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64. 身份与可能性的探索

内容: 身份问题
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几乎不可能不形成关于他人及自身的“身份结论”。人类是“意义建构者”。我们试图通过观察和分类这两个过程,使我们的世界更易于管理。一位教师注意到班上一名孩子表现出困难,并处理了这次事件。第二天,这名孩子再次表现不佳,并且一位同事向教师提到,这名孩子在她的课堂上也很无礼。很快,教师便从“他表现不好”转变为“他是一个难管的学生”。这种转变有着重大影响。一旦孩子被框定为困难,框定本身会使其困难行为更加明显,而好的行为则较不易被察觉。当我们达成某种结论时,我们倾向于注意那些确认这一结论的事物,一旦我们对自己达成结论,随后按照这种描述行事变得更加容易,而按照与描述相反的方式行事则更加艰难。

解决方案导向的治疗师会提出问题,邀请来访者进入可能性的描述,以一种更有可能实现其生活和工作的目标的方式来看待自己。如何做到这一点?解决方案导向的治疗师会倾听来访者描述一种成就,任何与他们所期望的最美好结果相一致的事情。在引导出合适事件的描述之后,并问一个或多个策略性问题,治疗师将邀请来访者注意并命名相关的品质、优点、技能或能力。

  • 这需要什么?
  • 为了在生活中做出这样的改变,你依赖了什么,哪些优点,哪些特点?
  • 这教会了你关于自己是谁以及你未来可以成为的人的什么?

任何一个简单的问题都会邀请来访者发展一个可能性导向的自我描述:“这告诉我,我比我想象中更坚强”,“我必须非常坚强”,“这需要决心和意志力”。然后,治疗师可以基于这些回应继续深入讨论。“你一直知道你可以这么坚强吗?”如果来访者回应“不了”,治疗师可以询问:“那么,知道你可以这么坚强,对你的未来会有什么影响呢?”如果来访者表示力量一直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治疗师可以通过问:“告诉我你生活中其他时候坚强的经历”来突出这一能力。

以这种方式提问,邀请来访者“注意并命名”自己的优点,与治疗师告诉来访者的方式截然不同。过于热情的治疗师常常可能会被诱惑去告诉——“你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坚定的人”——这可能会引发来访者的不和谐。人们常常对来自他人口中的明显赞美心存怀疑,但更可能相信自己所说的话。邀请来自于自我赞美而非直接赞美是这种方法的特征。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张三

性别:

年龄: 28

主要问题: 自我认同及情绪管理

心理状态:

当前状态: 焦虑

主要情绪: 不安和怀疑自我能力

生活事件:

最近事件: 在工作中参与一个重要项目的管理,感到压力巨大,对自己是否能胜任产生疑虑。

咨询目的:

目的: 理清自我认同,增强自信心,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实现个人和职业目标。

来访陈述:

陈述: 我感觉自己在工作中总是被怀疑,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个有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