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31. 与年轻人建立咨询契约

内容: 与年轻人合作的心理卫生工作者通常会发现,与那些被送往治疗师的客户合作并不罕见。实际上,几乎没有儿童会独立产生想见治疗师的想法。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由生活中的某位成年人——父母、老师、社工或青少年犯罪官员等送来的。

解决方案导向的从业人员可以优雅地承认这一点,会议开始时可以这样问:

治疗师:那么,你今天来到这里和我见面,最初是谁的想法呢?

来访者:是我妈妈——她希望我来。

治疗师:好的,那么你妈妈对我们谈话的期望是什么呢?她如何才能知道你来这里会是有用的?

来访者:她一直在说我该改变我的态度。我的老师们也是这样说的。

治疗师:好的,那么这只是你妈妈和老师们希望的事情,还是说这对你自己也有好处呢?

来访者:嗯,我想这对我自己也是有好处的。

治疗师:好的,如果在你态度方面有所改变,对你来说也是有用的,对吗?

来访者:是的。

治疗师:那么,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会让这对你有用吗?

来访者:其实没有。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人很简单地接受了成年人所期望的“最佳希望”。如果相反,年轻人没有接受,并且说“没关系,我没有问题”,那么解决方案导向的从业人员可以问:“好吧,你已经来了,关于别人所说的态度问题,你并不在意,那么有什么事情会让这完全不会浪费你的时间呢?”如果年轻人回答类似“让大人们不再管我”,治疗师再次进入了工作状态,并且工作有了方向。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小明

年龄: 15

性别:

主要问题: 态度问题

家庭状况: 与母亲同住,父亲缺席

心理状态:

状态: 略感焦虑

自我认知: 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受到他人期望的压力

生活事件:

事件: 最近与老师和母亲发生了多次争执,因态度问题受到关注

咨询目的:

目的: 希望能够调整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减轻来自成人的压力

来访陈述:

陈述: 我妈妈希望我来这里,我觉得我的态度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