也不至于有那么多人选择心理治疗。过去的经历和现在的问题有什么关系,看完书中的案例读者就能理解。
表面上看,萨利只是失恋难过而已,实际上问题已经持续了好久,生活在全线崩盘。
无法自主选择专业,因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感到学习吃力;
在和男友的交往中不断受挫,重复以往的模式;
和朋友相处也不顺利,朋友总是对自己颐指气使,萨利以为自己在关系中犯了错;
和妈妈也经常产生冲突,不敢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想要获得妈妈的关注,却竞争不过弟弟……
结交新朋友,改换专业,开诚布公和别人沟通,每一项对萨利都是挑战。从小到大,她一直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每天都要想着满足别人的需求,承受着担心关系破裂的恐惧……
她经常感到对自己的人生无能为力。想要大哭一场,却连自己难过的原因都不知道。每天都在怀疑错的是自己,给自己洗脑,让自己变成“听话”的人——“好”女儿,“好”朋友,“好”爱人。
结合自己接触过的案例,我只能说萨利的问题并不少见。选择这样常见的问题,也正是实用性的另一体现。
治疗师做了什么呢?
温柔地坚持治疗设置,努力共情的同时,和患者一起探讨问题的根源,启发患者重新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鼓励她去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不是指责和建议,而是陪伴。
看完之后,有些之前在咨询里不知道怎么做的东西,非常棘手的问题,一下子有了答案。
读什么样的入门书籍:该做什么,说什么;为何这么做,这么说;如何做,如何说
什么样的入门书籍有可操作性?
告诉你“提供一个支持性的治疗环境”,说出这一点容易;支撑这一点是:“该做什么,说什么;为何这么做,这么说;如何做,如何说”,这才是真功夫;功夫的背后,必须有一定的心理治疗理论支撑。
心理治疗是谈话治疗,讲心理、讲治疗一定是结构化和系统化的,用来承载的言语也必须体现结构和系统,而承载的言语必须包含思想和情感才具有治疗性,像艺术品那样,每一件都独具特色,才能让言语生动起来。
蛮适合刚刚接触个案的新手咨询师 像是一本行动指南,或者新人须知,围绕实际情况,告诉你各种常见的情形应该怎么应对。跟手把手没什么两样了。 特别是对于刚接触个案的新手咨询师,读这本书,你将能知道咨询的开始是怎样的?有经验的咨询师是怎么做的?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如何与来访者建立治疗联盟。 看起来也不晦涩,不难懂。
这是一本心理咨询与治疗指导用书,融“心理学”与“语言艺术”于一体,引导心理治疗师在访谈中说什么、为何说、如何说;内容覆盖从预约来访者到治疗终止的心理治疗全过程。本书巧妙地将心理学知识融入治疗实例,根据心理治疗师的咨询实践模拟各种情形的对话场景。独特的对话设计、正反例证的运用使您在工作实践中可以轻松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技巧。
我们该如何为别人解答?如何向别人提问?前来咨询的都是心中受到创伤的,我们要怎么样,让他们自己去揭开那溃烂的伤口?然后让他们自己用棉球蘸取酒精并抹向创口?!
这是一间残酷的事情,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真正的痊愈。 作为治疗师,这是职责。
《心理治疗师的问答艺术》原文摘录 左麓 (林深时见鹿)
长时间的情绪不好确实挺烦人的 长期忍受痛苦,确实不堪重负,问题悬而不决,也确实很难忍受。但是只有了解事实,我们才有可能找到更具适应性的选择。 恕我冒昧,我想知道,为什么说那是你有生以来最痛苦的日子? 来访初次访谈时沉默不语: 也许这是一个令人相当痛苦、而且又很复杂的问题,所以,你不知从何谈起。 你觉得接下来40分钟的咨询里,谈什么能对你有帮助? 对于思维混乱或不习惯自由交谈的患者,治疗师必须知道如何采...
最近处理了一个挺棘手的问题,心有余悸 只要你需要 花多长时间都不为过 评估和确认 很重要
时间限制这个确实很有共鸣,做好这方面得工作,确实是基础和后面顺利进行的必要的保障。 书中把这个小细节都写出来了,让我对后面更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