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6. 心理学整合运动的历史与发展

内容: 整合的历史
心理学中三大主要思想流派的发展,最初相对孤立,相互对立,然后逐渐架起沟通桥梁,标志着整合运动的开端。对整合的追求部分源于对三大心理治疗学派或传统的不足之处的认知。精神分析因治疗时间过长和缺乏对特定行为变化的关注而受到批评。批评者认为,患者在分析过程中可能会对自己有很多洞察,但仍会重复旧的破坏性行为模式。行为疗法虽然关注特定期望的行为变化,但被指责在解决症状时,未能处理更深层的结构性人格问题。这往往导致所谓的“症状替代”,即个人用另一种症状替代一种症状,而不去触及潜在的冲突。人本主义疗法由于强调生长潜力、最佳功能和自我实现,受到批评,被认为过于乐观,且低估了经验的阴影面,淡化了人类存在的存在主义现实和人性中潜在的邪恶。对整合的关注部分是对这些被认为的不足之处的回应,也源于临床工作者寻找帮助他人的最有效方法的需要。有关整合历史的最新评述,请参阅Goldfried等人(2005年)。Goldfried(1995a)指出,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的和解有着悠久的历史,始于1932年,当时法国在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第88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即精神分析中压抑的概念是否与行为主义中的消退概念相似。在一篇引人入胜的论文中,French概述了相似之处,并指出在巴甫洛夫的研究中,经过实验消退的条件反射并没有被永久摧毁,就像在精神分析中存在着“不同深度的压抑”(French,1933:1169)。French的论文标志着整合主义的一个重要历史时刻,提出我们也许从不同的视角看到了相似的过程,这种整合的方法在寻找心理治疗的共同语言以促进不同取向之间的对话的过程中继续存在(Goldfried,1987)。在1936年,Rozenweig集中讨论了不同取向中促进变化的三个共同因素:治疗师的个性在促进变化中的作用;提供客户对情境的替代视角的解释;以及在某个领域的变化可能在另一领域产生积极影响——不同的取向可能专注于不同的领域,但仍可能促进变化。这种对共同因素的关注始终是整合运动的核心特征。Dollard和Miller(1950年)的经典书籍《个性与心理治疗》中,这些作者试图在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标志着整合运动中的另一个里程碑。实质上,他们的整合努力可以看作是试图调和对某些心理过程(如退化、焦虑和压抑)不同的观视方式,以达到核心过程的互补模型。这些早期的努力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去审视疗法间的共同点,例如Frank和Frank(1961年)列出了疗法中共同的“治愈因素”,如客户被帮助的期待和希望,以及心理治疗中纠正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误解的倾向。逐渐地,不同心理治疗流派的支持者变得对其他方法持开放态度,Wachtel(1977年)认为精神分析和行为疗法可以互为补充,以客户的利益为重。整合运动逐渐增强;以至于即使Roth和Fonagy(2005年)在其对心理治疗结果研究的批判性评述中,尽管倡导针对特定问题的特定治疗,但仍发表如下有利于整合的声明,尽管他们不倡导在当前气候中整合:“最终,理论取向必须整合,因为它们都是对同一现象的近似模型:痛苦的心灵”(第14页)。与此同时,这些作者强调了在他们所称之为“借用技术”(第15页)之间保持凝聚力的重要性。当前对儿童发展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指出基本关系因素在心理治疗和日常生活中变化过程中的核心地位。Schore(2003b)认为,有效的心理治疗可以促进右脑在原始的非意识隐含过程中的变化,并促进更复杂的调节结构的重新出现。他提出“右脑互动情感调节模型是心理发展和心理治疗过程的基本过程”(Schore,2003b:279)。该模型支持整合方法,因为它并不必然依赖于任何特定的心理治疗取向。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李明

年龄: 30

性别:

诊断: 焦虑障碍

心理状态: 李明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不安。他对工作和生活感到压力,常常陷入对未来的消极思维中。他描述自己感到无法放松,且经常难以入睡。

生活事件: 最近李明在职场上经历了项目的重大失败,这导致他感到自我怀疑和无助。他还经历了与伴侣的关系紧张,双方缺乏沟通,加剧了他的焦虑感。

咨询目的: 李明希望通过咨询来学习应对焦虑的策略,改善与伴侣的关系,并提升自我认知,找到更有效的处理压力的方法。

来访陈述: 李明在咨询中表示:“我总是感到很紧张,甚至连小事都让我心烦意乱。最近工作上失败让我怀疑自己,我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些感觉。有时我感觉自己像在无底深渊中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