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50. 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什么才算“足够好”?

内容: “那么,你在这个量表上得了3。你需要达到哪个分数才会觉得‘这就足够好了’?”
在某些情况下,治疗师会感受到来访者所设想的10是不切实际的。在某些案例中,来访者可能会将未来描述为“完美的”或“理想的”日子。尽管并不推荐治疗师去思考如何让来访者理想的未来变得更现实——毕竟这是来访者的生活,而不是治疗师的——治疗师可能希望采取一些措施来“接地气”。量表本身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不论他们的10有多么不切实际,一旦他们说出自己当前的位置,来访者实际上就在“现实地”思考,并且可以被鼓励去关注+1是什么样子(而不是如何达到10)。
一种同时接受来访者的10又能帮助他们脚踏实地的方法是询问来访者在量表上“足够好”的位置。非常少有人会说必须是10!一个例子是一位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来访者,她对治疗师提出的奇迹问题给出了各种答案,这些答案似乎对于她的情况来说是相当奇迹般的。当被问及她现在处于哪个位置时,她回答“2”。对此进行了讨论。然后,治疗师问她在量表上希望达到哪个位置,以便她觉得从治疗中获得了显著进展,她回答“6”。这实际上将量表从0到10缩减到了0到6。
对于大多数以解决为导向的从业者来说,“什么才算足够好?”这个问题只偶尔会使用,但有些人选择在每次咨询时都询问这个问题。他们可能会说:“既然没有人是完美的,你会满足于哪个位置?”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李华

年龄: 35

性别:

诊断: 多发性硬化症

来访目的: 寻找对生活的积极改变与期望

心理状态: 来访者表现出对未来的强烈期望,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状况限制了这些希望的实现。情绪上存在一定的矛盾,渴望进步但又感到阻力。

生活事件: 最近,李华感到身体状况有些恶化,影响了她的日常活动,同时她也在考虑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职业规划。

咨询目的: 李华希望通过咨询,找到能够实现的生活目标,并提升日常生活的满意度,更能接纳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来访陈述: “我觉得现在自己只有2分,如果能达到6分,我就会觉得从治疗中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不想像以前那样设定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10分似乎离我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