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38. 创伤记忆过程与解离

内容: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提到了个体的耐受窗口(Siegel, 1999; Ogden 等, 2006)以及自主神经系统(ANS)过载的影响,这种过载会使一个人显著超出这一窗口。这种情况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SNS)的超激活或副交感神经系统(PNS)的抑制,这可能会影响正常的记忆过程。在严重的情况下,当一个人面临创伤性、危及生命的情境时,他们会以逃跑、战斗或冻结反应作出反应。现有的记忆图式通常无法容纳极为可怕的经历,因此这些经历以不同的方式储存,并与普通的口头自传(声明性)记忆解离。正常的口头记忆通过海马体进行处理,海马体按照空间、时间和上下文对经历进行语义分类。在创伤事件中,海马体为了快速反应而被抑制,从而使创伤记忆失去上下文(van der Kolk et al., 1996;Rothschild, 2000)。如果我们有支持和机会在安全的环境中处理这些经历,那么我们将能够理解这些经历,创造一个连贯的叙述,将这些经历整合到我们的生活故事中,并将其储存为自传记忆。然而,如果创伤被延续并持续存在压力,海马体的抑制将持续生效,我们将留下无上下文的联想,这些联想由边缘系统控制,我们无法在时间和空间中定位。因此,我们可能会对创伤经历的具体细节失去记忆,但仍然会感受到与创伤相关的编码信号,表现为感官闪回、情感的冲动爆发或可怕的梦境等。我们失去了对情感的调节能力和评估危险的能力,可能会对与原始事件有某种模糊关联的内部或外部线索做出如同面临生命威胁的反应。因此,创伤后的人“往往直接从刺激反应到应答,无法理解发生的事情的意义:他们以战斗或逃跑的反应作出反应。这导致他们冻结,或在轻微挑衅的情况下过度反应并威胁他人”(van der Kolk et al., 1996: 219)。创伤后的人倾向于通过关闭和避免某些令人不安的情境以及情感麻木来应对持续的超激活状态,这具有神经生物学的组成部分。在长期暴露于压力后,内源性阿片肽被分泌以抑制疼痛和减少恐慌。这一过程减少了疼痛的意识影响,但干扰了记忆的储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源于极端痛苦的事件,这些事件未得到适当处理。 强烈的压力伴随着与压力相关的神经激素的释放,这帮助个体在面对威胁时进行动员。然而,持续的压力抑制这些压力激素的有效性,并导致脱敏和解离。解离指的是“经验的分隔:创伤的要素并未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或一个整合的自我感”(van der Kolk et al., 1996: 303)。个体可能返回到“正常”的自我感,但缺乏创伤事件的记忆。上述作者提到三种不同类型的解离,他们依然将其视为相关的心理现象。初级解离指的是在事件的感觉和情感要素未能融入个体的个性中,而仍然与普通意识和正在进行的个人叙述分离的情境。初级解离是PTSD的特征,其中分离的经历可能以闪回、噩梦或其他侵扰性回忆的形式侵入。这种状态在格式塔术语中有时被称为脱敏:“集中自我感觉麻木和死去。在这里,自我的感觉和感觉被稀释、忽视甚至忽略”(Clarkson, 1989: 51)。次级解离涉及观察自我与体验自我之间的分裂,因此个体在某种程度上是从远处观察自己。有些人在极端创伤的时刻实际上会报告离开自己的身体并从外部观察自己(van der Kolk et al., 1996)。通过这种方式,个体与情感和与创伤相关的情绪脱节。三级解离是指“人们发展出包含创伤经历的不同自我状态,形成复杂的身份,具有独特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van der Kolk et al., 1996)。这发生在解离性身份障碍(DID)中,其中可能存在多个解离的身份碎片。Van der Hart等(2006)指出,在临床文献中使用了许多不同的术语来描述他们更喜欢称之为“解离状态”的现象。其他的术语包括自我状态、解离自我状态、解离身份状态、解离人格状态、替代人格或替代角色、解离或解离的自我、以及解离身份(Van der Hart et al., 2006: 30)。其中一些状态经历、储存和报告创伤事件的各个方面,而其他状态则对难以承受的经历毫无意识。根据迈尔斯(1940)的观点,Nijenhuis等(2004)和Van der Hart等(2006)使用“显然正常自我或ANP”来描述个体的生存部分,参与正常生活的日常事务,如育儿、依附、照顾和其他支持日常生活的社交活动。他们使用术语EP——“个性的情感部分”(Van der Hart et al., 2006: 30)来描述那些封存创伤记忆并被困在过去的解离部分。这些情感部分通常以与原始创伤事件相关联的原始情感反应表现出来。解离障碍可能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就产生,因此这些“替代角色”可能追溯到很早的岁月以及后来的发展阶段。Van der Hart等(2006)描述了三种结构解离类型:初级结构解离,其中有一个ANP和一个EP;次级结构解离,其中有一个涉及大部分人格功能的ANP和一个观察性EP(但有些人可能有多个EP,因为不同的创伤经历往往存储在不同的EP中);三级结构解离则似乎涉及的不仅仅是多个EP,还有多个ANP。他们提出,这第三种解离的类型“是解离性身份障碍(DID)的特征,这种障碍主要与儿童时期的严重、长期创伤有关”(第73页)。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李华

性别:

年龄: 30

疗愈历史: 童年经历创伤

心理状态:

当前心理状态: 高度焦虑与解离

特征: 反应迟钝,缺乏情感连接

生活事件:

最近生活事件: 目击交通事故,导致情绪崩溃

咨询目的:

目的: 处理创伤后遗症与情感调节能力

来访陈述:

陈述: 我经常感到情绪麻木,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周围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