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71. 隐性关系认知:自我与互动调节的作用

内容: 从我们之前的论点中可以看出,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发生的许多事情是在经验的隐性层面上进行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神经科学对关系交流的解释来说明,例如基于镜像神经元的作用和右大脑到右大脑的沟通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双方在特定的二人关系中互相影响,导致特定形式的调节过程。对心理治疗师来说,主要的交流不会基于有意识的语言交流——我们所从事的是“沟通疗法”,而不是“谈话疗法”。Stern特别关注研究这些治疗环境中的沟通过程,并试图从之前提到的婴儿研究中推导出相关结论(Stern 和波士顿变化过程研究小组,2003)。他强调了“适应性振荡器”在治疗师与来访者共生的主观矩阵中的重要性。他将其描述为“在不同肌肉群中的小钟表可以与外界事物同步,并且可以随时重置,以便同步”(第24页)。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治疗师和来访者参与的深刻的身体过程,Stern称之为一种“心理动物学”。参与这个过程意味着治疗师首先要接受隐性关系交流的概念;这并不容易,因为许多心理治疗培训强调与治疗师的口头交流,治疗师似乎掌控全局。处理隐性过程涉及治疗二人关系中一种更不易掌控的自发交流、即兴创作和共同创造的过程。

这种主观交流,常常被Stern描述为“当下时刻”(Stern,2004),可以被视为治疗活动的核心,为超越源自过去经验的限制性或僵化关系形式提供了机会,反映了母亲与婴儿之间健康和安全依附的交流。根据Schore(2003b)的说法,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开始共鸣一种相互模式化。Schore也强调,治疗可以被视为一个共同构建的相互投射识别的领域(Schore,1994,2003b)。在Stern的一例临床示例中(Stern,2004),他讲述了一位在精神分析治疗中变得对躺在沙发上并看不到治疗师感到沮丧的来访者。在几乎两年的治疗后,这位来访者对此感到愤怒,以至于坐起身来,转身看着治疗师的眼睛。两人对视的那一刻,宁静了很长时间,最终治疗师突然说:“你好。”治疗师并不知道这个词是如何或为何出现的;这是自发产生的一个词。之后,治疗的基调显著改变,直到很久以后,这位来访者才报告她从那一刻起明白治疗师是站在她这一边的。Beebe和Lachmann(2002)也提供了一些良好的案例示例,讨论这种互动和共同调节的过程,定位于广泛的婴儿研究中。从Fritz Perls和格式塔治疗的传统(Perls等,1951/1994)中也能学到很多关于即兴的经验。根据我们作为想要以这种方式工作心理治疗师的培训者和监督者的经验,我们发现需要一定的经验和监督支持,以使治疗师在理论和角色之外感觉更舒适,并允许他们更自发地回应来访者所带来的内容。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处理,而是接受治疗过程的即兴性质,并将其作为一个关键的理论和临床理念进行操作。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李明

性别:

年龄: 30

心理历史: 经历过焦虑和抑郁

报告症状: 情绪波动较大,对处境感到沮丧

心理状态:

目前心理状态: 焦虑和挫折感

表现方式: 频繁情绪波动,社交避免

生活事件:

最近生活事件: 工作项目压力激增,职业前景不确定

咨询目的:

主要咨询目的: 寻求支持应对职业压力和改善情绪管理

来访陈述:

来访者陈述: 我感到很沮丧,我总是躺在沙发上,却看不到你,感觉我们之间的交流似乎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