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71. 采用存在主义态度

内容: 一切都是存在主义的。没有任何关心、选择、行动或行为无法以存在的基本条件为参考去理解:它们总是对这些非常人类条件的逃避、回应和/或承认。存在主义态度并不是一种应用性的理论:它是一种理解人类如何在世界中存在的方式,考虑到正是人类提出了自己生存的问题,并意识到存在并不是必然的。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承认或甚至尽管有我们存在的普遍性。

被称为“存在主义”的哲学家,即使这种划分并不适用于他们所有的作品,都是那些探索和反思生活的人。尼采、基尔凯戈尔、萨特、海德格尔、梅洛-庞蒂、布伯和蒂利希等人利用自己的生活来理解周围的世界:他们的弱点、反思、失败、缺陷、成功和人际关系都是加深对人性理解的材料。理解这些哲学家的原则能够鼓励存在主义从业者过一种反思的生活,并实践反思心理治疗。正是这种反思的能力使得客户和治疗师的自我构建能够显现出来,并最终使我们每个人能够回应、适应、灵活和接受所遇到的事物。如果存在主义治疗师希望帮助客户寻找自己的框架,他们必须拥有自己的一种一致框架来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组织自己的经历(Deurzen, 2002)。只有当他们展示出在明显的混乱和人类存在的荒谬中依然能过上深具意义的生活时,他们才能希望帮助客户找到同样的方法。

现象学对治疗实践的贡献(尤其是萨特和海德格尔的贡献)侧重于认识到我们的意识具有动态特性:因此,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的世界观是可塑的,即使我们不希望如此。这促进了存在主义治疗师中的一种谦卑,排除了教条主义,并认可每个人都受制于同样的限制。因此,存在主义治疗师可能会对人类状况拥有一种广泛而全面的视角,摆脱僵化的惯例或意识形态(包括治疗性的意识形态),并对将客户影响或改变为其世界观没有任何兴趣。正如Deurzen(2002,第27页)所说:“从业者给予客户的信息是要他们独立思考。”

存在主义态度并不是一种智力练习或认知模型;它是一种理解生活的方式。对治疗师和客户来说,重要的是要具备存在主义的特质(May等,1958)。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李明

年龄: 28

个人背景: 近年来感到生活失去了意义,与家人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

心理状态:

状态: 焦虑、迷茫

主要表现: 经常感到压抑,对未来感到无望,缺乏生活动力。

生活事件:

事件: 最近经历了与家人的一次激烈争吵,并感到在工作中遭遇重大挫折。

咨询目的:

目的: 希望找到生活的意义,改善与家人和同事的关系,并学会管理焦虑和压力。

来访陈述:

陈述: 我总是觉得生活在不断的烦恼中,我在工作和家庭中都感到挫败,似乎一切都没有意义。