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行为功能与情境的关系
内容: 情境的重要性
想象一下你正在参加一个ACT培训活动。你安静地坐在前排,专心听着讲师讲解ACT与其他形式的认知行为疗法(CBT)之间的关系。她直接看着你,立刻抓起她的水瓶,奔向你,匆忙地揭开水瓶的盖子。一旦她到达你面前,她便把瓶口放到你嘴边,热情地鼓励你喝水。
就你的反应而言,这种行为的功能是什么?你可能会感到震惊或惊讶,甚至可能会感到愤怒或恐惧。在ACT培训活动的背景下,这种事情发生似乎是不寻常的。
现在想象一下你身处一个因干旱而遭受重创的地区的救援站。你走了十英里才到那里,因为你知道那里有水源。你看到一个援助工作者。她直接看着你,立刻抓起她的水瓶,奔向你,匆忙地揭开水瓶的盖子。一旦她到达你面前,她把瓶口放到你嘴边,热情地鼓励你喝水。
当你想像对第二个情境的反应时,这种行为的功能是否感觉不同?你仍然会感到震惊和恐惧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并且你感受到感激、解脱或类似的情绪,那么这就体现了ACT中一个关键的行为概念。这一观点是功能依赖于情境的,随着事件情境的变化,其功能也随之改变。如果我们的来访者描述了某些想法、行为或其他事件,我们会询问这些事件发生的情境。在上述水的例子中,情境的变化在于情境和地理位置,尽管对于ACT从业者而言,考虑情境的广泛定义是有益的。例如,情境可能涵盖文化、社会和人际因素,以及诸如情感和认知状态、客户的发展和学习历史等内在因素。显然,在审查事件时试图考虑每一个情境特征并不实用,从业者被鼓励关注那些与干预目标最直接相关的特征(Hayes et al., 1999)。
当我们在书的下一部分考虑ACT干预时,情境的重要性更加显著,因为大多数干预的主要目标是改变思想和行为发生的社会或语言情境,而不是其内容或形式。例如,如果客户在自我批评的情境下体验到“我毫无价值”的想法,并尝试控制、压制或避开这个想法,那么可能会导致比在非评判性意识和自我同情的情境下体验相同想法时更高程度的痛苦(Marshall et al., 2015)。由于这个想法本身很难控制,ACT将集中于帮助客户改变体验这个想法的情境。这可能包括一些响应,以促进与该想法的心理距离,例如,将这个想法视为仅仅是一个想法,而不是字面上的真理,注意到这个想法只是客户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信息的回声,或者以善意或自我同情的方式回应。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小李
性别: 男
年龄: 28
学历: 硕士
生活背景: 独生子,父母期望较高,工作压力较大
心理状态: 小李感到焦虑和自我怀疑,常常陷入自我批评的思维模式,对于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
生活事件: 最近,小李在工作中遇到了重大的项目失利,感觉自己没有满足公司和父母的期望。
咨询目的: 小李希望能够学会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减轻自我批评的倾向,提升自我价值感。
来访陈述: 小李说:“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尤其是在工作中,总是害怕犯错。而且我常常想,‘我真的毫无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