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探讨
内容: 朱迪斯·赫尔曼(1992)认为,理论构建需要考虑复杂性,并且应该正式认可这一观点。她指出,目前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分类基础在于并非长期、重复或关系密切的经历。她表示:
在长期虐待中幸存者会发展出特征性的人格变化,包括关系和身份的扭曲。儿童时期遭受虐待的幸存者会出现与关系和身份类似的问题;此外,他们特别容易反复受到伤害,无论是自我施加的还是他人施加的。目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理论构建未能捕捉到长期、重复创伤的多样性症状表现或在囚禁状态下发生的人格深刻扭曲。
尽管赫尔曼的呼吁尚未使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一独立类别出现在认可的分类手册中。
我们基于发展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力的论点,这表明复杂性必须纳入健全的临床理论构建框架。此外,还基于政治过程受害者的叙述,如大屠杀或难民经历(克里斯塔尔,1968年,1988年;蒂梅尔曼,1988年),提出了强有力的论证。在创建健全的理论构建时,临床工作者需愿意超越便利且可能带来安全感的类别,仔细倾听客户的故事,考虑这一故事在不同时间框架中展开的背景,以及在治疗师面前故事的重构方式。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着一种实证主义的参照框架的区别,这种框架往往偏向于分类,和更基于过程的定性研究理论构建。金·埃瑟灵顿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强有力的后者的例子,她偏好叙事探究以及个体故事如何揭示基于情境的微妙之处和治愈的洞见(埃瑟灵顿,2000年,2003年)。
来访者档案:
名称: 王某
年龄: 28
性别: 男
主要问题: 童年经历的虐待对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心理状态: 王某表现出焦虑、沮丧和人际关系困难,常常觉得自我价值低下,难以建立亲密关系,对待他人的态度偏向防御和疏离。
生活事件: 最近,王某经历了一次与老同学聚会的事件,期间他感到极度不适,无法与人有效交流,回忆起了过去的创伤经历。
咨询目的: 王某希望通过咨询来理解影响他人际关系和自我认同的根本原因,并期望能够逐步克服这些挑战,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来访陈述: “我总是觉得自己和别人有隔阂,似乎无论我多努力,也无法真正与人建立联系,像是被困在自己的过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