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30. “被送来的治疗:一位母亲的故事”

内容: 当客户被送来时,‘被送来’这一概念使人想起一个非自愿的客户,某个人并不希望出席,但不知怎的却‘逆着自己的意愿’来到心理治疗师的办公室。稍加反思,这种想法开始产生怀疑。毕竟,即便看心理治疗师并非客户自己的主意,他也以某种方式同意出席,或至少同意走进这个房间。客户是基于什么做出的这个决定呢?聚焦解决方案的从业者假设每个同意交谈的客户都有充分的理由这么做,而从业者的任务就是发现这个理由是什么。有时,客户的‘充分理由’初始看来并不与介绍者的最佳期望相一致:

治疗师:那么,你希望我们一起谈些什么呢?
客户:我也不知道。我医生让我来的。
治疗师:那你为什么决定来呢?
客户:嗯,她觉得这对我可能会有好处。
治疗师:太好了,如果她是对的,你将如何知道呢?
客户:好吧,我想我会更好地管理我的痛苦。
治疗师:没错,所以如果你发现更好的方法来管理你的痛苦,我想这对你来说会是好的,而不仅仅是医生想要的,对吗?
客户:当然是这样的。

在这个例子中,在短短几个问题中,客户开始描述她想要的,而从业者所要做的就是坚持这个想法,即客户选择来这里,即使这并不是她的初衷。

让我们再看看一个有些棘手的例子,尽管过程类似:

治疗师:那么,你希望来这里有什么期待呢?
客户:没有,真的——我的社工说我必须来。
治疗师:但你还是来了——那你为什么决定这样做呢?
客户:嗯,他们在会议上说,如果我不来见你,就没有机会拿回我的孩子。
治疗师:对——这是你想做的事情吗?想要把孩子拿回来?
客户:当然了!
治疗师:那么,要拿回孩子,仅仅出现在这里就够了吗?还是他们想看到你有所改变?
客户:不,还要做很多事情。他们想让我停止酗酒,谈谈我小时候的被虐待,妥善管理我的愤怒,要我在孩子面前更一致,更可靠,还有一些关于自尊的问题。
治疗师:好的,他们是在说如果你在这些方面不做出改变就不能拿回孩子吗?
客户:对——尽管我认为我现在就可以把孩子要回来,一切都会很好。
治疗师:嗯,这很棘手。我可以问一下——你相信他们吗?他们说的是真的,还是只是在说说?
客户:我的律师说他们是认真的,如果我想在法庭上有可能获胜,就得来这里。
治疗师:所以即使你并不确定需要做出这些改变,你认为社工需要看到你做出什么最小的迹象,才能有机会拿回你想要的,即孩子?
客户:好吧,我想是饮酒——看到我准时到达寄养家庭,而不是在我说的时间时满身酒气。

从业者将基于这一必要变化的图景进而询问:“那么,尽管你不确定是否需要这么做,你愿意这样做以便拿回孩子吗?”如果客户回答“是”,这很可能是讨论之后的反应,那么工作就可以继续进行。从业者必须始终记住,客户最重视的是从寄养家庭拿回她的孩子,而行为的改变只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张女士

年龄: 30岁

社会背景: 单亲母亲,曾有酗酒和情绪管理问题

职业: 无业,依靠社保生活

心理状态:

当前心理状态: 焦虑、困惑,对未来感到无助

生活事件:

最近生活事件: 社工要求她参与治疗以便争取重新获得子女抚养权

咨询目的:

咨询目的: 通过治疗改善自身状况,以便获得重新抚养孩子的机会

来访陈述:

来访陈述: 我的社工说我必须来,如果我不来,就没有机会拿回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