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79. 探讨科胡特自体对象维度与移情关系

内容: 在处理自恋型客户时,科胡特(1992)注意到这些人倾向于将他视作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他将这一过程与他们早期自体对象需求未能得到满足相关联,这导致他们对原始自体对象的固着和依附。这种模式出现在早期需求未以一种让婴儿能够随着时间的发展通过科胡特所称的“转化内化”来满足的情况下(科胡特,1971,1992:49),这是形成安全自我感的一个重要过程。如前所述,科胡特识别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自体对象或关系需求:镜像需求、理想化需求和双胞胎需求(科胡特,1984:202–204)。托尔平(1997)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关于镜像需求,她说:“孩子的自我积极寻求并期待一个活泼、明亮、参与的镜像父母,他对父母说‘看看我,欣赏和赞扬我及我所能做到的’”(第5页)。这反映了孩子对于接受和欣赏的需求。同时,孩子的自我也需要仰望一个受崇拜的(理想化的)父母,并通过他者的存在体验自我被增强:“你很棒,你所做的事情很棒;你属于我,我也属于你,因此我也很棒”(第5页)。还有一部分孩子的自我“寻找并期待相似性、归属感和心灵的亲和体验——双胞胎/他我体验”,使得孩子在感觉到被认可为同行和与他人相似时得到确认(第5页)。这些需求后来得到了显著的补充和扩展,包括对抗性自体对象需求(沃尔夫,1988),反映了一个人需要与善意和韧性他人进行对抗并在对抗中生存的需求。科胡特(1984)认为,自体对象体验的需求持续到成年,成为成熟的自体对象需求;我们仍然需要他人的肯定和支持来维持我们的自我感,并为我们提供这一功能。

科胡特认为,移情失调是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治疗师有时会与客户失去共鸣,未能理解客户。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客户有机会在一种接纳和共情的关系中表达自己对这种失调的情感反应,治疗师承认他的烦恼或愤怒,并允许他在不报复或抛弃客户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痛苦。这一过程使客户逐渐发展支持自己应对未来失调的内在资源,促成转化内化。因此,客户有机会“治愈”过去的缺失,并参与到当前更有价值的人际关系中。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李明

性别:

年龄: 32

背景: 自我评估为自恋,有对他人期望、需求强烈但常感孤独。

心理状态:

当前情绪: 焦虑

自我感: 疲惫与迷失

社交关系: 缺乏深厚的联系

生活事件:

最近经历: 近期与合作伙伴因项目压力发生激烈冲突,感到被背叛,增强了对自我的质疑。

咨询目的:

目标:

理解自我需求与他人关系的模式

增强情感应对能力

建立更为健康的人际关系

来访陈述:

陈述内容: 我总是希望别人能与我感同身受,但我觉得他们并不真正理解我。这使我感到孤独,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对得起自己所追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