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20. CBT:将常识应用于客户问题的探索

内容: CBT 仅仅是将常识应用于客户的问题。这意味着 CBT 鼓励客户以现实的方式来看待他们的问题,而不是将它们夸大。一旦常识思维占据上风,情感上的缓解便会实现。贝克在其著作《认知疗法与情绪障碍》中有一章名为《常识与超越》,他指出,每个人“凭借个人经验、模仿他人和正式教育……学习如何使用常识工具:形成和测试直觉、进行辨别和推理”(1976: 12-13)。治疗师可以鼓励她的客户运用常识来解决问题。

然而,常识有其局限性,对令人困惑的情绪障碍“未能提供合理而有用的解释”(贝克, 1976: 24)。例如,一个客户可能经历过数百次惊恐发作,他相信自己的心跳声是心脏病即将发作的信号,但每次发作时,都没有病发。客户有大量证据可以证明他的灾难性预测是错误的,但没有这样的反驳发生。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他的常识多次失灵呢?此外,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常识性建议(例如:“如果你要心脏病发作,你早就发作了,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不是吗?”)同样未能让他安心。找到这个难题的答案需要治疗师作为侦探,揭示维护客户惊恐思维的因素。

Salkovskis(1991)指出,安全行为在维持焦虑和惊恐中的重要性(即防止恐惧事件发生的行为)。在上述例子中,当客户的心脏剧烈跳动时,他可能会尝试放松,坐下,深呼吸,避免运动或剧烈活动,以此降低心率,进而在他心中避免心脏病发作。不幸的是,他的这种常识性自救方法实际上在增强或“保护”他的灾难性预测(例如:“这真是险些出事,下次我可能没那么幸运”),因为每次惊恐发作都被视为“险些发生”,而不是他想法错误的证明;因此客户认为自己经历了数百次“险些发生”。一旦客户与安全行为相关的内部逻辑被揭示出来,他就可以放弃这些行为——停止自救!——并在感到惊恐时进行实验(例如,与治疗师一起在原地跑步或上下楼梯,然后在独处时自己进行这些锻炼),以查看他实际发生了什么,从而得出有关他心脏剧烈跳动的新且非危险的结论(例如:“我的心脏很好,我的全科医生一直是对的”)。客户可能会反思他在治疗中所学“看起来就是常识”,但在他学习之前,他并没有觉得这像常识,因为他最初对放弃安全行为感到恐惧,并怀疑治疗师是否“疯狂”或“对我的痛苦无动于衷”以至于向他建议如此。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张三

性别:

年龄: 30

主要问题: 惊恐发作

个人背景: 过去一年经历多次心悸,担心心脏疾病,工作压力较大

心理状态:

焦虑

恐惧感

缺乏安全感

不信任身体信号

生活事件:

最近工作项目压力加大

亲属健康问题导致情绪波动

与朋友聚会后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惊恐发作

咨询目的:

理解并管理自己的惊恐发作

学习如何利用常识面对恐惧

放弃过度的安全行为

来访陈述: 我总是觉得我的心跳很快,像是快要心脏病发作,但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发生。每次发作后我都更害怕,觉得如果我不小心就会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