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理解来访者安全的逃生口框架
内容: 逃生口的关闭是交易分析理论中的一个争议性部分。它由Drye等人(1973)、Holloway(1973)、Boyd和Cowles-Boyd(1980),以及最近的Stewart(2007)发展而来。逃生口关闭的核心前提是,作为悲剧剧本的一部分,个体可能会包含一个“逃生口”。逃生口并不是我们通常假设的那种积极事物,而是个体逃避其处境的方式。在交易分析中提到的三种传统逃生口是:自杀或自残、杀害他人以及精神失常。一些交易分析治疗师还添加了一个逃生口,即逃跑。如果个体在其剧本中有一个逃生口“开放”,那么这个观念就是个体在某种程度上相信,“如果事情真的很糟糕,我会自杀或自残,或杀害他人,或精神失常,或逃跑”。这些被视为悲剧剧本的表现,可能是第三度游戏的顶点。
无论是否使用逃生口关闭程序,逃生口的概念在概念化风险和来访者安全时是有用的。确实,交易分析非常重视来访者的保护(Crossman, 1966)。然而,保护不仅仅是邀请来访者关闭逃生口。考虑某个特定的来访者在任何特定时间点,是否可能沿着自杀/自残、杀害他人、精神失常或逃跑的轨迹移动,是一个有用的简洁框架。
Drye(2006)邀请治疗师使用“无伤害协议”作为评估工具:
“每当我认为可能存在自杀风险时——除了实际的尝试或想法,还包括自我伤害、高风险行为、吊死幽默等——我会请病人进行一项测试以澄清情况。我会说:‘请大声说出‘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不会自杀……无论是意外还是故意’并告诉我你对刚才所说的感受。如果病人说,‘那是真的,’那么风险评估就完成了,可以继续治疗计划。”(Drye, 2006: 1)
Drye继续邀请治疗师关注来访者可能给出的任何资格性陈述或条款,以及为何他们不觉得能够维持这一协议的原因。然后他建议邀请来访者重复这一陈述,逐渐添加时间跨度,以了解来访者准备在多长时间内保持安全。有趣的是,Drye指出,这一工具仅在监测自杀风险方面有效,而在监测或限制自我伤害的来访者方面则没有效用。
“在关闭逃生口时,来访者做出了一个从成年自我状态出发的承诺,放弃所有三种悲惨选项。因此,她接受了对自身处境负责的态度。她承认她有权力改变这一处境”(Stewart, 2007: 102)。逃生口关闭是一个由来访者从其成年自我状态出发进行的程序,邀请来访者做出一个决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自杀或自残、伤害他人或精神失常。“逃生口程序并不旨在解决她可能仍然存在的关于悲惨选项的任何儿童问题”(Stewart, 2007: 102)。逃生口的关闭,尤其是“无伤害协议”,不得被视为对来访者的持续和彻底风险评估的替代。确实,来访者关闭逃生口,无论看起来多么一致,都不能保证他们不会随后参与有害或第三度行为。尽管如此,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许多交易分析师相对成功地使用了这些程序(Drye, 2006)。Stewart(2007: 110)明确区分了逃生口关闭的决定性性质和无伤害协议。“协议可以在来访者和咨询师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审查、重新谈判和更改。相反,关闭逃生口的本质在于,来访者的决定是不可撤销和不可谈判的。”
在考虑逃生口时,可以将它们视为在可能的逃生口之间的行为连续体。对于自杀/自残或伤害他人的逃生口,很容易看出一系列行为可以在连续体上运行。这也可能包含心理和情感上的伤害。在自我伤害的情况下,这也可能包括个体知道是有害的各种行为,但他们依然会参与其中。Boliston-Mardula(2001)讨论了与人类饥渴(Berne, 1970)相关的逃生口,以及有害行为通常如何表示以剧本驱动的方式来满足这些饥渴。Boliston-Mardula邀请治疗师在与表现出有害行为的来访者工作时,考虑这些饥渴,并促进更健康的替代行为,以替代这些破坏性的路径。
许多交易分析师将一系列自我伤害的行为,例如吸烟、过度饮酒、暴饮暴食导致肥胖等,视为强烈的“不要存在”禁令的症状,以及一个开放的“自杀/自残”逃生口的存在。确实,有很多人参与的行为在不同程度上都是有害的。然而,声称它们都表明开放的逃生口和一个“不要存在”禁令可能会过于简化问题,可能并不能完全或准确地解释有害行为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确实,“不要存在”禁令确实是有害行为的重要致因因素,是描述围绕这些问题的内部过程的有用简洁描述,但有效且彻底的治疗对于有害行为及其驱动因素的细致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张三
年龄: 28
性别: 男
症状: 频繁出现自我怀疑,情绪低落
心理状态:
状态: 抑郁
特征: 自我否定,逃避社交,低自尊
生活事件: 近期失业,经历了一段感情破裂
咨询目的:
寻求情绪支持与指导
探索个人价值感
来访陈述: “我感觉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够好,有时候甚至想过,如果能不再存在,那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