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神话、隐喻与哲学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内容: 正如Savery(2013)所指出的,有时仅靠言语对于来访者表达人类存在的种种曲折与转折是不够的。在这些时候,神话——那些展现文化、宗教或个人意识形态的故事——成为治疗背景下有用的叙述。任何对来访者有意义的故事都是探讨其含义及其反映的世界观的有趣而戏剧性的切入点。神话往往与特定的社会环境相关联,并且可以帮助发现来访者在这一特定存在领域中的世界观。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试图通过与另一事物的比较来描述或定义一种经历、对象或人物:这种归属中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可以由来访者与治疗师进行讨论和考虑。隐喻可以从标准化的表述中选择——例如,“狮子的心”——或者可以由来访者自己创造。由于这些通常比明确的比较更隐含,因此也可以被审视以寻找其对来访者的个人意义。例如,一位来访者如果说她的童年“就像在难民营长大”,在被引导时,可能会描述她年轻时的多元文化邻里,家中有各色人种和信仰的人进出。或者,她可能会谈到关于食物是否充足的不确定性,以及依赖祖父母偶尔送来的“食品包裹”。
治疗师可以引入神话或隐喻,以更好地阐明来访者的视角。这可以是有效的,只要从业者不强求其相关性——其有用性只能通过来访者来验证。当来访者在叙述中使用神话或隐喻时,不应视为分散注意力或干扰。来访者在故事中最认同或最不认同的神话角色,可能为理解来访者对选择、关系、自由、责任、有限性和死亡的看法提供有益的路径。任何神话故事中的悲剧与胜利总蕴含着个人的重要性。这种通过神话和隐喻对事件、情感或思想的象征性表述,往往使来访者能够足够地去个人化他们的叙述,从而使无法承受的变得可承受,无法解释的变得可解释。
哲学提供了对人性状态的洞见和理解。它可以促进对许多文化和历史时代所面对的问题与关注的理解。存在主义哲学并未提供心理治疗的模型,但它可以提供存在的视角。哲学并不是以通常意义上的方式应用——它是一种态度。治疗师在疗愈过程中的参与方式,以及与这一事业相关的人员,将反映他们自身的世界观,即他们对自我、他人、世界和宇宙的假设与期望,以及他们自己特有的人生哲学。
如果治疗师将某个来访者的问题或其叙述的一部分置于哲学背景之中,这应当是为了加深对来访者观点的理解:这不应被视为“真理”,而应该是在任何哲学探讨的精神下,作为反思与讨论的切入点。例如,西西弗斯的故事(加缪,1942)可以用来阐述诸如无意义和荒谬等关键存在主义主题。
神话、隐喻和哲学都指向人类存在事务中常见但戏剧化的情境,它们可以提供一种“重新引导”来访者理解自身生活及其生活方式的途径。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小丽
年龄: 28岁
性别: 女
职业: 教师
住址: 城市A的多元文化社区
心理状态:
状态: 焦虑和失落
描述: 小丽在对自己童年经历的回顾中,感到与自身情感的割裂,常表现出对生活的不安与疑惑。
生活事件:
近期事件: 小丽刚刚遭遇了一次重大的工作变故,学校将她的课程调整,并在职场关系上感到困扰。
咨询目的:
目的: 帮助小丽理解自身的童年经历与现状之间的联系,并提供应对焦虑的策略。
来访陈述:
陈述: 我的童年就像在一个难民营长大,四周的人都很不同,但又总是有一种不确定感缠绕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