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72. 基本人类需求的探讨

内容: 在原版的ACT教材中,Hayes等(1999)引用自杀的例子作为
对破坏性常态假设的证据。人类是唯一已知有意自杀的物种,
这一现象在各个时代的所有人类社会中都有报道。为什么
这种现象在各文化中普遍存在而在其他动物物种中不存在?
人类中有什么是其他物种所不具备的?显而易见的结论是,
我们的显著认知优势伴随着某种劣势。某种基本的心理过
程,使我们有可能遭受如此巨大的痛苦,以至于我们会
采用这种完全违背生存意志的极端破坏性行为。只有与
逃避绝望、无价值感或羞耻感等动机相关,才能开始理
解自杀行为的功能。反过来,只有在提到语言和衍生的
关系反应时,这些动机才有意义。

那么,人类究竟需要什么?什么东西会让某人感到被切
离,以至于痛苦到考虑自杀?我们的争论是,有些东西
对于维持生命活力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被视为作为人类
的基本需求。我们并不打算提供这些需求的权威或详尽
列表,因为意见肯定会有所不同,尽管广泛的共识并不
难以想象。Wilson(2013)对此发表了看法,列举了他所
称的“内在的人类需求”清单:

  1. 最小化毒素暴露。
  2. 食用真实食品。
  3. 积极运动。
  4. 获得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机会。
  5. 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6. 保持觉知。
  7. 参与社交网络。

同样,英国国家健康服务(2016)汇编了有关良好心理健康
和幸福感的“每日五项”研究建议,包括:

  1. 建立联系。
  2. 保持活跃。
  3. 持续学习。
  4. 给予他人。
  5. 保持觉知。

我们喜欢这两个列表。现代生活的节奏似乎使得满足这
些需求变得越来越困难,远不如想象中石器时代的猎人
采集者社区能定期核对这些列表项来得简单。从这些东西
的隔离对我们并不好,与追求这些价值观的远离也是如
此。ACT干预通常是在帮助人们连接或重新连接这些需求。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张伟

年龄: 34

性别:

生活状态: 独居

心理状态:

状态: 抑郁倾向

描述: 最近感到无价值感和孤独,常常思考自杀。

生活事件:

事件: 最近失业,感到经济压力和生活无助。

咨询目的:

目的: 希望找到应对自身情绪的策略,并重新建立生活的意义感。

来访陈述:

陈述: 我每天都感到无聊和空虚,常常想如果我消失了,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