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2. 认知行为疗法中的“B”

内容: 现代的认知行为疗法(CBT)常常被视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更准确的表述是,这是一系列模型和方法的结合,这些模型和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同演化和融合,未来有可能在尚不明确的方式中继续发展。任何旨在理解人类处境需求的心理学模型,将不可避免地关注可观察的外部行为,以及不那么容易接触的内部领域,包括思想、情感、价值观和欲望。CBT明确尝试平衡对这些人类功能方面的关注,而行为科学对这一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行为主义是一种理解行为的方式,强调有机体、其所处环境背景及其以往学习历史之间的相互作用。行为的焦点可以定义为有机体所做的事情(华生,1929)。行为主义主要将行为视为对当前环境背景中刺激的反应,或是过去学习的结果,例如该行为是否曾在刺激存在时被强化或惩罚。20世纪初的行为主义者,如伊万·巴甫洛夫和约翰·华生,倾向于仅关注可观察的行为和事件,旨在测量、预测和控制行为反应。后来的理论家,如巴尔赫斯·F·斯金纳,将行为科学的概念扩展到包括内部事件的研究,包括思想、情感和语言过程(斯金纳,1953)。这被称为“激进行为主义”。从临床心理学的应用来看,回顾性地,这一阶段被称为我们现在所认识的成为CBT领域的“第一波”。

行为主义在改善人们生活方面早期展现的前景在于,随着这一领域在有效解释人类体验中更复杂内部方面的尝试中遇挫而有所消散。行为主义的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美国和英国占据主导地位,此时对行为主义提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过于机械化和还原主义,或有效否认思想和情感的作用,促使心理治疗师更倾向于从认知科学中寻找灵感。这种对认知日益增加的关注,以及通过阿尔伯特·埃利斯和阿伦·T·贝克的工作发展出修改思想和信念的技术,常常被称为CBT的“第二波”(埃利斯,1962;贝克,1976)。

某些临床心理学领域,特别是与智力残疾人士的工作和儿童工作的领域,始终保持着利用基本行为原则的强烈关注。其他领域正在重新发现对行为主义中央原则的扎实理解可以带来的重要贡献,同时也受益于当代行为理论的发展。CBT的“第三波”特征在于关注行为与其发生背景之间的功能关系,干预措施集中在修改个体与思想、行为和事件的关联上。ACT(海斯、斯特罗沙尔和威尔逊,1999)和辩证行为疗法(莱赫恩,1993)是当代CBT模型的典范,其核心在于激进行为主义。这些模型迅速建立了科学证据基础,证明其有效性,确保CBT中的“B”依然生机勃勃。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李明

性别:

年龄: 30

心理状态:

描述: 情感波动,焦虑和内心冲突

生活事件:

描述: 最近工作压力巨大,团队项目进展不顺利,家庭关系紧张

咨询目的:

描述: 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改善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

来访陈述:

描述: “我感觉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工作上,压力让我感到窒息,我总是想不断回想着过去的事情,无法专注于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