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婴儿早期经验与大脑发展
内容: 从受精开始,婴儿的大脑中突触活动迅速而随机地增加,创造出比实际所需的神经元要多得多。这种活动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逐渐发展成有组织的模式,这一过程称为“修剪”。婴儿的脑重在出生时约为400克,12个月时发展到约1000克。这一早期阶段被认为在大脑通路的发展和情感功能的早期发展方面是关键期。大脑的右半球是最先发育的,在生命的前一年半处于快速增长期。婴儿的情感体验是通过声音、图像和构成婴儿早期学习经验的图片发展而来的,且这些信息在大脑的右半球中不成比例地储存。此外,右半球在生命的前三年占主导地位。右半球在支持生存的关键功能中发挥中心作用,使个体能够主动和被动地应对压力。它负责皮质醇的产生,以及免疫、神经内分泌和心血管功能。这些早期的发展也是后续自我调节应对机制的关键。艾伦·肖尔(Allan Schore,1994年)提出,突触生长及大脑右半球前额叶情感调节结构的关键期始于第一年末,该发展过程受到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社会情感交互中嵌入的刺激的显著影响。显然,遗传因素也起着作用,但需要外部刺激以达到其潜力。由此可见,早期与环境的积极社会交换对支持修剪过程至关重要,基本立场即为“利用或失去”。“可塑性”这一概念指的是大脑开放发展和变化的程度。在这一早期发展阶段,大脑最具“可塑性”,并且易于建立发展连接和通路。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即这些通路在建立后相对固定的性质,这仍然是一个有待讨论的话题。然而,一项研究突出了由于成功的心理治疗导致的右眶额皮质显著变化,这一大脑区域对依恋至关重要。艾伦·肖尔(Allan Schore,2003年)也基于现有研究提供了乐观的观点,他指出“经验依赖性可塑性变化在神经系统中的能力贯穿整个生命周期”。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小明
性别: 男
年龄: 6岁
主要照顾者: 妈妈
心理状态: 小明表现出一定的焦虑,尤其是在面对与同龄人社交时,情绪波动较大,时常感到孤独和不安。
生活事件: 最近,小明的妈妈因工作忙碌,减少了与小明的互动,导致小明对母亲的依赖感增强,情感体验变得更加敏感。
咨询目的: 帮助小明改善与同龄人的社交能力,并增强其情感调节能力,以减少焦虑和孤独感。
来访陈述: “我总觉得自己一个人玩,其他小朋友都不喜欢和我在一起,我很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