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43. 关注未来实例的疗法转变

内容: 而不是寻找问题的例外,治疗师开始寻求客户已经实现的希望实例(George等,1999: 27)。这种探询被证明比寻找例外要更简单、更有效。当寻求例外时,如果处理不当,会给人一种治疗师存在问题恐惧症的印象。此外,这种关注使例外和实例与客户所期待的结果更直接地联系在一起。

对我们称之为实例(已实现的理想未来)的兴趣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会谈公式任务”的发展,如第4章所描述的那样,在每次第一次会谈的结束时,客户被要求开始注意他们希望保留的生活方面。然而,直到十多年后,这一认识才开始在解决方案聚焦阶段发挥其全部作用。

例外聚焦与实例聚焦的区别在我们早期的一个案例中得到了体现。在这个案例中,父母带着7岁的儿子前来,抱怨他使用脏话。成功发现并探索了例外,到了下一次会谈,这不再是个问题。然而,父母接下来又抱怨他的饮食习惯差。这些目标也得到改善,随后又被另一个新投诉取代。治疗师感到困惑,并表示希望在下次会谈之前与同事谈谈。到那时,父母也开始反思他们的情况,意识到问题在于他们自己。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发现两人都并不真正想要孩子,都是为了对方的缘故而同意要孩子。他们的儿子无法取悦他们。他们充满了负罪感,希望能成为合格的父母。治疗师没有通过关注例外来试图纠正错误,而是开始了一场旨在朝向成功未来的对话。很快发现,尽管有隐秘的保留意见,父母对于这个任务的投入超过了他们给自己的认可,一旦他们停止寻找错的地方,也意识到自己对儿子的爱。对他们而言,爱孩子的品质与他们作为父母的希望不谋而合。这里的教训是,离开一个不想去的地方并不一定能带你到达想去的地方;建立并直接朝着期望的结果前进,会使治疗过程更短、更有效。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张先生

年龄: 35岁

家庭状况: 已婚,育有一子(7岁)

职业: 中学教师

主要问题: 感到与儿子沟通不畅,内心充满负罪感

心理状态: 张先生感到内心充满冲突,担忧自己作为父亲的角色,对孩子有着深深的愧疚感,同时希望能够改善与儿子的关系。

生活事件: 最近,张先生意识到自己与妻子在育儿观念上的分歧,同时也发现儿子的行为问题加剧,特别是使用脏话和不良的饮食习惯。

咨询目的: 张先生希望通过咨询能够找到改善与儿子关系的方法,同时缓解自己内心的负罪感,努力成为一个更称职的父亲。

来访陈述: “我总是感觉儿子让我失望,我不知道我能改变什么,但我内心希望能够修复我们的关系,我和妻子也在为我们的育儿方式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