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规则驱动的行为
内容: 类似于体验回避,认知融合本身并没有固有的问题。符号和事件之间的稳定协调当然对有效的功能至关重要。如果“太阳”这个词总是引用那种在天空中巨大的黄色东西,而不是每隔几分钟就改变其含义,这对社会交往是很有帮助的。融合对于个人内部的稳定性也有帮助。McHugh等人(2004年)的发展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会发展出一致的自我意识,定义为一系列学习到的关系。他们描述了“I-ness”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中,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I-HERE-NOW)与他人(YOU-THERE-THEN)的视角是不同的。想象一下,如果你不能始终区分“我”和“你”,或“这里”和“那里”,我们的生活体验将会毫无条理,我们的自我意识会变得模糊。因此,“I-HERE-NOW”的融合是有帮助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ACT是一种情境干预,认知融合只在对客户无益的情况下被针对,这种无益是指它干扰了追求有意义的价值观或目标的过程。融合表现出无益的方式之一是,当行为似乎是僵化的,受到思想、规则和理由的驱动,而不是受环境反馈或有效性指引时。这通常是因为在客户的某个历史阶段,遵循规则得到了强化。想象一下Jan,他在工作中的行为受到“我必须做对”的想法控制。他为完美而感到压力,日夜工作数周以制作出最佳报告。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任何乐趣,似乎总有某个方面的工作可以被批评。从客观上看,Jan的报告质量非常高,尽管由于他花费的时间较多,工作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绩效问题。Jan抵制更快地制作报告,担心这些报告可能不够好,而当经理坚持要求更高的效率时,他感到很挣扎。他与“我必须做对”这一想法融合,只要这个想法支配着他的行为,观察到的行为灵活性就会大大减少。如果Jan能够注意到自己的想法,并更加灵活地选择如何回应,关注更广的背景和“有效的方法”(不仅仅是短期内),不仅经理会更高兴,Jan也可能能够将报告撰写所花费的时间用于其他更有回报的活动上。
我们学习遵循的许多规则是基于内部或社会构建的关系,它们与直接环境的条件几乎没有关系。“男孩不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事实证明男孩其实是会哭的,而在另一个人面前允许自己变得脆弱的过程可以是非常有益的。如果过于死板地尝试遵循这个规则,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后果,包括自我批评或因哭泣而感到内疚。需要记住的一点是,规则本身并没有固有的危害,因为它们不过是一系列语言关系。真正有害的是对它们的僵化遵守,而不去监测遵循这些规则是否有帮助。许多规则的形成是有正当理由的,尽管重要的是要定期检查随着时间推移,遵循这些规则的功能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来访者档案:
姓名: Jan
年龄: 35
职业: 办公室职员
主要问题: 完美主义和工作压力
心理状态:
当前状态: 焦虑且缺乏自信
情绪: 感到压力,无法享受工作
生活事件:
最近经历: 在工作中因追求完美而造成的任务延误,受到经理批评
咨询目的:
目标: 学习更灵活的应对策略,减轻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来访陈述:
陈述: 我必须做对,完美的报告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