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8. 控制幻觉

内容: 考虑到人类所占据的主导地位,我们很容易将自己视为所观察事物的统治者。我们已经习惯于控制环境,并在想要的时候获得想要的东西。我们可以控制一切的想法非常迷人,且常常扩展到我们对内心世界的看法。当我们面对痛苦时,常常会听到我们对自己和他人说的话,比如:“别哭了”,“别担心”,“控制自己”,“把那抛到脑后”,“振作起来”或者“从中走出来”。虽然这些指令听起来无害且可能出于好意,但它们都暗示了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内在体验,认为可以抹去记忆、关闭情感或阻止某种思维的出现。关系框架理论(RFT)认为,这些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能。一旦形成了关系网络,它们就不容易被删除。借用斯蒂芬·海斯(Steven Hayes)的一些例子,阅读以下单词序列,看看你是否能抑制住你的大脑,阻止它下一步的想法:
(a) 玛丽有一只小_ _ _ _
(b) 一二三四_ _ _ _
(c) 每次我知道有人在评价我时,我会感到_ _ _ _
你做得如何?你是否阻止了关系的进程?当我们的思维进行关系联结时,它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愿望而停止。如果你曾尝试过正念练习,你可能在第一分钟内就经历了分心的感受。恭喜你!你的大脑正在完美运作,做着大脑该做的事情,利用语言和关系框架将事物联系起来,理解世界。
RFT认为,一旦关系进程开始,就很难被打断。它暗示了我们可以控制内在事件的想法是一种幻觉。其实际意义在于,我们需要一种替代方法来处理不想要的思维,因为上述的“控制”指令不太可能成功。此时,我们不妨反思自己的经验。尽管你的大脑可能告诉你“别担心”是一个很好且值得追求的选项,但你的经历又告诉你什么呢?上次当有人对你说“别担心”时,你就停止担心了吗?短期内可能可以打断担忧的过程,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的思维几乎不能不回到担忧中。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是,这种“控制”议程充其量是无益的,最坏情况下则对客户的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造成伤害。我们需要另一种议程,特点是对我们思维的开放,接下来在本书中我们将不断回归这一观点。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张伟

年龄: 32

性别:

心理状态:

状态: 焦虑

原因: 面对工作压力和个人生活困扰

生活事件:

近期事件: 由于项目紧迫性而经历高强度工作,加之与家人关系紧张。

咨询目的:

目的: 学会更好地应对焦虑情绪,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来访陈述:

陈述: 我总是告诉自己要控制情绪,但不知怎么总感觉无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