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关系反应理论与人类学习的象征性
内容: 关系框架理论描述了我们如何学习将刺激象征性地关联起来;例如,通过学习将物体与物体名称相关联。尽管关系框架的能力通常在早期婴儿期开始,但它在整个儿童期仍然持续发展,因为人类学习了许多多样的刺激关联方式(例如,“X”与“x”是相同的,或者“X”在“Y”之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象征学习的过程往往变得主导,并转变其他类型的学习。一个例子可能是恐惧反应的发展。假设查理听说梅布尔被一只小狗咬了,他对这个事件感到焦虑。如果他随后被邀请到乔尔家,而乔尔有一只非常大的狗,我们或许不会惊讶看到查理在行为上表现出焦虑,可能通过逃避的方式表现出来。尽管他从未被任何一只狗咬过,但他可能对大狗感到更害怕。仅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很难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的学习纯粹是象征性的。查理需要能够创建一个关系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狗”、“痛苦”和“恐惧”都是相互关联的。他还必须能够关联“大小”和“痛苦”:如果小狗的咬伤让梅布尔感到疼痛,那么大狗的咬伤会让他真的很痛。查理的行为受到与刺激的实际属性并不完全定义的关系的调节,因为他从未经历或见证他所害怕的事件,而乔尔的大狗很可能是非常友好的,而且咬孩子并不是它的本性。
这种言语行为在关系框架理论中有时被称为随意适用的派生关系反应,指的是人类象征的能力。我们可以基于任意的情境线索推导关系,这使我们能够将任何事物与绝对任何事物关联起来。一旦孩子们学会了语言并以这种方式推导关系,这个过程就无法回退或关闭。如果需要证据证明这种持续的关联流,试着进行正念练习,并观察思维如何因关联过程而不断被吸引。在这种情况下,因人类自动建立刺激之间的联系的能力而变得“分心”是极其容易的。
除了使正念练习变得具有挑战性之外,关系框架还成指数地增加了人类学习的速度和多样性。这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日益抽象的语言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刺激之间的关系不仅仅由环境中物体的具体和物理属性定义,而是由随意应用的关系定义。因此,我们开始看到的世界不仅是它本来的样子,而是我们关系网络告诉我们的样子。随着我们的成熟,我们也开始越来越依赖于我们的思想所向我们暗示的内容,而不是依赖于我们的直接经验。
来访者档案:
姓名: 查理
年龄: 8岁
性别: 男
家庭背景: 与父母和妹妹同住,家庭和谐
心理状态:
状态描述: 查理对狗产生了强烈的焦虑,尤其是大狗。他的焦虑并未因实质性的经历而降低,反而因为听闻他人被狗咬而加剧。
生活事件:
近期事件: 查理的同学梅布尔被一只小狗咬了,之后引发了他的焦虑情绪。
咨询目的:
目的描述: 查理希望能够管理自己的焦虑情绪,学习如何应对和理解自己对狗的恐惧。
来访陈述:
陈述内容: 我很害怕狗,尤其是大狗。我听说梅布尔被一只小狗咬了,所以我觉得如果我看到大狗可能会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