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共同创造的无意识:分析第三空间
内容: 关系无意识的概念是两人心理治疗方法的核心。现代关系性精神分析文献中常称之为“分析第三”。Gerson(2004)认为,关系无意识是任何两人关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由在二人互动中的相互作用共同构建而成,并反过来影响两个人主观体验的演变过程。
互主体性和关系无意识更应该被视为人们在无意识中交流自己愿望和恐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按照相互调节的隐秘性以及对个体主观性的承认和表达的寻求来构建关系。
Ogden(1994)提到房间中的三种主观性:分析师的、被分析者的以及“分析第三”。这个分析第三既不属于治疗师也不属于来访者,而是同时属于他们两人。
转移与反转移过程在共享无意识过程中的密不可分,使得“属于谁”的东西和“属于两个人”的东西难以分离。在治疗互动中,我们可能意识到感到焦虑,并意识到自己对这个客户有些焦虑。但随后可能会显现出客户也压抑着对接触亲密的焦虑,因此这种焦虑在两个人之间共同创造。
当这一过程在无意识中发生时,挑战日益显现。如果我们反思我们的反转移反应,可能会意识到房间内存在一些未在对话中提及的议程。这可能表现为压抑材料的浮现,或是未被客户表述的材料。关系无意识或“分析第三”的材料可能被动现于演绎中。用“演绎”这个术语是为了强调房间中过程的共享和共同创造的特性,这与通常所称的“行为表现”形成对比,后者通常带有明显和戏剧化的行为,并未承认此类行为总是共同创造的。演绎很可能标志着一种治疗性停滞或僵局,即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陷入困境,似乎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当这种第三空间受到损害,比如在治疗联盟破裂时,则需要在继续治疗之前加以关注。在关于演绎和治疗性僵局的文献中使用这一分析第三的概念得到广泛认可。Gerson(2004)提到分析第三这一术语用于指代分析空间,一个共享的对话空间,一种基于相互认同的反思心理空间,允许治疗顺利进行。我们将这种“治疗空间”的共同创造视为有效工作联盟的核心。这一理念类似于Buber(1923/1996)“在之间”的概念,Hycner(1993)称之为格式塔心理治疗对话的核心。“发展第三”是能够进入一个共享反思空间的前身,是儿童在Fonagy等人(2004)所描述的心理化过程中发展的里程碑。Wright(1991)描述了儿童从依赖于母亲眼中反射出的自我视角,逐步获得来自外部、“第三人”观点的过程(在我们看来是母子二人之外的另一重要他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开始从外部他者的视角发展对自己的认知,以帮助他理解他人可能如何看待他,并逐渐引导他理解不同观察者可能同时产生的多重叙事。这是一个人逐渐实现对世界的多重视角理解,并培养对差异的欣赏的过程。如果这种反思或心理化的能力由于早期关系创伤而受到损害,那么这个人将很难去评估他人及其对他人的影响。
“文化第三”存在于治疗二人组之外,这是一个在意识之外往往以非常强有力的方式包围并影响二人互动的“第三性”。我们将其视为指代在更广泛领域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力量。例如,对于儿童性虐待和家庭暴力等问题日益增长的意识和公众对话,现阶段让受到影响的人群更容易获取服务。我们将特定的文化和种族背景带入治疗室;在明显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这些差异可能被注意并加以处理。但在某些表面上相似的情况下,一些文化假设可能会被治疗师或客户视为理所当然,而忽视了个体经验之间的差异。心理治疗的文化也对我们与客户间的过程产生影响。西方的心理治疗方法也因其文化偏见而受到批评。根据Lago和Thompson(1996)的观点“通过治疗的成长过程是摆脱或甩掉那些被视为负面影响的父母、家庭和社区影响”的观点。
来访者档案:
姓名: 李明
性别: 男
年龄: 30
背景: 来自一个传统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缺乏情感交流。
心理状态:
当前心理状态: 焦虑
描述: 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感到无助和紧张,常常感到被孤立。
生活事件:
近期事件: 最近与父母的关系出现紧张,并在工作上遇到绩效压力,感到孤立无援。
咨询目的:
目的: 希望能够理解并应对与父母的关系,同时提升自我认知与社交能力,减轻焦虑感。
来访陈述:
陈述: “我常常感到跟我父母的沟通很困难,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似乎也总是对我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